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管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知识库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知识库管理办法

知识库管理办法范文1

国内某集团一直致力于IT和知识产业领域的投资与发展,透过旗下控股企业为用户提供IT及知识与文化传播的全方位服务,目前已经在全国79个城市开设了130多家直属分支机构,拥有遍及全国的10000多家商。而作为该集团研发中心的A公司,是家专业的软件开发和IT服务的提供商,同时也为集团各个事业部提供IT技术服务,具有从应用软件开发、系统方案到运营支撑平台的集成,以及各业务领域技术解决方案的提供能力。

A公司是由研发和运营为主的两大IT服务中心构成的一家上千人的软件公司。在软件研发、产品提供、技术支持等方面公司都是以IT服务的方式进行,并全面采用SaaS模式为客户提品和服务。

这一服务模式的实现要求服务团队能够以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成本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IT服务,同时实现产品开发的专业化、标准化、组件化和规模化。但公司当时的状况却不容乐观:队伍规模的迅速扩张导致技术人员编制与业务发展脱节,各业务系统的结构信息缺失,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不健全,员工和组织工作效率低下、重复犯同一个错误的概率较高,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知识流通不畅。

鉴于此,公司高层果断地决定实施管理改革,将知识管理理念融入到管理思想和工作之中,成立专门的知识管理小组负责实施知识管理项目。

重实效的策略选择

一般来讲,不同的企业知识管理,实施策略不同,大致分为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两种方式。前者以人为主导,以点带面逐步推广项目,而后者以企业信息化系统为主导,全面铺开推进项目。

结合当时的情况,A公司认为只有采取第一种策略,即强化观念、小步快跑、以点带面、重在实效的实施策略才能使企业知识管理项目取得实效,并同时确定了详细的包括各阶段的任务、目标及完成时间在内的短期规划 (如图1所示)。

体系化规划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体系是知识管理策略落到实处的工具。A公司将知识管理体系分为知识的识别、创造、存储、分享、利用。

识别知识

知识识别,就是在了解知识需求的基础上,定义知识并进行知识分类。这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因为知识具有不同的形式、内容、类型,需要根据用户的使用反馈来总结经验,不断优化。实践证明,知识分类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首先,A公司在专家的配合下,借助知识地图工具,梳理产品规划、立项、设计、开发、运营等各流程工作中需要的重要知识,并归纳提取,将公司知识分为基础技术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业务知识三大类。然后,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来实现分类细化。A公司了解到公司的知识需求包括共用技术、模板、规范制度、经验教训、方法论、项目总结等。最后,按照知识需求和知识识别一致的原则,将CASE、开发工具、电子书、开发和管理文档、组件、代码素材作为公司积累的知识物件,同时制定各类知识物件的标准。

以CASE为例,项目组定义CASE为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及解决办法,同时给出编写规范:每个CASE都应具备主题、关键词、提供者、项目来源、问题描述、解决办法和避免此问题的建议等几个要素。一个简单的测试CASE如表1所示。

创造知识

在识别知识后,A公司必须能够生产知识,创造知识,实现知识的动态转化和循环。该环节的主要工作是从内外部积极开展知识采集和挖掘。

A公司借助知识地图工具,盘点公司内现存知识及来源,确认散落在各部门的显性知识;同时,编制《知识管理平台信息维护管理办法》,确定生产这些知识的归口负责人。

让员工脑中积累的隐性知识创造出来成为公司的显性知识,是A公司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大挑战。当时很多没有知识管理意识的员工跟A公司抱怨,编写CASE给他们工作带了负担。A公司一方面制定CASE贡献奖励办法,在任何公开场合宣讲,提高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一方面不断改进知识互动工具的易用性。同时,在实施CASE奖励后,A公司连续组织了6场CASE经验交流会,请CASE贡献奖获得者分享他们在编写CASE过程中的收获,再加上各部门知识管理员的宣传督促,员工生产CASE的动力逐渐增强,CASE库平均每月增加41条CASE。

存储知识

存储知识的目的就是将知识固化、积累起来,建设企业的知识库。用于存储知识的工具主要是知识管理平台。

知识管理平台是知识管理成功实施的重要工具和保障。根据知识管理实施策略的不同,知识管理平台的实现方式也有所不同。对自下而上的实施策略来说,知识管理平台更侧重交流共享,由全体员工互动共建,相对独立,以知识的积累、贡献、管理为主。但对自上而下的实施策略来说,知识管理平台由业务流程驱动,与办公自动化、商业智能一起构成了企业的应用平台,在这个整合的平台上可以实现企业内不同业务系统的流程管理、个人办公与实时协作,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公司内部知识的管理,收集公司外部的知识,并将知识推送至相应的用户,同时可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为企业的知识管理、技术管理、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在调研知识管理平台过程中,A公司发现知识管理实现形式以IBM的Lotus系统和Autonomy的知识管理解决方案以及微软的以客户为中心km系统为代表。它们是现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流路径,因为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企业会为分散的业务系统提供业务流程与业务数据的关联、整合平台,实现企业范围内的办公自动化,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而知识管理与商业智能系统则是提高企业对于各种信息、文档以及业务数据的收集、管理、再利用的能力,提高企业智能。在此基础上,企业最终会建设一个企业信息门户,实现企业内部与外部信息的管理。

A公司的知识管理平台可以提供知识门户、知识采集、知识、知识搜索、知识维护、知识评估等功能。A公司通过知识采集和不断充实知识管理平台的知识库,并会定期分析存储的知识,形成更新的知识地图和知识汇总,对以后知识的分布进行预测,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和走势都有一定帮助。

存储的知识是公司的财富。只有将存储的知识进行科学的分类,才能够更加快速地分享和利用知识。因此,在存储知识的时候,A公司会对所有的知识进行分词标准化处理,一条知识可能会包含多种分类。这样,知识就有了多种表现形式,具有多个关键词可以进行检索。在对知识进行分类的时候,A公司也将每一条知识进行聚类,确保每一条知识的唯一性,减少冗余。

分类和聚类后的知识库具有比较科学的归类。之后员工在利用知识时,可以对知识进行注释,注释后的知识同样进行标准化分词处理,可以弥补对知识分类的不足。

知识管理平台会对知识库中的知识进行不活跃定期检查。如果在一定时期内不活跃条件触发,系统会提示管理员对该知识条目进行检查,充分保证了所有知识的正确性和及时性。

分享知识

存储积累的知识只有经过大量传播分享后,才能产生力量,才能具有价值。分享知识的主要工作是创造共享交流的平台和渠道,促进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

对于显性知识成果的推广,A公司通过培训、知识推广会、学习机制等活动形式能够比较容易地完成。而隐形知识的分享就困难得多了。在跟基层员工的沟通中,项目组人员发现基层员工普遍存在一个心理,就是害怕自己分享的知识太简单而被他人笑话。于是,项目组人员在培训中经常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案例阐述知识并无高低之分的道理,解除大家的心理障碍,同时会及时鼓励和表扬那些积极分享知识的员工。由于一些隐性知识无法文档化,只能靠面对面的接触来共享,A公司就创造了很多交流的渠道,比如利用网络社区组织了两场个人知识管理的交流会。这样的交流会很受员工欢迎,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工具方法等得到了普及。

利用知识

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将积累的知识在需要的时候应用于实践,快速解决当前问题并创造出新的知识,完成知识价值链的循环。知识本身的价值只有在利用时才能实现。

A公司主要通过知识管理平台上的E-Learning学习系统以及制定促进利用知识的管理制度来实现知识的充分利用。知识管理平台可以提供搜索功能,对公司知识库进行全文检索。由于存储时系统已经对所有知识进行分类和标准化处理,因此搜索能够非常准确地定位。另外,增加知识互动也使得所有员工都可以更关注知识,并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能够让更多人关注到该知识从而利用知识。

对于比较受关注,并且比较前沿的知识,平台会根据比例自动计算出来,并且将此知识列入到E-Learning学习系统中,提供更多的被学习利用的机会。

知识管理平台还可以通过专家库更好地利用所有知识,专家的解答和协助系统的解答,都会添加到临时知识库中,审核通过后再被到知识管理平台中,实现知识的实时采集和实时利用。

CASE法激励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实施中最难的部分。“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传统观念认为,知识是个人在公司晋级加薪的重要资本,很多人将知识视为私有资产,觉得怎么能慷慨地将它与他人分享呢?

因此,要使知识管理项目成功实施,建立分享学习的企业文化就显得非常重要。受了这种知识型组织文化熏陶的员工才会对知识有正面想法,才会将分享知识作为一种自我行为,从根本上保证A公司“我参与 、我分享、我收获”的项目目标的实现。

制度能够固化成果,令行禁止的关键在于有章可循。作为规范化管理的重要环节,制定知识管理制度必不可少,特别是激励制度,对于促进知识管理体系的日常化循环进行尤为重要。知识管理制度的内容必须覆盖所有影响知识管理活动的关键因素。

从实践来看,A公司制定的《CASE库建设暂行管理办法》、《知识管理平台信息维护暂行管理办法》、《知识管理平台知识贡献奖励办法(暂行)》、《组件化管理办法》等制度,对实现知识价值链动态化,起到了关键作用。其中的激励机制极大地促进了隐形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

在制定激励制度时,要注意三点:一是公司的知识管理制度应当和企业文化结合起来,让所有员工都明白企业文化和知识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二是奖励方式多样化,既奖励奖金,又有知识贡献积分换礼品,还有精神激励,对于知识管理参与的活跃分子,会通过平台或内部邮件进行宣传;三是要将知识管理绩效与部门、公司的绩效考核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发挥全员参与知识管理的积极性。

A公司由于制定了CASE奖励办法并严格实施,员工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以建立CASE库为突破点的知识管理工作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为了扩大宣传和影响,A公司举办了一场CASE经验交流会,邀请CASE奖励获得者介绍他们的CASE编写经验。来参加交流的是来自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员工。

在交流会上,获奖者发言,认为写CASE既能提高自己又能获得物质奖励,大家都应该参与进来。但当即就有几个人发言反驳,语气激烈。他们说自己花时间总结不错的CASE,可是因为做架构设计工作,很多CASE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所以数量上总也比不过那些特容易出CASE的部门,比如测试部、程序开发部等,虽然每次都提交,奖金却总也轮不到自己头上,积极性受挫,很不满意知识管理工作给他们带来的负担。

这些声音犹如当头一棒,把项目推进者从初期的喜悦中击醒,他们重新审视、修改了原以为很完善的激励机制。

在知识管理初期阶段,员工的认识参差不齐,认识高的员工会非常乐意知识共享,因为他们觉得会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无法比拟的成就感;缺乏认识的员工觉得是负担,既耽误时间又没啥好处。这种情况下,只有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促进大范围的知识共享。

然而,在奖励时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不能根据共享模式的不同而将激励方式多样化。

A公司知道,激励机制主要在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外化过程中发挥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有些隐性知识容易用文字固化下来,还有一些却难以文档化,只能靠面对面口传心授。相应地,组织中就会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知识共享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员工个体之间在实际操作中的直接沟通。这种模式常见于一位员工向另一位员工就如何完成某项具体工作提供建议的情况。例如,员工间指导解决某些错误发生频率不规律的问题。这种模式的典型特点在于知识的传递需要借助知识提供方和知识接收方之间的直接沟通(可通过工作现场指导、会议、电话等方式)。直接沟通模式给那些很难用文字表述的隐性知识或者非成文知识的传递提供可能性,并且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另一种知识共享的模式是通过书面文件得以实现。这种模式适用于那些可成文的知识类型,包括流程规范、项目总结等,特别能在项目执行中为组织节省宝贵的时间。

A公司在编写CASE奖励办法时,根据提供CASE数量多少和CASE的应用效果进行奖励。从中可以看出,A公司当时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奖励第二种模式,忽视了第一种模式。虽然推动了CASE库的短期建设,但这也引起部分员工的不满和抱怨。

知识库管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企业知识资源;内部资源;知识资源管理

随着企业发展和信息化的推进,企业技术、知识、数据等信息资源的不断积累,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对知识数据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建立公司知识资源体系,有效管理和利用知识信息资源是必要和迫切的。

1 现状分析

当前企业各类知识资源离散,存在形式多样,分别留存在相关部门或业务人员手中或脑子里。知识信息状态不确定,正确信息与错误、重复、残缺信息混杂在一起。实现公司知识资源的有效利用困难很大。

知识资源和数据信息没有进行统一规划,缺少创建、存储、共享的机制和平台,知识资源的重用和被共享缺少评价机制。提供有价值知识信息的员工其贡献得不到肯定和奖励,成为阻碍知识构建的瓶颈。

随着PDM、ERP、电子邮件、外购知识资源库等应用系统的增加,用户要通过多个路径网址登录应用系统,要记住多个用户账号和密码,增加了用户负担。同时不易于统一管理,员工入职/离职、岗位调整时,管理人员要登录多个系统进行账号管理,增加了系统和用户权限管理的难度。

2 作用价值

建立企业知识资源平台可建立完整的数据资源规划和高效的共建共享机制,初步构建企业知识资源体系,为创建者提供知识创建的信息平台,为知识分享者提供共享的平台和途径,并通过系统数据记录反映知识被共享的情况,体现知识资源的价值。实现用户全面管理。在企业内网信息平台,对用户各应用系统账号统一集中管理。用户通过登录企业内网信息平台,可在权限范围能自由登录各应用系统获取应用或数据,实现单点登录。

3 构建方式

公司知识资源平台建设思路是:充分挖掘整理现有数据资源,积极引用外部信息资源,构建分类科学、内容充实、结构合理、易用高效的知识数据体系,为企业发展服务。知识资源架构如图1所示。

3.1 企业内部知识资源的分类挖掘

内部知识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有:①共用基础模块(CBB)。含元器件、零部件、软硬件通用模块、研发技术成果和经验等;②设计规范:通用要求、工艺要求、调试规范、模具规范、包装规范、材料规范、外形规范等;③质量履历库:整机、配件、包装材料等;④问题教训库:涉及设计、生产、售后等全部过程;⑤标准库:国际、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标准和企业应用标准;⑥专利库:企业获得的发明、实用新型、外观专利和外部专利资源库;⑦认证知识库:ISO9001、软件工程化、装备认证等;⑧制造经验库:工艺、工装、设备知识库(操作说明、维护)等;⑨档案目录数据库。

3.2 外部知识信息资源的引进

引进外部知识资源库构建基础技术信息网,建设的数据库镜像资源主要有:数字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数据库、国军标全文数据库、元器件数据库、专利数据库、科研论文、会议论文数据库等企业知识资源库。

3.3 知识资源平台的建立

企业级知识资源平台将是企业业务与IT系统映射的窗口和通道,是企业战略实现的第一视窗。建立知识资源管理平台实现企业内部知识资源信息的统一和应用管理。通过用户统一管理和单点登录功能实现外部知识资源的应用集成和数据管理。

3.3.1 知识管理平台

企业知识资源平台基于J2EE和 AJAX 技术的企业级网站内容管理软件,集站点管理、内容创作(采、编、发)、内容审核、基于模板的内容、内容采集、内容检索、多媒体(文字、图片、视频)内容管理于一身。

利用Web浏览器的操作界面易于使用,让使用者可以高效率地完成知识的创建、管理与。平台具有检索、上传、下载、浏览、评论等功能与信息记录。每个用户可以实现的自身积累知识经验成果的上传,依照需求内容配置流程审批机制,审批后方可。平台具有多元化的查询检索机制,方便进行检索与,快速实现数据信息定位、用户检索、上传、下载、浏览、评论等操作。

企业知识资源平台后台具备的基本功能包括:1)支持企业知识内容的自主分类管理,建立自定义目录。2)支持结构化/非结构化知识数据格式。3)系统提供特有公共推广模块,实现规范化、成果化知识内容维护添加。4)具有相应的数据信息记录,并可以生成相应维度数据分析结果,便于管理考评。

3.3.2 用户统一管理

建立统一用户管理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的人员、组织、以及业务系统账号信息管理。通过确立的权威数据源,实现权威数据源中变更的用户(组织)信息,同步至统一用户管理系统的资源目录,再将用户信息同步至企业身份目录、认证目录,同时利用角色、服务、策略控制,同时各类型账号至各应用系统中,从而实现各应用系统帐号的自动创建、变更、删除/禁用,取代现有的人工管理帐号模式,实现用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3.3.3 用户单点登录

利用单点登录网关,实现用户权限范围内容业务系统的保护,用户登录平台之后,再登录相关业务系统中进行日常业务的处理,无需再次输入相应业务系统的用户名和口令,实现“一次登录,全网漫游”的效果。

4 知识资源应用管理

打破知识孤岛与存储壁垒,最大程度发挥知识成果的价值,并通过平台统计考评与数据分析机制,营造企业积极创建知识、乐于分享知识的气氛。制定企业知识资源考核评价管理办法,将信息上传共享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创建者提供知识创建的信息平台,为知识分享者提供共享的平台和途径,同时通过积分排名、奖励等方式建立知识共享与被共享机制、体现知识资源的价值。及时开展外来知识资源数据库的更新,通过数据库后台统计、分析用户应用情况,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知识资源保障。

知识库管理办法范文3

【 关键词 】 Wiki;知识管理

Wiki-based Knowledge Managem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Room

Zhao Wei Chen Zong-ren Wang Rui

(China Patent Information Center Bei jing 100088)

【 Abstract 】 Existing problems in current information era of knowledge explosion, knowledge has become the first resource elements, through the Wiki platform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collection, integration management for computer room power and environment maintenance knowledge resource, make originally distributed knowledge content of the formation of a database, a more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 share, exchange, make the staff fully use of team knowledge power efficient completion of the practical work, and new employees to training effect.

【 Keywords 】 Wiki;knowledge managemen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在目前全球信息化大趋势下,谁拥有了知识,谁就拥有了竞争力,人们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进行经验的积累,知识是社会实践经验的升华。知识在企业竞争中,逐渐成为第一要素,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构成了知识管理发展的大背景。

知识管理迅速发展时期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是知识管理的发源地,对于知识管理,大家比较公认的一种看法是:知识管理是通过对企业内部知识的梳理整合,使知识发挥其价值,帮助企业提高效率的方法和过程。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在合适的时间,将符合要求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使知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1.2 研究目的

通过本次研究解决我所在机房运维管理部门师传徒受旧的管理方法,通过Wiki知识管理平台收集、整合、管理机房动力及环境运维知识资源,使原本分散的知识内容形成数据库,更有效的实现知识的积累、共享、交流,使部门工作人员充分利用团队的知识力量高效完成实际工作。

通过Wiki知识管理平台可以对新员工起到培训作用,新员工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其所处的环境并进入工作角色,不知道什么知识是工作中需要的,遇到问题需要请教时,不知道什么人能起到帮助作用,有了Wiki知识管理平台,可以帮助新员工很快进入工作状态。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上世纪80年代初,人们始终在对知识管理进行探究。如何高效的进行知识交流、共享、创新,成为人们关注的核心问题,企业的竞争力已经由失去优势的土地、资金等转向知识。

Wiki技术在知识管理方面有其独有的技术优势,近几年开始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Wiki技术的出现对知识管理的普及奠定了一定基础,Wiki具有开源、分类、协同的特点,参与者对于Wiki可以很快上手,不需要有太精深的计算机技术,Wiki技术使知识管理实施的可操作性增强。

2 知识管理理论

“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这是从哲学角度对知识进行的定义。

Harris认为知识分为三个层次,最底层是数据层,中间是信息层,顶层为知识层,人们把数据整理加工后,数据形成有意义的信息,信息再与积累的社会实践经验结合最终才能形成具有价值的知识,独立的数据没有太大价值。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知识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进而对知识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类,通过人们在不同社会经济形态下的实践得到了对知识作用的不同认识,从而才有了人们对知识的不同分类,这是建立在人们对知识认识不断加深基础之上的。

知识分为应用知识、学术知识和精神知识三大类,这是德国哲学家马克斯・舍勒(Max Scheler)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日本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提出知识转化有四种基本模式――知识的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在化(externalization),结合化(combination)以及内隐化(internalization),即著名的SECI模型。

3 Wiki概述

Wiki是一种以知识库文档为中心、以共同创作为手段,靠参与者不停地更新修改这样一种创建、积累、完善和分享知识的全新模式,多人协作、内容逐步积累、网状知识链接是Wiki的特色。

3.1 Wiki技术具有的优势

Wiki是开源的、易于维护的,Wiki使用了简化的语法,能够做到快速创建、存取、更改超文本页面。

Wiki是开放的、安全的,它允许参与者任意创建、修改、删除页面,同时它有历史版本控制,并可随时找回先前的版本,这使多人协作成为可能,并且保护了数据的安全。

Wiki是可定制的,企业使用Wiki,可以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创建自己的管理平台架构。

3.2 MediaWiki

MediaWiki是全世界著名的Wiki知识管理平台引擎,运行在PHP+MySQL环境下,全世界最大的Wiki项目维基百科使用的是MediaWiki,在世界网站排名中,前10名中,有一个使用的就是MediaWiki,MediaWiki能够做到不断完善,为系统升级打下了基础,因此受到很多人喜欢。其工作原理如图。

4 系统平台结构

机房运维知识管理平台是用开源的MediaWiki搭建的平台,参与者可以在Web基础上,通过机房运维知识管理平台实现知识的共享、积累、交流。参与者与新入职的员工可以通过平台快速查找自己所需的知识,指导日常工作。系统功能如图。

通过导航模块可以查看最近更改、当前事件;通过搜索模块可用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知识;通过编辑、保护、讨论、历史、删除等对知识页面进行管理;通过知识库主题分类模块实现对空调、电气、消防、土建、弱电知识的管理;通过工具箱实现上传文件和后台管理功能。

系统硬件架构为在主机房放置一台服务器做为主服务器,在容灾机房放置一台服务器做为备份服务器,两台服务器之间可以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当主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备份服务器接替主服务器的业务,从而保障业务的连续性。

5 机房运维知识管理方法

为实现机房动力及环境运维知识库统一管理,制定如下规章制度,主要包括《知识库文档格式标准》、《知识库问题文档提交与审核流程》、《数据库备份管理办法》。

设置知识主管1人,知识工作者5名。知识主管由部门主任担当,负责对知识库文档审核。知识工作者由知识库各板块负责人担当,负责信息的整理、内容筛查、数据更新。通过知识管理组织实现对机房动力及环境运维知识管理平台有效的管理,使知识管理平台发挥最大的价值,正真给日常工作带来帮助。

6 结论

本文在当前信息化发展背景下,结合Wiki自身优点,针对机房运维知识管理进行了讨论,并由此开发了基于Wiki的机房运维知识管理平台,使原本分散的知识内容形成数据库,更有效的实现知识的积累、共享、交流,使部门工作人员充分利用团队的知识力量高效完成实际工作,通过知识管理平台对新员工起到培训作用,使新员工可以很快进入工作角色。

参考文献

[1] 加内什・纳塔拉詹,桑德娅・谢卡尔著,赵云飞译.知识管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2] [美]保罗・S・麦耶斯主编,蒋惠工译.知识管理与组织设计[M].珠海出版社,2003.

[3] 王伟军,孙晶.Web 2.0的研究与应用综述[J].情报科学,2007.9.

[4] BoLeuf,WardCunningham.The Wiki Way:Quick Collaboration on the Web.Addison-Wesley Longman,2001.03.

[5] Wagner.C.WIKI:A Technology for Conversati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Group munication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2004(13).

[6] 梁海燕,黄艳娟.基于Blog的企业知识共享的探讨.情报探索,2005(1):76-78.

[7] 奉继承等.知识管理理论、技术与运营.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

[8] 廖开际等.知识管理原理与应用,第1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作者简介:

赵伟(1969-),男,本科;研究方向:机房运维。

知识库管理办法范文4

文 陈卫国

从战略高度部署业务流程与信息化融合,防范企业运营风险

中建三局一公司制定了投资建造两轮驱动、打造“管理领先、技术领先、服务领先”的核心能力的发展战略,其中风险防范是管理领先的核心内容。围绕企业战略,经过广泛调研和深入研讨,确定了实现“管控一致、过程受控、知识共享、系统集成”风险控制和管理提升目标,将风险控制用信息化手段融入业务管理活动中,按照“业务流程化、流程标准化、标准信息化、信息集成化”的思路,建立业务流程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全面风险管理系统。

按照风险控制点和信息化要求梳理业务流程,完善制度体系

业务流程再造。按照在业务活动过程中控制风险的原则,以单项业务活动的清理为切入点,对公司现有管理活动进行清理,在此基础上,梳理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核心业务活动,对原有流程进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风险;设计新的流程改进方案并加以评估;制定与流程改进方案相配套的组织结构。通过对各项业务活动的清除、简化、整合和自动化过程,重点解决以下难点。

一是围绕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来定位核心业务流程,从清理的大量原始业务活动中,分析、评估和判断出企业的核心业务活动及过程风险。

二是解决原来条块分割的问题,打通业务活动纵横向的沟通。原有的管理体系更多地局限于各专业系统从上至下纵向的“条”和公司一分公司纵向的“块”,缺少横向的标准接口和体系化的沟通机制,通过清理,提高系统之间的沟通效率,解决系统之间信息传递失真的风险。

三是解决原来各自为阵的管理问题,增加整体管理的系统性。通过流程清理,将较多局部的、孤立的管理活动实行联动,提高业务的整体性和风险管理的系统性。

四是解决原来管理职责不清的问题,将各项管理职责进行量化。与流程清理相结合,将以往抽象的、模糊的管理职能和风险责任用量化的流程描述进行明确,解决了很多以往互相扯皮、职责不清的问题。

五是根据流程清理和再造的结果,对原有组织机构进行整体优化,对一些职责和权限进行了重新划分和调整。

六是结合流程清理的结果,制定企业新的人力资源配置、绩效考核方式和业务管理规范。

管理标准化提升。在业务流程再造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管理现状,开展管理标准化研究。

是通过梳理和调整,对全公司针对同一管理活动的行为准则和过程表格进行标准化。即统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二是通过岗位职责的梳理、优化以及岗位标准的建立,对全公司针对同一管理活动的执行职责进行标准化。即统一谁去做的问题。

三是通过对现有授权体系的梳理和规范,对各个管理层级的执行权限进行规范。

四是建立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反映机制,定期进行问题收集和汇总,并按要求进行解决。公司每月召开由总经理主持,各单位经理书记参加的系统推进专题会,讨论解决与系统执行相关的重要问题,对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进行动态完善和优化。

建立风险管理的制度保障体系。公司建立了“以制约监督权力为核心、以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为抓手、以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权力公开透明阳光运行”的风险防控体系。

一是制订《“三重一大”决策管理实施办法》《总经理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党委会议议事规则》等制度,有效规范决策形式和程序,保证决策科学合理,预防决策风险。

二是制订《干部选拔任用及管理暂行规定》《岗位说明书》和《部门职责说明书》,建立健全了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管理考核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预防用人风险。

三是制订《全面风险管理办法》《内部审计办法》、《竣工项目审计办法》等制度,形成了以法务、审计、纪监为主体的风险监控体系。

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固化流程和制度要求,防止人为因素带来的风险

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以公司标准化的流程手册为开发依据,围绕项目全过程管理,从市场管理到现场管理、采购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等,以成本控制为核心,以资金支付控制为抓手,对企业运营管控和业务管控进行了系统化管理、集成化应用。主要功能模块包括以下方面。

企业层面——市场管理:信息跟踪管理、投标管理、签约管理,并由客户管理、投标资料管理提供支持;资源管理分包方准入、分包方招标、财务资金管理、知识管理。

项目部层面——项目策划、合同管理、经济活动分析、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技术管理、分包管理、财务核算、资金管理、材料管理、设备管理、竣工管理、综合管理。

强化信息管理,严格合同评审,源头把控市场风险

公司在市场营销上实施“三高”战略,即在大市场中聚焦高端市场,在大业主中精选高端客户,在大项目上重玫高端项目;制订《客户管理办法》,建立了客户管理数据库,从企业诚信、资金实力、投资规模、计价水平、现场管理、工程结算等方面对客户进行评价和分级评定,对项目承接实行底线管理,对合同签约实行红线控制.从源头把控市场风险。

实行底线管理。规定履约不诚信的客户、付款比例低于80%或付款周期超过2个月、投标纯利率6%以下、住宅项目工程造价低于3亿元的项目禁止承接,彻底杜绝联营挂靠项目。

实行红线控制。公司制订了《项目法律风险防控工作管理办法》,对招投标、合同签订阶段的各类常见风险及控制措施建立了知识库,明确红线标准,突破红线的不允许投标或签订合同;合同谈判前精心进行策划,减少合同风险。

严格过程审批。从信息跟踪开始,到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和合同都必须通过信息系统经分公司、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和领导评审。系统进行逻辑关联控制,没有信息评审就无法进行招标文件评审,没有招标文件评审就无法投标,没有投标评审就无法签订合同。

通过业务流程与信息化融合,确保信息通畅,控制运营风险

信息纵横贯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固化制度要求,按业务逻辑进行数据强制关联,解决传统管理方式下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在信息纵向传递方面,一是通过流程引擎,使公司总部、区域公司及项目部之间纵向沟通顺畅,业务事项处理及时;二是通过系统的数据自动关联,实现了业务系统内部的前后逻辑关联。如物资管理,从前期策划的总需用计划、月度需用计划、采购计划、招标采购、验收入库、领用出库、材料盘点、成本分析,到付款申请,整个材料管理业务线前后贯通,环环相扣。前一步没做,后面的工作就无法开展;总计划里没有的物资,月计划里就做不了该物资的计划:采购的数量不能大于计划量,否则无法录入,这种刚性约束使得管理人员必须按公司相关制度办,改变了工作随意的不良习惯,提高了制度执行力,大大减少了管理漏洞。

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公司建立统一的质量监控和安全危害因素知识库,项目部在策划阶段识别质量监控点和安全危害因素清单,实施过程中,质检员和安全员根据监控点和危险因素清单按照实际进度进行过程监督,对发现的司题自动形成整改单,策划、检查、整改全程闭合,确保质量和安全受控。

在信息横向传递方面,通过系统中的数据自动关联,使业务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顺畅,避免了各自为政、口径不、相互矛盾的问题。

对运营风险进行动态管控。信息系统按照业务逻辑强化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保证每一项管理活动中每个步骤的先后衔接关系;通过最终的约束限制条件,确保每个活动步骤的真实、及时和有效。

一是以成本为核心,以项目兑现为约束条件,运营管理过程受控。从投标成本测算开始,到中标后确定责任成本、过程中的成本分析、完工后的成本确认到项目竣工结算。最终以项目兑现作为刚生约束条件;其中任何一个管理步骤没有完成就没法进入下一个步骤,最终导致无法兑现。

二是以合同为基础,以资金支付为约束条件,业务管理过程受控。系统中对资金支付进行刚性约束,任何一个管理步骤没有完成就没法进入下一个步骤,最终的结果是导致资金无法支付,通过资金支付的刚性约束来保证管理活动的及时、真实和有效,业务管理过程受控。

三是通过系统运行监控,确保业务活动透明可视。系统设置监控权限,纪检、审计及其它相关人员可以随时监督审查授权范围内的业务活动开展情况,包括从管理活动发起的源头到任何一个环节的所有审批意见和背景材料,对业务活动过程监控可以做到实时可视,完全透明。

四是通过系统预警,及时处理异常状况。系统设置预警阀值,出现偏差自动预警,可以让各个管理环节及时发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常状况,通过预警响应功能.及时对相关问题在过程中进行处理。如.商务管理中自动对上交比例低于6%、成本分析出现亏损等项目进行预警;资金管理中根据月度对外报量登记应收账款台账,及时记录报量和收款情况,自动计算拖欠天数和拖欠金额,进行拖欠分级预警。

五是通过目标值设定和数据关联,确保数据真实可控。系统设置目标值,并进行刚性数据关联,确保数据不超出目标值。如 资金支付数不能大于结算数;结算数不能超出合同限定数;材料领用数不能超出库存数等。一旦超出,数据将无法填入,系统自动提醒并拒绝保存。

实现资源集中管理,减少风险环节

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资金集中管理。一是通过合同——结算——资金计划——分配方案——支付申请——资金拨付——网银支付的层层关联,实现资金集中支付。二是系统设置控制功能,当期无结余无收款的项目无法支付款项,只有经过借款且承担资金占用利息的情况下才能支付,“以收定支”和“有偿使用”的原则得以落实。三是通过资金策划——资金计划——资金支付——资金台账的数据关联,总部对项目部从开工到竣工结算的全过程现金流实现预算管理和动态监控,资金核算到项目部。

实现供方的集中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在对供方进行考察评审后,由公司对供方进行统一编码,建立集中的合格供方库,通过系统的强制关联,只能从合格供方库中选取队伍进行招标,实现了供方的集中管理。

实现物资采购集中管理。通过信息系统按期间和组织机构分级汇总各类主材的总需用计划后,由企业在合格供应商范围内进行年度集中招标,确定总体的供应商数量及供应价格、结算方式、付款方式。在具体的项目提出招标申请以后,只能在集中采购结果的范围以内选择供应商具体执行。

知识共享、智能决策,风险管理持续改进

知识共享传承,防止风险重复出现。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固化了公司相关制度要求,本身就是企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经验的新员工,按系统提供的业务帮助和操作帮助就可以很容易开展工作,成为企业知识的共享者,能少走弯路少犯锚。另一方面,系统建立专门的知识库模块,将企业的各项经验、教训进行归纳和总结后分门别类进行归集,企业知识不断丰富并共享传承,降低风险重复发生的可能。

决策信息实时智能,风险管理持续改进。通过信息系统,一是所有决策支持信息均由系统从各个业务活动中自动获取,保证了原始数据的及时和真实,且数据可以追溯。二是数据来源和口径由系统在后台设置好,确保一致,对各项业务的发展趋势分析更加客观和准确。三是实现了实时决策。任意时点、任意期间的数据可以进行实时分析。通过系统决策支持数据实时监控企业运营状况,企业管理者能及时发现风险进行处理,并对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对风险管理系统进行动态完善。

知识库管理办法范文5

Wang Changyao

traffic planning design institute of liaoning province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住宅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对住宅暖通要求的提高。但是住宅的暖通并不能真正满足人们的需求,经过分析,暖通工程的施工质量是主要原因。提高暖通工程施工质量已经成为提高住宅品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暖通工程现状的分析,阐述了民用建筑暖通工程施工的要点。

关键词:民用建筑;暖通工程;施工;注意事项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the people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continues to improve, subsequen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sidential heating is improved. But residential hvac and can't really satisfy the demands of the people, through analysis, hvac project construction quality are the major reasons. Improve the hvac project construction quality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problem of residential qualit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hvac project in China, and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of civil building hvac project points.

Keywords: civil building construction; Hvac project; The construction; note

中图分类号:TU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暖通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于住宅的品质以及小区使用业主有着重要的意义。供暖期出现跑漏水情况,对于住宅使用者装修后的房子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在供暖期较长的北方城市,这个问题更加严峻。卫浴通风系统、厨房通风系统等的质量问题也较为突出。通过严格的施工控制与施工要点的严格执行保障住宅小区暖通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对人们财产安全的基本保障。因此暖通工程的施工中的要点问题必须要十分重视,一面因为不重视重点问题而产生的不良结果。

1暖通工程施工现状

采暖与通风两部分组成了民用建筑暖通工程,其中通风又分为卫浴通风系统及厨房通风系统。目前我国暖通工程的施工形式并不规范,经常存在一些非法分吧以及非法转包的现象。一家单位中标后,分包给数个小施工单位,中标公司只派驻几个技术人员到现场配合管理监督,这种人员配备本身的不足,分管安全的专业人员的不足甚至是确实,必定会给暖通工程施工过程中带来安全隐患。同时也给工程质量管理带来了难度,并最终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公司派驻暖通人员不能体现规范化的力量。

2民用建筑暖通工程施工要点

2.1现代住宅小区地暖工程施工要点分析

由于低温热水地板供热系统具备经济性、环保性及舒适性等优点,目前我国民用建筑越来越多的采用这种供暖方式。此种供暖工程的施工控制要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进行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暖通工程施工中为减少地热向下层户和外墙的散(传)热,在地热管之下和外墙根铺垫隔热板和铝箔热反射膜是必不可少的,更为有利的方式是采用高热阻的挤塑板。另外在进行卫生间地热工程时,防水层应作在地热层的上面:因担心防水层被地热所破坏,施工中有将防水层作在地热层之下者,其结果造成了卫生间的污水渗(窜)入地热层内,使防水层失效和污染扩大。所以防水层最好坐在地暖层之上。冬季暖通施工时应特别注意,因为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试压后,盘管内存的水不能泄掉,很容易因为水结冰而破坏整个加热盘管,因此试压或冲洗后,应将盘管内的水全部吹出,以防冻坏管路。另外,在加热盘管与分水器连接处,盘管外穿波纹管,以降低加热管密集处的混凝土的膨胀裂缝和减缓加热盘管的氧化。对于地面供暖的沙浆结尾,热水管表面浇灌水泥沙浆是蓄热需要,因此强度很重要,水泥、沙子、水的比率也很重要。

2.2民用建筑通风工程施工要点

在民用建筑暖通工程的施工中,支架制作安装、风管安装是重点步骤,所以对于支架制作安装、风管安装等诸多方面的施工重点,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施工步骤进行施工,同时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监控与施工保障暖通工程的施工质量。在进行支架制作安装中,要特别注意所用吊杆、型钢规格是否合格是否符合图纸的要求,支架能否承受管道或设备的最大荷载,防腐处理是否合格,设备和大型管道吊架应穿楼板固定,竖向空调管道应设防滑支架。采用风管组成通风系统的工程,风管必须平直安装,过变形缝或与设备连接处接头做软连接,应避免不必要拐弯造成阻力增大;水管安装平直,转弯或爬坡处尽量走45°弯头以减少空气驻留,过建筑变形缝接软管;有方向要求的阀门安装应注意是否与水流方向相一致,周围是否有开启空间,风机盘管阀门和过滤器应尽量把安装位置定在积水盘以内,以方便检修时排水。冷凝水排水管不应该与其它排水管共同使用,应单独成系统。中高档小区一般存在主动排风系统,在保证机房地坪应己做好,墙面己粉刷完毕,基础验收合格之后,主动排风设备才能进行安装。设备布置方位应尽量与管道走向相对应,还应考虑设备在设备四周保留检修空间。风机盘管的安装高度应与装修顶棚高度以及送回风口位置相对应,另外积水盘方位应与排水方向相一致。对于设有大堂的住宅小区建筑其暖通施工图应与装饰施工图进行会审,特别是大堂等大空间天花造型复杂,风口、灯具、消防喷头的布置要与饰面造型相协调。因此这类房间的风口等安装与装饰图纸会审风口定位后再开,而不应该在风管安装时先不开孔。

2.3加强监理工作,严把材料关,保障工程质量

监理机制的建立对于任何工程的施工都有重要意义,监理工作的是否到位也直接影响着暖通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和施工质量。增加具备专业技术监理人员的配备,使得监理人员在进行现场监控时可以及时的发现隐患。另外,工程施工用原材料的进场必须经过质检人员的检验和验收,并且需要试验的要交有资质的实验室试验,严把质量关。对于不合格原材料坚决不允许接受。通过工程施工的管理与原材料的管理两方面着手,共同保障暖通工程施工的质量。

3系统化的建立暖通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点信息库

在暖通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设置可以更加有力的保证工程的质量,从而保证建筑的整体质量以及保障用户的交付使用。目前最为先进的质量控制点是基于知识库的质量控制点设置。其一般设置流程首先要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等文件确定工序衔接及并行工序。然后通过在以往工程施工数据知识库中检索出相同类型工程质量控制点作为基础模板,以质量通病知识库、质量事故分析知识库、项目特定要求列表为支持,按所设计的质量控制点判断选择规则,在所选模板的基础上增加和删除控制点,完成新项目质量控制点的初步设置 ,再用国家规范、技术、质量标准来检验设置结果是否达到要求。确定基础质量控制点后,在按照以往工程质量控制点监督管理办法数据库的内容及新工程特点制定出新工程质量控制点监督管理办法。最后,再将新工程完成后的各种数据进行入“库”登记,这样一套完整质量控制点以便下次施工时继续按照此流程进行。通过信息库的记录加强暖通施工企业质量控制与施工要点控制,以此保障暖通工程施工质量,增加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

4结论

现代建筑中暖通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暖通施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质量,影响到建筑用户的使用体验。只有把握好民用建筑暖通工程施工的要点,并且充分重视这些要点,在施工中投入精力于这些要点,才能保证建筑暖通的施工质量,才能保证建筑价值的完全实现。

【参考文献】:

[1]《暖通空调安装工程施工与组织管理 》丁容仪;中国电力出版社

知识库管理办法范文6

运维管理体系建设

企业的整个体系建设应从组织体系、制度体系、信息体系、培训体系、监督评价体系等5个方面着手,系统规划,顶层设计,适应发展,分步实施,逐步建立以保障管理、保障技术、保障条件和保障文化为主要内容,形成集中领导、统筹规划、专业性、保障资源协同一体的产品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体系。

组织体系建设是做好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的组织保证。在企业总部统一领导下,建立一支运维队伍,包括总体协调组和运维组。运维组负责政策咨询解释、问题答疑、技术保障、问题库建设、培训、维修、版本管理、备件管理、用户管理、设备管理、用户回访等运维工作。

制度体系建设是规范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并确保其有序开展的重要保证。制度体系涵盖组织管理、服务规范、信息沟通与利用、质量问题处理、应急问题处理、应急响应、回访、培训、维修置换、考核评价、激励奖惩等各个方面,制定相应规章制度,细化规范流程,形成标准和规范。

信息体系建设是收集、处理信息资源,实现网络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的重要基础。主要是建设网络化的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利用应用工具平台,及时掌握售后服务与保障动态,提高维修服务效率,提升维修保障能力和水平,并及时与用户沟通联系。信息内容主要涵盖规章制度库、知识库、专家信息库等主题信息库。

培训体系建设是提高人员专业技能、保持产品效能发挥的重要途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区域性、专业性培训基地;积极开发技术手册、维修指南等教材;大力发展多媒体教学等信息化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率;积极探索全员培训、精英培训、循环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建立内部培训机制,开展专业技能、行为规范、沟通艺术等专项业务培训,提升售后服务与保障队伍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

监督评价体系建设是强化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执行力,保障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体系正常运行的有效手段。监督评价体系主要是针对各项保障工作开展监督、验证、分析和督促工作,通过对工作态度、服务意识、服务实施过程、客户反馈的综合监督和评价,建立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监督评价指标体系,明确考核内容、考核指标、考核方式,系统推进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体系的建立。

运维工作内容

策划与计划工作是开展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的前提。针对现有、年度内将要部署的产品,根据不同层次、级别、用户、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年度产品保障策划工作,依据用户需求和已交付装备的使用状况,制定售后服务与保障年度工作计划,确定工作目标,并作为年度工作考核的依据。

队伍保障能力建设是做好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的基础。积极促进实施、维修保障向科研生产阶段的延伸,在系统研制的末期开展保障能力培训,在系统交付使用的同时完成保障能力的建设,为用户提供准确详实、系统全面、操作性强的技术资料。

用户培训是保证产品效能有效发挥的最佳手段。结合产品技术要求和应用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用户进行使用和维护培训。建立专用培训环境、编制培训教材、配置培训资源、建立师资力量、实施培训、培训考核、收集培训反馈信息、建立受训人员信息库等。

备件供应是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的物质基础。建立产品备件储备库,根据产品部署密度合理布局供应网点,提供快速和持续的备件供给能力。

技术支持是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的重要支撑。通过现场指导、热线电话、远程网络等方式开展技术咨询和答疑工作,组织产品安装调试,响应重大任务技术保障,积极推广应用远程诊断辅助系统、综合诊断支持系统。

维修服务是售后服务与保障的主要内容。规范维修保障服务工作,建立专业化维修队伍,形成快速反应机制。依托供应网点建立维修服务网点,推广远程支援和售后服务本地化,提高维修保障效率和水平。

信息收集、传递、处理与利用是产品改进与提升市场开拓能力的重要依据。通过现场回访、电话回访、培训反馈、和网络化信息平台等方式建立定期用户巡访巡检制度,形成与用户沟通的长效机制。收集、分析、处理产品使用和维护状况的评估;对用户提出的质量问题,认真分析验证、及时处理和反馈,确保达到用户满意;对用户提出的需求问题,及时提交给相关研发方,供研发单位参考采纳处理;通过对历史问题的统计与分析,以探索和掌握问题规律,预测未来问题发展趋势,提前制定预案,防止重大问题发生或某单一问题的大面积爆发。

对现有系统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是售后保障的必要前提。只有将正在使用中的软件、硬件产品系统资料收集整理形成产品库,才能明确保障对象,制定出全面、准确的保障策略和保障计划。收集软硬件用户手册、维修手册、问题记录等相关资料,建立对应问题库和知识库,充实信息系统内容。

重点关注方向

高度重视售后服务与保障队伍的建立与培养,建立售后服务与保障人才培养和成长机制,逐步改变依靠开发团队交叉开展售后服务保障工作的现状;在职称待遇方面制定与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相适应的政策,选调、吸引和留住素质全面、业务精湛、善于沟通、服务意识强的人员;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保障人才,构建专业、稳定的售后服务与保障队伍。

制定售后服务与保障监督考核管理办法和奖惩办法,开展考核评价工作,对售后服务工作不积极,造成不良影响的团队和个人进行相应处罚,以优促劣,以先进带动后进,形成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有考核、有奖惩的良性激励机制,推动售后服务与保障工作持续改进、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