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卧床病人护理措施

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 骨科;卧床病人;便秘原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197-01

便秘是骨科卧床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骨科卧床病人便秘者发生率在90.5%[1]。临床表现为大便干结难解,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排便困难还可诱发肛裂、痔疮及心肌梗塞等疾病发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疾病愈合。我科对骨科102例长期卧床病人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应用药物等护理措施预防便秘,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2例,男58例,女44例,年龄20~86岁,其中骨盆骨折2例,颈椎骨折3例,腰椎骨折26例,股骨骨折41例,胫腓骨骨折30例。 便秘出现时间多在伤后3~12天。

2 便秘的原因

2.1心理因素:骨折病人多属意外伤害,活动受限及对预后的担心使病人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变化,上述心理变化及骨折疼痛都有可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出现胃肠蠕动减弱而致便秘。

2.2活动量减少:因骨折长期卧床病人活动量减少或卧床未进行功能锻炼,致使胃肠蠕动减慢,导致便秘。

2.3脊髓损伤:脊椎骨折、骨盆骨折病人,骨折如累及神经,可导致胃肠功能失调,排便无力。

2.4饮食因素:为了使骨折病人早日康复,按照一般人的饮食观念过多给予如排骨、鸡蛋、鸡肉、乳制品等高脂、高蛋白、低纤维等饮食,致使大便干燥。

2.5环境及卧位的改变:对于骨折后卧床病人而言,面对排便方式及生活环境的改变,可致使病人情绪紧张,不适应床上排便,造成排便困难。

2.6药物因素:临床上应用的某些药物常有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副作用,如环丙沙星、氟奎诺酮类药物等,可导致病人胃肠功能紊乱,引起便秘。

2.7社会因素:害怕麻烦别人,刻意减少饮食,抑制便意,病人有尽量减少床上排便的心理。再者害怕暴露隐私。

3 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①向病人解释发生便秘的原因,护士应在进行各项操作中耐心、细致,以缓解骨折对病人所产生的巨大心理压力。② 及时给予疼痛评估及处理,减轻病人疼痛。

3.2饮食指导: 在保证病人营养的情况下①多食用理气助消化的饮食,如萝卜粥、山楂类可刺激肠蠕动。②多食用高维生素、高钠、高铁、易消化、富含胶原纤维、促进肠蠕动、有利于排便的食物,如新鲜蔬菜、豆制品、米粥等。③多食润肠通便之品,如香蕉、苹果、蜂蜜、香油等。②鼓励病人多饮水,每天早晨空腹喝一杯蜂蜜水或淡盐水,保证水的摄入量,无心肺疾患者成人每日至少应饮水1500-2000ML。④禁食油腻、辛辣刺激性、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辣椒、动物脂肪、油炸食品、烟酒等。

3.3提供适宜的环境:①保证病室的安静、卫生,减少病室人员的流动,向病室其他病人做好说服解释工作,确保他们的理解。②提供隐蔽性,病人排便时要求探视者及异性陪护尽量暂时回避,有条件者可应用屏风或拉帘遮避。③告知病人骨折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时间,以消除病人的饶幸心理。④病人排便时,打开窗户使空气流通,在允许的情况下使用空气清新剂。

3.4促进排便:①热敷腹部:在排除内出血的情况下可热敷腹部,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②锻炼:指导病人加强功能锻炼和做提肛收腹运动等,促进肠蠕动,防止发生便秘。③腹部按摩:顺结肠蠕动方向做腹部按摩,有助于增加肠动力,方法是用双手重叠在腹部,由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作环行顺时针方向按摩,注意力度应深达肠壁,每日早晚各100次。④对功能性便秘的病人要详细解释排便的生理机制,让其采取“自我暗示法”,以达到顺畅排便的目的[2]。⑤穴位按摩:行足三里、合谷、内外关等穴位按摩,每日两次, 每次5~10min,以促进胃肠蠕动⑥耳穴埋豆:取穴大肠、直肠、皮质下,每日按压3-5次,每次揉按1~2分钟[3]。⑦通便剂和矿物油可作为辅助方法:对于上述措施效果不明显或连续3天未排便的病人,可应用药物治疗。如每日大黄茶1袋或中草药番泻叶3-6克泡水代茶饮用或麻仁软胶囊、果导片口服。对于有便意而无力排便者可应用开塞露2~5支注入直肠,并嘱患者抬高臀位, 让病人保留15~30min后排便。如患者超过 3天无大便者,应及时给予软皂水灌肠。

在护理骨科卧床病人时,广大护理工作者应切实做好便秘的预防及护理,帮助病人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增进病人食欲,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缩短病人卧床时间,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淑平 骨科卧床病人便秘原因与护理进展[J]天津护理 2007.15(2)119-120

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临床资料选取范围:选择2012年6月~2014年5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卧床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中,男患者10人,女患者8人,患者的年龄在50岁~8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62±11.87)岁;试验组中,男患者9人,女患者9人,患者的年龄在49岁~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14±12.0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既往病史、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无明显性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于卧床的患者,勤翻身,每天勤擦洗,皮肤发红的组织,空隙处垫软海绵垫,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给予患者足够热量[2]。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预防护理。具体护理方法为:(1)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护理措施预防压疮发生。(2)对患者悲观和紧张情绪进行疏导,防止不良情绪引起身体平衡失调,内环境紊乱,发生压疮。(3)加强家属和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掌握预防压疮的基本措施,护士在工作中做到“六勤”,避免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神经内科卧床病人护理后压疮发生情况。

1.4疗效评定标准

可疑的深部组织损伤:局部组织完整性被破坏,受损区域有疼痛感等;压疮Ⅰ度:压疮初期,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皮肤颜色改变,出现局部性红斑;压疮Ⅱ度:局部静脉淤血,真表皮层损伤或坏死,出现粉红色的伤口创面,有完整的水疱;压疮Ⅲ度:疼痛感加重,水疱扩大破溃,全层组织缺失,有腐肉存在;压疮Ⅳ度:感染逐渐扩散,甚至深达骨面,常常有伤口潜行和隧道[3] ;不明确期:全层组织缺损伤口变色,伤口面有焦痂,看不清伤口底部。总发生率=(可疑的深部组织损伤+Ⅰ+Ⅱ+Ⅲ+Ⅳ+不明确期)/N*100%,(N=27)。

1.5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c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疗效

对照组常规护理后共发生压疮12例,压疮总发生率为66.67%;试验组预防护理后共发生压疮7例,压疮总发生率为38.89%,两组有显著的差异(p<0.05),统计学上有意义。具体见表1

3讨论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问题也日益严峻,住院率也不断增加。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多为长期卧床的患者,在治疗中常并发压疮等疾病。因此,能够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发生是当前临床护理中的的重点。

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入院 卧床病人 皮肤评估 告知程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病人就诊的质量意识、参与意识、维权意识日益提高,对护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新形式下实施护理告知程序为维护病人的知情权与护理人员的自身利益提供了广阔前景[1]。我院从2008年1月起针对各科室新入院卧床病人容易发生皮肤问题,在护理程序中新增加了规范的皮肤评估及告知程序,并由护士执行告知和签名制度,这一规定的出台,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服务意识,有效减少因皮肤问题而引起的纠纷,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病房2008年1月1日—2011年6月30日新入院卧床病人,将其分为2组,2008年1月—2009年12月为旧告知程序组,20010年1月—2011年6月为新告知程序组

1.2 方法 (1)旧告知程序护理告知程序中规定:对于新入院卧床患者的皮肤情况要求护士采取口头告知的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皮肤存在的问题。对护士的语言、介绍形式及检查皮肤的方法无明确规定,且不进行双方签字,有问题的皮肤均常规采取预防措施。(2)新告知程序护理告知程序中规定:①护士接诊时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打招呼,热情、稳重,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皮肤检查的程序;②保持病室环境温度适宜,注意遮蔽,请家属与护士一起对患者的全身皮肤进行认真检查,顺序为:头面部、耳后、肩胛部、双肘部、骶尾部、足跟踝部及骨折部位。内容包括:畸形和皮肤的情况,如皮疹、瘀红、红肿、破损及巴痕等,检查时动作轻柔,注意保暖。③检查过程中护士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患者的皮肤情况告诉患者及家属,包括正常和异常情况。④检查后填写皮肤评估表:评分≤10分为轻度,11-18分为中度,≥18分为重度,双方在评估表上签字认可。⑤留下家属的联系方式,定期进行沟通。(3)观察方法:①有皮肤问题根据评估分级按护理部规定进行逐级上报并作好皮肤追踪记录。②凡是家属由于皮肤问题向病房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或院方投诉,经查实护士未履行评估及告知程序或未按规定逐级上报的均定义为纠纷,包括书面和口头2种形式。汇总一年的纠纷总数,以投诉的例次数计算纠纷的发生率。对于发生的纠纷,护士长应针对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和处理,异常皮肤根据评估分级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简明统计10.32版进行X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新入院的卧床病人790例,其中男403例,女387例;骨科疾病214例,心血管病136例,神经内科疾病265例,其他疾病175例。2010年1月—2011年6月新入院的卧床病人675例,其中男355例,女320例;骨科疾病176例,心血管病114例,神经内科疾病225例,其他疾病160例。2组患者在性别、疾病构成方面差异无显著性(表)1。

表12008—2011年我院病房新入院需卧床患者一般情况和纠纷发生率例(%)

转贴于

2.2 纠纷发生率2008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的790例新入院卧床病人发生纠纷6例,发生率为0.75%。2010年1月—2011年6月住院的675例新入院卧床病人发生纠纷2例,发生率为0.29%

3 讨论

3.1《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病人的病情、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病人,及时解答咨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医疗纠纷的数量急剧增加,其范围的扩大超过了医护人员的思维和工作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了减少纠纷,便于举证倒置,采取了重点护理告知记录与签字的办法,一些重要环节或关键问题的告知后,必须有知情同意主体的签字。便于发生纠纷时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据来证明已履行的告知义务。从临床发生的各类医疗纠纷中分析得出:纠纷的前提是医疗护理服务的缺陷。很多纠纷是由于医护人员没有认真履行告知义务而造成的。履行告知义务、搞好护患关系是减少护患纠纷的有力保证。同样,作为护理人员也要切实维护患者的权益,履行医务人员的告知义务,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因为病情告知是尊重患者的最实际的体现[2]。同时从保护医护人员自身的角度来说,病情告知也是减少纠纷的必要措施。

3.2 在应用新的皮肤情况告知程序前后的2个时期,纠纷的发生率由0.75%下降到0.29%,下降了0.46个百分点,虽然本院因皮肤问题纠纷发生率较低,但纠纷发生率的下降趋势是很明显的。因2组之间只有告知程序发生了变化,医生、护士结构无变化,患者的性别、疾病谱无变化,且前后2阶段纠纷的统计方法相同。因此,前后2个时期纠纷发生率的下降与新入院卧床病人皮肤情况告知程序的实施有很强的关联性。这一措施的实施很可能是纠纷发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3.3 2008-2009年住院的790例新入院卧床病人中,曾出现由于入院接诊不清发生皮肤问题引起的护患纠纷6例,主要原因是告知程序不完善,个别护士缺乏责任心和自我保护意识,没有很好的为病人履行告知义务。经过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我们制定了新的皮肤情况评估及告知程序,规定了详细的内容和统一的方法,特别增加了护患双方签字的要求,规范了护士的语言和行为,使每位护士能够很清楚地了解患者入院的具体告知程序和皮肤评估方法。通过此项措施的执行,对于护患双方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3.4 履行告知义务是和谐护患关系的需要。护理告知贯穿在病人住院期间的整个过程中,实施护理告知符合现代护理理念;使病人的权力得到充分的体现,取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配合,并参与到医疗护理过程中来;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通过信息到传递、反馈,增加了护患交流机会,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病人被尊重、被接纳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在履行告知义务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使用温和、亲切友善的语言,实现护患双方的沟通。既使病人掌握了相关的医学知识、了解了有可能出现的皮肤问题,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又体现了对病人的尊重,增加了病人对护士的信任度,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理患关系[1]。

3.5 提高了护理质量。表现在因皮肤问题发生的纠纷率明显降低,主要是由于护士在接诊过程中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情况,特别是皮肤情况,引起护士的高度重视,便于加强护理。同时规定各班护士对有问题的皮肤详细记录和评估,认真交接班,进行质量追踪,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和护理的连贯性,提高了皮肤护理的质量,保证了手术和治疗的顺利进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3.6 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实施皮肤情况评估及告知程序符合整体护理理念,融洽了护患关系,可以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对病情的知晓率[3]。

总之,通过新的皮肤情况评估及告知程序的实施,可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确保护理安全,保障医护人员的自身权益和病人的知情同意权,真正使病人得到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王宝珠,金玲,于静,等.临床护理操作告知程序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1):265—266.

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骨科病人; 卧床; 便秘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339-01

便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病因较为复杂,骨科卧床患者由于创伤打击大,卧床时间长,伤口疼痛等原因,导致生活方式和排便方式的改变,多数患者会出现便秘,长期便秘不仅让人很难受,生活质量下降,更是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便秘会诱发痔疮、肛裂,损害肝功能,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这些危害都是极为可怕的。笔者在骨科长期工作中探索骨科卧床便秘患者的护理方法,收到良好成效。

1 骨折卧床患者发生便秘原因

骨折病人多属意外伤害,发病突然和对预后担心,使病人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变化。损伤疼痛、情绪紧张等应激反应均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出现胃肠蠕动减弱。

骨折病人卧床时间较长,尤其是脊椎骨折、骨盆骨折病人,胃肠蠕动减慢,食欲下降,摄入食物及水分较少,肠内容物不足以刺激正常蠕动。

骨折后的老年人较易发生便秘。老年人牙齿多不健全,喜吃低渣精细饮食,因而缺少纤维素对肠壁的刺激,使结肠运转粪便的时间延长;加之老年人肠肌收缩力普遍下降,提肛肌和括约肌松弛无力,造成粪便嵌塞在直肠窝内而成便秘。

排便习惯及姿势的改变:正常人多采用蹲姿,利用重力和增加腹内压促进排便。骨盆骨折及脊柱骨折的病人,因病情的需要,不能适应在床上平卧使用便盆排便,以致便秘。

环境的改变:有的病人在感觉到有便意的时候,因害怕大便的臭气会弥漫于整个病房,引起他人满,强将大便忍了回去。时间长了,大便的水份会被大肠重吸收,从而变得干燥,继而引发排便困难。

2 护理方法

2.1 加强健康教育,注意观察卧床病人有无腹胀,肠鸣音是否正常。肠蠕动减弱者要暂禁饮食。指导患者每天早上起来可空腹喝温水冲的一勺蜂蜜加一勺陈醋水、蜂蜜对肠道有作用,陈醋帮助消化,有利于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吸收。全天都应多饮凉开水以助润肠通便。饮食应该增加含植物纤维素较多的粗质蔬菜和水果,如大蕉、火龙果、芹菜、地瓜等。禁止食用酒、浓茶、咖啡、辣椒、咖喱等刺激性食品。

2.2 适当运动:病情允许,鼓励患者利用床上吊环锻炼身体;教会其做提肛收腹运动;顺肠蠕动方向行腹部环形按摩;做腹部热敷(注意防止烫伤)以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要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不管当时有无便意,能不能排出大便),有便意时不要忍,马上给予便盆大便,这样有利于形成正常排便的条件反射。

2.3 单侧下肢骨折的病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使用坐便器在床旁大便,期间注意避免患肢负重。

2.4 保持心情舒畅,尽情开怀地大笑,大笑时,震动肚皮,有利于防止一、二天内的便秘。这对肠子有按摩作用,能帮助消化,且能缓解压力与紧张;为消除顾虑,在排便时,为患者提供隐蔽的环境,如拉上屏风,防止干扰,及时的通风换气。

2.5 对于3天未排便的病人,护士可戴上手套,在食指处涂上石蜡油,插入病人,转动2周,从而刺激肛管,引起排便;或服用一些缓泻药物,我科临床常用的有果导片、麻仁软胶囊、乳果糖、开塞露等。超过5天无大便者,可给予液体石蜡油+甘露醇灌肠,方法是用注射器吸取20%甘露醇50ml、消毒液体石蜡油50ml,作为灌肠液,连接一次性吸痰管做肛管,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或仰卧位,用石蜡油吸痰管,插入15~20cm,缓慢灌入灌肠液,嘱其20~30分钟后排便。此方法既能软化大便,促进肠蠕动,引起排便,且一次性吸痰管较为细软,减轻插管时引起的不适,方法更为简单、安全。

3 小结

通过对骨科卧床病人中的便秘病人进行健康指导和治疗,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骨科长期卧床病人引发的便秘,不仅给病人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对疾病康复产生负面的影响。在护理病人过程中,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全过程地认识问题,不断更新知识,从而提高我们自身的护理认识、护理技能,提高了患者对我们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朱亚芳,陈淑娟,何岩. 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护理[J]. 中国医药导报,2008(17)

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 骨科卧床病人;便秘;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constipation of the sickbed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Methods 80 inpatien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2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0 in each; routine nursing was provided to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hile massage,antisecosis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were added to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Result 5 patients had constipa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while 27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after routine nursing; the nursing effect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much superior to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1).Conclusions Proper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nstipation.

KEYWORDS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constip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便秘是骨科卧床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一般在50%~70%[1]。其发病原因多与病人长期卧床,代谢降低,胃肠活动功能下降,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因素有关,给病人的生活、康复带来不利影响。我院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外科病房2008年3月至2009年4月住院患者共计8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42~81岁;胸椎骨折10例,腰椎骨折15例,骨盆骨折4例,股骨骨折11例;对照组男性26 例,女性14例;年龄41~83岁;胸椎骨折9例,腰椎骨折13例,骨盆骨折6例,股骨骨折1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按摩、饮食调护、排便训练、心理护理、合理使用缓泻剂等综合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 按摩

病人取仰卧位,双膝屈曲,腹部放松,尽量放松腹肌,右手掌平按在腹壁上,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方向反复推展按摩,使腹部下陷约1cm,幅度由小至大,直至产生肠蠕动。1次/d,10~15min/次[2]。

1.2.2 饮食指导

(1)做好饮食知识教育,让患者及家属明白合理饮食对康复的重要作用,要求患者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富含维生素食物为主,蔬菜与水果均不少于250g/d。(2)多饮水:每日饮水在1000~2000ml之间,并养成良好饮食及排便习惯。

1.2.3 排便训练

定时对患者进行排便训练,早餐后按压刺激括约肌,其目的在于重建排便机制。

1.2.4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躯体遭受的较大创伤,给其带来严重的心理打击,护理人员应定时进行心理疏导。

1.2.5 合理使用缓泻剂

应遵循最小剂量、最短疗程、最合理剂型原则。用药前应询问患者每天排便情况,如果发现3d未排便或有便意者可适当给予缓泻剂。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人便秘发生的例次。依据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中的便秘的诊断标:(1)排便时间延长,每次排便之间隔72h以上;(2)便质干硬,甚则如羊屎,或团块,或大便并非干结而排出困难。并排除器质性疾病所致之便秘和大肠实热者[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数据软件包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便秘发生率比较,见表1。观察组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后发生便秘人数5人(8%),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其便秘发生人数为27人(67.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 论

正常排便的必需条件为:饮食量及所含的纤维素适当,有足够的水分摄入,胃肠道无梗阻,消化、吸收、蠕动正常;有正常排便反射,腹肌及膈肌有足够的力量协助排便。而骨科病人由于长时间卧床,活动不便,食欲降低,饮食结构差,摄入水分和粗纤维较少,导致肠内容不足以刺激正常蠕动,出现便秘。此外,手术使用麻醉药,术后使用镇痛泵,都会使患者肠黏膜应激性减退,肠蠕动反射功能障碍等,导致张力减退性便秘。再加上创伤因素导致排便习惯及姿势发生改变,许多骨科卧床患者住大病房,白天不好意思在床上排便,经常有意识控制便意,使直肠失去对粪便压力刺激的敏感性,粪便在大肠内停留时间长,均会造成排便困难,出现便秘[4]。

研究证实:腹部按摩能起到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的作用。此外,便秘绝大多数是由于膳食纤维不足所致[5]。而有效的饮食指导是预防便秘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表明膳食纤维有明显加速胃肠运输速度,维持正常菌群,保护肠上皮的作用[6]。而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可忽视。

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便秘发生率只有8%,远远低于对照组的67.5%,两组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阳泻伟,殷吕,李健.饮食教育预防骨科术后病人便秘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21.

[2]封志英.介绍一种指压按摩解除卧床患者便秘的方法.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491.

[3]谭健.健脾通便汤配合按摩治疗老年便秘65例[J].按摩与引导,1999,15(2): 26.

[4]陈淑红.膳食纤维在长期卧床患者肠内营养中的作用.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6):257~258.

卧床病人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家属干预;护理卧床病人;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自本院2012年4月―2013年5月共165个病人,男96例,女69例,年龄57-93岁,平均(67.6±5.8)岁;脑出血55例,脑梗死8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5例,脑萎缩伴痴呆症3例,患者有0级―4级的肢体活动障碍,生活自理困难。用抽签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83例;对照组82例,住院达到1个月及以上,平均住院天数43天。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除观察指标,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采用护士认真督促家属干预护理卧床病人健康教育内容的落实。按摩肢体:双手放于踝关节,由下至上环形向大腿根部按摩10分钟,后握病人小腿,夹稳膝盖,做伸膝、屈膝运动10-20次,增加肌肉收缩;行伸足背、勾足背活动,顺时针、逆时针交替旋转踝关节运动,每环20次,可牵拉、锻炼肌肉[4];之后用40-45℃的温水浸泡双脚30分钟,浸泡的同时用毛巾揉搓病人双脚。3次/天,1.5小时/次。对照组护士将健康教育内容对病人家属宣教和指导,靠家属自觉遵护嘱行为去落实。两组患者入院后评估病情平稳后四肢行彩色B超检查观察观察入院前有无静脉血栓,入院前无静脉血栓才例为研究对象,住院期间每周行彩色B超检查,观察一个月。

1.3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若资料不满足X2检验标准,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或秩和检验进行假设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情况: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4,P=0.03),见表1.

3 讨论

静脉血栓致病因素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三大因素。神经内科卧床病人具备血流缓慢、高凝状态两大因素,静脉血栓10%~17%的患者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足背屈痛、局部深处压痛,下肢肿,病人形成静脉血栓后,少部分可以局限在发生部位或者自行消融,大多数要扩散到四肢深静脉主干,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多会演变成血栓形成后遗症,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如果并发肺栓塞,死亡率高达9%~50%,多数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就死亡[2],肺血栓栓塞症临床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占 68.75%[5]。神经内科卧床病人容易形成静脉血栓,预防方法有:不能在小腿下垫物品,因为小腿深静脉回流会受影响;要主动或被动按摩并活动病人肢体;指导病人多做咳嗽动作和深呼吸运动;饮食上应选择易消化、清淡、富含维生素低脂肪食物,忌食辛辣、油腻之品,严格戒烟;药物降低血液黏度[3]。

3.1 病人住院期间,家属主要关心疾病治疗和恢复上,忽视对病人的精心护理,护理依赖病房护士,医务人员宣教的健康教育、护理知识内容不认真掌握;在临床护士超负荷劳动强度下,要让护士去完成健康教育内容中的工作是很困难的问题,特别是要落实神经内科瘫痪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内容就更困难,所以临床工作中健康教育大多数流于形式,落实情况差;病人出院后,家属未掌握对患者的疾病护理要点,患者出院回到家庭康复,家庭护理人员对病人的疾病护理知识掌握少;病人回家后,家庭护理者因为对疾病康复护理知识了解太少,导致病人疾病康复护理措施落实不好,病人就会发生护理并发症,从而使病人的痛苦增加。医务工作者应该让家属在医院认真落实健康教育内容,病人回到家庭生活护理、疾病康复护理落实才能到位,最终达到病人、家属观念及行为的转变[6]。

3.2 观察组护士认真督促落实家属干预护理能降低卧床病人静脉血栓形成,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家属护理患者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指导,降低卧床病人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从而减轻病人痛苦,也降低病人医疗费用,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形成“一人生病,全家防治”的家庭康复支持促进体制[6],使家庭康复促进工作发挥极大的作用。

3.3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病人及家属对医生更加信任,病人住院期间健康教育、康复护理知识由医生查房时多次进行宣教指导效果更好,医生与护士互补,健康知识宣教水准得以提高。资料中病人和家属疾病健康康复知识和病人自我护理及家庭护理能力的提高,与医生和护士认真督促和指导相关,研究人员在落实家属干预护理卧床病人健康教育知识内容时,不但把专科理论知识和自我护理办法教给病人及家属,主要是让病人和家属意识到病人健康康复知识内容措施的落实对他们的责任,这样既使健康教育工作得到应用和推广,又让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得到社会认可。

3.4 护士的整体素质、专科护理知识得到提高。健康宣教和指导工作可以促进护士认真学习,提高护士专科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做好疾病健康教育宣教者,卫生保健知识指导者。

3.5 希望通过我院神经内科护士认真督促家属干预护理降低卧床病人静脉血栓形成,减轻病人痛苦,节约并发症发生产生的医疗费,而且让健康教育内容在病人家属心中根深蒂固,让健康教育走进病人家庭,为病人提供具有专科特色护理,降低病人家庭护理并发症及由此为病人带来的痛苦。此项工作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知音, 陈小平.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3,9:92.

[2] 王琴琼,杨丽君.股骨颈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7:79.

[3] 段冬梅.剖宫产产妇行护理干预对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意义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3,5 :79.

[4] 谢春芳,张志勤,崔文兰.规范化护理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 5):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