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相关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健康教育相关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健康教育相关制度

健康教育相关制度范文1

【摘要】目的:调查肝硬化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和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0例患者进行肝硬化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和健康教育的需求调查。结果:肝硬化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很高 ,主要集中在对专家的信赖、疾病知识的需求、对治疗疾病相关因素的需求、对护理专业知识的需求、患者希望接受口头、书面、讲座等方式的健康教育。结论:肝硬化患者对疾病相关常识了解不全面,应加强系统而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缓肝硬化发展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肝硬化;认知程度;健康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 ,我国以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最为多见,肝炎后肝硬化发病率高、 病程长、并发症多,且难以治愈,严重威胁病人的健康,到目前为止尚未有满意的治疗方法,做好健康教育对促进病人的康复极为重要。随着整体护理工作的深入发展,护士角色从单纯的患者照顾者,转变为患者身心的施护者和健康教育者[1]。对2010年 6月 - 2013年 8月在我院反复治疗的肝硬化病人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和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 6月 - 2013年 8月在我院住院的肝硬化病人,有明确的慢性肝病史和 /或慢性肝病体征;B超或 CT检查符合肝硬化表现。符合标准的 200例病人中男 122例 ,女 78例;年龄 28岁 ~65岁;高中及中专以上147例,以下53例。病程2~8年。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分为病人对治疗疾病相关因素的需求、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对健康教育方法的需求等。问卷项目按 Linker 4点评分法打分,不需要 1分,一般需要 2分,需要 3分,非常需要 4分。向病人讲解解清楚问卷中各项内容及填表要求,以自愿的原则填表收回有效问卷192例,有效率96%。

2 结果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病人对治疗效果期望很高;肝硬化由于病程长、病情迁延、并发症多,病人希望得到先进的治疗和最新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满意的疗效,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用药知识需求也很高,希望通过坚持长期用药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护士应向病人详细介绍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给药时间和方法,教会其如何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例如服用利尿剂 应观察尿量,如出现软弱无力、食欲缺乏、心悸症状时 、应监测电解质;对知名专家的 期望值也很高,期望得到最好的治疗;对健康教育的方法多选择了专职讲解,表现了对我们医务人员的信任,医护人员讲解示范是最受肝硬化患者欢迎的健康教育方式;病人的健康教育应以心理护理为基础,多与病人沟通,加强心理护理,肝硬化病人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病情反复发作,再加上长期治病影响家庭生活,经济负担沉重,病人失去治疗信心,心理抑郁,顾虑重重,悲观失望[2]。护士要掌握语言交流技巧,交谈中使用礼貌性语言,针对患者的具体问题给予安抚性语言等[3];做好健康教育,可使病人坚持长期治疗,正确实施自我防护措施,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除住院期间与患者进行个别交流和指导外,医院还应培养出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队伍,深入社区和家庭以专题讲座、发放图文并茂的小册子及社区护理知识讲座等形式,宣传疾病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保证治疗方案进行;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延长生存期。

参考文献

[1] 陈红宇,倪利蓉,刘桃英,等.医院健康教育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20.

健康教育相关制度范文2

关键词 高校 辅导员 心理健康教育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而在高校中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辅导员而言,对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同时,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也对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和提高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既是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的要求,也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1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依据和标准

1.1现实依据

一方面,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前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高校辅导员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定位比较模糊,高校辅导员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之间专业能力差距较大,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培养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承受的来自学业、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做好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关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加强培养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现实工作的迫切需要。

1.2制度要求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在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知识中明确要求,应当具备心理学基础知识和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职业能力标准中,对于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的工作内容和能力要求包括:初级――能够协助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筛查;对学生进行初步心理问题排查和疏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中级――心理问题严重程度的识别与个案转介;心理测验的实施;有效开展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初步开展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相对系统的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高级――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同时,《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1〕1号)、《教育部 卫生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教思政厅〔2011〕1号)等制度文件也都对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务和内容等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是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有力的制度依据和标准。

因此,在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中,要把现实需要和制度要求两方面结合起来,以现实需要为依据,以制度要求为目标和准绳,从实际出发,做好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工作。

2现实中高校辅导员应当具备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若干制度的要求为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提出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具有宏观的促进和指导意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情况的产生,制度本身难免会有滞后性。因此,从微观层面或从实际工作需要的角度看,以问题和工作实际为导向,培养和提升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具有更高的现实必要性和迫切性。因此,笔者认为现实中高校辅导员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2.1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能力

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认识不足,甚至是“污名化”问题,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开展的工作。因此去除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误解和偏见,让广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在于增强心理素质、开发个人潜能,促进个人发展和人格完善,至关重要。这就需要辅导员具备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能力。其中,笔者认为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辅导员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能力。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关键。因此,辅导员必须加强学习,提高理论功底,掌握实际工作中需要的、能够用到的心理健康相关知识,能够准确地回答和消除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疑问或误解,能够向广大同学宣传校内外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其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能够更好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工作。其二是指导学生心理委员或心理宣传员的工作的能力。学生心理委员或心理宣传员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基层的一员,更能够贴近学生,更容易被学生信任和接受,有其独特的优势,他们既是学生,也是辅导员的助手。做好他们的指导和培养工作,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的重要辅助力量。

2.2高校辅导员发现和辨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

辅导员作为在学校里距离同学最近的人之一,不仅要具备能够及时发现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的能力,也需要具备发现和辨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是了解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属于青年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与同年群体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同时不同年级的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也各有不同。因此,广泛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水平是发现和辨别学生心理问题的前提,十分重要。其二是发现和辨别学生是否存在心理问题的能力,错误地认为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会伤害学生,而不能够辨别出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则有可能使学生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因此这是最关键和主要的一步,也是辅导员应当掌握的最基础的能力;其三是辨别学生心理问题严重程度的能力,这是重要的一环,只有辨别出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辅导员才能依据自己的能力判断自己是否能够处理,进而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3高校辅导员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

辅导员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承担着学业指导员、生活管理员、心理疏导员等多重角色。其中疏导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就是辅导员面临的重要的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提升辅导员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根本。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的能力。辅导员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活动,同时也要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扰开展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同时针对自己无法解决的学生心理问题要及时的帮助学生求助专业人员或者专业机构。二是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能力。虽然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属于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一般需要专业的心理工作人员和机构,但是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一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能力,协助相关部门共同做好危机干预工作。如做好心理危机学生的看护,学校相关部门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等。同时,辅导员需要具备处事不惊的能力并处于精力充沛的状态,面对那些失去理智的当事人,要保持冷静、镇定。

2.4高校辅导员组织和策划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能力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辅导员充当着高校班级体的组织者和大学生教育生活的指导者。辅导员在做好大量的学生工作的同时,组织和策划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是工作之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和策划既要主题明显突出,也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即坚持做好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的同时,也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很好的融入在其他学生活动之中,做到寓教于乐,丰富多彩。既能够很好地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也能够疏解学生的心理压力,通过活动达到实现学生自我价值、发挥潜能和特长,从而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同时在活动中辅导员要做好学生干部的培养和组织工作,发挥学生干部源于学生,贴近学生的实际,依靠学生干部策划和组织活动,做到真正符合广大学生需要,避免脱离学生实际。

3培养和提升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途径

3.1熟悉国家相关政策,立足实际,充分利用高校内部资源,加强交流学习

国家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相关要求和标准日趋完善,其中对于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要求也有明文规定,因此,高校辅导员首先就要熟悉相关政策要求,以制度要求为目标和准则,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努力朝着要求的目标学习。同时,在工作中要密切联系实际,以实际工作需要为依据,重点提升工作中迫切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分清轻重缓急,把重点掌握和逐步推进相结合,由点到面,从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和技能到比较全面的掌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最终达到相关制度要求的专家的水平。

对于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高校,学校内部各学生工作单位的辅导员之间要加强交流和学习,互相交流经验,以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为导向,总结方法,提升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技能。同时,也要加强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之间的联系,辅导员要积极向专业教师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

3.2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政策

高校要积极鼓励和支持辅导员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能力相关培训或讲座,积极组织辅导员参加如“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情景剧大赛”等,让辅导员在模拟实践中学习和提高。高校也要积极组织辅导员队伍到其他高校交流学习,尤其是加强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出色的高校的交流,学习外校的优秀经验,提升本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同时,高校也要积极邀请心理专家为辅导员做专题培训,积极邀请优秀学生工作专家为辅导员传授经验,为辅导员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促使辅导员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3.3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辅导员既是学生的管理者,也是学生的知心朋友。高校辅导员在完成琐碎繁杂的学生工作的同时,也必须贴近同学生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好地为学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心理疏解工作,而这本身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一部分。同时也只有贴近学生,和学生做朋友,才能够拉近师生的距离,让学生信任,找到与学生的共同语言,这为更好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供了保障。也正是这种在与学生的不断交流和实践中才能够不断提高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思政[2014]2号.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S].

[2] 教育部.教社政[2001]1号.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S].

[3] 教育部、卫生部、.教社政[2005]1号. 教育部 卫生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S].

[4] 教育部.教思政厅[2011]1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S].

健康教育相关制度范文3

【关键词】健康教育路径;神经外科护理;健康教育效果;患者满意度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616-02

医学模式在近年来得到了持续的改进,且以往功能制的护理模式已逐步被整体护理模式所取代。整体护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健康教育,要想使健康教育取得相对良好的成果,就需要切实有效的教育方式,而健康教育路径也就应运而生。所谓健康教育路径,指的是依据相关的健康教育计划与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疾病种类,制定健康教育表格或者路线图并进行实施,使患者在其疾病发生、发展以及转归过程中的相关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1]。健康教育如果得到有效的开展,势必对患者掌握健康知识的程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健康教育质量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2]。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我科自2011年3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患者共有140例,其中有67例女性患者和73例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分布在20岁至70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78±11.47)岁。就患者的文化程度而言,其中有10例是小学以下、有42例是初中与高中,有88例是中专与大专以上。我院按照患者的住院时间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了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并无明显的差异,因而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常规健康教育

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健康教育,即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入院的时候,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在患者术前术后需要进行相关的指导工作,指导内容包括心理抚慰、饮食指导、注意事项等。

1.2.2健康教育路径

观察组采用的是特色健康教育路径,即由护士长与科室内部的高年资护理骨干以及全体的护士进行共同讨论,制订出神经外科的专科疾病健康教育手册,且需要依据病种来分阶段地设定健康教育路径,其相关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

时 间 健康教育内容

患者入院当天 介绍病区制度、设施、环境;介绍疾病相关检查与注意事项;发放健康教育路径表

患者手术前日 麻醉方式、手术时间与方式;术前常规准备;心理辅导

患者手术当天 观察伤口情况;检测生命体征;防跌倒压疮;饮食指导

患者术后1至3日 饮食指导;生活护理与基础护理;肢体功能锻炼

患者术后4至14日 饮食指导;肢体功能锻炼;伤口护理

患者出院当天 出院带药的使用方式、剂量与时间;出院饮食指导;出院功能锻炼;复查的具体时间

患者出院后第1个月 电话随访,延续性家庭护理

在患者入院当日,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简要介绍我院的相关制度、病区环境以及基本设施等,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对周围的环境作一定的了解。然后,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患者所患疾病的注意事项、相关检查、手术方式与疗效,并讲述一些成功的案例,使患者可能出现的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的缓解,从而使患者树立信心并积极配合相关的治疗工作;在患者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对其饮食进行相关的指导工作,并简要介绍患者需要进行的手术的麻醉方式、时间以及方式,使其能够做好心理准备;在术后,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调整饮食,并指导患者进行相关的肢体功能锻炼。另外,为了缓解患者因手术创伤而存在的疼痛感,护理人员可以与患者进行交谈,或者让患者观看一些有趣的节目,使其注意力得到有效的分散,从而减轻自身的疼痛感;在患者出院当天,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饮食调整、功能锻炼以及出院带药的使用方式、剂量、时间等,并嘱咐患者定期回我院进行复查;在患者出院后的第1个月,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电话随访,叮嘱患者一些注意事项,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与恢复情况,并提醒患者按时回院复查。

我科为使健康教育活动得到有效的落实,要求护理人员成立相关的护理小组,定期进行工作汇报与总结。在面对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时,针对一些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患者,需要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健康教育的内容与作用,并进行相关的指导与护理;在面对一些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患者,可以多讲述一些专业性的知识点。此外,护理人员必须确保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并对患者及其家属掌握的程度作相关的考察,例如应用案例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对相关数据的分析与统计主要是采用SPSS13.0软件,并应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的数据,以p值小于0.05作为具备统计学意义。3 讨论

健康教育的意义在于运用相对合理有效的教育方式,使患者能够对自身的病情与疾病的相关知识作一定的了解与掌握,从而对一些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日常生活习惯作相应的改正与警惕,并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饮食调整与功能锻炼,使自身的防护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3]。开展健康教育路径,除了可以使健康教育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一定的提高,还可以对护理人员充分了解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并通过相关的工作积累经验使自身的护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4]。根据我院的相关案例可以发现,应用护理健康路径的护理成效要远胜于常规护理,这主要是因为护理健康教育路径是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且对患者的生理与心理给予了相关指导以及充分的关爱,从而使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并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工作,并使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得到较好提升。因此,健康教育路径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生梅,郝琴,张延红等.健康教育路径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9):144-145.

[2] 周敏,马青华.特色健康教育路径在神经外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3):144-146.

健康教育相关制度范文4

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总结一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幼儿园卫生、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幼儿常见病和传染病防治力度,努力提高幼儿健康水平。

二、主要工作目标

1、杜绝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2、幼儿园卫生创建工作再创佳绩,得分99分以上。

3、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幼儿健康知识考核知晓率达100%。

4、幼儿年度健康体检率达100%。

5、及时控制园内传染病疫情,杜绝二代病例出现。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1)上好健康教育课: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全面按照五有要求(有专职教师、有课表、幼儿有读本、老师有教案、期末有评价)上好健康教育课。健康教师要认真备课,写好教案。

(2)开展好健康教育传播活动:各种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要根据时间安排组织好,如开学第一周是防近宣传周,我们就大力宣传防近的知识和重要性,要用多种形势、板报、宣传窗、广播、电视、讲座等。3月15日至4月15日的卫生宣传月活动、520营养日活动、920爱牙日活动、121艾滋病防治宣传日专题宣传活动。

2、加强幼儿园卫生工作

(1)规范管理幼儿园卫生: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责任到班、到人,制定年度及学期工作计划,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做好卫生健教工作资料的整理:对相关文件资料要及时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做到建档项目齐全、内容准确无误。

3、做好常见病防治工作

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开展六病防治工作,重点做好近视、沙眼、龋齿和肠道蠕虫病防治工作,落实好监测和防治手段。

4、传染病控制工作

要积极配合疾病控制中心抓好传染病监测控制,落实好幼儿园消毒、杀虫、灭鼠和注射相关疫苗等预防措施,建立有效免疫屏障。如发生疑似传染病疫情,应立即向县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便及时调查处理。

5、幼儿年度健康体检工作

要保证幼儿体检质量,要确保幼儿参检率达100%,体检结束后,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体检情况,写出分析报告,相关资料汇入幼儿健康档案。体检工作结束后半月内将体检统计分析上报市妇保所。

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总结二

(一)规范体育锻炼管理

体育锻炼是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生长发育有最效的方法。我们将严格遵守《幼儿园教育纲要》要求,保证幼儿每天有体育活动,把出操时间与日常体育锻炼相结合,为各班级规定出操路线、出操时间,要求各班级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路线到达集合地点,积极熟悉疏散路线。

活动时间规定为有组织的体育锻炼或者体育游戏,要有教案、有计划、有活动效果记录,各年级组每月确定一项体育锻炼项目,月底进行评比,学期末根据《国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对幼儿体质进行测量,并把成绩记入幼儿成长档案。

(二)积极预防传染病

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卫生消毒工作的要求,制定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并按制度、按规定、按程序对幼儿各类用品进行相应的清洁消毒、杀菌;幼儿物品专用并定期消毒。可洗玩具、桌面、地面及幼儿能触摸到的地方都要用84消毒液每天擦拭一遍,活动室、寝室定时通风,每天在幼儿离园之后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半小时;幼儿的水杯、餐具用蒸汽消毒等。

建立每日巡查制度,规定每日、每周必做必查必填的内容,实行量化管理,定时检查评比;与防疫站联系,定期筛查幼儿预防接种情况,督促幼儿接种各种疫苗,建立有效免疫屏障。如发生疑似传染病疫情,立即向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便及时调查处理。

(三)保证幼儿食品安全

工作中严把食品质量关,积极预防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把好进货关,各类食品严格遵守食品索证制度,食品留样制度,保证所购食品均符合卫生要求。把好保管关,保管员认真负责及时检查,防止食物腐烂变质及过期失效。把好入口关,教师提饭及分饭过程中,仔细辨别饭菜质量是否合格,不得让变质食品进入幼儿口中。各类人员严格认真执行,各负其责,层层把关,使工作更加细致化、合理化,保证幼儿的饮食安全。

(四)做好幼儿健康体检工作

幼儿入园后,每学期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身高、体重、视力等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以便对每个孩子进行评价、分析,了解每个幼儿的身体情况,相关资料汇入幼儿健康档案。

(五)开展保健知识宣传栏。

每学期开展健康快车、育儿知识宣传栏,把每个季节常见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及时传达给家长。还有各年龄阶段幼儿适宜的运动,幼儿感冒期间的饮食等育儿知识。

除开宣传栏等,我们还将在各种育儿报刊中看到最新育儿知识复印发给各班张贴,与家长共同成长。

健康教育相关制度范文5

关键词 手术患者 健康教育 效果评价

健康教育是维持人类健康的一项有效措施,2010年7月依据外科患者健康教育记录单实施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工作按标准化、程序化开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普外科经手术治疗出院且术后有引流管的患者,2010年4~6月住院手术患者18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85例,女95例,年龄6~85岁,平均52.95±14.57岁,胆道疾病78例,肠道疾病35例,甲状腺疾病28例,乳腺疾病7例,胃十二指肠道疾病23例,胰腺疾病3例,肝脏疾病5例,其他疾病1例;2010年7~9月住院手术患者165例为实验组,其中男74例,女91例,年龄2~84岁,平均年龄54.96±15.74岁,胆道疾病74例,肠道疾病30例,甲状腺疾病26例,乳腺疾病3例,胃十二指肠道疾病22例,胰腺疾病3例,肝脏疾病6例,其他疾病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疾病类型等方面经统计无显著性差异(P>0.05)。

方法:⑴对照组健康教育方式: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给予一般说教及简单举例,将医院规章制度、疾病相关知识及术前术后配合要点由责任护士不定时,随机对患者讲授。

⑵实验组健康教育方式:根据外科患者健康教育记录单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①外科患者健康教育记录单的制订:充分综合外科患者在不同阶段不同的健康问题和护理需求[1],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健康教育项目制成表格,表格内容包括教育内容、日期、教育形式、评价、护士签名、患者或家属签名,教育内容含入院时、入院后、术前、术后及出院时5个方面。②实施: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在患者入院当天负责填写外科患者健康教育记录单眉栏后放在病历中,由责任护士在不同阶段,以不同的形式,为患者实施不同的健康教育和训练指导,每项内容落实后写下宣教时间,在教育形式栏打勾并签名,并对患者掌握情况每天进行评价,确已掌握的教育内容,责任护士在健康教育记录单评价栏打勾,并由患者或家属确认签名,对部分掌握或者未掌握的内容,及时再加强宣教,掌握后再签名。

效果评价:①评价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情况。采用我院外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调查表了解患者健康教育知晓情况,该调查表内容包括病区环境、住院规章制度,安全防护知识,自身疾病知识,饮食基本知识,常用检查配合要点,主要药物的药理作用及注意事项,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相关知识,各种管道的护理知识和配合要点,有关休息、活动、功能锻炼等10个方面内容,每项测评分为知道、部分知道、不知道,分别记10、5、0分,采用百分制,得分≥85分为知晓,否则为不知晓。对照组与实验组健康教育知晓率调查表均在出院前1天由患者及家属共同完成[2]。②评价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不良事件是指患者在医院就诊、治疗期间发生的跌倒、走失、用药正确、误吸或窒息、烫伤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3]。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X2检验。

结 果

实验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效果显著,见表1。

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实验组发生胃管脱出2例;对照组发生胃管脱出6例,跌倒1例,坠床1例,尿管脱出1例,颈部负压引流管脱落1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外科患者健康教育记录单的应用,提高了患者健康教育的知晓率。传统的健康教育随机性强,缺乏预见性、系统性,教育内容不全面、不具体,常常会出现宣教内容重复或遗忘,造成健康教育的不连贯,不系统,多流于形式[4]。而外科患者健康教育记录单内容全面,涵盖了各种相关知识,护理人员依据健康教育记录单对手术患者进行从入院到出院的系统、动态、连续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后,及时对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逐项的落实,它使健康教育程序化、规范化,避免了漏项的发生。患者能及时获取相关健康知识,得到详细具体的指导,从而使得健康教育知晓率较前明显提高。

调动患者及家属参与落实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自我健康意识。让患者或家属参与到健康教育工作落实中,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能够产生自觉的意识和行为去遵照执行,积极配合各项措施,防止各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由被动接受转化到主动参与,明显提高了自我健康意识。

健康教育记录单的应用,有利于质量控制,提高护士的工作主动性。通过外科患者健康教育记录单的应用,可引导护士必须按健康教育记录单内容落实健康教育,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自主性,主动回到患者身边去,围绕患者的需求进行健康教育。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健康教育记录单的完成情况,了解患者对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对健康教育质量进行检查及监督,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使健康教育成为一种常规化,达到最佳效果。

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护理人员依据健康教育记录单进行健康教育,增加了护患交流的机会,护士给患者的时间增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不仅可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和安全感,促进护患之间的相互理解,密切护患关系;还体现了护理人员尊重患者、关爱患者,服务群众的良好职业道德风尚[5]。护患之间的互动加强,促进了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黄丽君,殷月瑛,李红娟.临床护士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与对策.护理学报,2006,13(3):74.

2 唐运香,高早琼.颅脑损伤健康教育课堂对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1):7.

3 李漓,刘雪琴.我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1):54.

健康教育相关制度范文6

[关键词] 儿科门诊输液室;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b)-097-02

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承担着小儿静脉注射、皮内注射、肌内注射及雾化吸入等护理工作。工作量大,工作节奏快,患儿在院停留时间短,正是这些特殊性,在对患儿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为充分尊重和维护患儿及家属的权利,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笔者对儿科门诊输液室在实施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现报道如下:

1存在的问题

1.1护理操作前后告知不清

临床护理告知中,护理人员是不可替代的告知主体[1],护士应当把护理告知作为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渗透到护理过程中,既可以让患儿及家属放心满意,同时也能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如在为患儿输液时告知:输液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输液中,如何护理好输液中的患儿,避免漏针,输液完后,如何按压穿刺点,做好留院观察等,往往由于穿刺人数多,护士没有足够的时间详细告知家长,仅简单一句“把宝宝照顾好”,家长没有得到可行性指导,出现漏针后情绪大,还会因重复穿刺导致护患纠纷产生。

1.2治疗用药及作用告知不清

护士忽略了自己是告知的主体,不能主动告知患儿家长,所用何药,有何作用以及注意事项,部分家长认为自己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以及得到相应的告知,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不高。

1.3对不健康行为教育缺乏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患者确立健康模式、健康行为[2],患儿及家属在输液室留观期间,会将他们在日常活动中的一些不健康行为表现出来,由于护士工作量大,人员缺编导致的工作压力大,使她们往往是听之任之,熟视无睹,或者简单地予以更正,让家长一时难以接受。由于健康教育不到位,要改善患者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认识和行为的改变,虽然是不可能的,也不能达到应有的健康教育效果[3]。

1.4健康教育内容及形式简单

在门诊输液室的墙面上,以图文告之的形式刊出了一些对护理操作的告知内容,但是这种形式,不能吸引家长的注意力,没能达到应有的目的。家长的注意力主要是放在患儿身上,不关注其他事情,健康教育的内容也是对事不对人,缺乏针对性。

1.5健康教育的方法技巧有待提高

作为健康教育的实施者,护士应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如:教育学、行为学、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才能使健康教育工作达到效果。由于临床护士没有系统地受到相关培训,往往是凭经验办事,对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

2对策

2.1完善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根据输液室的工作特点,以及患儿就医后进行输液等各种治疗流程,将健康教育贯穿于各种护理工作环节中,各个班次中,明确职责,形成制度,逐个落实,责任到人,以保证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逐步形成健康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避免护理工作的盲目性。

2.2实行科学排班,保证人力资源

根据每个季节,每天各个时间段患者的流量特点,及时调整各个班次的上班时间,实行弹性排班制,以充分保证患者高峰期间,护理人员相对充足。安排专职的巡视班,不断地巡视观察间,主动换药、主动拔针,做好输液中、输液后、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工作:如何发现患儿是否漏针、拔针后如何按压,按压多长时间等,确保每项护理工作准确到位,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满意度。

2.3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除墙报外,在输液室增设一台大屏幕电视机,滚动播放小儿疾病的护理常识、儿童营养、生长发育等相关知识,图文并茂,中间穿插播放儿童喜爱的动画片、儿歌等等,结合疾病及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将各种操作的相关告知、基础护理知识等制成温馨告知卡,发给患儿及家属。如做皮试时,发放温馨告知卡,除告知家长,做皮试后的相关知识外,还可以记录看皮试时间、注意事项,让患儿及家长得到全程、全方位的健康教育。

2.4加强对护士综合素质的培训

作为儿科护士,护理操作技术娴熟是基本条件,同时还应具备各种相关知识,如法律知识、沟通技巧、心理学、教育学、美学等,在工作中才能主动为患儿及家长提供健康指导,以满足患者在疾病信息、情感方面的要求。定期为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培训,科学考核,设计各种场景,让护士现场发挥、灵活应对,提高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5提高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护理人员在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沟通过程中,针对家长的个人习惯、文化背景,家庭及社会支持,确定有针对性、创造性的健康教育方式,使患儿及家属的护理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同时也让家属了解并理解了护理工作,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

2.6以健康教育为切入点,实现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理念

护士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是小儿生活的中心,小儿是家庭的重心,必须支持、尊重、鼓励、提高家庭的功能,维护和支持家庭原有的照护方式和决策角色。用爱心和责任心去影响他们形成合作指导型的护患关系,发挥家长护理患儿的积极性。让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到医疗服务中,也是预防错误的有效手段[4]。

3结果

通过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护士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使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增加,护理工作质量不断提升,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有效地避免了护理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陈筠.临床护理告知程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

[2]张,高德彰,吴光曙.患者教育的起源和现状及发展方面[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66-367.

[3]于普林,叶文,刘雪荣,等.社区高压患儿自我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31(11):833-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