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一轮的经济危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一轮的经济危机范文1
访谈地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008年9月以来,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并逐渐蔓延全球,中国经济难免也受到较大冲击。您如何看待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
卢中原: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好像很突然,其严重程度也出乎许多人的预料。2008年5月我在美国参加哈佛公共管理培训班期间访问了美国财政部,当时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与我们见面的时候,他还比较乐观,说美国政府已经投入了1,000亿美元拯救美国经济,并且已经见到了一些效果,还将投入4,000亿美元,预计到2008年底美国经济将走出衰退。结果到9月份金融危机突然大规模爆发,对美国、欧盟、日本这些大的经济体和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严重冲击,这说明象保尔森这样的美国重量级人物也没有预料到这个情况。
当然,这次金融海啸的爆发并非凭空而起,它是美国次贷危机累计和蔓延的严重恶果,国际上包括美国也有不少人早就作出了悲观的预测。2008年3月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美国卡特比勒公司的总裁曾对我说,他认为当时美国经济已经进入衰退,而且预计这次经济衰退将是美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漫长的。我觉得,对这次金融海啸的深刻原因和演化过程,应当从美国次贷危机、美国金融监管体制和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等方面去反思,而不应把它简单归罪于美国之外的世界经济失衡,更不应以中国的所谓高储蓄和出口造成世界经济失衡为借口,而把责任推到中国身上。否则,美国就难以对症下药,从而使金融海啸进一步恶化。现在,国内外不少有识之士对这一点已经表示了担忧。
这次金融海啸对中国金融体系造成了一些直接冲击,但是相对有限。更广泛而深刻的负面影响主要反映在实体经济方面,这些负面影响已经由沿海扩散到内地,由出口行业扩散到其他行业,由中小企业扩散到大企业,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收到冲击尤为严重,造成大量农民工返回流出地,我国经济增速在2008年第四季度明显下滑,当季度GDP增幅只有6.8%。因此,我国在2009年面临的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的形势十分严峻,防止经济增速大幅度下滑,已经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除了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近几年世界贸易增速放缓也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一定下行压力。2004年,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美、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的进口增幅曾达到24%,之后就逐年回调了,2005年回调到16%,2006年大概是10%左右,到2007年就下降到10%以下了。所以说,就算没有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贸易的这种回调趋势,也表明我们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正在紧缩,必然会制约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由于美国次贷危机演化成全球金融海啸,再加上世界贸易已经进入回调期,因此我国经济受到的负面冲击比预想的要更大。
也就是说世界经济贸易本身的回调和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双重冲击,中国经济增长由此出现放缓趋势。那么您认为经济增长会放缓到什么程度?
卢中原: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波动周期的上升期大体为3-4年。这一轮上升期可以从2002年走出1998年以后的经济低迷算起,到2007年达到11.9%的峰值,持续6年,比以往几次延长2-3年,持续时间之长是罕见的。在这一轮上升期,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也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从稳定性角度看,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连续5年保持在10‰12%的区间,最近两年连续高于11%。尽管其间出现过局部地区和行业的投资过热,国家随即采取了总量紧缩和结构调整并举的宏观调控措施,但并没有伤及经济运行的基本面,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势头得以保持。从协调性角度看,支持经济增长的基础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例如粮食连续5年丰收;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出现合理变化,2005年和2007年消费对当年经济增长的贡献略大于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主要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由于经济增长存在周期性波动的内在规律,持续一段时间的上升期达到顶点后自然会进入回落期。2007年第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开始小幅度回落,2008年前三季度继续呈现回落态势,这表明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正在进入下行通道。不妨把回落期视为“休整期”。毕竟,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资源环境代价过高,节能减排降耗的形势相当严峻,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仍然迟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效果不够理想,有些方面甚至有所倒退,例如在产业构成中,近年来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因此,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一些,进入休整期,既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有利于为解决这些矛盾创造比较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
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冲击,再加上我国经济增速本身也在周期性回调阶段,两者叠加会使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较大。如果宏观调控措施力度不够或不及时,2009年经济增长速度要保持在8%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国政府已经迅速地、力度很大地采取了一系列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并且还会根据形势需要加大政策力度和加快实施进度,因此2009年我国经济增速高于8%是很有希望的,我个人认为甚至是有把握的。综合我中心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的研究和模型预测结果,预计2009年我国经济增速可以达到9%。当然,达到这一预期目标的难度比前几年要大得多;同时也要看到,这个目标经过努力仍然是可以达到的,主要依据或信心来源在于,我们有多年高速增长打下的雄厚物质基础,例如粮食连续5年丰收,企业经济效益、国家财政收入和外汇储备连续多年大幅度增加,已经采取和相机抉择的短期刺激政策将陆续见效,中长期增长的潜力巨大(这一点后面还会展开),等等。我认为,即使从短期看,我们的信心也应当是相当充分的。
2008年企业遇到的困难,除了金融危机以外,很重要的一个困难就是经营成本的增高。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在2008年8月到10月期间,对5,920家企业的法人代表进行了问卷调查,关于“当前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的调查结果显示,排在首位的是“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其次是“人工成本上升”,选择比重分别达到了79%和71.7%。
卢中原:2008年10月份以前,特别是2008年上半年,国内企业(部分出口企业除外)遇到的主要困难并不是美国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下滑带来的冲击,而是高成本带来的挑战。一方面能源、原材料价格暴涨,另一方面人工成本也大幅上升,这使得企业的经营成本明显上升,不少企业出现了较大困难。
可以说,即使外部环境没有出现巨大变化,我们也要迎接内部因素带来的一系列挑战,特别是经济
增长方式没有完全转变、企业经营成本明显上升、产能过剩导致的需求不振等等。所以我们看到,中西部地区很多不是出口导向型的企业在下半年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营困难。
最近珠三角特别是广东的企业困难比较大,相比而言江浙一带的企业困难似乎小一些,这是什么原因?
卢中原:据我的调查,江浙的一些民营企业之所以没有受到广东那样的冲击,一个很值得重视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发展方式已经上了一个台阶,不再依靠低端的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而是更多地依靠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比较高的产品,依靠独立的品牌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因此抗冲击能力就会更强一些。
面对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这一现状,我们需要反思自身的国内经济环境问题,比如说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如何改善?如果让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更方便地融资,让庞大的民间资本浮出水面并加以规范和管理,我想中小企业的困难就可以减少一些。所以通过这次外部金融危机冲击,我们要从积极的角度来想,哪些方面还需要深化改革,哪些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够,还要进一步加以改进,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我们是不是应该抓住这个“休整期”,加速转变我们的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布局,为下一轮的增长做好准备?
卢中原:在经济回调的时候,其实也正是我们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优胜劣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机会,只要抓住这样的机会,就能为下一轮经济增长做好技术、体制和管理上的准备。这就像两次战役之间的休整时间一样,指挥员要整编部队、集中兵力,为打好下一仗养精蓄锐。最近我在东南沿海地区考察时,听到一些企业家说,在经营环境变化和负面冲击面前,经营者不应消极等待国家救市,而应多想想自己做了什么,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采取应对措施,例如在定合同的时候,要主动考虑锁定价格、锁定汇率风险,等等。我觉得这些企业家是很清醒的,这样的企业家越多,中国经济走出困境的时间越短。
现在的讨论焦点是,经济回调的周期是什么类型的。现在大家讨论比较多的调整类型大体包括“L”型、“V”型和“W”型、“U”型这么几种。依我看来,一般来说,经济回调的类型取决于时间的长短、内需的潜力大小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我个人比较倾向于2009年呈现“U”型的调整类型,也就是5、6月份出现经济回升,第三、四季度可能继续上扬。根据我们中心课题组的预测,2010年经济增长速度可能还会有小幅回调,预计2011年进入下一轮上升期。当然,这些预测的结果到底怎样,还要取决于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程度,以及宏观调控措施相机抉择的速度和力度。
也就是说这次危机的不利影响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还是会较快地迎来新一轮的增长。那在这个“休整期”中,我们应当关注哪些问题?
卢中原:最近人们对人民币汇率问题议论比较多,有一种意见主张通过人民币贬值来刺激出口,帮助出口企业度过难关。我认为,在当前形势下人民币汇率要稳定,不宜贬值,更不能升值。如果现在人民币大幅度地贬值,会导致热钱迅速撤离,引起我国金融和经济不稳定。而且现在人民币贬值对刺激出口是没有用的,因为问题在于整个国际市场需求不振,而不是人民币估值高了,因此我们无法靠贬值来刺激出口。再有,如果宣布人民币贬值,还会引起国际上的货币出现竞争性贬值,很可能把人民币的贬值效应给抵消了。所以,人民币汇率应该保持稳定,一方面可以遏制热钱的流动,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整个金融环境和宏观经济的稳定。为避免强化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我们可以通过外汇市场自发波动给出一个信号,说明人民币的汇率是可以往下走的,但不能宣布要贬值。
此外还要注意的是,我们现在实行的刺激需求扩张的反周期政策,要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密切结合起来,以保证反周期政策的有效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确实是这样的,从历史经验看,短期经济波动,曾多次转移我们中长期发展的注意力,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迟迟难以推动,影响到可持续发展。
卢中原:事实上,早在“九五”计划中,我国就提出了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出这一目标,主要是针对粗放式的高增长中,反复出现投资过热和低水平扩张严重等问题。当时,我国用同样的能源消耗所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仅相当于日本的五分之一、英国的三分之一和美国的二分之一,而且也低于印度的水平。
虽然“九五”计划提出很多好的设想,但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九五”计划的执行。面对通货紧缩和经济降温的趋势,经济政策对刺激经济增长的关注超过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十五”计划强调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效益和结构优化效益,重视资源的环境问题,相应也提出了一些环保指标,但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期间,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一些长期呼吁要解决的老问题更加突出: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调,部分行业盲目扩张、产能过剩,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相当粗放。
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十一五”规划重新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明确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通过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保障,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认为,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必须按科学发展观要求,认清短期波动和长远发展的关系,真正将“保增长”和“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
您刚才提到的反周期政策,其实就是最近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的巨额投资计划,其目的是防止经济下滑过猛,熨平经济波动周期。但是现在也有人很担心会出现“保增长”和“调结构”两张皮的现象。您怎么看?
卢中原:我们要警惕为了大力拉动经济增长、走出下滑通道,导致原本要淘汰的企业和落后生产工艺死而复生。一定要抓住当前经济周期性回调的绝好时机,促进结构优化、淘汰落后、体制创新和技术进步。
最近,国际油价大幅度降低,现在燃油税改革已启动,接下来应以此为突破口,加快推动资源价格改革。如果关键领域改革不到位,粗放的经济增长就容易反弹。目前除了资源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急需改革外,还需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财税体制、土地管理体制、技术创新机制等多方面的配套改革,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提供体制保障。
最近有部分专家提出,4万亿元投资的投向仍多为基础设施等
“传统项目”,担心会再次形成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您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卢中原:这种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确实应当注意防止再次形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一定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方针,合理引导地方和企业的投资方向,不仅要投向基础设施,更要投向有利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拉动消费的项目,投向有利于技术进步、节能降耗、促进产业升级的项目。这样做,既可以扩大投资需求,又可以使部分投资需求转化为消费需求,使4万亿元投资起到拉动内需的重要作用,同时,也通过优化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避免走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老路。
当然,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保障。比如在微观层次上,应当加强对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防止投资资金被挪用截留;投资项目应当坚持做好可行性报告,落实批地指标,通过环境评估,这些制度不可偏废,否则不应仓促上马。在经济政策层面,应当加强国土规划、产业政策,财税政策和信贷政策等重要政策的协调配合,努力使这些经济政策在引导投资方向时形成导向正确的合力。
我们应当认真记取经济发展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切实优化投资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进步、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和管理改善等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增大。但这是以过去经济增长粗放程度过高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方式远未实现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与世界先进国家水平甚至国际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十分明显。据统计,中国工业部门每年多用能源约2.3亿吨标准煤。中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仅为30%,比世界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无论按照每千克石油当量产出的GDP,还是单位GDP排放的二氧化碳计算,目前中国的水平均比世界高收入国家低15%以上,比欧盟国家则低40%以上。在粗放的增长方式下,土地、淡水、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越来越脆弱。
因此,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能再回到粗放投资的老路上去。“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转变发展方式目标不能“悬空”,这是中国站在30年改革新起点上必须完成的战略任务,不能因短期的经济回调而轻易改变。
这一次的金融危机对国内的企业冲击很大。有很多人说这是企业界一次重新洗牌,有人说这是企业家队伍的一次大浪淘沙。如果从微观层面和企业层面来看,您觉得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
卢中原:我觉得,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外部环境的突然恶化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倒逼机制,逼着企业加速转型,从原来粗放型的生产方式转向集约型。对于企业来说,现在确实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可以加速企业的优胜劣汰。一般来说,在经济高速发展期是不太容易实现优胜劣汰的,因为几乎所有企业的利润空间都很大,再加上中国的资源价格偏低,资源税也偏低,因此很难淘汰那些相对较差的企业。而在经济“回调期”,会真正淘汰一批早该死掉的企业,也会产生一批新的更有竞争力的企业,为下一轮经济的高速增长准备新的“领头羊”。
那么您认为企业家应当怎样抓住机会,成为“领头羊”?
卢中原:从内部来看,企业要抓住这次机遇,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比如说改进企业的内部运作机制,像海尔集团的流程再造等。同时要抓住机会进行内部管理创新,提升企业内部运作效率。从外部来看,企业要学会主动设计和利用避险机制,比如说出口企业在签订合同的时候锁定交货收款时的汇率,这样就可以避免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同样,针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也要建立或利用相应的避险机制,例如通过长期供货合同和战略合作联盟,来规避市场波动和技术创新的风险。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要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当然这是有一定难度的。
在目前的形势下,企业的资金比较紧张,这也影响了企业的研发投入。有调查发现,由于受到经济下滑、盈利减少的影响,企业的创新投入也呈下降趋势。虽然意识到目前经济处于转型期,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苦于企业的现实生存压力和资金压力,企业的创新投入会有所减少。
卢中原:外部环境的恶化无疑制约了企业的技术创新积极性和资金投入能力。因此,政府和行业协会等方面需要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作出更好的服务。从企业自身来说,企业家要权衡,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低成本的生产经营越来越难以维持。因此,在企业生产的一些环节,要考虑用机器和设备来替代劳动者,以此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这就离不开技术创新。
新一轮的经济危机范文2
论文关键词:区域创新环境;创新绩效;重庆市
在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的背景下,区域创新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一个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日益成为该区域获得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各区域间区域创新能力不同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我国的现实情况是:西部地区的综合创新能力远远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欠发达地区要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发展差距,必须从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着手,将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作为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而从系统学的角度来看,区域创新能力又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系统各部分必须协调、均衡发展,任何一个部分的薄弱都将影响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根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课题组的同志推出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将区域创新能力定义为:一个地区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并从行为主体的角度划分为五个要素: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这五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区域创新能力系统。因此从研究区域创新能力体系的内在作用机制着手,对于协调发展区域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给定资源条件限制下,区域创新环境是决定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的关键。因此,创新系统的创新绩效与区域创新环境密切相关,创新绩效方面的差别并不能简单地由投入方面的差别来完全解释,创新环境的影响也相当重要。基于此,本文首先从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着手对区域创新能力内部关系做初步探讨。
目前国内有些学者关于创新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区域创新系统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有所研究,如王树林(2002)区域创新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盖文启(2002)论区域经济发展与创新环境;刘顺忠(2002)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的评价;官建成(2003)区域创新机构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唐厚兴(2005)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分析与评价。但关于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方面,少之甚少,赵付民、邹珊刚(2005)区域创新环境及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将区域创新环境用政府主导的环境因素、市场主导的环境因素、区域价值观与文化来表示,用创新产品产值来表示创新绩效,得出结论:由政府、市场、价值观与文化三个层面构成的创新环境解释了区域创新绩效差异的大部分,区域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影响。本文试图采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里面的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的定义和构成要素,从实证的角度研究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1重庆市区域创新能力及创新环境总体概况
自2001年以来,重庆市区域创新能力总体排名一直呈上升趋势,重庆市2005年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第l0位,5个分指标中,知识创造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都保持了与2004年持平的位次,知识获取和创新绩效两个指标对比2004年有所上升,而创新环境对比2004年却下降了4个位次,在五个指标体系中属于劣势,就创新环境而言,在全国处于中等以下的水平,对整体排名起到了负面的影响。除了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有直接影响外,我们认为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也有直接影响,因此,本文对重庆市创新环境各变量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
由图1可以看出,2005年创新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劳动者素质、创业水平综合得分都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与全国最高的差距很大。2005年金融环境综合得分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并且是这五个指标中排名最靠前的指标。创业水平综合指标是这五个指标中排名最靠后的指标,在全国排名28位,在西部也是非常靠后的水平。
可知,创新环境各项分指标的低投入是导致创新环境综合得分低、全国综合排名低的主要原因,直接的办法是提高各指标的投入,但是创新环境中创新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劳动者素质、金融环境、创业水平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究竟如何并不清楚,下面实证研究这五个变量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2区域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利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中的区域创新环境指标体系,
如表1,创新环境包括基础设施的发达程度,市场需求水平,劳动者素质,金融环境和创业水平5个方面。其中,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和知识的载体,如有限和移动电话,互联网,计算机的发展水平,物流的载体,如公路拥有量,4种运输方式形成的客流量和货流量;市场需求用政府财政支出,商品进出口差额,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居民消费水平这四个方面来衡量;反映劳动者素质的指标包括教育投资水平,地区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所占比重,当年新增大学生毕业人数,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图书消费量;反映金融环境主要的指标是技术创新基金和企业在进行技术开发时从银行获得贷款的情况;反映创业水平的指标包括民营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新注册企业的发展情况。
3实证研究
3.1假设及变量选择
根据系统论,要把握一个系统,必须了解它所处的环境对系统的影响。结合区域创新能力体系,要分析区域创新经济绩效的好坏,必须要考察区域创新环境是否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健康运行。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能促成健康发展的区域经济。如区域内基础设施的条件好,信息交流顺畅,交通便利使得物流顺利流动,降低了信息和物质的交易成本,提高了指标的流动效率,自然就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区域内劳动力素质高,就容易获得创新人才,可能创造出更多地创新成果。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创新中人的因素越来越重要,所有的创新活动都是以人为主的创造活动,高素质人才是创新能力最关键因素,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市场的需求是拉动技术创新的重要引擎之一,当市场出现新的需求,会促使企业抓住商机主动进行研发活动,而企业的创新必将投入市场,促进市场的繁荣,所以,市场需求大大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从而提高经济绩效。创新活动是一项经济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充足,金融生态环境优越为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资金支持,使得区域创新能力加强。而资金的短缺,金融生态环境脆弱,会降低创新能力,也因此阻碍经济的正常发展。一个区域内如果有良好的创业文化和传统,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使得创新活动通过创业得以实现。一旦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变成了产业将大大地推动创新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创新的效率。因此,创业水平越高,创新能力越强,进而创新绩效越好。
因此形成如下假设:区域创新环境越好,区域创新的经济绩效越好;即创新环境五指标:基础设施、市场需求、劳动力素质、金融环境和创业水平越好,区域的创新绩效越好。
3.2模型介绍
面板数据模型(Panel—dataMode1)是用来描述一个总体中给定样本在一段时间的情况,并对样本中每个样本单位都进行多重观察。这种多重观察,既包括样本单位在某一时期(时点)上多个特性进行观察,也包括对该样本单位的这些特性在一段时间的连续观察。既能反映某一时期各个体数据的规律,也能描述每个个体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集合了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的共同优点。伴随经济理论,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和微观经济理论、计算机技术和统计方法的发展,Panel—data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逐渐被经济计量学家推广。
为了进行实证检验,对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进行量化,本文从2002年一2005年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中选取区域创新绩效指标,创新环境的五指标基础设施水平、市场需求、劳动力素质、金融环境和创业水平等一系列的指标的数据,并认为创新投入与产出的滞后期为一年。即环境投入五指标为2002年—2oo4年,对应产出的年份为2003年—2005年。并建立模型如下:
是基础设施水平、市场需求劳动力素质和金融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是统计误差。
3.3实证结果分析
在确定模型之后,用Hausman检验进一步确定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根据检验结果我们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对式(1)进行回归可得结果如下:
模型拟合度=0.73607,实证结果显示,基础设施水平、市场需求、劳动者素质对区域创新绩效在1%的显著水平下有显著的影响,金融环境、创业水平区域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基础设施水平、市场需求、劳动者素质的系数分别为0.173293、0.610474、0.200429,这说明基础设施水平、市场需求、劳动者素质分别提高一个百分点,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依次为提高0.173293、0.614074、0.200429个百分点。同时,实证结果也说明,对金融环境、创业水平的投入对促进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甚微。
反观图2中,2005年重庆市在基础设施水平、市场需求、劳动者素质、创业水平的投入与全国平均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与全国最高水平相差甚远。而金融环境的投入却超出了全国平均水平的1/3。显然,这种创新环境的投入结构显得相当不合理,这是造成创新环境相对其他四个指标在全国的排名落后的最主要的原因。
4结论及建议
(1)提升劳动者素质总体水平。近年来,市场需求比较旺盛,居民消费水平有所提高,这些方面大大刺激了市场需求,拉动了区域创新绩效的提高,市场需求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同时,教育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重视,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和下岗工人再培训工程、对农民工培训等的实施,使得劳动力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也对创新绩效有重要的驱动作用,但相对东中部来说,重庆市知名高校较少,优秀生源不足,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仍然不高。因此,未来重庆市要进一步培育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重点要合理调整创新环境投入结构,改善各指标的投入比例,加大对区域创新绩效影响显著的基础设施水平、市场需求、劳动者素质等指标的投人。
新一轮的经济危机范文3
一、前沿
自2008年9月开始,美国出现“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接着欧洲又发生债务危机,迄今尚未走出危机阴影。对于资奉主义发生经济危机,包括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有种种观点。如: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的周期发展现象,即经济发展过程中总会存在一些问题,如果对这些问题没有加以重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危机发生后,采取新的政策举措、建立新的经济制度以解决后,经济又会向前发展,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当然又会孕育新的问题。如美国这次“次贷危机”,直接原因是金融创新中发生了问题,解决办法是加强金融监管。2012年12月14日,欧盟峰会签署了《银行监管协议》,对资产超过300百亿欧元或者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20%以上、在3个国家以上跨境经营的银行进行统一监管。还有一种观点是从科技革命角度上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衰退,从而经济出现下行趋势,但也孕育和催生新一轮科技革命,一旦新一轮科技革命形成新的生产力,经济又会开始上行。但从的观点来看,包括这次危机在内的根源,仍然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本身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按照这一观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论采取何种政策举措,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缩短或推迟经济危机的发生,而无法根治和防止其发生。对已发生的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的判断,也就着眼于其是否触及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还是只伤及其“皮毛”。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曾多次判断资本主义已日薄西山。例如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提出资本主义已进入腐朽、没落、垂死的帝国主义阶段;斯大林提出资本主义已进入总危机阶段,等。但是资本主义却还在发展,并继续领跑世界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发展。原因何在?笔者认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观点也提供了这一原因的答案。这就是,资本主义产生经济危机的原因是由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而从另一视角看,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也正是由于不断克服这个基本矛盾,也就是在发展生产社会化的同时发展生产资料占有的社会化,这也可以说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宏观轨迹。
马克思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33页)在发展生产社会化的同时发展生产资料占有社会化,笔者认为这正是在资主义义的胎胞里为资本主义后的社会形念所准备的物质存在条件。
二、两个“社会化”发展的轨迹
如前所述,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礼会后,取得了飞跃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在于它既推动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又不断突破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向社会化占有方向发展。下面试对这两个“社会化”发展的轨迹作以轮廓性描述。
新一轮的经济危机范文4
2008年对中国有着非常的意义,这一年中国得以在世界上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并极有可能在未来逐步承担起一个拥有全世界四分之一人口国家的责任和地位。中国一直作为联合国四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并且2007年的出口额达到了21738亿美元,可是严格意义上说,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依旧处于极为弱势的一方,不仅在欧美等洲起到的影响极低且经常得到媒体负面宣传,甚至在亚洲乃至东南亚来说,中国的国民经济水平相较于日本、韩国或者新加坡也颇有不及,真正得到关注的无非还是中餐。
然而,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金融危机在去年年底爆发了,这也使中国有机会在经济和政治舞台上彰显自身的影响力。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对很多人是灾难性的。借助自由经济体系和全球化市场,美国得以将各种不良影响有意识地转嫁给其他各个国家,并将自身实体经济所受到的损伤减到最低,避免了全世界范围内更大的动乱;而中国有效的宏观调控和大量外汇储备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中国内地市场,尤其是金融业在这场危机中所受到的影响。恰恰是这场金融危机,中国内地在2008年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比如房地产、股市、出口商品质量问题,在全世界各经济实体受到严重损伤的时候却无意间得到了宝贵的缓冲与调整空间。
中国过去十几年高速发展是以高能耗为代价的,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破坏,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中国自身的产业结构还处于下游的不利位置,而经济危机前油价高企,对中国很多企业造成严重的能源负担,政治上各国纷纷指责中国耗油过多,甚至还产生了中国不应人人买车的奇谈怪论,而这一切在金融危机后油价降到低点时也戏剧性的不复存在。各国普遍减少的需求对于国内以沿海地区为代表的出口型经济体虽然是一大灾难,可是这迫使我们不得不扩大内需,对于中国经济体的转型虽有不可避免的阵痛,但长远来看,则是一大可以利用的时机。短时间内的阵痛,对于国内一直以来所担忧的硬着陆问题,或许可以借由全球经济放缓,实现经济的转型和较为缓和的软着陆。
可是从笔者的角度来看,国内用4万亿人民币来拉动内需是远远不够的。虽然单从拯救中国与全球金融危机的层面上来说已是绰绰有余,但由此带来的又一轮经济热潮所引发的隐患深埋其中。上世纪90年代初期,对于海南的投资建设就是一个较为极端的例子。虽然在4万亿元资金刺激下能暂时掩盖住各种问题,可当危机过去、全世界经济普遍开始抬头时,国内在经济刺激下掩盖的矛盾会否再次暴露出来,并引发新一轮的房市、股市等可能发生的种种问题值得担忧。
当然,在目前伴随着经济危机所引发的原材料价格下滑的趋势,进行大规模的基建和内需改革建设绝对是一个天赐的时机。但中国政府更应该做的则是趁机实行更为严格和规范的质检机制,从根本上杜绝各种食品,以及出口商品的安全性和质量隐患,为未来全世界更为庞大的需求及早做出改变。在拉动内需的同时有意识改变城乡间经济结构差异,对经济体系中分配不公做出改变,提高农村和乡镇的生活水平和收入结构,才能从根本意义上改变目前贫富不均、东富西贫所导致的隐患,在这样一个经济与政治并重的时刻,或许可以在逐步减少贫富差距的同时对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进行结构性改变。
而结构上为了避免新一轮的盲目建设和无谓浪费,解决民生问题所占的比重又应该在这4万亿元中占据重要的比例,比如解决农村医疗问题,老年人生活保障问题,提高对农作物等食品原料的科研投资和税务减免,以及相当重要的一点―对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税务优惠,比如创新型企业、环保型企业和优质企业的政策上优待。而虽然原材料价格下降,可如果大规模的上马基建项目带动全球市场的上扬,反而对于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又会产生新一轮的威胁,相反应该慎重审批基建项目,有保留地逐步进行建设,避免过快过多地四处开工对环境和自身未来经济环境造成威胁。
目前国有企业过多过大的情况对于未来的经济决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不在目前经济萧条下进一步给予民营企业更多的政策优惠,在未来全球市场上,国内“呼风唤雨”的国有企业则要面临艰难的处境,缺少市场鞭策和竞争机制的企业数目一旦过多,对于中国未来的国际地位会产生极多的负面影响。所以如何在目前形势下,让市场上涌现出一批负责任的、具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才是未来拉动中国经济竞争力的重中之重,也是决定中国能否在世界经济市场上位居前列的主要因素。
新一轮的经济危机范文5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消费者行为 营销策略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席卷了全球,演变成一场全世界的金融海啸,各行各业都无一受到金融风暴的侵袭。零售行业也不能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幸免:奢侈品聚集地I.T 首次进行大幅度变相折扣活动,跨国公司的开店步伐明显放缓,连锁超市销售增幅回落……。对消费者而言,金融危机已悄然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态度及购买行为对零售业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金融危机下零售消费者行为特征和变化分析入手,研究我国零售业应该采取的应对策略,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建立和维持零售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一、经济危机时期的消费者行为变化
世界金融市场动荡,失业率上升,薪金在缩水,消费者购买力在下降。为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消费者不得不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消费策略。总体上消费者行为变得更加理性与成熟,更注重产品性价比,关注促销信息,选择更多样的购物渠道。
1.消费需求变化
金融危机下,消费支出总水平明显下降,尤其是高档消费的市场份额增幅下降或负增长。住房、汽车等大宗投资以及高价名酒、洋酒等高消费支出会持续低迷,直至经济形势改善。据统计全球奢侈品销售2008年增长速度仅为3%,销售额为1750亿欧元,增速远低于2006年的9%和2007年的6.5%;2009年奢侈品市场将面临6年来首次衰退。
相对于奢侈品而言,食品、快速消费品、日用品等消费并不会减少,基础物资需求及低端消费总量呈现稳定或稳步增长。尼尔森日前的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报告也显示,度假旅游,添置新衣以及外出娱乐活动仍然是中国消费者热衷的消费领域,自身生活状况,工作、生活的平衡,以及健康是中国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
对相同消费产品消费者可能会转换产品品牌,如从外国品牌转向本土品牌,从相对高档的品牌转向普通品牌。大部分国内消费者都会认为中国本土品牌比起国外品牌具有相当的质量,而价格却便宜很多。而这场由美国引起的经济危机也开始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使国产品牌美妆品、飞跃鞋等品牌成了各大论坛上的热门话题,和时尚沾上了边儿。
2.消费刺激因素的变化
在经济繁荣时期,商场影响零售业消费的关键因素一般依次为:便利性、购物环境、产品质量、品种、价格、商场名气等。而在金融危机时期,消费者会变得更加理性和冷静,价格、促销及产品性价比等因素成为刺激消费者消费的关键因素。消费者相对偏好一些低价格的品牌,因而购物的地点也渐渐转向大型超市、折扣店和直销店等。经济危机下,超市和卖场中低价商品和折扣商品排队抢购将成为常见的场面。在异常严峻的国际经济及贸易形势面前,义乌小商品外贸出口却能逆势上扬也说明了价廉物优的消费品同时受到国外消费者的青睐。
经济危机时期由于严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消费者对于厂商的一些促销方法的反应会变得跟以前不一样。比如,对于广告,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非常努力、非常紧张地收集购买方面的信息,因而会更加看重广告所传递的产品性能方面的信息:用途、耐用性和方便性等等;而对于那些仅仅是为了提升产品形象方面的广告,消费者会认为那是一种浪费,进而怀疑其产品的性价比。
而对于零售业的一些具体的促销措施消费者的反应也会发生变化。此时的消费者特别理性,在购买某个产品的时候,总是会仔细地计算厂商可能从他那里获得的利益,如果厂商不能够让消费者很有信服地感受到产品的价值时,消费者就不会购买。比如,此时的消费者可能会宁愿用较低的价格买某个产品而不用较高的价格买一些能够获得赠品的产品。而对于一些抽奖机会,消费者可能兴趣也会减弱,因为他们不喜欢这样的不确定性。
3.消费渠道的改变
经济危机时期的消费者的渠道策略有两个明显改变。(1)消费者购物的频率明显增加。一方面,消费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关于产品的信息;另一方面,购物本身也是一种相对比较便宜的娱乐活动。(2)消费者购物的渠道发生了变化。此时的消费者相对偏好一些低价格的品牌,因而购物的地点一般来说也会由以前相对高档的商店转向比较大众化的商店,比如,大型超市、折扣店和直销店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国际经济低迷形式下,对消费者而言,网络购物的“低成本、高品质”的生活更受消费者青睐,网络购物逐渐成为人们热烈追捧的购物渠道。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有2.1亿网民,其中参与网上购物的有5500万,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2007年网络交易量达594亿元,和2006年312亿元的总成交额相比,增长了90.4%,而2008上半年,网民通过网络购物消费额已经超过3162亿元。经济危机时期,无论对消费者还是商家,网上购物都是双赢的一条捷径。
二、结合消费者行为的营销策略
经济危机下,消费者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忽视虚拟价值,而转而越来越重视产品本身实际价值,越来越不舍得花钱,这种理性的回归也在孕育新的消费趋势。零售业必须根据消费者行为变化,调整营销策略,以适应消费者需求变化,使零售业能够继续生存并获得发展。
1.调整商品经营结构
经济危机时期奢侈品的消费明显减少,生活必需品也会逐渐转向比较便宜的品牌。因此,零售业应根据这种变化,改变经营思路,适时、灵活地调整商品经营结构,引进新的品类,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经营中高端商品的零售业在不影响企业整体定位、品牌形象的前提下,可以增加一些既有品牌形象,价格又适度的副牌商品。根据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的情况,适当引进一些价格合理、款式新颖的进口商品。零售企业应加强商场品牌信誉和食品安全的联系,促进食品销售。
调整商品经营结构,还应结合当前可能的消费增长点。从历史发展看,每次大经济危机,都会出现新的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热点。如1928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以后,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带动了全球新一轮经济增长;1987年的全球经济衰退之后,信息革命和互联网新经济拉动全球新一轮经济增长。这次全球金融风暴后,从我国来看,新能源、3G、农村家电等将可能带动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另外,现阶段中国,大多为独生子女的“80后”已经进入了消费的主导层,并开始掀起组建新家庭的,他们具有新的消费理念,是中国新生代消费者的代表,由此带来的消费浪潮尤其是在时尚性商品和高性价比的商品的消费方面将起到主导性作用,也会主导由他们组建家庭后所带来的婴儿消费潮倾向。总之,零售企业只有根据消费者消费需求,适时、合理地调整商品经营结构,才能增强自身竞争力,最终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2.提升产品性价比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焦点将聚焦在产品本身,所以充分提升产品性价比是吸引消费者购买的最直接方法。提升产品性价比零售业一般有两种价格策略可以选用:要么产品不变,价格上给消费者更多的实惠;要么价格不变,但在产品上给消费者更多的实惠,如加大产品规格或更实用的包装等。总之,围绕如何提升产品性价比做足文章,既可以促进销量,又可以提升目标顾客忠诚度。
提升产品性价比时,零售业最需要注重产品本身的价值创造,而不宜过多关注赠品。即使需要进行促销,在赠品的选择上一定要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可以选择生活必需品或者必需品的替代品作为赠品,这样就可以减少消费者的其他购买开支,更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同时,在和消费者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增加理性的诉求,突出产品功能、性能及耐用性等核心内容。另外生产商或零售商们可以尝试主动为消费者提供理由,来帮助消费者选择购买便宜一些的商品,这些理由可以是经济方面也可以是非经济方面,可以是环保主义、健康主义或者简约主义。
3.拓展渠道策略
经济危机时期,大部分消费者的购物渠道会转向那些低价格的商店。零售业必须根据消费者的行为特点,对营销渠道做相应的调整。(1)转换营销渠道。将更多的产品通过仓储式超市、折扣店、直销商店销售以降低价格。但是必须处理好新的销售渠道与原有的销售渠道之间的关系。(2)寻找新的市场机会,扩展营销渠道的覆盖范围。当然,零售业在寻找新的市场机会的时候,应该牢记的一个前提就是:零售业在这个市场会拥有核心竞争力。切忌不顾实际盲目扩张。(3)关注渠道成本,为消费者创新渠道价值。
经济危机往往是催生新的渠道模式的机会,如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危机时的新创意或许会成为危机后的一种商业模式。在当前经济危机下,网络购物已逐渐成为人们热烈追捧的购物渠道。企业需要思考在经济危机下需要减少渠道费用,进行渠道模式的创新,并要积极拥抱电子商务时代。例如每一个有一定规模的连锁企业都可以建立网上商店,在一些规模和销售量大的店里也可开设融合网上商店和实体店功能的“时代设计店”。
4.提供超值服务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产品与服务已相互渗透,形成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正如斯密所言:“似乎没有任何标准可以清楚地划分出两大部门(指产品与服务)的界线。”。而每次经济危机之时,也正是消费者行为、需求服务内容变化转折之期。零售业应充分关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消费者消费行为、需求服务内容变化发展之趋势,强化商品使用价值之外的超值服务,如扩大对VIP的服务范围,增加新的服务内容;增加对消费者消费知识的培训和宣传,使消费者更多了解商品属性、特征,如服饰搭配、化妆技巧等。消费者行为包括一系列的过程,不仅包括购买前、购买中,还包括购后过程,零售业对于消费者购后的关注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满意度。比如超市可以建立意见箱、意见簿等收集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设专人对消费者抱怨产生积极回应,建立灵活的退换货机制,争取使消费者每次的购买都是满意的,这样长期下来,就会形成顾客忠诚,是零售企业的一笔无形资产。
三、小结
在过去十多年的大众消费革命涌起的浪潮中,中国的连锁业从无到有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各种连锁业态发展的速度在全世界零售业中是绝无仅有的,中国各种连锁业态都在进行业态的创新与转型。但受国际性金融危机的影响,虽然业态创新转型的趋势不会变,但创新转型的方向与方式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一个较明显的标志是,从原先的业态转型结合商铺改造同时进行转变为现在的调整商品结构和改进服务。在需求主导一切的今天,零售企业应当切实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多考虑,多动脑筋,经营策略应当根据经济环境和消费者行为的转变而调整,明白思变则通的道理。经济危机对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而企业应该以一种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并积极地采取恰当的措施趋利避害,化害为利。
参考文献:
[1]顾建国:2009中国连锁业发展展望(接上期).现代商业, 2009, 1:118~121
[2]美国贝恩公司调查报告,2009年10月29日
新一轮的经济危机范文6
自金融风暴爆发以来,世界货币制度就成为经济学界讨论的热点,危机之后谁将主导世界货币成了人们深刻探讨的问题。
回顾世界货币的发展历史,从开始的金本位制度,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美元一黄金本位制,再到牙买加体系形成了国际货币关系新格局――即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的体系。如今的货币制度看似是为了解决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特里芬难题”,然而实际上问题依然存在,从多元储备体系的现实情况看,美元仍占有很大优势,能在国际储备中占一席之地的也只有美元、日元、欧元等极少数货币。这种多元储备制,不论其币种和内部结构如何变化,但国际清偿力的需求仍要靠这些国家货币的逆差输出来满足,实质上是没有变化的。所以说,多元储备体系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解决“特里芬难题”。美国依然面对着他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而产生长期贸易逆差与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即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之间的矛盾。
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元霸主的地位再次遭到了撼动;另一方面,在欧洲,希腊等国的债务危机也在昭显着欧元的动摇;而在亚洲,更多的国家开始了用人民币结算的买卖……
各国货币之间明争暗斗、危机四伏,种种迹象表明我们正在经历新一轮的货币战争。俄罗斯和中国会率先放弃美元,返回金本位制吗?美国会成为下一个古罗马吗?
本书作者詹姆斯・里卡兹是金融和国家安全领域的顶级专家,在资本市场拥有超过30年的从业经验。本书融合了经济学历史、社会科学、科学等众多领域知识,通过对历次货币战争的梳理,为读者揭开了复杂的金融以及政治领域幕后的故事。同时他结合大量时事例证,分析了当前美元、欧元、人民币等货币相互之间在太平洋、大西洋、欧亚“战场”的斗争和博弈,为我们清晰展示了新一轮货币大战的脉络,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备战未来。
舌尖上的世界
本书包含5大洲、47个国家的代表性美食。作者从可操作性与美味程度上反复筛选,最终确定了近百道食谱。这些食谱涵盖了味美且富有营养的沙拉小食、荤素热菜、汤羹主食与甜品饮料,无论是一人独享、二人世界、家庭餐桌或是派对聚会,它都能助您一臂之力,在家营造出异国风情。
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
金融危机之后,批评中国经济的声音此起彼伏。有人怀疑,中国经济刺激计划最终加深了中国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并阻碍国内消费的增长。还有人怀疑,金融危机之后,诸如中国这样的低消费、高储蓄国家的增长模式是否适宜7
但作者认为,中国领导层已经认识到,对出口的严重依赖意味着全球经济衰退将使中国变得极其脆弱。中国经济刺激计划的效果令人吃惊,使中国成为最早开始从世界经济衰退中复苏的全球重要经济体。
战略:高管的视角
《战略:高管的视角》专注于企业战略制定中的战略思维和有效行动,从高层管理者的视角,简明地阐述了战略管理最重要的概念和技术,以及它们在真实商务世界的应用。书中涵盖了制定和实施有效战略所有关键的主题,如环境扫描、行业分析、战略制定、竞争战略、战略实施和全球战略等。
投资最重要的事
《投资最重要的事》倾注了霍华德・马克斯一生的经验和研究,阐述了成功投资的秘诀,以及足以摧毁资本或断送职业生涯的错误。马克斯摘录备忘录中的段落阐明自己的思想,以亲身经历详细阐述了其投资理念的发展历程,充分肯定了投资的复杂性和金融领域的危险性。作者凭借对当今动荡市场的深刻见解,奉献出一部半自传、半信条性质的《投资最重要的事》,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看点。
民国衣冠
本书以抗战开始后中央研究院撤至四川李庄时期的故事为重点,对、李济、傅斯年、董作宾、夏鼐、梁思永、梁思成、林徽因、游寿、曾昭等学者作了深入细致的描摹,昔日生活宛然眼前,人物性情跃然纸上,如实展现了一辈学人在战乱年代扎根山坳的学术追求与家庭生活,反映了时代变迁中的个人遭际与家国命运。
我们始终牵手旅行
认识27年,恋爱11年,结婚8年,自助旅行10年,23个国家,十几万张照片,几十万文字……
他们青梅竹马,万水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