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范文1

一、注重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对于教师来说,就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地理课堂焕发新的生命力呢?笔者以为:

(一)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愉悦时,观察较敏锐,记忆效果好,想象丰富,思维敏捷。而人在沮丧时,这一切都将受阻。”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良好的情绪和美好的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才能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心情状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讨、发现的时间,将枯燥无味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形象生动的一幕幕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作为地理学科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地理思维能力,形成独特的地理语言,逐步掌握正确的地理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同时还要注意创设合作的情境与机会,营造出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们自己互相帮助,摸着石头过河,体会与人合作的乐趣与价值。

1.生活实例融入地理

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地理课堂,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地理课堂大起来。城市的高楼、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家乡的小河、农民的菜地、以及阳光雨露等等,如此亲切,如此触手可及,全成了学习地理的素材。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地理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2.地理问题回归生活

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地理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这样,既对地理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达到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

(三)优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提高课堂活力的有力保证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以结果的正确与否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地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要看课堂内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思考时是否积极,小组讨论时是否投入,能否倾听别人的意见,有没有创新精神等。有的学生上课思维积极、敢于打破常规,有的学生解法比较简易、独特等等,教师应结合这些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要打破教师评价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把自评、互评、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使地理评价“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只有这样,学生在评价中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

二、注重教师观念的转变

古往今来,教师一直被视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蜡烛”、“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的人”,现在看来这只是特定时期的特定称谓,教师必须从过去的光环中走出来,对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地理教师的角色意识和角色转换,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课程改革以及学生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一)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组织者就是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组织者的含义应是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里受到激励和鼓舞;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的积极的心理氛围等。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置于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去积极地思维或操作。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一个教师应该是学习的引导者。引导者的含义是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师生同属于课程的构成因素,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在参与中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与认识,一道寻找真理,勇敢地承认自己的过失与错误。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师为中心”居高临下、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因此教师要打破“教师中心”的旧思想,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教师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从居高临下的权威中走向平等中的首席。在观察、倾听和交流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分享感情与认识。教师要走进青少年学生的世界,学会用青少年学生的眼光看世界,分享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欣赏孩子们的“闪光”之处,从孩子们的单纯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欢欣。

师生是“学习共同体”。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通过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和生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二)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范文2

[关键词] 地理 课堂 素质教育

实行素质教育后,学生的课时确实大大减少,但是教师的教学任务并未减轻,相比之下,还增加了不少新的教学任务。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前提下,既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提高学生的素质,成为教师不得不去探索的新的教学之路。鉴于此,我有以下三点认识

一、课堂教学思想的转变是前提

1.今昔比照

十几年、甚至可以说是几十年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深入人心,转变观念需要社会、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其中,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前提,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如何讲,学生就如何学,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不转变,那么以前的填鸭式题、题海式的教学模式就无法转变。因此,作为地理教师首先应当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中来。把传统的以书本、教师为中心,教师讲述、学生记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新的教学模式。

我们应该认识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大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德、智、体全面发展。依据这一目标,在我们的地理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自信心,充分发掘学生们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另一方面,我们还应注重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就成为我们教师不断探索的教学新路子。

2.实际行动

(1)设计导入新课的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联系我们的生活讲地理,把生活经验地理化,地理问题生活化,使学生感到平时生活中充满着地理问题的种种奥秘,使他们倍感亲切,内心感到地理知识的学习原来就是身边的一举一动。

(2)根据课本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它是引导学生学习新课的关键。我们设计的问题,不但要有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方面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有一定的开发智力方面的内容。通过教师的精心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精神上的依托,不失时机地在各个环节有目的地激励、鼓舞学生,使他们产生内驱力。我们要经常给学生以信任的目光,创造各种表扬的情境,常用鼓励性的语言,经常告诉他,“你能行!你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高手!”。这样,学生不仅会感到老师的信任与尊重,而且会产生感情的共鸣和目标的认同,主动接受知识。

二、以教学方法的转变为中心

地理知识是一门非常实用性的知识,地理课的趣味性、实用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根本依据。再加上地理课还具有很强的思想教育功能,例如:区域地理知识的学习是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全球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的学习,为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各种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身体的体质,对培养学生们的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精神也起了重要作用[1]。

1.重视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学习知识,必不可缺的是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由此来看: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和认真钻研。学生只有对地理知识感兴趣,才会想学、乐学、爱学。因此,作为地理教师必须从各个方面,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鼓励他们热爱地理,主动学习地理知识,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地理知识是自然与社会有机结合,地理课堂教学只有回归于自然,走向社会,才会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并尽力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就会从中获得无限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

2.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个性化教学

(1)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同时发展应是全面的、自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的是给学生一个结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而现在的教学应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去会学无限的知识。教师应极力诱导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爱学习、爱观察、爱探索、爱讨论。

(2)强调个性化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支持冒尖、一马当先的精神;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某一方面的才能。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有更多的创造各自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要有阶梯性、针对性,多给差生机会,对于每位学生的回答都要及时给予诚恳的、鼓励性的评价。

三、以教学形式的转变为后盾

1.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阵地

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上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准备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上课时,要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讲授和演示,或者让学生发言讨论甚至辩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材的知识点达到较为深刻的理解,形成生动的理解记忆,而不要死记硬背,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以往地理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知识。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

2.恰当的利用实验教学

对于实验式的教学形式,我们要注意用恰当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比教师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会遇到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这会促进其思考、探索,在不断失败中求得成功。经常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可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提高,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甚至会迸发出创造发明的火花。比如教师跟学生讲解地轴、两极、经纬度、经纬网等有关知识点时,有些学生弄不清楚。经试验,改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办法,让学生在课后自做一个小地球仪。经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比较顺利地掌握了有关的知识点,还提出了一些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用这种教学形式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很有帮助。再比如:在不太好解释的地转偏向力方面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简单实验,来证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实验设计:

(1)实验材料:可选用有轴的球状(面)物,如地球仪、塑料球、撑开的雨伞等;墨水、清水等。

(2)实验步骤:①将球状(面)物的虚拟北极点向上,在球状(面)物上滴适量的墨滴(或水滴);②正确模拟地球自转方向,进行旋转;③观察并描述墨滴(或水滴)流痕的偏转方向;④再将虚拟南极点向上,重复②、③步骤,但旋转方向与②步骤相反。

(3)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证明地球表面的物体在做水平运动时,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每个人智力的多元性表现出个体间的差异性。因此,课堂的着眼点应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需给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创造参与机会,让其感受到成功的满足感,刺激再参与欲望。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具有坡度与针对性,这样,一方面可让学的吃力的同学有参与机会,培养他们参与勇气;另一方面,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觉得值得参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真正做到人人敢参与,愿参与,想参与[3]。

我们山东省在素质教育的改革为背景的大环境下,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内容虽然减少了,但是学生却更多地获得了对地理知识兴趣的培养和地理求知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环境下的课堂,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更有益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刁传芳.中学地理教材教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范文3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一般的,评价一个人学识渊博都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而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地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进行教学时,更应该把它当作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涉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门学科来进行教学。由于学生基础差,思想上不重视,地理成了各学科中较为薄弱的一门。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地理知识时应该及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生产和生活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使学生感觉到学地理有用,对于学生来说,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会发现有很多问题可以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就会从中获得无限乐趣。关注热点问题是高考试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热点问题也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所以地理课教师合理关注热点问题,既是高考的需要,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高中地理的学习,有利于正确观念和意识的形成。通过学习了解有关生态失衡、资源枯竭、粮食短缺、物种减少、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重大问题的实质,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和强化全球意识、忧患意识、未来意识、开放意识、开发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地理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力,调节学生思维节奏。问题的设置要从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这一角度出发。

例如,讲授《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在北印度洋,冬季和夏季的洋流方向有什么变化?再深一步提问,“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并提醒学生结合南亚季风来考虑,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就会导致学生冷场卡壳,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要作降低难度的处理。

三、动手演示地理模型

演示课也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之一。演示课是将教学内容中的某一个部分以演示的情境做给学生看,以证明某一个曾被假设或未知的结论。在演示之前,往往需要学生进行思维,由问题提出自己的假想,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启动新思维的过程。通过演示后的结论或许并不一定非常完整,因而可以让学生演示自己的假想,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主动去完成演示,在演示中可以发现问题或发现新的观点。这一过程推动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进行。

如,《地壳运动》一课,学生在书上看到的褶皱及断层都是非常简单的图片,通过讲解和演示,学生在基本了解其形成及特点后,提出“如果水平岩层在水平方向受力不相同,使其发生扭转,会有什么样的现象?”其他学生立即动手操作,通过演示摆出了各种情况,从而解决了问题。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通过制作PPT课件、浏览互联网网页、建设专题学习网站、观看录像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地理教学素材,使教学手段富有实效。

在阅读“我国东部雨带的移动示意图”和“锋面雨形成示意图”时,如果让学生看这些静态的地图,学生很难掌握雨带移动的规律和锋面雨的形成过程。但用Flash软件把它们设置为动态,即在不同的时间显示雨带移动的地区,动态显示冷暖气流相遇交锋的过程,即使教师不再说明,学生也可以明白图的意思,并且在其头脑中留下雨带移动和锋面雨形成的情境。这样,就把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了,从而有了显著的课堂教学效果。

五、关注社会生活

通过联系一些社会生活,将地理应用于实际之中,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地理是很有用的,是有必要学习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课能够积极参与。

例如,在讲气候资源中日照与城市街道方位的关系时,我首先让学生联系我县主街道方位来分析如何进行城市街道布局,街道两边的房屋采光度最好,有意识地把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用它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问题。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营造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万伯美.高中地理创新教育探微[J].中学教学参考,2010(36).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范文4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71-01

地理主要研究的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它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针对现今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在迎合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地理教师的教育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不断创新精神。

一、分析地理教学现状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地理是一门文科中的计算学科,学生在学习、观察、解决问题时往往不能很好地运用有逻辑性的分析,对抽象概念的理解都停留在表面层次,理解过于肤浅,一旦涉及较为本质的问题往往就显得模糊不清,启而不发。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没有投入很大的热情来学习和研究,也没有进行深刻的思考,通常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使学生很好地参与课堂生活,教学模式陈旧。因此,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当针对具体的情况来选择采取不同的创新教学方法,最终达到课堂生活丰富、教学效率提高的目的。我们高中地理教师应提升对地理教学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高中地理在教学中的学科地位。面对当今教师和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知问题,地理教师应遵循教学改革目标和要求,不断提升自身以及学生对高中地理在高中课程学习中的重视度,在原本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地理学科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再从目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情况来看,高中地理教师是极其缺乏的,尤其是缺少专业程度较高、专业技能较强的高中地理教师,这不仅使得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止步不前,也严重阻碍了地理学习能力较强学生的培养计划的实施。

二、关注有效教学因素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这是提高学习效果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手段。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开发其自主学习的兴趣是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思维得以发展的原始动力。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全面了解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倾听学生心声,并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这样一来,学生会因为感到自己受到了老师的关注而兴奋不已,从而劲头大增地学习地理。教师可采用激励法来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取得的小小成功而加以鼓励,即使学生回答的答案是错误的,但他们敢于回答问题的勇气以及答案的创意都是值得肯定的。一旦激发出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便是一定会达到的目标。

2.营造师生合作学习氛围。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要清楚地了解到:知识重要,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地理学科是不同于其他文科学科的,结合地理的学科特点,我们要加强图表分析和图形记忆。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的模式经常被用于实验性教学中,学生成立课题小组,教师加以指导,帮学生构建图表模式、理清思路。在实际教学中,可借助地理模型、地球仪、地理挂图等直观实物体,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在地理的学习过程中,表格是很重要的统计数据,直观又便于记忆,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图表上下功夫必然能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3.注意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地理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广泛地应用于人们日常的经济、政治、生活当中。地理学的实质就是从空间角度来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寻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加入到地理课堂中去,从身边的例子出发,往往就能引起学生们很大的兴趣。如在学习关于地震的章节时,就可以采取形象教学的方法,根据实行,相信学生看完纪实片段后都会有很深的感悟,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使学生学会一些地震的求生技能。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加深了认识,真可谓一举多得。

4.构建开放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地理课程与历史、政治课程不同,历史与政治课程主要着眼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熟记,以及增加对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件的关注,而地理课程的学习主要着眼于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死记硬背,也不能只注重学生对地理主要知识的把握,而是要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适当地引入课外资源,在拓展学生学习视野的基础上,倡导学生掌握更多地理学习的技巧和方法,不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述一个地理知识点时,应首先引出一个问题,最好是开放性较强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地理知识点和实践经验对问题进行有效分析,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和开拓学生学习地理思维的效果。

5.地理学习也要充分利用地理学科学习方法。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时,应注重地图的作用,把地区之间的差别和联系标注在地图上,从地图上获取有价值的地理信息和地理规律;还可以把不同的地区划分种类,加以比较,用地图解答地理问题。如讲到各国的气候成因等问题时,地图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让学生对地图进行观察和分析,就能找到气候的成因,如此,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分组合作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地理地图分析方法的能力。

三、结语

总之,要提高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率,取得较为良好的学习成果,教师就应当根据学生实际,应用合适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多实践多创新。如此,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切实提高。那么,我们就能达到地理教学真正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孝株.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6:136.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范文5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127-01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应该摆脱传统的教学理念,设计好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不断涌现地理教学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现代教学设计的研究已经成为广大地理教师关注的热点。

一、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的预期行为结果,教学目标设计的准确性必须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通过准确解读课程标准来把握教学要求,并围绕教学要求设计教学目标。因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应用性很强的教育活动。教师必须在授课之前对课堂教学进行全局性的规划安排,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地理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判断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信息,并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如果对课程标准解读不准确,对教学要求研究不透彻,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要求不明确,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将产生极大的偏差,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所以,只有有效突出教学目标,才能使课堂教学在充满生命活力,不偏离原来预设的轨道。

如果我们对课程标准解读不准确,对教学要求研究不透彻,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要求不明确,我们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将产生极大的偏差,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教学目标设计上的失误直接导致教学活动设计的偏差,其结果是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教学目标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原点,其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

二、科学设计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有效性

(一)科学设计好课堂教学结构

设计好课堂教学结构是提升地理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科学的课堂结构让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氛围中,紧张有序的学习地理、掌握知识。科学的课堂结构让教育信息有效传播,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要求学生记忆和理解“世界洋流分布”时,教师在初步讲授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将世界洋流的形成原因和洋流的分布制作成动画,通过生动形象动画让学生不断探究世界洋流的形成和分布。让合理的授课模式改变课堂教学结构,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二)设计好学生探究环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进行地理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许多学习论方面的典型案例或思想得到启发。首先我们可以看美国坦普尔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希尔伯曼的一项教育心理学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0%。从这个研究中可以看出,只有通过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如何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比如:在课堂上有步骤、分层次地向学生展示地理知识后,可以因势利导设计疑问,让学生“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经过一番努力找到正确答案。笔者在上《大气的运动》一节时,就如此教学“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这两个知识点,笔者首先要求学生在查阅资料、研究图象、理解教材,然后依次回答如下问题:①大气产生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冷热不均)②为什么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③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水平气压差异)④假如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的方向如何?(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这样的设疑,一下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选择好恰当教学方法

地理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要想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进课堂教学,就必须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和动力。例如:笔者在讲授“自然界水的循环”这一知识时,就以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井水不犯河水”来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思考“井水真的与河水之间没有联系吗?”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水循环的意义。当然教无定法。在高中地理授课中还要因时制宜,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及各班学生的特点,合理、有效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择优选择如下教学方法:比较法、演示法、图示法、程序教学法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有趣、轻松的学习氛围。

三、精心突破重点难点,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广泛涉及自然科学知识,甚至也涉及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论,所以高中地理教学重点难点颇多,容易让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畏惧感,也容易泯灭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因此,广大地理教师应积极思考,全面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范文6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提问技巧

提问是指通过语言的形式提出问题,引发他人产生心智活动,并做出回答反应的刺激。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师讲课时便可以针对学生不懂的方面进行讲解,从而把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知识需求联系起来,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提问也有助于教师把握讲课的难易程度。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用多元化的提问方式来激活学生学习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教师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问

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要认真研究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各种信息,总结学生可能从接触到的信息中总结出来的知识和经验,然后结合课程的教学目的进行备课。通过对学生生活的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又能够为课堂教学服务的问题,并且把生活中一些感性的和零散的知识进行转换,使其提升到理性知识的角度进行提问。这些问题的设置和知识的迁移,是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知识范畴来完成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讲到“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一节时,我们就可以设置这样的提问:我们所居住的城市,人口在不断增长,市区面积也在不断扩大,请试从住房情况、就业情况、城市污染情况、交通状况等方面分析城市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问题。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在学生回答时,教师要认真听,并及时做好总结。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一个补充和深化。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不会感到乏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为下一节“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问埋下伏笔。在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基地”一节的教学中,鲁尔区的区位因素和鲁尔区的发展状况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设置以下提问:①鲁尔区的区位因素有哪些?②这些区位因素对传统工业的发展有怎样的影响?③鲁尔区综合治理措施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有着怎样的影响?这个提问设置不但检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温故知新的作用,而且也可以让学生觉得老师的提问和自己的知识相关,提问不会冷场。

二、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提问

在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学生的年龄小,社会阅历有限,地理知识的理解往往受自身认知水平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对其进行提问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在课堂提问时所提出的问题要有个梯度,“先易后难,先浅后深”, 使学生能够接受。只有这样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才能使知识更有连贯性,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自然迎刃而解,学生的思维也会向更深的一个层次发展。

例如,在高一课程对较复杂地理现象的研究中。教师设置如下提问,可以轻松解决这一知识难点。①假设地球不自转且地球表面是一个物质均一的球面,全球性大气环流怎样运动?②实际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地球的自传又会使全球性大气环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③实际地球表面有海陆之分,它与大气环流有什么关系?问题环环相扣,十分缜密,但找到了突破口就不再困难了。

三、教师借助活动实践内容提问

在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课堂提问时,也可以把课后的实践活动以及教师组织的实践活动作为提问的一个重点。通过对这些实践活动的提问,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当然,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也要针对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掌握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问时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提问的问题应该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可以见到的,尽量避免抽象难懂的内容。提问方式要直接明了,通俗易懂,并且尽量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回答问题的机会,使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得到学习的满足感。这样的学习模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高一地理新教科书已经增加了许多实践活动,有一部分很适合教师设置提问,是极好的教学素材。例如,在学习“气候的形成和变化”一节时,教师就可以根据生活实践提出问题。雅典奥运会和北京奥运会的天气有什么区别?由于学生对奥运会非常感兴趣,十分关注,自然就会了解奥运会的天气,进而去思考北京和雅典的气候特点和差异。问题过后,教师可以以北京和雅典的气候特点为例,展开“气候形成和变化”的讲解,由于学生对此话题感兴趣,学生会认真听课,教学效果自然就好。

四、教师组织师生互动和同学讨论

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应用师生互动和分组讨论的提问方法,来避免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调气氛。通过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可以解决很多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增进师生和同学之间的感情,更能够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同等的机会,有助于学生的均衡发展。

总之,在新课标下高中地理的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课堂提问来鼓励学生不断探索。教师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不断总结课堂提问的技巧,不断创新,以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吕大瑾.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之我见[J].科教文汇,2009

(5).

[2]骆艳高.中地理教学课堂提问技巧[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

新,2010(6).

[3]崔印勇.谈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设计[J].魅力中国,2010(6).

[4]陈岩岩.浅谈高中地理教学的技巧[J].中学英语之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