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地理社会实践活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地理社会实践活动范文1
出台背景
2018年经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市教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确定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基本框架。
第一,两考合一,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第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设定的12门科目全部纳入初中学考范围,实行全科开考、随教随考;
第三,各科成绩以原始成绩和等级成绩呈现;
第四,确定了各科分值;
第五,确定了中招录取成绩组成。按照三年早知道原则,新方案从2018年入学初一新生开始实施,2021年毕业会考和中考首次两考合一。现在的初二学生按计划将于本学期末参加地理、生物两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
市教委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和2018年已公布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工作要求,制定了《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
考试安排
(一)考试科目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考试设置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12门科目。
(二)考试方式
1.语文、数学2门科目采用笔试方式,其中语文考试时长为150分钟,数学考试时长为120分钟。
2.外语考试采用笔试、听力和口语考试的方式,听力和口语考试与笔试分离,笔试时长90分钟,听力和口语考试时长30分钟,学生九年级有两次听力和口语考试机会。
3.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考试,采用笔试与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每门科目笔试时长均为70分钟。2023年前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依据,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4.体育与健康采用现场考试和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要求另行公布。
5.艺术(音乐、美术)依据学生平时表现和综合测评确定成绩,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依据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确定成绩。具体要求由各区教委制定。
(三)成绩呈现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原始成绩和等级成绩呈现,原始成绩主要用于中招录取,等级成绩主要用于毕业认定和自主招生。
1.原始成绩。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分值均为100分,其中外语笔试分值60分,听力和口语考试分值4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分值均为80分,其中笔试分值70分,实践活动分值10分。体育与健康分值40分,其中现场考试分值30分,过程性考核分值10分。
2.等级成绩。等级成绩依据原始成绩划定,由高到低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C等及以上为合格,D等为不合格。每门科目成绩达到满分的85%(含)以上为A等,满分的70%(含)至满分的85%为B等,满分的60%(含)至满分的70%为C等,满分的60%以下为D等。
3.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考试仅以等级成绩呈现。
(四)实践活动计分方式
实践活动包括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
1.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计分方式。学生须在初中三年完成10次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每次计3分,满分30分。成绩除以3后,分别计入物理、化学、生物3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2.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计分方式。学生七、八、九年级每学年应完成10次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共30次,每次计1分,满分30分。成绩除以3后四舍五入取整,分别计入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3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3.往届生相关科目每科成绩由笔试成绩加毕业时实践活动成绩计分。在外省市就读回京参加中招的本市户籍学生(以下简称外省回京考生),相关科目成绩按笔试成绩(满分70分)乘以8/7,四舍五入取整计算。
考试实施
(一)考试时间
学生在完成每门科目课程内容学习后参加该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随教、随考、随清。其中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学完即考。地理、生物考试安排在八年级第二学期末,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考试安排在九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数学、外语(笔试)、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考试安排在九年级第二学期末。
(二)考试对象
1.本市初中在校学生均须按年级参加各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未在八年级参加地理、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的本市初中在校生,须于毕业当年参加地理、生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用于毕业。
2.外省回京考生应按年级参加本市中招录取相关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生物考试须八年级参加。
3.往届生只能参加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
(三)报名方式
本市初中在校生在学籍所在初中报名。
往届生、外省回京考生等其他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到户籍所在区教育考试中心报名。
(四)考试组织方式
1.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门科目由全市统一命题、统一考试、分区评卷。
2.体育与健康现场考试由全市统一考试项目、标准及要求,北京教育考试院负责组织管理,各区具体实施。过程性考核由全市统一部署,各学校具体实施。
3.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考试由各区按照市级要求组织实施,在规定时间将各科等级成绩报北京教育考试院。
成绩应用
(一)初中毕业
1.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所有科目合格方可毕业,凡考试不合格的,区教委制定补考办法,补考成绩只计合格/不合格。随班就读学生由学校认定毕业成绩,原则上完成9年义务教育即可准予毕业。
2.外省市转学进入本市初中就读的学生,若已参加过省级或地市级教育考试机构统一组织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须经外省市相关教育部门认定具体等级后,到区教委指定部门申请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相应科目合格认定。
(二)中招录取
从12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中确定8门,将原始成绩计入中招录取总成绩,满分为66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物理6门成绩必须计入;按照文理兼顾原则,在历史和地理中择优确定1门、在化学和生物中择优确定1门计入。往届生和未在八年级参加本市地理、生物2门科目考试的应届生,将历史、化学2门科目成绩计入。
校额到校招生采用校内选拔方式,综合素质评价须达到B等,录取总成绩须达到570分。
初中地理社会实践活动范文2
北京市教委关于做好2018年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提到,2018年本市各类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规模为6.8万。2018年中考名额分配批次计划占优质高中招生计划比例达到50%以上,一般公办初中升入优质高中比例达到40%以上。2018年通州中考文化课考试时间确定为2018年6月24日至26日。中考科目
2018年通州中考文化课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学)。中考总分
2018年通州中考文化课总分为540分。其中语文试卷总分值为100分;数学试卷总分值为100分;外语试卷总分值为100分,其中60分为卷面考试成绩,40分为听力、口语考试,采取计算机考试方式,与统考笔试分离。物理(含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10分)、生物(化学)(含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10分)、历史(含综合社会实践活动10分)、地理(含综合社会实践活动10分)、思想品德(含综合社会实践活动10分)五门考试科目原始分满分均为100分。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三个科目参加考试(物理、生物(化学)须至少选择一门),所选三科成绩,由高到低分别按照100%、80%、60%的系数折算为实际分数(保留1位小数),即:三科折算后实际满分分别为100分、80分和60分。各科成绩相加后按四舍五入原则取整。体育考试成绩满分40分,其中现场考试30分,过程性考核10分。今年中考文化课考试时间为2018年6月24日至26日。相关须知
2018年北京市各类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规模为6.8万人
意见中提出,2018年本市各类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规模为6.8万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规模4.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2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规模0.6万人,职业高中招生规模0.4万人,技工学校招生规模0.4万人;贯通培养项目招生规模0.5万人,五年制高职招生规模0.1万人。
同时,意见中还表示,普通高中招生要统筹安排,适度规模。公办普通高中计划要依据《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京教策〔2005〕8号),每班不超过45人。同时,要适应本市高考综合改革要求,结合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调整,进一步完善课程计划,推进走班制教育,满足学生自主选课需求,保障学校教室、设施设备等条件保障。
名额分配比例达50%以上
还提到,要进一步完善优质高中“市级统筹”、“名额分配”等多种招生方式,统筹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名额分配批次计划占优质高中招生计划比例达到50%以上,一般公办初中升入优质高中比例达到40%以上。各区要加强对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艺术、体育、科技特长生招生项目测试、特色高中改革试验项目的管理,不得随意增加项目招生规模和变更项目招生方式。
意见中指出,2018年高级中等学校继续实行考后知分填报志愿。招生录取分为提前招生录取、名额分配招生录取、统一招生录取和补录四个阶段进行。其中,经市教委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贯通培养试点项目等按照批复文件的精神,可参加提前招生录取。中等职业学校按照本校专业设置和招生要求,可将本校招生总规模的30%列入提前招生。任何学校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进行提前招生录取和扩大提前招生规模。凡被提前招生录取和名额分配招生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统一招生录取。
部分示范高中可适当编制跨区招生计划
初中地理社会实践活动范文3
北京市教委关于做好2018年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提到,2018年本市各类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规模为6.8万。2018年中考名额分配批次计划占优质高中招生计划比例达到50%以上,一般公办初中升入优质高中比例达到40%以上。2018年大兴中考文化课考试时间确定为2018年6月24日至26日。中考科目
2018年大兴中考文化课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学)。中考总分
2018年大兴中考文化课总分为540分。其中语文试卷总分值为100分;数学试卷总分值为100分;外语试卷总分值为100分,其中60分为卷面考试成绩,40分为听力、口语考试,采取计算机考试方式,与统考笔试分离。物理(含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10分)、生物(化学)(含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10分)、历史(含综合社会实践活动10分)、地理(含综合社会实践活动10分)、思想品德(含综合社会实践活动10分)五门考试科目原始分满分均为100分。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三个科目参加考试(物理、生物(化学)须至少选择一门),所选三科成绩,由高到低分别按照100%、80%、60%的系数折算为实际分数(保留1位小数),即:三科折算后实际满分分别为100分、80分和60分。各科成绩相加后按四舍五入原则取整。体育考试成绩满分40分,其中现场考试30分,过程性考核10分。今年中考文化课考试时间为2018年6月24日至26日。相关须知
2018年北京市各类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规模为6.8万人
意见中提出,2018年本市各类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规模为6.8万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规模4.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2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规模0.6万人,职业高中招生规模0.4万人,技工学校招生规模0.4万人;贯通培养项目招生规模0.5万人,五年制高职招生规模0.1万人。
同时,意见中还表示,普通高中招生要统筹安排,适度规模。公办普通高中计划要依据《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京教策〔2005〕8号),每班不超过45人。同时,要适应本市高考综合改革要求,结合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调整,进一步完善课程计划,推进走班制教育,满足学生自主选课需求,保障学校教室、设施设备等条件保障。
名额分配比例达50%以上
还提到,要进一步完善优质高中“市级统筹”、“名额分配”等多种招生方式,统筹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名额分配批次计划占优质高中招生计划比例达到50%以上,一般公办初中升入优质高中比例达到40%以上。各区要加强对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艺术、体育、科技特长生招生项目测试、特色高中改革试验项目的管理,不得随意增加项目招生规模和变更项目招生方式。
意见中指出,2018年高级中等学校继续实行考后知分填报志愿。招生录取分为提前招生录取、名额分配招生录取、统一招生录取和补录四个阶段进行。其中,经市教委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贯通培养试点项目等按照批复文件的精神,可参加提前招生录取。中等职业学校按照本校专业设置和招生要求,可将本校招生总规模的30%列入提前招生。任何学校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进行提前招生录取和扩大提前招生规模。凡被提前招生录取和名额分配招生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统一招生录取。
部分示范高中可适当编制跨区招生计划
初中地理社会实践活动范文4
【关键词】地理教学;环保教育;渗透方法
环境的恶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最大障碍,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已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已经和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紧密地连在了一起。地理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必然在学校环境教育中承担着主要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在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履行环境教育这一新的职能,寓环保教育于地理教育之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自觉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那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呢?笔者认为:
一、强化资源国情教育
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同时,人类无节制盲目开发利用资源,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破坏严重,导致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恶化,合理利用与开发资源已成为当今世界人们面临的重大问题。通过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家底,如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世界第六,耕地面积世界第四,森林面积世界第五,草场面积世界第二,但不容乐观的是各种资源人均拥有量极其有限。由此,使学生产生危机感,而后深入讨论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
例如,在《水资源》的教学中,首先请学生分析我国水资源数量特点、时空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引出我国乃至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水资源紧缺及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然后分组讨论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针对不同成因应采取的解决措施等,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可以用各国采取的具体措施加以说明,教师亦可及时补充,最后把缓解水资源紧缺和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节约水资源应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学生自觉投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去。
二、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环保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们正确认识环保和环保问题,树立良好的环保觉悟,养成文明的环保行为习惯,从而投身于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行列。环保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获取环保知识,形成环保意识、环保技能、环保心理和环保素质的教育活动。
养成环保意识是环保教育的核心内容。环保意识的形成源于以下几个方面:源于人们对以往人类活动违背生态规律引发环境危害的反思:源于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认识;源于对未来人类发展必将依赖的自然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的关注和忧患;源于对全人类及子孙后代的责任感。环保意识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养成的,环保意识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实施环保教育应成为环保工作的基础问题和首要问题。
三、挖掘教材环保内容
地理是“以地球表层为研究对象,以人——地关系为研究核心,以处于自然社会科学结合部为特色的一门课程”。为此,中学地理教学课程明确提出了其教学内容:“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重大问题,知道协调人地关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观点。”同时规定:“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点,初步具有全球意识,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使自然美和环境美相协调。”教学课程的这一规定就十分明确地指出了初中地理课环境教育的基本内容。
近年来,国家制定的各种法规已经很多,1989年12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使环保工作步入法制轨道。可是滥砍滥伐滥捕现象时有发生,滥排废气、废水现象屡禁不止,这是极为令人痛心的。因此行为教育的内容主要有:要求学生成为大自然的优秀管理员,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做环境的有心人,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并帮助周围居民树立“热爱家园,保护环境”的观念。
在地理教材中,可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很多。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河流、湖泊、森林、气候、沙漠、矿产、人口等教学内容中都蕴含着进行环境教育的丰富内容。在教学时要始终注意深入研究教材,基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环境问题就是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结合教材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环境意识,对学生进行有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危害以及治理、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的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让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掌握观察、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基本技能。于是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参与实践等形式,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接受环境道德教育。为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当地环境状况,我组织所在班级的学生成立社会实践小组,利用周六和周日时间,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活动,实地了解自己家乡的生态环境情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85℅的受访者表示“当地空气质量有了很大改善”,有80℅的受访者认为在保护环境问题上“政府与公民都有责任”,在调查中还发现,有94℅的受访者还认为,“政府要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从根本上防止水污染的发生”。最后调查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了《当地环境污染调查报告》,写出了自己的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活动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对家乡的生态环境状况有了新的认识。
初中地理社会实践活动范文5
一、地理学科的环境教育内容丰富多彩
初中地理学科中的环境教育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环境内容中的很多问题,例如:水资源的开发、土地资源以及自然资源保护、工业的发展、人口问题、自然灾害问题等。灵活运用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能够切实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激发他们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热情。
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贯穿于整个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通过对环境问题的起因、现状以及带给人类的危害进行讲解,使学生们对当前世界和中国的环境状况有更多客观的认识。同时,在地理涉及到环境内容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记录下环境问题,回来后同学们自己查找资料,自己试探着寻求解决这一环境问题的办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眼目睹人和自然关系之间的矛盾,使同学们对于人类的活动,给地球带来的破坏和现在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理解的更为深刻。
在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对加强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道德意识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通过讲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放牧、任意排放有害物质、过度开采各种矿藏和地下水……使环境遭到了破坏,从而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这些值得我们深思的现象让学生明白: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会导致自然界对人类的无情报复甚至加倍惩罚,努力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爱护地球,爱护我们的家园”、“遏制生态环境破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环境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引导学生形成对环境负责的行为习惯,能够自觉地关心周围环境,保护环境,从而为周围环境的改善而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自己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收集废纸、废报、废铁,爱护花草树木,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注意保护环境,努力做一名环境的保护者和宣传者。
二、地理学科开展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
地理学科开展环境教育的途径有很多种,可以采用讲述、图片、录像等方法,还可以开展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竞赛活动、诗歌朗诵会、演讲会、调查报告会、辩论会等形式让学生对于环境问题理解的更深刻。在这些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给予恰当的引导,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研活动,寻找新的环境方面的事例来支持他们的论点。例如在讲授“森林资源”时,先让同学们利用周末时间考察大蜀山的环境状况,在上课时又给学生播放了两段大蜀山以前被破坏的录象片,再让学生联系实际并结合课本内容展开讨论,使学生将理性思维和感性认识结合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这些教育方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已知理论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性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逐步树立社会责任感。
教师要善于抓住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无烟日、植树节、世界生态年、全国城市节水日等机会,向同学们宣传要保护好人类良好的生存条件,呼吁周围的人们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教师也可利用这一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宣传活动,如可以引导学生为保护绿地不被他人践踏而写一些“我为您提供荫凉和美丽的环境,请您不要回报我无情的一脚”、“请您脚下留情”、“小草正在睡觉,请勿打扰”等教育性的标语。
初中地理社会实践活动范文6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每个初中地理教师应追求的目标。随着生活的发展与进步,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才的需求,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已势在必行。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及观察、思考,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有以下几方面。
一、有效地备课,以保证地理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的都是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只有精心的预设,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才可能达到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有效备课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要做到有效备课,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课标;其次,要精心选择教学方法;第三,要认真设计教学问题,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
要做好以上三点,教师备课的立足点,应从传统的“我想怎么教”,转变成站在学生角度上的“我该怎么学”的立场上,更多地考虑学法的指导,考虑学生的全员参与,改变教的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才能从一点一滴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营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学”
课堂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想使学生愿学地理,就必须营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要用鼓励的目光、赞许的微笑,表示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用真情去换取学生诚恳的学习态度;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营造这样一个氛围可以把学生带到老师的授课中去,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置,学生也就敢于交流、乐于交流。课后积极参加学生的文体活动,课间多与他们交谈等,时间一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就会拉近。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愿学老师所教的课。
三、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从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差异性来看,不是所有学生都是按照同一个标准和同一条道路来发展自身的心理素质的,其中具有个体差异性,这就注定了每个学生的个性会朝向不同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实践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在初中地理课堂活动中,要提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首先,每个学生是个体性的,具有独立性,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学生能接受的喜闻乐见的课堂活动形式。其次,教师要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每一位学生,根据其实际学习状况来实施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抓关键,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学习,最终实现学生诸方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目的。
四、巧用多媒体手段,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视、听、触觉来接受教师所传来的信息,一般认为以视觉最为有效。但实践证明单一的形式不如综合传输的效果好。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用眼接收的信息约占85%;用耳接收的信息约占11%;用鼻子闻接收的信息约占3.5%;用舌头尝占1%;用手和身体接触占1.5%。显然,视听结合多渠道的信息传输是能提高效率的。多媒体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教师可以利用它创设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长江》一课的课前2分钟,我首先播放了长江的一段影视片段,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很快身临其境。这样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用一段影视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地理课中讲到《日本》时,经济的发展是最重要的知识点,这时,我选择了播放《岩松看日本》的精彩片段,启发学生讨论,这样学生参与积极,在感知中讨论,在讨论中探究,在探究中获取了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就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总之,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说到底,最终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布置作业或社会实践活动,巩固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