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地理复习课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地理复习课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单元复习课 有效性教学
初中数学中单元复习课的开展,能够系统地将每单元所学生的知识点有效梳理整合,学期结束时整体复习课的开展也就变得更方便,它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归纳概括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我们既要看到该种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又要看到其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当前初中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单元复习课对于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实践中,教师在基础教学完成后,会组织单元复习,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强化学生的认识,从而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但在实践中,数学单元复习课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在单元复习课的开展时,更多的是从应试的角度出发。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应试的要求,对于学生成绩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会更多地关注学生解题能力、解题方法的培训,以例题的讲解代替系统的知识复习,对于知识点的梳理和归纳相对不足,使学生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长远看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其次,单元复习课的课时较少,学生的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新课标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是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仍占据主导地位,在单元复习课上,教师会给学生划定重点内容并进行重点讲解。整个单元复习课的过程是以教师“满堂灌”的形式开展的,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比较少,也没有时间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从而对于知识的识记和理解不够深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受到限制,不利于数学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提高初中数学单元复习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原则
(一)基础性原则。初中数学更多地需要学生数学知识的积淀,在此基础上提高其应用能力。在单元复习课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归纳整理,使其更好地在数学教学整体中发挥作用。比如在几何证明中,对于一些公理、原理的复习,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梳理基础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证明和推理过程,从而更好地应用。在教学中,将这些分散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学生能够有一个完整的知识脉络,对于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及后面的学习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主动性原则。单元复习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自己归纳知识点,并通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对其归纳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充分激发学生对于复习课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这种学生主动性的调动,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针对性原则。单元复习课教学完成基础知识的归纳复习的同时,也应该起到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作用。在开展复习课之前,教师应该完整地梳理本单元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科学设计复习课的内容,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三、提高数学单元复习有效性的措施
教师应该针对其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教师在开展单元复习时,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数学学习是一个连贯的过程,每个单元的知识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在单元复习课中,教师要看到本单元内容在本学期数学知识中的作用,并从它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出发进行知识的梳理总结,从而使学生更完整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这样一种整体性的归纳总结,能够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为学生的学习及知识的应用都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该种知识的归纳概括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二)在课堂练习题目的选择上要具有针对性和综合性。通过习题练习,能够使学生更好理解、应用数学知识,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精心选择课堂习题,使其更好地与基础知识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选择练习题目时,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使选择的题目能够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并且要从综合的视角出发选择题目,使其更好发挥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三)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指导。单元复习课的教学内容较综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教师给予充分关注,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知识掌握不牢固、不完善的情况,教师应给予及时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数学能力。
(四)教师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作为主体地位应该受到充分的尊重,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其数学知识体系。复习课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内容更具趣味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毛飞飞.管窥初中数学复习课类型与学习任务的适配性――关于复习课教学有效性的若干思考[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1(6).
初中地理复习课教学设计范文2
6.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许建章
7.浅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方字容
8.创新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杨雪辉
9.浅议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皇甫文成
10.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思考于昌明
11.简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艺术张永
12.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冯富仙
13.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刘宝银
14.从创新教育看发现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张丽
15.新课程理念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转变张新宇
16.论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转换杜树旗
17.新课程(中学版) 试论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罗月香
18.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王学东
19.加强实验教学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张思歌
20.浅谈初中数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蒋文林
21.促进手脑结合,培养创新能力——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潘承玲
22.浅议新课改中体育课堂的素质教育孙永超
23.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韩烈
24.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之我见吕述芳
25.阅读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吕文烈
26.高中英语阅读中猜测词义的方法枚举董荣松
27.古诗教学一二三班彩虹
28.初中英语教学案例探析张文莉
29.如何设计『导学案韩必荣
30.新课程下高中化学如何发展合作式学习张兴前
31.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冀朝红
3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方案葛轶宏
3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教学中的感悟刘如林
34.走进数学实验挖掘教学亮点左君
35.感悟生活自主写作干坚明
36.浅谈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途径张波梅
37.数学教学中的快乐气氛高永光
38.高中英语课文教学初探郝素华
39.整合多种资源,让地理课堂更有效袁银锁
40.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化学张芳琴
41.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刘雅莉
42.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徐小超
43.《牛顿第一定律》课堂新模式黄道惠
44.浅谈《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喻菊珍
45.把握科学体验生成有效教学朱成伟
46.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的尝试与探索梁玉平
47.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李晓进
48.浅谈高中英语教学情景的创建万风芹
49.谈高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新课程(中学版) 柳在兵
50.激发新思维,创设化学教学快乐课堂代玉娜
51.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开放性教学任丽红
52.做好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水平袁海飞
53.更新传统备课方式,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英语课堂教学反思李梅
54.浅谈语文教学的板书设计高洁
55.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五结合"刘艳霞
56.英语教学中如何转化后进生樊红霞
57.如何进行数学预武琴
58.初中英语趣味教学谈李武琴
59.中考政治开卷考试的应对之我见韦伯忠
60.课改——让英语课堂"活"起来黄雁
61.如何激发后进生学英语的兴趣王霞
62.浅谈语文教师如何探究新的学习方式丁民
63.让学生做历史课堂的主人纪爱梅
64.试议文言文自主学习的预习程序徐新国
65.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黄炳辉
66.如何促使高中生乐学英语周霞
67.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设计导语张凤艳
68.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张冬妹
69.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点滴谈——新课程下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赢得课堂武贞花
70.怎样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周秀珍
71.优化实验教学环节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王财富
72.科学课如何高效复习迎战中考王丽茹
73.初中化学实验的三个强化张国忠
74.中考复习中的"四招"钟红震
75.浅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图书馆工作陈樟标
76.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体会聂新海
77.初中英语听力培养方法李云英
78.浅谈课文阅读技巧邱小山
79.高中英语教学方式新尝试王祥娟
80.实验,让物理课堂更精彩李敬丽
81.调动学生兴趣,上好高中政治李忠奎
82.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胡淑娥
83.略谈高中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几种方法张华平
84.新课程(中学版) 如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良好习惯林小萍
85.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季咸南
86.浅谈如何加强中学生品德修养的教育彭占东
87.让学生找到快乐写作的源泉韩淑轶
88.浅析多媒体在化学有效教学中的运用戴卫东HttP://
89.浅谈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根源与矫正策略杨占林
90.历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误区及其对策李俊玲
91.浅议如何营造和谐的英语教学环境刘维林
92.教师如何搞好思想品德校本教研夏忠强
初中地理复习课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 初中地理 低效表现 教学策略
在当前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呈现的是一片低效教学的景象,即教师的教学偏离目标、违背基础规律、忽略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等,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制约了学生成绩的提高及全方位发展。
1.课前预习的低效
初中地理课前预习工作低效主要有以下原因:(1)教师备课不充分,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各种突发性提问缺乏应有的应变能力与储备知识的支撑,如学生在产生疑问后向教师求助而表现得不知所措或模棱两可,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生活的实际结合相关知识对其进行解答;(2)学生对待课前的预习任务不认真,甚至没有预习的习惯,导致授课开始后难以进入学习状态,严重影响课堂学习效率。
针对课前预习的低效情况,首先,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收集整理所有与本次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并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知识与内容和各个环节之间进行设计与串联,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临场应变能力。其次,鼓励学生重视课前的预习任务,严格按照熟悉内容――找出重难点――尝试性练习――课堂提问的过程进行预习,确保学生能高效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
2.课堂过程的低效
2.1合作学习的低效
有的地理教师习惯性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由学习混为一谈,因此在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放任学生分组后自由探讨学习,而忽略教师的引导点拨作用,并没有及时发现学生合作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如生活阅历较少,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去甚远,缺乏一定知识储备,或不给予学生充足时间思考,直接进入交流讨论甚至总结环节。
针对课堂合作学习模式下出现的低效情况,教师必须确保教学模式应用的高效率,在展开合作学习时,保证学生围绕探讨的主题有绝对吸引力,或是开放性,如学习《认识国家》时,学生的探讨内容可按照教学大纲依次探讨日本、埃及、俄罗斯、法国等,也可以结合学生出国旅游的经历探讨亲身所见的各种国度文化。另外,教师切记不能放任学生处于一种无目标合作的状态,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如学习《中国的地形》,教师应掌握多种主题导入方法,如引导“在了解了我国行政区和疆域的划分以后,大家来思考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等,确保学生的合作有目标与方向。
2.2情境创设的低效
不可否认,当前初中地理课堂上很多教师对创设情境的文本进行开发时还有很大的误区,盲目追求新颖的教学形式,放弃最本质的教学核心。如学习南极知识点时,一些教师通过南极考察视频等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以求激发兴趣,而在情境创设后提出“同学们愿意去南极考察吗”等提问而得到“太冷了不愿意去”等答复后,很多教师往往不知所措。教师的初衷在于以宣扬南极考察人员吃苦耐劳的精神引入南极知识的学习,而在情境创设过程中忽略学生的意志兴趣等因素,这就表现出低效学习的状态。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努力反思情境创设在地理教学中的目标,并且要抓住学生的需求与特点,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或感兴趣的点引入到情境中,再与教学内容进行紧密联系,才能真正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感受生活,感受地理学习的价值。
2.3活动设置的低效
活动应该成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亮点,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快速融入学习提高效率。但当前很多教师过于注重活动的形式而忽略内容,主次不分,华而不实,就难以取得高效。如设置辩论会探讨“日本人每年在南极捕杀南极鲸鱼是否正确”等话题,显而易见的结论大大降低活动创设的价值与意义。
高效的地理课堂活动设置,应该从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角度出发,以激发兴趣为重点,不断强化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能力。这个阶段教师必须对活动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让形式服从内容,讲求实效。如学习中国地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城市蹲”的游戏,选出20多个学生分别代表不同的城市,而在喊出“城市蹲,城市蹲,城市蹲完湖北蹲”时,代表武汉、荆州等湖北省内城市的学生就要完成各自的动作。有趣的活动形式才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且在高质量与连贯性强的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吸收所学知识,实现寓教于乐的高效学习目标。
3.课后复习的低效
在课后复习工作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小结的环节,只是简略介绍学习中主要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单一枯燥的总结形式导致小结环节学习效率降低。
教师应该明确课后小结的重要性,丰富小结形式,如教师小结、学生自我总结,或重难点与分散性知识的串联小结,等等,在结束章节学习时注重知识框架的梳理,才能真正为学生掌握知识做好延伸与导入工作,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复习课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微课 语文教学 知识点 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092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到十分钟左右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它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优势。
一、利用微课,优化课文教学
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但教师都觉得不太好教,学生也没啥兴趣学。那么,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怎样做到既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1.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2.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3.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4.在大胆设想中培养创新个性。5.培养学生的自豪感,我们在教学《世纪宝鼎》一文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世纪宝鼎》这篇课文,介绍了世纪宝鼎的整体结构、艺术造型和文化内涵,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艺术创造力。以下是教学这课我所采用的方法:课前结合预习提示先让学生读课文、看插图、了解世纪宝鼎是什么样的?并查资料对“鼎”作全面了解,再想一想我国人民向联合国赠送这一礼品的意义;课堂上先检查预习情况,使全班同学都能对课文内容有个全面的了解,然后抓住鼎的样子,让学生自读互议,理解鼎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和中国赠送宝鼎表达的美好祝愿和希冀。
上述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整个教学过程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群体性主体参与率高,创新性思维活跃,使学生真正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整个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二、利用微课,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首先应体现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自学是发挥学生智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只有课堂教学充分培养起学生自学的习惯,打好了自学的基础,通过学生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才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预习新知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根据微课中提供的阅读材料了解文章的背景或是作者、主人公的资料信息,初步感知文章写作的时间背景或作者写作的心态;然后依据微课中的提出的预习要求去初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长难句,查阅词典或是观看微课获知新词语的意思;带着微课中提出的问题再读课文,归纳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了解课文的事情经过,划分文章段落,感知课文的中心意思。通过微课层层递进的预习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一步一步去解决学习问题,逐步地去感知课文中心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分析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利用微课,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教材所学的内容有限,语文课堂要注重课堂外的延伸,及时给学生补充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通过微视频,以优美的画面、舒缓的音乐加以动听的讲解,一下子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接受新鲜知识。比如在教授八年级上册《三峡》一课时,当学生通过课文了解了三峡的地理位置,播放三峡简介微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画卷般的景区内畅游,一面欣赏三峡的美丽景点,一面聆听讲解员的解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长课外知识。
四、利用微课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
语文是一门十分丰富的学科,该学科不仅包含了著名的文言文内容,还包含了现代白话文及古诗词,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同时,由于语文继承了我国诸多传统文化,其与现代文化具有巨大差异,因此,初中语文还具备显著的时代性特征,这给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挑战。
从初中语文实际教学来说,初中语文的知识面十分广,且需记忆的重点知识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难以立即记住各个重点知识,对各个字、词的含义容易出现记忆混淆现象,此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微课功能所具备的精、快特点,选择在关键时期如考试复习阶段、背课阶段等,根据班级学生对语文课文知识内容各个记忆难点、难理解环节做到全面掌握与分析,并将这些知识点进行有效提炼,将其有针对性地制作微课片段,帮助学生方便记忆各个知识难点,并针对语文考试重点内容开展不同类型课文的微课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初中地理复习课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 实验复习课 教学有效性 提高策略
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应努力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堂结构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知识“升级”,思维方式“升级”,从而实现能力“升级”,尤其不能为了针对考试,复习得面面俱到而采取简单的知识的重复和灌输。下面谈谈本学期复习中的一些案例和反思。
一、通过改进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修改前:课题《化学基础实验仪器复习》
教学目标:1.知道常见仪器,能正确地书写仪器名称。2.能正确使用常见的几种仪器。3能够利用仪器进行简单实验。
在设计教学时,要对各方面的教学目标进行整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教学的整体安排。这堂复习课需要对以往学过的仪器进行回顾和梳理,并能让学生形成思维体系,所以要加强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方面的目标设计。化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提出为什么需要进行试验,并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及经验,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在以后生产生活中的意义。在这堂复习课中我们需要帮助学生把零散的“珍珠”穿成一串“珍珠项链”,而教学目标就是要引领学生寻找这条属于自己的“线”。经过讨论,我们将本课原来的单一的化学仪器的复习改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修改后:课题《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4.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二、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通过科学探究,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
要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探究活动。化学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探究活动形式有两种:一是进行适合学生的探究性实验。例如“探究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温度变化”,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案,学生通过讨论筛选出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物质溶解时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的结论。二是调查、辩论等活动。如“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和污染状况,提出有关的建议”,“辩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吗?氧气会耗尽吗?”等。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生活实际获取第一手的信息,借助已学的知识和各种教育资源(图书馆或互联网)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具有的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为化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具有广阔的前景。
在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清晰地认识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扩大信息时空,提高学习效率。不能以此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减少学生的思维活动,强化机械训练。而用计算机模拟一些复杂的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但模拟实验无法全面体现化学实验的作用,不能以此取代化学实验。微观图景跟宏观现象有着本质区别,不能进行简单类比,在用计算机模拟微观图景时要注意避免科学性错误。
在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重视多种媒体的配合使用,以提高教学效率。
四、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有关的知识和经验。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提高学习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
对于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物质及其变化现象,要注意在教学中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使学生形成新的认识。例如,水是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物质,在水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出发认识生活中的“水”,探究水的组成和性质,了解水的污染和污染源、水的净化和纯化等。
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存在大量与化学有关的素材,如燃料和燃烧、溶液、酸、碱、盐、有机物和各种材料等。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需要收集和筛选素材,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五、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增加跨学科内容
在化学教学中,应加强化学与物理学、生物学和地理学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学习主题,如“设计实验探究动物或植物对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影响”等,使学生在已有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得到尽可能全面的认识。此外,还应注意化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联系。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学习主题,如“调查当地燃料的来源和使用的情况,提出合理使用燃料的建议”,“调查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提出治理的初步意见”,“调查常见食品添加剂种类,讨论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和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决策能力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六、结语
以上只是笔者列举的一些实践体会,事实上,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举措还很多。广大教师和学者应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地域特点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回归生活世界”的意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一种轻松、民主、自由的教育环境中进行交流、探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运来.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初中地理复习课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微课;初中英语;阅读课;应用研究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课”在初中英语课的教育改革领域受到了极高的关注。“微课”又处在大教育改革时代,借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各种形式出现,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变得更加的主动和灵活,使学校的课堂教育功能发挥到极致。
一、微课的概念及发展
在国外,“微课”(micro-lecture)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David Penrose教授提出。它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 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堂(60-second course),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OML)。[1]
在国内,“微课”在我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以电视机在千家万户的普及为标志。彼时,我国电教界出现了一种“以片段为内容”的时长约1至2分钟电视教材。它非常的直观和一目了然。一些广播电视台开始借鉴电视传媒手段,设计出了一种内容篇幅非常短小的教育类节目,人们将其称之为“微课程(Micro-Course)”或者“迷你课程(Mini-Course)”。[2]
2011年,胡铁生老师提出的“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 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 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胡铁生老师将“微课”的特点概括为:短、小、精、悍。[3]
二、微课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将“微课”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课堂的教学中,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第一,将“微课”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课堂符合“新课标”教学实践的要求,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升。过去,英语课的教学目标单一,重技能,轻情感;教学方法机械,重教法,轻学法;课堂“以本为本”,重解读,轻互动[4]。形式灵活新颖的“微课”,将阅读课堂中“教学”与“活动”紧密结合,很好地改变了过去这种“程式化”和填鸭式的阅读教学模式。微课的制作也需要教师们整合教学需求与资源环境的变化,做到新课改要求的“与时俱进”,这也是对教师的一种能力提升和挑战。
第二,“微课”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们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微课”突破了传统阅读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比如,英语长难句最容易出现在阅读课上,学生一下子很难把握这些长难句中的重点和难点。而微课以其“单一的教学目标”、“简短的教学内容”着力突破初中英Z阅读课中的长难句。借助微课,学生随时进行暂停或反复思考,有效地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促进学生们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英语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微课”这一教学平台中得到能力(教学能力与学习能力)上的提升。[5]
第三,“微课”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最大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微课教学视频一般在3――6分钟,“时长短、内容精悍”,极大的满足了初中生注意力集中时长的规律,抓住了学生们注意力最集中的时段,充分的调动起学生们主动学习英语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减轻了学生们攻克英语阅读的压力和负担。
第四,根据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学生们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来设计的“微课”,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种注重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和情感体验的“微课”,学生定会很感兴趣。学生们即使不在学校中,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通过互联网来选择“线上”的微课资源来加强对英语阅读课的知识点或阅读策略的理解和分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阅读习惯。
三、微课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一)阅读前的设计
如何将“微课”成功的应用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教师们首先要考虑的是怎样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怎样将“微课”设计的充满趣味性、具有吸引力。[6] “微课”导入式环节的内容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以下方式来构思:
1、 “歌曲聆听”导入法。教师们可以利用微课播放与英语阅读材料相关的歌曲,同时在屏幕上给出与本堂阅读材料相关的词汇,为学生们培养兴趣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进行新词汇的初步学习。
2、 “微视频欣赏”导入法。如果阅读文章具有人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特点,教师们可以将文章中的相关素材做成微视频,在文章阅读前就展示给学生们观看,引导学生们主动思考, 提出问题。
3、“互动热身”导入法。教师们可以找出该堂英语阅读中比较典型的场景、主要词汇和主要句型,归纳整理出一段微视频再结合PPT给学生们欣赏。引导学生们利用所给出的信息,与同桌或伙伴们互相模拟演练阅读文章中的情景,使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们能够集中注意力到课堂中来。
“微课”导入课堂的形式可以有许多种,但是英语教师们在设计的时候还应该注意以下两点:首先,“微课”导入环节的内容应该控制在六分钟以内;其次,导入内容一定要与本课题所教授的重点、难点有关,且内容要小,最好是小到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就看得明白老师这节课要讲什么。
(二) 阅读时的设计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中,对初中阶段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分别提出了三级目标,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阅读时的微课设计也不仅是要对词法、句法等语言知识的教授或考查,还要对学生阅读策略、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技巧等非语言能力进行综合训练和培养。笔者认为初中英语阅读课时的环节,“微课”设计可以从以下三个步骤开展起来:
首先是词汇微课。词汇微课的设计比较容易,如:词汇联想、看图猜词、听音猜词、词汇拼写游戏、选词填空、词汇搭配等。教师们可以将阅读材料中的重点词汇挑出来,设计成5分钟以内为宜的动画视频。教师在播放词汇微课时,可以边暂停视频边与学生们一起找出阅读材料中词汇相应的位置,并让学生们在书本上做上标注。
其次是长、难句的重难点导学微课。这种微课可设计成语法分析、讲授启发、问题导向、合作探究、反馈互动、答疑指导等多种方式。教师们将阅读材料中的主要句型或重难点做成的5分钟以内的视频供学生观看。当学生观看视频时,教师可灵活地边暂停、边引导学生们学习该句型或重难点。视频学习后,教师还可以对长难句或重难点进行进一步扩展,如:让学生进行相同句型的造句、将句子排序等。
最后是整体阅读理解微课[7]。这就包括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如寻找主句、揣摩主旨、篇章结构、思维导图等阅读策略、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技巧等非语言能力进行综合训练和培养。比如, 2013版《新目标英语》(Go for it!)九年级Unit 6 Section B的阅读课《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中要掌握的阅读策略是Mind-Mapping(思维导图的使用),教师们可以以这节课的思维导图的设计为切入点,制作一个关于如何使用思维导图的微课,教会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课中更巧妙的使用思维导图,提高阅读能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这个单元的阅读材料这个层面。
(三)阅读后的设计
一堂优质的、利用微课进行教学的英语阅读课,不仅要有良好的阅读导入环节和阅读时的开展环节,还应该有一个圆满的阅读后的评价环节。阅读后的评价环节,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作“复习微课”和评价项目或表格。而评价项目或表格应该包括对教师 “教学设计”的评价,也包括对学生的自我评价,特别是阅读的过程性评价。评价是一种检验,也是一种促进教学方式的反思,对教师来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对学生来说是提高阅读能力和成长的过程。[8]
教师将这些阅读后评价环节的微课分类放到互联网上的学习平台上。学生们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进行在线的学习这些微课,巩固阅读课堂上所学知识,由此增加更多的师生之间互动的效果,持续提升英语阅读课堂的教学质量,培养阅读的兴趣。然后,学生再根据自己学习和掌握的程度,填写相应的评估反馈项目和表格。这样,教师们可以及时得到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而后根据学生们的评价及时地调整微课的内容、完善课堂的教学步骤。
结论:“微课”作为一种形态新颖的教学方法,充分的结合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个体学生的特殊需求。因此,加强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将“微课”引入和运用到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改变传统的阅读课堂的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丁妍. 微n的设计与分享之我见[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7).
[2]时静.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01:13-16+12.
[3]胡铁生. 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 广东教育:综合版, 2014(4):33-35.
[4]冒晓飞. 激活初中英语阅读课堂的策略与方法[J].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9, 32(10):36-40.
[5] 李艳丽. 微课资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疯狂英语(教学版),2016,03:53-54.
[6]吴娇娇. 微课在大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研究[J]. 校园英语,2015,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