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治理总结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治理总结材料范文1
一、补充图片,图解环境问题的概念
教材解析:“环境问题的概念”部分,教材呈现两幅景观图(图41 大气污染、图42固体垃圾污染)。图片虽然直观,但对概念的理解帮助不大,可补充图1“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用图说明:人类社会是地理环境的一部分,人类社会的发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对地理环境施加各种影响。具体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从(自然)地理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人类社会在发展的同时向(自然)地理环境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环境问题是(人类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超过环境再生能量或者(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量超过环境自净能力从而使环境条件发生改变,并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该图使学生在了解人类社会和环境关系的基础上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有利于学生从更高层次理解环境问题的分类和产生原因。
二、加工图片,剖析环境问题的类型
教材解析:“环境问题的类型”部分,教材以“树状结构图”的形式呈现。该图很好地呈现出环境问题的四大类型,但该图对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和“提出环境问题治理的措施”知识点没有提供恰当的延伸契机。故可在原图的基础上加工(如图2)。
用图说明:加工后的树状结构图明确了某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到底是“索取大于再生”还是“排放超过自净”,有利于学生在探讨环境问题治理措施时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思路。针对“索取大于再生”这类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根本思路是:减少索取,促进再生。针对“排放超过自净”这类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根本思路是:减少排放,加强自净。
三、以图为媒,探究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材解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部分的教学目标为:根据相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师可结合《选修6》对本节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基本思路为:某环境问题的概念―产生原因―治理措施。以案例教学模式为主,详细分析一个案例,让学生在掌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分析其它案例。现以“大气污染”为例,探讨具体实施过程。
1.利用景观图直击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指洁净大气被有害气体和悬浮物质微粒污染的现象。本环节利用教材图41“大气污染”、“雾霾中的天安门”(如图3)这两幅景观图片加以诠释。
用图说明:大气污染是学生身边的案例,采用景观图加以展示即可。与其它类型图片相比,景观图更直观、更能带来视觉冲击。
2.巧用活动图探究大气污染成因
通过教材图41“大气污染”、图47 “煤燃烧过程的生成物”、图48“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引导学生找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生活用煤产生的烟尘。在此基础上总结:大气污染成因的分析应从污染源和自净途径两方面入手(如图4)。
用图说明:教材用图能让学生深入了解煤和汽燃料燃烧后产生的污染物的化学成分,了解导致大气污染的化学物质。补充图4可为探索环境问题治理措施提供思路。
3.运用结构图总结治理措施
在成因探究的基础上,明确治理途径应“兵分两路”。一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二为增强自净能力。该部分可设置学生探究环节,探究目标:针对大气污染产生原因提出具体可行的治理措施。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可利用树状结构图加以总结(如图5)。
图5大气污染治理
社会治理总结材料范文2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底线红线,深入推进城市建设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持续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能力提升,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促进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二、治理重点
以建筑施工现场“危大工程”管控和防高处坠落事故为重点,主要包括以下7方面:
1.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建设、总包、分包、监理、安装、检测等各方责任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安全措施费投入,安全生产标准化落实情况;项目经理在岗履职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情况;监理人员对重大危险源、“危大工程”旁站巡视情况;三级教育、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消防措施等落实情况。
2.“危大工程”管理情况。“危大工程”清单编制及责任落实情况;参建各方对“危大工程”专项方案编制、审核、专家论证、安全技术交底、现场实施、监测验收情况以及方案变更后重新履行审批情况。
3.脚手架、模板支撑、吊篮、卸料平台等安全管理情况。专项方案编制、搭设前安全技术交底、材料验收以及搭设工程中分阶段的检查验收情况;使用及拆除过程中的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4.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情况。建筑起重机械产权备案、安装(拆卸)告知、安全档案建立、检验检测、安装验收、使用登记、定期检查维护保养等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起重机械安装拆卸人员、司机、信号司索工持证上岗情况。
5.深基坑工程安全管理情况。深基坑(槽)开挖、支护、降水与专项方案编制情况;基坑监测内容及监测数据达到安全预警值应急处理情况;安全防护情况,包括周边防护栏杆、上下通道设置、防护用品配备等。
6.防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安全防护情况。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标准化建设情况,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质量是否合格;作业区、材料堆放区在坠落半径内安全防范措施是否符合标准;施工人员是否正确配戴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具,悬空作业人员是否正确佩戴安全带,穿防滑鞋等;临边、洞口等安全防护是否达到防护要求,临时拆除后是否及时恢复等。
7.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与备案情况。检查辖区内建筑施工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及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情况;建筑施工现场结合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现场处置方案情况等。
三、组织机构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成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专项治理行动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四、方法步骤
(一)部署启动阶段:2020年8月20日前。相关科室要对专项治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成立组织机构,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层层动员部署,广泛宣传发动。
(二)自查自纠阶段:2020年8月25日至8月31日。相关科室督促本辖区内的建筑企业及工程项目要按照专项治理工作相关要求,及时开展自查自纠,并就有关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存档备查。
(三)督导检查阶段:2020年9月至10月。相关科室在建筑企业和工程项目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对本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进行抽查巡查,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立即督促企业整改,并跟踪落实情况,确保整改到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适时对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四)总结分析阶段:2020年11月。相关科室对本地区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分析,评估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治理成果,研究提出有效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和建议,形成专项治理工作总结报告。
五、相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相关科室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贯彻落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精心谋划、严密组织、狠抓落实,以更有力的措施、更务实的作风,确保专项治理行动工作取得实实在在成效,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做到“两个维护”。
社会治理总结材料范文3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热点事件;教学改革
所谓社会热点事件是指在当前国内国际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领域内出现、存在着的,涉及到国际形势或影响到国计民生,引起官方或民间高度关注的重大现实社会问题。主要是在某一时期引起人们集中关注、议论的焦点问题,它既有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政问题,也有关系人们现实利益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世界政治格局大调整和国内改革的攻坚期、矛盾突显期。新旧体制的摩擦与碰撞,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与冲突,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每时每刻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牵动着人们的每一根神经。作为信息社会大背景下的大学生,他们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对各类社会热点事件有着广泛的了解,但受到社会阅历浅、理解片面、媒体误导等因素的影响,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认识往往流于表面、有失偏颇。当大学生们把所学理论与社会热点事件相联系时,很容易产生困惑和疑虑,甚至影响他们对世情、国情的正确认识和判断,影响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认同和接受程度。因此,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确有必要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探求与社会热点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以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与社会热点事件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方法。近年来,主要从热点事件的选取、热点事件的切入途径、热点事件的教育方法等方面开展实践研究。
一、精心筛选热点事件,充分组织教学材料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重视对社会热点事件的研究和分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课程特点和教学目的所决定的。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热点事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为完成这样一项重要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结合教学内容分析研究社会热点问题,解惑答疑。
首先,教师要充分关注并深入研究社会热点事件,尤其是大学生广泛关注的热点事件。大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具有较为敏锐的触角,他们十分关注社会重大政治问题和身边的热点问题。能否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问题,成为大学生能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产生认同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以为指导思想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调查研究并科学解答社会热点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把教育内容同时代特征相结合,紧扣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教育,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其次,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取适当的热点事件作为教学材料。归纳来看,按照不同的标准,社会热点事件有不同的分类形式。例如,按照教育意义的不同,可分为具有积极意义的材料和具有消极意义的材料;按照事件的真实程度,可分为现实存在的事件和虚构捏造的事件;按照事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时政大事和现实社会问题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热点事件的不同特点,精心筛选事件为教学服务。
二、适时切入热点事件,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社会热点事件不仅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材料,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热点事件筛选好后,就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切入热点事件,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关于热点事件的切入,既可以课前导入,也可以课程讲授过程中导入,也可以课程结束之前作为教学总结的一部分。教师要根据热点事件本身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热点事件切入契机的把握,直接决定着教学能否取得良好效果。譬如在讲授《形势与政策》课时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问题,“如何看待在反日浪潮中的烧自已同胞的过激行为”,请学生思考后对问题作出分析。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内容中来,并且使他们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认真给予点评。并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逐渐引导学生认识到,决定要行动之前必须对事情的来龙去脉有清楚的认识,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三、充分借助热点事件,有效开展教育教学
社会治理总结材料范文4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七届八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牢牢把握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总要求,以解决县域内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落脚点,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持的社会治理体系。
在全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中,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依法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确保我县城市公共环境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以提升党员队伍素质为中心,开创“城市守护者”党建品牌,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以党建引领市域社会治理,整合各方资源公平公正、务实高效进行城市管理。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提高城市发展质量,优化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聚焦全面小康城市品质,科学合理规划,突出时代、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原则,牢固树立为人民管理城市的理念。
三是坚持依法治理。坚持依法规范、执法为民,坚持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过程全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明确城市管理和执法职责边界,制定权力清单,落实执法责任。
四是坚持科学管理。明确城市管理执法的领域,具体实施范围,增强城市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违法违规行为。
五是坚持创新发展。整合城市管理资源,优化管理流程,逐步推行城市管理数字化的原则,加强政策措施的配套衔接,强化部门联动配合,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有序推进相关工作。
六是坚持社会共治。制定相关公共政策和管理服务政策,加强公众监督,公开办事内容、程序、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坚持开展城镇居民卫生意识教育、环境意识教育和文明意识教育,提高广大居民整体素质。
七是坚持科技创新。为城市治理和决策提供支持,加快推动云、网、端等数字基础科技方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治理、民生服务深度融合结合,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三、总体目标
推动城市管理的数字化、精细化和智慧化,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管理具有较为完备的社会治理体系,具有解决社会治理中重大矛盾问题的资源和能力,有效的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在城市管理方面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
通过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到2022年,基本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理念、目标、布局、体制、方式、政策、能力现代化。顿利通过中央、省委审核验收,获得“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称号。
四、工作任务
创建试点城市工作任务包括“共性、区域特色、特色和负面清单”四个方面,其中,城建中心共涉及共性工作任务中3个板块、8项重点任务、15项分解任务、23项基本要求:
1.治理体制现代化板块:4项重点任务、6项分解任务、16项基本要求。
2.工作布局现代化板块:2项重点任务、3项分解任务、3项基本要求。
3.治理方式现代化板块:2项重点任务、3项分解任务、4项基本要求。
五、实施步骤
创建试点城市历时三年时间(2020年—2022年),城市建设服务中心按照上级工作部署,积极开展工作,确保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工作有序开展。
(一)城市建设服务中心按照《市创建全国首批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县实施方案》要求,成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小组。
(二)是根据《市创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县任务分解表》,结合本单位工作职能和特点对实施范围明确的工作事项进行全面的梳理,围绕分解目标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流程。
(三)是按照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全面实施创建,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组建相应机构或专班,制订工作方案、政策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为全面创建试点城市提供助力。
(四)是严把工作进程,实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按照任务分解阶段制定的落实措施和思路,全面实施创建,针对创建遇到的问题开展专项调研,遇到难以解决问题要向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反映,报领导小组研究解决。
(五)积极配合上级创建试点城市考核办法、工作月调度季通报等制度,根据时间节点形成汇报材料,进行工作汇报;根据上级部门督查检查意见,针对问题和不足及时整改,确保全面完成工作任务。
(六)要根据中央、省委和市委政法委验收办法、评分细则等文件要求,对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查漏补缺,就创建试点城市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自我考评、材料归档,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自评得分情况,全面做好迎检准备。
六、保障措施
社会治理总结材料范文5
李树恒主任在专题讲座中强调,首先要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特征。他指出,法治是管理社会的最好方法,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手段。同时概括了法治至少有以下的五层涵义:一是法治是一种宏观的治国方略。二是法治是一种理性的办事原则。三是法治是一种民主的模式。四是法治代表一种文明的法律精神。五是法治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
在全面分析法治的基本涵义后,他指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映。他深刻分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四个鲜明特征:一是具有人民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是执法为民思想,是人民思想在法律意识形态领域的集中体现。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牢固树立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意识。二是具有政治性。以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为载体、蕴涵于法治文明中的法治理念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反映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特征,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规律。三是具有法律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法律现象为意识客体,它既继承了中国法文化的优秀传统,又吸纳了世界法治文明的精华,反映了一切法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深刻的法律科学性、专业性。四是具有先进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质上是法律观,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既坚定不移地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的深入,不断融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始终体现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
李树恒主任指出要深刻认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特殊重要意义:一是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检察工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二是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实践执法为民思想,践行“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检察工作主题,推动检察工作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三是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切实解决检察队伍中的突出问题,提高执法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必然要求。
最后,他着重指出,要在实践中加深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是要在严格执法的实践中加深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通过理论学习,加深对基本法律原则的理解和把握,即遵循法定程序和司法活动的内在规律;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的原则;兼顾公正与效率的辨证统一;正确处理办案数量和办案质量之间的关系;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协调。二是要在检察工作成效上加深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三是要在与其它教育活动的结合中加深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在为期5天的研讨班中,省院聘请了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姜仲波、陈福胜两位教授对依法治国和执法为民两个专题做了系统讲授,省院乔鸿翔、陈玉庆、谭玉君等同志围绕服务大局、公平正义、党的领导进行了讲解,理论性、指导性都比较强;特别是魏艳玲、吴国友、卢亨喆等先进典型,结合本人的工作实际,做了生动、鲜活的专题讲座,对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做好检察工作有很大的教育和启发作用
6月10日,经过5天紧张的学习和研讨,全省检察机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专题研讨班,圆满结束。省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王国栋做重要讲话,省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李树恒主持结业式。
王国栋副检察长在讲话中对研讨班做了全面总结,充分肯定了研讨班取得的成效。
社会治理总结材料范文6
一、为了确保我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稳步提高,充分发挥全镇治安防范多层网络作用,提高全镇科技防范能力。进一步完善平安互助网和视屏监控系统,对全镇的社会治安形势实行动态管理。二、加强镇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建设,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各项设施建设,规范中心的软件资料,认真搞好中心接防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三、进一步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巩固平安村(社区)创建成果,开展好平安单位,平安景区的创建活动,打造良好的平安创建宣传氛围。
四、加强综治督查力度。促进群防群治工作和三级治安联防的有效开展,促进全镇社会秩序的稳定。
五、按照县综治委的统一布置,开展好各项专项整治活动,制定好各项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加强活动组织建设,写好活动记录和总结。.
六、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开展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和集中排查相结合。定期摸排信*、信人员,调解矛盾纠纷,化解不安定因素。
七、完善各村综治维稳工作站的设施建设,制度建设和治安哨卡的设施建设。
八、加强村(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站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全镇综治人员的业务水平。
九、规范综治软件资料,量化软件各项指标,提高全镇综治工作的整体水平。公平、公正的考核各村(社区)各单位综治工作水平,全年实行百分制考核,平时检查督查占20%,半年检查占30%,年终检查占50%。
1、各村(社区)支部书记、村长听取安排综治工作会议记录不得少于6次(村支两委记录)。
2、矛盾纠纷排查,各村(社区)1年摸排矛盾纠纷不得少于6起;建立规范矛盾纠纷调解卷不得少于3卷。
3、8本帐薄记录内容要规范真实,哨卡值班记录不得脱漏,综治各项工作计划、方案、小结、总结要可行、具体、充实。
4、加强综治督查力度,促进综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分管综治的负责人和综治办的全体同志对辖区内的各村(社区)、各单位每月督查一次。季度总评打分,列入年终考评占20%;半年检查占30%;年终检查占50%,并把季度、半年、年终考核结果进行通报。
5、奖励分:信息和典型材料报送后,已被采用按级别加分,镇采用加0.5分,县采用加1分,省市采用加2分,中央采用加3分,受省市表彰的先进单位奖励2分,县表彰的奖励1分,奖励总分累计不超过10分。
6、惩处分:例会签到,信息报送,各类报表列入惩处分即扣分,例会及开会每缺1人次扣0.5分,每次每缺一类报表扣0.5分,发生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每起扣2分。夜间值班督查情况,全镇通报批评,每次扣1分,黄牌警告扣2分,积分直接列入年终考评(各村发生可防性案件超过3起扣1分,5起以上扣2分)。
7、综治普法宣传,要有宣传资料、记录、方案、小结、总结。广播宣传要有广播稿,宣传记录和材料要相符。
十、加强周边环境的治理和相邻兄弟乡镇村,签定周边协议,共建平安和谐新农村。
十一、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打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开展“五五普法宣传”和法制进村、进校园活动。
十二、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和留守儿童的管理,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