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地理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范文1
地理学科在高考中难度可以说是算的一号人物的,不过只要经过合理系统的学习,坚持不懈的研究期中所蕴含的规律,再结合地理所特有的特点,就可以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地理基础知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然地理知识点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
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
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
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
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
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1、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的区别。
12、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13、分析实际生活中风与等压线的关系时,要注意区分近地面与高空:近地面要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高空一般不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减小。
14、分析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时,要注意季节判断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为夏季,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北;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为冬季,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南;太阳直射赤道(春分和秋分)时,赤道低气压一般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15、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不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
16、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与江淮准静止锋有关,夏季的伏旱是受副高控制形成的。
17、判读锋面图时要注意锋面的倾斜方向总是向冷气团一侧;
画冷锋和暖锋简图时,要注意三角形与半圆形凸出方向,即总是指向锋前,冷锋指向暖气团一侧,暖锋指向冷气团一侧,它们的指向也可代表峰的移动方向。
18、判读气候类型时,要注意根据气温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7月份气温最高为北半球,1月份气温最高位南半球。
19、分析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时,要注意气候类型的特殊分布,如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
但有些地方比较特殊,如澳大利亚东北部、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东南部等地区都远离赤道,其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与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暖流的影响有关。
20、主要玄武岩和花岗岩的区别: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岩石缝隙在地表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
21、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的区别:相对来说,风化作用是静态的破坏作用,主要破坏因素风等;
侵蚀作用是动态的破坏作用,主要破坏因素有流水、风力、海浪等。
22、六大板块中,亚洲的阿拉伯半岛与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属于亚欧板块,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而安第斯山脉南部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23、“背斜谷”从地形上讲是山岭被侵蚀成了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讲还是背斜
24、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但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25、注意断裂与断层的区别:断裂是指岩层沿裂隙断开,但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
断层是指断裂面两侧岩层发生明显位移的地质构造。
26、利用等值线图判断河流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时要注意两者的海拔高度和水位高低;
河流水位高,河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位高,地下水补给河水;黄河下游是“地上河”,始终是河水补给地下水。
27、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不一定都在夏季,如地中海气候区冬季为汛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则全年降水量丰富。
28、注意利用河流与等高线的关系判断湖泊的性质——咸水湖或淡水湖;
等高线向湖泊一侧弯曲,表示湖泊海拔高,湖水外流,一般为淡水湖;等高线背向湖泊弯曲,表示湖泊海拔低,河水注入,一般为咸水湖。
29、分析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时要注意判断南北半球——南半球北坡热量丰富,自然带分布位置高;
北半球南坡热量丰富,自然带分布位置高。
30、注意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在分布地区和对应气候类型上的区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对应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对应地中海气候。
31、注意北海渔场(西欧)与北海道渔场(日本)的区别。
秘鲁渔场形成原因(上升流形成)与其他三大渔场形成原因(寒暖流交汇形成)的区别。
32、自然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区分清楚——水资源和气候资源是交叉关系,都属于自然资源。
33、能源与能源资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能源包括能源资源,还包括二次能源等;
而能源资源仅指自然资源中能提供能源的部分资源。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34、台风中心无风,盛行下沉气流;
而台风中心附近的风力一般在12级以上,常出现狂风暴雨。
35、台风和飓风虽然都是热带气旋,但要注意两者发生的区域存在差异——台风是西北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
飓风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上的热带气旋。
36、干旱灾害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并非降水量少的地区,干旱灾害就最严重。
干旱灾害主要是对农作物而言的,是受供需关系影响的。我国西北地区降水比华北地区少得多,但华北地区对水的需求量大,故华北地区比西北地区干旱灾害严重。
37、寒潮危害最大与寒潮势力最强是有区别的:寒潮危害最大主要是对农作物而言,一般发生在秋末和春初;
寒潮势力最强一般发生在冬季。
38、地震的震级与烈度两个概念要区分开: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
一般而言,同一地区相同条件下,烈度与震级成正比。
39、火山和地震并非百害无一利:火山灰和火山喷发物往往能形成肥沃的土壤,地震波可以用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
40、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地质灾害,两者最大的区别:泥石流需要大量水分条件,而滑坡则不需要大量的水分,但过多的水分会加剧滑坡的发生。
人文地理知识点1、自给农业与商品农业是相对而言的,判断时要注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密集农业与商品农业之间联系密切,资金密集型农业和技术密集型农业一般属于商品农业,但劳动密集型农业大部分属于自给农业。
2、人类对自然因素利用改造的前提是不违反自然规律。
温室大棚农业一般出现在纬度较高地区和冬季;热带地区一般不会发展温室大棚农业,因为热量非常丰富。
3、修建梯田是有前提的,一般适合在坡度比较小的地区,所以并不是所有山区都可以通过修建梯田来改造自然条件。
4、季风水田农业属于自给农业,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但并不是所有属于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亚洲国家商品率都低,机械化水平都低,如泰国的商品率就较高,日本的小型机械化程度也非常高。
因此,分析问题时要根据具体信息进行,防止脱离材料盲目归类。
5、水稻种植业分布地区需要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但并不是绝对的。
如果某地降水稀少,但地表水资源丰富,能够发展灌溉农业,则它可以发展水稻种植业,如我国河西走廊。
6、混合农业是按生产对象划分的。
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虽然与澳大利亚和西欧混合农业相差甚远,但仍然属于混合农业。
7、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并不是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如采矿工业受自然(资源)条件影响较大。
8、不同指向型工业的区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只要能获得经济利益,市场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原料地,如高档家具厂;原料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市场。所以分析工业区位时要用发展的观点。
9、劳动力素质并不专指劳动者的文化程度,也包括劳动者的经验和熟练程度。
10、注意区分电子工业和电子装配工业,前者是技术指向型工业,后者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11、新兴工业可分为劳动力密集型(意大利的东北部及中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型(美国“硅谷”),并非特指技术密集型工业。
12、传统工业和高技术工业对交通条件要求都较高,但前者侧重于运量大的水运、铁路运输等方式,后者侧重于速度快、效率高的航空运输等方式。
13、平原是城市发育最理想的环境,但并不是所有平原上都分布有密集的城市,如亚马孙平原。
14、河流交汇处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但在山高谷深的山区,河流交汇处不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15、交通运输条件对城市的影响是动态的,某一时期主导交通运输方式的繁荣往往会促进城市的发展,反之会阻碍城市的发展。
扬州的兴衰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16、注意城市化水平高低与城市化速度的快慢的区别: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百分数反映,百分比越大,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
城市化速度指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17、对城市化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还应该认识到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也是城市化。
18、逆城市化不是城市衰败,而是城市扩展的一种新形式,多出现于发达国家的大城市。
19、城市问题并不是每个城市都存在的,而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也不是必然会出现的。
20、注意区别城市地域形态与城市基本形态:前者主要指城市的外部形态——集中式、组团式、条带式或放射状;
后者既包括外部形态,也包括内部形态——集中紧凑式和分散疏松式两种。
21、注意区别城市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与城市土地利用(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有针对性地回答。
22、高级住宅区并不是分布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而是分布在与低级住宅区背向、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城市外缘。
23、根据市场最优的原则,商业中心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地区,但并非城市中心地区都是商业区。
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
24、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时间、运量或者运价,同时还要考虑是否具备相关的运输条件——河流、铁路、公路等。
25、注意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道)与交通运输工具(火车、汽车、飞机、船舶和管道)的区别,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回答,不能混用,其中管道既是运输线路,又是运输工具。
26、水运包括河运和海运,虽然河运的地位在不断下降,但海运的地位依然非常稳定。
因此不能笼统地讲水运地位在逐渐下降。
27、在分析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时。
科学技术往往作为一个独立于社会经济条件之外的区位因素。
2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呈“之”字形弯曲的山区公路主要分布在山高坡陡的地区。
一般的山区多通过开凿隧道的方式修筑公路。
29、城市道路网的判断一般根据该城市所在国家进行;
欧洲的城市一般为环形放射式,我国的城市多为方格——环形——放射式。
30、发达国家出口的产品并非全部是工业产品,还包括小麦、羊毛、牛肉等少数农畜产品。
此外,发达国家还常出口资本和技术。
31、注意区分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和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两种环境问题的表现,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属于生态破坏。
32、环境问题因人类活动而产生,但并不是所有的人类活动都会产生环境问题。
只有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时才会产生环境问题。
33、追求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但并非存在必然联系。
如果人类在追求经济增长时,注重环境保护,则一般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34、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环境问题,但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不发展经济。
因为环境问题是在经济发展中产生的,需要通过发展经济来解决。
35、注意区分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两个概念:前者是因人类活动产生的,如水土流失、全球气候变暖;
后者是自然现象,如台风、地震、海啸等,但人类活动可以加剧自然灾害的破坏程度和发生频率。
36、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
37、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重点理解公平性原则,不要把公平性原则与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这个整体。
38、清洁生产并不是完全没有污染,而是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直至达到“零”排放。
39、生态农业是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综合体现,只注重其中某一项利益的农业不是生态农业。
40、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能是正值(表示人口总数增加),也可能为零(表示人口总数不变),甚至可能为负值(表示人口总数减少)。
41、一个地区人口总数的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应该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零的时期,因此人口增长速度降低并不等于人口总数的减少。
目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慢,但人口增长数仍然很大。
42、注意生育率和出生率的联系与区别:生育率是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15岁~49岁)人数之比。
生育率是出生率的基础,一般情况下,生育率水平高,出生率水平也高。
43、对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判断应该分析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特点,但并没有具体的数值标准。
44、除人口自然增长外,人口的数量变化还包括人口的机械增长(即人口的迁入和迁出)。
45、注意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前者是指一个地区在相对稳定条件下资源环境所承载或容纳的最大的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强调自然环境承载能力,后者强调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人口合理容量低于环境人口容量。
46、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区别:人口迁移不仅强调空间迁移,而且强调时间限制,而人口流动主要强调人口的空间运移动。
人口迁移无论对迁出地还是迁入地都会产生影响,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
47、判断人口迁移的三个重要标准:跨越行政区域界线的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一般指一年以上)。
48、在对人口统计图判读时,要注意纵横坐标上的数值,不要采取粗略计算的方法。
特别是等边三角形统计图的判读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否则会得出完全错误的判读数据。
49、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我国目前及将来面临的重大人口问题。
地理的可持续发展知识点1、注意大陆和大洲的区别:世界上有六个大陆,七个大洲,但并不能说大陆比大洲范围大或者大洲比大陆范围小,比如亚欧大陆比亚洲大,澳大利亚大陆比大洋洲小。
2、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并不是面积最大的亚洲,而是南极洲;
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也不是面积最大的太平洋,而是面积最小的北冰洋。
3、注意内海(伸入大陆内部或位于一国领土内的海域)与陆间海(两个大陆之间的海域,如地中海)的区别
4、北美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地形特征的异同:都可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西两侧高、中间低,但具体地形类型存在差异。
北美洲东部为高原和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山地;南美洲东部为高原、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大山系;澳大利亚东部为山地、中部平原、西部为高原。
5、注意北九州与九州的区别:北九州是日本工业区的名称,九州是日本四大岛屿之一。
6、印度河主要流经巴基斯坦,而不是印度。
流经印度的河流是恒河。
7、西亚石油运往西欧和北美地区最近线路是经过苏伊士运河的航线,但石油运输量最大的航线是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的航线。
8、埃及盛产长绒棉,但其经济支柱是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
9、摩尔曼斯克港地处北纬70°,但终年不冻,是因为北大西洋暖流源源不断地向它输送温暖气流。
10、渤海是我国内海,而不是边缘海。
11、我国位置最靠北的省级行政区是黑龙江省,而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位置最靠东的省级行政区是黑龙江省,而不是台湾省。
12、主要山地与山区的区别:山地是一种地形类型,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地表起伏较大的地区;
而山区既包括山地,又包括丘陵和崎岖的高原。
13、东南丘陵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和两广丘陵。
14、青藏高原虽然太阳能辐射最强,但其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因为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也弱。
15、注意几条地理界线的区别: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16、我国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区的分界线是长城,小麦与水稻种植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17、浙赣线是指浙江省杭州市至湖南省株洲市之间的铁路。
京广线、浙赣线与湘黔线交会于株洲市,而不是长沙。
18、注意河套平原与河西走廊的位置:河套平原位于黄河沿岸,而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境内祁连山以北。
19、我国的河流除注入太平洋外,还有一线河流注入印度洋(如雅鲁藏布江、怒江等),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
20、注意我国两个有色金属矿的矿产地名称:湖南锡矿山——锑矿;
青海锡铁山——铅锌矿。
21、注意鞍山与马鞍山的区别:鞍山位于辽宁省,马鞍山位于安徽省。
两地都是我国的铁矿产区,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但两地位置相差很远。
22、东部和西北地区的河流的汛期都在夏季,但其主要影响因素分布是降水量和气温。
23、注意西部经济地带与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区别:西部经济地带指西部十个省(市、区);
而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西部经济地带的全部、中部经济地带的和东部经济地带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24、注意三江源、三江平原和三江并流中“三江”的区别: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位于青海省境内;
三江平原指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条河流冲积形成的平原,位于黑龙江省境内;三江并流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在横断山脉自北向南平行分布而形成的并流景观,位于云南省境内;这里的“三江”是指不同的河流。
25、注意水资源与水能资源的区别:水资源一般指淡水资源;
水能资源主要指某河流所蕴藏的水能。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察 工程地质 预防措施及应用
一、前言
地下水的应用对于基础工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并且这一重要的环节关系着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同时地下水也是岩土体发展的一个基础,地下水的应用能够影响到岩土体的特性的改变,对于建筑物来说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岩土体的特性和建筑物的耐久性和其稳定性有非常大的关系。所以我一定要重视岩土工程,尽量避免产生危害。只有将岩土工程的勘察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才能够保证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能够严谨的进行。下面我将从水文地质勘察的预防措施和处理分析上阐述几个问题。
二、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1、实际中,会出现很多建筑物的基础不稳定,甚至建筑物会出现很多的安全事故,这些事故的发生就是由于在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中出现了很多的失误而造成的,这些工作环节上的失误是由于一系列的内外因素造成的。比如说,如果基础环节设计缺乏的话,就会产生不重视地下水问题的情况,这样就会造成对于岩土工程产生错误的判断,从而引发一些安全性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实践中一定要根据岩土的相关性质和其建筑区域内部的水文地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够对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做出一个正确的全面的评判。我们在以往的勘察工作当中经常会产生对于岩土的水理性质忽略的现象,其实岩土的水理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岩土硬度的提升。岩土的水理性质其实是一种地下水和岩土之间的相关作用,这种相关作用会对建筑物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在进行一个工程的时候首先就要研究这种相关作用是否会对将要实施的工程产生一个稳定的作用。所以如果忽略了岩土的水理性质的话就不能实现水文地质勘察系统的健全,对岩土的水理性质也无法作出有效的分析,从而产生对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的评价的不完全,这对于整个工程的运行很不利。对于地下水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价是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最终目的。因为只有保证了地下水的有效评价才能够保证整个工程正常的稳定的施工,才能保证建筑物的质量问题,才能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进行水文地质情况的勘察主要包括地下水下降环节、地下水上升环节和地下水位升降范围和主要趋势这三个环节。在这三个环节中其中地下水位的频繁的升降很不利于岩土层内部的稳定,很容易造成岩土变形的情况,会造成建筑物产生安全问题。所以,为了将该地区的建筑工程的施工进行的协调稳定,为了满足对于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需要,我们要对于地下水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对建筑工程提供一个全面的真实的水文地质勘察评价和预测。
2、地下水位的变化具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的特点,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受到气候的影响,比如说在多雨的夏季,地下水位就会呈现上升的趋势,而在少雨的冬季,就会产生下降的情况。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受到气候的影响,但是同时人为的影响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由于人类的活动会导致地下水位的变化比自然环境影响更加的明显,对岩土工程的稳定的发展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3、地下水环节对于整个建筑工程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地下水环节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地下水环节如果出了问题,将会造成整个建筑物的安全质量问题,不稳定的建筑物对于人们的居住环境也会产生恶劣的影响。而且如果水天然动力的平衡条件遭到破坏的话,就会导致很多岩土工程的危害现象,例如,流砂现象等等,还有很多的自然灾害都是由于岩土工程的不稳定性而造成的,这种危害现象会严重的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就是人为因素,由于人类的活动影响了地下水位,产生了地下水位的下降,而且使地表产生沉降,从而使很多的岩土体结构产生破坏,其强度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为了避免这些现象的产生,我们应该进行更加全面细致的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做到正确的评价和预测岩土工程的实际情况,为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提供一个可靠的数据支持,也为建筑物的安全性提供一个有效的保障。
4、 地下水位虽然会随着气候或者是人类的活动产生一定的变动,但是其土体的变动还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我们可以通过对于土体的孔隙比、承载力和压缩模量的变化的规律进行应用,从而对于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帮助。地下水位以上富集铁铝,这些铁铝的富集推动了土颗粒之间的粘接力的提升,从而造成了硬壳现象的发展。地下水位的变化也会对一些下序环节具有一定的影响,地下水位以下地下水交替较为缓慢,其水结合氧化作用就会减弱,再加上上部土层的重压,含水量就比较少,承载力比较大。对地下水位的物理力学变化要重视才能做好评价、预测和指导的工作。
三、水文地质勘察的应用
地下水对于保证水文地质勘测工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保证水文地质勘测工作稳定的运行,就要对于地下水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除了一些科学的研究之外,还需要通过应用一些相关的措施,才能保证建筑物稳定性提高。为了避免岩土工程的危害,首先我们需要针对地下水环节展开应用,通过对于防止措施的应用,才能保证工程勘察评价系统健全,才能满足在实际工作中的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根据不同的问题,我们需要想出不同的解决对策,并且在不同的条件下我们需要着重的评价地质问题,比如说,我们在建筑工程中经常使用强风化岩和膨胀土等李四的软质岩石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建筑场地,还有对于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的评价问题,应该注重的评价地下水的活动对于以上的岩土体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会造成岩土体的软化或者是胀缩等等。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对于地基基础的压缩层的工作环节进行进一步的完善,确保整个工作的体系都是完善的,对于其他的可能出现的威胁建筑物质量的和安全的进行全面的预测,保证工程承压含水层的环节的完善,并且保证抽水和渗透实验稳定的进行,从而使整个建筑物都拥有安全的质量。除去气候条件对地下水位的影响,还要考虑到对于人工降水可能引起的地面沉降的现象进行全面的分析,人工降水可能会造成地下水位的变化。对于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优化,从而保证整体的质量得到提升。
三、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得知了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对于整个建筑物的重要性,它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安全问题,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问题,所以我们要努力做好岩土工程勘察评价系统的健全,对于水文地质的详细的勘察阶段的工作环节进行优化,尽量全面的为一切能够影响建筑物安全的方面进行预测,除了对于自然环境方面的因素的分析和预测,对于人类的活动也要进行准确并且全面的分析,确保工程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全面而准确的评判、评价和预测,以满足建筑物在设计和施工中对于质量和安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韩爱臣.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J].今日科苑,2009.
【2】田学君.前夕水文地质队工程地质勘查的影响[J].考试周刊 .2010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地基质量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stage, the number of hous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the increase, real estate has become the main compon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in our country, for the whole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The foundation is the core of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relates to the whole project success or failur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hous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we will continue to strengthen to control the quality.
Keywords: housing construction foundation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U20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建筑工程中,有许多人为或者自然的原因造成质量不好,间接影响着工程的施工质量,而导致发生相关质量事故。常用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土地基、重锤夯实、强夯、振冲、砂桩挤密、深层搅拌、堆载预压、化学加固等。
1砂地基和砂石地基
此法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加速软弱土排水固结、防止冻胀和消除膨胀土的胀缩等作用。使用于处理透水性强的软弱粘性土,但不适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和不透水的粘性土地基。
1.1构造要求:其尺寸按计算确定,厚度0.5-3米,比基础宽200-300毫米
1.2材料要求:土料宜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纱、砂砾、碎石等
1.3施工要点:
1.3.1验槽、处理
1.3.2分层回填、应先深后浅,保证质量
1.3.3降水及冬期施工
1.3.4质量检查:方法有环刀取样法、贯入测定法
2灰土地基
灰土地基是将软土挖去,用一定体积比的石灰和粘性土拌和均匀,在最优含水量情况下分层回填夯实或压实而成的处理地基。
2.1构造要求:其尺寸按计算确定
灰土最大虚铺厚度
夯实机具种类 重量(t) 厚度(mm) 备注
石夯、木夯 0.04~0.08 200~250 人力送夯,落距400~500mm,每夯搭接半夯。
轻型夯实机械 0.12~0.4 200~250 蛙式打夯机或柴油打夯机
压路机 6~10 200~300 双轮
2.2材料要求:配合比一般为2:8或3:7,土质良好,级配均匀,颗粒直径符合要求等
2.3施工要点:
2.3.1验槽、处理
2.3.2材料准备,控制好含水量
2.3.3控制每层铺土厚度
2.3.4防冻措施
灰土质量标准
土料种类 粘土 粉质粘土 粉土
灰土最小干密度(t/m3) 1.45 1.50 1.55
2.4质量检查:用环刀法检查土的干密度。质量标准用压实系数鉴定
3重锤夯实地基
3.1机具设备:有器重机械和夯锤
3.2施工要点:
3.2.1试夯确定夯锤重量、底面积、最后下沉量、遍数、总下沉量、落距等
3.2.2每层铺土厚度以锤底直径为宜,一般铺设不少于两层
3.2.3土以最佳含水量为准且夯扩面积比基础底面均大300毫米以上
3.2.4夯扩方法:对基坑或条形基础应一夯接一夯顺序进行;独基应先周边后中间进行;当底面不同高时应先深后浅;最后表面处理
3.3质量检查:检查施工记录应符合最后下沉量,总下沉量(以不小于试夯总下沉量90%为合格),具体详有关标准
4强夯地基
4.1机具设备:主要有起重设备,夯锤,脱钩装置
4.2施工要点:
4.2.1试夯确定技术参数
4.2.2场地平整、排水,夯点布置测量定位
4.2.3按试夯确定技术参数进行
4.2.4注意排水与防冻,做好施工记录等
4.3质量检查:采用标准贯入,静力触探等方法
5振冲地基
5.1机具设备:主要有振冲器、起重机械、水泵及供水管道、加料设备、控制设备等
5.2施工要点:
5.2.1振冲实验确定:水压、水量、成孔速度、填料方法、密实电流、填料量和留振时间
5.2.2定冲孔位置并编号
5.2.3振冲、排渣、留振、填料等
5.3质量检查:
5.3.1位置准确,允许偏差符合有关规定
5.3.2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实验检验
6地基局部处理及其他加固方法简介
6.1地基局部处理
6.1.1松土坑处理
松土坑在基槽中范围内的处理方法:将坑中松软土挖除,使坑底及四壁均见天然土为止,回填与天然土压缩性相近的材料。当天然土为砂土时,用砂或级配砂石回填;当天然土为较密实的粘性土,用3:7灰土分层回填夯实;天然土为中密可塑的粘性土或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可用1:9或2:8灰土分层回填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20cm。
6.1.2砖井或土井的处理
砖井、土井在室外,距基础边缘5m以内的处理方法:先用素土分层夯实,回填到室外地坪以下1.5m处,将井壁四周砖圈拆除或松软部分挖去,然后用素土分层回填并夯实。如在压缩层范围内,则应用2:8灰土分层夯实
6.1.3局部软硬土的处理
基础下局部遇基岩、旧墙基、大孤石、老灰土或圬工构筑物的处理方法:尽可能挖去,以防建筑物由于局部落于坚硬地基上,造成不均匀沉降而使建筑物开裂;或将坚硬地基部分凿去30~50cm深,再回填土砂混合物或砂作软性褥垫,使软硬部分可起到调整地基变形作用,避免裂缝
6.2其他地基加固方法简介
6.2.1砂桩地基
砂石桩处理范围应大于基底范围,处理宽度宜在基础外缘扩大1~3排桩。对可液化地基,在基础外缘扩大宽度不应小于可液化土层厚度的1/2,并不应小于5m。
6.2.2水泥土搅拌桩地基
水泥土搅拌法就是复合地基处理方法中较常用的一种,它是通过专用搅拌设备,将固化剂(水泥或石灰)与地基土就地强制搅拌,在一定的时间后,通过水泥水化物与地基土间一系列的物理化学作用,从而形成具有整体性、渗透性较低的、有一定强度的水泥土固结体。桩间土体与水泥土桩形成复合地基,一起承担上部荷载的作用。
6.2.3预压地基
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等饱和粘性土地基。按预压方法分为堆载预压法及真空预压法。堆载预压分塑料排水带或砂井地基堆载预压和天然地基堆载预压。当软土层厚度小于4m时,可采用天然地基堆载预压法处理,当软土层厚度超过4m时,应采用塑料排水带、砂井等竖向排水预压法处理。对真空预压工程,必须在地基内设置排水竖井。预压法主要用来解决地基的沉降及稳定问题。
6.2.4注浆地基
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砂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地基。当地基中含有较多的大粒径块石、大量植物根茎或较高的有机质时,应根据现场试验结果确定其适用性。对地下水流速度过大、喷射浆液无法在注浆套管周围凝固等情况不宜采用。高压旋喷桩的处理深度较大,除地基加固外,也可作为深基坑或大坝的止水帷幕,目前最大处理深度已超过30m。
7房屋建筑工程的准备阶段
7.1制定质量管理制度
结合投资人项目设计经营战略,对开发项目质量计划负责编制,并安排各个人员落实到不同的工作里;结合质量计划规定的内容,检查项目质量计划的具体情况;如在审查环节里出现问题的,则需要及时制定措施进行处理,把问题向项目团队负责人报告;编制项目质量报告,报上级质检部门和项目经理。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保证整个项目管理顺利进行。7.2 前期的准备
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发前期,必须针对此项目的特点详细了解,掌握咨询成果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内容深刻思考分析和对质量目标的科学性正确分析。一旦制定项目开发目标后则不得在无条件的情况下随意变动,否则将会造成多方面的不利影响。7.3 建立质量评审制度
建立评审制度是确保项目工程质量达到理想状态的基础,这也是企业创造经济价值的根本措施。为促进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我们需要保证工程项目评审机构作用的充分发挥。工程单位要针对现有的环节实施全面管理,积极创建现代化的评审体系,以“评审制度”为指导全面开展项目管理,这些都是管理者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8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8.1 建立健全的施工质管制度规范8.2 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8.3 提高施工人员职业素质8.4 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8.5 施工方式选择最优化
9运行IS09000标准质量保证体系为了有章可循地进行质量管理, 有效运行最新的IS09000标准是对现代建筑企业的基本要求。第一套管理性质的国际标准IS09000强调要素管理,突出了《质量手册》纲领性文件和程序文件及业务证书的质量保证体系作用。10结语房屋建筑工程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存在紧密联系,工程质量的好坏对整个建筑施工项目的影响甚大。我们不仅要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的管理水平,还要依靠各个技术人员和工人们的配合工作。把施工质量管理措施落实到位,才能令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得到真正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全裕利.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5)
2柴改珍. 浅谈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查[J]山西建筑, 2007,(14) .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范文4
[关键词]地铁工程;渗漏水;原因分析;处治措施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由于地铁工程的车站和区间大部分为地下工程,深基坑和遂道工程的渗漏水对地铁工程施工和运营安全构成较大威胁。如何正确的处理渗漏水问题,避免渗漏水给工程造成的危害,关系到轨道交通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本文通过在南京宁天城H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中渗漏水的处治情况和效果进行探讨。
1.工程概况
南京地铁8号线方州广场地下站,为地下二层岛式单柱双跨现浇钢筋混凝土箱型框架结构。底板埋深约为16.80m~18.10m,车站总长度为150m,标准段宽度为19.2m;盾构区间遂道埋深大部分为在16m范围之内。车站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根据其埋藏条件和水力性质,又分为孔隙水及微承压水。盾构区间地下水的类型,主要有上部松散层中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和基岩风化带裂隙水三类。
2.防渗漏的设计要求
2.1地下站
根据设计要求,地下车站主体结构为一级防水,防水要求是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附属结构为二级防水,防水要求结构顶部不允许滴漏,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总湿渍面积不大于总防水面积的2/1000,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3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2m2。
2.2盾构区间
根据设计要求,盾构区间为二级防水。遂道的顶部不允许滴漏,总湿渍面积不大于总防水面积的2/1000,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3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2m2。任意100m2防水面积渗漏量不大于0.15L/(m2・d);盾构管片为自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小于P10。
3.现场渗漏水的情况
(1)在对车站的渗漏情况进行检查中,发现车站主体完成后顶板、底板、侧墙、施工缝、变形缝部位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漏水现象,墙体表面渗漏程度相对轻微,少有滴漏、多为渗水或湿渍,不过各种接缝处渗漏水现象相对多一些。
(2)在对完成的盾构遂道渗漏情况检查中发现:盾构隧道管片表面渗漏现象较少,存在轻微的湿渍现象较多;在管片接缝的纵缝和环缝中只有极个别点滴漏,渗水、湿渍现象比较常见。
4.渗漏原因
4.1车站的渗漏水原因
通过对结构的渗漏水情况分析后认为,车站的渗漏水的原因如下:(1)地基中存在裂隙水和微承压水。(2)初期支护围护结构局部存在质量问题,表面喷锚不符合要求;二衬结构外包防水卷材固定不牢、搭接长度不够,存在变形破损等情况。(3)二次衬砌混凝土结构施工在灌注砼过程中冬季施工措施不到位,混凝土浇筑振捣不规范,局部存在峰窝麻面。(4)对施工缝、变形缝的钢板止水带、橡胶止水条安装不符合设计要求,各种接缝处混合料振捣不到位,造成新旧混凝土衔接不紧密。
4.2盾构遂道渗漏水原因
经过分析认为,盾构遂道的渗漏水的原因如下:(1)围岩地下水位高、存在微承压水;(2)虽然要求管片本身的抗渗等级较高,但由于地下水量和水压的不均匀性和个别管片本身的质量存在缺陷,使局部的管片表面有湿渍;(3)在管片拼装中,管片拼接的纵缝和环缝间隙或错台的误差超标,管片外弧面涂刷环氧聚氨酯涂料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和接缝采用弹性密封垫技术指标掌控不严。
5.渗漏水处治原则
渗漏水的处治原则仍然遵循“堵排结合,因地制宜,刚柔相挤,综合处置”的传统原则,同时还要确保“合理有效,长治久安,绿色环保,经济实用”的措施和选材原则。
6.堵漏的主要材料
在地下站和遂道堵漏使用材料中,除了在二衬结构外侧和蜂窝现象较严重时,一般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或速凝型无机防水堵漏材料堵漏外,在渗漏水不太严重的情况下常使用下列两种灌浆材料。
(1)高渗透性改性环氧聚氨酯灌浆液,如表1。
高渗透性改性环氧聚氨酯灌浆液,对地铁工程结构的裂缝、施工缝、伸缩缝等渗漏水有立即止漏的效果。
(2)丙凝注浆材料性能和配比。丙凝是以有机化合物丙烯酰胺为主剂,配以其它化学材料,按一定的配合比加水配成A,B两液,两液按等量混合成丙凝浆液,用泵注入到渗漏部位,形成具有弹性的不溶于水的聚合体,从而起到堵水防渗的作用,如表2。
7.防水堵漏施工
7.1堵漏顺序
对车站和盾构区间渗漏水的处治顺序:(1)地下站,先堵小漏、后堵大漏,先高后低,先顶板再墙身、后底板;(2)盾构遂道,先堵小漏、后堵大漏,管片和接缝先高后低,先纵缝再环缝。
7.2变形缝堵漏
7.2.1变形缝止水带下堵漏
对车站变形缝处采用两道止水带进行防水处理。一条为外贴式橡胶止水带,另一条为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在变形缝处堵漏的位置位于两条止水带中间,如果止水针直接从止水带处穿过,势必造成止水带破坏引起变形缝的再次渗水,为此采用绕开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止水针插入其下部堵漏的方法。具体程序:钻孔:止水带单边17.5cm,所以在平面位置超过17.5cm以上用电钻机斜方向钻取直径约为1cm的孔,孔深以达到变形缝处为准,孔间距为不超过15cm为宜,变形缝两侧同时进行钻孔。埋设注嘴:在孔位置埋设金属管,其直径为8mm,针长为20cm的止水针头;该注嘴埋人混凝土板处为金属管,露出混凝土表面处为橡胶管,便于与手压泵咬合注浆;埋设应牢固、充满整个孔位,以防止注浆时浆液溢出。注射药剂:药剂采用高渗透性改性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可进入0.02mm以上的发丝裂缝,具有损坏面小、堵漏时间短、收缩大的特点,适用与有变形性质的裂缝;当表面产生无色透明液体时,即停止注射。表面清理:注射前,准备2桶清水,对注浆过程中混凝土表面溢出的浆液,在其凝结前,用水擦洗干净,对凝结的浆液,弄铲刀铲平,防止药剂污染混凝土表面,造成色差。割除针头及抹平表面:注射药剂后24h,开始用砂浆将孔口表面抹平。
7.2.2变形缝止水带上堵漏
对变形缝堵漏施工中的另一个方法就是采用止水带上堵漏施工,程序如下。钻孔:在距离变形缝5cm处用电钻机斜方向取直径约为1cm的孔,孔深以达到变形缝处为准,孔间距为15cm。埋设注嘴:在孔位置埋设针长为8mm的止水针头;埋设应牢固、且充满整个孔位,以防止注浆时浆液溢出。注射药剂:同变形缝堵漏点。表面清理:同变形缝堵漏点。割除针头及抹平表面:同变形缝堵漏点。
7.3施工缝处堵漏
在对水平施工缝的堵漏施工中,是预埋有400mm宽的镀锌止水钢板,它位于侧墙施工缝居中位置。如果此处出现渗漏水,就先进行止水,采取电钻头在水平施工缝的侧面斜插入水平施工缝,深度至钢板处为止;然后,埋设注嘴、压浆、割除针头抹平表面即可。在设置刚性防水层时,沿缝走向两侧个各200mm范围内的基层表面先涂布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再单层抹压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对裂缝分布较密的基层就大面积抹压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
7.4蜂窝麻面堵漏
对于比较严重的蜂窝、麻面的渗漏水现象,由于这些部位的混凝土施工|量较差,结构内部存在裂缝和孔隙发育所致。在堵漏前,事先剔除表面明显的酥松、起壳的部分,针对暴露出出来的一些裂缝或微小孔隙,再采用注浆止水或填充速凝型无机防水堵漏材料直接堵漏,效果也很好。
7.5在盾构遂道堵漏
盾构遂道区间的堵漏施工中,除了遵循和借鉴上述方法外,还根据管片之间的纵缝和环缝及管片本身的防水性能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渗漏措施进行堵漏施工。堵漏施工1年后,通过对堵漏情况进行回访,发现原先有些细微的渗漏或湿渍部位经过一段时间钙化后会自然停止渗水的现象,这一自然现象对地下工程防渗漏是一个利好消息。
8.堵漏后效果评价
综上所述,通过对结构的渗漏点、线、面进行处理后,效果明显。原来车站或盾构区间渗漏水部位都已得得了很好的控制,渗漏水没有出现反弹现象。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得到了保证。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范文5
一、公路施工中常见的不良地质
(一)崩塌
崩塌是指岩土突然脱离母体岩壁使岩体出现崩落、滚动的现象。
(1) 坡面条件是引起崩坍的根本因素。黄土地区,坡度大于50°是就可能发生崩坍;由松散的的岩土组成的坡地当坡度大于45°,高差大于25米的时候可能出现小规模崩坍,高差大于45米就可能出现大规模崩坍;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斜坡,当坡度大于50°,高差大于50米时就可能发生崩坍。
(2) 地质构造与岩性也是崩坍发生的重要条件。结构疏松破碎的岩石易发生崩坍,当松软岩层与坚硬岩层成互层出现时,由于差异性风化使坚硬岩层突出,临空面增大也容易引起崩坍。
(二)滑坡
滑坡是公路施工中极易出现的地质灾害,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在客观环境内通过重力的作用导致部分岩体沿着软弱带向下滑动的现象。导致滑坡的具体原因如下:
(1) 地貌原因高陡的山坡或陡崖,使斜坡上部的软弱面形成临空状态,上部岩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溶剂发生滑坡。河水强烈的凹岸陡坎也容易发生滑坡。
(2) 地质原因松散的沉积层,尤其是粘土及黄土浸水后,粘聚力骤降,大大增加了其可滑性。基岩区的滑坡一般和页岩、粘土岩、泥灰岩、板岩等软弱岩层有关,当组成斜坡的岩石性质不一,特别是下面是坚硬岩石,上部是松散堆积层时容易发生滑坡现象。
(三)地面沉陷
地面沉陷是指比较软弱的路基基础,在公路施工或者建成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出现沉降的现象。造成沉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路线选址不当或者路基施工不合理。自然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强降雨或地壳变动等。
二、公路施工中常见的地质勘探方法和内容
(一)勘探方法
(1) 埋桩法。在公路施工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地质勘探的方法就是埋桩法。通过这个方法就是能够最快时间内查看到公路施工周边的山体是不是有出现山体崩塌和滑坡的征兆,在发现异常的时候可以进行紧急应急方案的调整,短时间内安排施工人员离开,也可以紧急进行公路的抢修。
(2) 埋钉法,这个方法也是为了更好的进行地质的勘探,在裂缝两侧埋下两个钉子,通过对这两个钉子的距离变化进行测量与预测山体滑坡可能出现的变化。
(3) 贴片法,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在一些横跨裂缝除粘贴一些水泥砂浆,还可以粘贴一些纸片,当这些被粘贴的东西发生变化的时候,或者被拉断时,就说明发生了地质滑坡灾害,并且有了明显的地质变形,要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对这样的问题进行严格的防范。
(4) 上漆法,可以在裂缝出现的位置用漆做标志,之后观察上漆部位的变化来对地质发生的程度进行勘探和测量。
以上三种地质的监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非常直观的岩体滑坡的变化情况,虽然不能获取最为直接的数据。但是可以对地质的变化进行有效的预防。
(二)勘探内容
(1) 查找公路沿线的水文和地质条件,这样能为线路的位置提供一些地质方面的参考依据。
(2) 查找不良地质的分布和类型、规模、诱因以及发展趋势,为工程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3) 查找特殊性岩土的类型和分布的范围、厚度以及性质等。
(4) 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和分布以及动态的变化规律以及洪水痕迹的分布高程。
(5) 查明岩溶水害、地面塌陷等对公路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三、公路施工中不良地质条件的处理方法
(一)加强公路线路地质条件的勘查
公路建设要高度重视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及时发现一些严重的地质问题并及时制定合理的方案进行可靠的处理,才能保证工程设计、施工的顺利进行,进而保证公路的可靠质量。在公路桥梁建设中,如果不重视好地质条件就会造成桥墩的塌陷,从而影响整个桥梁的安全。桥梁应该选择在边坡稳定、地基条件良好、无不良地质现象的地段,应尽可能避开大断裂带,尤其不可在未胶接的断层破碎带和具有活动可能的断裂带上造桥。在隧道施工前,做好对隧道岩体的勘察,能够更好的确定出施工方案,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及施工机械。
(二)完善工程设计提高公路抗地质灾害的能力
在公路工程设计中,根据大部分地质剖面对致害地质作用的性质、原因、变形机制、边界、规模、稳定状况、危险程度以及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如水文、气候等情况,对预测的危害进行正确评价。当路线经过不良地质区域时,要综合考虑地质的治理有效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不同方案的的比选。重点地质防治工程,必须进行专门的可行性论证,必要时可进行工艺试验,因施工过程中必然对原有地质造成影响,如对岩基的喷锚、抗滑桩。挖排水沟等,不能因施工的扰动而对变形地质体造成新的破坏,当不可避免时要正确评估施工的扰动对变形地质体的影响程度,对原有设计进行补充修改。
(三)施工中通过技术手段防治地质灾害
1、对公路出现的崩坍和滑坡现象,应采用以下两种措施进行防治:
(1) 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的危害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可以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或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
(2) 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
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常用的措施有:削坡减载;边坡人工加固;以及采用预应力锚杆或锚索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通过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等。
2、对软土路基进行有效的加固处理。
主要有抛石挤淤法:挖至基础的处理厚度,一般为30cm,快速抛石、整平,抛石整平稳定后进行砂砾垫层施工,其办法很快解决了公路桥涵的软基处理,提高了整体施工进度。还有可以用砂、砾石等材料置换或拌入法使软弱地基形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
3、在泥石流易发区域,要加强排水工程的建设,以降低其对公路的损坏。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范文6
关键词:挤密砂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一、施工机械及材料要求
(一)施工机械
1.振动沉管桩机
挤密砂桩施工选用ZJ--90走管式振动沉管桩机,此机可用于振动沉管成孔的砂桩、碎石桩、夯扩桩、混凝土灌注桩等一系列桩基工程施工,它具有结构简单、坚固可靠、操作方便、使用灵活等特点,其立柱采用多节组成,可根据施工时沉桩深度要求进行组装,配有两台双筒卷扬机,可自行起架和实行前后左右移架;配挂的双电机振动打桩锤,除具有普通振锤的功能外,对不同土质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2. 振动锤
振动锤为沉管下沉的主要动力,对填料起密实作用,振动锤是减少沉管自身的摩擦力以便把沉管打入地里的振动设备,拔管时也是同样的道理,此外振动锤还提供一定的振动力以避免发生砂料造成拱形、堵塞的现象及对砂料起夯实的作用。
3.空压机
其主要作用是在沉管上部注入压缩空气,输送及压缩填充料至孔底密实。
4 .发电机
主要用于维持设备正常运转的动力源,以及辅助工作、夜间施工照明等用途,本次采用的是中国江苏扬州东亚电力设备公司生产的电动移动式发电机发。
5. 装载机
用于砂桩上料,运输及装载填充砂至料斗,提高上料速度,本次配备的装载机为中国柳工ZL50C装载机。
(二)材料要求
1.挤密砂桩施工所需要的材料开工之前需要进行取样检测,检测结果必须达到规范要求,并得到工程师的允许,才能应用的挤密砂桩施工过程中。
2.用于挤密砂桩的砂材料不应含有土块、有机物或其他有害物质。
3.用于SCP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所使用的砂必须是中砂或粗砂;有机物含量小于5%;直径大于0.25mm的砂粒大于50%;直径小于0.075mm的砂粒小于3%;渗透率大于5×10-3 cm/sec。
二、施工工艺
(一)工艺介绍
1.挤密砂桩用于加固软土地基上的基础工程,与砂井桩的施工方法大致相同,挤密砂桩加固软基,能起到以下三个作用:
(1) 挤密作用:靠振动力将桩间土挤密,在挤密桩间土的过程中,砂桩本身也得到挤密;
(2) 复合地基作用:由于密实的砂桩与桩间同构成复合地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3) 排水通道作用:挤密砂桩与砂垫层共同组成一个良好的排水通道,通过路堤的预压,使地基得到固结。
2.施工原理是按照设计深度和间距打套管的方法形成砂桩,将管中的砂从管底部带有活瓣管靴的钢管沉入地下预定深度,然后引入压缩空气,边振边提或提提停停,将管中的砂从管底端活门压出并不断补充,直至形成挤密砂桩体。
(二) 施工准备
1 .路基清理及整平,保证平坦度以便挤密砂桩施工时机器设备移动。
2.施工便道畅通,以保证施工设备集结和施工物资材料运送。
3.按照施工图纸及尺寸,在挤密砂桩施工位置拉线定样及做施工面积标记,用全站仪定位挤密砂桩区域各控制桩点的位置。
4.施工范围周围必须做好有效的排水设施。
(三)设备安装
1. 各个机械设备及安装工具将集结在工地上。
2. 准备设备燃料及各种机油。
3 .安装导杆主臂起重机桁架。
4. 安装电线。
5. 安装空气压缩系统。
6. 检查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电线、空气压缩之间的连接。
7 .检查套管阀门、空气压缩阀门、保险丝及电开关。
8. 使用铅垂调整垂直度。
9 .系统尝试运行。
(四)挤密砂桩试打
1.试桩目的
(1) 检查及确定挤密砂桩施工设备的能力。
(2) 通过室内试验及现场试验的方式确定松散砂及密实砂之间的转换系数,以便比较(各种挤密砂桩使用材料)实际施工与计算之间的不同。
(3) 确定套管内直径及挤密砂桩直径之间的体积转换系数,便于以后的砂桩观察工作。
(4) 在按照设计长度及保证最佳密实度的基础上,确定理论上及实际施工中需要灌入砂井的用砂量。
(5) 确定现场挤密砂桩施工中打井时需要观察的参数,便于以后观察。
2.工作程序
(1) 检查施工工作面:包括检查排水层的形状尺寸、排水层顶部高度。
(2)挤密砂桩定位:按照设计资料,使用全站仪及尺进行定位并使用竹签做标记。
(3)打入套管:启动机器、套管定位、使用铅垂检查套管的垂直度、使用钢尺检查套管的长度、使用振动锤打入套管。
(4)确定挤密砂桩的深度:使用振动锤把套管打到指定的深度,根据设计资料决定井尖的深度,检查已经使用振动锤打入地下的套管长度。
(5)计算挤密砂桩用砂量:
使用公式:Q =π×r2 ×L×Rv
其中:Q:挤密砂桩用砂量
r:套管半径(m)
L:砂桩长度(m)
Rv :1.3,(砂桩内砂的换算系数,此值为暂定值)
(6)套管倒砂、振动套管施工: 使用量砂斗进行检查、计算,然后装载机运输砂到运砂车中,并向套管中装满砂,开始一边振动一边压缩空气及慢慢以10s/m的速度拔管,还有大约5m的空位要补充砂,直至用完计算好的用砂量。当完成一根砂桩工作之后,桩顶至少要露在砂垫层30cm之上。
(五)挤密砂桩施工
挤密砂桩施工工艺程序为:原地面清理测量放样机具定位桩管沉入加料压密拔管机具移位。
施工前,按坐标网系在控制点的基础上先用全站仪放出路基两侧纵向控制桩,再根据桩位布置图用钢尺逐桩放出桩位,并用竹签定出每个砂桩位置。放样后全面核对桩的位置、数量及布桩形式,确保桩位准确。在砂桩施工前将其拔掉并收集起来,不得随意丢弃。此项工作必须在施工前一天进行。
1.施工过程
(1)桩机就位:首先检查桩机的平整度和桩管的垂直度,检查时采用全站仪按水平、垂直两个方向进行检查、调整,保证桩身的垂直度满足验标要求。进行桩位检查时,套管横向、纵向移动,使桩尖与桩位对中,桩位偏差满足验标要求。
(2)启动桩锤电机振动桩锤,使桩管下沉,套管下沉入土后,严格控制沉入深度,确保达到设计桩长。套管下沉过程中,应沿导向架,并始终保持同导杆平行,如发生套管偏斜须及时扶正套管。
(3)灌砂:套管插入到设计标高时,开始上料,上料时控制灌砂量,按照设计砂量的1.1~1.2倍进行灌入,若套管中一次装不下所要灌入的全部砂量,可以在振动挤密过程中补足。向管内填砂的同时,向管内通入压缩空气,利于砂排出桩外,若排砂不畅通时,可适当加大风压,但当拨管快拨出地面时,减少风压,防止砂料外飘。
(4)拨管、桩管下沉:第一次把套管提升80-100cm,提升时桩尖自动打开,套管内砂料流入孔内。按规定速度降落桩管,振动挤压15~20s(观察料斗中砂料变化,如砂料不减少,说明桩尖没有打开,要继续提升套管,直到桩尖打开为止)。
(5)在孔口部位进行反插。同时,应在1m深度处进行额外的一次1米提出和再贯入。技术规范要求深度小于3米时套管的提出高度3米,再贯入深度2米。地面至深度3米位置套管的提出高度1.5米,再贯入深度1.0米。
(6)套管内部的砂高度与套管端部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超过1.5米。
(7)完成该桩灌砂量,套管提至地面,套管移到下一桩位。桩头部位1m深度以内要钎探密实。
(8)在砂桩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打不下去要及时向工程师上报,并在50厘米范围内的邻近位置重新打。如果在附近的位置继续打桩,仍然与设计的不相符合,则请示工程师及业主的意见。
2.确定参数
(1)套管的长度:
根据打桩机的地面标高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确定套管的长度。
L = H1 H2 + 0.5加长(m)
式中: H1 为打桩机占地的地面标高。
H2 为井尖的标高
(2)套管的直径及厚度:套管尖头的外径应小于该井的设计直径,根据其他标段实际施工情况,选取直径为500毫米即可满足规范要求。套管的直径等于或小于井尖,最好小于井尖,因为能减少打管和拔管时的摩擦。套管的厚度要厚,以保证套管的稳定性及耐用性,一般厚度在10~12毫米。
(3)计算每根井的用砂量:
每根井所用的砂量计算如下:
V=50.03× L/100(m3)
式中: V 为每根井的砂料体积
50.03为每100米砂井所用的砂料体积。(已经包括对直径700毫米的挤密砂桩进行压实的损耗量)
L为井的设计长度
S=Ap• LDs/1+e(1+0.01w),式中
S 填砂量以重量计
Ap 砂桩的截面积
L 桩长
Ds 砂料的相对密度比重
w砂料的含水量 %
e地基挤密后要求达到的孔隙比
(4)套管内的砂料长度:
当砂料从装袋机倒入砂斗时,通过砂斗的止回自动阀门将砂料涌入套管中。根据运砂车辆的体积 (V)推算出来套管中的砂料长度:H = V / (π×r2)(m)
式中: V :运砂车辆的体积 (方量)
r :套管的内径(米)
H: 套管内的砂料长度
3.挤密砂桩长度检测
在上述所计算的基础上,在桁架套管管身上做好标记,以便在打到标号位置时套管尖头的标高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工程师可以检测套管内的实际长度,在套管被打入设计的标高时应暂停,用钢尺通过气压机上面的开口深入套管管身里面得到检测的准确数据。
4.现场检查
挤密砂桩完成后应在现场进行检查桩网的尺寸、砂桩的直径。随机取四根砂桩以进行尺寸的检测。直径检测是在任何桩位挖开桩头用钢尺测量直径。
5. 注意事项
(1)挤密砂桩使用的材料砂的颗粒成分十分重要,要严格控制质量。砂料使用前,要将样本和试验结果递呈监理审批。
(2)结束一个施工过程,应及时整理施工报告:施工位置,施工时间(开始、结束)、施工的砂桩数量及每个砂桩的深度。
(3)遇到硬地层要及时通知工程师。
(4)砂桩位置误差小于10cm。
(5)砂井的竖直度误差不超过2~3%。
三、 施工质量控制
(一)总体控制
从工程一开始就做好质量策划,建立质量岗位责任制,把工程质量目标层层分解到各部门,从管理、试验和检验三个层次把关,在人员、设备、材料、工艺、环境五个方面采取一整套切实可行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加强过程控制。
1.人员保证:选派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技术骨干,充实各关键技术岗位。
2.技术保证:进行深入的踏勘和调查,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逐级进行技术交底。认真执行技术规范,做好施工记录。
3.材料保证:原材料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机械设备保证: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定期维修、保养。施工期间各种施工设备不得调离现场,满足施工要求。
(二)控制要点
1.砂料控制:砂料进场前按验标要求进行检验,要求为级配良好的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得大于5%。
2.要严格控制投砂量,砂的含水量,若灌砂量不足,砂的含水率不佳,就会引起成桩桩身密实度不足,引起疏松现象。
3.砂桩的施工顺序: 施工采用间隔跳打的顺序施工,施工推进按先打第一排的各桩,接着向前推进隔一排打第三排的各桩,然后再退回一排打第二排各桩,以此类推。避免相互间震动影响砂桩质量。
4.桩长及拔压管控制:桩管下沉前,在桩管上用红油漆做好满足设计和工艺参数的高度控制线,施工时严格按照此操作。
5.断桩是施工中常见病害,造成的原因有反插深度有误、塌孔、卡管活页打不开等。要严格按工艺性试桩提供的技术参数及成桩步骤控制拔管高度和拔管进度,否则易出现断桩,不能保证桩身的连续性。要经常整修活页,使活页开启灵活打开,防止卡管。
6.全过程实行旁站监督,严格控制桩身垂直度、桩位偏差、桩长及砂料灌入量,作好施工记录,并按照验标规定的检验数量和检验方法对其进行检验,确保桩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7.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反映给工程师,并会同有关的技术人员协商处理。
参考文献
[1] 黄林军 挤密砂桩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山西建筑》 2005 第8期
[2] 闻淑芳 挤密砂桩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铁道技术监督》 2005 第6期
[3] 《地基处理手册》编写委员会 地基处理手册(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