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病人护理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破伤风病人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破伤风病人护理措施

破伤风病人护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重症;破伤风;气管切开;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42-55岁之间,患者均为异物损伤感染,损伤后伤口仅做了简单处理,未预防性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主要临床表现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苦笑面容、持续性肌张力增高,强直、阵发性痉挛,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18例患者入院后均需重新开放伤口清除异物,入院后2至3天行气管切开术,3例并发肺炎,均治愈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气管切开当天宜取去枕平卧位或低枕仰卧位,使颈部舒展以利于呼吸,避免因气管套管转动角度过大出现窒息的情况发生。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和切口渗血情况。

2.2 呼吸道管理

2.2.1正确吸痰 吸痰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最直接有效的方法.[2]由于破伤风患者轻微的刺激即可引起强烈痉挛,因此必须掌握吸痰的时机和正确的吸痰方法,气管切开早期应每小时吸痰加必要时吸痰,后期评估病情,根据需要吸痰.[3]选择大小、软硬合适的一次性吸痰管,压力控制在40-53.3KPa,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动作应轻柔,以防损伤呼吸道粘膜。一般在使用安定半小时后镇静状态下吸痰,吸痰时先用1-2毫升灭菌注射用水沿气管内套管匀速滴入,使痰液稀释,并能刺激病人咳嗽,把痰液排出支气管口,这样既能有效的吸出痰液,同时减少对患者呼吸道粘膜的损伤。

2.2.2 气道湿化 破伤风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气管切开后,气道自身湿化作用明显降低甚至消失,空气直接通过人工气道进入下呼吸道,呼吸道干燥,使滞留在呼吸道的痰液粘稠甚至形成痰痂,影响正常呼吸功能。所以合理的气道湿化可以起到稀释痰液,以利痰液容易吸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气道湿化的方法是每隔4-6小时使用生理盐水加沐舒坦雾化一次,气管套管外口覆盖双层湿纱布,保持湿润,及时用无菌注射用水浸润,以不滴水为原则。

2.3 预防肺部感染

2.3.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吸痰管一次性使用。吸痰时由浅到深,禁忌一插到底,以免将外部痰液带入到深部的气管.[4]吸痰时先吸干净气管内的痰液后再吸口腔。吸痰用的治疗碗4小时更换一次。

2.3.2 做好口腔护理 破伤风患者张口困难,再加上分泌物多,口腔护理比较困难。每天至少进行两次口腔护理,先用生理盐水洗干净,再用棉枝蘸碳酸氢钠涂病人口腔及舌面,预防细菌感染及去除口腔异味。

2.3.3 气管切口的护理 由于痰液污染,术后伤口容易感染,故气管切口每天进行换药3-4次,更换切口处纱块,痰液污染时随时更换,保持气管切开处敷料清洁干燥。定时清洗消毒金属气管内套管。

2.3.4 加强基础护理 患者卧床时间长,分泌物多,再加上由于痉挛抽搐不能自主更换,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应每隔2小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保持病房环境干净,空气清新。安排患者住单间,防止患者之间的感染。

2.4 拔管的护理 早期拔管可降低气管感染、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当患者病情稳定,分泌物减少,停用安定后呼吸机功能恢复,能自行咳嗽排痰时可施行堵塞气管内套管。堵管24-48小时后患者无呼吸困难,能咳嗽咳痰,能进食即可拔管。拔管后的瘘口用蝶形胶布拉拢固定,几天后可自行愈合。

3 小结

破伤风是和创伤相关联的一种特异性感染。重症破伤风常因喉痉挛、气道分泌物多等原因引起窒息而死亡,气管切开是抢救重症破伤风生命的关键。良好的护理对减少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顺利康复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建梅.重症破伤风整体护理的进展[J].当代护士,2009,8:专科版(5-6).

[2] 龙亚林.李敏勤.重症破伤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广西医学,2008,27(3):446.

破伤风病人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 破伤风;高原沙漠;TAT

[Abstract] Objective plateau desert regions tetanus, improv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etanus rates and reduce mortality. Methods a total of 18 years accepts treatment 3 cases tetanus had clinical analysis. Results among three patients all motality. Conclusion tetanus is a severe infection, their toxins, cause specific body muscle spasm and stiffness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disease, plateau desert area of disease is rare, the misdiagnosis rate is high, active prevention, prompt will cure, comprehensive drug use is the key to cure.

[Keywords] tetanus; Plateau desert; TAT

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特异性感染,其毒素引起全身肌痉挛和强直为特征的疾病。国内中型死亡率在20%。但在高原、沙漠干燥地区发病实属少见;本文3 例分别为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一例和甘肃省敦煌沙漠地区两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3 例均为男性,年龄最大35 岁,最小21 岁;工人1 例;农名2 例;均有外伤史。受伤部位为:足底锈铁钉刺伤、肘部及头部撞击伤。3 例伤后至发病前均未用过破伤风抗毒素(TAT)或破伤风免疫人体丙种球蛋白(TIG)。

1.2 潜伏期

最短5 天,最长15 天。

1.3 症状及体征

本组2 例发病早期以“头晕、咽部不适、乏力”为主诉就诊,误诊为上感,直至5~7天出现苦笑面容、张口困难、颈后仰等典型之阵发性肌痉挛时就诊,一例则出现典型张口困难,牙关紧闭,间歇性“角弓反张”急诊收住入院抢救。

1.4 治疗方法

给予避声、光等减少刺激的环境。

开放感染化脓伤口彻底清创,伤口周围TAT1万u封闭,每日静点TAT2~5 万u,直至症状、体征控制减量。安定10 mg,冬眠合剂半量及鲁米那0.1 g交替镇静,每6~8 小时一次。用后若不能控制全身强直性抽搐、喉头痉挛,及时气管切开,TAT 8 ku加用强的松12.5 mg鞘内注射,缩短镇静剂间隔时间,静点东莨菪碱0.3~0.6 mg,1 次/4~6 h,1.8~3.6 mg/d。加强肠外营养,尽管减少病人饮食以减少刺激。

2 结果

依其症状轻重按董氏[2]分型方法为轻、中、重三型,本组3 例为中型,均获痊愈,平均住院天数5 周;并发心衰1 例,腰椎压缩性骨折1 例。呼吸困难气管切开1 例。

3 讨论

3.1 诊断

主要依据病史和临床症状,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尤其是近期的外伤史和观察到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一般无困难;早期有某些前驱症状,诊断比较困难,此时提高警惕,以免耽误诊断。

3.2 预防

通过本组3 例教训说明,在高原地区不仅有破伤风杆菌存在,而且可引发此病。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应严格正确处理伤口,常规注射TAT,破伤风在不同地区均可以预防。

转贴于

3.3 TAT使用

一旦确诊,早期积极常规使用。各家对使用剂量存在不同看法。本组3 例基本趋向小剂量或一般剂量;每日静点2~5 万u,连用5~7 天,以后每日用0.5~1 万u。伤口周围直接注射TAT1 次1 万u。但TAT难以透过血脑屏障,其疗效不稳定,鞘内注射可更好地控制症状,缩短疗程,降低死亡率[3]。本组采用TAT 8 ku加用强的松12.5 mg鞘内注射,观察患者阵发性抽搐次数明显减少,间隔时间延长,与文献报告相符。

3.4 镇静解痉是治疗破伤风的主要手段,由于破伤风引起的全身肌肉痉挛及阵发性强直,可导致病人肺通气不良,呼吸衰竭,甚至发生喉痉挛窒息死亡。本组首选以安定为主,分序用冬眠合剂半量,米鲁那为一麻醉环[4]。按病情轻重掌握用药剂量、时间间隔,在间隔期抽搐时只给安定。据文献报告,安定在治疗破伤风中不仅有镇静及抗惊厥作用;尚能阻断破伤风外毒素对神经系统的作用,降低破伤风病人的耗氧量;控制持续肌肉收缩和阵发性痉挛。同时选择应用东莨菪碱患者1 例,剂量0.3~0.6 mg,1 次/4~6 h,1.8~3.6 mg/d,它可使呼吸道分泌物减少,降低肺部感染,控制全身肌肉痉挛样抽搐效果明显。文献报道1 日剂量可达6 mg,无明显毒副作用,在治疗破伤风时值得推广使用。

3.5 破伤风病人处于一种高代谢状态,导致产热量增加到基础水平的10~16 倍。机体对热量和氮源的需要增加,而病人不能进食或进食少,如此长期消耗则依靠于脂肪和蛋白质的糖异生来维持内热能。肠外营养是补充热能的最好方法,本文无1 例采用鼻饲饮食。

我们认为在破伤风病人的治疗中,除中和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等重要措施外,严密观察,加强护理,维持静脉营养,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应用抗生素预防并发症等综合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缩短疗程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石美鑫.主编.实用外科学[M].1版.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2:111.

[2] 董玉珍.小儿外伤性破伤风[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80, 1(2):85.

[3] 林建灿,等.国内破伤风4352例综合分析[J].实用外科杂志,1989,3:159.

[4] 谈少强.麻醉环治疗破伤风疗效观察[J].实用外科杂志, 1988,7:349.

[5] 谭家麟.破伤风462例诊治报告[J].实用外科杂志, 1988,7:347.

[6] 卢善昌,谢兴旺.肠外营养治疗破伤风19例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1996,4(3):136.

破伤风病人护理措施范文3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241-01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痉挛毒素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引起肌肉强直性收缩的一种急性特异性疾病。临床以“苦笑”面容,牙关紧闭、全身肌肉强直收缩和阵发性痉挛为特征,若不及时的抢救治疗,可因窒息、肺部感染、循环衰竭等导致死亡。

28岁男患,于二十天前右前臂挫伤未处理,结痂愈合,一周前无诱因出现张口困难下颌酸痛,来院就诊,门诊以破伤风收入院。神清,查体合作,步入病室,痛苦面容,神经系统正常,四肢活动良好,患者阵发性抽搐,间歇时间约1―2小时,微刺激引起患者阵发性痉挛,出现面部紫绀、呼吸困难。治疗方案抗炎、中和毒素、解痉,预防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的感染,静脉补充水、电解质、能量及维生素。处理原发病灶和伤口,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必要时早期施行气管切开。防止舌咬伤,及时吸痰。入院第三天患者突然颜面发绀,出现窒息伴有角弓反张、抽搐,立即行保护性措施,防坠床舌咬伤扣背,同时通知麻醉师准备气管切开,扣背后见一桔子粒咳出后症状缓解,住院十二天,张口困难减轻,出院带药巩固治疗。

破伤风病人护理措施范文4

我院位于丘陵地区,农民劳作被毒蛇咬伤病例每年都有。此病来势凶猛,如果救治不及时,会出现严重后果。所以对毒蛇咬伤患者来说,立即争分夺秒进行抢救和良好的护理,是减少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的重要环节。现将我院近两年来救治毒蛇咬伤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今年共收治毒蛇咬伤患者68例,其中男性42名,女性26名,年龄31-66之间,多为周边农民在田间劳作时被毒蛇咬伤,咬伤部位多为四肢,就诊时间最短2小时,最长48小时,一般在2-5小时就诊。我科收治的患者大多全身中毒症状较轻,一般为胸闷心悸,但大多患处肿胀疼痛,可见明显牙痕,少数患者患肢肿胀发黑,皮肤於血明显,皮肤呈暗黑状。

2 急救措施

2.1 伤口排毒 就地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挤出毒液;入院后用3%过氧化氢冲洗伤口,清除残留的毒牙和污物,用2%碘酊和75%酒精常规消毒,用手术刀做十字扩张伤口,使毒液外流。若伤口流血不止,则忌切开。

2.2 局部环封阻止毒素吸收 可用20ml生理盐水+糜蛋白酶+普鲁卡因伤口近侧或外周环封,阻止毒素上传,其中糜蛋白酶有直接解蛇毒作用

2.3 局部降温 可以减轻疼痛,减少毒素吸收速度,降低毒素中酶的活力和局部代谢。方法:将伤肢浸于冷水中3-4小时,然后改用冰袋,一般维持24-36小时,注意防止降温所致的局部组织坏死。

2.4 抗蛇毒血清和破伤风疫苗注射 抗蛇毒血清可中和毒素,是蛇咬伤的等效解毒药,根据不同的蛇毒选用不同的抗毒血清。使用前需做过敏试验,方法:0.1ml抗毒血清+1.9ml生理盐水在前臂内侧做皮内注射0.1ml,皮丘大于2cm,局部发红有伪足为皮试阳性,予脱敏治疗。

2.5 抗感染治疗 由于蛇咬伤后精神紧张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加上蛇毒的破坏使肿胀的患肢特别容易感染,导致患肤溃烂坏死,我们一般采用500ml生理盐水加克林霉素1-2克静滴1-3天,取得较好的疗效。

2.6 中西医结合疗法 用季德胜蛇药顿服外敷。将季德胜蛇药碾成粉末再调成糊状敷于整个患肢肿胀处,并将入血点,以利于排毒渗血,一天三次,用至肿胀消退。

2.7 防止并发症 积极改善出血倾向,抗休克和治疗心、肺、肾功能障碍 。

3 护理

3.1 患处皮肤护理 入院后立即用3%双氧水冲洗伤口表面毒液,尽早切排进行换血疗法,减少毒素吸收,患处低于心脏平面,减缓毒液流至全身的速度,蛇牙尖利深口,最易致破伤风感染,所以必须注射破伤风疫苗,涂抹中药时将血点顺利排毒,如用止血带或布平条绑扎者,注意定时放松,利于血液循环恢复,防止肢体坏死。

3.2 密切观察病情 注意血压、呼吸、意识的变化,特别是局部组织有无明显肿胀和坏死,尿液的量、性质、有无血尿、少尿、无尿,注意有无胸闷、心悸现象,必要时给予心电图检查,血肾功能检查和尿常规检查,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嘱患者多饮水,必要时给予甘露醇或速尿加速毒物排泄。

3.3 心理护理 患者易出现焦虑恐慌心理,我们应该及时安慰患者,向患者讲解抗毒血清的特效解毒功能,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使其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

3.4 饮食护理 蛇咬伤后多数患者有恶心、呕吐、纳差,甚至消化道出血,病情稳定后饮食上宜配置清淡、营养丰富的饮食,如藕粉、豆浆、果汁、瘦肉汤等,不宜吃生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应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多喝水,促进毒素的排泄。

3.5 防护知识宣教 在野外工作时,随身带好抗毒蛇药物,尽可能穿高筒靴戴手套。在丛林密处用木杆等拨开枝叶,夜间走路带好手电筒等照明工具。被蛇咬伤者应避免用力,切忌惊慌奔跑,行走应缓慢,有条件者应由他人运送。被毒蛇咬死的肢体要限制活动在伤口的近心端、肢体肿胀上方用手帕、毛巾或皮带进行扎缚,松紧度适宜,以能阻断静脉血和淋巴回流为度,减少毒素在体内的扩散。每隔20分钟松开一次,以免肢体坏死。被蛇咬伤后要保持冷静,把咬伤处低于心脏的位置,用手从肢体的近心端向伤口处反复推挤,使部分毒液排出,或将伤处浸于凉水中,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内的蛇毒和污物。用锐器在咬痕处挑开,扩大创口使毒液外流。

4 结果

68例患者及时送往医院,立即给予局部清创处理治疗,应用蛇毒解药片和抗蛇毒血清,住院10-12天全部治愈出院。

5 护理体会

破伤风病人护理措施范文5

    1 临床资料

    本组310例,男性196例,女性ll4例,平均年龄23.7(4~50)岁;受伤原因:车祸135例,压砸伤61例,机器绞伤94例,其它20例;就诊时间:8h内293例,8h以上17例;受伤部位,皮肤撕脱伤107例,指甲损伤68例,严重挤压伤39例,手指离断伤96例;伤口污染程度:伤口轻度污染69例,重度污染241例;就诊时合并休克5例,意识清醒305例。

    2 急诊抢救及护理

    2.1 确定伤情,纠正休克根据“一看、二问、三检查”的原则,及时查明受伤情况。合并休克者应立即抢救,包括迅速止血、扩容、输血、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待全身情况好转时再行清创处理。

    2.2 护理措施

破伤风病人护理措施范文6

感染科是医院的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一方面,感染科收治了大部分的传染性疾病患者,易传播疾病,治疗难度大;另一方,护理人员经常需要对病患进行注射、穿刺、插管、采血等操作,时常暴露在传染源中,不仅威胁到护理人员身体,也给护理人员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采取必要的硬件和软件方面的防护措施,以减少感染科护林人员职业伤害,对感染科护理工作是不可或缺的。

1.危险构成

1.1 外在危险因素

病患传染危害。感染科收治的病患具有传染性,护理人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感染,如经血液传播的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等病原体,可由刺伤传播和感染护理人员;另外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空洞型肺结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非典型肺炎等病原体,可由病患的唾液传染给护理人员;其他的如霍乱、戊肝等由肠道传播,狂犬病和破伤风可由接触性传播。这些情况让护理人员被感染的机率大大增加。

药械药剂伤害。感染科日常工作中,锐器割伤和输液针头刺伤在医院比较常见,但对于感染科护理人员来说则是十分危险的。因为这些已经被污染的锐器很容易让乙肝、丙肝等这些通过血液传播的传染病传染给护理人员;另外,感染科日常消毒过程中用到的甲醛、酒精、过氧乙酸等,会使护理人员发生皮肤红肿、疼痛等反应;含氯制剂可刺激人的呼吸道、眼睛,由可能引起哮喘、皮炎等反应,对护理人员神经系统和消化道有一定的不良的影响。

其他危害。感染科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还会受到辐射危害、粉尘伤害等。辐射伤害中紫外线可伤害皮肤和眼睛,甚至引起皮肤炎和角膜炎;经常放疗病患的护理人员,稍有不慎轻则白细胞下降,免疫降低,重则分泌紊乱和造血功能损害。

1.2 内在危险因素

心理压力。感染科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一般处于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结构,工作环境压抑,经常面临职业性危害,亲人和患者的误解,致使感染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明显大于其他科室。在感染性疾病高发季节或突发中东呼吸综合征、非典型肺炎等特殊传染病时,护理人员在繁重的工作之外,还需要接受相关知识培训,以应对相应的传染性疾病,又无形中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护患纠纷。随着医学模式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已在临床实践中推广c应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一些护理人员不能正确运用护理程序服务于病人,尤其在沟通方面缺乏技巧,主动性差,遇到工作繁忙时限于时间和精力,与病人交流沟通少之又少,不能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造成病人及家属不理解或误解,使自己处于被动中。

2.防护措施

2.1 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医疗技术操作程序,规范使用隔离防护用品,如一次性手套、隔离服等;护理人员对病患抽血化验或者接触到病患污染物时,必须戴口罩手套等防护措施,有条件的话可以戴护目镜和防渗性口罩;护理人员要定期检查身体,认真落实预防接种工作,如乙型肝炎疫苗或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等。

2.2 提升自身防护意识。护理人员被传染性疾病感染,除了一些客观因素造成外,自身防护意识不强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真实案例讲解,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参加职业性损伤等相关业务学习,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提升自身防护意识的重要性。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的提升需要长时间的养成,不可一蹴而就,尤其是刚参加工作护理人员更需要从一开始养成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

2.3 加强药械药剂管理。感染科日常使用的消毒剂一般具有高刺激性、易挥发性等特点,护理人员在使用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消毒剂的配制和使用流程。护理人员在使用消毒剂过程中要做好防护,若不慎溅入眼睛里,应使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做进一步处理。医院要建立完备的药剂使用制度,为护理人员提供制度上的保障;药械的使用过程中要避免注射器针头、玻璃碎片刺伤,规范操作流程,并加强业务安全培训。

3.讨论

综上所述,由于感染科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并存,需要多种措施多管齐下,才能保护好护理人员的安全。通过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提升自身防护意识、加强药械药剂管理来把职业危害降低到最低水平;改善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提升生活质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唯有如此,才能减少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伤害,确保职业安全,并确保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凌峰 浅谈感染科护理工作的风险及对策[J].生物技术世界.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