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浅谈语文教学经验分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浅谈语文教学经验分享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359-01
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着重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教给学生写作的方式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质量。以下是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写作的潜在动力和前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如果学生没有写作兴趣,就写不出好作文。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的开展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教师就必须从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快乐自主的投入到写作教学中,从而变“苦写”为“乐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教学中,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接触沸腾的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命题,引导他们写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让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耳闻目睹过的熟悉的人和事,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与时代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另外,根据小学生年龄小、争强好胜心强等特点,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入竞争机制,教师可以积极的组织一些(作文接力赛、课堂演讲比赛、记故事比赛、编写短剧等)之类的活动,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在满足学生好胜心的同时,还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积极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的写作也是如此,素材是文章的物质基础,是文章的血肉,有了丰富的素材,文章才能丰满起来。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就是学生难写,要么泛泛而谈,东拼西凑,要么选材陈旧,单调乏味,甚至总觉得无话可写,或干脆不写。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一个充实的素材积累,学生的大脑里没有东西,即便学生的写作技巧在好,也不能写出美文。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同时,教师还应积极的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充实学生的大脑,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为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注重教材中写作素材的积累
随着课程改革的到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程理念要求小学语文教学重视文本,使作文教学回归教材。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给我们加入了许多的美文、好词、名家名篇等等,很多课文中出现的好词好句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时的素材。教学中,教师应极其的重视教材的写作素材积累,积极引导学生从课本中提取第一手现成的写作素材。比如,小学生喜欢用成语,就可以让他们多积累实用性的成语,写景物类的文章时,可以积累有关四季的成语,如,春意盎然、秋高气爽等。
2、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自诉我们作文的素材问题。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的引导学生融入生活,观察身边的点滴变化,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人、观察身边的事、观察社会生活中的点滴现象,让学生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提取写作素材,写出自己内心真实感受的文章。
3、注重引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素材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多接触一些课外读物(如报刊、杂志等),扩大学生知识面,丰富学生词汇积累,充实学生的写作素材。学生阅读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尊重学生新鲜的阅读感受,珍爱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学生阅读欣赏读品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养成随时摘抄词佳句、精彩片段、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有效的积累。
三、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不是简单的文字组合,更不是简单的素材堆砌,也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教学中,教师在激发学生初中兴趣,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同时,教师还应积极的传授学生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将文字、素材进行有效的加工、组合,从而写出好文章。写作技巧的传授与掌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长期、有意识的渗透。教学中,我们的课文教学就是一个很好渗透写作技巧的方式,在教学时,我们不要只忙着分析,而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向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方法、技巧等,并让学生在课下阅读作者的其他文章,或者不同体裁的文章等,在比较中来进行分析,让学生有效的掌握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积极的组织一些(写作方法技巧讨论课等),让学生们积极的分享自己的写作技巧,促进全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搞好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是教师教学的需要,是学生全面提高的需要。教学中,只要教师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并不断的探究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我们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质量就一定会提高。
参考文献:
浅谈语文教学经验分享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研 问题 对策
一、小学语文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长远的工程,必须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进行。所谓的原则,通常是指"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准绳"。我认为语文教学原则应坚持以下几点:
(一)坚持整体教学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意研究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形成最佳的课堂结构模式,以便向45分钟要更高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为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从整体把握全篇文章入手,进入对重点的局部做精雕细刻的揣摩,再回到文章的整体上来总结;第二,课堂上要把能力培养、知识传授、情操陶冶与思维训练等小学语文教学的各项任务熔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条原则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已时刻伴随,而且很有成效。
(二)坚持思维创新原则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思维活动。它既具有一般的思维基本性质,又具有自身的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尤其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首先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要求学校教育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摆在突出位置。
(三)坚持素质教育原则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针对应试教育而言的,它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诸素质为主要内容而实施的教育。为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从思想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二、小学语文教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繁多,身陷各种检查研究
在小学中,许多学校都把教研活动提到了重要日程,学期之初大都制定了周密的计划。但教师认为搞教研活动,无非是听听课,根本就没把其当成一回事,公开课讲的多了,教学方法大同小异,实在觉得心烦:倘使硬着头皮听下去简直是浪费时间。教师谁都知道这样的教研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可是谁都没有勇气去进行教研创新。原因很简单:在一些学校,教师因为教学负担过重根本无力去从事教学研究活动。大多数教师的周课时总量都在18节以上,既要各课、上课,又要管理班务,还要应付各种评比、检查、考核,完成各种计划、记录、报表等,哪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理念、钻研新教材?即使勉强为之,也只是抄抄学习笔记而已,因为不抄就无法完成,长期以来大量的无效劳动给教师带来了繁重的教学压力,实在是不堪重负。
(二)教研活动形同虚设
许多学校为了把教研活动搞的热热闹闹,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开始搞起了所谓的教研。一线教师都知道,教学研究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很难取得成绩的。仅仅是为了热闹搞教研还不如干脆放弃。搞教研必须先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积累,在此基础上再确定一个长远的研究课题,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然后在教学中去验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仅仅注重研究形式而忽视过程,终究难以取得骄人的成绩。
(三)信息渠道落后,教研资源不足
一方面学校因为教育条件落后,导致教育信息闭塞,教师长期处在封闭的教学环境中,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难以及时更新,教学很难步入创新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教师只注重于校内的探讨,学校为节省资金也不愿派教师外出取经,久而久之,教师的教学思想就变得极为陈旧,也就谈不上去进行教研创新了。
三、提高小学语文教研的策略
(一)课例研究
学校应重视常态课的课例研究。以小学级组为单位先进行单元备课,中心发言人对整个单元的课文进行教材分析,明确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对课文进行初步的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选取重点课文展开进一步研讨。执教教师对所选课文进行深入地钻研,搜集有关资料,撰写教学设计。执教后,级组内进行评课,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讨论、修改和完善教学设计。
(二)专家引领
尽管教研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本校”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的,但它离不开专业人员的参与和引领,否则,校本教研的研究很难有大的提升,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校本教研的过程中专家的引领就显得非常重要。主要通过专题讲座、专题谈话、进行现场指导、教学示范、课题引领等形式指导小学语文教师的教研。
(三)网络互动
为了提高研讨的互动性,可以利用QQ群。老师们在群上对日常教学中出现的现象,充分发表意见和展开讨论,使问题困惑及时得到解答。更重要的是,在听完课后,可以充分展开评课。除此,教师们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博客的作用,把研究课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公开发表。老师们听完课后以跟贴的形式发表评课意见。只要在网络环境下,老师们可以三言两语,可以随时提交意见,可以随时补充意见,可以随时借鉴别人的经验,这样的评课方式更加人性化,受到了广大老师的欢迎。跨越时空的网络下的教研模式促使教研活动的参与面更广,参与积极性更高,教研活动更富有效益。通过网络教研,群策群力,大家把自己的教学困惑、教学观点、教学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凝聚更多人的智慧,达到一种更高的学术层次,促进了普通教师与国家级专家和各地优秀教师的广泛交流,从而使每一个参与教研的人员都从中获益。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改革当议》
[2]《二十一世纪中学语文教学之我见》
浅谈语文教学经验分享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课前准备 学习兴趣 课堂提问 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其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程度、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呢?对此,笔者认为应抓住以下几点。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只有在课前准备充分,明确教学目标、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实际,才能保证课堂教学高质量地完成。
1.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考虑,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
2.研究教材。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直接关系到其课堂教学质量。一方面,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掌握各部分知识的结构和联系,明确本节课在整本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做好本节课的研究,对教材进行分析,掌握重点、难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研究学生。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可能都一样,不同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能力水平、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都不相同,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不同情况,才能更好地选择教学方法,确保人人都能获得发展。
二、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要靠教师的引导、启发。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提高语文素养。
1.精心设计导入。良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正如一本故事书,故事情节开头的引人入胜,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使之情不自禁地进入到故事情境中。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导入这一重要教学环节,采用多种趣味性导入方法,引领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荷花》一课时,我运用了谜语导入法,课前让学生猜一猜“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裳,坐在绿盘上”是什么?这种导入方式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让学生很容易就猜到“荷花”并兴致盎然地进入课文的情境。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回忆联想式”“游戏导入法”“实物演示法”“释题直入式”等多种方法去导入课文,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位教师,就会喜欢上他所教授的学科。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形成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这有利于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的环境中快乐学习。课上,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放下权威的架子,走进学生,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共同探讨、解决各种问题;课下,教师要与学生成为朋友,以真诚的心面对他们,倾听他们的烦恼,和他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样,久而久之,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课堂氛围变好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被激发出来了,就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好的提问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问题的设计,使之结构合理,逻辑严密,重点突出。具体来说,问题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目的明确。教师所提问题不能模糊,一定要明确是为了什么而提,如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能力而提。只有目的明确,问题清晰,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思考,更轻松地掌握语文知识。二是要有深度。教师所提问题一定要能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而不能仅让学生回答“是”与“不是”,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深入思考。三是要有层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不同,教师所提问题必须符合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文水平。如难度较高的问题可以安排优秀的学生来回答,需要进行一定思考的问题可以安排中等生来回答,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可以安排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回答,从而使所有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都能体验到成功。
四、加强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新课程改革提倡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较之以往的传统学习方式更加开放、自由。语文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学生间互帮互助、取长补短,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因此,教师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那么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步骤:第一步,合理分组。教师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按照四人、六人等分为一组,让他们进入学习情境。这种分组方式有利于以优辅差,促使学生共同进步。第二步,布置学习任务。教师应根据本节课内容布置学习任务,让各小组成员自行制定学习计划,并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做不同的分工,有所侧重。第三步,交流、讨论。小组成员既要多做交流,共享学习成果,也要针对不能达成一致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第四步,汇报。小组代表应将各小组最后得出的结论,汇报给教师,然后师生一起探讨,共同做出评价。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小组讨论中不能袖手旁观,要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拨,以确保学生的思维方向始终正确。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其教学质量,我们只有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寻求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使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全面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崔庆波.浅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J].科技信息,2011(1).
浅谈语文教学经验分享范文4
关键词:阅读教学;激发兴趣;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小学语文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学要高度重视阅读教学,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千方百计地扩展阅读面,让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为了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采珠拾贝,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谈几点提高课外阅读的策略,与同行商榷。
一、唤起阅读欲望,激发兴趣
课外阅读是一项独立的、主体性很强的活动,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学生是否在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因此,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读书欲望,是提高阅读效果的首要任务。
1.营造阅读氛围,增加情趣
为了激发学生爱读书,语文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把学生置身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具体做法:学校建立图书室,让学生随时随地读;班上建立图书角,规定时间读;教室张贴名言警句,定期更换;设置读书心得栏,及时展示读书体会;定期开展读书演讲比赛,故事会,勉励学生读书;学生之间交换家中藏书,既丰富阅读内容,又分享阅读快乐,既提高阅读书籍的利用率,又能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事实表明,多种读书渠道,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有效地教育、启发、激励学生学习,激发阅读兴趣,锁定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树立榜样,熏染学生,教师不读书对学生是灾难性的
“播撒阳光到学生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愿意亲近教师,学生喜欢模仿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读书可以让教师丰厚文化底蕴,活跃思维,提升素质,能在课堂上引经据典,妙语连珠,最主要的是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与此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班级热爱读书的学生,加以热烈表扬,必要时请爱读书的学生介绍读书的经历,分享读书体会,这样学生之间相互影响,进而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
二、选好课外读物,有的放矢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看书有益。”但当下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穿越小说等盛行,有的学生不听教师推荐,不听家长劝告,不听好友提醒,随意阅读,有的读书达到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程度;有的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有的学生被书中情节吸引,刻意模仿,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实践表明,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的书犹如乘坐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相反盲目地随意地读书,比不读还坏,不利于学生成长。由此可见,帮助学生选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书籍,语文教师责无旁贷。读书立足课堂教学,自然延伸课外阅读,做到课内外结合,相得益彰。如,学习《少年闰土》后,向学生推荐鲁迅的《故乡》;学了《匆匆》后,读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春》和叙事散文《背影》。寒暑假可以推荐阅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少儿版,《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孙漂流记》等。适时推荐,课内外结合,增加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果。
三、指导阅读方法,积累经验
学生爱读书不等于会读书,学生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读,教师还必须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只有能较熟练地运用读书方法,才能有效地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作为教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指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用心教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真正地提高阅读效率。
1.浏览泛读,多方涉猎
在阅读过程中,篇幅长、难度大的材料,可用浏览泛读法。浏览泛读是阅读中最常用的方法。我们知道课外书成千上万,不能本本精读。有些文章,只需了解大概内容,不需深钻细研;有些书只需从中选择一些有用的资料,积累理解对学习成长有用的资料,没有必要深入的掌握和探讨。多方面涉猎,多角度读书,久而久之,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2.静心细读,品味亮点
语言隽永的片段,引经据典的佳作,情节生动的美文,我们应着力指导学生采用“品味精读法”。精读就是要抓住读物的精华,仔细品味,深入领悟,理解吸收,融会贯通,并能够实际运用。只有学会静心细读,认真赏析作品的亮点,品味妙词佳句,揣摩布局谋篇,吸取精华,才能将知识变为自己的财富。
3.深情诵读,储备知识
专家认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十三岁时达到高峰。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记忆力的这一特点,让学生在小学就诵读经典诗文,夯实语文基础,加强知识储备。不容置疑,经典作品是继承中华文化之大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良方,尤其是古诗文,其思想深刻、意境优美、语言精练,它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良好教材;现在的独生子女大都性格孤僻、自私自利,好的作品有助于培养高尚道德情操。
4.读写结合,及时拾贝
多读书不是目的,读中批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力争做到边读边想,边想边记录,做好读书笔记,让及时拾贝成为一种习惯。教师可以定期抽查学生的课外读书笔记,鼓励先进,研讨精彩,加深印象,为学生的作文能力提升奠定基础。学生高度重视课外阅读,巧妙地将读写结合,犹如鱼得水,读书方可事半功倍。
好书是传承人类文化的载体,阅读是一个人个体生命的扩展,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透过窗口看世界,关注生活,品味人生是无比快乐的。鼓励学生爱读书,乐读书,尽情地在书海中遨游,定能开阔视野、积淀文化、濡养人生。
参考文献:
[1]范雪娇.浅谈合作学习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09).
[2]罗志惠.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例谈[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01).
浅谈语文教学经验分享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方法培养
1 厚积薄发,多多观察、积累
学生写作文最头疼的就是缺乏材料。因此如果不研究学生写作中材料的积累,不引导学生观察、认识生活,仅在写作技巧上做指导,是很难切实地解决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的。引导学生积累材料,首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时也应有目的,要留心研究对象与其他同类事物的联系和区别,观察时要有顺序,不杂乱,要完整。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由此及彼,把事物联系起来观察。叶圣陶曾形象指出:“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泪泪地无穷尽地流注出来。”
作文中的素材来源,单单靠生活中观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行长期不断的积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需相结合,各种各样的生活实践是写作的最直接素材,但是人的生活阅历毕竟有限,无法事事都直接经验,亲眼目睹,亲耳听闻,因此要拓宽作文的天地,必须要涉猎方方面面的知识,学习更多广博的知识,开阔视野,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广泛阅读,通过阅读了解无法接触到的事物,冲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了解古今中外天下事,阅读时吸收得越丰富,表达时笔下越有神。
2 克服作文思维定式,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习惯
作文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一种自我表达与世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一种生命的活动、精神的活动。自己是写作的主人,写作完全是自己的事情,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别人至多只能给予指导,而不能越俎代庖。为此,所有与写作有关的事,都应该自己去做。写作的素材,自己去积累;写作的题目,自己去拟定;写作的角度,自己去斟酌;写作的主题,自己去提炼;写作的形式,自己去选择……一言以蔽之,要事必躬亲,一切都要自己去独立完成。“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还意味着要养成自主写作的习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学生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善于思考有关问题。有了有意义的题材,要能够及时的记录下来;有了新的感受、体验,要能够立刻付诸笔端;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有创造性地思考、善于从多角度思考的习惯;把鲜活的生活用富于变化又自然活泼的语言表现出来。
3 与学生同时创作,表彰优秀作品
很多老师可能会觉得与学生一起写作是不必要的,但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和孩子们一起做这件事情。因为这样我可以与他们拉近关系,更深刻的体会孩子们的感受,也可以增加我们的共同话题。讨论起文章来也会得到更多的想法,更多的思路。也可以提升个人的写作能力,百利而无一害。碰到学生写的好的文章我会让学生读给大家,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增加他们的积极性,有的时候我们写出一些伤感的文章,学生会哭,我也会偶尔哭上一两鼻子。那种师生间的情分,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真的,我不知道用什么词汇来表达那种感情。所以我坚持每次都和学生们一起来写作,一起分享好的文章。
4 要求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不断积累的过程,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养成在阅读中积累素材的习惯。对于写作而言,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和资料,增长知识和积累写作的素材非常重要,丰富的素材能使写作得心应手。初中阶段是不断积累知识的阶段,扎实的学习基础对以后的学习来说是好的条件,阅读各种优秀的书籍,一方面,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开阔 视野;另一方面,学生也能潜移默化地为作文的写作积累素材。
5 巧妙地运用修辞方式,给文章加分
多给学生们讲八种常见的修辞方式,以及使用办法,因为运用修辞方法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以比喻句为例:学生想说月亮在蓝蓝的天空上,月光使大地上的事物看起来很漂亮。若使用比喻手法后就变成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这样瞬间就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给文章也增色不少。这些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如果实际操作起来,部分老师都会有困难,更何况学生呢。我个人认为这个的秘诀就是让学生多思考,多运用。从一点一滴做起,开始的时候孩子们能想出来的也就是棉花糖像云彩一样,这种很简单的比喻句。这个时候不要觉得对学生表现出冷漠的态度,要鼓励他们,夸奖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有信心继续写下去,逐渐的他们就能写出“茸茸的绿草,随着地形的连绵起伏,直达天际,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层厚厚的绒毯。”这样让你惊艳的句子,由此可见巧妙地运用修辞方式的重要性。
6 结语
初中语文作文训练是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教师长期坚持研究作文教学方法,并不断总结作文教学经验,使课内外相结合,力求在作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上走进学生的心灵,找到有效促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因素,让学生快乐作文。
参考文献:
浅谈语文教学经验分享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景构建
现阶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重视教学情景的构建。有部分教师认为,小学语文的核心基础是加强学生字、词、句的教学,不断重复地夯实学生的基础。这种教学理念本是无可厚非,但是忽略了学生的客观情况。许多学生不喜欢语文课堂,甚至厌恶语文课堂。究其原因,主要是朗读、背诵、默写、作文的教学模式过于单调,学生在学习中获取不到快乐,致使他们感到厌倦。构建语文教学情景,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直观、形象、丰富、有趣的教学情景,能够自然地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循循善诱地教导学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教学情景?
一、图文结合
图文结合是构建教学情景的有效方法。这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实现了以文赏图、以图印文的连接,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文本理解会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那些较为抽象的词语或者句子,往往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障碍”。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加深学生对教学知R点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插图,发挥出插图所具有的“一目了然”的教学效用。
例如,在《望庐山瀑布》一文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很难理解“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的含义,教师就可以结合插图进行讲解。学生在观看了插图之后,有了具体印象,便能理解“疑是银河落九天”是用于形容瀑布的壮观,从而产生出豁然开朗的效果。另外,在课程教学结束之后,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系统性认识,这时候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再去观看插图,促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插图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思维能力。
二、联系生活
语文在生活中被时时运用、处处可循,故而语文教学不应该离开生活实际。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思想意识及学习能力都处于成长阶段。因此,教学情景的构建,就应当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实际出发,融入生活元素。此外,联系生活实际,能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自然的教学情景之中。如何寻找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契合点,实现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有机融合?如对《燕子》的教学,开始教学时,笔者问学生:“同学们见过小燕子吗?你们印象中的小燕子都是什么样的?”从而勾起学生的回忆,待学生畅所欲言之后,笔者为了弥补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不足,进一步将学生带入教学情景之中,于是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出下述情景:蒙蒙细雨之下,几只轻快活泼的小燕子在空中飞翔。观看之后,再展示燕子的图片,让学生对比理解“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精灵活泼”等词语的含义。以这种变模糊为具体的方式,增强学生对燕子的感官印象。
三、故事语言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教学情景,离不开教师的语言描述。事实上,教师在构建任何一个学科教学的教学情景时,使用最多的手法也是通过语言描述。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有效地营造课堂氛围;具有巧妙的牵引力,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置身其中。语言塑造教学情景,或者慷慨激昂、或者如泣如诉、或者温馨感人。语文教师的言语表述能力一般较强,但在教学中通过语言渲染课堂氛围、构建教学情景时,也应当使用故事性的语言表述风格。一方面,喜爱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一节课40分钟,小学生意志力较差,难以自始至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不免出现发呆走神、讲话嬉闹的情况。此时若结合教学内容,讲述一个小故事,学生注意力会立刻集中起来。另一方面,学生的想象能力极其丰富,通过故事性的讲述,学生能在头脑中“幻化”出相应的场景,并能顺其自然地“活跃”在其中。
四、课堂互动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没必要都是师道尊严的讲述,学生也没必要始终正襟危坐地听讲。据研究显示:人在愉悦、放松的环境中学习,效果远远好于在严肃、紧张的环境中学习。再加上小学生年龄小,具有活泼好动的本性,光靠“堵”并不理想,适当的“疏”也许效果更佳。科学合理的课堂互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也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此外,课堂互动也是构建教学情景的有效方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上记载的知识和课文中表达的情感,学生可能并不能完全掌握、正确理解,但通过课堂互动,让学生亲身实践,能有效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五、多媒体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也逐渐在小学教学中得到普及。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情景教学的构建中,有如下显著的优点:第一,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第二,多媒体具有声像兼具的特点,这就使得多媒体教学更加直观和形象,更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就小学生的特点而言,小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还很有限,他们喜欢较为具体实际的东西,多媒体教学能够化抽象为具体,让教学更加适合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理解水平。直观的感受能够让学生很快进入相应的教学情景,一方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多媒体的应用是构建情景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例如,在进行《迷人的张家界》的教学时,笔者就采用多媒体构建教学情景的方法。笔者利用语言引入,我利用自己的旅游经历来和大家分享自己见过的一些名山大川和美丽的景色。而后,笔者给学生介绍其中最美丽的自然风景区之一――张家界风景区。这时,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笔者就播放了一个关于张家界景色的视频,让学生先直观地感受张家界的美景,体会“迷人的张家界”,把学生带入教学之中。学生都被张家界的美景所吸引,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教学进展非常顺利。
六、结语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当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探索与新课程教学改革相适应的教学手段、方式。此外,要明确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确保学生参与教学中来。构建教学情景,其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此,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思想动态,寓教于乐,让学生乐学语文、善学语文,并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 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