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园景观设计思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园景观设计思路范文1
针对景观设计国外著名的园艺指南曾这样指出:景观设计就是将有关人为创造活动和自然要素有机统一融合设计的艺术科学。是将自然界的资源,如泥土、砂石、水、植物等通过人工加工或构造的方式为人们创造出满足生活活动中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伴随着社会物质和精神建设的不断发展,当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公园景观环境的重要作用,相应地对城市公园景观环境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也对有关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公园景观设计者应全方位、多层地对公园景观在城市中的功能作用进行深入了解,从人文角度、人性化角度入手,对城市公园景观建设或改造进行设计方案的分析和研究,尽可能地使公园景观设计达到既能给城市居民带来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陶冶市民的情操,缓解精神压力的目的,又能通过构建多层次,多结构的园林景观作品起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目的。所以,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要将人同设计作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融入设计活动中,以最大化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服务。只有达到人、景观的二者的和谐统一,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作品才称得上是人性化的作品。才能是人、景观、环境达到平衡和谐统一发展。
2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人性化思考
2.1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做到“人化”与“物化”的统一人类设计是体现一定时期人们对审美、道德、历史文化以及伦理情感因素的行为活动。唯物主义论称之为物的人化或者是造物的人化。但人类的意识、情感和文化必须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来体现,而人类设计作为人类生活方式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人类精神的表达,这可称之为人类精神的物化或者是人的物化,物化和人化构成了人与设计作品的互相联系的关系,物化和人化是统一结合体,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4]我们从这个层面也应该明白设计中的人性化是人类自身就拥有的特质,而不是空穴来风。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只是将人化和物化有机相融合,达到人与物融为一体的过程,即所讲的人性化景观设计过程。古时也有天人合一之说,从辩证的角度分析,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遵循人性化的理念,达到人与景观统一的效果。2.2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安全性与实用性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广大的市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园景观环境,为人们营造一个充满人文特征的,人性化的满足人们需求的设计作品。如果景观设计过程中未将人性化理念作为设计思路,而是沿着传统的公园景观设计理念和方式进行设计,过多的束缚思想将难以给人们打造具有时代气息和人文气息的公园景观作品,难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换句话说,这样的设计作品只不过是现代城市建筑中的摆设品而已,毫无实际作用。此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应严格从人性化的角度考虑设计内容,比如,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设计结构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尽可能地在城市公园的构造物中少设带有尖锐棱角的景观物体,台阶高程尽可能地低,这样的设计思路主要是为老人和儿童着想,使每一位使用者人身安全都有保证。这是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关键要求,如果做不到这点,即使公园景观装点的华丽无比,也谈不上人性化设计。2.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脉传承城市公园景观具有地域性特征,也就是说不同区域的人文风情、生活习惯和不同对城市公园景观的要求不同;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作为设计者应充分认识到地域文脉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区域城市的公园景观采取不同的设计思路,将各个地域的文脉得以体现和传承。具体分析,作为公园景观设计者在景观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同一文化背景下,人们普遍对事物的认知存在相似性,历史遗留下的建筑或者其他事物能引发他们相似的情感共鸣,勾起他们相同的回忆,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应注重将多数人认同的景观事物融合到设计作品中。第二,在景观设计中应深度发掘该城市的历史文化,将最具该座城市历史文化的元素融合到设计中,使设计作品具有较强的识别性和唯一新,将城市的历史文化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公园景观使用者享用者因处于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景观环境中倍感自豪和荣耀,提高使用者对公园景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只有深刻认识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将最有地域特征的体现城市文化底蕴的元素深挖出来并融合到设计中,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精品。2.4“绿色”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随着人们保护环境、珍惜资源意识的不断提高,作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者应将“绿色”、环保、低碳的理念融入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坚持走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达到设计出的城市公园景观作品既能满足当代人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需求造成影响的效果,使人、环境及社会的发展达到和谐统一。
3结语
公园景观设计思路范文2
关键词:湿地公园;公园景观设计;生态化;人性化
1、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概念
1.1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概念
湿地公园是指城市中自然形成的绿地公园,该区域是天然湿地,通过合理保护和规划逐步形成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在保护和建立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的基础上,同时还有对湿地公园生态教育和湿地公园旅游等功能。
1.2湿地公园景观的内涵
湿地公园景观是在对湿地进行恢复和保护建设的基础上,满足湿地功能的前提下,利用湿地自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挖掘区域湿地文化,设计出湿地公园适宜公众游览的景观。
1.3湿地公园景观的要素构成分析
1.3.1湿地水体景观:主要由水域景观、沿岸景观及陆域景观构成为主要构成元素。湿地公园内面积大的水体通过自然界物理反应可以形成小气候,可出现云雾缭绕、潮涨潮落等现象,易形成独特景观可以使人亲身感受自然、体验自然景观的奇妙。
1.3.2湿地生物景观:湿地公园的生物景观包括植物景观和动物景观。湿地植物景观主要是由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组成的。湿地动物景观主要是由湿地水鸟、湿地昆虫和湿地鱼类等组成的。湿地动物可以活动的景观,可以为静止的湿地公园景观增添一丝生机。
1.3.3湿地文化景观:湿地文化景观为区域的文化特点的具体体现,体现出该区域的民俗风情,民俗习性等特色,展现在湿地环境中独特场景、意境。该湿地区域人们的生产生活习俗,人类所改造地域所保留的印迹、建筑、地域特色、硬质景观等。
2、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2.1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整体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整体性设计,城市湿地公园中的各种元素要统一,形成的有机整体,相互发展促进,设计要有内涵,再设计植物配置、建筑小品、湿地公园各个节点层次要有自己独特的设计魅力,如湿地性水域,植物群落、大型活动场地设计风格要相互统一,设计主题贯穿设计之中。湿地公园的整体性设计,使我们更加明确设计目标、设计特色,从而为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理念提出了有利的理论基础和设计实践。
2.2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园中应提供人们亲水性,设计出可以足够观赏和体验的场所,注重人的五感,使人全面感受湿地水的魅力,湿地公园设计时应注重公共活动空间,利用湿地的植物设计遮蔽空间。美学原则,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实现自然与人互动性,湿地水体应注重动静结合,植物配置应实现虚实结合,层次分明,达到色彩和材质的统一,使湿地公园富有节奏和韵律。
2.3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生态化设计,主要的是尽量保护场地原有的生态环境,开发设计时不受城市发展和影响为基础,在考虑自然承载力的前提下,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寻求城市和城市环境和谐共同生存的设计理念。我们要对城市湿地公园进行更加系统的研究,从环境、地理、水文气候、动植物等方面更加深入的研究总结,在现有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新的独特风格的景观体系。
2.4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服务设施设计
湿地公园服务设施景观是指根据游人游憩活动需要而设置的,游园的路线、景观的建筑物、景观小品等,湿地公园设计时必须满足有人的赏景和休息的需要,如景亭、回廊等,动态路线是为了满足园内游览路线的需要,划分空间形态,采用远近景结合的方式,园区内的雕塑小品设计可以更好体现湿地公园的文化内涵,丰富湿地的表现形式。
2.5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旅游保护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旅游保护设计,指对城市湿地公园景观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对人们的景观旅游,从而来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在开发旅游必须对湿地公园进行保护性设计,保护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利用可持续发展,保护湿地公园在城市宣传湿地保护知识,是人们了解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旅游的发展是在建立良好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使湿地公园更好的发展。
3、小结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设计作为城市公园景观的组成部分,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实现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可以增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互通和交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城市湿地公园可以形成一个新型的城市公园发展旅游格局。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涉及了很多学术方面的行业研究,该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详细的介绍湿地公园景观的概念和构成要素,对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理论提供了很有利设计基础,为今后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湿地的保护恢复与湿地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成熟、不断发展,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也将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淑玲.湖北湿地公园的建设.科技资讯,2006,(30):162~163.
[2]王凌,罗述金.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中国园林,2004,20(1):39~41.
[3]王凌.罗述金.城市湿造景观的生态设计[J].中林,2004(1):39-41.
[4]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公园景观设计思路范文3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问题
Abstract: urban park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urban civilization, is people have a rest place of entertainment, so.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park landscape design and planning, to better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park.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thod of landscape design of city parks. Through combining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current consensus of the existence of landscape design park was analyzed, and feasible park landscape design ideas.
Key words: the city park; Landscape design; question
中图分类号: [TU2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 引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闲暇时间也不断增多,由于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又使人们在体力上,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力,他们迫切需要通过某种途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娱乐活动便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了。城市现代化公园成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人是城市的主人,因而公园设计也应以人为永恒主题。游人的活动可以增加公园的总体艺术效果.并且成为公园景观构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1. 公园景观设计存在弊端思考
1.1 景观设计问题共识
(1)盲目追求“档次”。公园设计方面太过于追求档次,尤其是对于大城市的公园设计,似乎成了“比美的竞赛”。而笔者认为对于公园景观设计,应该考虑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但对于精品景观的创作并不一定就是要上“档次”,更多的景观要我们用平常的心态去认真思考和对待。
(2)对原生态的考虑不够。公园设计本来就是一种绿色环境体现的载体,其应当更多地注重生态环境的设计体现,因此公园景观设计中,应尽可能地采取原生态设计。
(3)对人的需要和人性的关注不够。城市公园设计的目的就是让人获得心灵释放的地方,让工作压力的心情得到缓解,因此公园设计应当注重人的存在。设计之前,我们应考虑一下自己对未来的景观将给人们提供一种什么样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上。
1.2 景观设计原则提出
针对上述对公园景观园林设计存在的普遍问题现象,笔者认为公园景观设计可考虑从以下设计思路入手:
(1)同步规划原则。建设单位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时,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应将园林景观规划同步规划,以达到园林、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2)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原则。园林景观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宜人的绿色环境为宗旨,充分满足人的需求和审美取向。园林绿地要体现可融入性和可参与性。发挥好园林给人庇荫、欢愉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
(3)生态优先原则。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在设计中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标。
(4)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原则。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保护湿地和自然水系,减少填挖土方,公园、绿地的改造要保存其遗韵和历史信息,保护如古树、大树等原有植被,原有建筑和布局。绿地设计要从城市的自然环境、地域特征等出发。将城市历史文脉融入园林绿地设计中,突出地方园林特色。根据城市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选择合适的绿化树种,注重开发和利用乡土树种,适当利用经引种驯化后适生的新优外来品种,丰富植物种类。
(5)植物造景原则。运用植物的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多样化等特征,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提高生态效益。
(6)整体协调原则。构景要素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绿地系统的协调。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宜彰。
2.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手法
2.1 公园区域空间设计
创造“以人为本”的区域空间对于公园设计相当重要,设计时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人文历史、自然山水和植物等条件,充分发挥本地艺术优势,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和谐统一。在公园的建设中,景观空间的设计应该动、静结合,开闭相间。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色景观活动空间。利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树木花草,花坛坐凳、山石小品,使景观呈现出多样性,达到生态化,功能化、景观化、便捷化多样化。对于公园内的开敞空间较大处,可适当做些地形处理,控制在路面向上50cm左右,这样更能丰富景观层次。
2.2 植物造景设计植物在公园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合理有效地植物造景设计手法显得相当重要。根据设计实践效果来看,公园绿地内部用地比例根据用地类型和用地面积确定,其绿化、建筑(构筑物)、园路及铺装场地、水体等用地比例要满足规范要求,其中绿地率控制在75%以上。游园设计应以植物造景为主,讲究街景艺术效果并设有一定的休息设施,绿地率应达到65%以上。休闲、景观为主的广场绿地,绿地率应达到60%以上,其它性质广场绿地应结合实际,尽可能提高绿地率。
在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对于植物造景的最终原则是根据功能、艺术构图及生物学特性要求的完美结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美景,为公园添香增色。植物配置要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厂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并适当安置园林小品,小品设计力求在造型、颜色、做法上有新意,使之与建筑相适应。
在公园植物竖向设计上,考虑用苗木、构筑物(亭、廊、花架、景观柱等)跟平坦地势之间形成高低错落有致的组团,突出公园的景观层次。考虑到道路及绿化排水,标高设计上以自然地形稍加平整,利用场内挖填土、外购部分种植土来满足公园的土方需求。既保证了排水通畅,亦能节约财政支出。部分地势较低处为亲水休闲、活动、嬉戏区,主要有亲水平台、游船码头、沙滩休闲、滨河栈道等。
2.3 公园设施设计
公园设施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让游客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即景观在被观赏的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可触的机会,充分调动人们参与其中,放松心情,愉悦心灵,这样也正体现了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公园的开放性特征,公园的边界与城市的其它部分具有良好的过渡,甚至围墙都可以取消,这样公园与其它空间将会直接接触,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这样就为公园的参与性提供了又一种可能。
绿地中设置的照明设施应与整体环境相协调,照明设施宜采用庭院灯、草坪灯与射灯相结合,色彩、照度应根据功能需要而定。对于绿地内条凳、座椅的数量应按游人容量的20%-30%设置,平均每一公顷陆地面积的座位数一般不少于20个,且合理分布,并根据场地条件可设置必要的健身器材。园林广场铺装尽可能使用硬质透水材料,形式及色彩搭配应具有一定的图案感,不宜采用无防滑措施的光面石材、地砖、玻璃等。公园、游园、广场出入口及园内公厕、游道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
2.4 人的参与性
公园的设计,强化每一块区域的特定功能,创造多样化的休闲、娱乐、运动场地,来满足市民、游客的需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生”的设计理念。为此对于设计水嘻游乐的,应凸显大水面,体现水的灵动,使游人更能接近于水,突出亲水性。强化水面的视觉效果,给人视觉上带来冲击力。营造连续、动感、自然的水岸线,呈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画卷。
公园景观设计思路范文4
摘 要:城市景观公园在维持城市生B平衡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是市民休憩、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市景观公园的设计应当充分的满足实用化、美观化和生态化要求,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展现城市景观公园的价值和作用。笔者将对城市景观公园的设计原则、空间设计以及具体的设计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市景观公园;设计原则;空间布局;方案研究
城市景观公园设计应当坚持一定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本地特色,使景观公园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在设计当中,还应当充分的展现其功能,开拓活动区间,使之成为城市的拓展空间,保护城市,维持其生态化发展与建设方向。
1城市景观公园的设计原则
1.1发挥绿色效益
“绿色”主要体现在植物的“绿色”上,包括生态和景观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设计应合理配置植物景观,发挥绿色效益。
1.2自然、生活、科学与艺术相互糅合原则
人们在城市里向往绿色,向往回归自然的环境。因此,在景观设计中,景观植物立地条件应综合考虑土壤、气候、降水等自然条件,以人为本,让公园充满生活气息,运用科学、艺术的手法将各种矛盾进行统一规划,形成最理想的景观环境,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1.3景观鲜明,凸显特色
下笔前,首先要酝酿好“意景”、“结构”,创造良好的工作基础。在创造本土特色和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化平庸为神奇,凸显特色。
1.4因地制宜原则
合理选择树种根据当地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坚持植物物种多样性,物种区域差异较大则以选取最佳树种、原生树种的原则为主。同时,科学合理地引进国外适宜、无害、观赏价值高的树种,增加区域园林植物种类。
1.5经济适用原则
城市公园主要是给人以休息的舒适优美的环境,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公园在整个城市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匹配相应的配套设施,合理规划。实现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需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启用人类干预,尤其是政府部门对城市开放式公园的干预管理,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支出,确保开放公园的维护工作有序进行。
2景观空间设计研究
2.1景观空间的组合
序列设计空间组合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节奏空间,另一方面,人们在公园游玩赏花是一种主动行为,游客无法保持情绪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观赏和休息行为是交替进行的,赏玩一段时间之后要有一个休息和放松的必须活动,这样游客可以保持体力和激情;通过节奏变化动员和引导人们的情绪,可以在赏游活动中让游客感受自然的空间秩序和变化,并产生与景观相应的心理节奏和情绪序列。
2.2景观平行空间设计
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各区间设计主题的展现一般通过采用平行组合的手法结合景观空间来实现,景观平行空间看似自由和灵活,但不是随机组合的非结构化景观,它紧紧围绕主题线索,在特定环境下进行连接,按一定的空间顺序结构形成了一种“集聚”型环境空间。
2.3景观交错空间设计
景观交错空间设计是指空间区域相互形成共同的系统,双方都有特定的环境,有时形成复杂的混合和匹配体系,空间组合形式形成立体交互性的存在模式。在景观公园中,如水、山等类型的环境要素往往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共部分的空间,这些公共部分的空间又早就有了彼此,形成独立空间。
3城市景观公园的具体设计
3.1植被设计
在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对植被景观的设计,主要是在植物功能的基础上,依据植物的艺术成分和生物学特性,结合这三点,遵循因地制宜原则,选择适宜植物进行栽培,作为公园植被景观区,充分发挥不同植物的特性和功能,同时确保其绿色生态价值,这是景观公园设计的重要项目。
以当地植被为主,搭配选择,植物景观层次高、低与密度的设计要合理;对植被的颜色设计,一般将常绿植物做为主要背景,结合不同颜色的花和灌木,要尽量减少地面部分,达到充分覆盖要求;垂直绿化景观设计:广泛使用各种奇花异草,让公园景观尽可能达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此外,在分布、观赏、休息、铺地板和周围绿化种植设计中,严禁使用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有毒植物。另一要素是在儿童游戏区的范围,不得使用带刺的植物,不能使用挥发性植物或花粉可引起明显过敏反应的植物。
3.2公园内的设施设计
根据便民原则,提供便捷的供人们休息的椅子,照明、指路标志、电话等设施也要科学设计,保证公园设施的使用功能,使其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和实用性价值。增加公园游客与景观设施的联系与互动,让人们充分体验城市景观公园的休闲与实用功能,同时确保安全。公园铺地砖的材料一般要使用透气性与透水性较好的板材,确保雨季来临,公园的设施和景点不受影响,方便游客;体育设施的选择应以中小型为主,不宜设置占地面积大的体育项目;儿童活动区应合理设置机动车道、参与式游戏和科普项目;公园应建立无线电系统;园区管理办公室应设置安全管理视频监控系统。公园主入口和集散广场是游客集中活动场所,经常举行展览,所以必须独立设计防雷设施,保障区域安全。
此外,在园区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开放性”的特点,公园和城市之间应该有良好的过渡,公园和城市的中心,是最常见的城市居民聚集地和活动区,在景观设计的边缘,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城市公园的不同特点,公园成为城市空间的延伸,让市民和游客,更多的参与到公园游乐中。
4结语
景观公园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人们的公共活动场所,让人们在繁华浮躁的城市能够有一片宁静的空间,同时也是生态化城市建设的重要项目。在设计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对植被布局、空间区分等项目进行科学的规划,既要保证城市景观公园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又要保证公园在投入使用之后能够物尽其用,拒绝浮夸的形象设计,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毛林强,沈一.人文性城市公园设计思路剖析――以高县硕勋公园景观提升方案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3(23):143-145.
[2]丁芸.浅谈城市滨海公园的景观设计要素――小窑湾航海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探索[J].价值工程,2014(01):188-189.
作者简介:
公园景观设计思路范文5
关键词:扬州运河;文旅融合;景观设计;三湾公园
一、古运河与扬州
1.古运河的发展历程古运河贯穿南北,沿途经过多个省市。大运河的开凿得益于隋炀帝和原有的古邗沟,其出现促进了沿线城市的快速发展[1]。位居枢纽位置的扬州发展成当时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大量的商人在此聚集,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扬州园林的兴盛[2]。随着时代的发展,大运河部分河道开始堵塞,部分城市开始没落,扬州就是其中受影响的城市之一。2.古运河沿线景观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我国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文旅融合发展的主要资源。文旅融合,就是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第一种为文化景观,即各地因地制宜,将不同的文化元素加入景观设计。第二种为特色小镇,即在现有古镇的基础上,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等。第三种是主题公园,即通过打造不同类型的主题公园吸引游客。第四种是文化表演,即将当地的文化通过舞台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第五种是文创产品,即借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元素,进一步开发相关文创衍生品[3]。3.古运河扬州段旅游文化带建设运河旅游文化带建设如今受到关注,它利用运河两岸的景点、公园,将运河文化等融入场地的景观设计,重新规划原有场地,将其打造成以文化为主要特色的新的城市公园[4]。扬州是古运河沿线的核心城市,其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相关政策的扶持,推出古运河旅游文化带的建设规划,深度发掘古老的运河文化,探寻文旅融合视域下的景观设计新思路。
二、扬州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文化应用与体现
1.运河文化古运河有着2500多年的发展历史,南北文化在沿线城市得到融合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中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以古运河扬州段为例,部分河道渐渐淤塞,甚至局部干涸,运河因为建房等原因被填埋,对水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运河文化发展面临着危机[5]。古运河扬州段曾是货运和盐业的集散中心,如今,随着扬州运河旅游文化带规划的提出,部分河段被打造成古运河水上的观光旅游线路[6],焕发了新的活力,观赏价值较高。在扬州的园林设计方面,因为水路的便捷,加上资金雄厚,南北大量的建筑材料和园林设计的能工巧匠通过运河到达扬州,促成了南北园林风格在扬州园林中的融合,使扬州园林呈现出“南秀北雄相结合”的特点[7]。2.商业文化扬州周边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它,因此盐业的发展快速。加上扬州独特的地理位置,水路运输便捷,商人看中了商机,纷纷到扬州创办商行[8]。他们资金雄厚,在扬州城大肆建造府邸,建筑风格以徽派建筑为主,形成了一片片的私家园林群落,对扬州园林景观格局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9]。乾隆皇帝曾多次下江南,扬州商人为了展示和巩固自己的地位,遂疏浚河道,从各地调集优秀的造园工匠,在扬州城内开始了新一轮的造园热潮,完成了从城市山林到湖上园林的转变,间接促进了清代扬州园林的兴盛[10]。3.士大夫文化扬州历史悠久,诞生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如石涛、董仲舒、欧阳修等,他们对扬州园林的发展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11]。扬州本无山,平地造之。园主通过运河把太湖石运回扬州造园,间接彰显了自己的身份。在造园过程中多使用小块太湖石,因此“造山叠石”成了私家园林的特色之一[12]。扬州叠石的最高技艺当属片石山房,其为明末清初石涛建造。片石山房的名字取自水池北面的假山,假山内部有两间面积不大的石屋,石涛从画理中获得灵感,将形态各异的石头进行组合搭配,营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致[13]。
三、文旅融合模式在三湾公园中的实践应用
公园景观设计思路范文6
一、广州同泰路街道景观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一)城市街道景观概述
街道是城市的骨架,所谓城市结构主要是依靠街道组织体现出来,人们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街道。历史上街道承担着交通与生活的双重功能,在社会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应让城市街道空间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生活。景观泛指地表自然景色。城市街道景观则涵盖城市街道景色和人造的景色。观光的游客沿着街道观察了城市、认识了城市,居民习惯性的感受街道以及景观环境,人们对城市直接感受来自街道及景观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二)广州同泰路街道景观设计的意义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对人的“城市感知”意象要素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他认为“一个可读的城市,它的街区、标志或是道路应该容易认明,进而组成一个完整的形态”,并且应该是“可识别的”,能够启发人们强有力“意象”的能力。即一个城市的空间景观要素应该是有特色、有结构联系的秩序性关系,有特定的含义。根据他的主要观点,将构成城市意象的要素分为五类:道路、边沿、区域、节点和标志。并指出道路作为第一构成要素在城市景观中的主导性。街道成为了公共开放空间和人际交流的场所。城市街道功能不应该只局限于交通,现代的都市付于它更多的作用。“交流”功能提到了重要地位,成为了公共开放空间和人际交流的场所,生活在周围的人们乐于停留和休息的城市开放空间。随着现代人们开始对生活空间质量给予了关注以及国内对于城市街道的逐步重视,城市街道的景观设计成为现在国内城市设计的热点。
二、亚运期间广州同泰路街道景观设计的现状
地形地貌:本项目改造的道路将升级为城市主要干道,双向4车道,宽26-80米。两侧原为广州市区北面风景秀丽的林海群山,是调节广州地区自然气候的天然“氧吧”,被誉为广州“市肺”;白云山北面的南湖水秀山青,是国家级风景区。②道路交通:道路两侧大多为行道树绿化,主要的居住小区设有小区巴士,因此公共汽车站并不密集,但这边乘坐出租车非常方便。主车道旁边是宽约为2米的人行道,人行道上种有大树冠行道树,在炎炎夏日里可以给行人提供舒适的步行空间。人行道与两旁建筑之间也设计出灌木花卉等等不同样式的隔离绿化带,营造出宜人的建筑前空间,亦可兼做路人的休憩空间。道路沿线也规律地设有垃圾桶、电话亭和公共汽车站等公共设施。③人文景观:该路段以绿化为主,文化景观主要设有一些宾馆入口,该入口处空间内凹,形成一个自然的入口广场,宾馆园区内的绿化景观自然渗透到道路上,由城市道路至山体形成了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的道路交通体系。该宾馆的入口牌坊是具有突出岭南特色的牌坊,绿色琉璃瓦小坡顶与周围的绿翠山林融为一体,达到与大自然和谐统一。
三、广州同泰路街道景观设计的特点与设计思路
(一)亚运特色文化理念及岭南地域性特点
2010年十六届广州亚运会的口号是“激情盛会,和谐亚洲”,这个理念既把握了时代,又体现了亚运会的宗旨和广州人的热情,同时表达了亚洲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激情”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广州的热情。广州从来都是一个非常包容的城市,用我们的热情来迎接来自亚洲各地的朋友来参加2010年亚运会;二是体现了时代的特点。亚洲经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各国经济往来、科技交流也是非常频繁,我们处于一个很好的、令人开心的时代,人的开心就会表现为激情。“和谐”弘扬奥运匹克和亚运精神,促进亚洲各国的团结、友谊和交流,致力于构件和谐亚洲。
(二)设计思路
1.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①主题:整个公园方案以“生命”为主题,是街区中段两侧较为开阔的主题公园。以“山”、“海”、“风”、“日”、“历史”五种不同的内容展开。广州有“五羊衔谷”的城市传说,五羊成为了广州最知名的一个标志,从文化角度考虑国外认为“5”有超凡、完美之意。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大量使用“5”,如阴阳五行学说,亚运会的吉祥物也是五只可爱的卡通羊,“5”也是奥运五环旗帜的数字。五种主题内容,以当地岭南园林文化作为基础,结合广州亚运背景,采用现代构成的设计方式,依照与人关联的不同层面创造出个性化的空间。这个空间既是历史,现在,更是未来,以一种生命的延续生生不息。②基面:方案中以几何形体规划平面形式。水体、绿化、铺地以现代的几何图形组成,并结合传统的岭南园艺形式。在不同区域分出“流动区”和“停留区”,分别采用不同肌理的广场铺面,运用几何的图案进行统一设计,营造出传统与现代协调自然的街道空间。特别是水体与绿化设计充分尊重当地的地域文化、气候,例如园区树木以棕榈、木棉花等本地植物,利用原有植被和当地石材。③细部设施:公园中以红色动感的曲线完成亚运标志的整套设计,此处景观以亚运会运动项目标志为原型,做成雕塑小品,以不同的高度,规格的置于绿地当中,形成亚运会空中立体景观。主题的小品同样也是以几何圈形的造型小品,与平面几何形式以及铺地分割相一致。同时,竖立的框架成为视觉上的指示作用。红色的中国鼓得展示区,组成大型的扇形雕塑,暗喻着铿锵有力的生命跳动的声音。
2.公共设施设计分析
构成城市街道景观的功能和要素的广场、公园之外,同时能体现出城市品位的就是街道的公共设施。如候车亭、电话亭等市政设施,花坛、雕塑等景观设施,道路牌等导视设施,这些对于街道个性的塑造,空间的丰富与氛围的营造起着极为重要作用。①候车亭:街道设施的设计与配置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候车亭的设计中考虑了人的使用方便和舒适感。在沿街全线设计了系列候车亭,该亭只针对于亚运专线车与巴士,功能包括广告灯箱、垃圾桶、座椅、导视等多种,样式上采用现代感的风格,玻璃顶棚配以颇具质感的铝合金材质。尤其在车站的背景以粗率简练的墙壁为特色,风格与毗邻的街区与环境相呼应。设计为A、B、C、D四类站点形式,A类为高楼大厦前的玻璃材质,B类为原始岭南骑楼前的鹅卵石材质,C类为居民区前的面砖材质,D类为工厂前的混凝土材质。组合方式上根据客流量、车流量,周边环境及发展规划来设计,由模块化的1、2、3个站点的形式进行调整。②公用电话导视亭:电话与触屏系统的结合,也是街道中新颖、便利的公共设施。同时在设计中电话导视亭也传递着亚运文化精神,是亚运图案在公共设施中展现。五羊的亚运会徽与“潮流”火炬都体现出传统的装饰手法,装饰纹样中是水的和谐与火的激情。在电话导视亭的外轮廓上采用这种镂空、透雕的面材,以点、线、面系列构成形式加以装饰,色彩上则采用亚运团中花木棉的独特红色,内部采用金黄色,整体风格与本届亚运装饰手法高度统一。
四、广州街道景观在亚运特色下的作用
亚运会标志中的“五羊”是向世人传达亚运会理念的最直观的艺术语言,的广州街道景观的设计既要体现广州人民的理解和贡献,表现出广州地域的独特形象与精神,也要体现中国广州要向世界呈现一届出色的亚运会的主题。主办城市的亚运会标志是一切景观设计的基础,设计的景观中不论是主题公园,还是公共设施都围绕它还产生了一系列设计思路,包括水与火的图案,设计中激情的红色等。亚运主题对城市形象与景观的影响师深远的,显示出亚运标志景观将给城市留下永久性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