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的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治理的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治理的措施

社区治理的措施范文1

【关键词】社区 高血压 综合防治 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260-02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也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和冠心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1]。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高血压发病率可达到50%以上,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高血压的患病率正在逐渐增加。血压控制欠佳可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冠心病、卒中、主动脉病等疾病,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了病人的健康以及生活质量[2]。且由于高血压治疗的长期性和终身性,病人以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担心理,而情绪变化对血压的影响很明显,某些程度上会加大并发症的发生[3]。因此,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心理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对社区高血压病人120例进行心理干预,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20例,均为社区医院确诊的高血压病人120例为研究对象(均居住于本社区),均符合l979年全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会议的诊断标准及分期条件。无胃肠道、肝、肾等主要脏器严重疾病。其中男71例,女49例,年龄在17~79岁,病程3个月至18年,轻度高血压患者23例,中度高血压61例,重度高血压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高血压分级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详见表1-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方法相同,观察组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心理干预。

表1-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1.2 综合防治方法

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主动与病人交流沟通导致病人主动诉说,获得患者的信任,以评估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建立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不安与痛苦,解除顾虑和紧张情绪,介绍一些治愈的病例帮助病人树立治疗的信心,主动的配合治疗,按时吃药,耐心解决患者的问题,让他们有机会发泄,使患者保持一个比较平和的心态,理顺自己的情绪。

病人自然端坐,闭目敛神,两手掌放在两膝,注意力集中在两脚心,均匀平缓地呼吸3~4 min,使患者放松每一组肌群,并将此感觉扩展延伸到全身,缓慢睁开双眼。1次/天,每次30 min。该法可使病人消除杂念,达到调身、调息、调心、降低血压的目的。

1.3 评价指标

对病人实施心理干预前后的平均动脉压的进行比较: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1/3脉压。应用医院焦虑及抑郁量表(HAD)测定病人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HAD是一种包括14个项目的自评量表。其中焦虑及抑郁各占7项,每项以0级~3级的4级制分别评定焦虑和抑郁,≤7分者为无症状,8分~10分为可疑,≥11分者为确诊病例。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1.0统计软件。记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平均动脉压比较

两组病人的平均动脉压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表2-1 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比较

注:干预前后相比,P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对照组的焦虑、抑郁评无显著性变化,P>0.05。观察组较干预前显著下降,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

表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注:干预前后相比,P

3 讨论

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治疗尤为重要。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病人的平均动脉压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5.

[2]安瑞,苏玉凤.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护理[J].黑龙江医学,2005,29(3):227.

社区治理的措施范文2

社区成立以来,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本着“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战略,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着眼现实,立足长远”的原则,以警务进社区为突破口,以强化综合治理网络为依托,建立健全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集打击,防范,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从而使社区呈现出社会稳定,文明祥和,群众安居乐业的新景象。在xx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中,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加强舆论宣传.组织工作到位

这半年里,为了使社区内综治工作能真正做到实处,也为了使居民能有一个安居乐业.文明祥和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首先,我们调整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小组的组织机构,完善了调委会、中心户长、居民门店联防政度等六项制度。并分别与各驻地单位.中心户长.联防组长签订了和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从而做到了机构健全、人员落实、制度完善、责任明确。目前全区组建有治委会一个,调委会一个,中心户长15名,护校队三个,治安巡逻队五支,门店联防点20个,居民联防点327户,安全小区2个,单位内部联防12个。其次,我们利用社区街道悬挂宣传横幅2条,组织干部、中心户长、治安巡逻员上门宣讲13次,观看普法宣传电教片及文艺活动3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次1000余份。通过我们多方位、多形式、多视角的宣传,为居民营造出浓厚的综治氛围,教育居民知法、懂法、守法,增强了群众的防范意识,提高了群众的法制观念,净化了社会风气。

二.加强网络建设、运行机制到位

根据社区综治工作管理机制的特点和治安现状,我们在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强化了门店联防、居民联防和单位联防的管理措施,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制定了综治领导小组成员包建治安小区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切切实实把社区的综治工作纳入到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我们在每月的工作汇报会议上,与会人员都要汇报所包区域的综治工作,以便社区及时掌握了解社区动态,发现不良势头,立即进行预防控制。为了确保信息渠道的畅通和社会治安的稳定,我们把环卫工人、联防组长、中心户长确立为信息员和巡逻员,组成了社区巡逻队2个,在社区民警的带领下进行一周三次的值班巡逻,并做详细的巡逻记录。同时,我们将社区划分为四个安全小区。公路上:从城隍庙沟大桥(包括城隍庙沟)到信用联社巷道划分为永信安全小区,由信用联社负责;从联社巷到新华书店家属楼划分为军工安全小区,由县中队负责;公路下:从城隍庙沟大桥到工商局家属院划分为城建安全小区,由规划办负责;从工商局巷到西区家属楼划分为散居户安全小区,由xxx社区负责。经过社区干部、民警及各个组织的共同努力,目前社区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三.加强重点整治、工作措施到位

为确保社区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使创建“安全社区”真正得以落实,我们采取了上下联动,全面结合,重点整治的工作方法,落实专人,集中力量重点解决。特别是对违法青少年和吸毒人员制定了帮教计划和措施,有专人进行帮教,并定期回访。目前进展良好。

四.落实技防措施,防范措施到位

社区治理的措施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社区治理;应对措施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2.118

[中图分类号]D6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2-0-02

我国在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的社区治理。这是社区治理的概念首次出现在我国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规划中,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在“互联网+”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如何结合现代化的先进科学技术应用手段,实现社区治理水平的飞速提升,就成为社区工作人员重点研究的课题。

1 “互联网”+背景的基本概念

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的研究领域中,各个行业和各个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互联网+”社会发展背景的研究,并没有总结出一套系统化、理论化的完整概念。在我国发展进程中,有关“互联网+”背景的基本概念论述,主要可以根据研究观点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两方面不同的内容。

其一是将“互联网+”背景的研究重点放在社会经济金融行业的研究领域,具体指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其二则主要强调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于社会基础治理工作中所能发挥的优势和具有的发展潜力。通过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社会经济、政治及各种社会关系之间的协调有序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2 社区治理实践工作开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由于“互联网+”的社会发展模式在我国产生和持续的时间较短,因此,其在社区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并没有得到相关管理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当今社会社区治理工作的开展仍存在大量需要管理人员及时解决和应对的矛盾问题。目前,在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社区治理仍处于并将在以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由原始工作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方式转型的中间时期。

在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影响下,受传统社区治理思想的约束和限制,“互联网+”社会发展背景下社区治理工作的开展,不但没能结合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手段,反而限制了社会公众及社会企业单位在社区治理实践中的参与程度,严重缩小和降低了社区治理的管理力度。

3 “互联网+”背景下,提升社区治理力度的思考

3.1 革新发展思想,摆正认知理念

在广大社会成员的认知中,有关“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仍旧属于一个较为陌生的字眼。但自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手段为依托的信息化生活方式,已经逐渐渗透到我国社会成员日常工作及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这一社会背景要求社区工作管理人员在开展社区治理工作的过程中,要真正认识到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结合信息化处理技术改变治理工作的开展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的社会发展背景确实能帮助社区治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优化自身的工作治理水平,但“互联网+”的信息化处理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工作人员在开展社区治理时,可以将互联网技术作为辅管理工具,但不能完全依赖互联网技术。当管理出现一定的问题和弊端时,仍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出有效的治理措施。

3.2 强化教育宣传力度,提升社区治理的群众参与度

管理人员还可以在日常工作中,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网络信息传播功能,不断强化社区治理工作开展的宣传力度,使社区更多群众参与到治理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为社区治理工作的开展赢得更多群众基础。社区治理工作开展效率的高低,有时能直接体现出一个社区发育成长状态是否完善。

社区治理应引导更多社区成员参与其中,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如在治理方案方面,集思广益,从而推动社区治理工作的开展。工作人员要培养社区成员养成强烈的集体发展意识,在社区团体中形成家文化的认知发展理念。在保持个性发展认知观念的基础上,为社区治理工作开展的负责人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意见,使管理人员能在了解和结合社区群众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制定更加完善的治理方案,实现社区治理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

4 结 语

社区治理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基础性工作。社区治理工作开展的效率和质量,有时能决定整个城镇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与社会成员个人生活水平的高低也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互联网+”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只有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深刻了解社区治理与实践工作开展的重要性,才能秉承正确的发展认知观念,实现治理力度与质量的全面优化和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1]欧伟强.“互联网+”背景下上海推进社区治理创新的探索――以普陀区平江社区“自治家园”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5).

社区治理的措施范文4

关键词:政府;社区治理;职能浅析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矛盾集中显现。城市社区治理任务更加繁重,亟需政府部门厘清思路,完善措施,深化城市社区治理,以期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一、政府在城市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政府部门为城市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构搭建、政策法规的制定等工作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使社区的软硬件设施得以完善充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诸多社会问题的集中显现,政府在城市社区治理过程中职能定位混乱的问题愈加凸显,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一)治理理念偏离

政府对城市社区治理理念的偏离是导致职能定位不准的关键。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政府权力渗透于社会管理的各个角落,权力边界界定模糊,行政管理范围涵盖范围过大,一味强调管理职能的重要性,忽略了服务职能在社区治理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二)治理职能执行不到位

政府在发挥社区治理职能的过程中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该管的没有管好”。对非政府组织和专业性机构的培养、扶持和监督的力量不到位,没有很好的发挥其调解基层矛盾、化解社会冲突、规避不法行为和帮助弱势群体的作用。二是“该做的没有做实”。非政府组织、团体和相关工作机构大多是非营利性的,一般是通过企业、慈善组织、热心人士的捐助维持其正常运转。政府在这方面缺乏应有的制度设计和财政投入。三是“该理顺的关系没有理顺”。 政府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非政府组织的职责分工不明确,既重叠交叉又相互掣肘。比如: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承担了本应由社区自行组织和开展的公益、文化娱乐、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活动,制约和限制了社区组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由于政府的影响和干预,非政府组织的独立性受到制约,缺乏独立运作的条件和环境。

(三)治理缺乏法律制度保障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区治理过程中问题的不断显现,相关法律制度与社区治理工作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日益突出,原有法律制度缺乏前瞻性设计,距离依法治理社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和思维惯性影响,社区干部和群众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相关职能部门对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指导考核力度不够,工作浮于表面。同时,社区依法治理缺乏系统性设计,没有形成政府、社区和非政府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政府在城市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政府在城市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集中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治理理念没有及时转变

当前,我国发展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并存,面临我国“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两个没有改变的现实情况,政府部门传统的重硬件建设、轻服务治理,重强制指令、轻协调指导的治理理念没有根本转变。行政权力对社区干预的范畴越来越广泛,社区组织自身力量不断削弱,体制机制日趋僵化,导致社区居民缺乏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参与社区发展的责任感。在指令性管理理念没有向服务性指导理念转变的大背景下,政府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其职能的无序化、行政化、碎片化成为了必然。

(二)治理主体发展不健全

社区是一个多元化组织体系,仅靠政府传统的一元化社区治理体系,已经不能应对社区治理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首先,我国社区中的社团主要是“挂靠制”,其民间性、自愿性和独立性受到很大限制;其次,社团组织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其自身发展的制度环境和体制环境没有得到很好的营造。第三,街道办事处与社团组织工作职能的交叉重叠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街道办事处的行政管理范围没有得到厘清,社团成了街道办事处的下属机构和办事单位,社区成员多元化诉求难以得到有效回应和解决。第四,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对社区建设发展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

(三)社区治理模式单一

政府主要依靠单一的行政管理模式开展社区治理,没有形成经济、文化、法律、技术手段并用的综合治理模式。在面对多元利益诉求的情况下,收集、整理、反馈手段单一,运用互联网、微博、博客、微信等新兴媒体进行治理信息处置回应的力度不强,系统化处置利益诉求的效果难以对接多元化诉求。同时,过多的采取了强制性手段,运用教育、调解、疏导等手段处理矛盾的能力和措施不够。

三、政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职能定位的几点思考

政府在城市社区治理过程中职能定位不明晰,治理理念滞后,治理措施僵化,基层矛盾不能及时化解,基层民生问题不能及时回应解决,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政府在治理城市社区中的职能进行定位。

(一)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转变治理理念

深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强化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核心地位,更加有效的地整合各类资源,向社区提供更高质量的社会服务。加大政府在制度层面服务社区的工作力度,制定符合我国城市社区发展趋势的规划设计,确立社区建设的具体工作目标,支持社区各类活动的开展,促进社区各类资源的开放融合,调动社区成员的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二)明确社区各要素的职能

首先要做好“减法”。把街道办事处的部分社区管理权限进行剥离,把福利保障和群众自治工作调整给居民委员会或中介组织承担,街道办事处则主要负责执法和行政管理。其次要做好“加法”。街道办事处要梳理本应由自身承担,但却分配给基层自治组织的行政权,积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强化社区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安全维护和弱势群体救助等方面的工作。社区组织应发挥政府和社区居民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最后要做好“乘法”。在治理实践中,政府部门、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各方力量,既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又要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最终形成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最大限度的放大社区治理的综合效能。

(三)完善社区治理法律法规体系

社区治理的稳步推进,必须紧紧依靠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要以民生建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建立健全社区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突出宪法的核心指导地位,以服务型政府理念为先导,精心调研现有社区治理的法律法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加以完善,使之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要完善社区治理主体的立法,搭建包括行政机关、社会组织和基层自治组织在内的完整法律体系,确保各类社区治理主体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规范执法程序,为各类社区治理主体行使职权提供程序规则,确保程序合法。畅通社区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渠道,打通社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参考文献:

[1] 金津.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 王敬尧.参与式治理:中国社区建设实证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社区治理的措施范文5

一、健全机制

为了确保乡“三城”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乡“三城”创建领导小组

“三城”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整治办,由杨华同志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二、工作目标

坚持“统一思想、科学规划、明确任务、逗硬考核”的原则,规范环境卫生秩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水平,提升城乡环境形象,增强创建信心,建立创建长效机制,确保创建工作一举成功。

三、工作措施

(一)扎实开展场镇“五乱”综合治理。重点治理“垃圾乱扔、车辆乱停、污水乱流、广告乱贴、摊位乱摆”等现象,达到净化、亮化、绿化、美化的目的。实行辖区负责制,实现座商归店、行商归点、临商到指定地点、落实门前“五包”(包安全、包绿化、包卫生、包秩序、包清洁)责任制。广泛开展“场镇是我家,创建靠大家”和“除陋习,树新风”的“三城”创建活动。划分责任区,社区主要负责场镇公共区域、市场、摊点、主要街道、辖区河道的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和经营秩序的综合治理,中学、小学、卫生院、邮政所、信用社等主要配合社区做好环境综合治理,同时主要负责治理好本单位、本部门内的环境卫生等的环境综合治理。

(二)有效推进农村“三乱”综合治理。重点治理“垃圾乱丢、污水乱流、杂物乱堆”等现象,各村做好交通要道、集中居住区、新农村示范点、大小河道、通村社水泥路两旁和种养殖业大户等的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严禁焚烧稿杆,落实专人负责,分段包干,坚持乡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包村、村干部包社、社干部包户、农户包院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制。

(三)建立常态机制。各村(社区)和乡直部门,要建立“三城”创建的机制,落实经费,建立队伍,划分区域,落实人员,做到;不留空挡,不留死角,以建示范,出精品,达一流为目标,实现“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逗硬考核

(一)将“三城”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社区治理的措施范文6

一、总体要求

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理念,以《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省电力保护条例》为依据,以平安电力创建活动为抓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遵循“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供电企业为主体”的工作原则,强化各部门整体联动、相互协作,建立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体系,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群防群治、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保障电网安全平稳运行,为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环境。

二、组织领导

成立“电力保平安”春季专项活动竞赛领导小组,成员为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供电所电力工作领导小组相关人员和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政府办公室,具体负责竞赛活动协调、推进、验收评比等日常工作。

领导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各村(社区)支部书记

电力工作领导组,下设三个工作组分别为宣传教育组、隐患治理组、电力无障碍施工组。

宣传教育工作组组长:

成员:教委办广电站

各村(社区)书记

隐患治理工作组组长:

成员:派出所安监所建管所

电力无障碍施工组组长:

成员:供电所、各村(社区)

领导组要切实加强对本次专项活动的组织领导,认真研究制订专项活动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完善责任考核机制和工作协调机制,确保专项活动顺利推进。植树节前召开覆盖到村的电力设施保护专题会议。

工作组要切实做好宣传教育,隐患治理和无障碍施工。供电所要认真做好隐患源的排查统计上报工作及整治过程中的技术指导,要集中力量,细化举措,主动推进,强化落实。

各村(社区)要成立治理专业队伍,主动参与,村(社区)书记、主任要亲自抓、全程抓,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三、重点工作内容

(一)组织开展电力设施保护隐患专项治理

1.供电设施周边环境方面隐患

(1)违章搭建、违章施工。镇建管所、土管所、安监所、环保、工商管理加强对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规划项目、施工项目和一般作业审批的审查;供电所配合开展项目现场勘查、安全评估分析等具体工作,并为施工项目业主提供咨询服务,提出具体保护要求,切实把好安全关;建管所将电力设施保护安全评估报告作为项目安全施工措施备案的必须条件之一。

各村(社区)负责督促拆除辖区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的违章建(构)筑物,对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现有建(构)筑物由各村、居责令限期搬离,在建工地在查评合格基础上办理行政审批手续后复工,对未办理行政审批的工地一律先停工后整改。

(2)线下种植。电力设施保护区内原则上不得栽种树木,确需栽种的树木应选择非速生树种,高度不应超过2米。

各村(社区)与供电所应建立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有效化解绿化建设与电力设施安全运行的矛盾。新建架空电力线路应尽量避免影响已种植树木、和征、占用林地。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的林地、已种植的高大树木或速生树种对架空线路不满足安全距离时,交通、建设部门及有关村(社区)牵头组织清理小组,配合供电所做好树木修剪、移栽或清除工作,需要停电清理的由供电所配合停电清理以确保安全。各村(社区)统计辖区范围的园林绿化业主,落实移栽过程电力设施保护安全宣传及安全协议签订工作。

(3)变电所周边隐患。各相关村(社区)对排查出的变电站进出通道、周边违章搭建、树障等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在活动期间消除,并建立长效管控机制。

(4)飘物治理。塑料大相棚:“控制存量、杜绝增量”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已建成的塑料大棚高度禁止超过3.5米,农经部门负责督促做好大棚限高和固定措施,对不采取加固措施并危及电力设施安全运行的联合村(社区)和派出所予以拆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新建塑料大棚。

彩钢瓦:建管所和土管所负责督促电力线路保护区内的建筑彩钢瓦采取加固措施,防范大风天气因绑扎不牢引起异物挂线事故。

2.电力客户资产隐患

1.推进用户专用变受电设备检修及预防性试验工作。根据相关规定试验周期为1-3年。全镇共有10kV电压等级专变用户159户,目前仍有32户未做预防性试验,客户资产安全运行才能保证电网安全运行,此项工作需要各职能部门、供电所共同督促电力用户按规开展试验工作。

2.继续推进用户“电力体检”工作。计划在2015年已体检103户的基础上,再体检62户,重点针对100kVA以上电力大用户,确保达到体检对象电气设备零缺陷、运行方式最合理、节能增效最大化的目标。

(二)加强防外力破坏、电力安全宣传,营造全社会参与保护电力设施的氛围

各村(社区)重点做好风筝爱好者、鱼塘业主、吊车驾驶员等特殊人群的电力设施保护宣传教育。一是建立风筝爱好者台账,定期宣传风筝禁飞区域及放飞安全要求,杜绝风筝挂线引发电力线路跳闸。二是排查统计辖区内垂钓场所,对经营性垂钓场所落实现场警示标志设立、安全教育告知,协议签订工作;对非经营性垂钓场所要落实人员管控措施,避免钓鱼触电事故发生。三是统计革区内吊车业主及操作人员情况,开展安全教育告知,协议签订工作,避免吊车碰线造成人员伤害和电力线路跳闸。四是加强孔明灯管控,落实禁止制作、销售、放飞孔明灯要求学校产、公安、消防、城管、电力等部门加强宣传、巡查,及时制止违规行为。

(三)实施电力民生工程,提高老百姓满意度

一是全面清理路上电力杆线,各村(社区)排查统计辖区内现有道路内电杆、拉线情况,按照“建设在先”原则落实整改责任主体,限期整改到位;对确实形成时间较长,无法确认建设先后或严重危及行车安全的,由各村(社区)与供电所协商确定改造方案。二是实施老旧小区电力设施改造,供电所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对老旧小区供配电设施进行改造,属地村(社区)落实群工政处协调改造,确保“无障碍”施工。三是实施“中心村”配电网建设与改造,全镇确定两个村(社区),需尽快安排人员进行联合电力勘察,确定电力改造规划方案,并协助做好工程实施过程的群工政处工作。

(四)挂牌督办,解决电力设施保护重大隐患老大难问题

对排查出的严重危及电力设施安全,可能引发人身和电网事故的隐患实施挂牌督办,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整改责任部门和期限,组织协调各部门、单位联合执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

四、时间安排

(一)隐患排查阶段(3月9日至3月16日)。各村(社区)配合供电所组织做好电力设施保驴区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二)集中整改阶段(3月16日至5月20日)。各村(社区)及相关责任部门按照时间节点要求推进"电为保平安"春季专项活动。供电所主动配合布关职能部门、村(社区)建立电力设施保护区安全隐患专项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验收考核阶段。各村(社区)活动结束后将专项行动情况报"电力保平安"春季专项活动竞赛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组织验收。评选专项行动先进集体及个人,在年中全镇电力工作会议进行表彰。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推进落实。切实推进“电力保平安”春季专项活动,重点突出“快”、“细”、“严”、“实”。快行动、快推进,确保按照既定时间节点推进专项治理工作;细排查、细方案,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全面梳理、全面整治;严标准、严整改,确保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各类隐患彻底清除;出实招、重实效,确保全市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二)营造良好氛围。广电站、学校、各村(社区)、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导向作用,在本次专项活动中,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及时跟踪报道专项治理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对危及、危害电力设施安全的典型案件进行曝光,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