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危机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危机特点

经济危机特点范文1

采用生物显微镜对构树纤维在200~1000倍下进行了表面简单形貌观察,采集了有价值的研究图像;同时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对该纤维的微观表面及横截面进行了高倍分辨率的观察和图像分析;利用红外光谱仪测定了构树纤维大分子的结晶度、取向度等常用性能指标。在与常见的几种天然纤维的相关性质进行比较后,数据结果表明:构树纤维表面光滑,部分纤维还有不明显的转曲,且具有类似苎麻的横纹,其大分子结晶度与取向度等性能接近但略差于常见天然纤维,该种新型纤维在产业用造纸及新型纺纱材料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构树纤维;表面形貌;结晶度;取向度;产业应用

1引言

1.1构树简介

构树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Vent为桑科构属直立落叶乔木,如图1所示,广泛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湖南等地。桑科构属植物全世界共有4种,中国境内有3种,其中2种可做药用。构树的果实、树叶、枝条、茎皮部乳汁和根皮均可入药[1]。

1.2构树纤维利用现状

构树纤维目前主要用于造纸行业,在纺织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很少。由构树纤维制得的纸称为白棉纸,自古都是上等的纸品。制成的纸张纤维长,其质量特点是具有极高的韧性、极好的吸水吸湿性、透气性、富有弹性,所产的砂纸具有纸质坚韧洁白、细韧柔软、拉力强韧的特点,环保、耐用、防腐防蛀、久存不陈,保存年代久,成为历代名人书写重要的契约家谱或佛教道教经文用纸及现在各类包装用纸。

1.3此论文研究的根据及解决的问题

本试验中所采用的构树韧皮即采自在引言中所述的大规模高档砂纸生产传统地区(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大化县),这使得该试验在一开始就保证了试验材料来源的科学性与代表性。试验刚开始阶段,采用的构树纤维采自野外某山坡上,品种凌乱,未经过人工选育,且不能代表市场产业应用方向,故制得的纤维粗糙且均匀度相当差。现今采用的纤维完全实现了试验前的设想,而且该品种在产业应用上也极具代表性,在众多构树品种中,属于十分优良的品种。

构树的研究发展仍旧将在上文中所述的四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如进一步探索人工培育与种植的方法,加快构树的生长时间,增加构树的纤维长度,提高其纤维率等等。本文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测量分析目前构树纤维尚未研究的方面,如结晶度、取向度,并探索拓展该纤维的应用领域,如生态工程、纺纱工艺、非织造材料、营养医药品开发等等。

2构树纤维微观结构性能的研究

2.1试验原料及试验器材

经过特殊处理的构树纤维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其相关附属设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及其相关附属设备;生物显微镜(配备摄影装置、照相机、放大机)、哈氏切片器、载玻片、盖玻片、单面刀片、蛋白甘油、火棉胶、填充纤维(深色构树纤维)、苎麻纤维、蚕丝纤维、棉纤维。

2.2构树纤维试验前处理

构树纤维经脱胶去水干燥后,进行横截面切断处理,再将经过处理的构树纤维用导电胶带把样品黏结在样品底座上,放到扫描电镜中观察。为防止假象的存在,在放试样前应先将试样用丙酮或酒精等进行清洗。

2.3构树纤维表面形貌观测与分析

2.3.1试样制备

由于制得的构树纤维属于块状的非导电样品,故要先进行镀膜处理。

2.3.2试验过程

将构树单纤维置于生物显微镜下观察,得到以下图像,如图2、图3与图4。

接下来,为了得到分辨率更高的图像,采取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图5~图8分别是构树纤维的表面形貌、头端图像、截面图像、横断面图像。

2.4红外光谱法测定纤维结晶度及取向度

2.4.1试样准备

由于是线材试样,将脱胶且干燥后的构树纤维平行密集地排列在试样板上,然后使纤维轴与衍射仪轴呈直角将试样插在试样架上。制样方法采用的是溴化钾压片法,必须在红外灯下充分干燥后才能压片,否则会在约1640cm-1~ 3300cm-1时出现水的吸收。

2.4.2试验过程

通常意义上的结晶度测量常采用密度梯度法,公式为:X =(p-pa)/(pc-pa)。

其中X为结晶度,p为纤维的整体密度;pa为非晶区的密度;pc为结晶区的密度。取向度是指纤维大分子链节与纤维轴的平行程度,为一平均值,经典的表达式为Hermans 取向因子(函数):f = 1 / 2(3cos2θ-1)= 1 -3 / 2sin2θ式中,θ为分子链节轴与纤维轴夹角。红外光谱属于分子振动光谱,主要用于研究分子的结构与红外吸收光谱图的关系,利用红外光谱法测定纤维的结晶度是一种常用的方法[2]。

实际测得的构树纤维素衍射强度曲线如图9。

从此光谱图中可以很明显看出:A区3500cm-1~3300cm-1、B区1700cm-1~1300cm-1、C区700cm-1~550cm-1为强谱带区。在A区中主要是一些醇类、酚类高聚物;在B区中主要是聚酰胺类、聚脲类等高聚物;在C区中主要是取代苯,不饱和双键[2-5]。通过进一步与标准光谱样图进行比较,可以总结出构树韧皮中部的纤维各化学键吸收光谱图,情况如表1所示。

2.4.2.1测算构树纤维的结晶度试验过程

构树纤维的结晶度x可由下式得到:

式中A1700和A2940分别为该样品的1700cm-1和2940cm-1谱带的吸光度,k2940是比例常数。对于吸光度的计算,有下式:

式中A为吸光度;I0和I分别表示入射光和透射光的强度;T=I/I0,称为透射比;b为样品厚度,单位为cm;K为吸收系数,单位为cm-1,此式为兰伯特(Lambert)定律。构树纤维密度r为1.86g/cm3,平均细度为0.208tex[6],经计算构树纤维的结晶度为17%~ 20%,在天然纤维中构树的结晶度偏高。

2.4.2.2测算构树纤维的取向度试验过程

本试验中需要用的公式[7]如下:

依然采用兰伯特(Lambert)定律如下,可计算得各吸光度值:

经计算fIR为65%左右,可见构树纤维的晶区取向度偏小,这是未经拉伸定型的正常表现,一般天然纤维经过拉伸,牵伸后取向度都会有明显提高。

3结果与讨论

生物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构树纤维纵向呈中间略粗两端尖细的封闭的管状(见图2),表面有少量的凹槽和细小竹节(见图3),少量纤维还有不明显的转曲,截面呈椭圆形,较苎麻扁平, 胞壁厚度比较均匀,沿径向有少许辐射纹(见图4)。从构树纤维的外观形态上可看出,该纤维的光泽较好,品质优良,纵向外观有利于纤维的相互抱合,具有比较好的可纺性。构树纤维壁上有明显的横节纹,胞腔明显,纤维有的腔大、有的腔小,纤维两端尖细,常呈分枝状,有时端头为一小圆球,且其长径比大于500,而且非织造材料的纤维长径比理论定义为大于300,因此,构树纤维的长径比适合做非织造材料[8]。

结合上文中测得的构树纤维的红外光谱衍射强度图,构树纤维、苎麻、棉、蚕丝四种天然纤维的吸收光谱图对比如图10所示。

通过分析构树纤维的红外光谱图,并与纤维素的光谱图进行比较,统计其与苎麻、棉、蚕丝的吸收光谱图的数据,如表2所示,可以明显地发现,构树纤维的主要成分仍是纤维素。这就验证并确定了构树纤维与其他天然纤维在化学组成上的一致性。但同时也应该注意,所谓的结晶区并不一定是由真正的结晶结构引起的。其中很多谱带可能是和高分子链本身的结构特征有关,由于这些结构存在而使高聚物可能结晶[3]。构树纤维与苎麻的光谱吸收极其相似,从光谱的定性分析可以看出,它与苎麻、棉纤维的化学组成与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蚕丝因属于蛋白质纤维,因而光谱图差异较明显。构树纤维从定性组成上拥有和苎麻类似的天然成分,也就具备了相关利用前景的前提条件。

构树纤维晶区天然取向度偏小,显然其原纤本身与纤维轴的取向也偏小,从而整体上影响了大分子链与主轴的取向结构。天然纤维中的苎麻、蚕丝有着很高的取向度,不仅大分子相对原纤轴有极高的取向度,而且原纤本身与纤维轴也有很高的取向。

从试验结果上看,未经拉伸取向的纤维,其取向度较低,因此其强力不是很高,但这并不影响其产业化应用。

构树纤维为非织造材料利用,具备以下几个特点[9,10]:繁殖容易,成材快,产量高;价钱便宜,运输方便;材质既不十分坚硬也不非常疏松,节间距较长;木素含量较低,蒸煮、漂白比较容易;纤维素含量不低于50%;平均纤维长度大于5mm,杂质含量较低,它与竹纤维一样适合于做非织造材料。

本论文采用多种先进的近代纤维测试技术对构树纤维进行了微观细致的研究,重点探讨了该纤维在表面形貌、结晶度、取向度等方面的特点与性能,最后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构树纤维纵向呈中间略粗两端尖细的封闭的管状,表面有少量的凹槽和细小竹节纹,少量纤维还有不明显的转曲。截面呈扁椭圆形,较苎麻扁平、胞壁厚度比较均匀,沿径向有少许辐射纹。

2)从构树纤维的外观形态上可看出,该纤维的光泽较好,纵向外观有利于纤维的相互抱合,无论从细度还是长度来看,均特别适合开发作为新型天然非织造纤维材料,而目前市上此项研究为空白,有待于产业开发。

3)构树纤维与苎麻的光谱吸收极其相似,从光谱的定性分析可以看出,它与苎麻、棉纤维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上类似。结晶度虽然不是很高,但可在后续加工中通过常规工艺流程来提高。构树纤维从定性组成上拥有和苎麻相同的天然成分,也就具备了相关产业利用的前提条件。

4)构树纤维晶区天然取向度偏小,显然是由于原纤本身与纤维轴的取向偏小的缘故,整体上大分子链与主轴的取向结构也偏小。对于此类纤维材料,主要可通过后续单轴取向工艺来提高其取向度。

参考文献:

[1]巢剑非.构树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7):11-12,6.

[2]熊磊,于伟东.红外光谱法测定纤维的结晶度与取向度[J].上海纺织科技,2003:24-33.

[3]杨明非.红外光谱法研究木材纤维素的结晶度[J].林业科技,1982(2):41-45.

[4]沈德言.红外光谱法在高分子研究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60-223 .

[5]王兆民,王奎雄,吴宗凡.红外光谱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5:76-89.

[6]陈惠敏,构树纤维理化性能初探[J].北京纺织,2004(2):19-22.

[7]于伟东,纺织材料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124-126 .

[8]柯勤飞,非织造学[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34-59.

[9]聂勋载.一种新型的速生丰产优质造纸原料[J].西南造纸,2003(2):40-41.

经济危机特点范文2

[关键词] 伪膜性肠炎;临床特点;结肠镜;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1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1(b)-180-02

Endoscopic and clinical analysis of 18 patients with Pseudomanbranous Colonitis

WU Lijuanm, ZHAO Yongjie, DONG Caihong, QIAO Nana

Department of Endoscope Center,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igy, Luoyang 4710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and endoscopic features of PMC,and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MC was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in recent 6 years. Results: Pseudomembranous colitis was a common intestinal complication in old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weak constitution,postoperation under the abuse of antibiotics. Clinical symptom were diarrhea, abdominal pain, bloody stool, tenesmus. Endoscopy showed the continuous or diffused presence of pseudomembranes on intestinal mucosa.Conclusion: Antibiotic abusing is the main cause of PMC. The diagnosis can be confirmed by the colonoscopy features simply and reliably,and it would be cured successfully with oral vancomycin, metronidazole and probiotics after withdrawal of antibiotics promptly.

[Key words] Pseudrmembranous colitis;Clinical features;Colonscopy; Clinical analysis

伪膜性肠炎(PMC)是一种由难辨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引起,主要发生在结肠也可累及小肠的急性黏膜坏死、纤维素渗出性炎症,因可在坏死黏膜上形成伪膜而得名,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人口老龄化,PMC患者增多,应引起临床及内镜医师的重视,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7月~2011年7月诊断的18例PMC内镜及临床特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患者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5~85岁,平均61.4岁,其中,60岁以上14例,占77.8%,病例入选符合PMC的诊断标准[1]。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既往病史、抗生素使用情况、临床表现、结肠镜结果、病理结果、 治疗情况及预后。

2结果

2.1 既往病史及抗生素应用情况

本组18例患者中腹部术后感染7例,肺部感染3例,尿毒症3例,颅脑外伤3例,烧伤1例,腹泻前所用抗生素为喹诺酮类8例,青霉素类5例,头孢菌素13例,大环内酯类4例,其他类抗生素3例,其中用2种以上抗生素者15例,抗生素应用时间4~25 d。

2.2 临床表现

①腹泻:全部病例均有腹泻,腹泻程度和次数不一,每日3~20余次,其中水样便10例,血便、粘液脓血便4例,块状条索状伪物4例。②腹痛:全部有腹痛存在,多在下腹部,呈钝痛、胀痛或痉挛性疼痛,可伴有腹胀、恶心、呕吐。③8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其中5例病程较长伴有全身水肿、腹水和电解质紊乱及低蛋白血症。

2.3 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升高10例,大便常规检查见脓细胞、大便涂片革兰阳性杆菌12例,大便常规细菌培养全部为阴性,水电解质紊乱3例,低蛋白血症3例。

2.4 内镜表现及病理结果

18例患者均行结肠镜检查。结肠镜分型:轻度3例,乙状结肠、直肠黏膜可见散在黏膜充血、水肿,偶见零星伪膜样病灶;中度14例,表现为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的微隆起斑片,表面覆黄白苔样伪膜且不易剔除,周围红晕,病灶间黏膜尚正常;重度1例,表现为病变肠段黏膜充血、水肿,可见密集分布地图样斑片状覆盖较厚伪膜样病变,伪膜甚至可融合成片形成管型覆盖整个黏膜面,剔除覆盖伪膜后,可见其下方肠黏膜糜烂、渗血浅凹陷性溃疡,现为降结肠以下肠黏膜及直肠密集分布融合性不规则片状伪膜病灶,伪膜厚,用细胞刷剔除伪膜后,可见其下肠黏膜充血、糜烂、出血和浅溃疡,病变周围黏膜充血。显微镜下伪膜由纤维素样物、炎症细胞、细胞碎片及细菌菌落组成。可见肠黏膜炎性细胞浸润,腺体断裂、出血。

2.5 治疗与预后

PMC诊断立即停用停用原有抗生素,改用对病原菌敏感的抗生素,选用口服甲硝唑0.4 g,3 次/d,或万古霉素0.5 g,1次/6 h,病情重者静滴甲硝唑0.5 g,2次/d。同时给予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类药调整菌群失调,加强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患者在治疗3~20 d后腹泻停止,平均症状缓解时间为(8.5±5.6) d。

3 讨论

PMC于1983年由Finny首先描述,它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也可累及小肠黏膜的急性渗出性、坏死性炎症,因可在坏死黏膜上形成伪膜而得名。现已证实PMC的致病菌主要是CD,该菌为厌氧革兰阳性杆菌产生肠毒素和细胞毒素,细胞毒素在肠毒素的基础上加重黏膜损害。PMC主要发生在重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及外科手术后的老年患者,腹泻为本病最主要的症状,常伴腹痛,并见腹胀、恶心、呕吐,腹泻较重者短期内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低血压、电解质紊乱等全身症状,治疗不及时,死亡率较高[1-2]。

结肠镜检查具有简便、快捷的特点,基层医院均可开展此项检查。若发现典型的伪膜具有确诊意义,内镜下可多见结肠黏膜有特征性病变,早期充血、水肿、糜烂,继之表现阿弗他溃疡。周围有红晕,不久便形成典型的假膜,开始假膜呈黄白色或黄绿色,圆形或卵圆形,类似口腔鹅口疮样病变,病变间黏膜正常或充血,假膜附着较紧,强行剥脱可见其下黏膜凹陷、充血、出血。病变进展时假膜可由点状融合成不规则片状,严重时可出现剥脱性改变及渗血。假膜具有特征性和确诊意义,易与真菌性肠炎相鉴别[3]。病理检查可见纤维素样肠炎。

PMC治疗上首先应停用抗生素,病情较轻者停用抗菌药即可恢复正常菌群,腹泻缓解。因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对甲硝哗和万古霉素敏感且只存在于结肠肠腔中,故一般情况下口服甲硝唑或万古霉素,用药疗程要足,一般需治疗2周左右,过早停药可导致病情复发。应用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生态制剂调整肠道菌群失调,最好与抗生素分时段使用,以免造成微生态紊乱,破坏正常菌群[4-5]。

PMC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医生应提高对PMC的认识,关键在预防,对于高龄、有严重的基础病、肿瘤放化疗、应用免疫抑制剂、近期手术治疗患者严格掌握抗生素应用的指征,出现一般用药治疗效果不好的腹泻,均应考虑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的可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6]。

[参考文献]

[1] 郑芝田.胃肠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39-840.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89-1791.

[3] 王一鸣,熊毅敏,郑国荣,等.伪膜性肠炎的内镜与临床特征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03,9(5):89-90.

[4] 朱军,刘建华,王凌云,等.抗生素相关性伪膜性肠炎的诊断与治疗[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4):556-557.

[5] 黄德旺,肖冰.伪膜性肠炎42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1,9(5):298-299.

经济危机特点范文3

    1使用胃肠镜影像库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消化道疾病

    传统的内科学教学中我们对消化道疾病镜下的表现以文字来描述,学生很难想象出病变的形态。例如:讲解克罗恩氏病时,典型的结肠镜下表现为“小桥流水”改变,这样的病变形态究竟是什么样的,是怎样形成的,哪一部分是病变,哪些是正常组织,仅凭文字叙述,学生很难理解。这不能满足医学生对现代医学知识的渴望。胃肠镜影像库使原本枯燥、难懂的医学内容变得形象而生动,并可以表现出疾病的动态演变过程,使学生可以多个感官同时感受,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识记,也使临床实习更具吸引力[2]。例如:讲解“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时,电子胃镜附带的摄像功能可以“动态”记录下医务人员从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部位,准确了解出血量,到应用胶圈套扎有效止血的全过程,并通过临床教师直观、清晰的讲解,从而使学生对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危重程度、镜下治疗记忆深刻。胃肠镜影像库具有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优势,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帮助学生圆满的实现了对知识的感知、理解和记忆的整个过程,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

    2使用胃肠镜影像库使教学内容得到了极大地丰富

    在消化内科的课堂教学中,因时间有限,教师只能每个病变选择最典型的一幅或几幅图片进行讲解,病变图像往往过于单一、明显,学生容易形成固定、机械的认识,当遇到不典型病例时常感到无从下手。对于消化科疾病,同一疾病可有多种的表现形式;同一镜下表现,结合不同的临床特点,可能为不同的疾病,即使为正常的胃肠镜下表现也是很多样的。因此,将胃肠道影像库应用在学生临床实习中,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同时可以兼顾到大量的背景知识以及消化系统疾病基础与临床诊疗方面最新研究进展的介绍,使进展迅猛的消化影像学最新相关知识可以走进医学生的课堂,为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后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化医疗提供帮助。胃肠镜影像库可以很好的容纳来源于各种渠道的各类图文、资料,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典型病例,更好理解消化系统疾病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经过临床教师精心的设计及在教学中的有序实施,可以更加多角度、全面和直接的讲授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知识,将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基本理论知识融为一体,增加了有限的授课时间内的信息量。

    3胃肠镜影像库的建立对临床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胃肠镜影像库的应用,要求教师准确掌握各种疾病的镜下表现及形成原因,同时还要求临床教师拥有计算机操作和课件制作的技术。教师要主动地搜集素材,结合消化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根据消化内科各疾病的特点和授课对象加以整理和编排。讲课时要突出重点,不能完全依赖影像库内容,泛泛的讲解。因此胃肠镜影像库的建立,对授课教师的理论、实践知识、工作热情,甚至审美情趣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在这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因为我院有丰富的、疾病类型全面的、图像清晰的消化内镜图像资料库,特别是消化道出血镜下治疗、食管狭窄扩张术、粘膜下肿物镜下切除等镜下高难操作的病例图像,很多图像都是临床教师本人在临床内镜诊疗过程中亲自记录下来的,讲解时更生动、更真实,因而更有说服力。

经济危机特点范文4

关键词:中学 数学教学 逻辑特点 思维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b)-0126-02

准确领会题意、分析题型、解决问题,是中学数学教师的从教之要,也是中学生学好数学的标志。值得关注的是,基于对分数和升学率的片面追求,中学数学教学特有的逻辑特点及解题思维路径,也在只看结果、不言过程的功利性教学中渐次被人忽视。现结合实践,就中学数学教学的逻辑特点及解题思维路径浅析如下。

1 中学数学教学的逻辑特点

(1)思维抽象,逻辑表述符号化。数学老师的课堂表述,旨在准确表述某个概念或判断。较之灵活、形象的文学语言,中学数学老师的这种表述语言的确枯燥,尤其是对于那些语文基础不佳的学生,估且不论学生是否理解,就连表述本身的内在逻辑性也未必明了,如再遇到普通话不好、表述含糊的数学老师,其课堂接受效果可想而知,何谈师生之间的思维同步、愉悦教学?实践印证,但凡令学生满意的中学数学老师,无不熟谙教材、精通题型,尤其是课堂逻辑表述,均有其优长之处――善抓要点、精炼抽象、逻辑清晰;而不择要点、逻辑含糊者,即便是尖子生也往往心生不悦。

(2)符号简约,逻辑关系内在化。中学数学的逻辑关系,尽管是以特定的数学符号加以表述或陈列,但均有其内在的数学逻辑性;欲依据显现的条件洞悉或推导未知要素,只有从其内在数学逻辑上入手,方能由已知求未知,即已知与未知之间,必有某种内在联系,只要洞悉了个中的联系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以相交线一节中的垂线为例,应表述为:“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又如,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无非是一条直线与两条直线分别相交,各角之间的关系而已。无可质疑的是,中学数学的题型、难易设置,多为循序渐进、逐步增难。

(3)严密自然,逻辑论证据理化。中学数学的列式与推导,每一步都基于命题、公式、定理等,且只能用数学思维破解或论证。换言之,中学数学教学语言必须兼具两方面要因,一是表述某一概念或题意时,必须表述准确、论据可靠;二是解题过程中,前后顺序和逻辑关系必须严密无隙。就此而言,一个出色的中学数学老师,必定是位深谙形式逻辑学,并能够依照数学的相关符号融入自己的理解,严密自然的将题意或要点表述于课堂的语言大师;数学教学语言失之于缜密严谨,又能讲好数学课者几近于零。因此,中学数学老师不妨读点形式逻辑学方面的书籍,必裨益于课堂教学效果。

(4)命题复杂,逻辑推导假设化。中学数学的对比、分析、综合、归纳,多基于理或公理,尽管命题复杂,但其逻辑推导过程却充满了数学趣味,只要抓住规律与要点,再难的问题也有其解法,且不乏多种解法。以题设和结论为例,如:如果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题设),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结论)。此为简单命题,复杂命题常以另一种假设句表述,即“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此表述时,“如果”后是题设,“那么”后是结论。当然,有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不明显,需要分析才能找出,例如,命题“对顶角相等”可写成“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5)富于情趣,逻辑思维生活化。中学数学老师未必要讲故事,但题型导入绝对少不了故事,尤其是贴近学生生活的疑难故事。如讲平面直角坐标时,有经验的老师会这么问:“去电影院看电影时,如何迅速找到自己的座位呢?”闻此,同学们自然会想到按电影票上的“排数”和“号数”对号入座;按此思维,再问:“假如你参加奥运会开幕式表演,怎样才能在数千人的表演阵容中,准确找到自己的站立点?”如此贴近生活的设疑,自然会激发学生对平面直角坐标的兴趣,并由此联想到更为广阔的大地坐标、航海定位等事项。中学数学教学语言的情趣化、生活化,意在贴近生活、拓宽思维。

(6)贵在启智,逻辑结构留白化。中学数学老师未必懂得书画,但有一点却与书画家极其相近――逻辑结构留白,即在授课过程中,不论时间是否充裕,都要适度留有让学生稍加思考或发问的时间,其作用看似简单的停顿或交流,实则如同书画家在其作品上所留的相应空白。如品读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中仅有一个渔翁在雪中垂钓,却给人以丰富的艺术想象。中学数学老师的“课堂留白”,既是师生之间的解惑问疑,也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消化所学内容之必须。况且,就中学生注意力特点而言,“满堂灌”极易使学生困乏疲劳,适度的“留白”无疑更有益于学生消化理解所学内容。

2 中学数学解题的思维路径

(1)准确审题,隐含条件定思路。众所周知,士兵在射击比武中,无论其射击技术多么高超,扣动扳击之前都必须了然目标的距离、方位、大小及要害所在,至少要基本上清楚,方能有的放矢。同理,面对复杂的中学数学题,欲顺利、正确解题,也有一个准确审题的问题。须知,审题是解题的前提,而且是无可绕过的前提――不知题型题意,提笔就解极易因理解不全、不准而白费功夫。审题的要点在于:一是首先弄清题意,尤其是吃透其命题的数学逻辑关系;二是通过该逻辑结构,从数学的内在规律上洞悉给出的隐含的条件,为进一步求证或推导确认正确解题思路。

(2)巧于做熟,转化点上觅蹊径。商海创业经验中,有一则普遍认同的成功要诀――做熟不做生,即不要轻易投身陌生的领域,尤其是在毫无该领域的经验与技术时。同理,在破解中学数学的各类问题时,也存在一个做熟不做生的秘诀。这里所说的熟,意指那些已经学过、掌握、熟知的定理、定义、公式及推导方式等,而生则是暂且尚未接触和了解的陌生知识与技巧。如何做熟?就规律而言,主要有四个转化点:一是将问题一般化的方法;二是将问题特殊化的方法;三是将问题一步步进行肢解的方法;四是将问题转为其它形式或题型的方式。灵活运用上述“四法”,也便游刃有余了。

(3)功于积累,循序善诱拓思路。处身中学数学老师岗位,无论教龄长短,皆有其自己的教学优长:初为人师,虽说谈不上教学经验,但课堂反映敏捷、思维活跃,加之年纪与中学生相近,共同语言多一些,交流起来了无代沟障碍,很快会被学生所接纳。值得注意的是,此类数学老师往往性格帅直、耐性不足,易与学生(同性别居多)发生矛盾,如能扬长避短、注意修养,并功于教学经验与解题方法的累积,势必更受中学生的青睐;年长的老师,基于职业、专业的多年历练与积累,每人都有一套独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与解题策略,如克服过于自负、完美的积习,则为学生之幸。

(4)把握规律,吃透例题巧推敲。任何一部教材,只要是经国家教育部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编写中都疑聚了参与课改的教育专家、学科专家、教研人员及一线教师的共同智慧,并在内容设置上按着各学科的教学特点与要求,遵循“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内在联系、梯次设置”的原则。以中学数学中的“平方根”一节为例,欲全面、细致地掌握此节,只要认真领会其中的“问题、练习、探究、思考、归纳”部分即可,无须舍本逐末另做所谓的“题海”。其原因在于,吃透上述部分,也便把握了此节课的精髓,如能引导学生吃透教材,也便事半而功倍了。

(5)自我质疑,一题多解穷思路。中学数学教学不怕学生记忆力差,也不怕学生基础差,就怕学生的思维滞后。遇此苦恼大可不必伤神,只要有意传授一些思维方式,即可谓授之以“渔术”。思维心理学认为,人至少有53种思维方式,如发散思维、系统思维、链条思维、逆向思维、求同思维、求异思维等。其实,不必全然了解,只精通其中几个也就足矣。仅以“求异思维”为例,在顺利破解某道难题后,如能自觉质疑――此题属何种类型?此类型的解题依据是什么?各要点之间有何关联?出题思路与解题思路上,至少有几种排列与组合?如是穷尽式思维,必能受益匪浅。

(6)暂且搁置,潜意识下寻突破。数学教学是否有必要借助潜意识?答案是肯定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有这种经历――遇到百思不解的难题时,索性暂且搁置一边,改忙别的事情。然而,不知何故居然在梦里、坐车、洗澡时,难题却恍然大悟、茅塞顿开,这就是常被人忽视的潜意识作用。心理学认为,潜意识蕴藏着人在有意无意间所感知或认知的信息,并能够将它们自动的排列、组合、分类,进而产生一种新的信念,并多在心态放松状态下出现。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对那些可隔日揭谜的难题,不妨给学生一个潜意识思考的机会,或更有益。

(7)归类研习,立体推进明思路。中学数学教师最苦恼的,莫过于学习态度、勤奋精神皆不成问题,仍无学科长进良策。对此,教师固然要反思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但作为学生也应主动寻求一条更为适合的学习方法。对此,某高材生的经验或可借鉴:中学阶段,数学成绩平平的他独创了一种“归类研习,立体推进”的学习方法,即买来几本与教材同步的参考书,老师讲到哪节,认真阅读教材、吃透例题后,再横向参考、立体研习、多维思考,重点解决归类思考、多维求解的思路问题。如是坚持,虽未再通宵达旦苦读,成绩却显著提高,远超埋身于“题海战术”的同学。

3 结语

中学数学教学,看拟单纯的数学学科,实则构建于扎实的语文基础之上。语文基础不扎实,就无法准确理解与把握题意及内在要点的关联性;出色的中学数学老师,尤不可或缺形式逻辑素养。换言之,惟其逻辑表述清晰、明了,学生才能准确理解、同步思考。基于此,各种解题方法及思维路径,也便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 李维祖.中学数学解题思维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4):102.

经济危机特点范文5

【关键词】 临床病理; 预后; 食道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doi:10.14033/ki.cfmr.2017.6.05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6-0102-02

食道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在临床上可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所颁布的消化系统肿瘤的新分标准划分为神经内分泌瘤、神经内分泌癌以及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三大类,其中神经内分泌瘤又可以细分为1级和2级两个分支[1]。由于食道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在临床疾病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国内和国外对其预后的因素尚不明确[2]。为了验证食道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特进行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7月-2010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4例食道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愿意配合研究,且符合食道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标准,且排除因严重内科疾病、其他肿瘤疾病以及并发症死亡。14例食道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男9例,女5例,年龄32~83岁,平均(54.7±4.2)岁。

1.2 研究方法

分析食道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所颁布的消化系统肿瘤的新分类标准将食道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划分为不同的分级,进行命名和分期;分析食道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临床治疗方式以及预后因素等。

1.3 观察指标

统计食道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不同分类、组织病理学特点、治疗手术方式、术后病理显示以及在12、36、60个月的生存率。

2 结果

2.1 临床结果

临床表现:57.14%(8/14)出现上腹饱胀不适;14.29%(2/14)出现吞咽困难;14.29%(2/14)出现呕吐或恶心;7.14%(1/14)出现便血;7.14%(1/14)无明显临床症状。临床研究发现:(1)在14例食道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5例(35.71%)是神经内分泌瘤:3例(21.43%)是1级,2例(14.29%)是2级;8例(57.14%)为神经内分泌癌;1例(7.14%)是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2)64.28%(9/14)病变发生在胃底、贲门,21.43%(3/14)在胃体发生病变,28.57%(4/14)在胃窦发生病变。(3)92.86%(13/14)接受手术治疗,神经内分泌瘤患者中60.00%(3/5)选择根治性胃切除,20.00%(1/5)选择内镜切除,20.00%(1/5)选择胃壁局部切除,术后病理显示38.46%(5/13)淋巴结转移,60.00%(3/5)在黏膜、黏膜下层。其余9例患者中11.11%(1/9)选择单纯探查手术,44.44%(4/9)开放式根治性手术,44.44%(4/9)选择姑息性手术,术后病理显示88.89%(8/9)淋巴结转移,88.89%(8/9)穿透浆膜以及肿瘤侵入,55.56%(5/9)脉管瘤栓。(4)神经内分泌瘤患者在治疗后有40.00%(2/5)局部复发,40.00%(2/5)远处转移,20.00%(1/5)死亡,生存率在12、36、60个月分别为100%(5/5),80.00%(4/5)和80.00%(4/5);8例神经内分泌癌患者87.50%(7/8)远处转移,75.00%(6/8)死亡,生存率在12、36、60个月分别为75.00%(6/8),62.50%(5/8)和25.00%(2/8)。(5)1例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100%(1/1)死亡,生存率在12、36、60个月分别为100%(1/1)、100%(1/1)、0。

2.2 临床病理

神经内分泌瘤1级细胞在光镜下细胞状态:核型单一,大小中等,胞质丰富,圆形以及椭圆形,以小的巢状、微叶状以及梁状结构聚集,规则排列,嗜伊红且少有核分裂像。神经内分泌瘤2级细胞在光镜下细胞状态:核型复杂,大、密集、梁状不规则排列,胞质中等,多角形、圆形或梭形,大泡状核,核仁小,实性聚集,核分裂像多,有时可见不典型核分裂像和少量坏死。神经内分泌癌在光镜下细胞状态:核型复杂,圆形、多角形和梭形,以巢状、片状或梁状结构排列,胞质少,核大,核分裂异常活跃。神经内分泌标记物CgA,Syn及CD56用于免疫组化染色表达。肿瘤的平均直径为4.3 cm。在1级神经内分泌瘤中1例是多发病灶。神经内分泌瘤1例是侵及浆膜,1例是淋巴结转移。神经内分泌癌与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中除1例是侵及肌层外均为穿透浆膜。3例淋巴结转移,1例伴发肝转移,2例脉管瘤栓。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与医疗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对食道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增加[3]。食道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术后容易引发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以及肝肺转移,临床表现为腹饱胀不适、吞咽困难、呕吐或恶心、便血以及腹泻等症状[4-6]。为了验证食道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特进行本次研究。

本研究2006年7月-2010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4例食道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符合食道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标准。统计食道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不同分类、组织病理学特点、治疗手术方式、术后病理显示以及在12、36、60个月的生存率,发现不同分类的食道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其预后不同,神经内分泌癌和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侵袭性强,致死率较高。高鑫艳[7]证实在临床上对胃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治疗时因其分类和特征不同,其治疗的手术方式、术后病理显示、预后均不相同。文献[8]证实在临床上对胃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治疗时针对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治疗方案,但无论何种类型改善预后的关键均是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李剑昂等[9]在临床上通过对44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进行分析发现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容易引发肝肺转移、脉管内癌栓以及淋巴结转移,需早诊断、早治疗以及加强术后维护。

综上所述,不同分类的食道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其预后不同。

参考文献

[1]王俊伟,金心富,张发强,等.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56例的临床病理及预后[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22):3759-3762.

[2]钛螅李良庆,郑建涛,等.胃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诊治及预后情况[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25):3831-3834.

[3]冯强,郑朝旭,冯晓莉,等.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6):704-708.

[4]胡世超,邓跃华,李广鑫,等.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及治疗(附74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4,54(5):58-59.

[5] Zhang Y,Li W,Yan T,et al.Early detection of lesions of dorsal artery of foot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by high-frequency ultrasonography[J].J 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og Med Sci,2015,29(3):387-390.

[6]郑桁,张伟,王康,等.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5,22(24):1898-1901.

[7]高鑫艳.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1):5-6.

[8] Foley R N,Parfrey P S,Sarnak M J.Epidemiology of cardiovasc-ulardisease in chronic renal disease[J].J Am Soc Nephrol,2014,9(12 Suppl):S16-S23.

经济危机特点范文6

关键词:相思拟木蠹蛾;洋紫荆;危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1001703

1 引言

相思拟木蠹蛾(Arbela bailbarana Mats.)为鳞翅目,拟木蠹蛾科。分布在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及台湾等地。在柳州相思拟木蠹蛾的寄主植物有洋紫荆、羊蹄甲、栾树、海南蒲桃、杜英、美丽异木棉、小叶榕、木棉、版纳榕、灰木莲、大叶榕、高山榕、广玉兰、台湾相思、樟树、黄槐、银杏、桃树、柳树、假槟榔、杨梅、母生、乐昌含笑等[1]。以幼虫钻蛀枝干成坑道,咬食枝干外部时,常吐丝缀连虫粪和树皮屑形成隧道,幼虫白天匿居坑道中,夜间钻出,沿隧道啃食隧道前端的树皮,削弱树势;危害严重时,可致枝干枯干,幼树死亡。相思拟木蠹蛾在柳州是一种危害严重的蛀干害虫[2]。

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 L.),别名宫粉紫荆、羊蹄甲,为苏木亚科羊蹄甲属半落叶乔木,花期3~4月,颇耐烟尘,适宜做行道树。目前柳州市街道、公园大量应用洋紫荆,是柳州市春季主要观花乔木,观花效果良好。但受相思拟木蠹蛾的危害,洋紫荆长势变弱,对开花和景观产生一定影响。为掌握相思拟木蠹蛾危害洋紫荆的特点及发生规律,为防治提供依据,开展了相思拟木蠹蛾危害洋紫荆研究。

2 材料与方法

2.1 调查时间与地点

2012年至2014年,在柳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露塘苗圃、柳州市江滨公园、雀儿山公园和箭盘山奇石园开展了相思拟木蠹蛾危害洋紫荆调查和防治工作,在基地内设置了防治区和对照区,防治区主要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对照区则不用采用频振式杀虫灯。

2.2 调查方法

主要采取实地调查、灯光诱虫的方法进行。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每个月相对固定5、15、25日对各调查点进行全面实地调查,每次在防治区和对照区的洋紫荆苗木中随机选取胸径8~12 cm的20株作为观测对象,记录相思拟木蠹蛾的发生数量、危害程度等情况。记录指标为有虫株数及虫数。在露塘苗圃、雀儿山公园观测点各安装频振式诱虫灯10盏,4~10月,每天19:00至次日6:00开灯,选定其中1盏作为固定监测点,每隔1~3 d对诱虫灯收集到的虫量进行分类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相思拟木蠹蛾生物学特性

经调查和观测,相思拟木蠹蛾在柳州1年发生1代,以近老熟幼虫在虫道中越冬。在4月下旬化蛹,蛹期20 d。5月上旬羽化。成虫羽化后当晚即进行交尾、产卵。产卵持续3~4晚,每头雌虫平均产卵量为110粒左右。幼虫6月下旬后出现,多在树枝分叉、树皮粗糙和伤口等处钻蛀虫道,白天匿居其中。虫道不深,在洋紫荆树干的虫道平均长度为8~12 cm。虫道在树干外面有由粪、脱皮头壳及树皮碎屑组成的隧道,幼虫在傍晚沿隧道外出啃食树皮。成虫羽化多在午后,羽化后蛹壳插于虫道口。成虫寿命一般2~3 d,能作短距离飞翔。有弱趋光性。

3.2 相思拟木蠹蛾危害特点

调查、观测结果表明:相思拟木蠹蛾危害洋紫荆主要以树干为主,危害部位集中在离地面1.2~3.0 m树干处,其次危害主分枝;以幼虫在树干、分枝处等钻蛀虫道,啃食树皮,树干表面有由虫粪便、树皮碎木屑形成的隧道,并将蛀孔覆盖,幼虫白天居于虫道内,夜晚则通过隧道爬出啃食树皮,被害洋紫荆常由于韧皮部受伤,养分输送不足而生长不良,危害严重引起枝条干枯。

3.3 相思拟木蠹蛾发生规律

3.3.1 不同地点相思拟木蠹蛾危害洋紫荆发生规律

2014年在柳州市江滨公园、雀儿山公园、箭盘山奇石园和露塘苗圃对相思拟木蠹蛾危害洋紫荆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见图1。

图1结果显示:不同地点相思拟木蠹蛾危害洋紫荆程度不一,但发生规律基本一致,相思拟木蠹蛾主要于5月上旬羽化产卵,6月下旬至7月初进入低龄幼虫期,此时取食量较少、钻蛀树干较浅,多数还在树皮下,外面有由虫粪,蜕皮头壳及树皮碎屑组成的隧道,幼虫在傍晚从隧道外出啃树皮,危害较小。随着幼虫生长,虫道及树干外的隧道逐渐增大,7月中、下旬危害程度加大,有虫株率达60%~70%。

3.3.2 雀儿山公园2012~2014年相思拟木蠹蛾危害洋紫荆发生规律

2012~2014年连续3年在雀儿山公园,对相思拟木蠹蛾危害洋紫荆情况进行调查,调查范围设置防治区(安装频振式诱虫灯)和对照区(不安装频振式诱虫灯),结果见图2、图3、图4。

图2表明,不同年份相思拟木蠹蛾在对照区危害洋紫荆程度差异较大,其危害程度高的主要是集中在6~7月,2013年危害严重,7月有虫株率高达93.3%,比2012年同期高56.6%。

图3表明,不同年份相思拟木蠹蛾在防治区危害洋紫荆程度差异较大,其危害程度高的主要是集中在6~7月,与对照区一致。2013年危害严重,7月有虫株率高达46.7%,比2012年同期高25%。

从图2、图3、图4比较可知,在雀儿山公园防治区与对照区的虫害发生时期规律是一致的,但防治区的有虫株率明显低于对照区,在7月中旬危害高峰期,三年平均有虫株率为33.9%,比对照区有虫株率58.3%平均下降24.4%,表明诱虫灯对相思拟木蠹蛾成虫有较好地诱杀作用。

3.3.3 露塘苗圃相思拟木蠹蛾危害洋紫荆发生规律

2012年对柳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露塘苗圃的洋紫荆进行了虫情观测,调查范围设置防治区(安装频振式诱虫灯)和对照区(不安装频振式诱虫灯),调查结果见图5。

通过图5以及实际观察结果可以看出:在露塘苗圃,危害洋紫荆的相思拟木蠹蛾主要于5月上旬羽化产卵,6月下旬至7月初进入低龄幼虫期, 7月中、下旬危害程度加大,对照区有虫株率达60%~65%,防治区虫株率达20%~25%。防治区与对照区的虫害发生时期规律是一致的,但防治区的有虫株率明显低于对照区,在7月中旬危害高峰期,防治区有虫株率比对照区下降40%,诱虫灯对相思拟木蠹蛾成虫诱杀效果明显。

4 综合防治措施

4.1 灯光诱杀

经过在露塘苗圃、雀儿山公园应用频振式诱虫灯诱杀相思拟木蠹蛾成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诱虫灯对防治相思拟木蠹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应用频振式诱虫灯区域比不用诱虫灯区域,虫口密度下降25%~40%。因此在防治洋紫荆相思拟木蠹蛾时应用采用频振式诱虫灯诱杀其成虫。

4.2 人工防除幼虫和蛹

在7~9月,对受害植株部位用锤子敲打直接杀死幼虫;用铁丝钩杀虫道内的幼虫和蛹。

4.3 化学防治

在7月上旬低龄幼虫期进行化学防治效果最佳。用80%敌敌畏1000倍药液均匀的喷洒洋紫荆树干直至往下流药水为止,连续2~3次,每隔5~7 d1次;或用100倍的敌百虫或敌敌畏药液刷树干;或向虫道内注射40%乐果乳油50倍液或80%敌敌畏100倍药液,然后用黄泥或棉花堵塞虫道口。防治效果好。

4.4 园林技术防治

做好每月工作计划,时时注意观测相思拟木蠹蛾发生情况,做好虫情预测。对洋紫荆合理施肥、浇水,及时松土除草,增强树势、提高树体对虫害的抵抗能力。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合理整枝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维持绿地良好生态环境。

5 结论

(1)相思拟木蠹蛾在柳州1年发生1代,以近老熟幼虫在虫道中越冬。4月下旬化蛹;5月上旬羽化产卵;6月下旬进入低龄幼虫期。

(2)相思拟木蠹蛾在柳州危害洋紫荆主要集中在7~9月,以7月危害最为严重。

(3)相思拟木蠹蛾综合防治措施为:在5~7月应用频振式诱虫灯诱杀成虫;在7月用80%敌敌畏1000倍药液直接喷杀相思拟木蠹蛾幼虫;全年加强水肥管理,增强其抗虫能力。通过综合防治,可控制相思拟木蠹蛾合理虫口密度水平,确保洋紫荆受害程度减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黎兆海,夏伯顺,蒙兴宁.柳州市柳树病虫害调查报告及防治对策[J].广西植保,2015,28(3):14~18.

[2]刘有莲,黄寿昌,刘建敏.柳州市园林害虫调查与综合防治建议[J].北方园艺,2011(15):132~135.

[3]刘友莲.相思拟木蠹蛾为害西南桦的调查研究[J].植物保护,2012,38(4):156~158.

[4]刘有莲.相思拟木蠹蛾调查及虫孔空间分布[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21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