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教学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二地理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二地理教学反思

初二地理教学反思范文1

关键词:有效性 地理教学 学习兴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对教师驾轻就熟的教学提出了严格的挑战,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调整其教学行为,以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成教学目标和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最终达成。

一、目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地理学科在中学教育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2002年,泉州市地理重新纳入为中考的科目,地理学科的春天好像到了。可时至今日,地理课的命运并没有真正地改变,在学科教学中仍然是“第三世界”。原因是在初二年的地理会考中,考试命题虽然注重考核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虽然考试中也兼顾能力考查,但是难度偏低。师生只要在临考前的一学期突击一下,也可以考到优秀等级。可一旦升入高中,就会发现地理知识在他们记忆中并没有留下多少,“优秀”的等级只是临时性记忆获得的,并不是学生的地理能力真正得到了提高。因此,我们地理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在初中阶段实现地理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真正提高,为高中地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可事实上,学生对地理学科重视不够,加上大部分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穿新鞋走老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依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堂课从头讲到尾,学生死记硬背,“满堂灌”“填鸭式”,这样的教学怎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的地理教学怎么会有出路,又怎么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地理技能?

于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地理学科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一方面,老师们不断接受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在教学经验交流会上,对新课程教学改革大谈经验心得;另一方面,在教学上沿用习惯的传统教学方法,只要跟着会考的指挥棒走,师生的教与学“涛声依旧”也没有问题。因此,怎样摒弃无效教学,改善低效教学,进行有效教学,保证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已经是我们农村地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问题了。

二、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简单的讲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以为应该是在一定的单位时间里,教学任务得到最好的完成,换言之,也就是学生获得的知识最多,收获最大,而且接受知识的过程是愉快的,精神上得到了充分的享受。

三、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教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地理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笔者结合平时的教研情况,对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1.加强教师自身个性魅力是实施地理教学有效性的起点

作为一名好教师,在课堂上你幽默、激情、睿智、豁达,时时感染着学生的上课情绪。充满爱心,有了爱心,你才会真正替学生考虑,你才不会因为学生一次偶尔的调皮而给学生过分的惩罚。你才会从大局出发,把自己放在教学的大集体里,而不会只为了自己的单个科目的成绩,忽视了学生学科的平衡发展;你才会关注到学生的内心世界,细微体察学生的情绪波动,及时给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开导与指点;有爱心,才有亲和力。爱心的适当表露,便使亲和力得到很好的体现。作为教师要平易近人。学生喜欢你才愿意上你的课,学生喜欢你的课,才会认真听你的课,学生认真听你的课,你的教学效果才会好。我时刻提醒自己:要把自己融于学生中,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我和他们是平等的关系。要和蔼可亲,要让学生觉得你是容易接近的,这样学生有问题才会与你探讨,学生听你的课才会轻松自然,学生才不会因为讨厌、害怕而拒绝学习。古语曰:“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你,愿意和你接近,那你在教学实践中更容易被学生信赖和接受。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施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动力

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地理学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地理的状态,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例如,在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节地理课,关乎着学生能否对地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呢?一定是学生熟知的生活中的事物,又能折射一定的地理环境,对于其间的关系能够激起学生的思维,用地理的头脑思考问题,引发兴趣。基于这种思想,所以除了教材中的例子又选取了热门电影《后天》“CO2的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使冰河期重返地球;身边事――惠安火电厂的建设对环境与发展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资源与环境问题是地理研究的重要问题,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地理是有用有趣的学科!带着许多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开始奇妙的地理学之旅,学生精神集中,思维活跃,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为了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我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运用多媒体等设备,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一旦对学习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能愉快地接受,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地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引入历史典故、传说、时事政治等;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是一种智慧,著名学者许纪霖说过“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只要我们心中有学生,我们就会有奇招妙想让学生喜欢上地理,从而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3.构建多彩课堂是实施地理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初中生的年龄正处在青春期,好动是初中生的典型特征。传统教学往往是学生的被动学习,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年龄特征,这一阶段学生往往对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解以及对教师重复演示的所谓活动课并不感兴趣,而教师是教学的参与者、引导者也是策划者、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形式多样的多彩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的有效途径。在教师的备课过程中,备学生是基本要求,我们知道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因材施教、备好学生、备好学情,针对学习内容的不同和学生认知、情感的实际,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自主的探索学习,是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包括了演讲、辩论、讨论、竞赛、学生授课、多媒体地理图片展等课堂活动形式,如单元考试可以改变为在课堂教学中模仿和借鉴电视综艺类节目等形式,开展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赛中学”、“学中赛”,学生心理特点总是争强好胜,不甘居人后,这样既能提高学习效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竞争意识,让地理课堂从沉闷走向活跃。又如,学习《南方地区》时,在适当辅导后我与学生转换角色,让学生当“老师”,而我成了“学生”。在“小老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后,我做了调查,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居然比老师授课还好,这也符合M・希尔伯曼的有效教学的量化理论: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由教师单纯讲授活动:30%”以下!而由“学生教学生”的学生主体活动:50%以上!所以教师应斟酌学习内容与学生具体学情,合理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促进地理学科的有效教学。

4.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实施地理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对信息的储存来说,单纯的朗读、听、看的识记效果并不理想,而视听结合则能记忆50%以上,由此可见,使用两种以上的教学渠道就比单一渠道效率高得多。通过现代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的听觉、视觉及手脑等感官都充分调动起来,能多渠道接受信息,提高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样知识在大脑中的印象才会更深刻,更强烈,记忆得更牢靠。地理是一门趣味性比较强的学科,很多地理知识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很多地理现象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来模拟。例如,在教授《地球与地球仪》时,学生刚接触地理就碰到这些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抽象的经纬线形象立体的表现出来,地球的自传与公转也很容易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变得生动化和简单化。通过这些多媒体方式可以让学生很形象的认识地理现象,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中的“口授”,让学生通过调动多方面的感官,科学形象生动的掌握好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坚持不断地教学反思是实施地理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反思性教学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更好的实施有效教学。怎样提升呢?就是反思与学习。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今,我们对其进行了修改:成长=经验+学习+反思。教师上完一节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我的某一环节应如何调整更有效?”等等,不断地对教学观念的反思、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对教学反馈的反思。反思要持之以恒,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地理教学更有效。

总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情况灵活应用,因材施教,具体学生具体分析,方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有所得,真正从学习当中获得乐趣,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赫伯特・史宾塞.史宾塞的快乐教育.

[2]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初二地理教学反思范文2

关键词:地理课堂;生成性教学;有效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瞬息万变、不可预料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与课程教学资源相关的事件和信息,但是这些“课堂事件”“偶然事件”恰恰是教学活动中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不仅是一个教师成熟的标志,更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机。那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应用好这类教学资源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课前:精心的教学设计是有效资源生成的保证

1.吃透教材,设计教案

课堂中生成资源的利用往往是在充分设计课堂教学情况下产生的。教师只有对课堂教学进行充分的、多方面的预设,才能使生成更有效。例如,初中地理中七年级上册的自然地理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对于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要求较高,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做到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因此,教师在课前必须进行清晰理性的设想,根据学生的差异程度和课堂的开放程度预设教学方案,为教学过程的生成创造条件。

2.了解差异,预设学生的“已知”和“未知”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也是经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了解新知识的过程。在新授课的教学中,对学生可能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多少,还有哪些是“未知”的,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有“弹性区间”,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对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多作假设。这样,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课堂实情及时调整课堂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人口》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事先了解初二(1)班的学生知识面广,基础扎实,因此,在导入部分要求学生以“人口”组成短语,从而得出中国人口多,在最后讨论“人口是否需要大规模迁移到西部去?”时,采用了辩论的方式,全班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讨论东部的人口是否可以大规模迁移到西部。而在另一个班,了解到学生整体的基础薄弱,所以,采用问答的方式完成教学目标。

3.设计问题,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境

在精心预设的前提下,不能忽视问题的设计。恰当的提问方式和技巧,特别是恰当的提问时机的把握,将直接影响到提问的效果。同时,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还要考虑问题的层次性,需针对各班不同层次的学生,甚至是不同层次的班级,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另外,巧妙的问题设置,能激活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情感的体验,能创造引导学生探索的教学氛围,这样课堂教学就充满了生命活力。开放式教学情境设置能让学生大胆思考、畅所欲言,那么一个个精彩的实时生成就可能由此产生。

二、课堂:丰富生成,捕捉动态资源,实现预设与生成的融合

布鲁姆说过:“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

术了。”每一位教师都应努力去促进更多的生成,及时捕捉智慧的火花,这样课堂就会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乐趣、充满活力。

1.利用学生在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

新课程的教学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地理课堂上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往往与生活密切相关,或者学生认为有用的知识。学生的疑问大多反应了学生的兴奋点和关注点。教师若能及时抓住这些“问题”作为资源,构建动态的课堂,往往能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使课堂具有生命活力。因此,动态生成的地理课堂教学要从实际出发,适当地重组教材,从而开阔视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例如,在《地球的形状》这节课中,在讲述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出现了麦哲伦环游世界的阅读材料,学生很感兴趣,提出了很多问题,看到学生反应如此热烈,我赶紧趁热打铁叙述了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历史意义,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新的提升。

2.利用教师自身在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

做教师的都有体会:有时在备课的过程中全面考虑过的问题,在上课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奇的想法,在不同的班级上课时也

会有不同的灵感,尤其是地理学科,许多知识与当前世界上发生的事件有关,在上课的过程中就会有一些与预设不同的想法,有时自己能够大胆地引申到课堂教学中,效果却出乎意料的好。

三、课后:及时反思,开阔视野,提升教学的智慧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需要反思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还要研究他人的课堂,开阔自己的视野,改善和丰富自己的课堂。同时,必须有计划地阅读有关专业方面的书刊,如,《走进新课程》《地理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等。

心理学者主张:“儿童在无拘无束的活动中、在愉快和谐的、轻松的气氛中,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恰恰相反,在一个呆滞、有种种约束的环境中,思维堵塞、反应迟钝,心境封闭,毫无创造力。”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多一双慧眼,多一颗爱心、慧心,及时捕捉在地理课堂中随时随地会出现的“重要瞬间”,用自己的情感和智慧加以感化、引领,给学生创造一片精彩的天空,让他们自己去摸索、去创造、去思考、去探寻。

参考文献:

初二地理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词] 生活化 和谐课堂 学生 交流

我曾经对初一学生做过这样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喜欢地理的人数有40%,认为学习地理重要的人数只有20%,究其原因主要是中考不要地理,所以不关注;认为地理太难了,听不懂或是学了没用等等想法。在许多学生心中,地理是一门晦涩难懂的课程,随着年级的升高和考试制度的影响,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也逐渐淡漠,更有的把地理课堂当成了放松的场所。反思这一现象的成因,地理教学与生活脱节就是一个重要因素。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我想地理教学的改革关键就在于让“生活”这一主题走进地理课堂,将地理课堂引向生活,将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有机结合,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效统一,构建学生主动探究与交流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的有意义学习、个性化学习、创造性学习,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做到关注生活,激发兴趣,正视问题,提升认识,回归生活,运用知识,使地理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那么,将如何将生活中的新鲜知识呈现给学生,让地理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从而来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呢?

一、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地理

教材是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课程资源,准确理解和利用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人教版的地理教材从内容来看,新增了许多接近生活,接近实际,有实用价值的知识材料,这些材料对学生思想、行为、兴趣、爱好都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也满足了学生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如教材涉及到的实际问题有:(1)解释生活现象(生活中的时差、四季的变化等问题);(2)关注环保问题(极地的保护、垃圾的分类回收、热带雨林的危机等);(3)了解经济动态(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4)点击社会热点(人口问题、汶川地震等)。这些生活中的知识或实际问题就要求教师借助于地理教材开展教学的双边活动,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引导学生去品味地理与生活的联系,用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唤起学生们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地理离不开生活,生活更离不开地理,以此启发学生思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教学目的。

二、关注日常生活,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地理

地理环境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很大,可以说自然环境中的每一个因素都会对人类活动发生作用,而许多地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典型事例,这些事例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也容易理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与地理的关系,用生活经验来突破学习内容,使学生能阐述其中所蕴含的原理,把地理知识有机地移植到生活中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也就可以归纳为:生活导入――教学分析――生活回归。

1.用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中,教师利用与学习内容有直接关系的实际问题或事实来创设情境,把学生亲身经历过的生活原型作为教学情境出现,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兴趣就被激发了,同时也让他们享受了学以致用的。

如让学生掌握地图三要素时,我利用了一张学校平面图作为材料,设计了三个问题:(1)我班教室到宿舍楼在多少距离?(2)我班教室在宿舍楼的什么方位?(3)你是怎样知道那是我班教室的?学校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了,因而他们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马上动手就想寻找答案。再如2007年9月19日2时30分,第13号台风韦帕(WIPHA)在浙江苍南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4级,台风以20Km/h向西北方向行进,因受“韦帕”台风影响,常州市政府决定全市中小学在2007年9月19日停课一天,那常州离浙江苍南相距多远,多久才会到常州呢?教师及时捕捉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在地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将生活材料地理化,地理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有意义地学习,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对地理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发展,也很好地优化了课堂教学。

2.生活经验阐述地理规律,突破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学生无法亲自感知这些知识,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只靠简单的语言文字表达很难达到效果,如果借用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可以使抽象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具体化、形象化、简单化,因为生活经验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实践检验过的感性认识,是学生最为可信、也是最能从浅显中见深奥、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材料,从而化解难点、解除疑惑,使教学内容变得亲切可感,使难点易化,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过程顺畅有效。

如“地球的运动”一节的内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尤其是运动产生的现象更是感到困扰,这时我们在教学借助学生的经验设计系列问题:我校的一位英语老师到加拿大学习,为了与家人联系,他总是选择在深夜12点打电话回来,你知道为什么吗?一天当中你能归纳自己影子长短的规律吗?太阳的高低与场面的冷热有什么关系?你注意观察你家的房子夏季和冬季的影子一样长吗?你注意观察一年中早晨日出和傍晚日落的时间一样吗?这些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很好地解释了时差和季节变化,

又如,我国是季风气候显著的国家,可学生对季风的定义、成因以及影响等知识却不怎么理解,因此我先让学生说说冬季和夏季自己的感受,学生能归纳出冬季经常吹北风,比较寒冷,皮肤比较干燥、要擦护肤品,而夏季偏南风,炎热,经常出汗,这在基础上讲授季风的定义和特点,学生就通俗易懂了,再进一步通过沙土和水的实验(让学生回忆夏天脚踩在沙滩上和海水中的冷热感觉)得出海陆间存在热力差异,帮助学生理解了季风的成因。

3.用生活经验反思社会现实,培养创新思维

在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在既定的生活情境的牵引下,进行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研究现实问题存在的因果关系,在自主探究生活知识的基础上致力于创新,因为教育的真正目的,不仅是达到对知识的记忆,而是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的运用。

如“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中谈到日常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关注每日的空气质量,而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常州的经济发展迅速,学生在享受良好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享受”着工业带来的严重污染,尤其是大气污染非常严重。如据2000年统计,常州市区酸雨频率为43.2%,常州机动车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当看到这样的数据时,学生很震惊,也引发了学生对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大气污染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如何降低大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产生了新的想法,这些问题也许在课堂上不能真正解决,但学生通过到社会中去调查思考,拓展了思维,甚至我还鼓励学生自己确定课题进行研究,学生不仅会体验到知识的力量,更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智能等创新素质,以达到授人以“渔”,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

三、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探究生活中的地理

我校的一份政治考卷中有一材料分析题,题中问到我国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新增了哪三个假日,结果40%的学生竟然答不全,说明现在两耳不闻“社会”事,一心只读“课本”书的学生所占比例还是挺大的,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把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应该设法将社会知识引进课堂,让课堂内容面向社会,从正在发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教育源泉,使学生从小课堂跨出来,引导学生将触角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去,通过各种实验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社会中去观察、收集资料,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如2006年9月,我们地理组的老师在抓好本学科的教育前提下,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针对校园环境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发现乱丢垃圾等现象较普遍,于是就在初一、初二年级学生中宣传、动员,成立环保兴趣小组。先举办关于环境保护系列的讲座,10月份倡议全校师生开展“爱护校园,禁止乱丢垃圾”活动,并拟定了环保倡议书,通过兴趣小组成员的以身作则及大力宣传,学校领导的支持,校园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美化、绿化和净化。

再如,学生在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后,确定了“节约用水”为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过程主要分确定研究方案――展开生活调查――整理反馈信息――制定整改措施四个环节,二周后以调查报告、小论文等形式呈交。在我布置作业后,学生就自建小组,确定活动主题,可谓“课终而思不尽”。从学生交上来的成果看,学生不仅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具体的生活实际,体验着“学有所用”的快乐,还在“做中学”,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会了与人交往和合作,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地理课的德育功能。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把丰富的生活纳入课堂中,将问题引伸到课外,才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与交流,才能让学生掌握对其生活和今后工作有指导意义的地理常识,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彭刚,蔡守龙.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初二地理教学反思范文4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热门范文   初中地理作为次科存在教学时间缺少,学生学习重视程度不够的实际情况。地理科要求知识点掌握的程度,虽然每年都有所下降,但实际上一些知识点还是比较难于掌握,遗忘率非常高,如资源中矿产的分布、降水的分布规律等,如果硬要学生去死记硬背,会严重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做到教学上使学生通过“悟”来学习,就必须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上放下包袱,对一些难懂的知识点只要求学生知道便可以了。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也即是开发学生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就能更好地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对地理科的好感,为将来高中地理的高层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的学习方法是“悟”的要决。

  各学科的学习基础都是兴趣。地理作为次科,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教学更需要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否则学生会放弃地理这一科。但地理课本的知识编排过于严肃,趣味性不足,故事性不强,这就需要教师想办法开展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触类旁通,做好引导,理论联系实际来理解。

  初中地理知识基本上是与实际联系得较为紧密的,很多的理论都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例证,如太阳、月亮的东升西落引证了地球的自转;一年四季的更替引证了地球的公转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体验来引导,如讲到环境保护时,我们不应单纯讲应如何做,更应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黑水河的可怕、废气呛人的滋味,同时让他们写上一份调查报告,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又如讲述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番禺地区的自然特征去理解。

  2、情景感悟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由感性思维转入理性思维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途径,而地理知识的直观感悟更是比较可用的。如讲述到沙漠地貌时,让学生从一张清晰度高的实物景观照片中感悟出沙漠气候干燥特征,其效果比老师讲一万句有用得多。又如讲述南北气候异同时,用两张南北方特色景观的图片进行对比,再加上表格练习,学生“悟”性便能加深。再如讲西欧和北美气候和地形关系时,运用寥寥数笔的简笔画画出两个地区的差异,再由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效果更好。

  3、教学中运用对比的方法来使学生有所“悟”。

  运用对比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从中找出知识间带规律性的东西,如说到南方地区时,可让学生用北方地区来对比,找出南方地区独有的自然特征;又如讲到北美的气候与地形的关系时,可用欧洲气候和地形的关系来比较,就能使北美的气候特征鲜明突出。通过对学生进行对比思维的培养,就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进行知识的横向或纵向联系,树立地理知识的全局感。

  4、合理的讨论是启发学习的好方法。

  过去,我们的教学一直强调提问、讲授、严肃的课堂纪律,却从来没有安排学生讨论,其实这是个误区,其实,只要教师调控得当,预留一定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讨论的时间,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讲述南极大陆的气候特征时,列出几个引导性的提纲,如:对气候影响的四大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对南极气候的影响等,让学生讨论其成因,通过过去积累下来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推导出正确的结果。

  5、培养外展思维是“悟”的提高。

  地理教学的感悟还在于举一反三。地理课本的知识内容与一些时事问题密切相关,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一些热点问题,在增加地理知识的可用性的同时,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讲到西北地区时,就可由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延伸至开发大西北的热点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有关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讨论研究开发西北地区要解决一些什么问题。通过讨论,学生纷纷表示真正感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6、开展多种多样的地理课外活动,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如果设计安排得当,则会极大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我每年都组织学生进行观星,面对满天繁星,细听星座的动人传说,通过高倍放大望远镜观察月亮上的环形山,学生的兴致未曾如此高涨过。虽然,对于星座的知识,他们不一定会懂,但他们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都被激发起来。

  7、动手制作效果更佳。

  自己设计并动手制造小道具或者收集地理小标本、地理小资料,会使学生从中悟出更多的地理知识。如讲到南方的水稻土、红壤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到郊外收集标本并进行观察记录,就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又如讲到经纬线的分布时,在课前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小地球仪,再进行观察后完成表格练习,效果比教师费力讲解效果好。

  8、让学生设计一些小表演或演示也能提高学生的悟性。

  在地理教学中,有一些本来很有趣的知识内容却被课本讲述得非常枯燥,此时,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图片、声像资料或文字资料,进行自己设计的演示,效果也不错。如讲到旅游时,课本的风光图片非常有限,文字内容太过严肃,会做成学生感到难记的现象,这时可由学生担任导游的角色,让他们自己收集资料来讲述祖国河山壮丽的风光和旅游名胜分布的位置(可联系交通中铁路的分布),又或者让他们制作相关内容的手抄报,以及风光照片进行演示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这些活动中感悟知识。又如讲述广州地区“三年一中变”的成果,就可以让学生收集资料自主编辑,进行演示性讲解,教学效果比老师讲授好得多。

  9、增强学生的阅读机会,让他们学会发问、懂得看书、学会查找资料,成为学习的主人。

  地理的科普读物有很多都是形式生动、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如《少年科学》、《世界奇观》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多看书、多思考。安排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讲述课外所学的知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悟性。

  要“悟”关键在于教者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地理知识之间带有一定的逻辑联系和规律性,学习上要悟,则要求教者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懂得知识间一般的联系,引导他们去发掘课本上的知识,不要包办一切。如在区域地理中,气候一般都受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等的影响,气候和地形等又决定了区域的自然特征,而经济特征、人口分布和生活特色又受环境(包括政治环境和自然环境)、交通和资源分布的影响。

  教师可以在讲课的基础上,总结出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规律,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即综合法),为他们将来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好像讲述青藏地区的特点时,由于前面已讲述了多个区域特点,学生已大概掌握了区域特征分析方法,此时,就不应再由教师讲授太多,教者可列出几个提纲式的引导问题,让学生分小组研究解决,再由教师整理出思路。另外,也可以设立一个地理主题,让学生按小组收集资料进行讲解,效果也好。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热门范文

  一、情况分析:本学期担任初一年级的教学任务,面对刚入学的新生,他们对地理知识的了解不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选好教学的切入点,以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学期教材为湘教版新教材,其内容同以前相比教淡化了具体知识,虽然内容浅显了,知识点少了,难度降低了,但并不说明课就好上了。如果我们不认真去挖掘,将失去课改的意义,所以要用务实的态度紧跟课改的步伐,学习新课程标准,重塑新课程理念,探索新课程教学方法,在努力学习积极尝试中不断提高。

  二、教学目标:按照大纲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形成。以学校、年级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用多种方式和教学模式,高效地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提高,同时传授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由“我要学”向“我会学”和“我乐学”深入,构建综合素质的形成。

  三、采取措施:

  1、抓好常规教学,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并及时进行反思,形成文字。

  2、倾听学生意见,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6、利用网络获取多方面教学素材,充实课堂内容。

  7、做好考试分析工作,全面分析各班级、各学生的学习质量分析。

  8、加强相关学科的学习,以整合学科内容,并逐渐形成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热门范文

  一、学生状况分析

  初二年级时一个历经1个学年有序建设的、并颇有成效的年级,年级整体情况较好,生活、学习基本上能按部就班,全年级225名学生,有六个班级,除初二(1)外,均形成了有序课堂。初二(1)班有学生37名,班级分为活跃,最能深度学习,需要完善的是课堂秩序;初二(2)班有学生37名、初二(3)班有学生32名、初二(4)有学生33名、初二(5)班有学生41名、初二(6)班有学生35名,这5个班级基本形成了有序课堂,为有效教学事先存在了基础。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地理为中国地理的区域部分,主题是中国大区域内不同尺度的区域状况。主要包括四大地理区域、省级区域、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有以下特点:

  1、从公民的素质教育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2、为高中区域地理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3、用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课程内容

  三、教学目标

  1、让复杂的内容变简单

  2、让简单的框架丰富起来

  3、经营有效课堂

  四、重点工作及措施

  1、重点工作

  (1)充分发挥“几何地图教学法”和“地理学案”的作用。

  (2)强化地理学案,以“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习题基础化”为思路,深化学案的设计和应用。

  (3)充分准备,高质量完成地理会考任务。

  2、措施

  (1)每一节课强调学习思路,明确整体线索和正在进行的环节。

初二地理教学反思范文5

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在担任七、八年级3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搜集每节课的课件和课外资料,保存在电脑中。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因为地理教材中,理解的内容多,知识的空间概念强,根据学生的特点,我几乎每节课都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积极认真参加集体备课活动。每周定期参加集体备课,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初中地理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二

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初中地理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办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搜集每节课的可件和课外知识,保存在电脑中。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效果,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作用。根据学生的特点,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力,提高教学作用。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

初中地理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三

复习期间,我以强化训练作为主要手段,以提纲复习为辅,并抓住对基础知识的识记,通过反复识记、理解与运用,实现对知识点的识记和读图题解题思路的培养,为期末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事实证明,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带的四个班级都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

作为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一日为师,就应该扛起责任,为学生负责到底。因此,必须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观念和知识,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吸取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竞争力和教育教学的能力。随着教学实践的增加,新问题、新矛盾也接连不断的出现,要想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

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保持现在的工作状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同时,将教学常规和教研活动结合起来,把常规的每个环节都落到实处。课前精心备课,做到形式多样化,通过相互听课、交流,让自己从前辈身上学到更多东西,不断的完善教学,充分地锻炼自己,从而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大的进步。

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在担任初一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本学期工作重点就是地理会考,期中考过后就积极备考,抓学生的帮扶政策和平时的练考结合!

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搜集每节课的课件和课外知识,保存在电脑中。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浓缩初二下学期的课程内容,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知识点落实到位,以完成课程内容,为地理会考的复习,争取时间!会考复习具有时间紧、头绪多、难度大的特点,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搞好复习,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认为必须吃透考纲,针对学生实际,制定复习计划。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因为其年级上册地里,理解的内容多,知识的空间概念强,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我几乎每节课都用版图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

初二地理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案例教学;误区;对策;地理科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48-03

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提炼、反思的学习过程。同时通过对一些典型事件的分析和研究,可以让学生掌握地理科学的一般规律或通过案例对某一具体地理事件发生过程的具体认识,从而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相关的地理专业知识。因此对地理科学专业基础课而言,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适用并且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思想。地理科学专业基础课中案例的比重很大,案例教学作为一种现行高师地理教学的新模式,更多地为广大地理教师所关注。

一、地理科学专业基础课中的案例教学

地理案例教学就是以某地理事件实际发生过程作实例,结合地理专业基础课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即以对具体事实的观察和分析为前提的,重点分析案例中出现的地理事件的发生过程,深入剖析它产生的原因、影响、与其它地理要素的关系等。案例教学所关注的不是地理事物产生发展的特殊性而是地理事物的共性和一般性。如在水文学中讲河流运动特点时,其案例是一段松花江在佳木斯市区自西向东流动的视频,请学生观察河流的表面的运动特点,分析其成因,并根据流体物理学的特点画出水流纵向及横向运动轨迹。学生经过小组成员的不断讨论,最终画出水流纵向逆时针旋转,水平向南岸冲刷的示意图。其结论是北半球的河流除赤道外其流动的右岩冲刷严重,原因是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作用的结果。

二、地理科学案例教学的主要框架

1.从教学内容出发,精选案例。案例教学所选案例应当与所学知识80%的相关度,是典型的、有代表性、最能揭示所学理论的地理事件案例。这就要求教师非常熟悉教材中的每个概念、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即知识结构体系,这是精选案例的基础。

2.从知识结构出发,叙述案例。课堂上使用的案例,通常是案例资料,可以通过多媒体或印刷后提供给学生。其案例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文字、表格、示意图、视频、动画、漫画等,案例丰富的表现手法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整个事件有清楚而具体的认识。还可以配以多媒体、录像片等视听手段展示案例。

3.从专业理论出发,分析案例。这是案例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教学提供的相关思考题,学生根据案例的具体事件分组讨论,找出案例中涉及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事物发展过程。因此精心设计问题是案例教学的前提。课堂上的案例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针对案例提出具体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案例,最后解决案例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理论是如何来自于实践,并能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在教学中教师要保证案例分析沿着预定的目标进行,逐步接近案例所包含的理论实质。

4.从教学效果出发,归纳总结。案例教学来源于“实践”,而得出的理论往往是独立的。因此每次案例教学之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归纳总结出一个规律性的结论,以便学生今后课程的应用,同时也要形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知识体系。

三、地理科学专业案例教学中的误区

1.认识误区――忽视基础理论对学生的影响。案例教学,是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片面夸大案例教学的作用,而忽视基础理论知识在案例教学中的对学生的作用,致使教师陷入案例教学的认识上误区。案例教学需要学生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在这个前提下才能充分地展开案例分析与讨论,以达到案例教学目的。

2.教学误区――案例分析就事论事。教师过分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沿袭传统教学把案例素材当作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来教。教师在课前必须熟悉案例内容并进行深入研究,还要准备好案例讨论可能涉及到的专业知识的外展内容。如果准备不充分,很容易陷入案例教学就事论事的误区。

3.地位误区――案例教学中教师突视自己的角色地位。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即既要倾听学生的讨论发言,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回到案例本身涉及的知识范畴,或给予提示、或设疑点,或反问,使案例讨论不偏题或跑题。待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着重说明案例中出现的争论焦点,并运用相关理论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做出自己的分析解释,供学生参考。因此案例教学中的教师是本节课堂教学的“导演”。

四、地理科学专业基础课中案例教学的对策

1.确立教师地位。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自己在案例教学中处于组织地位,而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与传统的教学法是完全不同的。

2.确立与教学相符的案例。案例教学中的案例要尽可能地真实,并和专业知识紧密结合,才能达到从案例到理论的教学目的。

3.确立教学形式。案例教学由于是从具体到抽象,对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知识的概括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要求比传统教学要高。因此必须注重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在首次案例教学时一定要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案例,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

4.确立课堂节奏。案例教学中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学生沉默时,教师要及时提出问题;讨论受阻时,教师要把自己掌握的信息适当告诉学生;讨论偏题时,教师要提醒学生;讨论结束时,教师要总结。地理科学专业基础课案例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情境设计者,教学方向的引路者,学生分析讨论的组织者,案例学习的点评者,学生学习促进者。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体验者,案例分析的研究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案例教学的开展对“教”与“学”都有重要意义。

五、附气象教学案例

中央气象台在2011年8月5日下午6点继续台风橙色预警。今年第九号强台风“梅花”的中心在今天下午5点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东南方大约70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预计它将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将于今天夜间进入东海东南部海域,以后逐渐向浙江北部、到江苏南部一带沿海靠近。强度还会缓慢加强,可能于6号夜间到7号白天在浙江台州到江苏祁东一带沿海登陆,也有可能紧擦着这一带沿海北上。受它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从今天晚上到明天晚上,台湾以东洋面、东海大部海域将会有7~10级大风,部分海域的风力将会有11~13级,梅花中心经过的附近洋面或海面风力将会有14~16级。另外,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台湾海峡北部、浙江东部及沿海、台湾北部和东部沿海、福建北部沿海、上海沿海、杭州湾、长江口、江南部沿海、黄海南部也将有6~8级大风;6日白天,上海、浙江东北部等地有大雨,局部地区有暴雨。(中国气象局气象分析师陈青昊)

六、问题设置

①台风发生的季节、地点、标准、等级分别是什么?②为什么此次台风称之为”梅花“,它的名称是怎么来的?③确定本次台风的路径,分析影响我国的台风有哪些路径,我国的台风登陆点主要在哪些省份?④从本次台风发生的地域分析台风的源地及形成原因?⑤台风出现时对我国有哪些利弊?⑥从本次台风的影响上看我国应在哪些方面加强台风的防灾减灾措施?

参考文献:

[1]邓云洲.案例教学[J].教育发展研究,2001,(12).

[2]庄临涛.关于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J].躬耕,2007,03(15).

[3]李万龙,陈雅君.也谈地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J].地理教育,2002,(3).

[4]任玉颖.案例教学在初二思想品德(法律常识)教学中的运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5]曹娟.浅谈案例教学在企业管理培训中的误区及其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