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范文1

关键词:中等艺术学校素质教育探索思考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中等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等艺术教育更应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但目前,全国大多数中等艺术学校的发展遇到了较大困难,招生持续滑坡,生源素质下降,规模开始萎缩等。在这种形势下,中等艺术教育该如何摆脱困境,快速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乃是强有力的措施。

一、加大思想品德教育力度,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目前,艺术学校的学生年龄大致在10—18岁之间,正处于半成熟、半幼稚阶段,是独立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学校必须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严肃校风校纪,并真正贯彻落实到教学、日常活动中去。第二,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成立德育委员会,由副校长主管学生工作,学科设专职支部书记主抓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的志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第三,活跃校园文化,努力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气氛,使学生有进取心,教师舒心,家长放心。第四,实行封闭式管理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遵守纪律的观念、文明的行为习惯、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强化文化课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由于中等艺术教育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学生的文化素质相对薄弱,给他们的升学和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若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大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第一,要调整课时比例,细心研究教材,精选教学内容。在遵循文化部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的不同,调整文化课程比例。目前,艺术类中专大多采用全日制普通初、高中教材。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时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科学地精选、取舍,尽快建立符合自己实际的文化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第二,注重教研,探讨艺术学校文化课教学的方法和途径。组织文化课教师参加“新大纲、新教材”及各种教学改革研讨会,定期到重点中学听课、观摩,积极撰写教改、教研论文,研究艺术类文化课教学如何在课时少等条件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新方法。

第三,要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之外,开设各种文化辅导、补习班。对文化课基础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辅导;对入学后文化成绩较差的部分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以小班形式补课,使之尽快达到中等生水平;对参加高考的毕业生开办高考补习班,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升学成绩。

三、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

从一定意义上讲,未来人才质量和水平如何,关键在于学习了什么课程,从所学课程中获取怎样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因此,中等艺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第一,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在课程体系中,根据实用、实效的原则,形成以文化知识为基础、专业技能为核心、专业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为专业技能服务的课程体系结构。这就需要适当压缩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加强文化课和专业课,以适应学生升学就业的需要。

第二,加大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大部分艺术学校都是以戏曲专业起家的,可以把戏曲专业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从而积极推进各学科的专业课程改革。戏曲专业课程改革首先要以京剧表演专业为主攻方向,紧紧围绕推进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加强专业基础课教学、调整部分专业课的设置,遴选规范教材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加强教学研究,强化集体备课,博采其他艺术门类之长为京剧教学所用。在实施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要充分发挥教师、教研组、学科和学术委员会的积极作用,认真论证、抓住重点、举一反三、务求实效。积极倡导教学方式改革,使学生从“要学会”向“要会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方式转变,使学生从纷繁的灌输教学中解脱出来,留给学生更多的消化吸收空间,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其他学科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要以京剧表演专业改革的思路为指导,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加强教研,及时总结,扩大积累,特别是新专业要尽快形成自己的课程体系。

第三,建立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要建立校、科两级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机构,学科评价机构由科主任牵头组成,学校评价机构由校学术委员会组成;采取多种形式,逐步对全校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重点评价各学科的专业主课;并把评价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学科主任及个人,存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评职、晋级及岗位工资的重要依据;还要逐步建立科学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以保证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学生全面素质的稳步提高。

四、重视青春期教育指导,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

中等艺术学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虽然好于中小学和其他中专学生,但继续提高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开设青春期教育课程,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教师,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美术、器乐等专业做到保证体育课时、有专职体育教师、有体育设施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加强疏导教育,使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前途、家庭、社会、荣誉、人际关系等。

综上所述,中等艺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摆在当前需要认真思考并积极落实的重要工作。只要艺术教育工作者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就一定能使艺术教育走出困境,快速健康地发展,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10-28

[2]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范文2

当前,全国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工作,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看,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决心很大,抓得轰轰烈烈、扎扎实实;广大中小学已经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视为当务之急,视为21世纪的严峻挑战;从具体形势看,是上下一心,齐抓共管开展得生机勃勃、如火如荼。然而,从事职业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对于职业学校怎样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兴趣索然,论及甚少,甚至哑言无语,似乎国家倡导的“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不含职业学校在内,单指普通中小学,职业学校不存在素质教育的问题。

笔者的认识,与此相反。就当下一般职业学校的办学状况讲,与普通中小没有大的差异,也存在一个需要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

首先,一般职业学校尚未真正达到办学的目标。从近期来看,一般的普通初中,到了初三最后一个学期,把中考升学无望的学生“分流”到职业学校去,这也就是职业学校招到的学生,经过一两年的学习,第三年到工厂“顶岗实习”,其实跟农民工并无二致。说句不好听的话,职业学校有点像是农民工的“包装”教育。这种办学隐隐透出了办学指导思想、目标、施教上的不规范、不健康违背素质教育原则的东西。这本身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素质问题,也是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说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其次,持有“职业教育不存在素质教育的问题”的观点的同志,主要的依据是“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都有一技之长”。笔者以为真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在职业学校中所占的比例,乐观一点地说,恐怕不会超过20%,这是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教育部门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职业教师的素质、职教面临的社会环境、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信念所决定的。一般所谓职业学生的“一技之长”,是从理念上推论而言,这也仅仅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获得了一些专业的理论知识,而这种书本知识未经实践,尚未变成学生的稳定的、可以长期发挥作用的技能,更不用说在基础理论上能够有所创新发展。如果说真正的“一技之长”也算得一个人素质的体现,那也不是一个中职学生应具备的素质的全部内涵。职业学校学生一半来自普通中学的初中生,正因为广大中小学多年来进行的是一个模式的应试教育,所以他们初中毕业进入职业学校后,他们的现实素质状况如何呢?一般地说,他们的观点、态度、信念、理想认识、思想方法等问题尚未也不可能彻底解决,社会公德、道德品质以及相应的文明行为习惯也尚未形成,他们还不会调节个人行为,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还不具备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应具备的素质,继续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是完全必要的。

过去在中小学的“应试教育”中,在科学素质的培养上,普遍存在着重视知识,轻技能、轻实践、轻创造的倾向。我们应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为他们奠定必要的知识、技能基础,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为他们将来认识、改造社会和自然,获得谋生手段,发展自身,迎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挑战准备必要的条件。

职业学校的学生,继中学之后,仍应该进行道德教育、思想品质教育,开发潜能,培养心理素质。这些工作必须通过文化手段来进行,所以,中职学生必须进行文化素质教育。

第三,从进入社会的中职学生看,不少人的劳动观念淡薄,态度消极甚至好逸恶劳,尚未养成自觉劳动的习惯,没有掌握劳动方面的技能,有的根本不具备自理生活的能力。从年龄特征看,职业学校学生还处于长身体、长知识阶段,应该让他们掌握健身的基本知识、技能,养成经常锻炼身体和讲卫生的习惯,促进身体健壮,全面发展体能,提高机体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的能力,使之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在生活、学习、劳动中精神振奋,精力充沛。由此看来,对中职学生进行生理素质教育,仍然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奠基工程,不可小视,不可忽视。

比较而言,中职学生比普通中小学生还亟待进行交往素质、外在素质的教育,因为他们毕业之后就进入社会、面对现实,他们必须具备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人际交往、群体合作等方面所要求的。他们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候,就应该让他们通过教育与训练养成乐与合作、热心参与、善于交往、善于应变的品质和衣着整洁、仪表端庄、举止大方、谈吐文雅的风度。这就是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范文3

[关键词]舞蹈教育;素质教育;美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05(2009)01-0092-02

“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美育教育之一的舞蹈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工程中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几年,素质教育一直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它表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即教育要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作为观念形态而产生并存在的素质教育应体现在各学科教育中,即在各学科教育中都应关注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和其它学科相比较,舞蹈教育得天独厚,具有推动中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诸多潜在因素,但并不是说实施了舞蹈教育就完成了素质教育,在舞蹈教育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是关键,因此,教育者必须做到:

第一、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即心中有目标。

第二、做教育的有心人,寻找把舞蹈中的潜在因素转化为现实成效的科学方法和途径。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从生理、心理、智力以及审美素质几方面如何挖掘舞蹈教育中的潜在因素,落实素质教育的体会。

一、利用舞蹈教育提中学生的生理素质。

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应生活和情感的艺术,一个舞蹈通常需要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动作。经常性的舞蹈训练就跟有计划的体育运动一样,有助于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发育,有效提高他们的速度、耐力和灵敏度,并增强体质;而动作协调性训练还有助于中学生脑的发展;形体训练有助于中学生体形健美……因而舞蹈教育有利于中学生生理素质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只是在舞蹈教育中应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

二、在舞蹈教育中培养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铃木先生曾一再强调他的教学法不是以培养音乐家为主要目的的,而是通过小提琴。培养能力之芽,同时打好品德修养的基础。他希望所有的中学生都成为心灵美的人。这种观念确很值得我们借鉴。所以说舞蹈教育也不只是为培养几个舞蹈家,而是借此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成为“心灵美”的人。

(一)鼓励中学生表达情感,培养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种建立在较高的自我评价基础上的积极的个性心理素质,是个体不断奋斗的动力。在舞蹈教育中培养中学生的自信心应结合舞蹈教育的内容进行,可以通过鼓励中学生大胆表达的方法得到落实。

(二)确定目标,培养中学生的坚持性。

坚持性是指个人在行动中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标的品质。坚持性可以通过确定目标而得到增强。比如,结合舞蹈教育我们可以引导确定这样一个目标:争取参加演出或是争取考级成绩得到优,演出跳领舞等,为此,中学生们会迫切的要求进步、努力学习舞蹈,在这过程中坚持性得到加强。这其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先要根据不同中学生舞蹈水平的差异制定出不同的目标并对其学习过程密切关注、及时引导,对其学习结果要及时反馈。让中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这样会更加促进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信心,坚持性的培养。

(三)发展中学生的社会性

从舞蹈本身来看即具有诸多发展中学生社会性的潜在因素。如集体舞蹈有助于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勇敢的性格和集体主义精神;也有的舞蹈作品本身就包含了德育的主题……但这些潜在的因素可能因为教师的疏忽而削弱了本身的功能;反之,则可能因为教师的重视而增强其功能。所以我们在舞蹈教学中应心中有目标,将舞蹈中的潜在因素挖掘出来,充分发挥中学生的社会性,帮助他们学会协商、合作、轮流、分享等技术。

三、在舞蹈教育中开发中学生潜能,促进智力发展。

随着脑科学的发展,科学教育应运而生。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把智力开发仅仅理解为知识教育,它偏重于开发左脑。现代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开发右脑的许多功能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创造性是电脑无法替代的。而舞蹈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跟右脑的“不解之缘”。

首先,舞蹈是一种综合艺术,它对中学生的要求兼有音乐欣赏、动作协调及空间识别等诸多方面。所以说舞蹈学习实质是右脑在做“体操”,它对右脑开发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次,作为一种艺术,它本身就为人类提供了发展丰富想象力的广阔天地。此外,舞蹈教育中教师的评价应突出创造性的要求,充分尊重中学生个性化表达和创造的自由,对有创意的中学生更要给予肯定并鼓励这种大胆想象的创新精神。

总之,教师应注意充分发挥舞蹈中创新教育的功能,大力发展中学生的创造性,开发中学生的潜能。

四、在舞蹈教育中提高中学生的审美素质。

美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塑造完美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康的强大源泉。”美好事物总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吸引力的,爱美是人的天性,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舞蹈有助于培养中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功能,是对中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种良好形式。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范文4

关键词:教师素质;素质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1-0022-02

一、引言

同志指出,教育工作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中,作为培养人的学校,自然成了素质教育的主战场。而学校在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因为这一关键因素是关系教育方针能否贯彻、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教育教学任务能否完成的关键。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所有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任何一位教师的个体素质都会对学生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要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先提高教师群体的素质。

二、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制约素质教育的实施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育家毕比博士在其所著《开发国家的教育本质》一书中指出“教育的本质是教师品质的反映;没有好的教师,不会有好的教育;由于教师品德、素质的提高,教育才会有所进步。”由此可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教师会教,学生才能学会;教师乐教,学生才能乐学;教师善教,学生才能学好。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灵魂,是主宰;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通过教师来实施;各种教育观念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来验证,所推行的教改要靠教师来实践。我们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更应花气力提高教师素质。因为教育设施只为教师育人提供物质条件,而教师会教、乐教、善教,充分利用办学条件,才能提高教育质量。在办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学校的办学条件尚有不够完善之处,但是由于教师的素质较高,其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因而能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使办学条件得到完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相反教师的素质较低,其积极性不高,教学态度不端正,或者教育能力不强,即使有足够的教学仪器,也不能搞好实验教学;图书馆有万卷书,也不能很好地组织学生阅读;办学条件再好,教育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提高。

因此,要想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素质,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素质教育的实施如果离开了教师,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三、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应转变教育理念,进行教育改革。而任何教育改革的成功,都取决于教师对改革方案的态度、对改革方案的掌握、对改革方案的适应程度。特别是教育改革尚处于探索时期,更需要教师敢于否定过去那些不适应的方面,勤于学习和掌握过去不熟悉或不够熟悉的东西,具有克服困难、不怕曲折的无畏精神,勇于探索新的领域,攀登新的高峰;更需要教师树立科研意识,增强课改观念,敢于尝试,乐于探究,合理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和规避不足之处,扎扎实实的打造自己的教学特色;更需要教师转变教师角色,摒弃旧的教学观念,努力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更新教育方法,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需要教师搭建互动平台,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更需要教师具有团队精神,积极参加集体教研,互相探究,实现资源共享,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因此,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只有当教师的知觉和态度有了明显变化,并且变为他们的自觉行动时,才能取得教育改革的最终成功。

四、实施素质教育亟待提高教师群体的素质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要育人必须首先提高育人者的素质和师德素养。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社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的传播者,教师同时又是年轻一代心灵的启蒙者和塑造者。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为高素质劳动者的成长打好基础。因此提高教师素质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根本保证,是新的历史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那么,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群体的素质有哪些基本要求呢?

1.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结构中的核心,决定并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存在和发展方向,同时还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深刻地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教师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具备教师的职业道德,即无私奉献的精神、高度的责任感、顽强的意志力、严格的科学态度。还应该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学生,淡薄名利,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科学文化素质。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这是作为教师的一种基本素质,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宽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等;应该熟悉所教学科的内容以及如何将它们传授给学生,有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教育科研素质。教师应该对科技、生产、社会的发展给教育带来的影响有预见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对信息的传递除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应该拥有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驾驭能力,娴熟地运用多媒体等教育手段;对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能力;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变情况,能及时、正确处理的应变能力,以及创造工作业绩的教育科研能力。

4.开拓创新素质。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敢于突破,开拓创新。要能突破传统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束缚,大胆进行教改教研,勇于实践、创新求异,探索一些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5.身体心理素质。身体好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非常艰巨,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难以胜任此项工作的。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有赖于教师经常不断地熏陶和指点,因而教师必须注意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学会自我调节。这就要求教师热爱本职工作,有成就感和满足感;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融洽,在学生中有威信;能监控和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恰如其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生活、工作积极乐观。

五、结语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知识迅猛发展,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全面发展,要不断自我加压、发奋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只有进一步扩展知识面、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才能适应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R].[2007-08-31].

[2]刘延东.国家发展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希望在教师[J].人民教育,2009,(19):5.

[3]董步峰.教育,呼唤有思想的教师[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9,(11):30.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范文5

关键词:新时期;管理;校长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133-01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高素质的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根基是学校,校长是学校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面对知识爆炸,科技的高速发展,经济瞬息万变的趋势,校长除了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政治觉悟、丰富的业务知识、较强的工作能力外,还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素质。

一、对学校的管理,校长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用好信息资源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校长的一举一动,对教职工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校长高尚的品德修养,对形成良好的集体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当校长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凡要求他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为人要正直,胸襟要开阔,允许别人发表不同意见,善于。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威信,取得大家的信任。高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信息,信息是校长决策的依据和基础,又是校长指挥、协调的媒介和手段。故校长必须认真、仔细筛选信息,把那些反映学校改革,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具有启发性、指导性的信息,筛选出来,合理分类,为我所用。在研究信息时,要注意它的真实性,传递中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准确运用信息。

二、校长要尊重自己的“工作”,识才

校长是主持学校全面工作的权力人物,要管好用好校长的权力,首先要做到谦虚谨慎,甘为人下,虚心向自己的助手和同事学习,学习他人的丰富教学经验和管理技巧。对学校的一切重大决策,如评先进、工作调动、功课安排、经费开支等,校长要主动召集领导共同商量,最后作出决定,不能固步自封搞家长制,更不要嫉贤妨能,要尊重教职工的人格,使每个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尽可能发挥教职工的智慧和良策,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正常运作。

作为学校领导,要慧眼识才。首先,校长应准确把握青年教师的特点和长处。青年教师在改革开放中完成学业,知识功底杂扎实,工作责任心强,好学向上,思想敏锐。只要积极主动做好培养工作,一定能迅速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栋梁。其次,校长应合理看待有明显缺点的教职工,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确对待他们的缺点,及时发现并合理利用他们的长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进步。再次,校长要树立良好的心理品质,克服先入为主心理,客观地、历史地、发展地去看问题,不以个人好恶为标准,强调扬长避短,求其所长。

三、学校管理中,校长还应具有独特的意识,规范管理

主体意识是人类复杂的心理现象,是意识的高级反映,个体的核心,反映主体的觉悟水平。校长只有具备良好的主体意识,才能战胜自我,带领师生开展创新教育,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自我评价。校长是一校之长,上级领导“私之”,教职工“畏之”,学生家长“求之”。校长听到的多是喝彩声,应广开言路,倾听他人意见。做到科学地认识,辩证地分析,客观地评价自己。养成自我反思的好习惯,正确对待褒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战胜自我。校长应从实际出发,善于制定科学的学校工作总体目标,围绕总目标,开展教学工作,还可以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教师认可的奖惩方案,并严格执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校际之间的竞争,在众多对手中力争成为优胜者。

校长努力处在师生严格的监督之中,随时都要受他们的评价和检验,在日常管理活动中也常常陷入冲突的矛盾之中。因此,校长要特别注意自我调解,增强理智和修养,提高适应能力和耐受力,克制自己,驾驭自己,不断调整自己。在权力、荣誉、金钱面前具有坚强的控制力,才能受大家拥护,专心致志地办好自己的学校。自我超越是教育改革创新对校长的要求,培养合格人才是校长对社会承担的责任。校长必须根据社会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获得新信息,加大知识储备,扩大办学视野,调整办学目标,改进办学方法,学会自我超越与突破,强化主体意识,牢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同时,抓住最佳时机,在事业取得成功时冷静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再接再厉;收到挫折时,正视现实,振作精神,摆脱困境,开创新境界。

校长要坚持以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总揽教育教学工作的全局,使学校在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达到素质教育要求,逐步形成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体制结构,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格局。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保证。校长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范文6

一、充分利用高中新教材,进行教学变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高中数学新教材应时而生了。它相对弹性的教材结构、注重从实际问题引入等特点更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一线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博得了教师们的好评。但在高考选拔制度未改变的情况下,也有很多教师无视新教材的这些变化,在教法上没有作相应的调整,仍然按照自己多年经验灌输知识,与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背道而驰。因此,如何科学、合理、正确地使用好新教材,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能力是我们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充分利用高中新教材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

充分利用新教材进行教法、学法的改革。实际上,课程方案一旦确定,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使新编教材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挖掘新教材的教育功能,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课程改革的核心。

(二)要变革教学方式,注重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

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互动必然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下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之一就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之由客体变为主体,使之积极地、目的明确地、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功的教育是非显露痕迹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充满爱心的教育。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由衷地赞美学生的成功。

(三)高中数学新教材特点决定了必须实施素质教育

现在的高中数学新教材是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它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具有许多适合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

1、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教材打破了原来分科安排内容(分为代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编写体系;安排知识顺序时注意处理好与初中数学的衔接;符合逻辑上基本规则;在深浅上注意坡度的设计;工具性内容靠前安排;相关内容适当集中。这些特点更加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也有利于我们展开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

2、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突出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在讲知识内容的同时注意对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加以提炼总结,使之能逐步被学生掌握并对他们发挥指导作用。因此,新教材在各章的内容安排上,十分注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3、采用实际问题引入,强调数学应用意识

新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意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教材编排上:章前图的设计为了说明数学来源于实际;章前引言从实际问题导出;阅读材料很多是介绍数学模型及应用方法;习题也适当地增加了联系实际的题目,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创设联系实际问题的氛围,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4、增加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增加“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又一大特色,它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把数学学习从教室走向了社会,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交往中,学会沟通、分享、合作,实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完善。

二、明确教学目标,要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节课都要有重点,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在上课开始时,就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重点内容的讲解,是整堂课的教学关键。

三、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教师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要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如恰当地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另外,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一)恰当地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利用高中数学新教材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原来的教材相比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二)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抛弃“高分低能”,讲求知识与能力并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是数学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从教学的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背诵条文,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强调过程,就是强调学生探索知识的经历和获得知识的体验,它不但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各种能力,而且也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牢固。

四、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