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地理课后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地理课后反思范文1
在进行地理教学前的反思侧重于对课堂教学中的内容、主体、环节的反思,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状况有一些预见和应对的方案。首先,教师应对初中生的地理知识基础情况有所掌握,参考现阶段初中生的年龄、性格、喜好等特点。这些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地理学习意识不足,地理学科的学习目标与会考没有直接关系。大多数初中学生没有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地理学习方法,且学习情绪不太稳定,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教师在教学前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进行反思,选择分层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等正确的教学手段,会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其次,对课堂即将呈现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等加以反思。目前所使用的新教材往往时代感、思维跳跃性较强,技能体现新的学习思想,也是对课程标准的精确解读。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内容强调地理知识的生活性与实用性,是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学生的传统学习思维。部分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一些地理知识,认识不到地理学科的特色,也无法重新选择学习方法。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够让教师在规划教学时,打破教材排版的限制,更深入地挖掘初中地理教材的实际意义。
二、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的反思
教学中的反思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很高,教师需要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在动态生成中寻求绝佳的能力提升通道。首先,教师要对地理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自己所用的教学方式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模式是否仍然以自己为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高于往常。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尝试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地理学习的自由以及探究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世界人口的分布”内容时,在介绍世界人口分布相关联知识点时,部分学生参与热情较低。可以及时组织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由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图形、表格等材料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状况。这种及时的调整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课堂低效现象的蔓延。其次,教师要对地理课堂资源使用效率进行反思。课堂时间与空间资源是极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以及教室空间资源,给学生展示地理知识。每一节地理课,教师都要给学生一些自主思考的时间,允许学生开放式地讨论,促进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加强地理学习的深度。例如在讲解“多变的天气”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一下今天的天气以及观看天气的技巧,促进学生思维在地理课堂中活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学生与学生之间会在学习能力上有不同,他们的差异导致其课堂学习反应也不同。教师要在教学中反思,通过观察学生的不同学习反应,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与问题。例如,在讲解“板块的运动”知识时,教师给学生描述板块运动的过程,一些学生一边思考一边想象,一些学生则皱起眉头。教师要关注这些学生,并记住这些学生可能空间想象能力不足,在之后的教学中重点训练。
三、课堂教学后的自我反思
初中地理课后反思范文2
关键词:中学地理;有效教学;课前准备;上课技巧;课后反思
一位学者曾经说过:“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腾出来的则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或者说与之共鸣的情感。”这种用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正是课堂有效教学的第一步。
陶行知先生说过:“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因此,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以生活中的地理为源,激发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另外,地理学科兼跨自然和人文两大领域,课堂活动的资源环境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容易丰富和开放。例如,我们可以将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利用课堂的部分或课外时间,让学生画一画反映各国各地区自然条件的典型动物、建筑、风光、娱乐、服饰等图画,并且可在适当地点进行展出或评比,还可让师生一起搜集中外地理风光及风土人情的资料,在地理教室举办小型展览或竞赛,这样喜欢画画的同学就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同时实现了课堂的有效性。
除此之外,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教师可以创设以下问题情境: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地图上表示出来呢?教师可以继续展示等高线地形图,接着设置问题:等高线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你们愿意和我用橡皮泥制作一个等高线地形模型来解决这些疑问吗?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在亲自动手操作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又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刺激学生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课后反思范文3
学生负担过重是困扰教育多年的顽症,它严重阻碍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使新世纪的人才过早地背起了沉重的包袱。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国家教育部三令五申,颁发了不少文件;大小报刊频频呼吁,刊登了不少文章;小学升初中也取消了统一考试而改为就近入学等等。这些措施,使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仍存在不少问题。201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中,再次提到“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并将其确定为改革试点十大任务之一。可见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因此,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教育环境,一个优质、高效的学习氛围,是新时期教育向我们提出的新课题;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现实教育弊端,提高国民素质以及适应新世纪挑战的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初中生课业负担过重,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早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当前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减负不是单纯的减轻书包重量、减少作业量,而是要顺着学生的心理,培养、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教会他们各种适合的技能,锻炼他们的意志,磨练他们的性格,为青少年时代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教育形成决策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本着在微课资源的支持下提高课堂效率,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家庭作业效率的思想,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策论,为地理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的实施起到指导作用,对于加深教师对学生课业负担问题严峻性的认识,促进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推动地理教育教学改革或将产生一定的作用。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现今热议的微课程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湖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的。Penrose认为微型的知识脉冲只要在相应的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取得相同的效果。Penrose提出建设微课程的五个步骤:罗列课堂教学中试图传递的核心概念,这些概念将构成微课程的核心;写出一份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用麦克风或网络摄像头录制以上内容,最终的节目长度为1-3分钟;设计能够指导学生阅读或探究的课后任务,帮助学生学习课程材料的内容;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
在我国,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胡铁生老师于2011年正式提出新型教学资源――微课,“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胡铁生老师主持的研究课题《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被立项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我国多个地区的教学研究人员、一线教师也在勇于实践,不断思考反思,不断归纳总结这种新型教学资源,如推出“信息化教学专题”“精彩导入”“合作学习”“情景探究教学”等专题,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利用微课资源减轻学生初中地理课业负担的研究,从微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实施,不仅在新的网络技术环境下、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微课程资源”减轻学生初中地理课业负担这一理念还有待于进一步界定和梳理,内容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这将依赖一线教师更深入的研究和更广泛的实践。
四、研究设计
1、研究目标
(1)掌握初中生地理课业学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基础上,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普通中学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习惯差异和课业负担,以供参考借鉴。
(2)把握普通中学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出现的原因,对调查的资料进行详细、全面的分析,初步了解普通中学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出现的原因,为制定相关策略提供可行性依据。
(3)掌握我校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成因。通过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调查教师教学现状及学生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情况,为制定优化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4)探索微课资源应用下,优化课堂教学的具体对策与方案。通过对前期获取的资料整合,地理老师集体研究探索借助微课资源如何优化课堂和课后教学,为学校的地理教学提供决策性的指导依据和对策方案。
2、研究内容:
(1)分析学生地理课业中负担问题出现的成因。
按本校初中二个年级(初一、初二)、外校初中二个年级(初一、初二各两个班)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个案分析等方法,了解初中生地理课业学习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其原因。
(2)了解我校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在观察了解本校初中地理老师的教学现状,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情况的同时发现问题。
(3)提出具体的探索微课资源应用下,优化课堂教学的对策与方案,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制定构建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评价体系。
3、研究对象: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通过选定的实验班级(初一2班)和教师(罗志欣)M行实验验证,实时监测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状况,比对实验前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成绩等的转变,再进一步构建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评价体系。
4、研究的方法:
初中地理课后反思范文4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中地理老师应该如何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呢?我根据自身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总结出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教学优化策略,希望为教育一线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也希望得到老师们的批评指正,从而不断优化、完善。
一、准备赢得整堂课――良好的课前准备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内容形式选择是否恰当等将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的优劣,良好的课前准备是优化高中地理教学的前提基础。
(一)制定全面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地理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核心,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标准和依据。教学目标对地理教学具有指导、协调、引领和评价的作用。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和明晰性,就需要很好地把握和理解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来开展课堂教学。首先,教师需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深刻把握地理课程标准;其次,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考虑学情,制定目标;最后,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层次地细化教学目标。
(二)精选、整合教学内容。
高中生的学习负担比较重,所以地理老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要注意对教学内容精挑细选、重新整合,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有价值的地理知识,从而优化地理教学效果。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抓住主干知识,适当删减。高中地理教材内容多而地理课的课时相对较少,要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教师抓抓教材主干内容,合理删减。例如,高中地理必修2第五章中“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这一问题研究与学生的生活较远,所以在教学中我将其舍弃。第二,注重内容衔接,补充复习初中知识。高中地理课程内容是在初中知识基础上扩展和深化的,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加强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将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地理学习。
(三)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方式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方式。首先,教师要选择与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知识反馈和学习活动状况来灵活选择运用。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例如,在教授高一地理地球运动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是具有地理教学特色的图式法并结合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方式,促使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其次,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做到扬长避短,从而发挥教学方式对教学活动的巨大促进作用,从而增强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二、过程深化结果――课堂教学过程优化
课堂教学是实施地理教学,锻炼学生思维学习能力,增强地理观念意识的重要渠道途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教学方式,落实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能力都应该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
(一)巧妙运用提问策略,将教学内容问题化。
有效的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他们的学习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适时的难易结合的提问,将有利于学生积极地思考、想象,培养理性发散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强化。
(二)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进而融洽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以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教学态度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营造师生教学共同体;教师要注意运用形象生动富于感情的学科语言进行教学,使得课堂氛围活跃向上。
(三)利用教学评价的激励机制。
教学评价是增强教学效果,激励师生发展的有效手段。良好的课堂评价立足学生本位,以学生的发展为归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表扬学生的优点,欣赏学生的进步和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就感和自豪感,获得审美体验。教学评价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催化剂。
三、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实践是一种需要不断循环往复、总结完善的活动,教师应该在一堂课结束之后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对影响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在进行下一堂课时避免、调控和优化。这样,教师的教学活动由课前准备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再到课后的及时反思,形成一个有机的完整统一体,将会更加有利于地理教学活动的进行和教学效果的强化。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陈国平,魏为.如何在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国教师报,2006-5-31.
初中地理课后反思范文5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学习兴趣;主体地位;教学反思
教育既要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更要实现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教育理念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改革,教学也不再是教师单方面地传授知识,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完成教学目标,实现初中地理的高效教学。
一、精心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同样讲究先声夺人,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伊始就通过对导入内容绘声绘色的讲解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那么自然可以抓住学生的思维,控制好课堂节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应该在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同时保证足够的吸引力,这样才能发挥其导入的作用。例如,笔者在讲解“海陆的变迁”这一部分知识时,摒弃了书本中原有的语言导入,采取了多媒体技术与书本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播放了一个关于火山喷发与地壳运动的视频。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感官体验,又能通过震撼的画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沧海桑田的景象变换中为学生创建合适的地理知识学习环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效完成了课堂导入任务。
二、加强互动,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发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因材施教,适当改变教学方式。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师益友的关系,既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师者的教导,激发学生的闪光点,又要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沟通互动,帮助学生完善自我,实现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书本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之后再对学生进行知识问答,如此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可以通过问答发现学生的知识漏洞,从而查缺补漏,完善教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分配讨论小组来帮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通过组内成员的讨论与交流,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强化实践,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个体之间难免存在差异性,教学中,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地理基础以及学习能力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切不可由于教师的原因,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给学生留下心理阴影。读图是初中地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能力,而由于基础知识有限,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地图中的标识和其抽象的地理意义。因此,教师可以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实地测量或者绘图,如此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比如在学习气温与降水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查询资料对本市一年内的气温以及降水量进行记录,并分别绘制出气温变化的折线图以及降水量的柱状图。
四、巧用多媒体,加强信息传输
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弱,课堂教学主要依赖具象思维,因此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是有效提高地理课堂效率的方法之一。多媒体技术的画面、音频、视频播放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视觉、听觉方面的学习需求,通过声音与画面的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课本内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因此将多媒体作为课堂辅助手段是教师的不二选择。以“长江”一课的教学为例,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原因可能并没有见过长江,因此学习起来十分困难,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问题,课前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长江的视频,为学生展示一个真实的、气势磅礴的长江景象,以激起学生的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使教学变得简单轻松有趣。又如,关于“日本”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日本的地形地貌以及经济文化发展情况,然后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到课本中的重难点,实现高效教学。
五、进行及时有效的课堂教学反思
高效课堂的建设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配合,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则要时刻进行反思,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教师的反思不是单纯地回顾课程,还应对教学中的成功进行记录,对疑惑以及失败进行研究并解决,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及时改正,寻找适当的解决办法,并在之后的课堂中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反思是教师的镜子,能够帮助教师鉴得失,积累教学经验,优化教学风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对课堂的掌控能力。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实现从实践到经验的转变,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人民教师,而优秀的教师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条件。
总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广大地理教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从理论出发,对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进行深入理解,在实践中不断弥补教学中的不足,使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充分体现出来。
初中地理课后反思范文6
关键词:提高;有效性;中学地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237-01
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成绩已不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孩子的全面发展,是现如今社会、教师、家长最重视的问题。不能让孩子成为“低能儿”。初中地理作为非中考科目,学习时间较短,但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应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学习效率的最高值。
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课堂的有效性,以最少的投入得到最高的产出。也就是在一节课的45分钟里,对于教师的授课内容达到最好的掌握程度。课堂的有效性不是看教师一节课教授了多少内容,而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二、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学生进行体现的,而且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作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那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才能从根本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1.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兴趣。初中地理教材的课程内容并不像故事那样形象生动。如果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所以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导入所学课程的时候,教师所用的方式一定要新颖,不是简单的用语言导入,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学生喜欢的歌曲、美景或者名胜古迹,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什么最吸引学生。一开始就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孩子的兴趣,那么整堂地理课基本成功了一半。其次是讲课过程中的趣味性很重要。教师要告别说教的方式,要把孩子真正的带到情境中去,仿佛身在其中,让孩子觉得美不胜收。再次也就是验收学生本节课学习成果的时候,这个部分很关键,孩子到底掌握到什么程度,信息是通过这个部分直接反馈给教师的。在检测这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方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比如最后的“争霸赛”,可通过提问、抢答、小组间的互相问答等形式来角逐出最后的胜利者,这样不但全体同学参与其中,而且每个人的脑子里也都在回味本堂课的所学内容,当然最后的胜利者是要有一定的奖励的。
2.明确教学目标,教与学和谐统一。教学目标是引领学习的方向灯,所以教学目标的明确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达到教与学双赢的目的也是重中之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的“教”为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的接受,课堂效率低下。并且传统课堂一直是教师说教,学生抓不到重点,只是盲目的跟随教师记课堂笔记,一节课下来,疲惫不堪,教师的“教”确实慷慨激昂,学生的“学”却是一塌糊涂。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善。首先教学目标不单单是教师要明白的,学生作为课堂的主题,也要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孩子就会有方向的去学习,抓住重点。其次要达到“教”与“学”的双赢,“教”由教师负责,基本没问题,最关键是要达到“学”的目的,也就是要孩子的效率提高到最大值,告别之前被动接受的模式。
3.规划有趣、生动的课堂模式。其实这也就是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形象化。传统的课堂能借助的教学工具基本就是教材,更好一点的就是教师为授课内容准备的图片。那么在这个信息技术时代,能辅助教师上课的工具是多样化的。比如,幻灯片、投影仪、课件等等。为了能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设置一些背景音乐,或者将要学习的内容插入一些神话故事等等。这就告别了教学形式的单一化,同时也将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有一个更深刻的体会,教授内容简单直观,学生更易于接受。
4.善于教学总结,对于欠缺进行反思并改善。完成整堂课的教学之后,通过检测已经得到了教学成果的反馈。教师应该进行一个总结,以及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不足地方的改善,比如教学模式、孩子的兴趣程度、孩子的理解程度以及孩子的掌握程度,是否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只有坚持在教中学,学中完善,课堂的质量才会越来越高才能从根本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三、结语
要想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跟随时代的发展,就必须要学生全面发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性,不仅要激发孩子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教师还要用心备课,改变教学模式,加强课后检测等。同时课堂也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孩子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以上就是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或许想法不是很成熟,但是相信大家的共同探讨和努力,一定会找到提高中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使我国教育事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