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

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初中地理 生活化教学 情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098-01

一 概述

“新课标”基本理念提出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要求地理课程教学要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得不到体现等。久而久之,使学生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地理的动力;更有不少学生认为地理是无关紧要的“副科”,觉得地理是不需要理解和思考的,是只要背背记记就可以的死知识;更有甚者,认为地理考得好坏根本无所谓的学生都是被动学习,教师一般把结论性的东西直接传送给学生,这样就忽视了学生对知识体系建构的思考和探究过程。随着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如何改变地理教学的现状,如何使地理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如何提升地理学科的地位,引发了无数地理教师的思考。将情境教学方法恰当地运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一定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去自主地发现探究知识,并最终梳理到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中。

二 初中地理情景化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地理知识实用化,提高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的兴趣

地理情境创设通过把抽象的地理原理、概念具体化,让学生在情境创设情境中认识相关原理、概念的现实作用。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对身边地理事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使学生学会用地理思维的方法去关注生活和社会,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创造性

各种地理现象来自于生活,而情景化教学需要学生开展观察活动,这恰恰培养了学生对地理事物和周围世界细微变化的观察习惯,有效地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情境教学十分注重想象,为学生留有宽阔的想象余地,能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

三 初中地理教学情景化的策略

1.借助诗词谚语创设情境

古诗词及民间谚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产物,其中能表现地理知识的诗词佳句数不胜数。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善于把那些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的诗词谚语融到教学活动中创设趣味情境。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图的阅读部分,可以以谜语“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一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地在眼前。”谜底是――地图,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又加深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2.增加故事情节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历史故事、童话故事、奇闻怪事等作为情境,让学生在故事中回味、深思,从而使地理学习更具趣味性。例如,在讲海陆变迁一节时,可以在开始新课之前播放沧海桑田的故事,理解沧海桑田这个成语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海陆变迁的理解力。

3.运用地理活动创设情节

学生的体验往往不是自发的,教师要在教学中善于营造愉悦的情境,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召唤他们乐意主动地接受知识的熏陶,而地理游戏就是一种合适的创设情境途径。例如在讲授世界气候一节时,可以模拟情景教师将要前往伦敦、罗马、阿斯旺和新加坡旅行,请你为老师提供出行的建议或者旅行小贴士。衣食住行都跟气候有关,学习世界的气候,让学生从生活出发,在为教师提供生活出行意见中学习地理知识,让学生知道去伦敦带雨伞、去阿斯旺抹防晒霜的原因是两地的气候差异,从这样的生活体验中学习地理,让地理学习更加有趣。

四 结论

总之,地理教学情境化是当代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需要地理教育工作者大胆创新并持之以恒地践行,并提出更多地理教学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李君.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3)

[2]沙国梁.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J].时代教育,2012(20)

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情境教学; 地理教学;应用

课堂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场所,也是学生享受求知乐趣的所在。但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情绪不稳定,克制能力差,课堂注意力易分散,易松懈。针对初中生的这些特点,作为地理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地理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方面的情境,使学生设身处“境”,即应用情境教学法,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领悟到学习地理的种种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潜移默化中,通过师生全方位有效的互动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1]。

一、情境教学法概述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体验的真实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 ,一个成功的情境教学环境的设置 ,可以降低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难度。因此,是否可以让学生能够真实地体验到情境教学的乐趣 ,是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情境教学创设的重点。传统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往往让学生产生一种枯燥感,而情境教学的运用有助于学生思考知识点的生产起源和产生过程,探究学习中的难题和提高学习的效率[2]。如果将情境教学法恰当灵活地运用到地理教学中,会对地理教学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那么,如何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我认为关键是创设情境。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教师可联系实际,应用乡土地理知识,从学生身边的地理环境、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入手;也可借助幻灯片、录像以及电脑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形象演示,把学生思维迅速带入具体的地理场景中;还可以直接挖掘教材本身的内容,如地理新教材中的“活动”栏目就已为学生创设了多种情境,教师可借助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

(一)创设导入情境,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地理教学中,新课的导入至关重要,这是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基础。新课的导入,要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的求知状态[3]。因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多地被感情驱使,所以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设计,容易引起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兴趣,从而将学生尽快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

例如,讲述“气压带和风带”时,可以这样导入:“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球炸弹,飞落到美国本土,造成美国西部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恐慌。你知道这些氢气球炸弹是如何“飘”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美国的吗?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设疑导学,从而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有助于开启学生的思绪,引发他们的想象,并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师要善于创设条理明晰,合乎逻辑和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问题情境,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一步步地深入思考和探究,作出科学的推理和正确的判断,最终抓住事物属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时,可以先不按课本顺序教学,而是设计问题引起思考。“为什么会有四季的更替?”学生往往会想到夏季比冬季太阳辐射强。“为什么夏季比冬季太阳辐射强?”,“为什么夏季太阳高度角比冬季大?”等等。此时学生发现自己不能清楚地解释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本质。到底是为什么?这引起他们强烈地求知欲望。然后教师再创设情境,学生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究原因[4]。这往往会比教师平铺直叙或一言到底的效果要好。

(三)创设操作情境,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尽可能多地营造一些面向全体学生的操作情境,如查找资料、动手实验、演示、观察现象、电脑上网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学习,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接受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例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河流的侵蚀方式”,可设计这样一个演示:先在一塑料盒上铺满沙子,使塑料盒子呈一定角度倾斜,并在盒顶方向上插上一面小旗,然后将一瓶水缓缓注入沙子中,可以看到沙子被冲刷成沟,沟不断扩大且逐渐露出河底,同时这道沟也不断地朝河顶方向延伸,最终使小旗倒下。通过这个演示实验,能直观地将溯源侵蚀、下蚀、侧蚀的过程表现出来,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地理知识。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少说多做,在做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从而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创设探究情境,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探究情境的设计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很常见,其特点是利用学生对于未知的地理知识表现出的一种急切心理状态来设计情境,它驱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5]。通过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发挥他们创造性的想象、提出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提高他们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的讲解中,提问“在我国的云贵高原,分布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其中桂林山水,石林等景观风光驰名中外,那么,这些地貌是怎么形成的?埃及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面目已遭到外力破坏,什么原因?”学生这时的好奇心已被调动,做好认真学习的心理准备,教学也得以顺利进行。

三、总结

有效的情境创设改变了传授知识的单一方式,让学生从多角度去学习,激活了思维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学习态度,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成一致,形成良性循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灵活把握,创设出各种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施展各自的才能和智慧,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有所得,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柏德梅.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5):150.

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范文3

高中地理新课程用课程标准取代了过去的教学大纲,不再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进程和方法,只规定期望学生所能达成的学习结果。统一的课程标准,多版本的教材,这样的改变就更加突出了教学的实践性和探究性,教材中的多种学生活动和案例探究就能更多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如此,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还可以结合所选教材,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设计课堂教学来指导学生活动,让学生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可是怎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呢?我们有以下几个选择。

一、就事论事——挖掘和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地理设置情境

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其实教学也是如此。

创设地理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用智慧的双眼去探索发现生活中真实的、鲜活的地理,让学生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认识到地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教学取材于生活,升华于生活,就更能体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思考身边地理事件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讲解全球气候变化时,就可以引用岛国图瓦卢举国搬迁的事件。由于图瓦卢大部分土地已经被海水淹没,导致很多居民流离失所。为此,图瓦卢政府不得不向新西兰政府发出请求,希望新西兰政府能够接受3000名图瓦卢居民前往定居。

其次,教师在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时,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经验。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接知如接枝”。有效的教学应当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之上,学习新的知识,让地理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却又高于学生生活。例如,在讲解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投影仪显示一张著名的新闻图片,讲述关于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的故事,指出目前世界范围内每8秒就有一个儿童因喝不到饮用水而死亡,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水资源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对于人类发展的意义。

二、关注问题——合理创设地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设地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问题,不仅能够体现地理教学情境的价值,还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是,什么样的问题情境才能取得这样的效果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问题时,注重问题的目的性、适应性、创新性和层次性。

目的性要求提问要带有一定的目的,问题应与教学目标相结合,不能随意而盲目。适应性需要问题的难易程度能够适合全班大多数学生的思维水平,如果老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则无需动脑;如果过于深奥,学生则无从动脑;如果不痛不痒,学生就无意动脑。创新性是指问题的设计要奇特、新颖对学生有吸引力。层次性要求问题要有一定的延伸度,通过层层递进启发学生思维,深入探讨地理问题的核心内容。比如在讲解自然灾害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用“5.12”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日本海啸、北京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通过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展示各种自然灾害产生的巨大破坏力,让学生在震惊的同时进一步思考自然灾害的成因,主要的分布地区和有效的自救措施。

三、不拘一格——运用多种形式创设地理教学情境

除了提问,在地理课堂中还可以采用抢答、竞赛、表演等多种形式来创设教学情境。课堂教学是一个变化万千、充满活力的过程。

多样的教学形式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与团结协作精神,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例如在讲授陆地自然带时,教师在课前收集一些比较常见的具有特色的陆地自然带景观图片,在上课时一一展示出来让学生抢答每张图片上的自然带类别,并说出分布地区和判断依据。又如在讲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时,将学生分组进行积分竞赛,说出自己所记住的气候类型的名称、分布、特征和成因,按照积分多少排列优秀学习小组。在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中,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政府官员、当地居民、商业伐木公司老板,从多种角度展示不同利益下各种人士对雨林开发的不同看法。这样的地理课堂充满了活力,呈现出勃勃生机,学生才能对当堂知识的理解、掌握更深刻、更牢固。

四、物尽其用——利用多媒体创设地理教学情境

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范文4

一、有效地创设地理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的、恰当的教学情境设置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地理实况类情境

教学中播放一些时事录像、新闻报道、地球探秘等地理实况内容,以展示现实生活中身边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此时,教师指出该情境主要解决什么地理问题,即指出这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思考的问题,并安排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浏览课本,把有组织的信息呈现给学生。学生的兴趣就很容易被调动起来,因为学的是身边的知识,知识可以指导实践,学的就是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知识的建构过程迅速发展。

2.地理社会生活实践类情境

地理教学应该走向自然,走向充满生机的人类社会,形成开放的课程资源体系,这才是地理教学的希望所在。在地理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生活经验的重要性,及时对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实施分析,贴近生活实际。如天气与生活、工农业的分布原理、环境问题的解决等都是极好的实践类情境教学内容。

3.案例类情境

案例是近几年新教材编写中一大亮点,也是地理教学活力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利用教材案例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设问情境,极易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4.创设问题类情境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深入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创设一些科学性、实用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学习“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时,设问“假如地球不自转,会产生昼夜更替吗”;学习“大气水平运动”时,设问“风是怎样运动的”;“假如黄赤交角为零,地球上有无四季更替与五带的划分”等等。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常以讨论、辩论等形式出现,是地理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形成原有知识与学习知识的碰撞,进而建构新的结识结构。

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构建情境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还需要其自身具有创造力,自己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在自主教育气氛中,不断激发个体的主体意识,积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的一种学习模式。所以从培养学生自主构建情景学习能力方面,我们探讨出了几点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期间,教师首先要制订科学的教学目标,然后参照相应的教学目标对问题进行合理设置。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进行自主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学目标完成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目标。

其次,还可采用激趣性原则。增添问题的趣味性,引发其求知欲。例如,在讲西北气候的时候,我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新疆的葡萄干非常好吃?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由此引出新课主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被调动起来了。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类情境的设置,需要注意几个问题:问题的创设要有真实性、科学性;问题的创设要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紧密结合;问题的创设要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2.设置课堂实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地理教学 人文精神 养成途径

人文精神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按,是整个民族的共同精神追求,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提炼、培育、总结和发展的,人文精神决定着一个民族的辐射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由于地理学科具有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双重属性,蕴涵着十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质,教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这对于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提升地理教学质量来说相当关键。

一、创新整合地理教学内容

地理课程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关键一环,教材内容是展开知识传授和人文精神养成的主要依据,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精神,需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创新。因此,地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不能仅仅依靠教材内容,还需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与当地地理环境,精心融合人文和科学精神,整合出适当的地理教学资源。例如,在“地势和地形”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运用中国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让学生观察我国的地势特征,以及主要地形类型,初步了解我国的自然条件和地形地貌。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我国不同地形区的图片或视频短片,让学生思考它们分别属于哪种地形,对整体地形产生感性认识。然后,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一些我国不同地形区域具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搜集课外内容,诸如布拉达宫、都江堰、苏州园林等人文景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长江三峡、江南丘陵等自然景观。如此,让学生对中国的地形和地势产生整体印象,并通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欣赏,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二、合理运用地理教学方法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学方法比较关键,让他们掌握地理知识的探索过程,不仅可使其全面、系统的学习地理课程,发展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还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人文精神。为此,地理教师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采用丰富多样、新颖别致的教学方法,而且教学空间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向课外,或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考察,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融入人文精神。比如,在教授“多民族的大家庭”时,教师可采用音乐渲染、趣味导入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让学生知道我国的民族数量,告知他们:我国民族数量多,分布不均,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各个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然后,教师可将教学重点放在“中国民族文化”上,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一系列少数民族风情的图片及相关资料、服装或民族舞蹈,认识到我国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彩。运用这样的地理教学方法能够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他们民族自豪感,并在学习中对祖国各族人民及文化产生热爱之情,学会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生活习惯。

三、积极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不少地理知识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系密切,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实际生活内容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其意识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地理现象,将地理教学与日常生活有机整合,利用生活信息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所以,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努力需求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之间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在现实社会中发现、探究地理知识,思考人文现象,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他们,借助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养成优质的人文精神。例如,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将一些农产品带到课堂上创设情境,包括小麦、玉米、花生、大米和红薯等,让学生知道虽然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但是离不开基本的农业支持,知道农业的主要部门和重要性。教师也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农贸市场、农业基地或农田,了解发展农业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知道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教师需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山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培养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通过对真实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应用发展其人文精神。

四、总结

在地理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所以,地理教师需深度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创新和整合教学内容,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于春秋.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3,35:183.

[2]付贺梅.浅谈乡镇初中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4:6-7.

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高中地理;互动教学;课堂氛围

新课程改革的体制下,高中地理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教学内容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就需要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在教学中,互动式教学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质量,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地理知识,使地理思维能力逐渐地形成。

一、互动式教学方法的主要环节

互动教学是促进师生友好交流沟通的途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目标实施指导,占据教学的中心地位。而学生也是学习的主体,二者之间并没有冲突,在互动教学中,师生双方都获得成就。在互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和学生沟通讨论,真心地理解他们,使得学生不但可以学到地理知识,也能感受到教师的爱护之情。这种关爱可以转化为一种鼓励的力量,促进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促进师生间的友好互动。通过师生间的友好互动,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二、互动式教学方法的作用以及成效

1.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需要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地理教学产生兴趣,进而喜欢上地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间的学习水平差异,利用自身的教学热情去感染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活跃课堂气氛。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促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更加感兴趣,让学生在放松的情境下学习,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创设情境教学,促进师生互动

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觉得有趣,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融入地理教学情境中去思考与探究,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实现地理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地理知识,进而改善学生的学习质量。比如,在“中国的南北地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南北地区的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把学生搜集的资料以多媒体的形式做一个展览,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南北地区的差异,进而更加彻底地掌握教学内容,而且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进而促使学生利用互动掌握所学到的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3.正确引导学生,建立互动桥梁

在教学中,注重师生间的合作,利用教师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学习。比如,在讲解抽象的地理知识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可以运用学生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例,使学生可以在一个熟悉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师生间的讨论,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地理素质。良好的指导作用可以推进师生之间的友好互动,建立互动的桥梁,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4.合理编排小组,保证互动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的一种,利用小组学生间的交流讨论,解决地理问题,在实施中,需要确保小组成员的全部参与,教师应该合理地编排小组,确保互动教学的实施。在编排时,教师应该遵循分组原则,而且也要注意男女搭配等等,关注小组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

5.实现互动教学,完善评价机制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需要考虑到学生间的差异,运用多样的评价方式,实施评价,合理的评价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利用合理的评价,让学习好的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学习较差的学生,通过评价看到自己的不足与优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地理思维的发展,改善他们的学习质量。

总而言之,互动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配合,也需要学生的积极互动。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发挥互动教学的优势,提升地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