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质矿产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质矿产论文范文1
关键词:地质勘察;固体矿产;刻槽样
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固体矿产资源这一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的作用日益明显,因此,对固体矿产的地质情况进行勘探,并进一步对矿产样品进行采样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对固体矿产样品分析的多种方法中,刻槽样是最常见、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预查、普查、详查和勘查是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正常开展中,需要进行的四个阶段,然而为了掌握矿产资源的情况,对固体矿产进行远景调查必须在预查之前开展[1]。
1选取的样品代表性
所谓的样品代表性,是指所采集的样本较好地反映了当地矿层的矿种构成及所占比例、分布和矿化程度。因此,为了避免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最好选择矿区的核心位置开展样品采集的工作。首先,为了对刻槽样品的测试结果进行更好的掌握,在进行矿产地质勘探工作时,就必须要对矿产地质样品进行详细严密的分析和测试。其次,也要对矿产资源的数量及质量进行分析。此外,还可以对矿产资源的可采性进行评估。由此可见,对样品的代表性进行进一步的掌握,离不开对样品与实际构组的相似度进行必要的分析研究。在取样过程中,刻槽样品的选取必须具备足够的代表性,才能够准确而真实地反映矿产情况,反之,假如刻槽样品的代表性差,则会误导人们了解实际情况,对矿产的构成、分布和走向等做出错误的判断。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矿产刻槽样采样工作人员并没有根据矿区的实际情况来采取科学的采样方法。比如随意选取样品采集地点、粗暴采集样本,混入其它与检测试验无关的物质,如此便导致样品代表性差,样品检测结果出现偏差,从而无法准确反映实际情况。因此,为了矿产开采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避免资源的浪费,刻槽样品的选择必须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2对刻槽样品的采集方法及其适用性进行基本分析
判断地质矿层历经了数亿年漫长岁月的演化,在固体矿产实际开采过程中,所面临的地质环境复杂多样、千奇百怪。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样品的采集方法也要因地制宜,对不同的地质特征和矿产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样品采集方式,才能取得最好的成果。一般来说,样品的采集方法有拣块法、剥层法、全巷法和刻槽样以及方格法这五种方法,其中,刻槽样是最常见、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拣块法,这种为了得到矿石碎块样品而对侵蚀变化的地质岩层的露出部分进行敲打的方法,是取样方式中较为简单的一种。此方法所花费的时间与成本较低,一般用于区域的地质调查和矿化线索的寻找,较少用于矿产开发中的样本采集。因为这种方法所采集的矿石代表性差,具有极大的偶然性,(特殊情况如捡拾的“狗头金”)容易使人通过捡拾的矿石对整个矿产产生错误的判断,对于精准了解区域矿产的情况适用性不大[2]。剥层法,这是一种适用于地质情况较为复杂的样品采集方法。一是薄板状和薄脉状矿化脉使其他的采样方式无法采集到足够质量的样品时;二是地质体的矿用物颗粒较为粗大,或是组成结构十分不均匀时;三是用于检验其他方法是否合理可行时。是否选择此方法,主要依靠采样成本和困难程度、地质体组成复杂度及均匀度等因素。此方法则连续或是有间隔地,沿着地质矿层露出部分均匀开凿一块矿石充当样品。全巷法,通常在三种情况下采用:第一,是采用其他方式无法到达需要采集验分析用的矿层区时;第二,需要采集数量较多的样品时;第三;需要利用全巷法来对采集的样品检测结果进行实时监测的时。此方法则是在矿区某个指定的特殊位置来开掘一条井巷,在其中采集矿石样本。刻槽样,它是现在最为普遍且应用广泛的的样品采集方式。此方式可用于大多数矿区及矿产类型,广泛用于地质勘查的各个阶段。刻槽法基本是沿着矿岩的大致延伸方向,按一定的比例来凿刻一条长长的矿槽来采集样品。方格法,则是适用范围十分狭窄的一种样品采集方法。此种方法按照一定距离内的网格点来开凿采样。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受到现实条件的局限,仅在矿体厚度大、矿化对比均匀的矿体中使用[3]。
3合理选取刻槽样断面
自然环境的千差万别和矿物自身特点的不同,导致同一矿种在同一矿床的分布也是极不均匀的,矿种的差异及其矿化类型的不同,自然对其采集样槽规格要求的选取也是不同的。首先,如果是众多矿种伴生和共生时,应该以单矿种规格要求中,占据样槽面积最大的那一矿种为准来选取样槽规模;其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矿物类型在同一矿床中分布时,应该以矿化不均匀、矿石类型较为复杂的那一类型为主来选择样槽规模;否则,则无法保证样品具备足够的代表性,能够准确反映矿产分布情况。此外,某些较为特殊的矿石有特殊要求,如Ag的氧化矿采用5cm*10cm的规格截取断面,而Fe、Mn和Cr的风化矿采用10cm*25cm的规格;其他情况则最好采取矿产的最大横截面,不宜选择规格较小的断面来刻槽取样。因为在矿产资源的勘察阶段,样槽断面规格过小,会对样品的代表性有一定的影响,并对矿产资源的分析有负面影响。
4控制样品的重量误差
为了确保所采取的样品分析结果的代表性,不仅需要选用合理的样品采集方法和刻槽样断面的规模,还要把好采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关。一要预防采集过程中样品缺失和其他物质掺杂;二要确保能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样槽规格来刻取岩石样本,不能过大或过小;三要控制好样品的重量误差,样品的原始重量误差应该在规定的范围之间,尽量使其降到最小,因为评价样品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就是样品质量的误差值。此外,应当详细填地写采样的记录、样品的登记表和送往检验的单据,以便使样品有据可查,确保刻槽样品的代表性和质量。总而言之,固体矿产勘探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地质勘探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而日益上升。在每一次的实际勘探中,相关的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守地质勘探的行为准则,根据矿区的地质条件、矿种类型以及矿层结构等等,因地制宜地选择实行刻槽样品采集的方法,以确保刻槽样品具备足够的代表性来反映矿产情况,帮助矿产开采者省时省力地开采矿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作者:李俊锋 单位: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
参考文献:
[1]张艳霞.浅析固体矿产地质勘察中刻槽样的代表性选取方[J]科技论坛,2015(5).
地质矿产论文范文2
一、我国煤炭地质勘查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煤炭地质勘察理论体系方面,也更加的完善和健全,三维地震技术的出现,促使地质勘查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并且相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关的勘查标准和操作规程,以此来健全和完善煤炭地质综合勘查体系。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有着十分丰富的煤炭资源,种类也比较的齐全,但是却有着比较复杂的赋存规律和开采地质条件,这样就给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对于一些发达地区,后备资源远远不能够满足需求;而那些西部地区,虽然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但是却有着比较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样就无法有效开展煤炭地质勘查工作。近些年来,我国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在很大程度上改进了传统的勘查技术,并且结合煤炭资源的具体情况,如地质条件、自然环境等,将单一的勘察技术给有机结合起来。在对东部煤炭进行深部勘查的基础上,开始监测和治理西部煤炭资源丰富的矿区,以此来科学勘查煤层气及各种可再生清洁能源。煤炭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资源,它是煤炭工业生产和发展前提,通过煤炭地质勘查,可以更加安全和高效的开发煤炭资源,并且还可以促使工业能够可持续发展。
二、煤炭地质勘测技术发展状况
(一)煤田地质勘察的走向
盆地地形中煤炭资源的研究让煤炭勘察工作更有保障。其中,《中国聚煤作用系统分析》建立了聚煤作用系统和系统分析方法,为我国开展聚煤盆地煤炭资源开发指明了方向。另外,东部煤田的勘探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中国东部煤田构造和找煤研究》为实地的煤炭开采奠定了基础,东部地区煤炭开发翻开了新的一页。我国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不断加强,聚煤盆地的综合研究工作不断得到深化。在华北、华东、鄂尔多斯盆地等多地域展开了盆地聚煤规律的研究,从盆地整体的高度上把握我国煤炭资源的聚集形式和规律。
(二)煤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
每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条件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煤田的地质特点也会有差别。各种新型装备和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钻探的速度和质量,也使我国煤炭钻探水平达到了国际水平。煤田地质勘察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勘察的准确率和精度。煤炭开采的钻孔技术业发展迅速,钻探装备不断更新,钻探工艺也进一步改进。这就意味着我国煤炭勘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我国煤田地质特点,建立独具特色的煤炭综合勘察技术体系。围绕这一目标,就需要不断加强对煤田地震技术研究,提高对煤炭勘查的准确性。三维地震技术在勘探工作中的应用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这种技术成功的减小可误差,提高了勘探精度。这种技术把查明地质构造的准确率提高到了60%以上,同时突破了各种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对煤炭勘探范围大幅度扩大。
(三)煤炭地质勘查信息化及“3S”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生产的信息化水平不断加快。在煤炭勘探和开发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发展趋势。为了提高煤炭勘探的准确性,在煤炭勘探中建立类似的系统是很有必要的。从煤炭地质勘查到野外数据采集都要实现信息化和数字化,建立电子版地质报告,以GIS系统为平台,建立《全国煤炭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全国煤炭矿产地数据库》,并初步形成《全国煤炭资源信息系统》框架。重视对煤炭遥感技术的应用。利用遥感技术对地质地形进行测量,绘制高精度地质地图。航测和地理信息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我国水利行业建成的“塔里木河流域水量调度管理系统”就是一个成功的尝试。这个系统采用了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进行数字成图,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
(四)煤炭和煤气层资源评价
我国完成的三次全国煤炭资源预测和《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在我国煤炭工业规划和国民经济宏观决策中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要正确进行煤炭工业的宏观决策,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就需要对我国的煤炭和煤气层的资源有合理评价。
三、煤炭地质科技面临的挑战
目前来看,我国的煤炭勘探和开发工作还相对滞后,地质勘探程度明显不足,如果这种现状得不到改善必定会影响国民经济建设。要正确进行煤炭工业的宏观决策,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就需要对我国的煤炭和煤气层的资源有合理评价。四、煤炭地质勘查技术发展方向。我国的煤炭消耗水平在世界范围内是最高的,而且现阶段里对煤炭的依赖程度很高。工业生产基本能源原料都是煤炭,这就预示着在将来的发展中煤炭的供应量会紧密关系到经济建设的发展。可以预见的是我国对煤炭资源的消耗在将来工业生产中还会增加,煤炭资源的缺口也会越来越大。煤炭资源勘探在新时期下要提高勘探精度,确保地质勘查质量,为合理使用煤炭资源做保证。建立新的地质勘查机制,创新地质勘查技术,培养精干高效的地质队伍,努力把煤炭勘查工作做好。在煤炭技术勘查上树立科学发展观,对煤炭开发实行可持续发展,重视煤炭资源综合利用。
(一)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
在以后的煤炭资源勘查中主要重视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以现代地质理论为指导,依靠高新技术,提高创新能力,从整体上提升煤炭的地质勘探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是煤炭勘查,加强煤炭地质基础研究,最大限度的发现新的优质煤炭资源。
(二)明确主要任务
1.煤炭资源综合勘探技术。研究不同地形、地质条件下的煤炭勘查技术,确保对沙漠、黄土层、采空区等复杂地区的合理勘查和开发。加大对东部深部煤田地质勘查力度。进一步发展复杂地区条件下的三维地震技术应用,深化地震勘测技术研究,扩大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加强多元地质条件下的信息复合技术研究,建立高准确度地质模型,整体提高煤炭地质勘查精度和地质报告研究程度。加强煤炭地质综合勘探技术研究工作,在地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应该仔细到3-5米的小断层,甚至是1-2米的小断点。如果是复杂地区,就应该达到现有简单地区的探测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岩性探测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同时也让勘探精度显著提高。
2.加强洁净煤技术的地质基础研究。在煤炭资源利用中,洁净煤技术应该得到高度重视。就全球来看,各国的洁净煤技术都取得了比较好的发展,提高了对煤炭资源的利用率。这就要求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中将煤岩学、煤化学等基础理论与洁净煤技术的有机结合,了解煤炭形成的原理和过程。另外还要从地质-地球化学角度了解煤炭中有害元素的赋存状态,揭示煤的物质组成在煤炭资源开发中的迁移、富集、转化等物理化学反应发生的过程,为优化洁净煤技术,改善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3.展开煤炭资源评价。在这方面注意应用新的地质理论和评价方法。完成煤炭资源的总体评价才能对煤炭资源总体开发理清思路。清楚了煤炭资源分布优势、储藏状况、开发的难易程度,再在实际的勘探中合理利用,才能做到煤炭资源开发的科学规划。对全国的煤炭资源潜力和国家煤炭规划区资源都要有合理的评价。
地质矿产论文范文3
英文名称:Resources Survey & Environment
主管单位:国土资源部
主办单位: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1-4814
国内刊号:32-1640/N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地质矿产论文范文4
为进一步加快青藏高原经济发展,提高青藏高原地质矿产服务于国民经济,开展实物地质档案资料的获取、加工、基础职能,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统一部署下,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填图工作全面展开。至2005年,历时七年,投入3.4亿元人民币,国内30多家地质单位、近千名地质工作者,完成了全部空白区158万km2的110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获取了大量珍贵的实物标本等实物地质档案资料,实现了我国陆域中比尺区域地质调查的全面覆盖,获取的这些实物档案资料为下一步青藏高原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工作提供了基础性研究素材,同时也为青藏高原在国际上的综合研究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研究介质,推动了青藏高原解决地球演变历史的成因分析进展。
实物地质档案资料保存状况
由于项目结题时间较长,缺乏明确的管理规定和专门的管理费用,加上部分地质单位的合并、迁址以及工作人员调动等原因,这些实物资料的遗失、损毁严重,其保存状况不容乐观。
主要原因有下列方面:
物档案资料保管责任不明。很多单位的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工作实行的是项目管理制,项目结题的时刻项目组也随之解散,该项目组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因参加其他项目工作而加入到新的项目组。对于1/25万区调工作的实物资料,部分地勘单位则移交给该单位资料室(或类似的职能部门)负责保管,但这些部门对区调实物资料的情况并不完全掌握,甚至未能进行全面整理统计;一些地勘单位缺少固定、专属保管库房和专门的管理人员,其实物资料没有纳入地质资料管理体系,仍由项目工作人员分散保管,由于他们主要工作精力放在其他项目等原因,没有能力保管;更有甚者,少数单位的实物资料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导致丢失、损毁。
实物档案资料保管条件简陋。大部分单位的1/25万区调标本散乱堆放在简易库房的自制标本箱内,标本箱损坏、腐烂现象严重,不少标本原始编号字迹脱落,模糊不清:也有部分单位的标本甚至没有单独的保存场所,而是同其他杂物混乱堆放在办公室、楼道一角或其他临时场所。
大部分光、薄片与文本资料被一起保存在档案室或办公室内,保管条件相对较好;但由于光、薄片的易损性、特殊性,对保存环境要求较高,因此,这些地方仍然不是理想的保存场所。
实物地质档案资料的收集意义
青藏高原1/25万区调是地质大调查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产生标本、光薄片、实验测试样品等是极其珍贵的实物档案资料,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重要的研究意义:
展示区调成果,为后人留下实物档案。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工作在全面调查青藏高原地质特征、资源背景及地质环境状况的同时,获得了一大批原创性成果,如:新发现数条反映板块碰撞的蛇绿岩带以及超高压变质带;重新厘定了青藏高原的地层系统,发现了一批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发现十余条规模巨大、具有重要找矿前景的多金属成矿带和300余处矿(化)点;第四纪地质与高原隆升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调查取得重要进展等。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工作中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是区调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述重大发现和科研进展的实物见证。及时系统地收藏这些实物地质资料,避免损毁散失,不仅能够全面、直观地展示青藏高原1/25万区调的工作内容和重要成果,而且为国家抢救积累了一批重要的地质资料,为后人留下一批珍贵的实物档案。
避免重复地质工作,为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实物载体。青藏高原地处偏远,自然环境恶劣,部分地区难以进入甚至将来不可能进入,收藏这些实物档案资料,可以避免今后在青藏高原地区的重复的、耗资巨大的地质工作。这些实物档案资料是提供资料服务、科普宣传和专业教学等的重要实物载体,为公众认知该地区提供了又一个途径。例如,需要在青藏高原地区开展地质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在前期准备阶段可以通过它们了解该地区地质矿产背景和工作进展等。同时,通过对这些实物资料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还有可能在地质找矿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和发展。
实物档案资料收集要求
实物档案资料收集要求。实物的筛选采集应以反映青藏高原各地质构造单元中重要地质体特征以及各地质单元总体面貌的系列地层岩石、古生物标本及光、薄片等实物为主。主要包括:命名和建组剖面系列标志性标本或薄片;典型沉积建造的系列标志性岩石、沉积构造标本或薄片;古生物化石标本或薄片;结合带系列标志性岩石、构造标本或薄片;变质岩、超高压带变质岩、韧性剪切带标志性系列岩石标本或薄片。
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工作还应遵循以下要求:
根据区调工作所产生的实物资料种类筛选。区调工作所产生的实物资料以标本为主,其筛选也应从标本着手,兼顾其它实物资料;对于标本损毁或遗失严重的图幅,筛选则以光薄片为主,辅以具有保存价值的其它实物,如化石样等。
根据实物所代表的地质体的重要性筛选。一个图幅内重要的地质体(地层、岩浆岩、侵入岩等)和构造带一般皆由主干剖面和主干路线来控制。研究程度越高的地质体和构造带其重要性也越大,其实物地质资料的保管收藏意义也越大。
相关资料的收集。为了使实物资料更好地反映区内的地质特征,并为后期的实物整理及服务利用提供基础资料,还应收集与实物密切相关的成果资料、原始资料及影像资料。
必须收集的资料包括:工作区1/25万地质图、实际材料图、实测剖面图、岩矿鉴定报告、图幅地质成果表、实测剖面样品登记表、剖面记录本、图幅实物地质资料移交清单等;尽量收集的相关资料包括:图幅成果报告、地质档案原本登记薄、综合研究成果及相关论文等。
各种相关资料可以是原件,也可以是复制件:有电子文档的应收集电子文档;收集的相关资料应该清晰,内容完整;对收集的相关资料,应参考有关要求进行整理登记。
进一步工作设想
地质矿产论文范文5
关键词:地质,控矿构造,类型,特征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eological structure theory and testing technology of rapid development, and for the peopl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research more and more, the mining of mineral resources is more and more frequent, for the study of geological structure have accumulated much experience, providing more scientific basis, geological structure is to point to in the crust of the earth's crust movement rock deformation and displacement effect happened left over from the form, understand clearly qc ore structure, for mineral and mining industr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is research area located in anhui province JiXiXian territory, combined with the research area activities such as of the fracture structure of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the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discussion.
Keywords: geology,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 type, characteristic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90年代以后,地质构造理论以及测试技术都飞速发展,为地质研究积累了不少资料以及科学依据,从已有的知识和前人的经验来看:地质构造主要研究内容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岩石圈内或地壳里各种变形的组合特征、几何体、分布规律;同时还要对构造形成的地质背景、力学条件及动力学和运动学的机制进行分析;对构造的形成序列及演化历史进行研究探讨。
总的来说,按成矿构造规模、级别、作用等将控矿构造划分为一级控矿构造――导矿构造,二级控矿构造――储矿、容矿构造。
构造背景对成矿的控制作用:大地构造背景是矿床形成最根本的控制因素,它决定了成矿物质来源、深度、元素种类、成矿类型及矿床时空分布。
本文主要通过对地质构造类型和特征进行详细的探讨,为以后的找矿、矿产开采做铺垫,少走弯路。
二、地质构造的分类
地质构造是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的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简称构造。任何构造都是岩石或岩层受了内力或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原始位态或面貌,如层理、粒序层、波痕等各种原生构造,以及各种原始位态或面貌的改变,即变形与变位,如各种次生的褶皱、节理、断层、裂谷、俯冲带、转换断层等。
各种构造均可按形态和成因的不同而分类。各种构造又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归并分类,如按构造形成时间归并为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两类;按几何要素又可将构造归并为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两类;按面状或线状构造在地质体中的分布特点又可归并为透入性构造和非透入性构造两类。
三、地质概况
绩溪是皖南山区县。位于东经118°20’一118°55’,北纬29°57’一30°20’,与浙江省临安市、安徽省歙县、黄山区、宁国市、旌德县接壤。境内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间谷地面积不大。中低山区丘陵占全境面积的90.6%。境内地势南高北低,西南及东南分属黄山及天目山山脉,主要山系均是北东-南西向分布。
绩溪地区地层区划属中国地层区划扬子地层区江南地层分区皖南小区。县境内地层自老至新发育较全,主要为中元古界(Pt)、青白口系(Qn)、震旦系(Z)、寒武系(∈)、奥陶系(0),次为少量志留系(S)及侏罗系(J)和自垩系(K),第四系(Q)仅沿现代河谷有少量分布。地层总厚度大于18000米,其中中元古界和震旦系分布最广,约占总面积的2/3。区域内地层因受后期构造破坏和岩浆侵入影响,内部分布较乱。
四、控矿构造特征
绩溪地区大地构造单元为扬子准地台一级构造单元,下扬子台坳二级构造单元,皖南陷褶断带三级构造单元,黄山凹褶断束和绩溪穹褶断束二个四级构造单元。本区扬子准地台形成于皖南构造旋回(造山运动)。其基底为中元古界上溪群,为一套区域动力变质的浅变质岩系,经过了强烈的变形、变质作用改造,使得原始地层层序难以恢复,厚度大于13354m。震旦系和古生界地层直接覆盖于中元古界浅变质岩系之上。
本区属于多旋回构造运动地区,地史上历经雪峰(皖南)、加里东、印支、燕山及喜山等运动影响。其中雪峰及印支运动主要表现为强烈的褶皱运动,加里东运动表现为区域性差异上升,燕山运动以块断运动为主,喜山运动属振荡挤压运动范畴。印支期以来的区域构造应力场演化特征是:印支――燕山早期为NNW―SSE、近N―S向挤压,陆内造山作用发育,属古特提斯构造域;燕山晚期即早白垩世早期,NW―SE向挤压,北东向断裂发生左行走滑运动,属西环太平洋构造域;早白垩世晚期――古新世(始新世),NW-SE向伸展作用,本区及其周边处于强烈的伸展断陷作用阶段:新生代,受区域上近E-W向的挤压作用影响,本区内发生挤压逆冲作用。正是由于历次运动的性质差异造成了本区构造形态的时间差异及空间差异。
本区的褶皱主要形成于雪峰期、印支期,喜山早期。雪峰期褶皱由中元古界浅变质岩系组成,轴向自东向西,由近东西逐渐向北东偏移,枢纽向北东倾伏,形态复杂,常呈倒转或扇形褶皱,区内的汪满田背斜,形态自西向东由倒转褶皱逐渐变成扇形褶皱。印支期褶皱主要为绩溪复背斜,由震旦系及中元生界组成,形态复杂,线性明显。由于轴部的震旦系自下而上岩性软硬和单层厚度不一,故复背斜倾没位置的震旦系组成的次级褶皱横剖面表现为不协调褶皱,平面形态形似花边,经剥蚀后震旦系呈群岛状分布。喜山运动形成的褶皱,主要为绩溪县城附近下白垩纪宣南组在构造上表现呈和缓的“盆状向斜"状褶皱。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为北东向断层,与褶皱伴生的断裂发育较差。区域性深大断裂主要有旌德断裂、绩溪断裂、虎(岭关)~月(潭)深断裂,特点如下:
(一)旌德断裂,发育于上溪群至上白垩统宣南组中,切割的最新地层为晚白垩世宣南组。岩石碎,角砾岩、裂隙、擦痕及褶曲发育。断裂控制并切割印支期花岗闪长岩岩体,钻孔揭示深部煤层未遭破坏,证明断裂作用较浅。断裂北段显示为重磁梯变带。印支期末、喜马拉雅中期活动强烈。
(二)绩溪断裂,断裂总体走向30°,省内长约240km,断层面倾向SE,倾角30--45°,局部50~70°。破碎带宽数米至数十米,断距百米至数千米,沿断裂带岩石破碎,角砾岩化、糜棱岩化、硅化、片理化强烈,褶皱发育。断裂沿线串珠状分布着金沙、绩溪早白垩世盆地。寒武系地层自东向西逆冲在白垩系地层之上。该断裂起始于燕山中期,燕山晚期活动强烈。
(三)虎(岭关)~月(潭)深断裂,断裂走向40-50°,断层面以倾向南东为主,倾角多变,陡者直立,缓者20~30°,断裂带宽达200m。断裂北段发育在震旦系、寒武系地层内,南段发育于蓟县系~长城系地层中。断裂南东的次级断裂发育,常密集成带,它们以十公里左右等距分布,大多发育在震旦系、寒武系地层中,部分切过侏罗系及燕山晚期岩体。该断裂形成于皖南期(雪峰期),皖南期末活动强烈,印支期及燕山期活动微弱,属壳断裂。
结束语
从上文中的地质控矿构造的类型与特征可以看出,地质构造不仅与内生矿床有着密切关系,对于外生矿床,地质构造对其也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所以,对于地质构造的类型和特征,我们要给予高度的关注,上文的研究对于安徽省绩溪县境内的矿产寻找以及矿床开采有了一定的指导,通过了解地质控矿的类型与特征,能够方便找矿以及正确指导矿产开采。
参考文献:
[1] 王瑜、李朗田、苏绍,鄂东铁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预测-地质与勘探,2007,,4(1):17-25
[2]黄婷婷、王磊,谈矿山地质构造与瓦斯突出地段的控制[J]-今日科苑,2009(10):136-138
[3] 胡一多、韩润生、王雷、黄建国、唐果、杨勇,云南易门凤山铜矿床断裂构造控矿规律-矿产与地质,2011(6)
地质矿产论文范文6
【关键词】安家营子金矿区;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矿物组合特征
地质概况
安家营子金矿区所在区域构造位置属华北板块、华北地台(Ⅰ级)北缘中段,北面以东西向的赤峰―开源大断裂为界,与内蒙―兴安海西褶皱带邻接,南至宁城,东至黑水,西到朝阳地,位于新华夏构造体系与东西向阴山构造带的交汇部位。区域中心部位为喀喇沁断隆,西侧为隆化断凹,东侧为宁城凹断束。它们之间分别为北东向的赤峰―锦山大断裂和北北东向的八里罕―乌敦套海大断裂所分割,断块上以出露太古界变质岩系为主,而断凹内则主要为中生界、新生界地层。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建平群(Anz)组,本区构造以断裂为主(图1),尤其北东向和北北东向断裂特别发育,形成一组大致平行的断裂,与东西向断裂一起控制着区域盆地的形成和岩浆活动,以东西向断裂、北北东向断裂、北东向断裂、北西向断裂四组为主,其中北北东向断裂为主要含矿带。
1、矿床地质特征
矿区处于赤峰―开源东西向大断裂与乌敦套海―八里罕北东向大断裂交汇之锐角内,即锦山断块中。区内地层简单,主要为建平群小塔子沟组和第四系。建平群小塔子沟组地层在矿区大面积出露,出露岩石主要为变质岩类岩石,经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程度不同构造特征的混合岩及混合花岗岩。
矿区各种断裂构造极其发育,受八里罕―乌敦套海、隆化―锦山两个北北东向断裂控制最为明显,呈现出一系列与其近于平行的构造裂隙、断层和破碎带。其它方向的断裂规模小。据断裂方向及性质,基本可以分成为四组:北北东组、北东组、北北西组、东西组四组,其中北北东组断裂破碎带具有成群成带分布的特点,安家营子金矿区由三个矿区构成,三个矿区内共有14个带,每个带由数条到十数条首尾相连、平行或斜列的断层组成,各带延长均在200米以上,最长大于1200米,宽一般1~3米,最宽者达6米。单个断层在带中多呈左行雁行式排列,产状稳定,沿走向短距离呈直线,长距离则成舒缓波状,有分支复合、膨胀收缩等现象,断层间及两侧岩石普遍具压碎现象,形成碎裂岩、碎斑岩。该组应属压扭性断裂,为本区主要断裂,同时也是主要控矿构造,区内工业矿体主要赋存其中。
2、矿区地质特征
2.1 矿体形态及产状
在安家营子金矿区的三个矿区共发现蚀变破碎带51条,其中雁翅沟金矿26条,七分二金矿8条,葫芦沟金矿17条,安家营子金矿区蚀变破碎带特征一览表见表1。
雁翅沟金矿:已发现的26条蚀变破碎带,走向延长大于200米的有8条,延长100~200米的7条,延长小于100米的11条,该矿区蚀变破碎带有25条呈北北东向,近东西向的1条。
七分二金矿:已发现的8条蚀变破碎带,走向延长大于200米的5条,其中S1延长大于1200米,S2走向延长1000米,该矿区蚀变破碎带有4条近南北向,4条北北西向。
葫芦沟金矿:发现的17条蚀变破碎带,延长大于200米的有7条,延长100~200米的2条,延长小于100米的9条。该矿区蚀变破碎带呈北北东向延伸的有8条,呈北北西向延伸的有9条。
三个金矿区内的蚀变破碎带,虽然围岩性质有所差异,同一个金矿区内的蚀变破碎带的金矿化及蚀变特征基本相同。蚀变破碎带与围岩界限清楚,已经解剖的蚀变破碎带和进行含矿性验证的地段均发现了较好的金矿化,不管蚀变破碎带规模大小。这些蚀变破碎带在地表均表现褐铁矿化,次级裂隙十分发育。
注:引自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西桥镇雁翅沟-葫芦沟矿田金矿床地质普查报告,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总公司,2007年
2.2 矿物组合特征
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次为黄铜矿,少量方铅矿、闪锌矿和金矿物。
非金属矿物:主要为长石和石英,次为绿泥石、黑云母、绢云母,少量绿帘石。
2.3 矿石结构构造
本区金的粒度很小,肉眼无法直接辨认,而黄铁矿是主要的载金矿物 ,所以以黄铁矿的结晶习性和在矿石中的分布关系来划分矿石的结构和构造。据此,矿石结构主要有两种:即自形―半自形细粒结构、半自形―它形细粒结构。构造有三种,即浸染状构造、斑杂状和条带状构造。
2.4 矿石类型
矿石自然类型简单,据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矿物组合特征,矿石自然类型为蚀变岩类型;按矿石结构、构造分,有浸染状矿石、斑杂状矿石和条带状矿石三种类型;按矿石氧化程度,矿床内没有氧化矿石,基本上都是原生矿石。
2.5 围岩蚀变
区内的蚀变种类较多,主要有八种,即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和钾化。蚀变严格受北北东向构造破碎带的控制,均为线型蚀变,其分布与断裂破碎带完全吻合。蚀变带的规模、蚀变种类和蚀变强度均与构造破碎带的规模、岩石破碎强度和微裂隙的发育程度成正相关的关系。即构造破碎带愈宽、岩石破碎愈强、微裂隙愈发育,则蚀变带愈宽,蚀变种类愈全,蚀变愈强,矿化愈好。
本区含矿热液多次脉动式的活动,导致了不同蚀变种类的多次迭加,根据本区蚀变种类的组合和构造破碎带中的分布,在矿体部位分带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由外向内依次分四种蚀变带:即钾化带;绿泥石化、弱黄铁矿化带;绿泥石化、硅化、黄铁矿化带;强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带,此种蚀变分带常在雁翅沟金矿区出现。
二是:由下向上可分三种蚀变带:即强硅化、黄铁矿化带;绿泥石化、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带;绿泥石化、硅化、黄铁矿化带,此种蚀变分带常见于葫芦沟金矿区。
三是:由下向上可分为三种蚀变带:即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带;绿泥石化、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带;绿泥石化、硅化、黄铁矿化带。此种蚀变分带常见于七分二金矿区。
三个金矿区蚀变种类基本相同,都见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钾化,但主要蚀变强度在各个矿区表现不尽相同,因而表现的蚀变组合及蚀变分带亦不尽一致,矿化强度差别较大。
2.6含金矿物及自然金赋存状态
金矿物主要见有自然金、银金矿、金银矿,反射色为强金黄色,反射率高于黄铁矿,均质,硬度低。这三种矿物在显微镜下未分辨出来,只有金银矿的颜色浅,但不明显。通过电子探针(见表2)对五个金矿物的分析,其金含量在31.77-86.59%之间,银含量在11.87-67.85%之间。矿石中的金矿物以银金矿为主,自然金和金银矿少量。
金矿物粒度在0.002-0.195mm之间。按岩金矿地质勘探规范中对金矿物的粒度分级和形状分类进行统计,其结果见表5。从表5可以看出金矿物的粒径从粗粒―微粒都有,以细粒和微粒为主,细粒占33%,微粒占60%。金矿物的形状主要有浑圆粒状(占28%)、麦粒状(占22%)、角粒状(占30%)和长角粒状(占18%)。从金矿物的载体矿物种类(见表3)来看,以存在于黄铁矿和石英中为主,存在于黄铜矿中的较少。从金矿物的赋存状态(见表4)来看,以包体金为主,晶体金少量。
注:引自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西桥镇雁翅沟-葫芦沟矿田金矿床地质普查报告,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总公司,2007年
3、矿床成因讨论
1、矿区老地层系一套海底火山喷发积沉夹少量正常碎屑沉积,说明该地层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据本区和区域的老地层中采样分析结果(见表6、7)说明金的含呈较高,发育成矿的物质基础。
注:引自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西桥镇雁翅沟-葫芦沟矿田金矿床地质普查报告,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总公司,2007年
注资料来源:冶金地勘一公司1982年的《内蒙昭盟南部地区金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综合研究报告)
2、根据本区42件(资料来源同上)硫同位素测定结果δs34的值-1.1~+2.3之间,与陨石硫的特征极为相似,说明成矿物质来源于深源岩浆。
3、矿石的铅同位素测定4件(资料来源同上),据其值计算求出年龄值约9.6亿年,µ值在8.5~9.0之间,说明矿石中的铅为古老的正常铅。在Pb―Pb二次等线图上,本区四个铅同位素值都落入重熔区。兰卡马(1963年)指出:这种铅同位素特征,批示金矿床属于与地壳深源和重熔岩浆活动有关的矿床。
4、用斑状花岗岩岩石化学分析值在R.D.Rain(1972年)的Ca―Na--K图解上投影绝大部分落入岩浆岩区。
5、老地层和斑状花岗岩中的Co、Ni含量一致(表8、资料来源同上),老地层、斑状花岗岩及矿体三者的Au/Ag比值比较一致,这些都说明斑状花岗岩和建平群小塔子沟组有较密切的关系(表9、资料来源同上)。
6、矿体与围岩的界限不明显,与矿化有关的热液蚀变极为发育,蚀变多次迭加,成矿温度为240~350℃,可见矿床具有中温热液矿床特征。
据上述特征,本区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深源,开始由火山喷发沉积形成建平群小塔子沟组,后经多次构造变动,特别是燕山运动,使地壳深处的建平群小培子沟组部分重熔,产生重熔岩浆,同时使金活化迁移,随着岩浆上浸,岩浆固结成斑状花岗岩岩体。伴随着岩体成岩作用的进行,断裂构造也形成,岩浆期后已经富集的含矿热液即沿构造破碎带充填交代在构造有利部位,温度在240~350℃的条件下金集中沉淀形成工业矿体,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本矿床为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
参考文献
[1]杨铭辉、刘磊、曹闯等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西桥镇雁翅沟-葫芦沟矿田金矿床地质普查报告,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总公司,200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