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知识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行业知识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行业知识管理

金融行业知识管理范文1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知识管理

一:引言

金融风险是描述经济活动中与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有关从而产生的风险,也就是由于不确定性造成的资金损失的可能性。 银行一直以来就面临各种风险,所以风险管理一直是银行最主要的核心业务。就目前来看,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个是信贷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和最复杂的风险。商业银行的信用贷风险主要表现为不良贷款,尤其是我国的商业银行,业务银行不良贷款相比较其他发达国家更加严重。第二,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管理的根本之一要求就是要求银行自身根据存款的持续时间来合理的配置资源。三是财务风险。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财务领域内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所产生的的随时的可能性,比如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性下降,综合营运能力下降,资产负债率过高等等。四是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是指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包括经济形势的恶化带来的利率变动,国内政局变化带来的利率变动,或者是国际经济形式变化带来的利率变动等等。总之,商业银行需要面临很多的风险。而如何控制风险使之处于较低的风险水平,已经成为在我国银行所面临的当务之急,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实践证明:风险控制和商业银行自身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二、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控制系统构建

(一)构建的系统目标:为了更好的构建设计和构建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控制系统,我们要确立的目标是: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在现有的信息资源交流,分享的基础上,深层次探索数据技术和网络技术,利用数据管理为商业银行提供一个知识共享平台,从而使得商业银行实现知识的积累、共享和交流。此外,要建立以金融的种类为管理的基本单元,以经济效益为管理核心的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控制系统,从而对商业银行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预测与分析,并且能够为管理层提供灵活有效的分析工具和系统机制,从而达到有效的控制风险,防范风险,减少商业银行有可能遇到的损失。

(二) 构建的系统架构:由于商业银行的知识管理系统必须与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相契合,同时又能够融于商业银行的整个运营管理过程 。因此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系统主要是由数据源、数据管理、数据交换与应用控制等组成,如下图显示:

(三)构建的系统功能:该系统是由知识管理平台、风险仿真系统和综合服务管理系统组成。首先,知识管理平台是为了实现金融信息与金融知识的咨询和管理,其次,风险仿真系统主要是模拟现实中的各种金融风险因素的变化情况,通过把数据先转化为信息,再将信息转化为知识从而优化管理决策。最后,综合业务系统是使得银行管理层能够更加有效地测量风险,分析风险,解决风险,最终减少损失的目的。 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手段。1.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模拟系统 。金融涉及经济的许多工业领域, 在整个经济活动中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信用风险、流动性等,如果这些风险不能够及时正确的处理,可能会很容易地变为不可挽回的风险也会给国家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金融风险仿真系统通过对于过去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与模拟,能够有效预测各种未来可能发生的金融业务状况,从而为控制金融风险提供科学依据,并且对于经济的持续性发展提供针对性措施。2.金融风险控制的知识共享平台。商业银行涉及多个行政部门和多种学科。所以,有必要在商业银行的各个部门建立信息与知识的共享机制。该共享机制应能够监控管理银行资金的循环流动全过程,实现金融知识与信息的多部门多领域的统一管理 。3.金融风险综合业务管理系统。要求是在金融风险仿真系统的基础上,综合全面的考虑到商业银行金融管理的趋势,以公司治理现状和金融业务开放综合管理为主线,构建一个金融风险的综合业务管理系统。金融风险的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主要包括风险的识别、风险计量和风险控制三个系统。

风险识别系统要求从3个层面选取金融风险指标。第一 :宏观经济指标。用于反映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与否。第二泡沫风险指标,主要用于反映风险资产价格的变化情况。第三全球主要经济指标。全球主要经济指标考虑的是外国经济变化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风险计量系统是运用经济计量原理对于风险识别系统中识别出来的风险指标进行科学的计量与计算,分析经济变量的危险性。第一,金融机构的风险计量。通过对金融机构的特定风险识别指标进行筛选,进而分析重点研究。第二,金融行业的风险计量,主要是对于各监管的主要行业的风险识别指标进行风险计量。第三,对于国际上的风险冲击进行风险计量,这要求充分考虑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货币政策以及主要国家的汇率变化情况。

风险控制系统是用来提供各种风险控制的措施与管理方法,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损失的概率以及程度,为商业银行提供保驾护航,为商业银行管理层提供科学的风险控制预案。

三、结论

在今天的全球经济环境下,我国与世界经济紧密的联系在在一起,金融危机不断,因此更需要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控制,同时这也是是政府部门的重要研究课题。要控制商业银行的风险,就要求我们使用知识管理技术,同时要建立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控制系统,从而实现对于整个银行部门与部门之间跨区域,多层次的银行资金流通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管, 从而对银行业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和分析,进而进行有效控制与防范,减少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刘卉,李晔.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金融,2005(5)

金融行业知识管理范文2

关键词:物业企业 知识管理 对策研究

在经济新常态下,新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物业管理行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业主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快,给物业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对于物业企业而言,其服务对象就是业主,整个服务过程是一个物业企业与业主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动态过程。物业企业要想获得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主要取决于是否能够及时识别并最大限度地满足业主的需求。在物业管理过程中建立知识管理机制,不仅能够帮助物业企业获取有关业主需求的信息、固化企业实践所得的经验,而且还能够帮助企业为业主提供更多的客户体验和价值感受,同时还能改善和提高物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知识管理的内涵

1.知识。

知识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概念。世界银行在《1998年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促进发展》中将知识定义为:知识是用于生产中的有意义的信息。知识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对它的管理要比对其他有形资产的管理难度更大,因而要对知识的特殊性进行正确的认识:

(1)知识产生并存在与人的头脑之中,知识的运作要以人为主导,并且受到人的主观意识的影响;

(2)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并不对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但隐性知识容易造成垄断;

(3)知识的效用不会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多而减少。

2.知识管理。

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APQC)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知识管理是组织一种有意识采取的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递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将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最高组织业绩的目的。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知识管理是企业的战略选择,通过知识的传递、共享和积累来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物业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价值分析

新经济形态下,市场竞争激烈,业主新需求不断涌现,知识成为物业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关键资源。知识的获取能力、创造能力和运用能力成为了物业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在物业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实施知识管理,对物业企业而言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知识管理可以帮助物业企业有效识别市场变化和业主需求。

知识管理是以现代化的工具和技术为基础的,这些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物业企业获取市场变化和业主需求的信息,并将获取到的信息加以过滤、整理与分析,变成便于在企业成员可以进行传递和共享的知识。物业企业可利用这些知识来制定应对市场变化的策略,或者是进行服务提升和创新来满足业主的需求。

2.实施知识管理可以避免因人员流动而造成的管理经验或服务技能的流失。

在物业企业中资深的管理人员或服务人员的流动对物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影响较大,这些人员所掌握的管理经验或服务技能是物业企业的隐性知识,也是物业企业的无形资产。如果物业企业不能有效地将这些隐性知识挖掘出来,并将其转化为显性知识,将会给物业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把隐性知识显性化是知识管理的基本内容,所以在物业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管理经验或服务技能的流失。

3.实施知识管理可以促进物业企业的内部沟通。

政府对物业行业实施指导价政策,这就决定了物业行业是一个微利行业。获得经济利益,规模化发展成为了物业企业的最佳选择,然而规模化发展就会导致物业企业内部不畅。知识管理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分散的职能部门、物业管理项目及组织成员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打破了部门或地域的限制,是的内部沟通更加密切。此外,内部的密切沟通又为知识的传递和共享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会是物业企业的知识存量增加。

三、物业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策略研究

1.从战略上重视知识管理,将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

物业企业高层领导者对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决定了知识管理实施的成败。物业企业要充分认识知识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要将知识作为企业关键资产来进行管理,应把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战略选择。物业企业应为知识管理的实施提供人、财、物的有力保障,要将目光放在知识管理的远期效用上,而不是近期的成本投入上。此外,知识是一种无形资产,它的管理与有形资产的管理不同,在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知识的固化工作。

2.在企业内部营造起尊重知识的企业文化。

在物业企业内部要树立对知识的正确认识,理解知识的本质与重要性,确立知识管理人人有责的价值观,并营造尊重知识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在物业企业内部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引导物业企业员工接受知识管理,改变物业企业员工的主要意愿,使其愿意将个人所拥有的隐性知识进行共享,也会使得缺乏知识的员工加强知识的学习。

3.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促进知识交流与合作。

物业企业要进行组织结构的优化,为知识管理的实施建立起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的组织结构,设立起知识管理部门专门从事知识管理工作,同时知识管理工作还应与培训工作有机结合。这样的组织结构有利于知识的交流与合作,还能将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分类,并通过培训使对企业有用的知识得以推广和应用,才能发挥知识的最大功效。知识的交流与合作会为知识的创新奠定基础,知识创新会为业主带来新的服务体验,会为物业企业赢得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快的市场应变能力。

4.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知识创新。

根据知识管理的需求,物业企业应当不断完善企业现有的激励机制,在绩效考评体系内融入知识共享、知识运用、知识合作及知识创新等指标。这样的激励机制不仅会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还会增加显性化知识的存量,提升了物业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此外,这种机制还会加速企业内部的知识创新,为物业企业赢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和其他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

5.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知识管理平台。

一些大中型物业企业管理项目遍布各地,这给物业企业内部的知识交流、共享、学习等提出了挑战。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会为知识管理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也是物业企业向规模化发展的必然选择。物业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起知识管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加强内部的联系与交流,便于分布于不同地域的员工及时汲取企业固化后的知识,并能在第一时间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对业主的服务上或应对市场竞争上。值得注意的是,物业企业搭建起来的知识管理平台不能只限于内部使用,还应增加与业主的交互功能,这样会将物业企业与业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还有助于物业企业及时掌握业主的需求以及业主对服务的期望。

6.与其他企业合作,建立知识联盟。

知识管理是一个开放系统,物业企业在进行内部知识管理的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在与其他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与竞争对手进行合作,促进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的交流,通过对比可以找出企业本身的优势与劣势,同时还可以将其他企业的优势通过知识加工转化为本企业可以学习和运用的知识,最终改善物业企业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与服务互补商进行合作,如与房地产开发商、设施设备维保服务供应商、清洁设备供应商等进行合作,这样可以拓展物业企业的服务领域和经营思路。可见,与其他企业合作,建立知识联盟,可以发挥出协同效应,促进物业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永利.物业管理企业知识管理的探索[J].中国物业管理,2008(5):36-37.

[2]高珂强.物业服务企业知识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3(2):81-85.

[3]王希杰,李秀敏.网络环境下企业知识管理相关问题探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5):16-17.

[4]徐漪.基于中小企业视角的企业知识管理战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2):206-208.

金融行业知识管理范文3

内容摘要:为了主动消除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许多中小企业都不同程度的导入了知识管理的理念和实施了知识管理的方法。这类理念和方法对提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效果是有差别的。笔者试图通过对知识管理与山东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效益提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帮助中小企业准确识别和有效利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促进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知识管理 人力资源效益 实证研究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全球性竞争趋势表明:中小企业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是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层次的知识学习与知识共享的组织、管理活动,已经从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产业部门扩展到中小企业和传统产业部门;相应的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也从信息系统、管理系统的建设,扩大到企业经营活动各个环节的知识创新、知识运用、知识共享。知识管理旨在通过建立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和运营机制,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从而促进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持续提高。山东处于南北经济的联接带上,山东中小企业具有沿海和内陆双重社会经济特征,所遇到的问题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代表性。研究知识管理对山东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影响,探索通过导入知识管理提高企业人力资源效益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研究概况

(一)数据简介

笔者在山东省范围内对中小企业进行了知识管理对人力资源效益影响的调查,以问卷调查方式为主,并进行企业访谈、典型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的认知、需求与使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尽力将调查对象的主观意愿和使用知识管理的实际情况区分开。在基本了解中小企业对知识管理认知和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确定调查内容和调查对象、设计调查表。调查表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中小企业对知识管理的认知能力,将知识管理项目分解定义成相对明确的行为。

笔者将中小企业按照地区、行业和规模划分成不同组群,然后在各组中随机抽样选取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前后共发出400份问卷,回收128份,有效问卷119份(下文对这119家有效作答企业称作样本企业),问卷有效率为29.75%,样本企业遍及全省,涉及传统制造业、服务业、信息产业等各个行业。调查后期,笔者走访了其中的18家企业,仔细研究了走访对象提供的11个典型案例,以便深入了解其中的种种细节。然后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问卷的可靠性分析

本研究以对半分析模型(split-half)来分析问卷的可靠性,将全部问题等分成两部分。在所有119份有效问卷中,第一部分的Cronbach's Alpha系数是0.848,第二部分是0.920,两部分的相关系数是0.676:说明数据的可靠性还是比较高的(见表1)。

中小企业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效益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中小企业面临的环境不断变化,包括政府、外来竞争者、技术、原料供给和客户需求等市场要素都处于不稳定状态。在这样一个同时蕴藏机遇和挑战的环境中不断提高人力资源效益,进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是中小企业导入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

(一)知识管理的适应环境战略对人力资源效益的影响

调查表明,在战略决策方面,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们已经普遍认识到科学管理的重要性,他们在主要决策之前都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但他们对成本控制系统、质量管理技术、关键性业务预测方法等一系列科学管理方法还不太了解,对人力资源效益的影响也不高。调查表明,样本企业对迅速变化的环境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对适应变化能力的培养给予了十分的重视。多数样本企业都积极采取主动措施来应对变化、规避风险。如提高客户关系管理效率和不同流程、不同部门间的利益协调和职能互补、使信息能够在不同部门间高效率的传递。企业内部的执行力和执行效果得到了样本企业的高度重视,大多数经营者都非常重视积极争取员工和部门对决策的支持,以便提高决策的执行效率。但是企业试图彻底改变原有的生产流程或经营流程的举措将会面临极大的风险,中小企业应慎重对待系统流程再造等激进的改革方式。

(二)与知识管理有关的组织结构特征对人力资源效益的影响

调查表明,尽管样本企业规模较小且结构简单,但其经营者们仍然认为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认为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企业内部需要有专门负责辅助决策的人员或机构,成本质量控制绩效评价和生产(服务)监督控制部门或人员,负责新业务开发、客户需求分析和技术改进和分析评估的部门或人员等等。但是绝大多数样本企业还没有成立这类专业部门,同时,他们也并没有因此而降低效率。山东中小企业应当根据自身需要来设计组织结构,而不要刻意去完善组织结构。

(三)学习创新能力对人力资源效益的影响

调查表明,样本企业非常重视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创业史、清楚的理解并始终维护企业的核心价值、鼓励员工使用历史经验和获得新知识、实行自我评价和绩效测评制度都被样本企业所不同程度的采纳。企业需要组织业务技能培训、经验交流和积极掌握技术变化的趋势等两方面,标准差分别是3.738,

3.783:这说明样本企业做法差别较大。在雇佣其他企业的员工来获取所需技能方面,样本企业表现谨慎,实际使用范围也仅限于少数特定领域,如会计、法律等。

调查表明,许多企业高管都积极支持和实际参与产品开发的可行性研究:这对直接面向终端市场的进行产品生产的企业非常重要。这类样本企业也十分重视产品创新的速度和效率。另外,对于那些技术含量较低、规模较小以及那些为大型生产制造企业配套的企业对于创新的需求并不高,实际创新投入也较少。这在相当程度上是出于短时间内降低成本的考虑,对于企业长期发展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保创新前收集数据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在竞争对手发现机遇之前做好市场价值和需求分析、员工的积极关注和支持、达成有广泛员工基础的产品战略以及创新速度也得到了样本企业不同程度的重视和使用。

中小企业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效益的模型分析

(一)模型选择

本文用线性概率模型(LPM)来估计不同的知识管理行为和措施对样本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影响。对问卷的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stepwise),同时计算异方差稳健的t统计量和F统计量对回归结果进行检验。若一个变量的F统计量的p值小于0.05时,那么这个变量就进入回归模型;若一个变量F统计量的值大于0.10,那么这个变量就从回归模型中删除。回归方程采用以样本企业的人力资源效益为因变量Y,以其所从事的各种知识管理活动为xi,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考察知识管理行为对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影响。为了保证回归方程的准确性,对回归方程进行DW检验、F检验和异方差稳健的t检验。本文关注的是自变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概率的影响,虽然LPM存在着一定异方差性,但是大样本情况下应用OLS异方差稳健的方法可以克服这一缺陷。LPM 模型的优势突出体现为容易估计和解释。因此本文采用了线性概率模型,并用OLS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对模型进行估计。

(二) 样本企业人力资源效益回归分析

根据笔者调查研究,样本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提高与下列因素成多元线性回归关系:员工或团队积极响应企业做出的决策,员工清楚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企业有专门负责辅助决策的人员或机构,使用信息系统辅助战略规划与决策,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效度和效率,企业经常组织业务技能培训和工作经验交流,企业协调各部门的利益做出最终决策,企业制定标准流程确定客户需求,参考历史经验解决重复出现的问题,以低成本优势和通过降价获取市场占有率。以样本企业人力资源效益为因变量Y,其他因素为自变量,可以用方程Y=HRi(respondi,valuei,decision assistanti, IS decisioni, CRMefficiencyi,teachi, hormonyi,standardi, historyi, costi)来表示,具体回归方程如下: Y=

0.333X1+0.497X2+(-0.293)X3+0.337X4+

(-0.426)X5+0.369X6+0.046X7+0.304X8+

(-0.332)X9+0.119X10+0.166。

回归系数显著的不为0。F统计量为13.362,统计量大于F值的概率为0;该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是0.744,判定系数(R square)是0.553,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高。该模型的DW检验值是2.355,说明没有显著自相关问题。

表2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员工或团队积极响应企业做出的决策,员工清楚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使用信息系统辅助战略规划与决策,企业协调各部门的利益做出最终决策,企业制定标准流程确定客户需求等项目对于样本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提高有着比较明显的作用。在保证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前述项的投入每增加1,就可以分别使样本企业人力资源效率的改善增加0.333、0.497、0.337、0.369、0.304。应当注意的是: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专门负责辅助决策的人员或机构、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效度和效率、参考历史经验解决重复出现的问题与样本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提高成明显的反比例关系,回归系数分别为-0.293、-0.426、-0.332。

经过对样本企业的重点访谈调查研究,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的人力和物质资源比较紧张,辅助决策机构使用起来并不经济,而且有可能会降低效率。客户关系管理效率的提高会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效益产生影响。但因为中小企业资源有限,客户管理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之间存在资源竞争关系。这就需要平衡各部门利益,合理分配各部门资源,用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收益。历史经验无法适应高速变化的环境,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们应当会理性地总结经验教训,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经验。

结论与建议

越来越多的山东中小企业认识到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将其不断付诸实践。根据笔者调查,知识管理在为中小企业带来实实在在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问题。传统的依托高技术设施和高素质员工队伍的知识管理理论和方法并不适合知识管理起点较低的山东中小企业实际。而为山东中小企业真正带来效益的某些理论和具体方法却被掩盖了。中小企业有着突出的个性特点,必须依据自身运用知识管理的实际水平,将有利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效益提升的知识管理理念和具体做法剥离出来,正确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做法,将宝贵的资源用于最有效率的知识管理项目,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参考文献:

1.Martin Glisby; Nigel Holden. Contextual Constraints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ory: The Cultural Embeddedness of Nonaka's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J].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 2003.1

2.Ikujiro Nonaka. A dynamic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4.2

金融行业知识管理范文4

论文摘要:提出制造业企业知识的内涵,在总结其知识构成特征的基础上,以我国制造业企业为例,分析制造业企业知识战略管理的重点,并以此探讨制造业企业知识管理的战略问题。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在一般意义上的讨论已相当深人,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均有重要的研究积累,然而知识管理本身在制造业企业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专门针对制造业企业知识战略管理的分析和研究并不多见。本文认为,制造业企业的知识形态具有重要特征,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企业,制造业企业的知识管理战略问题值得专门探讨和分析。

1制造业企业知识的内涵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进程,现代经济发展的总体突出特征被认为是知识密集(Cantwell,1995)。实际上,这一特征在制造业行业也越来越具有同样突出的表现。

从发展经济学的观点看,熊彼特主义的竞争学说强调了创新过程对于原有经济发展途径的所谓“创造性”破坏,而不是传统观点上的所谓均衡状态的暂时偏离。世纪之交基于企业知识经济的种种研究(如Granstrand,Bohlin&Oskarsson etal,1992;Zander,1997;Alberto,Guido&Stefano.1999等),从各类企业包括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活动人手,分析知识激励和知识积累过程对于企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也充分肯定了早先熊彼特主义的发展观点。Gambradella&Torris(1998)曾将创新活动的深刻变化与知识的重要性联系起来,并对创新活动的新特征重新定义:“创新,即是应用已有知识来产生新知识的活动,它需要系统化的力量和高能量的组织”。与此相对应,企业知识的战略管理方面也产生出许多重要的思想,这些思想不仅注意企业已有的知识价值,如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与评估,而且还特别重视未来或潜在的知识,于是相关的概念应运而生,如,知识资本(knowledgecapita1)、知识股权(knowledgeequity)等。这些概念目前在发达国家的高技术公司以及跨国公司里已经成为与常规性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一样重要的经营管理理念。

一般来说,制造业所涉及的知识主要包括规则化知识和非规则化知识。前者表现知识内涵和边界的稳定性和确定性,而后者表现知识的创新频率和延展范围的不确定性,突出不同组织方式下知识产出的巨大差异。在制造业场合,规则化知识往往可以物化为工艺设备或管理程序,只要遵从即定的程式进入这类知识,知识的产出是可以没有差别的。

2制造业知识构成的特征

制造业行业的知识特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描述,一方面是以软件行业、咨询行业、金融行业等为代表的典型服务业企业和以信息技术装备、机电、化工、材料、纺织行业等典型制造业企业为代表的知识管理的特征差异,另一个方面是发达国家企业的知识管理与发展中国家企业知识管理的差异。迄今为止,针对这两个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特别是针对后者所进行的研究工作几乎还是空白。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综合分析制造业企业的知识构成,总结其特征如下:

首先,制造业企业的知识构成在于信息获取和信息处理环节,因而制造业流程的信息采集和转换成为企业知识创造的重要基础。

由于制造业企业在产品生产、企业核心资产构成、企业间外部合作模式和客户类型等方面都与服务业企业存在很大差别,资本形式的工艺设备、技术积累和人力资本同样都具有重要的创造知识的意义。

在制造业企业,知识的构成既具有信息处理的关键部分,同时又具有获取信号和进一步将无序信号转化为有序信号的关键过程,而这一有序化的过程也是构成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从制造业企业的层次看,所谓信息实际上包含人一人、人一物和物一物交流三类,而后两类是更为重要的信息类型。在制造业企业,知识的构成与企业的设备类型及其作为生产资本的质量具有密切联系。与此相反,服务业企业,特别是IT行业企业在数据一信息一知识的转化过程中,由于数据获取技术相对容易,因此信息仅仅被看作是生产过程的原材料。

其次,制造业的知识构成还在于将即时生产的信息和知识流程规则化,反映为规则化程度。

制造业的知识构成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结构化和规则化的知识。由于制造业的正常运行需要依靠信息流和知识流的规则流动和规则化控制,以达到大规模生产所要求的质量和一致性,因此,机构化和规则化的知识尤其重要,而规则化的重要表现就是专用设备及其运行准则、工艺标准及操作规范等。

再次,制造业企业的知识构成还在于应对资源配置变化的适应性,即知识的柔性组合程度。

制造业生产过程分为稳态和动态两种情况,前者侧重知识积累及其有效利用,即与知识存量的管理过程相联系,而后者则侧重知识的激励,即与知识流的管理相联系。其中,知识流的管理更为重要。

由于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会导致生产过程和企业组织过程的变化,最终可能导致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的变化,因而对于动态技术和知识的管理,或说对知识流的管理结果往往形成新的企业运行规则。显然,制造业企业的知识流管理的战略特征最终体现为企业竞争特点的改变。

3我国制造业企业知识管理的重点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出口占我国商品出口的80%。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和国内市场竞争日渐强盛,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工艺及生产管理过程的技术和知识储备及其创新能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制造业企业的知识管理,特别是知识的战略管理意义十分重大。本文根据对8家典型国内制造业企业,包括6家航空工业企业和2家制造业企业(1家化工制造企业和1家机械制造业企业)进行的调查,得出以下我国制造业企业知识构成的重要方面:

一般来说,这四类知识的重要性随行业、产品生命周期以及企业竞争战略等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对于制造业而言,其各个环节的知识相互联系较为突出。

本文通过对国内航空工业企业的调查发现,我国制造业企业知识管理的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生产实践中,非规则化知识向规则化知识转化,即规则化过程。企业知识学习的途径,除了短暂的接受设备时的培训学习之外,主要是通过操作过程中规则化知识的学习。规则化知识在操作中越来越取代非规则化知识。制造商出于质量一致性的考虑,已经将生产过程中的一切不确定性通过设备工艺和管理框架的规则化降到最低,因此,对操作人员的技能和经验要求不高,同时也不允许操作人员对生产模式和工艺规范做任何改进,即所谓靠管理,靠技术,而不是靠工人的技能。他们通过管理强调工人的责任心,而非技术和经验。另一方面,在产品和技术的研发过程中,企业重视对非规则化知识的总结和管理。由于非规则化知识是创造新知识和实现持续创新活动的主要源泉,因此,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尤其重视非规则化知识的有效管理。

4结论

事实上,技术创新的过程在于不断地把非规则化知识转化为规则化知识,这种过程与A—U创新理论所指出的从流动阶段发展到固化阶段的过程是类似的,知识的发生发展也是一个固化的过程。特别是,创新活动首先明确非规则化知识的运动范围,从而明确阶梯性,之后再明确知识运动的关联特征,并将其动态变化内容相对固化。于是可以得出结论,知识管理实际上只有针对动态变化的知识,即针对非规则化知识才有突出的作用,而对于规则化知识,由于其已经是创新的结果(某种程度上也是知识管理的结果),如果再对其知识内涵进行管理,知识管理的效用便逐渐消失。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制造业企业的知识管理首先要根据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准确划分出规则化知识的边界,以实施有效率的知识战略管理。虽然规则化知识和非规则化知识都可以构成企业的专有技术,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但规则化知识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当前竞争的基础。

其次,由于非规则化知识的主要作用在于挖掘企业的未来竞争潜力,因此,制造业企业要运用适宜的知识管理工具管理非规则化知识,以提高自身的潜在竞争力。

金融行业知识管理范文5

关键词 创业教育 专业 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基于创业教育的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掌握材料、机械、控制、经济及管理等多学科综合知识,熟悉材料成型方法和工艺,能从事材料成型工艺技术和模具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管理工作,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和创业能力,具有良好的创业精神和较强的创业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使学生具备较扎实的企业管理、财务、法律、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较系统地掌握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专业必需的科学研究、设计开发等基本技能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2 选修课程模块设置

创业教育的理想教学效果,是使专业课既体现了知识的可用性,又能满足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完全融入到整个专业教育的课程教学体系中,使学生了解当前专业的应用热点以及发现潜在的创业机会。模块根据小型模具公司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结合模具报价、接单、设计、采购、库存等工作设置了基于创业教育的选修课程框架,主要包括了基础、应用、拓展三大模块。基础模块主要涉及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内容;应用模块主要围绕订单或生产计划,涉及营销管理、供应链管理、设计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等内容;拓展模块包含电子商务、知识管理、售后服务等内容。

2.1 基础模块

(1)组织管理:组织管理是通过建立组织结构,规定职务或职位,明确责权关系,以使组织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通过学习组织管理的类型、对象、模式以及工作内容,学生能够按专业化分工,划分工作部门、设计组织机构和结构、设立工作岗位、规定组织结构中各种职务或职位,明确责任和权力、制订规章制度。(2)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通过学习人员选聘与培训开发、绩效考评和薪酬设计与人才激励等内容,学生能够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人力资源的获取、开发、保持和利用等方面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3)财务管理:中小企业的核心问题是生存问题,维持中小企业生存的关键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通过学习资金等措和资本积累、市场销路分析和成本核算、财务和税务规则、商品销售账款核算、货物盘点、记账、利润核算、内部控制,学生掌握经济学、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2.2 应用模块

(1)营销管理:企业只有在其产品或服务有市场时才能生存,模具是单件生产,为批量生产做准备。通过学习客户信息管理、报价管理、订单管理、账款管理以及销售统计分析等内容,了解适合模具行业的营销体系,模具企业的市场战略,通过收集市场的信息和市场需求,能够分析客户的购买行为和能力,分析竞争者的战略和比较优势,细分自身的目标市场并与生产管理配合。(2)供应链管理:模具的供应链由模具开发商、制造商、供应商、模具使用商等企业组成,供应链管理在于降低库存、降低材料成本,以及提高服务品质。通过学习采购、库存管理等内容,能够根据模具设计确定的材料的种类以及规格,与供应商询价后,形成采购订单,并根据到货入库登记,组织生产,同时掌握物料的出入库、物料的盘点以及统计分析。(3)设计管理:设计管理是通过规范化标准化对模具设计进行管理。通过学习对模具设计任务分派以及进度监控管理、图纸审批,图纸版本控制、设计变更管理及加工零件的工艺等内容,学生能够积累设计与工艺经验,提高设计能力与设计效率。(4)技术管理:模具企业是单件小批量研发式生产模式,项目制特征明显。技术管理是在模具制造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环节指派责任人,对计划的实际执行进度进行监控。通过对项目以及模具跟踪的控制点设置、对项目以及模具制造的各个关键环节以及质量、成本等关键控制点进行及时跟踪控制,使学生具备宏观到微观的及时监控管理能力。(5)生产管理:模具的生产管理是合理地安排生产资源,控制模具的质量和成本,保证模具的试模日期和交货日期。通过对安全、生产调度、制造工艺及技术、设备和工装、材料及刀量具、模具档案、库房、现场等管理知识学习,使学生具备有计划、组织、指挥、监督调节的生产活动的能力。

2.3 拓展模块

(1)电子商务:因竞争加剧,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正改变着模具企业固有的销售模式。通过学习利用网站做推广、建店铺、在I M 上谈生意等电子商务应用点,学生了解如何选择适合企业的搜索和行业网站,具备利用网络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和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方法改善企业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2)知识管理: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强烈依赖工程师的经验和知识,企业人员流动频繁造成知识、经验同步流失和损失,加强知识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对知识管理步骤、原理与过程、战略、绩效策略及实施方法等知识的学习,学生充分重视整合、分享、传承企业的智力资产,将企业的知识升值作为重要生产力。(3)售后服务:完善的售后服务可提高模具企业的信誉,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推销工作的效率及效益。通过对售后服务的内容、原则、策略、如何处理客户的投诉与抱怨、售后服务质量的基础标准、客户组织化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包含送货、安装、调试、维修、技术培训、上门服务等售后服务工作全面熟悉了解,具备快捷服务及维护市场的意识和能力。

3 结语

基于创业教育的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化设置打破了学科壁垒,发挥了学科互补作用,注重行业需求,整合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模拟企业等方法,通过ERP实验课程,增强学生对不同岗位职责的认识,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创业素养。

基金项目:本文受重庆理工大学2012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208)

参考文献

[1] 邹继强.对现代模具企业生产管理的探索[J].模具制造,2011.11.

金融行业知识管理范文6

摘要:知识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提高组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其基本内容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本文旨在界定知识经济的概念,探讨知识管理的目标,比较分析知识管理的两种策略之异同,以促进我国管理的创新,有利于引导我国企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关键词:知识管理;管理;目标;策略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可以说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两个基本动力源。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知识将成为核心和具有柔性特点的生产要素,而对知识的管理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提高组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知识管理的概念界定

什么是知识管理?一个定义说:“知识管理是当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着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及组织的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本质上,它嵌涵了组织的发展过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和创新能力这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然而,知识管理虽然广泛运用于企业管理的实践,但作为具有一般管理的共同性质的公共管理同样也面临着知识管理的问题。对于公共部门而言,知识管理的目标与核心就是通过提高人的发明和创新能力来实现组织创新。

二、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创新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全球化以空前未有的速度推进。这一切都改变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知识管理、创新行为都不单纯是一种技术过程,人文因素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创新总要依靠人的创造性和想像力。对于政府而言,要为创造良好的新环境发挥重要作用。企业要在竞争中获胜,则必须不断改变自己的战略策略以适应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这一切都离不开知识管理,因为其实质就在于充分发挥人文因素的积极作用。

知识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和重要资源。在当今的许多行业例如金融服务、咨询和计算机软件等部门,知识正在作为创造价值的必要前提而发挥作用。然而许多企业并不善于管理知识。具体表现在:有的企业低估了产生和获取知识的价值,失去或放弃已经拥有的知识产权,有的管理措施阻碍了知识的交流及共享,对已有知识的使用和二次开发的投入不足等。不少企业在吃了不重视知识管理的苦头之后,对知识创造价值的巨大潜力的认识逐步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企业已经开始实施知识管理计划,将知识列为一种资源纳入管理体系。

以知识的视角,组织可被看成是一个对知识进行整合的机构。人类的全部生产力都离不开知识,机器只不过是知识的体现而已。因此,要真正实现知识管理,首先必须实现观念的创新。即将传统的工业管理观转变为现代的知识管理观。

工业管理观与知识管理观的主要区别如下:

1、用知识的观点看组织,就会把人们看作是收益的创造者,其首要任务是把知识转化为无形的结构,而在工业时代的组织内,人们时常是被更为简单的看作是生产成本和生产要素。

2、在知识组织内部,学习的目的是创造新的资本和程序,而不仅仅是运用新的工具和技术。

3、在知识组织内部,生产流程是由观念驱动,并且有时是混沌不明的,这与工业时代生产流程中严格的前后次序和机器驱动形成鲜明的对比。

4、工业时代的收益递减规律让位于知识递增规律,工业组织中的规模经济(economicsofscale)让位于知识组织中的视界经济(economicsofscope)。

5、管理的权力基础取决于他们知识的相对水平,而不是他们在组织中的等级职位。信息流的传递是通过可以分享信息的网络,而不是通过组织的等级机构。 在现在的企业管理制度下,各部门都保有自己的知识并需要发展知识,但是并没有一个合适的知识管理制度以及更高层次的协调机制,知识管理的内容日益复杂化和重要化,导致公司高层管理者产生了设立cko职位的动机。为了搞好企业的知识管理,cko应运而生。

三、知识管理的两种策略

morten t.hansen等人提出了知识管理的两种策略,即法典编辑策略和人格化策略。所谓编辑策略是指知识与知识开发者的剥离,以达到知识独立于特定的个体或组织的目的;而后知识再经仔细地提取进而汇编成法典关存储于数据库中,以供人们随时反复调用的策略。ernst&young公司企业知识中心的主任拉尔夫·普勒曾如此描述法典编辑策略:在剔除掉客户敏感信息后,通过将文档中零碎的关键知识,如面谈指导、工作日程和市场划分分析等加以汇总并储存在电子知识库中从而创造出“知识客体”。这种方法使许多人可以搜寻和提取经过编辑的知识,而无需与最初的开发者接触。这就开辟了知识的反复使用,促进了企业的成长。

人格化策略指知识与其开发者紧密地联贯在一起,知识主要通过直接的而对面的接触来进行共享。计算机在这类组织中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更好地沟通知识,而不是储存。采用人格化策略的bain公司、波士顿咨询集团和麦肯锡公司致力于个体间的对话,而不是数据库中的知识客体。在这些公司中,知识并未被编成法典、知识是在运用头脑风暴法的研讨会中和一对一的交谈中发生转移的。为了使这一策略行之有效,像bain这样的公司都重金注资于建立人员网络系统。知识不仅仅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还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和视频会议等形式进行共享。

遵循法典编辑策略的公司依赖的是“反复使用的经济学”。一旦知识资产,如软件编码或手册开发出来,且每次使用时又无需大的修改的话,就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反复多次地使用。

与此相反,人格化的策略依赖的是“知识经济学”的逻辑。战略咨询公司向客户提供的建议是那些丰富的、难以言表的知识。共享深层次知识的活动是极花时间的、昂贵的和缓慢的,而且不能够被系统化,因而效率较低。

若想正确地选择知识管理策略,主管或经理必须先回答如下问题:(1)为什么客户会购买本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向竞争者购买?(2)客户期望从本公司得到什么利益?(3)蕴藏于本公司的知识如何能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在明确了这些问题之后,应进一步考虑如下问题:

1 公司提供的是标准化的产品还是用户化的产品?如果是前者,那么主导知识管理策略就应是法典编辑策略;如果是后者,则人格化策略更为有效。

2 公司拥有的是成熟的还是新颖的产品?如果企业的策略是基于成熟的产品,那么企业将从反复使用的模型中获得丰厚的回报;反之,如何拥有的是新颖的产品,则对知识进行管理时应以人格化策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