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范文1

关键词:施工企业信息化知识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传统建筑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加入WTO后,日韩、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建筑企业纷纷把目光转移到了中国这个巨大的建筑市场。据日韩两国业界对中国建设市场的调查资料显示,中国目前的建设市场规模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居全球第三位。2004年9月中国政府出台规定,承认外国建设工程公司在其本国所取得的建设施工资格和成绩及其技术人员的资格。目前已有日韩美等国家的多家企业获得了中国建设市场的准入资格。论文百事通中外企业、外国企业之间在中国建筑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已迫在眉睫。国内的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强知识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则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施工企业信息化现状

(一)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外部环境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专业领域有建设部的“中国工程建设和建筑业信息网”,各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地方管理网站,“中国建筑资讯网”等专业的建筑网站。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信息化,如北京市建委建筑业管理处的网上资质管理系统、招投标信息的系统等。根据建设部《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至2008年,要建立建筑材料与设备信息库、工程造价信息库、施工法信息库、建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信息库等信息资源数据库,建立建筑市场综合监管和企业信用档案等信息系统等。在公共资源领域,如工商、税务等部门已在国家信息化“三金”工程的平台下实现了年检、报税等网上办公。以上建筑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完善将为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施行状况

目前国内施工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参差不齐。一些大型企业已设立了自己的网站或网页,能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如办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系统、设计计算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初步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但多数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很大一部分工作还依靠手工,信息基础平台不健全,应用专业软件的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财务、预算软件上,且以单机版为主,没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自动传递。还有一些企业由于基层的管理还较为混乱,对工程施工中的各种成本浪费和不正当行为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得专业软件很难发挥作用,出现软件用了没效果,或是软件有人买没人用的局面。一些人尤其是企业的领导者对信息化没有给与充分的重视,或者认为配置了电脑等软硬件设施就是信息化的理解误区都是这些企业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现象。

二、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一)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措施

信息化建设的第一层次是信息网络平台的建立,实行办公自动化。调查显示,传统建设工程项目中2/3的问题与信息交流有关;建设项目中10%到33%的成本增加与信息交流问题有关;在大型工程项目中,因信息交流问题而导致的工程变更和错误约占工程总成本的3%到5%。可见信息交流对企业的重要性。借助于信息网络平台,可以实现企业内信息的共享和及时的上传下达,使信息流通方便快捷。同时,建立以企业本部为核心的网络与通信系统,为项目部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通过企业及时通讯工具,如MSN、E-mail等的应用,方便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及时沟通。通过应用VisualMeeting多媒体工具使总经理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组织会议,视频信息通过宽带网络传达到各个项目部的终端,不但详细地记录了会议的过程,而且还可以回顾会议中的重要信息,解决了企业异地施工项目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存储问题,实现了高效率的网络协同工作。另一方面,建立企业的网上对外窗口,可以及时完成企业和工商、税务、社保、业主、监理、分包等之间的资料传输,既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企业的对外运转效率。同时,也要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集防入侵、防病毒、传输加密、认证和访问控制于一体的,包括有较完备安全制度的,动态的信息系统安全体系。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信息化建设的第二个层次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一体化系统或集成系统,它进行的信息管理是从总体出发,全面考虑,保证各种职能部门共享数据,减少数据的冗余度,保证数据的兼容性和一致性。信息依靠管理系统实现收集、分析、应用、共享,只有集中统一化,才能成为企业的可用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不只是计算机的应用,关键是要有各类管理软件组成的子系统的支持。如以财务管理、经营计划、人力资源、客户关系管理等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信息系统,以计划进度控制,估算与费用控制,采购管理和材料控制,质量控制,费用、进度综合监测,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合同管理,项目财务管理,项目电子文档管理系统,项目管理信息协同平台等为核心的综合项目管理系统以及提高方案优化和工程设计水平,提高设计信息共享与复用性的工程设计集成化系统。从而实现整个企业层面和项目层面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提高施工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三)信息化建设中的知识管理

信息化建设的第三个层次是基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技术等资源的扩散和创新。当前的企业信息化已经不只是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要获得持久的竞争力,必须具有将信息所带来的短暂竞争优势转化成持久竞争优势的能力,必须拥有捕捉信息价值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来源于企业信息化的深层次发展,即企业的知识化,企业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知识管理为手段的知识、技术等资源的扩散和创新。知识管理并不是简单的对知识的收集、整理和传播,而是利用组织智力或知识资产创造价值的过程,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显性知识的透明化

一般来讲,企业的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显性知识包括企业的各种规章、工作流程、商业计划、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等等。显性知识一般能通过计算机进行整理、归档和储存。通过采用编码和分类技术,利用信息网络,使之非常容易被检索和查阅。企业中的每个人都可以及时地获知企业中最新的知识变更,如规章制度的修订、企业重要事件的发生、工程项目管理新理论和新方法等。对于企业的新员工,通过网络平台可以迅速地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很快就可以熟悉环境,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中来。

2.隐性知识的共享化

隐性知识侧重于企业及员工在工作中积累的一些方法和经验,主要储存在人们的大脑里。对隐性知识的识别和共享是知识管理的一个难点。在传统的施工企业中,很多缺乏经验的项目管理人员依然是在实践的失败中积累自己的经验,给工程项目带来损失的同时,也阻碍了本人的发展速度。对此,企业可以通过人员间的交流,辅之以定期的培训,由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将工作中的知识积累制作成文档或者PPT,通过培训传授给其他人员。也可以通过MSN,ChattingRoom等即时通讯工具,使各项目部及公司总部员工之间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及时沟通,使员工围绕这些主题进行讨论,群策群力,帮助找到一个较为满意的解决办法,可以节约盲目施工带来的诸多损失。同时,企业应注意将各种途径表现出来有价值的隐性知识及时归纳总结,编成案例库或流程规范等,从而将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供公司及其他项目部参考借鉴。

3.知识创新的持久化

对于我们所处的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任何依赖于固有技术和知识的竞争优势都是短暂的。为了不让竞争优势随着原有知识价值的贬值而消逝,企业应当拥有对知识持久创新的能力。知识创新不是单纯的依靠知识管理工具来提供,更多的是要依靠企业员工的创造性发挥,依靠的是有创新精神的人,因此知识创新的关键在于激发企业的创造力,将创新精神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使员工将创新作为一种对工作精益求精的追求,这也是构筑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源泉。要达到对员工的激励目的,必须具有相应的奖惩机制。企业可以通过一些容易量化的指标,如员工在系统平台中对其他员工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提供数目和质量、对知识共享平台建设的合理化建议数目、将新理论、新工具应用于实践的成功案例等对员工的创新情况进行考核,结合相应的激励措施来增强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相互帮助和交流知识经验的积极性,增强企业员工积极的知识创新欲望,使企业朝着学习型组织的方向良性发展,最终使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新晨

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范文2

信息化社会与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标志是信息和知识的地位大大提升,与资本与资源一样,成为一种主要资源,“知识工人”成为主要的劳动力,知识的传播和获取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教育面临着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培养大量的满足信息化社会与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各个方面的人才。无疑,科学的具体的应对措施就是加强信息化教育和知识管理,即在实施信息化教育过程中,利用知识管理技术,配置、汇集、投资、开发信息化教育资源库,构建知识管理系统,运用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通过网络尽可能地把知识有效地传送给学习者。关于信息化教育讲的人已经很多,在这里我们谈一下信息化教育中的知识管理问题。众所周知,知识管理虽然发端于现代企业,但教育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知识管理领域,同时也是今天最适合利用知识管理的地方。特别是在信息化教育日益成为教育发展方向的今天,知识管理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本文就知识管理作为一项教育技术,在信息化教育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框架、技术支持作一些探讨。

二、信息化教育与知识管理概述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工作的方式、获取信息的途径和学习的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e-Learning成为现代人不可须臾离开的学习方式。而借助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来进行教育就是信息化教育(e-Education)。这是信息化时代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信息化教育的显著特点有七点:(1)教材多媒化;(2)资源全球化;(3)教学个性化;(4)学习自主化;(5)任务合作化;(6)环境虚拟化;(7)管理自动化。[1]显然,从这七个特点的内容看,信息化教育必然要求加强知识管理。因为信息化教育必然引起教育方式、教学模式等的改革。这就涉及到教育的诸多方面,其中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即知识流发生了变化,它具有资源共享、时空不限、多向互动的特点。信息化教育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在此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如何使教师头脑中的知识、智慧以最佳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就需要利用知识管理技术来实现,其目的就是要在恰当的时机,用最佳的方式把适当的知识传送给恰当的人。ThomasW.Partner指出:“知识管理和学习的整合是正在出现的e-Learning的一个最鼓舞人心的事件。”(ThomasW.Partners,LLC,January2000CorporateeLearningReport)“到2003年,至少60%的组织都会把e-Learning和知识管理技术集于一体”(GartnerGroup2000,“Thethreee-Learningrulesthatwillburytraining”)。

由此可见,知识管理与信息化教育的整合已是大势所趋。那么,什么是信息化教育中的知识管理呢?知识管理就是运用技术工具和程序处理来数字化存储教育领域的知识和智慧,并通过网络使得整个教育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得到传播、共享和访问。[2]知识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显性知识(explicitknowledge),另一类是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显性知识是指那些能够用严格的数据、科学公式、公理、文字等符号明确表达出来,易于存储、交流和共享的知识。而隐性知识是指建立在个人经验基础上并涉及各种无形因素如个人信念、观念、直觉、洞察力和价值观等的知识,是一类难以表达、描述、交流和共享的知识。它又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方面的隐性知识,包括那些非正式的、难以表达的技能、技巧和诀窍;另一类是认识层的隐性知识,包括心智模式、信念、洞察力和价值观等,反映人们对现实的看法及对未来的展望,是世界观的知识。[3]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把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同时也是信息化教育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信息化教育、网络教育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具有时空分离的特点,因此,要把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教学思想、方法、手段体现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达到传统课堂教学的效果,并把这种经验与其他教师分享,就显得特别重要。知识管理的作用在于让所有教师以合作的方式,使隐性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不断地共享他们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把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同时,学生也利用个人知识管理技术,更好地获取、组织、利用、存储知识,并进行知识创新。因此,信息化教育需要知识管理,知识管理促进信息化教育。

三、知识管理应用于信息化教育的途径

信息化教育的目的是要达到教育资源配置的最佳化,教与学效果的最优化。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其实质就是一个知识流的过程,即知识如何以最佳方式和最好的效果从教育者传播到学习者的过程。这实际上就是知识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利用知识管理技术服务于信息化教育,我们认为最好的切入点就是确定知识管理的框架和过程。目标:在实施信息化教育过程中,对教育知识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达到教与学效果的最优化。鉴别:知识的来源(内部/外部、个体/集体、网络等),各类知识的特点(显性/隐性),知识环境,知识地图,辨明学习者对象特征,学习者所需知识。获取:从多种途径收集教育资源,以简明的形式获取和展示各种知识。组织/开发:分类和编目知识以便存储和检索;开发各种形式的课件及网络课件。保存:建立信息化教育资源知识库,以便学习者访问。它包括知识库的维护、索引、地图、更新和管理等工作。利用/创新:知识运用到信息化教学、管理和决策中并创造新的知识。共享/传输:将信息化教育资源知识库中的信息向各方传输,以便共享。评估:建立知识管理的量规,以检验信息化教学的绩效。上述八个元素组成的信息化教育知识管理模块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整体,知识鉴别、获取、组织/开发、保存、共享/传输、利用/创新是知识管理的六个核心过程。一旦建立了知识目标和评估了现有的知识,知识管理系统就可以开始建设了。需要指出的是,高等院校是产生新知识的地方,更是知识的巨大存储仓库、知识的加工厂和思想库。就信息化教育领域而言,知识管理的最大挑战不只是产生新知识,而重点在于获取数字化教学资源,组织与开发知识资源库,进行知识管理系统的建设,以最便捷的方式把知识传播给学生,学生能方便地访问、学习和使用。当然,虽然高校存有大量的非数字化的教育资源,但目前在信息化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教育资源库短缺的现象。而教育部向全国征集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中,大量存在着标准不一、不能共享的问题。[5]可见,教育资源库的核心是标准化的问题。因此必须按照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6]来进行知识资源库的建设,也就是要抓好知识管理中的组织/开发、保存、共享传输的工作。

四、信息化教育中知识管理系统的技术支持

信息化教育中的知识管理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知识管理系统、信息技术和教师/学生等方面的协同工作与互动,以期达到的效果。知识管理系统是实现知识管理的软件平台,是一个具有知识库管理能力和协同工作能力的软件系统,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工具。目前,莲花公司的LotusNotes和微软公司的SharePointPortalServer2001是实现知识管理系统较著名的软件包。为提供一种灵活的、可伸缩的知识管理方案,下面我们提供一个典型的、经过扩充的三层结构知识管理系统平台,并提供一个知识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1)知识门户(KMPortal)是一个单一的、一致的基于Web界面将散乱的信息经过组织整合后展现给使用者,是一个提供个性化和适应性接口的软件系统。它有如下几个特点:①一次性信息获取,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信息、外部的和内部的信息、主动的和被动的信息。②个性化的信息来源定制,确保信息的实时获得。③提供信息内容分类,方便信息的查找。④整合所有应用软件。⑤可配置、可定制和可延伸功能。如增加新的信息来源,添加新的Web服务组件等。它采用了以下技术:与订阅技术、分布式搜索引擎技术、智能与触发技术以及复杂的知识管理等技术。(2)知识服务层利用跟踪、工作流、数据分析等模块,提供重要的知识管理服务,如合作、文档管理以及搜索与发送功能。系统层是包括用于知识管理平台的管理、安全及目录在内的基础。所有的服务都在系统层运行,如图4所示。[7]

五、信息化教育中实施知识管理的若干事项

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各网络学校招生火爆就是明证,有实力的IT公司也纷纷加入到网络教育中来。知识管理作为支持和提高教育水平的一种手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知识管理在信息化教育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无定规可循,但前途广阔。在信息化教育中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尚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目标明确。即要弄清为什么要实施知识管理,它的用途、功能、达到的目的、实施的时机、投资与风险回报等。

(2)组织有力。知识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综合领域。因此,组建强有力的跨系跨专业的管理和技术部门,设置知识主管,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3)文化开放。校园文化、网络文化建设是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学生都要树立知识管理的意识、知识共享观念、共同协作的观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分享彼此的隐性知识和最佳经验,学生才能进行合作化学习。可以说,文化建设是决定知识管理是否成功的决定因素。

(4)标准统一。按照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标准进行教育资源库建设和知识管理系统建设,以达到校内、校外知识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人、财、物的浪费。

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范文3

关键词:城市管理;管理创新;创新型政府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科技的发展加速了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深刻的影响着社会关系。创新系统是以城市政府为主体的城市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城市管理制度、技术与知识的综合创新。构建完善的城市管理创新系统,对管理创新活动加以整体性指挥和协调,使城市管理创新系统更好的迎接挑战。

一、城市管理创新系统构建的环境分析

1、内部环境分析

1.1、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就是变革治理理念,在此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文化和利益冲突。在旧方式不能很好的整合各种文化时,就会造成原有落后的管理文化对新兴文化的阻碍以及社会主流文化间的摩擦等问题。构建城市管理创新系统,不仅可以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培育正确的管理观念;还可以开拓城市管理的思路,创新管理文化。

1.2、推进法治与民主的进程,可以使公众与政府的关系模式由传统管制型转向现代服务型。如果不系统的开展管理创新,很难完成新基础上的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功能的正常发挥。构建城市管理创新系统,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发展战略选择的可靠性,通过对规划的执行、监督和评估,降低了城市管理系统转型的成本和风险,避免产生不良后果。

1.3、构建城市管理创新系统,可以利用创新知识的优势为机构和部门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使政策行为与主体的权责、政策与目标群体、政策产出与预期效果相匹配,加速了城市管理系统的整合。

2、外部环境分析

2.1、技术进步使互联网改变了行政生态,打破地域限制和时间的信息传播方式,加快了社会管理对象,同时社会公众政治人格意识和利益主体意识的迅速觉醒。构建城市管理创新系统,有助于增强城市管理系统的利益整合能力,形成良好的管理观和技术观,缩短适应技术变革的周期以高效的服务于城市各主体。

2.2、经济全球化使市场突破区域和国家的界限。作为重要经济主体的城市,市场经济基础性作用的日益强化使其加速融入全球市场之中,随之城市中各主体的相互作用和行为方式也变得更加复杂。城市管理创新系统的构建可以扩展城市管理视域,打破僵化的思维,强化战略管理和国际化管理。

2.3、知识经济打破了原有的产业结构和布局。知识是唯一的优势来源,已经成为关键性的经济资源和支配因素。构建城市管理创新系统,可以加速知识的积累,通过知识的共享、加工和转化,为城市管理系统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促进城市的发展。

二、构建城市管理创新系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创新知识储备不足,缺少适用的理论模型与模拟技术

构建城市管理创新系统涉及到信息工程、管理学、创新学等多种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无论在设计、施工阶段,还是系统运行阶段,缺乏任何一种知识的都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对系统造成毁灭性打击。城市管理创新系统的核心在于知识的解释与挖掘,就算拥有先进的技术收集所需信息,如果没有强大的知识提取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面对数量庞大的信息仍然会束手无策,无法转化为所需的知识。创新活动成本较大且风险较高,有效的模拟可以提前发现方案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避免造成损失,而模拟手段与技术的不足更加恶化了这种情况。

2、系统构成人员组织内循环,构建过程缺少透明度和开放性

城市政府主导创新系统的构建,城市管理创新系统的主体是输出人员,输出人员降低了城市管理创新系统获取新生血液的可能性。未接受创新专项训练的人员,不利于创新系统的组织建设和激发创新行为。外部主体被限制进入创新系统构建过程,系统自我封闭导致活动缺少透明度和开放性,不利于各主体对构建过程的监督,易产生惰性和腐败事件,同时也丧失获取更好的技术、方案和人员的机会,难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认同。

3、管理主体对系统创新认识模糊,缺少构建创新系统的明晰思路

系统创新只有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完善才能够有效的指导行动,其重要性也有待于人们逐渐的认同和发现。城市政府对创新与创新系统在城市管理中作用的认识程度决定着构建的进程,主导着城市管理创新系统的构建过程。但是多数领导者由于未接收过专门的训练,管理创新与创新系统的相关知识有限,延缓了城市管理创新系统的构建。没有全面分析创新系统构建的阻力和动力,规划与设计缺少连贯性与整体性,导致执行中的走样、歪曲和误解等,限制了城市管理创新系统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创新多为盲目跟随,缺少适合本城市实际的原始创新,且创新产出受限,都不利于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提高。

三、推进城市管理创新系统构建的策略

1、推广知识管理,加速创新理论模型和模拟技术的本土化

知识管理可以增强政府的学习能力,促进知识共享,有助于城市政府的管理创新,使政府的知识资源得到有效充分和开发利用。建设知识导向型行政文化和学习型政府,让所有人员都参与,充分挖掘系统内部人员潜力,积极利用系统外部的智力资源。主动学习知识管理的知识,把国外成功的理论模型结合我国城市的实际,重新验证和调整关键要素与变量,形成本土的有效理论模型。在电子政务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降低信息获取与处理的成本,缩短周期,推进城市管理创新系统的信息化程度。利用计算机模拟减少资源的耗费,改进相关的模拟软件,避免有缺陷的方案的出台和实施。保留必要的传统技术作为补充,防止危机中断信息技术的模拟,还可验证模拟结果。

2、培养创新战略思维,完善创新系统建设规划

城市管理主体应该认清时展的形势,通过比较分析有无创新系统统筹管理创新的成效的差异,明确构建城市管理创新系统的积极意义。调整价值理念,吸取精髓构建新型的核心行政文化,促进管理创新。正视地区差异,逐步开展城市管理创新系统建设。立足于城市实际,把握城市发展的战略架构和关键成长点,调整组织的职责与权力结构,设计面向世界和未来的具有弹性城市管理创新系统。广泛听取城市各主体的意见,发挥专家咨询的作用,全面论证整体发展思路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并在实践中增强城市管理创新系统抗击突发危机事件冲击的能力。协调创新主体的行动,减少内耗,优化配置,共享资源。

3、加强组织建设与人才培养,再造核心流程

借大部制改革的契机,完善创新促进委员会与创新咨询委员会的建设,切实发挥综合协调和咨询参谋作用。落实具体任务,细化创新岗位责任。在吸收专业人员的同时,通过培训等方式提升已有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素质,不断学习最新的创新、现代管理、社会知识,以及信息技术等。重新识别创新活动的核心流程,打造精简的创新链,创新知识的流动和转化实现新的价值。优化行政生态,打破信息垄断,实现子系统的无缝链接,加速制度变迁,统一操作程序,整合并共享资源,构建一体化的城市管理创新系统。在保持跟随创新的同时,努力开展原始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以创新促发展,以发展保创新,实现良性循环。

结束语

通过构建城市管理创新系统使城市管理系统不断吸收外部先进的创新成果,进而开展原发创新,步入“创新-转化为实用-再创新”的良性轨道。高效的城市管理创新系统可以提升城市政府的服务效率和管理能力,同时增加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推动和谐城市的发展,建设美好的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郭淑芬.关于创新系统的比较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7(4).

[2]孙柏瑛.我国政府城市治理结构与制度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07(8).

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范文4

关键词:企业知识管理 类别 步骤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我国的企业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境地。一个企业要想在知识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取决于投入生产经营的有形生产要素的多少,而更取决于进入与知识相关的市场的能力,以及将相应的知识以某种特殊的方式融入该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中提供给用户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

1.企业知识管理案例分析

以某大型跨国公司为例,其公司总部和中国分部,虽然都做知识管理,但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其公司的知识管理,就是公司交易站,公司产品的资料和培训的资料,全都是公司培训交易站实现的。而这个交易站是由公司一个基层员工创立出来的。中国分部做的是先有文化,后有内容,再有系统,它是自上而下希望建立知识管理的文化,也采取了很多措施,组织部门间经验分享。但是其间确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它没有和具体的业务结合在一起,自上而下的推行,致使很多人并不是自发的想做这个事情。第二,缺少立足点,价值点没有体现出来。从公司的成败两面看到,所谓的知识管理,就是要探讨怎样立足于企业的业务,将业务各个环节里的经验升级、整理、固化,让后续操作业务人员相应的按照已经校正过的步骤操作,最核心的就是达到这样的目的。

2.企业知识管理的分类

就企业的知识管理而言,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解决显性的,包括产品手册、专业资料、各方面文档;第二类是项目表单;第三类是员工脑子里面的经验。

(1)文档是企业首先要做的,文档管理的核心就是怎样能够保证文档更新是持续的。从本质上说,不在于采用软件怎样设置,关键就要保证内容是持续的。内容的更新是持续的,涉及的非常广泛。所有的技术问题都是致力于解决内容如何更新的问题。

(2)企业运作当中各个环节沉淀的经验和知识,各种报表,各种内容,其实核心解决要通过流程的分析,确定什么样的环节,什么样的知识,谁来提供。这个是要以流程为基础的。

(3)员工脑中的隐性知识怎么管理,这个事情的核心是什么,就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手段是什么,总结以便于更好的借鉴。对于隐性知识管理,要有相应的手段,不断的巩固,把隐性知识变成显性知识。

3.企业知识管理实施步骤

(1)规划企业知识管理策略

大多数的组织在制定知识管理战略之前,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知识管理措施,对自身知识管理的定位,不在于外部宣传,而是实现自我优化、主动升级,将知识管理落在细节,落在实处。

先进企业在推行知识管理第一阶段,首先将公司的战略目标确定为“知识化组织”。通过捕捉、整合、运用整个组织的知识经验,帮助每名员工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下取得迅速而准确的“知识优势”。

其战略远景大多为知识化转型后的企业,对知识(个体知识、团队知识、组织知识)、系统、服务实现灵活的访问和使用,拥有灵活敏捷的能力和持续调适的流程,并且能够与整体管理诉求协调。

(2)确定企业知识管理核心任务

知识管理更多的是一种组织行为模式的变革,其中重要的任务是建立起与知识管理和学习型组织相适应的组织运作机制、组织文化氛围;同时,知识管理的实践需要渗透到每项具体的工作事务流程之中,并需要知识管理专业团队和全体组织成员的积极参与。

主要的任务目标包括:通过体制变革和文化变革,从运作机制和组织文化两个方面同时着手,转型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组织;将知识管理和最佳管理实践融入工作流程,在每项具体工作事务中实现有效学习、总结提炼,以提升绩效表现;通过全局规划避免各自孤立的系统建设,以提升整体效能和效率;建设先进知识管理平台,为全体员工提供统一的、安全的访问通道。

(3)制定企业知识管理实施方案

为了达成知识管理的任务目标,先进企业知识管理一般涉及几个方面的的实施体系:提升运作和决策所需要的知识资源、系统、服务以及组织战略;支持知识管理的统一信息平台;实现组织的自我优化和自我适应,所需要的管理体系、工作流程、培训及教育。

(4)动态监控企业知识管理实施过程

基于组织变革的管理经验,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以下要素:人才、任务、组织架构、进度、沟通渠道、持续改进。

针对知识管理的任务目标,可以分别指定了目标负责人,并学习和借鉴最佳实践模式以达成具体工作任务。通过在知识管理实施中引入高级管理者,逐步实现了全局的信息及知识资源横向整合。同时,将知识管理定义为全员必须参与的组织行为,而且通过将所有业务流程纳入知识管理系统来强制要求全员的基本参与。

知识管理是一项持续完善的工作,并不断更新战略规划。管理高层领导应该意识到所面临的挑战并不在于寻找技术解决方案,而是在于推动文化变革,以便引领所有员工都朝着同一个目的努力。

(5)在实践中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常见的知识管理实践包括如下方式:为企业建立统一的知识管理平台,全体用户可以访问相关知识内容。针对高需求用户,提供高级别知识管理,包括信息存储区域、工作流程和文件模板等功能。通过解决方案中心,为相关人员提供问题解决技巧及规程,传播知识资源以及其他的相关资料。建立实践社区,为跨部门与地域的员工建立点对点的知识交流,迅速适应瞬息万变的局势。访谈并分析知识管理专家,将关键知识元素整理为知识库,方便初级员工的培训与自我学习。

参考文献:

[1]高洪深,丁娟娟.企业知识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范文5

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已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和管理工具,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8年Herring和Prescott提出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整合理念以来,尽管国内外学者已从两者的关系、整合模型等方面做了许多研究,但是很少论述如何将两个系统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功能更加强大的集成系统。本文将在分析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两者关系的基础上,初步设计出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的集成系统模型,探讨集成系统的实现方法。竞争情报系统与知识管理系统之间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差异性。厘清两者间的关系是进一步探讨如何建立集成系统的基础。

1.1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的关系

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在理论研究上、特别是在实践活动上,既不是相互独立,也不是相互包含的关系,而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①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都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竞争情报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加剧的产物,竞争情报活动本身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它围绕如何提升、保持和扩大竞争优势而开展活动。企业通过知识管理活动如知识审计、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创造等来创造利润与获取竞争优势【1】。②在研究对象上,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都是以信息、知识为中心开展的。竞争情报建立在对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自身状况等相关信息分析的基础上,离开了信息收集,竞争情报就成了无源之水,竞争情报活动的结果是产生源于原有信息和知识,但是又不同于甚至高于原有信息和知识的竞争情报【2】。知识管理本身就是以知识的生产、加工、传播和应用为研究对象,而且尽管学界对知识与信息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但任何观点都不否认知识与信息的天然内在联系。尽管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在目标、研究对象等方面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两者终究属于不同的范畴,其区别也是明显的:①管理侧重点不同。竞争情报以企业外部的显性知识为主,虽然强调发挥从业人员的主观作用,但其目的是有效地组织显性知识,使其发挥作用。经验、直觉和情感等隐性知识在竞争情报活动中仅作为一种方法而不是研究对象来对待。知识管理虽然包括对企业内部显性知识的组织、管理,但更强调挖掘存在于人脑中的隐性知识,实现企业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交流和共享。②时效性不同。知识的获取、吸收、应用需要一定的过程、时间和机会成本,因此知识管理产生的绩效并不是立竿见影,时效性会慢一些【3】。知识管理侧重服务于企业的长远战略,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久之计。其成果可以内化为员工的隐性知识,也可以外化为显性知识,这种持续的知识积累可转换成企业知识资本。而竞争情报依据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的动向开展竞争活动,是感知外部环境变化的预警器,能够为企业快速适应外部变化提供决策支持。其研究成果如研究报告、建议、对策等,都是针对某个具体问题,与特定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一般不具备可重用性【4】。③实施方法不同。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的差别也决定了两者在实施方法上的不同。信息获取和情报分析所应用的方法和技巧,如文献检索、情报分析研究中的对比、归纳等是竞争情报工作的常用方法。而知识管理所运用的主要是管理学、法学、经济学中的思想和方法。

1.2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集成的意义⑴

可以充分利用竞争情报促进知识创新。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活动,也是企业获取或者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方式之一。不断获取新知识是知识创新的前提,竞争情报作为一种信息加工的过程和信息增值的产品,无疑为竞争知识创新提供所需要的情报信息源。此外,知识创新需要企业员工在已掌握的隐性知识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产生新思维、新观点、新知识,知识创新可以借鉴竞争情报信息加工分析方法,从而加速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速度,提升了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⑵可以充分利用知识管理提高竞争情报的工作效率。竞争情报分析加工是一种知识创新的过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究者的个体知识结构、工作经验、捕捉信息的能力等,这些都离不开个体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组合与激活【5】。目前,企业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信息渠道不畅通,使得存储在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缺乏有效地沟通和共享。国际数据公司(IDC)估算知识工作者要花费15%-35%的时间去搜寻信息,同时发现公司90%以上的可利用信息仅仅使用一次。通过制度化的规程和灵活的组织活动构建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和交流机制,知识共享将情报人员的隐性知识转化为组织的显性知识,从而提高竞争情报的工作效率。⑶两者集成更有利于优化信息流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整体性能最优是集成系统的目标,这要求集成系统的功能和流程合在一起不仅能运行,而且要具备低成本、高效率、可扩充和可维护等特性。竞争情报流程与知识管理流程在信息需求规划、信息搜集、信息组织等方面存在共性,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进行集成有利于优化信息流程。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整合方案多关注于如何共享两者的数据库,而缺乏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流程的整合,因此也就无法实现系统性能的最优化,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工作仍然存于各自为战的状态。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相互交融,优势互补,将两者的共性方面进行有效的整合,可以提高企业知识创新能力、竞争情报工作效率、优化信息流程,避免资源重复建设,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2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集成系统模型

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知识管理捕捉、组织和传播知识,为知识创新创造条件;而竞争情报则为知识转变为可供行动的情报提供了路径,竞争情报对企业情报需求和外部环境做出反应,并能够提供情报、方案和对策【6】。综合利用两者的优势,才能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因此,笔者以竞争情报作为信息搜集、信息分析的核心,同时充分发挥知识管理在知识共享、知识创新中的优势,构建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的集成系统模型。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集成之后将转变成一个系统,知识管理流程集中于图标的左边,竞争情报流程集中于图标的右边,两者共同的目标是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该集成系统中用知识获取方式优化情报收集,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创新需要借助于情报分析方法,对知识进行深加工。知识管理在集成系统中主要发挥知识组织、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功能,竞争情报流程包括情报收集、情报分析等,两者之间并不是完全孤立的,而是相互借鉴优势,系统模型集中强调竞争情报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优势,知识管理进行知识共享、知识创新方面的优势。在整个集成系统中,系统输入主要来自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信息需求,当然如果情报产品不能为决策提供支持时,情报部门需要重新分析信息需求,信息收集需要根据企业信息需求展开,包括外部信息收集与内部信息收集两部分,最终需要存储于知识情报库;集成系统充分借鉴竞争情报的情报分析方法,如德尔菲法、人际网络法等进行情报分析,情报产品的最终结果如果满足决策需求,相关的决策信息就会经过知识组织之后输入到企业知识情报库,否则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信息需求。在企业知识管理流程部分中,首先利用企业情报知识库中的信息,确定知识管理需求,然后在企业知识资源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企业知识管理方案。在企业知识资源评估的过程中,企业情报知识库为其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支持。知识管理能够驱动知识创新的关键在于它能够实现知识共享,集成系统中的知识共享模块保证企业所有员工都可以自由地查询、编辑、共享相关知识,整个企业的知识会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升值,最终实现企业知识创新,从而获得更多的发明专利、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创新结果经过知识组织存储到知识情报库。企业决策活动完成后,作为决策支持的知识和经验汇入企业情报知识库,企业根据决策效果的反馈调整知识管理方案。

3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集成系统的具体实现

上述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集成系统是一种理论模型,从集成系统运行流程来看,集成系统模型的具体实现涉及信息需求分析、信息收集、情报分析、知识组织、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等关键流程。

3.1信息需求分析

信息需求决定竞争情报活动与知识管理活动的内容,信息需求分析是开展竞争情报活动与知识管理活动的前提条件。因此,信息需求分析的重要地位决定组织必须集中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团队负责信息需求分析,团队必须由熟悉相关知识的知识分析师与竞争情报分析师联袂组成,重大战略决策也需要倾听全体员工的意见与建议。总的来讲,信息需求分析需要在充分考虑竞争对手、竞争环境和竞争战略等要素的基础上,完成加强信息收集规划,明确信息需求,确定收集目标等任务。首先,团队成员需要与信息需求部门反复进行沟通,全面了解相关部门的信息需求,并制定信息收集计划。其次,竞争情报人员可以通过开展关键情报课题(KITS)来界定竞争情报需求,确定竞争情报工作目标。由于制定信息搜集策略时,需掌握组织内外现有资源的分布情况,因此可以调用企业知识情报库的信息,提高企业内部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后,知识管理人员与情报人员需要依据组织的策略方向与目的,明确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情报搜集的方向、对象、内容范围,然后交由专员负责搜集、整理特定领域的知识与情报。

3.2信息收集

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集成系统依赖于海量信息资源,信息收集是开展知识管理活动与竞争情报活动的基础条件。知识管理是企业实现对知识信息的系统化整合,加强对知识信息的挖掘开发与应用,建立知识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平台。竞争情报收集系统是对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采集与整合,实现情报的内部共享。集成系统依靠信息技术,通过知识—信息—知识的过程对信息与知识进行处理与应用,减少重复性劳动,提高决策能力。因此,在新环境、新技术、新发展的共同作用下,知识管理和竞争情报两者的结合趋势日益增强。在集成系统中,情报收集环节有效地利用作为知识管理成果的文档化知识,不仅能大大缩短竞争情报循环周期,还能使情报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投向这一循环的其它环节,提高竞争情报活动的效率。将先进的知识管理理念与技术应用到竞争情报工作中,可以借助知识管理工具提升技术水平,通过构建知识库和制作知识地图,不断改善竞争情报的服务质量,最大化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壳牌国际服务公司的集成方案是集成系统建设的典范,其核心在于商业情报知识库,它包括竞争对手情报知识库、顾客前景情报知识库、市场情报知识库、技术情报知识和合作伙伴情报知识库四部分【7】。

3.3情报分析

集成系统中的情报分析方法是以竞争情报分析方法为主体,辅以知识管理分析方法。先于知识管理发展的竞争情报带给知识管理的最大启迪是应关注决策与行动,竞争情报方法论适用于知识管理的全过程。因此,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集成系统应采用竞争情报方法论作为集成系统方法论的关键部分。竞争情报工作者运用情报研究工具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分析,构造决策方案、撰写研究报告,形成竞争情报成果。常用的情报分析方法包括:SWOT分析、定标比超、关键成功因素分析等。其中,定标比超方法既是竞争情报的重要分析方法,也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工具【8】。如施乐公司一直以来把定标比超方法作为产品改进、企业发展、赢得竞争对手、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同时施乐公司在其内部通过内部标杆来学习,以此确定最佳实践,便于各个团队展示各自的技巧并相互学习【9】。知识管理独特的分析方法可以作为情报分析的重要补充,丰富集成系统的方法论。例如,知识分析是知识管理工作者利用知识库中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分析,形成可供企业内部员工共享的知识成果,例如企业门户、分析等手段。

3.4知识组织

知识组织是指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所进行的诸如表示、整理、分类、标注、揭示等一系列组织化过程与方法,主要通过知识抽取、数据挖掘、联机分析处理等方法将知识对象按其属性类别加以整合,形成知识库、知识地图、知识管理系统等产品。情报组织与加工方法与知识管理的知识组织方法类似,集成系统应考虑将编码化的内外部知识和情报通过数据库或电子文档存储下来,对于非编码的知识和情报采用知识地图来进行描述,建立综合的“知识-情报地图”和竞争情报知识库【10】。尤其是竞争情报的搜集与组织在企业中的发展一般都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因此在方法上比较成熟,能对知识组织提供良好的借鉴。知识组织采用的分类、标注、揭示等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竞争情报工作人员将情报工作中所产生的文档序化,揭示情报知识间的关系,从而提高情报工作的效率,理顺情报人员的思路。

3.5知识共享

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活动的开展都基于大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处理这些信息是传统信息管理工具难以胜任的。长期以来,竞争情报系统与知识管理系统相孤立的局面严重阻碍了信息沟通。由于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的部分内容、工作方式具有相似性,因此知识管理可以借助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先于知识管理出现的竞争情报已获得较大成功,据统计在全球500强企业中,95%以上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竞争情报系统。在公共信息平台中,竞争情报活动中有许多从原始信息中提炼出的情报,例如竞争对手新产品的研报、企业的成功和失败营销案例、企业的生产工艺情报等,本身就是一种企业知识,是知识管理所期望的结果。竞争情报中建立的数据库,实际上是融入了知识管理中“显性知识有序化”的思想,竞争情报中为了提高企业情报人员的分析能力,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组织竞争情报研讨班,在研讨班上了解和讨论特定竞争对手的情况是知识、信息的转移和共享;竞争情报常用方法中的市场信号分析和定位,实际上是隐性知识的挖掘或显性知识的利用【11】。同时知识管理开发出来的隐形知识是企业员工经验、智慧的浓缩,是情报人员不可多得的情报来源。信息共享平台减少了企业重复建设,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以经济的方式共享资源,使组织整体效益最佳。

3.6知识创新

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倡导建立学习、创新、重视知识资本和投资资本的企业文化。知识创新的原料与产出都是知识,知识创新成败的判断依据复杂,定性色彩浓重。这主要是因为知识创新并不是由一个具体的阶段或活动完成的,它的实现需要多部门、多阶段有机结合,具体包括组织内外部显性知识的组织、归档以及隐性知识的显化和共享等。知识创新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而非静态的阶段,并且知识的创新来源于市场的变化和对竞争对手的了解,竞争情报作为一种灵活性极大的信息产品,可以满足知识创新的基本要求。知识竞争条件下的竞争情报,不仅仅是竞争数据的收集或者是对行业数据、竞争对手的分析,而且还会作为企业的一项核心能力,通过对有关竞争对手、竞争环境和竞争策略信息的收集、分析,最后生成关于企业机会和威胁、长处和弱点的新知识——情报,并制定出能够发挥企业优势和长处的经营战略【12】。竞争情报本身也是一种显性知识,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通过个人智慧和经验产生的隐性知识加以总结、创新,形成知识的升华,无疑竞争情报为企业的知识创新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4结语

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范文6

要弄清以上问题,首先,我们要从弄清什么是知识管理和企业信息管理入手。美国生产和质量委员会(APQC)对知识管理定义如下:知识管理是组织有意识采取的一种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将其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企业知识管理是以信息为基础的活动,通过组织性学习创造隐性和显性知识,并负责如何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方拥有适当的知识。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认为:知识管理并不是从技术开始的,它始于商业目标、过程和对共享信息需要的认识。知识管理只不过是管理信息流,把正确的信息传送给需要它的人,以便让他们迅速地以信息为依据采取行动。

中外学者普遍认为,信息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信息作为资源,除了一般的可利用、有价值等特性外,还具备共享性、历史积累性、时效性和多次再生性的特性。而系统则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独立成分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如管理人员、生产工人、工艺、技术、管理、方法和组织机构、生产设备等,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即获取利润生产出社会需要的产品,而组成的一个生产企业就是一个系统。那么,要系统地利用信息这个资源,企业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EIMS)就是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采用电子计算机、软件及网络通讯技术,对企业管理决策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分析,以辅助企业日常的业务处理直到决策方案的制定和优选等工作,以及跟踪、监督、控制、调节整个管理过程的人机系统。

从目前已经大量应用的各种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来看,普遍具有以下特性:

1.除了通用的管理软件和MRP(物料资源计划)、OA(办公自动化)、WFS(工作流系统)外,大多软件都需要做大量的需求分析,咨询顾问(多数都是行业内的专家)和企业各级员工在认真总结以往经验和企业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量身定做或在标准版本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做大量的修改,所以具有行业专家特性及实际应用特性。

2.多数系统是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在全局和总体考虑的前提下设计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是从企业的人员机构管理、产品管理、系统权限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系统的角度,考虑战略的实现性和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制约性的,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

3.具有历史知识的积累性和共享性。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将各部门和各员工的日常工作的关键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并能根据权限方便查阅和调用。

4.具有决策的支持性。所有的各种数据可以经过计算机的处理从不同的角度得到各种分析结果,并通过报警提醒的方式,使决策者在第一时间得到相关信息。

5.动态特性。由于信息的时效性和关联性,当系统中某一信息要素发生变化时,与之相关联的其他信息均发生变化。同时,由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素均在动态发生变化,系统也要求能够适应这种变化。

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从以上对于知识管理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及特性等可以看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对于企业知识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支持和保障作用,具体表现在:

1.知识,确保组织内的每个成员都能共享。在没有计算机、软件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前提下,企业知识的手段通常采用开会、发文件及书籍等手段,除了成本高而外,知识的传播速度、传播量、更新、查阅及查阅权限等等受到极大的制约。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使知识信息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交易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有力地发挥了知识在企业中的生产力作用。

2.确保知识获得的及时性。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了跨地区、跨时间、跨单位、跨部门、跨员工之间的查阅障碍,只要是在有权限的前提下,知识需求者可以迅速通过系统找到自己需要的各种知识。例如目前的企业信息门户(EIP-EnterpriseInformationPortal)可以解决企业之间的信息及知识交流问题,另外企业信息系统可以与相关的网络连接,并自动按照组织内部成员对信息的需求进行筛选、分类和收集,并按照成员对信息的需求及时传送给需要的人,以解决知识时效性的问题。

3.提升组织或个人的隐性知识为显性知识,并保证两者之间的有效转换。在企业没有信息系统之前,员工的知识和经验仅存在自己的脑子里,部门的知识也在这个部门里,信息呈现孤岛状态。遗忘、人员流失和成员之间交流不畅导致企业的知识大多是隐性知识,而不能转变为显性知识,组织的知识难以积累。组织随着人员的流动、时间的推移不断地交学费,企业不能形成经验曲线,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也就难以提高。信息管理系统使个人知识得以沉淀,成员之间的知识得到共享和交融,企业对员工的过分依赖性降低,从而避免企业因某些关键岗位人员流失出现不可收拾的局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面。

三、如何做好企业的知识管理

首先,我们要抓好企业的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着重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因为企业只有把国内外和自己企业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即显性知识,通过归类、整理、提炼迅速传递给需要它的员工,即转化为员工个人的知识———隐性知识,并运用到每项工作中去,才能对企业目标发生作用。信息管理主要集中在对已有的如书面化的、电子信息等显性知识的管理,在信息增值链上,要将数据提升为信息,并对其进行采集与选择、组织与程序、压缩与提炼、归类与导航等,对信息外部特征的加工和组织。在信息管理基础上,在根据企业和员工需求,对信息内容进行提炼、比较、挖掘、分析、概括、判断和推论等进行知识管理。

其次,要建立知识共享系统。知识管理是以共享和创新为主要目的,重点解决信息超载而知识匮乏的问题,重视人与人产生知识过程的管理。知识如果不拿出来与他人共享,将导致:(1)核心信息掌握在具体实施人员中,管理失控。(2)企业人员外流导致知识资产流失,大量核心技术被带走。(3)知识孤岛造成协调困难,效率下降。所以,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要坚持以获取企业内部和外部知识资源为核心;以产品的生产流程为核心;以个人知识与团队知识的相互交流和转化为核心;以正式交流与非正式交流的相互接轨为核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以价值链的不断增值为核心和以技能培训为核心。

最后,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知识管理的平台。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和人际交流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合现代社会对知识的快速组织、整合和共享需要,计算机网络则为知识的获取、组织和共享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企业在网络平台下,形成一种柔性的与变化的组织和扁平化的信息传递渠道。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使人与知识资源有机结合,它将人、知识与现实工作任务整合起来,必将为企业管理带来实效。

参考文献:

1.刘杰,沈英芳。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概念、发展、问题及研究方向。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1.9

2.席丹,李培根,黄培。制造业信息化战略、管理与实施,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