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诊断的首要步骤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健康教育诊断的首要步骤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健康教育诊断的首要步骤

健康教育诊断的首要步骤范文1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重要性、主要内容以及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程序与方法;指出了护士学习理论知识在高校护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护理;高校;教育;健康

1 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因为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程度总是在不断深化。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中提出了人类健康的“三维观”――“健康不只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和精神的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良好的完满状态”。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有关文件中对这一定义又进行补充,认为健康应包括4个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以及思想道德健康。健康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的教育活动,本质上是种干预措施。

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综合应用学科,社会的需要以及专业自身的发展,使得护理健康教育成为了护理学专业最受瞩目的学科之一。高校护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分支,它以校区医疗部门的护士为行为主体,以高校全体教职工及学生为服务对象所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

护理健康教育也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按教育场所可分为: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家庭护理健康教育。按目标人群可分为:儿童护理健康教育,青少年护理健康教育,妇女护理健康教育,老年护理健康教育等;此外还有按教育目的或内容进行分类的方法。

2 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护理健康教育的人群特征与人群健康密切相关。高校的教职工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面临的压力较大,大脑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很少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教职工的健康问题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不久前,省教育工会对我省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报告显示,仅有不到10%的人处于基本健康状态,20%的人身体有疾病,而其他70%的人均处于亚健康状态,这意味着高校教师的平均健康状态处于一个相对危险的状态,一旦受某些不良因素影响,如:过度疲劳、长期超负荷工作、精神紧张、营养不良或心里不安等。均可引起疾病突发。这样不仅妨碍了个人目标的实现,而且对学科建设和发展也有影响。护理健康教育是通过教与学,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从而使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并通过有效利用现有的卫生保障资源,从根本上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防患于未然。因此对高校教职工进行护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

3 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上文提到的教职工健康状况调研显示,我省高校教职工一般从40岁开始就会出现心血管疾病。而消化系统的疾病更是从30岁以后就开始有明显增加。而且省内大部分高校教职工均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我们必须根据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3.1 饮食指导:合理恰当的饮食将有助于疾病预防及康复。如高血压患者宜多吃富含钙、钾、纤维的食物,尽量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高蛋白、高脂肪、高盐饮食,少饮或不饮酒。

3.2 心理指导:处于疾病状态和亚健康状态的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护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问题。使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在生活中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否则长期的精神紧张,极易导致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失常。

3.3 作息指导:不宜短期过度劳累或者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保证每天至少6小时的睡眠时间,注意工作、锻炼、与睡眠的合理调配。

3.4 用药指导:对于那些身体有疾病的教师,要告戒他们谨遵医嘱,按时服药,同时应讲清有些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严重时及时与医生和护士联系。

3.5 行为指导:护士应指导患者掌握一定的自我护理或保持健康的方法,这也是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4 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程序与方法

4.1 高校健康教育的开展步骤:应用护理程序开展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工作有别于以往的卫生知识宣教,不仅仅是一种宣传手段,而且成为一种护理和治疗手段。要实现这一目的,应正确应用护理程序。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程序与应用护理程序开展临床护理一样,包括以下五个基本步骤:

评估:系统地收集受教育者学习需求的资料和信息,进行一个总体评估。

诊断:对病人及其家属所需健康知识和帮助的判断。

计划:对将要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作出具体的安排。

实施:将计划中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

评价:对教育效果作出判断,必要时进行重新评估。

4.2 高校健康教育的开展手段: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譬如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咨询法、墙报法等等。其中护士在为教职工做护理操作时进行交流是开展健康教育的最好时机,其教育效果要远远高于专门时间进行说教。因为对方并不需要也不可能系统地学习护理知识,他们的学习往往来自于自身不适的需要。在与他们的接触特别是进行护理操作时,进行必要的讲解会使他们感到放心且得到安慰。因此,与教职工任何接触的时间都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好机会。当然,这并没有排除其它方法的可行性。

5 结语

我国的高校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尚处于萌芽阶段,需要各方各面的支持与合作。护士要成为一个称职的教育者,其自身的受教育程度是不可缺少的,不然就难以胜任或遭遇尴尬。所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就必须重视理论学习,就必须不断地刻苦努力学习。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做好护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一个护士不但要成为称职的操作者,而且要成为优秀的教育者,对开展病人健康教育工作,使病人在就医过程中不仅得到身体方面的健康,还要获得健康知识上的增加。

参考文献

[1] 刘亚新.整体护理中的医护配合[J].护理学杂志,1998,13(6):24-25

健康教育诊断的首要步骤范文2

【关键词】心理拓展训练;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从目前地情况来看,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虽然突出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性,但是过分关注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教育的主要目的也在于诊断和解决心理问题,忽略了大学生的自我协调能力等。这种教育方式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没有尽可能地利用有效教育因素,因此,并不能实现更大的突破。心理拓展训练有效弥补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不足。

一、心理拓展训练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一)心理拓展的含义

从本质上来讲,心理拓展训练属于体验式学习当中的一种,它主要借助了心理学、教育学、组织行为等相关专业知识,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以及人们存在的实际问题,所提出来的训练活动方案。主要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模拟,让学生感受真实的活动项目,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个人内在成长能力,在团队力量的感染中,形成心理正确认识。最后通过回顾反思、分享交流等环节,加深个人对于自我、团队的认识,逐渐形成健康心理。

(二)心理拓展训练的特点

1、综合性

心理拓展训练的首要特点就是综合性。拓展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大多都是从体能、认知、情感、交流等几个方面展开,这些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够充分发挥训练者的身心潜能。

2、挑战性

心理拓展训练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挑战身心极限、强烈的情绪体验。就一般而言,心理拓展训练的内容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往往需要训练者发挥个人能力,或者借助团队能力,努力克服困难,才能够完成。采取各种措施完成任务之后,训练者在不断总结反思的过程中,感受胜利的喜悦感,获得不同的人生体验。

3、自我教育性

心理拓展训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自我教育性。就心理训练的一般步骤而言,组织者往往只是在开始之前向参与者交代训练方式、内容、规则等问题。在训练的过程中,并不会干预训练者训练。这种方式就给予参与者完全的主动权,训练者在训练过程中,会充分发挥自身的自主能动作用,吸收训练带来的人生体验。即使在训练结束后的反思总结、分享交流环节,组织者也只是起到引导作用,更多的工作都是由训练者自己独立完成的。这充分体现了心理拓展训练的自我教育性。

4、集体性和个性相结合

集体性和个性相结合是心理拓展训练的又一个特点。在实际训练的过程当中,心理拓展训练充分强调了个体是集体中的一部分,训练者的每种行动目的都要集体的因素,并运用集体荣誉来激发训练者的动机。而且,集体要对每个训练者进行合理分工,充分发挥每个训练者的个人能力,通过个人能力的叠加,来实现集体的最大价值。与此同时,在活动的过程当中,个体的独立性的重要价值也体现的十分明显,团队成员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包容,互相帮助,个体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更大的任务,从集体中汲取来自外部环境的关注,重新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在集体的包容性下,充分展示个人的特点。

(三)心理拓展训练的作用

心理拓展训练让大学生在参与实际活动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自己内在的心理变化过程,通过各种目标明确的活动,增强自身的行动能力,逐渐弥补个人心理和行动上的不足。评判心理拓展训练活动成功与否,并不能仅仅观察活动任务的完成情况,更重要的是观察活动内部设置的对于参与者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否让参与者重新认识到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在积极的心理拓展训练的帮助下,大学生在活动的愉悦感中,释放大学生活压力,调节心理平衡。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心理潜能,增强个人自信心。还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个人创新意识,并培养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心理,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改善个人在集体中的人际关系。在心理拓展训练的同时,增加心理辅导的内容,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心理拓展训练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一)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拓展训练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大学生在客户训练中的困难的同时,不仅会激发个人潜能,还能在完成任务之后,感受到人生巅峰体验,从而对自己产生新的认识,增强个人自信心。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大学生在心理训练过程中,能够转变以往的心理认知,那些曾经害怕做的事情,现在都被自己一一突破,学生在愉悦之余,也会静下来反思自己能够成功的原因,总结成功的必备因素。从而培养学生冷静思考、客观评价的能力。除此之外,学生在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控制能力,以及情绪调节能力,能够让学生的心智更加成熟。

(二)增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当前的大学生大多处于18~24年龄段,而且独生子女较多。而且,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孩子,家庭条件已经有所改善。这样的学生,大多自我意识较强,生活中的锻炼较少,自尊心较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对这些大学生进行心理拓展训练,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与人交流机会。在集体的活动中,形成团队协作意识,懂得顾忌别人的感受,学会包容别人,了解到与人分享的乐趣。久而久之,让他们学会将个人行动与集体利益相结合,与团队成员共同感受成功的喜悦,共同交流失败的经验。由此可见,心理拓展训练,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十分巨大的价值。除此之外,心理拓展训练的内容,大多来自于实际生活,拓展训练的实用价值较高,让学生在感受到学习和行动乐趣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安全注意事项

安全保障是心理拓展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训练者在引导学生互相了解,熟悉环境之后,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于这次活动的期望,担忧等心情。并表达自己认为的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然后参与者就要引导学生进行实地心理拓展项目训练。在项目开展之前,训练者要向学生交代安全注意事项。提出学生要保障个人的身体健康,注意着装,做好热身动作,保护公共设施、公共器材等。训练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要保障自身的生命安全,防止出现意外伤害事故。

3、拓展训练实施

在进行实地心理拓展训练时,必须要充分保障学生的安全。所安排的训练主题,也必须要难生的主要特点、活动的场地、活动人数等情况来决定。无论采取何种训练方式,都必须要保障难度等级的层次性,让学生在不断努力中,克服更多的困难,获取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4、做好详细记录

训练者在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要首先制定好详细的活动计划,对每个活动步骤的时长进行预计,然后做出一份详细的活动记录,为以后的活动点评做准备。活动记录的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活动计划、预期目标、实际进程、个人表现、各步骤小结等。

5、交流分享

在每个训练活动项目结束之后,都会安排学生聚在一起进行交流分享。学生与学生之间,与训练者之间畅所欲言,表达个人的收获和经验,这对于整个活动具有重大的意义。训练者的导引式总结,能够起到有效的心理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升华情感,对训练产生更加深刻的感性认识,让参与者感受到这次训练的深刻内涵。同时,可以引导参与者将在这次活动中获取的经验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习惯。

五、结语

心理拓展训练能够帮助参与者将个人心理素质、行动能力中的最突出的部分,进行最大限度的扩展,让学生真切看到自己能力的优势与不足。在增强信心的同时,更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敢于挑战自身极限,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学生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就能够端正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在高校中开展心理拓展训练,是有益于学生综合发展,有利于学校教育培养的举动。因此,当前我国各高校也要充分重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心理拓展训练。

参考文献:

[1] 马喜亭. 心理拓展训练在高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探索[J]. 中国特殊教育. 2010(11)

[2] 陈玉成. 浅谈拓展训练后的一些心得体会[J]. 现代交际. 2009(09)

[3] 孟放,谢进. 大学体育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的积极影响[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12)

[4] 康玮. 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全面培养的意义[J]. 现代农业科学. 2008(10)

健康教育诊断的首要步骤范文3

【关键词】整体护理 护理程序 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309-01

整体护理是继功能制、责任制护理之后的一种新型的、系统的、科学的护理模式。我院自开始创建"模式病房",到创建全国临床护理重点专科,全面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是护理质量稳步提高,社会满意度持续上升的首要措施。

1 整体护理提升了护士的业务能力

1.1 护理程序的运用培养了护士科学的思维方法,护理程序五个步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贯穿护理全过程:全面动态的评估与科学有效地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促使护士摆脱常规护理方式,更新了护理理念,变被动的执行医嘱到主动地运用护理程序。责任护士已经养成入院全面评估、全面了解病情,实施个性化护理,每日持续评估、及时修正计划的工作习惯。

1.2 整体护理实践提升了护士的业务能力:整体护理实践促进了护士观察、交流、分析、体检、操作等专业技能的提高,护理队伍行成了自觉学习、主动学习护理理论和操作技能的良好氛围,护理人员三基理论、技能成绩不断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持续上升。

1.3 整体护理观拓展了护士的知识领域:全面系统的护理工作要求激发了护士学习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动力,拓展了护士的知识领域,提升了护士的沟通交流技巧。截至2010年底,我院护士大专、本科学历分别达到52%、33%,有的还参加了护理研究生学习,同时部分护士还报考了心理健康教育、工商管理、英语等第二专业,截至2010年年底我院已培养了糖尿病、伤口造口、静脉治疗、临床营养、血液透析、母婴护理、急诊急救、危重症护理共8个护理专科9名专科护士,护理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2 整体护理实践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2.1 护士对病人的关注从心理到生理、从入院到出院、从预防到治疗、到保健到康复,全面、周到、细致入微,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病人增进健康的意识和技能,在各级调研、各项检查中,病员及社会对医院工作的满意度,护理满意度持续在85%以上,稳居医院其他岗位之首。

2.2 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五个步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贯穿护理的全过程,护理措施或方案随着病人的病情发展随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对病人的连续的、不间断的护理实践,使病人健康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责任护士对病情了解和护理措施落实到位。我们设立了亲情护士、沟通护士、高级责任护士等岗位,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需要。

2.3 到护士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判断病人的健康状况和健康问题, 发现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或最优化的护理计划。我们开展了医院延伸服务,联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病人出院后康复指导和家庭服务,提高慢性病患者居家自我照顾、自我监测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3 整体护理实践提高了护理管理效能

3.1 护理程序的临床运用,促进了护理管理者的逻辑思维,我院各项护理常规、工作制度、操作标准、服务流程顺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订,我们先后完成了各种后勤保障系统、中心供应室、中心药房、病人陪检、病人饮食、病房收费等工作的流程改造,保证了临床护士实际护理时间及各项护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护理质量质量的持续上升。

3.2 整体护理的全面实施,改进了护理质量评价方法,护理质量的高低以病人利益为最高准则,以解决病人问题、提高病人满意度为评价目标,我们建立了健康教育、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服务等护理质量病人评价机制,实现了“服务由我们完成,满意靠病人评价”的 人性化护理服务测评模式。

3.3 整体护理临床实践,促进了护理人员合理分工,我们不断完善整体护理质量管理方案,及时调整护理人员分工,明确岗位职责,落实分层管理、层层负责,加强临床质量控制,保证各项护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3.4 整体护理临床实践,促进了护理器具的革新,我们设计了特色病员服、制作了病房基数药盒、改革了治疗车、输液架、添置了洗头车、床边餐车、简化了护理文书、制作了各种护理标识,既简化了护士的劳动,更方便了病人的护理,同时,我们开发、引进了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RRT(持续床旁血滤)、续声门下吸引、俯卧位通气、气管插管气囊测压、糖尿病双C治疗(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联合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的治疗,改良封闭式负压压疮护理技术、热湿交换器(人工鼻)等多种护理新技术、新项目,获得通过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提升了护理工作内涵质量。

3.5 全面质量管理加强了护理管理者和护理人员、护理人员之间的联系,我们通过成立各种质量小组、组织护士座谈会、开展科室质量互查、联合护理查房、举办质量研讨会等形式,了解护士临床实际工作存在困难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增进不同科室护士之间的了解,同时达到共同分析、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护理管理者和护理人员共同参与标准制定,共同参与质量评价,促进了相互交流,增进了彼此感情,再者,服务对象对护理工作的整体评价,更是护理管理者和护理人员关注的共同目标。

健康教育诊断的首要步骤范文4

小玉,女,12岁,六年级,性格内向、缅腆,善长绘画。数学科从低年级开始就一直不尽人意,需要课外辅导。今年上六年级,临近小学毕业考,父母对她的数学学习非常关注,怕数学成绩会拖毕业考的后腿。所以开学初以来她上数学课就爱边听课边画画,老师讲得越难(尤其是应用题),画得也越快,画面内容大致统一:一个中年妇女拿着木棒追着一小女孩喊打,小女孩手中拿着一张“45分”试卷惊恐逃跑,或是一个男老师在熬一锅油汤,用一个大勺舀上一个小女孩要往锅内倒。小玉很苦恼,家长、老师也很着急,用了许多办法(如责骂、谈话、拿走纸、笔等)都无济于事,如果上课不让画画(被拿走纸笔后),该生会出现头晕、胸闷、心悸现象,手指还在不停地画,严重影响了小玉的学习和生活。

通过分析诊断:该生患的是一种心理障碍――强迫症

1、临床表现

强迫症是指以强迫症状为主要表现,伴有焦虑情绪和适应困难的一种心理障碍,患者常常不能自行克制地重复出现某种观念、动作、意向等,并因这些反复出现的观念或动作深感痛苦,却又无法自行摆脱。强迫症分为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强迫动作和强迫情绪。小玉的行为属于强迫症中强迫仪式性动作,病人在原发性强迫观念促使下,伴发继发性仪式动作。小玉同学为了数学成绩上升,听到家长和老师反复对上数学课听讲重要性的提示,无法抑制担心听不懂,做不好题的焦虑情绪和心理压力,为了缓解这种压力和减轻焦虑,该生不自觉地采用了防御机制,用自己最放松的绘画来解救,却又不得解脱。在绘画中反复重复同样的绘画内容,以至什么也听不进,只要一坐下就想画,严重干扰了学习和生活,而且带来头晕、胸闷、惊悸症状。

2、病因分析

由于该生谨慎、敏感、胆小等个性特点,又加上家庭、学校的过高期望和严格要求引起了强迫症,经常训斥、责怪,引得孩子自我责备,尤其当父亲生病以后更加重了对自己的要求,而家长、老师对课堂听讲的极大关注加重了孩子的焦虑,使孩子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紧张,……最后导致无法控制,发展为强迫症。

二、辅导策略:

1、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是进行心理咨询的首要条件,耐心倾听她的痛苦,适时肯定、鼓励,帮助她整理思路,把她内心的困扰清晰明确化,站在对方立场思考问题,与之共情,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

2、了解相关情况。

通过询问小玉、家访与数学老师的交谈,全面了解该生的各方面情况,包括她的个性、爱好、身体发育状况、家庭情况、交友情况等,并作了记录。

3、制定治疗方案及步骤

首先,通过认知领悟疗法,带领该生分析其绘画内隐藏的情绪,要求小玉带来上课时的绘画作品,咨询者引导她去发现问题。

其次,运用认知疗法让该生认识到自己已很优秀,如绘画班上也是数上数二的,了解父母、老师过高期望是一种负责任的关爱,自已不要有太大的压力。

第三,运用系统脱敏法为该生进行脱敏,该生也在课堂上配合咨询教师进行实地脱敏(这是本次治疗的重要之点)。

第四,指导父母、老师正确对待该生,告诉父母、老师不要过高要求,降低在数学上的期望值,更不能训斥。

辅导过程:

1、运用认知领悟疗法揭示绘画背后的动机,使问题得以澄清,第一次咨询,小玉带来了大量的内容统一的上课时的绘画作品(见上文),咨询者运用解释的技术,直接和她进行讨论、分析,询问“你认为这个中年女士像谁?”“你画的这个男士是谁啊?”“这个小女孩怎么啦?”在共同的讨论下,循序渐进地接近问题,从而揭示了画面背后的焦虑情绪,该生最后轻松地直言:“这个女士是我妈,这个男士是数学老师,我是这个被迫学好数学的小女孩。”问题得以澄清。

2、运用认知疗法让该生拥有正确的认识,并把这次经验化为成长的力量。描述过去、现在,尽情宣泄:

①是通过倾诉、宣泄并释放被压抑已久的不良情绪。

②是引导她面对现实,通过询问她“班上的班报谁出得多又好!” “语文成绩如何?”等让她认识到自己也很优秀,不必过高要求自己,在咨询中要运用会谈技巧与来访者“共情”建立良好关系,初步改变不合理认知,经过这次咨询,该生感觉轻松多了,也能认清当前行为的幼稚性和荒唐性,已能上数学课,但上课仍有强迫行为。

3、主要运用系统脱敏法对该生的行为作纠正。①进行松驰训练:教会她肌肉放松的方法和想象放松的方法,在咨询室做几次肌肉放松训练,然后在咨询老师言语引导下作想象放松训练,掌握以后回家每晚睡前作二次。

②制订焦虑层次等级表:进行系统脱敏焦虑层次分级由弱到强安排如下:(1)上数学课铃声响起,自己随同学们走进教室,准备上课用具:课本、直尺、铅笔等。(2)复习上课时内容。(3)讲解新课程,讲简单题型(有题例分析)。(4)讲应用题。(5)讲较难的应用题。(6)让我上讲台演算难题。(7)我没有演算成功。在上述的假设情景中,同时教给学生一个和焦虑相对应的反应,如深度的肌肉放松(一般4-5次)和想象放松(咨询者描述情景或运用录音带)。

③学生在课堂实地脱敏:在课堂上实现脱敏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由于课堂上无法进行肌肉放松,可改为深呼吸和想象放松相结合。在以上脱敏过程中,在第5、第6、第7等级时遇到了阻碍,学生出现了预料中的焦虑反应(如头晕、不适),所以第5、第6、第7等级时分别实施四次及以上脱敏,还配合了2-3次实地脱敏。

④指导父母、老师进行良性配合:告知其父母和老师当看到小玉强迫行为出现时,不能过分焦躁,应视而不见,或转移其注意力,更不能训斥,不能把该生的行为挂在嘴上,应降低对孩子的过高过严要求,多陪她去接近感受大自然,老师在上课时不能盯着她看,不要注意她的强迫行为,多对她进行简单题的提问,随后及时表扬、鼓励。

通过近二个月的辅导训练,现在小玉的强迫行为已完全消失,上数学课时,已能轻松听课,自信地举手答题,期中考试数学考了87分,这极大地鼓舞了她。同时在自我放松训练中也磨练了她对待困难、挫折的能力。

三、感悟点评

1、这是一个辅导效果极明显的成功案例,在整个辅导过程中,“行为疗法”中的“系统脱敏”起了主要作用,再次证明了“行为疗法”在治疗强迫症上的重要作用。

2、对小玉的辅导离不开学校、家长的密切配合,学生、家长、学校的三位统一才能使辅导产生明显效果。

3、小玉的这次心理障碍是其父母不懂教育方式方法而引起的,所以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还应对学生所处的环境进行辅导,如开设“家长学校”,“子女家庭教育讲座”定期让家长到校听讲,也可开办“学校―家庭”小报,进行沟通与辅导。

健康教育诊断的首要步骤范文5

1儿童AIDS的临床表现和分期

1.1临床表现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主要侵犯CD4+T淋巴细胞及富含CD4+T淋巴细胞的组织,随着免疫细胞耗竭,最终发生免疫缺陷,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发生[7]。急性期常常没有临床表现,起病后病情进展快,儿童无症状潜伏期较短,为1~2年。若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HIV,胎儿宫内发育受影响而导致发育异常,甚至胎死腹中,如发生头颅畸形,表现为小头、方形前额、短鼻、鼻梁塌陷、眼裂变小、眼距增宽等[8],而新生儿AIDS临床表现不典型。儿童AIDS常见的固有临床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或停滞、体质量下降,此外由于HIV破坏免疫系统,导致各系统器官的机会性感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表现:(1)感染性疾病,最常见为肺部细菌感染,尤其对多糖荚膜细菌易感,表现为发热,反复慢性咳嗽,易反复发生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肺结核,其他感染如皮肤黏膜真菌感染、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原虫感染等。(2)神经系统疾病,以HIV直接引起的脑病为主,特征为神经系统退化,表现为精神和运动发育迟缓,性情淡漠,认知、语言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获得延迟或者已获得能力呈进行性下降,痉挛性偏瘫或四肢瘫,脑病、脊髓病、周围神经炎等[9,10]。(3)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可出现乏力、皮疹、肝脾肿大等。(4)消化系统疾病,以口腔损害、反复口腔假丝酵母菌病最多见,其次为腮腺肿大、慢性肝脾肿大及营养不良[11]。

1.2临床分期通常将儿童AIDS分为无症状HIV感染期和AIDS期,而WHO将儿童HIV感染分为四期———Ⅰ期:无症状,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Ⅱ期:不明原因持续性肝脾肿大,瘙痒性丘疹,指甲真菌感染,线性牙龈红斑,广泛的疣病毒感染,泛发性传染性软疣,复发性口腔溃疡(半年内2次或以上),不明原因持续性腮腺肿大,带状疱疹,反复或慢性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等);Ⅲ期:原因不明的中度营养不良,日渐加重,难以纠正及原因不明的慢性腹泻病,原因不明的持续发热(体温间歇或连续性大于37.5℃超过1个月),持续性口腔念珠菌感染(6~8周龄儿童除外),口腔毛状白斑,急性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牙周炎,淋巴结结核,肺结核,严重的复发的细菌性肺炎,症状性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慢性HIV相关性肺病(包括支气管扩张),原因不明的贫血(<8rCcu),粒细胞减少症(<500/ram3)或慢性血小板减少症(<50000/ram3);Ⅳ期:原因不明的严重消耗、发育迟缓或重度营养不良,肺孢子虫肺炎,复发性严重的细菌感染(如脓胸、骨或关节感染、脑膜炎),慢性单纯性疱疹感染(口唇或皮肤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或任何内脏部位),肺外结核,Kaposi肉瘤,食管、气管、支气管或肺念珠菌病,中枢神经系统弓形体病,HIV脑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1月龄以上儿童视网膜炎或其他脏器的CMV感染,肺外隐球菌病(包括脑膜炎),播散性真菌病(如组织胞浆菌病、隐球菌病、球孢子菌病),慢孢子虫病伴顽固性腹泻,播散性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脑淋巴瘤或B细胞非何杰金淋巴瘤,进行性多发性脑白质病,HIV相关性心肌病或肾病[12]。

2儿童AIDS的诊断

2.1实验室检查诊断HIV感染和AIDS的实验检查包括初筛实验和确诊实验,主要有免疫学检测方法和病原检测方法。

2.1.1免疫学检测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用于直接检测HIV抗体,包括常用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快速血清试验(RT)等初筛试验以及蛋白印迹试验(WB)和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A)等确诊试验。(1)初筛实验:①ELISA的原理是酶结合物与待测样本中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成为免疫复合物,再催化后加入酶底物,从而产生可检测的颜色变化,该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但步骤较多,所需时间较长,不适于单标本检测,适用于大批量标本。②RT包括金标法和硒标法,采用的是层析技术进行固相免疫测定,试剂稳定,但较ELISA敏感性低,适用于单份标本检测,与之互补[13]。二者在HIV感染后1~3个月,均可以从血液、血清、血性口腔液、手指针刺或尿液中检查到抗体[14],但是因窗口期的存在,不能确定急性感染期。(2)确诊实验:①WB的原理是将裂解的病毒蛋白在凝胶电泳中分成不同条带,转印到醋酸纤维膜上,待测血清中如有相应的抗体就会与之结合,加入酶和底物后则呈现阳性条带反应,是目前最特异、最敏感的证实HIV感染的方法,也是国内确诊HIV的首选方法。②RIPA采用同位素标记的HIV蛋白与待测血清混合,如有相应抗体则产生沉淀,经洗脱分离后通过放射自显影鉴定,虽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WB方法高,但因技术难度较大且费时而无法普遍推广[13]。

2.1.2病原检测方法病原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分离、核酸扩增等核酸检测方法(NAATS)和p24抗原检测。(1)病毒分离一般采取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方法,该方法转移性强,不会出现假阳性,对于确认抗原/抗体检测不确定的个体和阳性母亲新生儿是否感染HIV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对实验室生物防护要求高、费时、花费大、易污染等问题,不适用于临床。(2)p24检测主要是检测核心抗原p24,一般在感染HIV后1~2周即可检出,但由于p24抗原试验敏感性较低,同时,没有商品化试剂,目前在临床上也已经很少使用[13,15]。(3)核酸检测是通过HIVRNA水平来反应病毒载量,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能够在HIV感染的前2周检测到病毒核酸,可用于HIV的早期诊断,因而核酸检测是目前最常用的病原检测方法,而且主要用于新生儿HIV感染的早期诊断[16]。

2.2诊断标准

新生儿从感染HIV母亲那里获得胎传的HIV抗体大约在出生18个月后消失,所以<18个月的婴幼儿和≥18月的小儿的诊断方法略有不同。

2.2.1小儿无症状HIV感染的诊断(1)流行病学史:系HIV感染母亲所生的婴儿,或有输入未经抗HIV抗体检测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史。(2)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3)实验室检查:≥18个月,HIV抗体阳性,经确诊试验证实者;患儿血浆中HIVRNA阳性。确诊标准:≥18个月小儿具有相关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中任何1项阳性可确诊;<18个月,具有相关流行病学史,2次不同时间的血浆样本HIVRNA阳性可确诊[17]。

2.2.2小儿AIDS的诊断(1)流行病学史:同无症状HIV感染史。(2)有AIDS的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并经确诊试验证实,或患儿血浆HIVRNA阳性;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总数减少,CD4+T细胞占淋巴细数百分比减少(可低于25%,甚至低于15%)。确诊标准:患儿具有1项或多项临床表现,≥18个月患儿HIV抗体阳性(经确诊试验证实)或HIVRNA阳性者;<18个月患儿2次不同时间的样本HIVRNA阳性者[17]。

3儿童AIDS的治疗

调查显示,经过有效的治疗,HIV感染者的寿命可基本达正常人水平[18,19]。儿童AIDS的治疗原则包括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预防和治疗机会感染、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支持疗法、加强营养和心理关怀等[20]。尽早准确地进行ART对HIV感染儿童意义重大。儿童开始ART的标准:<5岁的婴幼儿,无论临床、免疫学及病毒负荷状况如何,均建议治疗;≥5岁的儿童,CD4+T淋巴细胞总数低于500/μL或处于临床Ⅲ期、Ⅳ期,无论CD4+T淋巴细胞计数如何均建议治疗[21]。目前我国的抗HIV药物主要有四类:(1)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reversetranscriptaseinhibitors,NRTIs),如齐多夫定(AZT)、地丹诺辛(ddI)、扎西他宾(ddC)、拉米夫定(3TC)、司他夫定(d4T)等;(2)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reversetranscriptaseinhibitors,NNRTIs),如依非韦伦(EFV)、奈韦拉平(NVP)、地拉韦定(DVD)、罗伟拉特(LVD)等;(3)蛋白抑制剂(Proteininhibitors,PIs),如茚地那韦(IDV)、奈非那韦(NFV)、利托那韦(RTV)、替拉那韦(TPV)等;(4)融合抑制剂[22,23]。儿童ART经历了单一药物(1种逆转录酶抑制剂)、联合用药(联用3~4种逆转录酶抑制剂)和鸡尾酒疗法(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HAART)三个阶段[24]。研究[25]显示,我国现阶段采用的2种NRTI和1种NNRTI的ART对控制儿童AIDS病情发展效果十分明显,能在短时间内控制体内HIV复制。儿童目前推荐的一线方案:(1)AZT或d4T+3TC+NVP/EFV,适用于>3岁或体质量≥10kg且能够吞服胶囊的儿童;(2)AZT或d4T+3TC+NVP,适用于<3岁或体质量≤10kg或不能吞服胶囊的儿童。替代方案:AZT或d4T+3TC+LVP/RTV[22]。

4儿童AIDS的预防和预后

4.1预防人类控制HIV感染的长远目标是发展安全、有效、廉价的HIV/AIDS疫苗。理想的疫苗应能够诱导产生广谱的中和抗体和CTL免疫应答,但是由于HIV变异快、亚型多,以及没有合适动物模型进行效果评价,HIV疫苗的研究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目前,即使是被认为最有效的RV144疫苗,也只能将感染降低31%[26]。因此,在现阶段,预防AIDS最现实、最有效的方法是针对其传播途径,通过健康教育和咨询来规范和改变人们的行为。为消除AIDS的母婴传播,WHO提出一个全面的预防策略[27]:(1)育龄妇女AIDS感染者的初级预防;(2)对意外怀孕的AIDS感染妇女胎儿的预防;(3)阻止HIV从感染妇女传染给胎儿;(4)AIDS感染妇女和儿童的治疗、护理及支持。提倡婚前检查,感染HIV的妇女尽量避免怀孕;已怀孕者,需在孕期、围产期接受正规的ART管理[28],研究[29]表明,在分娩前至少13周开始ART能够最大程度地阻止母婴传播;分娩采用择期剖宫产方式;新生儿出生前后做好预防处理和药物阻断,生后予人工喂养及随访观察[5]。做好儿童AIDS的预防是控制我国儿童AIDS的首要环节,我们要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保护好儿童,降低其感染发病率。

4.2预后通过早期适当的ART,儿童AIDS存活率和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甚至可以长大至成年[30]。当然,我们仍需警惕抗逆转录病毒的毒性和患儿的依从性问题,积极改善其免疫功能低下的现状,并注意预防感染。

5总结

健康教育诊断的首要步骤范文6

[关键词] 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7-200-03

过敏性疾病是由于免疫应答中Th1/Th2的比例失衡和其他一些因素综合引起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空调的普及,地毯的使用)、环境因素的改变以及城市化步伐加快,过敏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儿及家庭的生活质量。世界变态反应疾病预防机构曾对30多个国家过敏性疾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这些国家的居民中,约有1/3的人患有不同类型的过敏性疾病,而且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在我国约有2亿人患有过敏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把过敏性疾病列为“21世纪重点研究和预防的疾病”[1]。过敏性疾病若不进行有效治疗,其病情往往会加重,甚至可引发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多种疾病,明确过敏原对过敏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nk test,SPT)结果与血清特异性IgE的符合率达80%~90%,与临床相关性较好,已成为变态反应诊断的基础[2]。现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呼吸变态反应专科进行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的2312例年龄2个月~14岁儿童的SPT结果及操作体会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呼吸变态反应专科门诊实施SPT2312例,其中男1409例,占61%;女903例,占39%。年龄2个月~14岁,平均(4.2±1.5)岁,平均病程为(3.0±1.3)个月。纳入对象:(1)具有疑似过敏性疾病的严重症状,且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患儿。(2)要持续服用预防性药物的患儿。(3)过敏性疾病脱敏治疗过程需复查的患儿。

1.2 方法

1.2.1 点刺工具 采用一次性不锈钢点刺针。

1.2.2 试剂 变应原点刺液由我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包括:(1)组胺(阳性对照);(2)生理盐水(阴性对照);(3)粉尘螨;(4)玉米花粉;(5)猫毛;(6)狗毛;(7)蟑螂;(8)真菌;(9)牛奶;(10)大豆;(11)海虾;(12)海蟹;(13)牛肉;(14)花生;(15)鸡蛋清;(16)鸡蛋黄。

1.2.3 原理 用特制的点刺针将皮肤浅层刺破,使变应原浸液与皮肤内的致敏肥大细胞作用,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释放出组胺等炎性介质,引起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从而产生皮肤的风团和红晕反应[3]。

1.2.4 操作步骤 (1)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通常在患者的前臂掌侧皮肤进行,由于不同年龄的患儿,皮肤面积不同,SPT可在单侧或双侧前臂进行,如前臂掌侧皮肤面积不足或有病变、损伤,可选择背部皮肤进行点刺试验。(2)用记号笔在前臂中部标记所有点刺液编号(每种点刺液瓶标签上均标有固定编号),用乙醇擦拭皮肤消毒待干。(3)将变应原、阴性、阳性对照液至上而下各滴1滴于清洁的皮肤上(比针尖大即可),两液滴间距3~5cm以防止红晕互相融合。(4)点刺时,绷紧皮肤,手持一次性消毒点刺针与前臂成90°角,快速穿过滴在皮肤上的变应原提取液刺入表皮,以不出血为度,停留1s后拔出。每种点刺液用一个新的点刺针,2~3min后拭去残留液滴,擦拭时宜用消毒棉签轻轻吸干药液,切勿向其他点刺点方向擦拭,以免过敏原点刺液混合,造成假阳性结果。(5)因变应原皮肤风团反应在点刺后10~20min达高峰期,因此测量风团时间是在点刺后15min,组胺反应高峰在8~10min,往后消退较快,此时应先做记录。(6)SPT阳性反应表现为风团和红晕两种,原则上以风团反应为准,红晕反应仅供参考。风团大小用计量法测定,先用细水性笔圈出风团大小,再用尺子测量风团的最长径及与其垂直的横径。两者相加后平均,称谓平均直径[D=(a+b)/2]。(7)将检测结果记录在皮肤点刺试验记录本上。

1.2.5 点刺结果阳性反应级别判断 以往风团和红晕都可作为判断SPT阳性结果的依据。测量风团的最大直径即可判断SPT结果,风团直径≥3mm判定为SPT阳性。最大直径

0~++++分级仍在临床采用:根据变应原点刺液及阳性对照所致风团面积之比判定反应级别。(1)比值为阳性对照丘疹0~25%或与阴性对照相同者为(-);(2)比值为阳性对照丘疹26%~50%者为(+);(3)比值为阳性对照丘疹51%~100%者为(++);(4)比值为阳性对照丘疹101%~200%者为(+++);(5)比值为阳性对照丘疹200%以上者为(++++)。

2 结果

2312例皮肤点刺试验对象中,阳性者1956例,阳性率达84%。其中粉尘螨阳性1641例,阳性率达71%,蟑螂阳性809例,阳性率达35%,真菌阳性210例,阳性率达9%。由此可见,广西多发气传过敏原依次为粉尘螨,蟑螂及真菌。与临床症状相关性高。本组无一例发生全身过敏反应,大部分患儿出现点刺局部皮肤瘙痒感。

3 护理干预

3.1 试验前的护理

点刺液应储存在2~8℃的冷藏柜中,检查前取出置于室温中,避免过冷的点刺液导致冷刺激性皮肤反应。进行点刺试验前必须询问患儿近期的用药情况,试验前3d必须停用所有抗组胺药;息斯敏,孟鲁司特钠需停药7d以上;同时也应注意皮肤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及其他与治疗过敏性疾病关系不密切的药物,例如抗焦虑药。询问患儿是否进食、有无晕针;如果使用了浴液、保湿剂、香波,患儿需在进行试验前清洗臂部;请注意,每次试验前都要询问患儿是否遵循以上的准则。同时检查室抢救设施要完善,准备好抢救车,备好肾上腺素和氧气。

3.2 试验中的护理

SPT应在正常皮肤表面进行,为便于操作,通常选择前臂的掌侧皮肤进行,如前臂掌侧皮肤面积不足或有病变、损伤,可选择背部皮肤进行点刺试验。每液滴间距离3~5cm;点刺时避开血管,绷紧皮肤;并以持针的右手无名指轻轻顶住皮肤,易于掌握进针深浅度,避免针刺过浅或出血,尤其对不合作的患儿,更能保证点刺针准确刺入点刺液滴中;每种点刺液应使用一根新的点刺针。操作过程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面色及主观感受,如胸闷,气急,出汗,瘙痒等,观察有无诱发哮喘的发生,如有危机情况立即通知医师进行抢救。

3.3 试验后的护理

点刺后10~20min观察结果,测量风团直径大小,描记后记录在点刺记录表上。判断风团直径大小时,因有些患儿皮丘颜色与正常皮肤颜色相近而不易观察,在光线充足的地方,用湿棉签轻轻擦拭丘疹处,经过光折射后的丘疹易于观察而不影响结果判断。6个月以下婴儿由于皮肤细嫩,敏感性强,局部反应比年长儿快,风团消退时间也快,故观察试验结果时间比年长儿短,一般点刺后8min观察并记录点刺结果较佳。如果阴性对照有反应,常常是压力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皮肤非常敏感的标志,因而出现对所有的点刺都有反应。根据结果做好健康教育,尽量减少或者避免接触变应原,如有粉尘螨过敏可以进行脱敏治疗。

4 注意事项

(1)患广泛荨麻疹或湿疹(如特应性皮炎)的患儿在皮肤受损区域不能进行SPT。神经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如麻风病)可导致SPT出现假阳性结果[4]。同时注意有无皮肤划痕症。(2)孕期点刺试验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故应尽量避免。(3)一般原则是,点刺试验应在疾病无症状或基本上无临床症状时才进行。(4)抗组胺药物,皮质类固醇和伴有抗组胺作用的药物,会引起假阴性结果,因此,点刺前尽可能在此类药品生产厂家声称的药物作用时间内不使用上述药物(一般为3d)。(5)尽可能不要暴露与天然变应原。(6)操作过程避免点刺液扩散而致液滴混合出现假阳性,以下几点细节不容忽略:点刺液滴不可过大;液滴间距保证3~5cm;操作区域尽量保持水平面;点刺试验区域皮肤消毒后需待干才能滴注液滴;环境温度要适宜,冬天可保暖,夏天可防皮肤出汗而致液滴扩散。(7)对处于高敏状态的患儿皮肤点刺试验可能会出现较强烈的局部反应,个别患儿甚至出现严重的全身反应。应密切观察患儿情况。

5 讨论

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特异性个体接触致敏源后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5],SPT是诊断患者是否过敏的首要方法。2012年Bousqest等46位全球变态反应(过敏)和哮喘欧洲协作组织(GA2LEN)和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RIA)的成员,在1993年欧洲过敏科学协会的相关文件,以及2001年和2008年两版ARIA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64篇参考文献,达成了关于气传变应原SPT临床操作指南共识,经GA2LEN成员讨论通过,在Allergy以指南的形式发表[6]相对其他的检测手段,SPT操作时间较短,检查经常在医患之间轻松愉快的几分钟交谈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反应明显,可在10~20min内观察结果,它能让患儿直接看到结果;对儿童来讲点刺时皮肤不会出血、不疼痛,更适合年龄较小的患儿诊断;皮肤点刺试验比抽血化验损伤小,比检测特异性IgE价格便宜;特异性高一般不会出现假阳性,可以同时进行多种变应原的点刺测定,

很少会发生过敏性休克,安全性较高,操作简便,方便易学,现已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接受。其缺点就是在试验前,患儿试验前必需停用抗组胺剂、皮质类固醇和伴有抗组胺作用的药物3~7d,以免引起假阴性结果;如患儿有严重的过敏性湿疹或皮肤划痕症阳性则不能进行点刺试验;因检测结果是检查人员的主观判断,故检查人员的经验也是影响结果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许以平.世纪之交论过敏性疾病[J].现代免疫学杂志,2000,6(30):321-3232.

[2] 严永东,盛锦云.哮喘儿童螨抗原皮肤点刺试验与血清IgE测定[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8,13(3):140-141.

[3] 孙秀琴,李朝品,张维哲,等.尘螨与疾病[M].武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5:344-367.

[4] 王向东,张罗.气传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临床操作指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47(7):611.

[5] 程雷,李华斌.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免疫治疗[J].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43(1):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