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影视剪辑的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影视剪辑的前景范文1
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必须有充足的资金来源,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是靠财政拨款,而地方政府财力严重不足,为弥补财政资金的不足,地方政府逐步走向公共资源的市场化道路,通过公共资源的市场化运作来发展城市基础设施,这就是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掀起的“城市经营”浪潮。随着“城市经营”实践在我国城市深入展开,其弊端也日益凸显:
(一)城市基础设施价格体系不合理,福利性定价与垄断高价并存,阻碍了市场机制的发挥
长期以来,我国把城市基础设施被当作社会公益利事业来办,片面强调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公益性和福利性,实行低价或无偿提供政策,只强调其公共服务性质,不认识公共服务也是社会经济活动,因此亏损都由国家进行贴补,使大量的城市基础设施产品如水、公共交通等的价格背离和低于价值,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一方面企业经营亏损,靠政府补贴维持经营,地方财政不堪重负,企业缺乏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另一方面价格信息扭曲,不能如实体现供求关系,客观上纵容了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另外一个极端是城市基础设施产品的垄断高价。城市基础设施属于公共物品,必须实行普遍服务制来保证穷人也能够享受基础设施服务。而近年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以牺牲市民的福利水平为代价换取政府收入的增加,必然使市场化经营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地方政府严重越位导致的行政垄断难以打破,竞争机制没有形成
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由于各级财政资金有限,银行也在进行改革,依靠城市政府很难再贷款,使得一些城市开始尝试组建各种国有企业或公司,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城市自来水集团公司、城市燃气公司等,由于这些公司大多是由政府直接出资建立或干脆由隶属于原行业主管部门的国有企业通过改制建成,这就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这些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很完善,造成经营中的效率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二是这些公司并没有与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彻底的脱钩,仍然带有浓厚的政府色彩,使得在该行业中一般的非国有公司很难与之进行平等的竞争,充分竞争机制并没有形成。
(三)政府缺位严重
政府不仅存在严重越位,同时由于我国政府扮演角色的模糊,政府缺位现象也严重。如:许多城市政府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只重筹资建设,而忽视对于建后的经营效益的关注,对于一些基础设施运营中出现的违背社会效益的现象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这是典型的政府缺位的表现。据报道,2004年7月13日国务院六部门在对全国532座污水处理厂的检查中发现,有275座非正常运行,占51.7%;其中,43座基本没有正常运行,占8.1%;运行负荷不足30%的121座,占22.7%;出水水质超标的111座,占20.9%,平均超标天数为152天。
二、“城市经营”的理论基础
“城市经营”是对公共物品进行市场化运作,其理论基础是公共经济学中关于城市公共物品的性质的基本理论内容。传统上,城市基础设施属于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提供。其原因是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意味着同一单位的公共物品可以被许多人消费,它对某一人的供给并不减少对其他人的供给。这里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边际生产成本为零,即增加的消费者引起的边际生产成本为零。二是边际拥挤成本为零,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和质量,这种产品不但是共同消费的,也不存在消费中的拥挤现象。按照帕累托最优所要求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资源有效配置原则,这些产品应该免费提供,即由政府提供。而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指的是由于排他成本高昂,公共物品一旦提供给某些人,就不能阻止另外一些人从中受益。这样,每个人都相信他付费与否都可以享受公共物品的好处,那么,他就不会有自愿付费的动机,而倾向成为“免费搭乘者”(FreeRider),从而公共物品的投资无法收回,使得没有任何厂商愿意对公共物品产生投资激励,从而导致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并带来效率上的损失。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利用财政机制对公共物品进行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所以纯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其必须由政府提供。如国防、天气预报以及绿地等。
然而,城市基础设施大部分并不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还有不少公共物品只具有这两个特性中的一个。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公共物品又可以划分为排他的公共物品和竞争性的公共物品两类。对于能够排他的公共物品而言,虽然消费是非竞争性的,但在技术上却可以排他。如公园、桥梁、煤气厂、地铁、轻轨、自来水厂、垃圾焚烧厂等,就是典型的“准公共物品”。由于这类物品具有显著的外部利益,所以一般需要政府提供。但由于这类产品又具有很强的排他性,故可以将“免费搭车者”排除在受益范围之外,因而其收益可以定价,供给成本也有望得到补偿,这就使市场化的提供方式成为可能。
对于竞争性公共物品而言,在未出现拥挤现象之前,大家可以同时享用互不影响,从这一点看具有公共产品性质。但当达到拥挤点之后,吸纳一个额外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不为零,人数过多或拥挤将降低现有消费者的收益。这是由于随着经济的发展与需求的急剧扩大,一些过去还具有非竞争性的公共物品,已经出现了相当程度的竞争性。如随着我国水资源危机的日益加剧,其竞争性已日益显著。再如,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道路的拥挤程度日益加剧,这使得过去的纯公共物品已经变成了准公共物品。
由以上公共经济学中公共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可以得出,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并不是绝对的,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以及收费机制作用的发挥,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向竞争性演变,而其非排他性也可以通过收费机制来进行排他,即大部分的公共物品逐步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而城市公共物品大部分具有地域性的特征,其准公共物品的特征也比较明显,因此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进行经营和管理。
三、对当前我国“城市经营”的改革建议
(一)规划是前提
城市基础设施采用市场化经营,而市场行为常会导致发展的无序,为了追求局部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整体的发展利益。城市规划则恰好是从城市的整体利益出发,通过对城市发展状况准确把握,科学地分析和确定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同时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布局进行合理的安排和部署。它是一切城市建设活动的标准和依据。只有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才能保证其最终目标的实现。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微观企业的规制
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市场化经营,实际上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必然涉及许多敏感、有争议的问题特别是涉及公私合作、政企分开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必须严格地遵循法制,同时要使已有的行为尽量规范化、法制化。同时在多方主体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的过程中,即放松进入规制的同时,政府要加强对这些微观主体的质量规制和价格规制。
(三)进行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的区分,确定可以市场化经营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城市经营”是对城市公共物品的市场化运作,为此,需要对公共物品进行分类,只有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的公共物品市场机制才能得以发挥。
影视剪辑的前景范文2
【关键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环境监测;事故应急管理;
1 引言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是威胁人类健康、破坏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其危害制约着生态平衡及经济、社会发展。我们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的预防、减少以致消除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更要特别注意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又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理处置,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和人身的危害。在对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中,环境监测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2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政府部门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法规,进行环境质量管理和宏观决策,环境科学研究及修订环境质量标准所必须提供的基础资料和依据的来源。环境监测是政府授权的公益型行为,环境监测是国家环境保护系统各级监测站的主要职责。环境监测可理解为对环境的监视、测定和监控等。环境监测可以定义为: 为了某种特定目的,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时间和空间,定期的或连续的对一种或多种环境质量的代表值进行测定,并观察、分析其变化及其对环境影响的过程,达到监视环境质量的好坏或评价环境污染的程度,进一步预测其变化趋势,以便对环境质量起到监控作用。环境监测的内容应主要包括对环境质量和环境污染源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和生态性能变化趋势的监测等。
3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在瞬时或较短时间内大量非正常排放或泄漏剧毒或污染环境的物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恶性环境污染事故被称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不同于一般的环境污染事故,它没有固定的排放方式和排放途径,发生突然、难以控制,防不胜防、来势凶猛,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破坏性大,对人民群众及生物生命安全危害极大。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国家环境污染进入高发期,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其中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不但包括常规性环境污染,也包括由于重大化学品、危险品的生产、运输、使用和消亡过程中污染导致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
3.1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特点。
第一、发生的突然性。突发性污染事故没有固定的排放方式,事故的发生有很强的偶然性与意外性,往往突然形成,污染物排放途径和方式不定,在瞬间或极短时间内就造成危害。
第二、形式的多样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包括放射性污染事故、溢油事故、爆炸污染事故、农药、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等多种类型,涉及众多行业与领域。
第三、危害的严重性。突发性污染事故发生突然,在瞬时内大量泄漏、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如果事先没有采取防范措施,在很短时间内往往难以控制,不仅会打乱一定区域内的正常生活、生产秩序,还会造成人员伤亡、社会财产的巨大损失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事故的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都较大。
第四、事故处理的艰巨性。因为这类事故通常具有污染范围大,处理难度高的特点,要根据污染物质属性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彻底清洁,同时还要阻止污染的继续蔓延和扩散,因此处理起来任务艰巨。
3.2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类型。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具有以下四种类型:
3.2.1 剧毒农药和有毒化学品的泄漏、扩散。
3.2.2 易燃易爆物质的泄漏、爆炸。
3.2.3 溢油环境污染。
3.2.4 非正常大量排放废水造成的污染。。
4 环境监测在突发性污染事故中的作用
4.1 事故应急管理。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是指中央及地方级政府和有关组织机构为避免或者减轻突发事件( 有时甚至是危机) 所带来的严重威胁、重大冲击和巨大损失,有计划、有组织的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与应对策略,包括应急预案、应急处理、突发事件( 或者危机) 的解决与解决后的恢复等动态过程。在任何工业活动中都有可能发生事故,并且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巨大能量和有害物质,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往往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由于自然或人为、技术等原因,当事故或灾害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时候,建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组织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已成为抵御事故风险或控制灾害蔓延、降低危害后果的关键甚至唯一手段。
4.2 突发性污染事故中的应急监测。
4.2.1 应急监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是指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之后,为了快速对事故作出反应和处理,需要确定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的范围和程度而对环境进行监测的活动。具体是在事故发生后,由应急监测人员进入事故现场,采用小型、便携、简易、快速的检测仪器、设备和一定的技术装备及实验室手段,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剂量、污染的范围及其可能的危害等重要信息。应急监测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定性监测是为了准确查明造成事故的污染物种类,适用于突发性环境事故的开始阶段; 定量监测是为了确定在不同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浓度分布情况,确定不同程度污染区的边界并进行标志的监测。同时,定性和定量监测也可以是查明导致事故发生的客观条件而进行的监测。
4.2.2 应急监测与事故应急管理。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工作包括两个方面: 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与处置; 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在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中,必须首先找出泄漏源,并采取措施控制泄漏源。除此之外,还应查明污染物的泄露和扩散态势、影响范围。充分了解污染物的种类、性质、泄漏量和污染范围。环境监测部门应能快速做出应急监测响应,科学的实施监测,并及时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事故污染现状,为进一步采取应急措施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是事故应急救援的四大基本任务之一。其具体要求就是要针对事故对人体、土壤、空气等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检测等措施,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如果没有应急监测的实施,就没有办法获得真实的污染情况和污染数据,也就无从判断污染的程度如何,更无从去谈如何控制事故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因此,进行环境应急监测是正确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前提。
5 结语
通过应急监测我们能迅速获得污染事故的初步分析结果,如污染物的释放量、形态及浓度,估计向环境扩散的速率、受污染的区域和范围、有无叠加作用、降解速率以及污染物的特点( 包括毒性、挥发性、残留性) 等[8]。这对于评估事故对公众和环境的影响、整个事故影响区域产生的后果随时间的变化以及污染事故的有效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这为制定处置措施快速的提供了必要的信息。鉴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应根据初步分析结果迅速提出适当的应急处理处置措施,或者为决策者及有关方面提供充分的事故信息,以确保对事故做出及时有效的应急反应,尽量将事故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杨若明,金军. 环境监测[M].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15- 16.
[2]徐民英. 环境应急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 商场现代化,2006,( 20) : 135 -136.
[3]张晓勇,黄卫,司蔚等. 浅谈当前环境突发应急监测的发展[J]. 江苏环境科技,2006,19( z1) : 84 -86.
[4]刘铁顺.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9,27( 12) : 30 -32.
[5]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委员会.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125.
[6]肖勇泉,齐燕红.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中的监测支持[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5( 2) : 4 -5.
影视剪辑的前景范文3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architectural features of the variation,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increases, designed to change the way the three asec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the impac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关键词: 现代建筑;建筑教学;影响
Key words: modern architecture;architectural teaching;impact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7-0166-01
0引言
社会发展月新日异,科学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建筑行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又赋予了建筑更多新的职能。因此,在建筑教学中,必须坚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及时收集社会信息,以便于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1建筑功能的变异对建筑教学的影响
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条件的改善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尤其是人们的交际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些改变就促进了建筑的职能的多样化,尤其是在公共性建筑方面,在这方面有很明显的表现。例如现代剧场就不像从前那样专门为了看戏而建。现代的大剧院已经是典型的走向多元化的一例,它已经由简单的表演戏剧的舞台发展成了一个集剧场、影剧院、娱乐设施、展示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功能变异对在校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同时产生了影响。
首先,功能变异对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发起了挑战,人们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模式正在逐步改变着动与静的界限,改变着交通与交流的界限。其次,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改变设计思路就显得十分必需了。懂得了功能变异的道理,就可以在设计的初始阶段对功能作个整体考虑,有了整体分区的大体构思后,动手做空间和造型,再反过来仔细推敲功能分布。
2环境意识的增强对建筑教学的影响
我们的生活和建筑应该是有人情味的,有机的,不应该是机械的,分裂的。我们应该把全新的环境理念注入我们的建筑设计之中,更进一步地增强我们的环境意识,以创造优良的、综合的、多功能的优秀人居环境。
2.1 自然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的发现我们虽然建造了很多伟大的建筑,但却使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我们都相信对环境的破坏会给我们更大的报复,因此有很多的人提出了建在“绿色建筑”。现在我国的大学院校建筑教学基本上都是以外国的建筑标准为大纲的,但我们也明白这套大纲已经违背了大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更应该去依靠东方的哲学观去指导建筑教学,让学生明白城市和建筑,大自然之间的关系使我们必须调节好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在学习中更多的考虑建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建筑的可行性问题。
2.2 近年来有专家提出了区位环境的概念,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的信息时代,拉近了我们同世界各国的距离,在世界范围内或者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更加容易交流。而反映在建筑上我们就该考虑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区位等。这种区位环境的改变使得我们在城市规划中应更明确桥梁的角色,设计更具开放性。区位变化往往意味着城市定位的变化,从而影响着建筑设计的手法和风格。
2.3 人文环境当今社会随着物质文明的进展正在发生显著的、急剧的变迁。往往民族形式只能作为一种建筑语汇被纳入建筑作品中,已失去了它的传统的大部分涵义。至于地方性,过去我们似乎强调就地取材,这样的结果当然有助于地方性的增强,从而使地方文化情态增强。在目前大规模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时,我们要考虑的问题一方面是如何确保项目都能优质快速的完成,另一方面是在建设时注意保护已有的文脉关系,并创造新的人文景观。在建筑教学中,老师在强调设计手法和设计技术的同时,应该要求学生认识到目前市场对人文环境的重视。
3设计手法的变革对建筑教学的影响
在设计手段上:当代建筑设计正在进行着一次大的变革,这就是电脑的发展和应用。我们在建筑教学中经常强调的,手工绘图打基础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随着电脑的日渐普及,很多本科学生在手工绘图这一基本功还没有完全练好时就匆忙学习电脑了,在教学中,老师应该认识到这种设计手段变革带来的影响,既向学生阐明电脑的应用给设计带来的重要变化,又要让学生们认识到手头工夫的作用,不要成为机器的奴隶,而要用自己的思维使机器成为自己的好帮手。
在设计过程上:计算机的普及使我们的设计周期变短了很多。以往几个月的设计可能现在几周就可完成,甚至在方案阶段几天就能成图。那么,如何既高效地完成设计,又做到考虑充分就是我们建筑师要好好思考的问题了。业主经常是希望昨天方案,今天扩初,明天施工图,后天楼就盖好,再后天就见效益。急功近利恐怕不仅是当代建筑市场的通病,还是相当长时间内建筑师需要努力抗争的陋习,同社会风气抗争,更重要的是和自己心态抗争。
在设计方法上:新的设计过程带来了新的设计方法。现在市场上有种新兴的运做过程是:先邀请几家单位做快速概念设计,再进行投标。业主没有时间去等建筑师思考良久后再拿出如意的方案,几轮投标,大家都做得筋疲力尽。业主们更希望看到设计师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表现出他对项目的概念,以快速、准确、清晰的表现手法,把项目的造型、平面意象告诉甲方。这种做法本身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有科学根据的。在校学生应该看到在未来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自己所必须加强的技能,在平常的学习中有重点的锻炼自己,顺应规律。
总之,建筑专业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适应市场经济进行教学改革的有力措施。通过实际工程锻炼,同学们能认识课堂方案与实际工程之差距,进而了解社会和适应市场。作为新一代的建筑专业学生除了扎实地掌握课堂上应学到的基础知识,应紧紧跟上时代的变化,建筑业的发展潮流,为走出校门尽快满足时代要求,进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建筑师做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影视剪辑的前景范文4
关键词:老年人;老龄化;安全;建筑环境;健康
一、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
1.简述
随着经济日益发展,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多,老年人口的年龄也随之出现长寿的现象(如图表1)。从而也出现许多老年问题,从少年,青年。中年,一路走到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步入老年以后,人在心理和生理上发生与青壮年完全不同的情况,叫做老化现象。
人们步入老龄化阶段,主要表现有身体功能的变化、感觉功能的变化、生活结构的变化、心理功能特征的各种变化(如图表2):
2.老年需求
老年人诸多的变化也随之带来了老年人的需求。据研究表明,老年人需求的方面比其他人群更多,这包括:
(1)健康的需求:老年人常常能感觉自己身体的变化,人体生理功能(肌体、听觉、嗅觉、视觉、触觉等)的衰退显著。对于健康的需求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的心理,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年人更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
(2)安静的需求: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的变化发展,致使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安静,吵闹的环境对老年人来说是痛苦的。但适度的团聚与热闹有益老人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应该给老年人提供一个祥和安静的休闲空间。
(3)交流的需求:随着老年人的年龄的增大,加剧了老年人与年轻人的代沟,与年轻人的交流逐渐减少,带给老年人的只有孤独和孤僻,他们渴望交流、渴望温暖。
(4)工作的需求:这对于退休的老年人更强烈。他们大多尚有工作能力,骤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他们有的希望再次从事工作,以体现自身价值。
(5)亲情的需求:人到老年有的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这时他们希望有人照顾,尤其得到子女的亲自照顾。子女的孝顺,将会使他们感到有所依靠。
(6)和睦的需求:到了老年,只要全家和睦,邻居关系融合,互敬互爱,互相帮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二、老年特征对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得影响
老年特征对建筑环境设计影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角度的不同对建筑环境产生不同的要求。因此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探索。
1.从建筑学的角度上讲
设计具有休闲功能的老年人疗养建筑,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起居、日常活动、个人爱好习惯、休闲疗养、社会接触及文娱体育活动等方面,因此设计中要注重无障碍、功能分区、空间环境的营造、空间视觉引导等。在房间、通道走廊、楼梯、家具、卫生器具的尺寸方面符合老年人的身体特征。
2.从老年人生理学角度上讲
人进入老年后,身体机能退化,功能降低。这些都决定了老人相对而言身体较虚弱,行动迟缓,体力下降,这就要求老年人的活动空问紧凑,使老人平时的生活自理和日常活动的困难最少而且省力,应设防火设计以保证最大安全。
3.从环境行为心理学角度上讲
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和日常生活特征的改变决定了老年人的固执和孤独的性格,造成自己内心心理的封闭,因此老人一般都喜欢宁静,怕吵,尤其是儿童的吵闹,因此外界的环境及室内的环境也应高度宁静。考虑大多数老年人常年形成的居住习惯,提供传统形式的室内空间。
4.从建筑心理学出发
老人一般都较敏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被抛弃的消极心理,因此建筑室内布置应宽敞明亮、居住舒适,建筑向外部看的视线感觉通透且建筑中适当设置老年交流娱乐的安静空间(如图1),从而使建筑的居住与交流空间相融合。建筑造型应富有生活气息,建筑的色彩应该鲜艳明亮而且色彩温暖。
三、老年特征带来的启示
通过研究老年特性,我们分别从建筑和和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老年特性对其影响和探索。通过分析我们从老年特点中得出了重要的启示。
1.功用性
在建筑空间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老年人步行和使用轮椅的空间,注意地面高差的处理,消除移动的障碍。注重各种设施设置的便利性,采用简单的动作就能使用的操作方法。如浴室和厕所等一些活动空间的设置要保证老人活动需要的尺寸和协助老人时所需的空间,方便老年人的各种活动。
2.安全性
建筑和周边的景观环境中总会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特别是地面材料要求防滑,地面的高差和门坎处理,以及卫生间的基本设施设置要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针对老年人视力的不足,在设计中要用鲜明的色彩和充足的照明,以提醒老年人注意。同样由于老年人判别力、行动力减退的情况下,安装警铃能方便及时地或自动地发出警报,以使老人能得到帮助。
3.健康性
由于老年人在室内的时间长,所以老年人对环境的要求比较强烈,在空间的设计别要考虑到日照、通风、采光和换气,让起居生活空间能直通阳光,便于老人作室外的活动。同样老年人由于身体的原因对温度变化和噪音的干扰的抵抗力是脆弱的,特别是寒冷的冬天,室内应该保持适当的温度,让老人感觉到温暖。同时也必须使老年人处于一种安静的环境之中。给老人一个空间开放和环境安静优美的良好环境。
4.私密性
老年人害怕孤单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除不断创造机会加强社会交往之外,还应充分注意老年人生活的隐私。老年人的生活空间有他自己的支配权,他们的喜好和隐私应该得到尊重,老年人的生活空间尽量避免闲杂人员的穿梭和干扰。室外环境应该设计一些私密交流的空间,方便老年人闲暇时间的活动和交流。
四、结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重老人,爱护儿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人总会有衰老的时候,因此,建设适合老年人的环境,研究和理解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及其需求,营造适合他们的建筑空间环境,将有助于建筑师、规划师、投资商和城市建设的主管部门更好地迎接新时期社会人口结构老年化问题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胡仁禄冯光,《老年居住环境设计》TU241.93 H213上海: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12
影视剪辑的前景范文5
[关键词]建筑施工;环境;影响;污染;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21.2;X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7-0205-01
一、建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因为我国法律制度不是很健全,而企业又一直把建筑效率和发展速度放在第一位,这样就会导致企业忽略环境保护这个环节,久而久之,建筑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就成为了我国面临的最严重污染之一。在建筑领域,污染问题较为严重的有空气污染、废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1.1建筑施工造成的空气污染
但凡有大型建筑施工的地段,空气中总是漂浮着诸多粉尘、烟灰等颗粒物质,严重污染了施工区的空气环境。在建筑施工中,施工现场会进行土地深层挖掘,导致尘土飞扬,各种施工物料堆积、搬运也会产生大量扬尘。扬尘污染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粉尘颗粒大,可以辐射施工区百米左右的范围,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空气质量。与此同时,施工过程中大批建筑材料有赖于大型车辆和重型机械的搬运和操作,无论是车辆还是施工设备都会产生大量的机械尾气,这些尾气中伴有大量的硫化物、碳氧化物等有毒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不仅对施工现场及周边的空气环境造成极大破坏,还可能经过流通传播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形成二次污染,有害气体成分还会进入土壤,降低土壤质量。
1.2废气污染
施工期间,废气问题以扬尘最为常见,城市的空气质量受到的污染主要也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造成的,在工程建筑施工期间产生扬尘的环节主要是:建筑垃圾、细料运输、场地平整、存放和使用,还有一些建筑施工场地,施工人员高处抛洒垃圾这样的不文明现象,木工进行作业,砂石、石灰、土方回填、风蚀扬尘、车辆流动也会造成粉尘污染。如果遇到大风、干旱季节,施工现场扬尘情况会更加严重。另外,施工车辆、施工机械、燃煤取暖、包括食堂燥饭也会产生一部分废气。在热熔加工化学材料、油漆稀释剂在装饰过程中的挥发同样会产生一定的废气。
1.3 建筑施工造成的水污染
水是生命之源,建筑施工当然也离不开水的支撑。在施工建设中,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水对建筑物料进行调和,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的泥浆、污水。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杂物、材料粉末等会造成水污染的物质,这些建筑工程用水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严重破坏了城市水环境,还可能导致城市地下供水系统崩溃瘫痪。建筑施工及施工人员生活用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使得污水范围扩大,深入地表后破坏植被生长环境,周围植物因污水而大量枯萎死亡,一旦出现大雨狂风天气,易引发泥石流滑坡等灾害,水土流失严重。
1.4 建筑施工造成的噪音污染
建筑施工多采用现代化重型机械设备,在提高施工的效率和现代化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噪音污染。施工过程中因建设需要而产生的爆破、搅拌混凝土、打桩、钢筋建筑骨架敲打、人员之间呼喊对话等都是造成噪音污染的原因。研究表明,建筑施工单位周边的居民要承受比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更高分贝的噪音影响,而且施工建筑产生的噪音无规律性、不连续性使得施工区周围的居民不堪其扰,还可能引发相关疾病,对人们身心健康构成极大威胁。
1.5 建筑施工造成的固体废弃物污染
建筑施工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包含堆积地表的和悬浮空中的。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挖掘土方、建筑材料剩余、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堆积于地表,利用价值低,从而形成堆积地表的固体废弃物污染。同时,在施工中,大量诸如粉煤灰、石灰粉等粉尘颗粒状建筑材料会因大风天气悬浮于空中,形成空中废弃物粉尘污染。
二、针对建筑施工造成环境污染的保护措施
2.1 建立完善工程建设环境评价体系
建设施工前需要经过环境评价体系的审定,对于污染太过严重、环境代价太大的施工项目要予以制止或者改进,使施工方案尽可能做到节能环保,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工程建设环境评价体系制定科学的施工标准,对施工中水质、空气、噪声、土壤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数据控制,工程建设一旦超标要立即整顿,倡导绿色施工,建工程和建设施行绿色评估和监督,促进建筑施工环境的改善。
2.2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在建筑施工单位要组织对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分学习环境保护相关办法及法律法规,帮助其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促使他们在施工中践行环境保护的相关工作,从思想乃至行动上共同展开环境保护工作。
2.3 扬尘污染的防治措施
针对粉尘满天飞而造成的扬尘污染,施工单位可以将建筑施工环境进行封闭处理,从而与周围居民环境分隔开来,利用防护栏和防雨布将施工现场与周围环境相分离,尽可能的缩小尘土扩散范围。在混凝土、石灰块等相关建筑材料的运输过程中要对机械、车辆做好环保工作,加装覆盖布,防止尘土飞扬。
2.4 对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水、雨水等废水排放时需要将水进行沉淀过滤处理,将大颗粒泥沙、杂物等过滤出来后再排入城市下水道,避免造成下水道堵塞不通。对于施工人员生活产生的废水也需要经过处理再排放,禁止生活垃圾及有毒有害废弃物进入下水道系统。
2.5 处理固体废弃物的措施
固体废弃物主要由施工过程中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构成,在预防固体废弃物污染时要率先做好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存放工作。在施工阶段使每个人都养成、垃圾分类丢弃的好习惯。定时对施工现场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清理,避免因随意丢弃垃圾而产生环境污染。
2.6 对噪音污染的防治措施
各级环保部门应及时制定出台关于噪音防治的管理办法,组织施工单位加强对噪音污染的认识学习,提高噪音控制处理能力,对各大施工现场噪音排放进行严格监督,促进噪音标准排放的落实执行,净化施工现场环境。
2.7 加大回收利用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垃圾
通常情况下建筑垃圾也具有一定利用价值。例如混凝土和碎砖可以利用至道路铺设当中,回收废气的水泥袋可以回收重新加工使用。近些年清洁生产逐渐被各大发达国家和地区利用,在预防和治理污染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其是一种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和生产量的一种重要举措,对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可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因此,将该举措引用至我国建筑业当中,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能源的消耗,同时也可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对推进我国经济起到重要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影响,这就要求建筑施工单位不断改进施工方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肩负社会责任,在政府、施工单位及其他部门的配合下从源头上减小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创造节能环保的施工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的和谐统一,达到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怀志.建筑施工对环境影响的分析与对策[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6,05:60-62.
[2] 张健.建筑施工环境因素分析及污染防治[J].低温建筑技术,2007,05:132-134.
[3] 田婧.建筑施工环境保护调查研究[J].环境工程,2008,05:31-34+3.
影视剪辑的前景范文6
?h境是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从哲学意义上讲是研究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信息环境之间的关系。人们使用空间的过程其实就是事物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室内空间设计的第一原则就是要“以人为本”,人的心理行为是空间设计与环境设计的重要依据。作为室内设计师,想要完成一个出色的设计作品,就要遵循这个重要原则,深入了解环境心理学对室内空间的影响,从人与空间交流的情感出发,遵循其中的设计规律。
1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
环境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及行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从人的行为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人和环境之间的最优化。而且人与环境总是会通过某种相互的作用来达到一种平衡并且希望在这种平衡中使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走向进步和完善。当我们处于某一环境中会因该环境的不同氛围而有不同的心理感受,从而会促使我们做出不同的行为,同样的空间如果装饰成截然不同的环境就会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由此可知环境对人的心理与行为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1.1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一种具有依托的安全感。当人们在公共空间活动时从心理感受来讲并不是越开阔越好而通常会选择可以依靠可以遮挡可以有所依托的物体,因为这样会有足够的安全感身处其中从而不会使自己感到恐慌,所以当人们不论处于何时何地都需要有一个能受到保护的空间。如今,室内空间设计中所做的全封闭空间以及半封闭空间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空间。
1.2领域性与人际距离。
人际距离主要分为亲密距离、安全距离、社会距离和公众距离四种。亲密距离指的是关系非常亲密的人在交往时彼此的距离,但这种距离在公共场合会让其他人感觉到强烈不安,安全距离适合亲戚朋友日常熟悉的人谈言欢,社会距离常用于非个人的事物接触如同事间商量工作等,公共距离则是距离较远交流时的方式,这个时候人们无法观察到细部信息。但这四种距离也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反而会因为环境、性格、职业和文化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差异造成人际距离的适当变化。
1.3私密性。
私密性是指对交往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和控制。它表现了人与空间之间的心理约定,同时私密性也有助于建立自我认同感的作用,私密性在室内设计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在任何空间都要提供适合的私密范围供人们活动,即使是人们离不开的居住环境同样如此。而像餐厅这种公共场合在设计时设计师都应该考虑到私密性因此在布置餐桌餐位时会利用置物架、植物、隔断等软装饰产品起到遮挡分离的作用。
3环境心理学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环境心理学对室内空间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色彩、材料及光影三个方面。
3.1色彩对心理环境的影响。
眼睛总是人们观察事物,感受环境的第一个器官,从视觉角度来说,在某一特定环境中最先感受到的便是色彩,当人处于某一室内空间中经过对看到的色彩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对人的视觉审美、情绪及工作效率都有影响。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觉,色彩联觉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即色彩在空间设计中就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色彩比形状更能引起人的视觉反应,不仅如此,它还会对人的心理与情绪产生直接影响,是因为视觉的感知是人体感知器官中最主要的感觉。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起室内空间设计,他们也认识到色彩对于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作用,并且大胆地运用色彩制造空间气氛,烘托不同的环境氛围,从而可以营造出更加舒适宜人的室内环境。
3.2材料在心理环境中的影响。
材料的使用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每一种不同的材料都有不同的色彩以及质感,又能够构成具有不同特色的装饰细部,因此在创造空间时对使用的材料选择和对材料的处理方式十分重视,不同材料的纹理都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例如石材就会给人一种沉稳踏实的感觉,而木材则会让人觉得温暖柔和的心理感受。
3.3光影在心理环境中的影响。
在人们的居住环境中,光作为视觉感知的基础能够使我们感受到色彩的冷暖、判断空间距离的远近以及辨别物体的大小等,所有这些感受都是光通过视觉这些感受是通过视觉作用于人的感知系统所产生的反映,与此同时,光的反射、折射等物理现象既富有动感又具有非凡的表现力,也因此能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环境气氛来激发出人的各种心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