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三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三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三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 高三地理教学 教学设计 备考模式 问题

高三地理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更好地领会新课改精神,贯彻高考要求,提高学生的成绩,是摆在高三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而优化教学设计,形成科学的备考模式,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高三地理教学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高考命题从传统的知识考查向能力立意转变,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因为“学生所需,即教师所为”。

1.从关注自己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

“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因而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师要“弯下腰看学生”,充分了解学情,掌握学生的需要,由原来的教师“一言堂”向促使学生积极学习发展。教师还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知能提升,力求“公平、有效教学”。

2.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转变。

教师要合理创设地理情境,细致设计研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探索中强化知识掌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从关注课堂的形式向注重课堂实效转变。

一节好课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还应动静相宜,和谐自然,环环相扣,联系实际,因势利导。教师既要有感性认知,又要有理性分析,培养学生良好思考习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索,打造生命化的地理课堂。

二、教学计划的落实

高三教学伊始要有高三教学大局观,构建整体复习计划,然后再分阶段制定较为详实的计划并付诸实施。

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复习阶段。一般从开学至次年2月初,用时最长。知识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此阶段以单元复习为框架,系统、准确、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教师要结合高考要求,制定单元计划,适度进行单元内的知识综合。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阶段。一般从2月初至4月初,应遵循“巩固、完善、深化、提高”的原则,合理划分专题,进行必要的组内分工设计专题复习学案,可适当增加高考真题、经典模拟题,逐步形成科学的地理思维模式、正确的答题方式、准确的表达形式。

第三轮复习――综合复习阶段。一般从4月初至高考,要处理模拟训练与回扣基础的关系。根据考试说明,紧扣考点,以各地模拟调研试题为基础,细致设计冲刺试题;通过训练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解题方法指导和应试心理疏导;要注意突出重点与查漏补缺相结合,使三轮复习教学效益达到最大化。

三、教学策略的应用

教学策略包括课堂教学策略、备课策略、质量监控策略、分层教学策略等。因为课堂教学是提升教学效果的主阵地,尤为引人关注。课堂教学策略包括:(1)培养情感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2)营造氛围策略――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3)训练方法策略――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创新方法;(4)掌握知识策略――把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落实在知识点的教学上。课型多以复习课为主,可采用学案化复习,通过考点认识、基础填空、典例分析、好题训练、细致讲评,充分发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打好基础,提高解题、审题、答题能力。

四、教学资源的整合

1.整合教材,准确领会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

现在有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中图版4种不同版本的地理教材,编排各有优缺点。在使用时教师需走出两种误区:一是以“本”为本,死守教材,不知变通;二是迷信教辅资料,教材使用边缘化。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材观,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优化使用教材,整合不同版本的教材。其主要包括:(1)必要的内容补充;(2)合理的结构调整;(3)准确的概念修订,从而形成完善的符合课标教材知识体系。

2.整合试题,准确处理试题与考试说明的关系。

不少教师认为高三教学应以试题为主,“见多识广”,从而大搞题海战术,使得学生不堪重负,高耗低效。其实教师应结合高考考试说明,充分做好对各地调研、模拟试题的重新整合,严格参照高考样题要求,合理控制试题难度,精心设计试题。只有训练对路,讲析才能到位。

3.整合信息,准确把握课外与课内教学的关系。

信息资源主要有媒体信息和生活信息。媒体信息包括网络、电视、报纸等,生活信息则来自于身边生活实践。许多高考试题命题来源于这些课外信息,更需要在教学中联系实践,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

五、教学反思的撰写

1.反思的必要性。

高三教师往往更多地把精力投入在备课、设计试题及批改上,而很少反思教学得失。其实如果把自己的教学过程静心重新审视,坚持写好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反思的全面性。

包括:(1)对教学观念的反思;(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3)对教学过程的反思;(4)对教学反馈的反思。教师要更新观念,合理设计,注重过程引导,结合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行为,从而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效果。

3.反思的操作性。

包括:(1)写教学中的成功之处;(2)写教学中的不足之处;(3)写教师的教学机智;(4)写学生发言的闪光点;(5)写二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多在每节课后进行,贵在坚持。

六、教学心态的调整

高三教学非常辛苦,又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巨大成绩压力,许多教师可能心情烦躁、心理失衡,对待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容易走极端,从而大大降低教学效益。这就要求教师调整好教学心态。

1.对新高考方案变化的心态调整。

近几年江苏高考方案变化较大,地理学科由强调分数(满分150分)转为要求等级(B级及以上)。2008年高考本科划线对两选修科要求为B、B以上,09年高考本科划线对两选修科要求为B、C即可,进一步弱化了地理分数在高考选拔人才中的要求。由此有的地理教师便认为地理学科地位下降,重要性大不如以前,个人教学能力得不到充分认可,个别教师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实际上,这是认识上的误区,高考方案的变化并非针对地理学科,其改革是经过细致探讨调研并得到各方面充分认可的。地理教师应该从自身出发,认真学习新地理课程标准,研究考试说明,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最大程度地保证上线学生的地理等级要求。

2.对新课程教学学情的心态调整。

许多高一学生的初中基础都极为薄弱,地理知识基础和地理基本技能非常不理想,学习几乎从零开始。进入高二后选修地理科的学生多数是年级中的文化后进生,学习习惯不良,个别学生甚至学习态度都不端正,使得教学难度较大。一些高三学生在回答地理问题时往往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一些常识性问题也错得离谱。许多教师便认为付出不会得到相等回报,没有成就感,对学生出现的一些错误不能容忍,乃至大发雷霆。其实教学本身就需要极度耐心,学生的错误实际上正是需要改进的地方。高三一轮复习应该巩固基础,同时特别注意补弱;二轮专题复习应拓宽深化,夯实基础;三轮复习尤其强调答题方法及规范性教育。

3.对新测试教学考情的心态调整。

高三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2

一、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表现

1.对于地理学科的认识有偏差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认为地理学科具有以下属性:1.综合性。地理这门学科有自然学和社会学的综合特点。2.地域性。地理学科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地理学习要转变思想,全面思考对这门学科的认知。长期以来,很多学生常常把地理局限于文科,再加上初级教育知识欠缺对其的影响,造成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汲取往往是死记硬背,忽略对其原理更深层的钻研,从而导致学生碰到实际问题就无所适从。比如对地方时的学习,课本中只说经度偏东的地方时间早于偏西的,但没有说到偏东的精度到底可以定为何时,所以导致很多学生只是会计算时间。而我们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也没有注意到这点,使学生在学习上有局限性。

2.不会扩散思维,综合分析鉴别能力差

地理学科体系的综合特征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纵深性,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全面综合地对待问题,从而能够发掘地理问题的根本。但是很多学生的思维却时常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分析问题不够深入客观,导致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搞混一些基本常识和概念,无法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比如在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时,有些学生无从下手,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掌握的知识不够全面。

3.所学知识不能灵活应用,易受定势思维影响

在地理学习中,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有的学生只具有解决单一问题的知识,易受定势思维影响,基本常识和概念不清,知识应用不熟练,最终得出错误的结论。如对热力环流,有的学生虽然知道什么是热力环流,但是忽略由冷热不均引起的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而导致对高低气压的产生原因分辨不清,从而无法得出产生大气垂直运动是由高压流向低压的正确结论。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1.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

要加强学生学习,教师的引导起决定作用。在地理课中,首要是加强启发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慢慢深入发掘。如在分析地貌的时候,许多学生虽然知道有大陆漂移说,但对这种学说存在的依据就不清楚了。此时教师应加强引导,提出问题: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学生就会顺着引导去分析,这时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大陆水平漂移动力何在?二是,大陆这么重,为什么能移动?然后学生会提出很多新假想,最后让他们沿着教学思路,参照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也就能明白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别。

2.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为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打基础

进入高三冲刺阶段,学生如果没有平时的知识积累,就无法摸索出地理学习的正确方法。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的内容。如对北斗定位卫星系统的分析,如果要定位一个物体,应该要有几颗卫星,这就需要应用物理的相关知识。这样学生可以培养发散性思维,同时也重温了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正是因为教材的编排大都是按一定的地理思维来进行的,教师可以在高三最后冲刺阶段试着让学生记忆课本大标题和各个小课题来加强学习记忆。

3.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高三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地理教学 有效性 问题 策略

笔者从事高三地理教学很多年,如何发挥高三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下探索。

一、第一轮复习阶段(10月——次年1月)

第一轮复习为学科内单元复习,以达到打牢基础,利用知识网络结构,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自主探究、师生互动、讲练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高三年级更需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多与学生交流,真正了解学生的困惑,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真正发挥以学生为本的主体观。

在教学设计时,要多采用开放式、活动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其充分地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讲课时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加插一些地理小故事,如在讲到密度流时可以引用二战中联军的潜艇在德军的严密监控下,成功地利用地中海深处的洋流,关闭发动机,借助底层洋流运动,成功地躲过了德军的监视,成功实现了诺曼底登陆”。再配以幽默的语言,会使课堂更加妙趣横生。

2.看图不如画图,讲画同步

俗话说,听过的不如看过的,看过的不如亲手做过的。学地理的关键是识图,“识图不如画图”,最好的方法是当堂作图,讲绘同步。教师把地理知识与绘图结合起来,边讲边绘边填,地理位置找得准,直观性强,学生记忆深。再者,便于学生摹仿。在“画中”思考和领悟,这样,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会更透彻、记忆更牢固。比如画洋流分布规律图,教师在黑板上绘图、填图,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跟着画起来。长期训练下去,便熟能生巧,使学生的绘图、填图水平大大提高,从而达到既“活学”又“活用。

3.重视基础,强调过手训练

在高三教学时,教师要认真把好关,为学生挑选一份好的教辅。然后,根据自己的经验,剔除一些偏、繁、难,选择一些难度适中,基础性强,覆盖面广的供学生做。在教学时以其为参考,增补或者删减一些东西。

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不牢,地理很多的知识点杂乱无章,如何让学生在短期内记忆并能熟能生巧。我坚持课堂知识“堂堂清”、“周周清”、 “月月清”,把全班分成几组,每周两次组长抽背,每节新课内容要求学生都背下来。

二、第二轮复习(2月——4月中旬)

如何科学高效的组织第二轮地理复习备考,是高考成败的关键。 第二轮主要是突破教材原有结构,将知识相关的内容和学法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重新建立逻辑框架体系。通过整合,开拓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复习层次,以求达到基础扎实牢靠,知识系统条理清晰,能力实现飞跃。

1.强化主干,构建知识框架

高考地理命题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考查地理学科主干知识(主干知识是支撑学科的脉络,是思维方法)。根据这个精神,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命题主要围绕高中地理必修(上、下册)、地图、经纬等主干知识进行考查。其中时间计算、天气和气候、陆地和海洋环境、人类的生产活动、城市化和城市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地图等是文综地理部分的主要考点,也是复习备考的重点。自然地理部分偏重原理、规律的应用,要学会地理思维方法,掌握地理原理、规律,并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应结合实际进行评价和反思,要注意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区域地理部分则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图象图表的判读技能,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要学会运用系统地理原理综合分析,提高解题能力。

2.重视地理图像的判读和运用,强化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制图者,移目天上概览人间;读图者,聚焦方寸胸怀寰宇”。现代社会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地理高考试题几乎是以地图为载体出现的,学生应该做到心中有图。

地理图表类型常见的有:坐标图、统计图表、示意图、区域图、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景观图等,这些地理图表突出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显著特点,同时所设计问题的解答也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的层次差异。从高考试题中地理图像的呈现形式和类型来看,区域分布图、等值线图、地理统计图、地理原理图等尤为重要,地理景观图等也时有出现。因此在复习时应注意对图进行分类整理,总结读图规律,要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审图”能力。在读图时我常要求学生遵循以下程序:“先读图名,再读图例,然后读图的位置,最后读图的局部特征”。

3.专题训练、试卷讲评落实到位

专题训练是第二轮专题复习中必不可少环节,也是检查专题复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否达到《考纲》或《课标》要求的能力标准,只有通过训练才能检测出来。通过训练,去培养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知识的渗透能力;通过训练,找出复习中存在的问题,一定要及时改正,要准备一个错题本,以便最后一轮“查漏补缺”时巩固。

作业处理遵循“有布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的原则,对作业与试卷处理必须严谨细致。在试卷讲评时,要注意去分析试题考查的目的;了解试题覆盖的知识点,分析归纳出解题方法;还要针对学生所出现的错误,认真分析,帮助其找出原因,如:审题不清、题意不明、看错题目、错解题意、不明要求、答非所问、出现错字甚至填错答案等,提出解决措施,做到及时纠正。

试卷点评,还应该注意点评学生的答题规范性。对综合题而言,要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要求学生尽量运用“地理术语”表述,避免答案“口语化”。

4.总结答题技巧

选择题 “仔细审题”是关键,明确题目结构,搞清基本信息,明确选项与题干之间的关系。其次,依据题干的要求,从题肢与题干的关系上对备选项进行认真推敲,利用不同的方法如优选法、逆推法、排除法和比较法等选出最符合题意项做答。

综合题 学会从自然因素、社会和经济因素(人文因素)两个大的方面入手。自然因素又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入手;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从市场、交通、人口、科技、经济状况等方面入手。根据地理答题的这个特点,构建出答题模式,学生在答题时就有方向性,不至于找不到“北”。如回答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等方面时就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去套,再结合具体的区域特点,准能拿到高分。

三、最后冲刺阶段(4月中旬——6月上旬)

此阶段以回归教材、跨学科热点综合复习和强化训练为主,通过以时政热点材料为背景,寻找学科切入点,培养学生在学科间进行知识的转换能力,通过强化训练,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进一步提升解题能力和技巧,贴近高考。

1.回归教材,查漏补缺

回归教材是历经多年的教与学的验证,是千锤百炼出的精华。回归教材就是回归根本,将曾经发散开来的、拓展延伸出去的知识与思考聚拢起来。正是这聚与散的过程形成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专门给足时间让学生看书消化,考生可以找到一种踏实感,同时也能找到知识的遗漏点,便于及时查漏补缺。

2.收集热点知识:

“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永远是地理高考试题的主旋律”(张亚南/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特征之一就是题目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很多题目是以热点、焦点问题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或切入点来创设问题情境的。如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食品安全问题,水污染等。

高三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4

高考地理试题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考查,关注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平时复习应该以“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来着手进行,应该彻底摈弃“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的复习方式,否则如果没有一定的素质和能力,是难以应对地理高考的。虽然中学师生对高考的命题思想从总体上是能够认识的,但真正能够落实到实际操作层面上则显得缺乏足够细致的思考和具体准确的把握,当然这是需要一个理念与行为之间的逐渐转化与适应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来逐步锤炼的。应该说当前高考地理复习的关键点,在于要把“能力立意”的逐项要求,具体落实到复习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上,在复习中应该非常明确“能力立意以及能力立意的内涵”,在具体复习过程的每一环节上,要真正体现和落实“能力立意”的备考思想,这已经成为地理复习备考的一大障碍和难点,由于没有领会和落实“能力立意”的备考思想,在复习中还存在以下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总的来说,高三地理复习教学特点如下:

首先,高三地理复习教学内容信息多、重点难点多

高三复习教学是对高考要求的内容进行的全面完整的复习,包括八并中学地理教科书和八本教学用图,函盖了区域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内容,还包括了现实中的地理问题,要求学生不仅要全面掌握教材,而且还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教材和地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地理复习教学中,有一系列的重点、难点内容,也有大量的图片、地图、图表提供的大量信息,还有众多的原理、规律示意图规律。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能够为学生展示有关内容、资料、图片、地图、运动规律、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促进学生理解掌握重点和难点内容,建构完整简洁的知识体系。

其次,高三地理复习教学手段方法多、呈现形式多

高三复习教学是多种多样的手段方法进行的,有的内容适合讲解,有的内容适宜图示,有的内容需要学生自己观察,有的要求对比,归纳,有的必须综合研讨和探究,在地理复习教学中,有大量的地图、图表、图片、信息资料需要展示,以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和填绘图能力以及图文转换能力。基本要求是能够图文结合,图中有文、文中有图,图文灵活转换。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地理知识、地理现象在空间上的反映,是学好地理课程的有利的工具,没有地图,地理教学就难以有效地展开,地图是考查学生观察、判断、分析等综合能力的工具,是高考题理想的切入口,因而地图是地理高考命题中不变的主题,更是综合测试的重要内容,在高考中凡是涉及地理的题目,基本上是题题用图,句句话隐含着图,历届高考都非常注重对地图知识的考查,因此,复习时,要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积极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识图习惯,尤其是要教会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正确方法,掌握绘制相关地理图像的一般技巧。地理图表兼容性和覆盖面大,高考题中甚至和政治、历史交叉的试题也均以地图切入,复习中重视培养从图表、数据中筛选、提取、加工有效信息的能力,重视地图、图表、图文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转化。

另外,高三地理复习教学纵横联系多、综合性强

地理复习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的特点,不仅要对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进行历史的研讨如:城市区位的变化、城市化的过程、人口变化等,还要对不同的地域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归纳已同点,如:我国东部与西部的差异,各个自然带的差异,两个地区地理特征的异同等等。另外,地理多要素多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都能够用多媒体课件来表现。在综合题的讲析中,多媒体课件可以迅速地给出题目、图示、材料,引起学生注意,教师集中对学生讲解。

针对以上特点,我们该如何把握高三地理复习教学呢?综合分析,我们要做好如下几方面:

1制定整体教学复习计划

高三复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也就是对初高中八本教材的全面复习;第二阶段是精选一套有价值的复习资料,做好学科内综合练习,同时在复习过程中穿行一些必要的测试,测试的试题要注意精选;第三阶段是编写具有一定综合性的练习试卷,进行模拟测试。在高考前,留下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考试心理训练,教给他们一定的应试技巧。一般来说,地理高考复习备考有以下基本环节:单元过关――专题训练――综合测试――查漏补缺――心理辅导。

2夯实基础,突出主干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但总体来看,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和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如:地图、人类活动、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地关系等。

对于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应死记硬背,而是理解和应用。高考试题往往引用课外知识和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寻找各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从近几年的地理高考来看,试卷并不注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尤其是今后的试题,逐步以知识立意转化为能力立意,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3做好学习和复习方法的指导

好的学习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整个高三的复习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重点的读书,读自己认为有缺漏的部分,或者是掌握不够的部分。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归纳总结,及时反馈,及时纠错,从而在心理方面为高考做好准备。同时,还要让学生注意总结解题经验,探索解题规律,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审题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较好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才会主动,轻松,才有针对性,学习效果才会提高。

4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讲,要有针对性,除重点难点外,侧重讲解复习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知识的综合,突出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练,以限时训练为主要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使之逐渐适应高考的要求。训练的试题既要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要注重能力型和应用型,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知识的渗透能力;评,教师要做到趁热打铁,及时讲评,讲评越及时,效果越好。因为时间过长,逐渐淡忘,学生就失去了积极性和学习的动力。讲评要注意突出重点,重在指导,不应只作简单的重复,不能以题论题。考前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需要,但不能搞”题海”战术。教师应该精选资料,要设计一些训练学生”信息获取能力”思想的习题,让学生在解题中了解考试命题的原则及思路,研究题目类型,揣摸解题方法,从而掌握各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及解答规律,不断在解题的过程中总结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遇到新问题时,可迅速确定解决思路。对于每考必失误的”弱点”知识,除加强相关课本知识的复习外,还必须针对“弱点“进行定点训练和讲评。

另外,要指导学生掌握规范的答题方法。要和学生讲清:用最平常的心态看懂题意、看清图示是最基本的一步,然后寻找关键词语、限制性词语、问题所涉及的时间、地点、地理背景等,审题要慢,下笔要快,才能做到不走题、偏题、漏题,文字表述要简洁明了规范。具体到各类题型又有不同的方法。

而且,高三复习的目的是迎接高考,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时刻观察学生在答题时存在的问题。如文字表达不够准确。只要几个字就能表达准确、到位的问题往往要写上许多还表达不清,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概念的准确理解,缺乏缜密的思考,没有很好地理解题意所致。要快速准确地找到知识的“切入点”。这就要求细心、认真地审清题目中每个字的含义,尤其是关键词句的内涵,最大限度提取材料、图表、数据中隐含的信息和信息间的联系,然后从大脑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地理基础知识,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再精心缜密地用文字表达出来。

在高考的新情景下,教师要教会学生知识迁移。高考中给的背景材料、图表一般都不会是课本上所学过的。但是要解决题中未知的问题,就必须用课本上学过的已知基础知识来分析回答。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运用知识的迁移方法和技巧。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系统全面地掌握基础地理知识,并从题目材料中获取与题目设问相关的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一句话,就是从已有知识中寻求答案。

5注意高考信息的收集

高三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5

(一)学习惯性思维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很多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会将语、数、外三门学科当成是重点的必修课程,而对于政治、历史以及地理这样系统学习的学科看成是辅助课程,加上中考的必考科目中并没有将地理也纳入其中,更加使地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大大折扣。在由初中升到高中后,很多学生依然持有这种学习惯性,理所当然的将地理当做不重要的杂科,将时间和精力大部分花在其他科目,导致偏科。

(二)对地理学科缺乏正确的认识,地理理性思维较差。地理这门学科最突出的一大特点是“区域性”较强,因此必须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结合空间感以及所学的知识来确定不同区域的准确位置。但是很多学生都缺乏空间性知识,在解决具体的地理问题时,习惯将问题放在平面上来想象、分析和解决,并没有建立空间的地球地图概念。其次大部分学生不会主动去思考问题,地理的理性思维较差,一般都是教师传授什么知识,马上拿笔记笔记,记录的很详细、很清楚,从来不会有质疑直接死记硬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三)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喜欢用“题海”战术来巩固知识,增加自己的习题量,从而提高学习成绩,而忽略了课本是学习的根本,犯了“舍本求末”的学忌。所有的知识、解题思想以及题型都源自课本,一旦学习脱离了实际课本,想要提高学习成绩遥不可及。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注重形式,而对学习的效果并不关心,买了一堆资料,只会看不训练;训练的题型很多,每一道题都会追根究底,但是很少深入延伸思考;每次的错题当下会弄明白,但是不会认真总结,下次出现类似的题型仍然出错。在教师讲评的时候,往往习惯对答案,而对于教师重点的题型分析及错因分析时注意力不集中。导致花费的时间较多,但是效果较差。

二、帮助高三地理偏科生走出误区的对策

(一)掌握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对于高三学生而言,地理教学的主要策略是巩固和复习,第一轮复习应该对高一、高二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这是提高地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环节。因此在第一轮复习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在书本知识点的延伸、扩展,注重知识系统的相互联系以及合理整合,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的知识框架。比如在学习“大气环境”的相关内容时,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大气的组成、大气分层、大气运动以及大气的热力状况等零散的知识点,更应该在知识模块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分析这些地理知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如果第一轮的系统知识梳理效果良好的话,在第二轮的复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书本越来越薄,知识层次和重点越来越明朗。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很多学生对每个地区的地理结构以及地理环境等地理知识倒背如流,但是往往在考试的过程中仍然出现空题,考试成绩不理想,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并没有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数据相结合的地理理性思维来分析问题。地图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用地图来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地域性思维。首先加强学生对地图的认识,了解、掌握地图的基本特征,在授课的过程中利用理论知识与读图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多亲手绘制地图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的原理,并指导学生正确的读图技巧,了解各种图形信息表达的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注意理实结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一件事物持有浓厚的兴趣,才有动力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即使遇到困难或挫折都不会轻言放弃,并且会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享受追逐的,因此教师应该注意通过多种途径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这门学科本身就是集合社会、科学和自然的综合性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地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比如杂志、报纸、电视新闻、报刊中经常会报道一些时事或者一些生活现象都会与学生所学的地理知识密切相关,像是城乡规划、农业产业的调整、家乡工业布局等生活话题都与地理知识都很大的联系,四川在2008-5-12发生的汶川特级地震涉及到地理中的地质灾害以及地质构造等方面的内容。

高三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09 高考 地理二轮复习 自主复习

理论支撑1:地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促进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的广泛迁移。信息加工理论认为,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过程,也就是学生储存地理信息、获取地理信息、加工地理信息和组织应用地理信息的过程。学生储存地理信息的这一过程,绝大部分由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和第一轮复习中完成,而如何去获取地理信息,加工地理信息和组织应用地理信息,则主要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这也是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

理论支撑2: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美国加州大学的维特洛克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理解都不像在白纸上画画,学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学习看作是把新的经验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或者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去适应新的经验的过程。由此可见,如果学生能够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地理认知结构,无论对于他今后继续学习地理知识,还是进一步去解决地理问题,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故笔者以为,若一轮复习体现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主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辅的话,那么二轮复习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主,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辅,教师的角色再不能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角色了,而应该是一个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的角色,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把时间让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让疑惑成为师生交流的核心,解放学生手、嘴巴、眼睛,给以这些感官自由的空间,使学生具备亲自获取和应用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二轮复习中,能力的提升是关键,但到底要靠谁来提升?是学生主体本身,能力是学生自己的,能力是学生自己在练习中内化出来的。另一方面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其间,教师绝不是个看客和牧羊者。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我的地理复习观。

一、挑

是指选一本质量高的二轮地理复习资料,一本好的资料,是师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各地优秀教师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选一本质量较高的复习资料是教师对地理课程资源的一种开发(在二轮的复习中,我校选用了《新课标高中总复习 导与练 地理第二轮》)。具体做法是在咨询同类学校基础上,由本校备课组讨论选出。

二、合

教材再好,也要结合教学实际。这就需要对资料进行结合实际的整合,例如复习的先后顺序,知识结构的设计等。以我校选用的《新课标高中总复习 导与练 地理第二轮》为例,我们打破了它原有的顺序安排,先复习了选考专题,然后依次复习了专题6,专题1,专题2,专题4,专题3,专题5和综合检测。

三、读

是指在课堂复习中,让学生阅读资料里的文字材料部分,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基本做法是,阅读前根据高考说明的要求,使学生带着要求去阅读,这样可以使学生明确目标重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要求学生用笔勾画出疑惑之处,阅读时教师来回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和统计中等学生勾画的疑难之处。

四、议

新课程改革,强调科学探究,鼓励学生采用质疑或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成立3-5人组成的议论小组,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开放意识和交往素质。需要强调的是议论的核心是读环节中勾画的疑难问题,在小组议论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但只是提供适当的指导或提示。

五、讲

是教师根据学生读、议中产生的问题作有的放矢、画龙点睛的讲。讲那些中等学生勾画的疑难之处和比较薄弱的环节,去粗存细,去伪存真,绝不能面面俱到,否则就会加大师生的复习量,无疑是在让学生吃索然无味的回锅饭。

六、练

通过练,来巩固所复习的知识,并发现存在的问题。这一过程实际就是学生把新的经验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或者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去适应新的经验的过程,也是一个对所储存的地理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和组织应用的过程。这是复习的关键环节,需要占用最多的复习时间,教师要随时记录中等学生的错题及询问并归纳错因。

七、讲

是教师根据学生练中产生的问题做有的放矢、画龙点睛的讲。这一环节的讲,区别于环节五里的讲。这里的讲,是全面地讲,系统的讲,是精讲。要讲如何审题,讲应考技巧,讲表达规范性,讲知识网络体系,讲解题的突破点等等,精选细讲,起到以点带面,以一当十的典范作用。

八、记

是指学生对以上环节里暴露出的错题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原题样本、审题、信息储存、语言组织、解题关键和解题思路等方面的不足和经验,同时要求学生每逢考试之前对登记的内容进行再记忆。

高三地理第二轮的复习过程,是由师生共同合作完成的。这一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是主要时间由学生支配的过程,是学生把新的经验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是学生对自己所储存的地理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和组织应用的过程。教师一定要学会由保姆式和包办式的角色转变为积极的导引者,瞄准提升学生能力这个首要目标,敢于割舍,善于选择,把绝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给他们自由的学习时间。这样做从表面上看,是做老师的轻松了,实际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复习课前要先把资料阅读几遍,练习亲自做一遍,阅读时要观察记录学生的疑惑点,学生的议论中要释疑,知识结构要重构,学生练习中的错题要记录、错因要归纳等等,这些环节均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二轮复习,做个勤学生,做个“懒”老师,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复习策略。

参考文献:

1.王陆.《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2.张文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再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