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1

[关键词]教学情景 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 自身素质

1 重视情感教学,创设教学情景

“情”并非是凭空产生的,它根植于教材和生活中,它常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手段,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首先,可利用教材本身来调动学生的情感。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宽阔的知识背景,这一独特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很多课文感情真挚强烈,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不但能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师长、热爱生活。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字优美的文章,我们要使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验来学会真、善、美。其次,要利用教师的情感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在讲课时可以让学生说出祖国大地上的名胜古迹,学生们兴致很高。随即我热情洋溢地告诉他们,我亲眼看到许许多多的外国朋友,成群结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丰富的美感和民族自豪感充溢着我的心头,连我自己也感觉到语调是那样激动,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带着对感情的向往进入课文情境,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想实现高效,必须还要想方设法创造良好的问题情景和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从而实现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只有真正的尊重、爱护、帮助每一个学生,更加的欣赏和鼓励,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点燃学生们自信的火焰,唤醒他们沉睡的潜能,激起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们的心智。

2 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很长时间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都是将智育作为重点,为了使学生考出好成绩、取得好分数,让学生做大量题巩固知识,使学生在做大量题目的重压下,考出一个好成绩,但是却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一定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2.1 教学中注意举一反三。不能将很多题目全部压到学生身上,而是应该将一些经典的题目选择出来,供学生巩固知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在精选的题目中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而且还能触类旁通,减少压力,节约时间,从而使学生能够平衡发展学科。

2.2 教学联系现实生活,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准备。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也是学生养成正确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是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应把所学的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使知识现实化和形像化,进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触类旁通,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3 重视合作学习模式,重视学生讨论

合作是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们情感丰富、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根据这一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对学生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想学,爱学,才能学好。教学中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是在向学生灌输一种社会观念,即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独特的、过人之处。课堂是一个互动交流的学习园地,老师在讲桌上滔滔不绝只会让学生困倦和反感。让学生讲,他们才会动脑,讲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现问题,有问题当堂就解决,学生进步,教师也进步。

教学提倡合作探究学习是让学生掌握彼此之间的想法,发挥所有人独有的思维模式和创新思维。课堂上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探讨,从日常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样才能使学习更高效,学习中更富有创造性。在合作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最后反馈的学习过程,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而且增长了他们的实践经验。

4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2

一、主体性原则: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征,它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内部心理结构上来看,主体性主要包括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三部分;二是从外部功能来看,主体性主要包括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我执教和做班主任的短短几年中,我深刻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体,充分调动他们在教学和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把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为主动的“我要学”,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过程是老师指导学生不断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经历中的重要一环,教师需特别重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意识到并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做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引导学生在知识转化、智力锻炼、身心发展方面的独立思考、主动探索。

二、平等性原则:小学语文教学的前提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一原则顺应了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当代社会最为关注的普世价值观。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是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基础教育是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以面向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为导向,促进学生共性需求与个性发展的有机结合为目标。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向并尊重全体学生,认真分析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因地制宜地培养其特长,使每个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争取为每个学生在未来成才打好良好的基础,以使他们都能走上各自不同的成才道路,成为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用人才。

三、趣味性原则:小学语文教学的激励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只有用轻松愉快而学生又乐于接受的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形成为之奋斗的动力,学生因此才能产生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最终激发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新课改以前,传统语文教学形式呆板,内容枯燥,缺乏吸引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新课改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学习心理,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和发现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所在,设计出形式新颖又不缺乏实际性和有效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喜欢去听课,乐于去学习,主动去践行,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和收获到寻觅真知又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四、人文性原则:小学语文教学的指导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这一基本特点和基本性质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注重人文性,人文性教学不可有所偏废。新课程标准以前,在语文教学方式上,忽视人文性,过分强调工具性,以致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仅仅关心学生知识的巩固、技能的训练,把语文教学变成了纯粹的工具训练。这样的语文教学没有情感的熏陶、心灵的感染,致使语文教学缺乏人文的内涵和关怀,也最终桎梏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充分彰显。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围绕情感态度和心灵感悟进行合理地引导,把学生引向社会、引向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

五、实践性原则: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教学来源于实践,最终也是要面向实践的。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提倡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发现,获取信息,创新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众所周知,语文是最容易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的学科,实践性成为连接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桥梁。因此,教师要充分地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教学资源,优化语文教学的环境,努力构建动态性、实践性的语文教学方式,进而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广阔的实践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加强生活的体验、感悟,最终达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总之,在新课改的“阳光照射”下,我们要结合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科学合理地设计我们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新时期新课改的“崭新理念”下接受教育与学习,以切实提高和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的教学也在面临着一定的变革,而在新的时期如何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符合时代的需要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我们必须针对课改的需求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真正的以学生作为我们实际授课的主体,这样也能更好地完成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语文教学精髓,把握课堂授课节奏

如果想要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加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就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本身对于教学的内容应该有整体的把握,应该首先掌握教材所要讲授的内容。这样就有利于我们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在课前就可以进行正确合理的课程设计,这样在讲课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对所要讲授的内容游刃有余,从而更好地把握课堂的节奏,提高小学语文学习课堂的高效性。这样我们实际的课堂也是真正的以语文的教学内容为主,实现了将语文课堂“返璞归真”,从而更有利于我们去传授知识。

例如,笔者在讲授小学语文长春版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这一课的时候,就对于课程内容进行了大量的研读,然后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针对课程也准备了很多辅助教学的小卡片之类的。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能有条不紊地把握课堂教学的进度,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也能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真正去感受语文所带来的享受与魅力。

二、给予学生自主,尊重学生实际需求

语文课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训练其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而且,新课改以来,我们的教学越来越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需求,让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真正的主动权。让他们在自主学习课堂上实现主动独立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更多地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例如,笔者在讲授小学语文长春版一年级下册《司马光砸缸》时,在让学生进行了一定的自主预习以后,在课堂上首先自主讨论,让他们自己去评判文章中各个人物的做法,然后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些小组之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放到班级里面来解决,然后我再就他们所讨论的结果进行一定的总结,这样整个课程的完整性与连贯性就得以达成,并且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把握语文课堂的授课含义,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过程,真正学习到所要学习的知识。

三、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进行平等和谐交流

小学语文课堂的授课主体是学生,因此,我们在教授课程的时候,在维持教学主线的情况下更多地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探究知识,这也是我们小学语文课堂的一个主要特点,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去学会应用,学会更好地自主学习,掌握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和学生的平等交流,真正明白学生的需求。在交流的时候要注意平等交流,不要总想着凌驾于学生之上,而且在学生说出自身想法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与观点,与他们进行平等有效的交流,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长春版五年级下册《哪吒闹海》的时候,让学生先自主学习讨论,很多孩子在讨论的时候各自侧重点不同,有的认为小白龙太可怜了,有的认为哪吒太可怜了,这样在自主学习的时候就会出现分歧,这个时候,我们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并且在交流的时候,我会从小朋友的角度出发,以平等的身份和他们讨论,这样就能在尊重他们自主性的基础上完成学习计划。这样就使语文成为我们交流的工具,将我们的语文赋予更多的实际作用,更好地完成实际的教学任务。

小学语文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教书育人,因此,我们在课改的过程中一定要紧紧把握“人”这一关键,从教师自身以及教学方法上进行一定的改革,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尊重他们发展的需求,适当应用技术与教学设计,这样我们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就不至于迷失自己,就能真正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课改;有效性

所谓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导下,遵循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尽可能多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发展,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然而审视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由于教学目标的预设空洞不实,教学过程的实施缺少智慧的生成,教学活动的展开浅尝辄止,教学评价的运用单一、泛化,致使课堂教学出现了"刻意追求"、"生搬硬套"、"热热闹闹"、"样样俱全"等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现象。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空间里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获取最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树立有效教学理念是前提。

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教师,能否实现有效教学关键是是否具有有效教学理念。"观念决定行为",所谓有效教学,实际上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重视教学中的师生交往与对话、和谐生成的过程。因此,我们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粗看好像是属于理念层面的东西,其实只有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才会"目中有人",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定位才是高屋建瓴的,也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会"一切为了学生发展"。

二、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一)应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绐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二)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

(三)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适当组织学习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

三、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情感的薰陶,内心的体验以及想象和创造。所谓人文精神就是尊重生命,珍惜真情,弘扬个性和积极进取。其内蕴是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取民族文化的智慧;认识世界,认识人类历史;认识自我,塑造丰富情感的心灵世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顾冷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较集中,记忆速度较快。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精心设计一些对学习内容有帮助,又有情趣的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兴致勃勃、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在启发、质疑、解惑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使学生能主动获取知识,而且,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使他们在乐中学,乐中探索。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指导思想;改革趋势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合格公民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语文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和探究的过程;重视源头活水,加强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语文教学应该符合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信息化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表现为教学观变革;教学体系建立:课程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变革;考试内容与形式变革。

1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1.1进一步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合格公民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义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好基础,语文教学在培养合格公民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主要表现:

1.1.1正确运用中华民族共同语(普通话)进行交际的能力是每位公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之一,这是语文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语言的习得是人发展的基础,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标准之一。只有每位公民都具有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正常交际的能力,才能保证每位公民在现代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1.1.2语文教学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而且是思维的工具。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任。同时,语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他们形成创造性地应付社会的能力,成为自觉、自治和负责的公民奠定基础。

1.2语文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作为义务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语文教学理所当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具有不同身心条件和背景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接受语文教育的机会,并都能够达到最基本的要求。

1.3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和探究的过程。语文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在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他们创造丰富而有序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在课堂和自然环境中通过主体参与和体验,获得语言的发展。

语文教学具有实践性特点,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与内在需要,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觉的、主动的求知和探索的过程。

1.4重视源头活水,加强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语文教学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周围事物和客观世界的观察和认识,从而缩短理解语言文字与认识事物本质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语文内容和意义的理解能力。

语文学科具有综合、开放和实践的特点,学生语文能力的获得需要反复的实践与运用。语文教学要突破仅局限于课堂、学校的狭窄范围,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广泛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机会和实践领域。

1.5语文教学应该符合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汉语汉字的象形性,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点,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汉语文的文化精神,借鉴传统语文教学经验,遵循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6信息化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信息传播途径多、速度快,现代小学生接触信息的机会也多,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材料以及日常生活中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语文教学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大语文教学的视野,开阔语文教学的思路。

2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

2.1小学语文教学观变革的趋势。小学语文教学从以内容分析为重点转向以语言文字训练为重点;从以教师讲、教师问为中心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中心;从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转向以发展能力为核心:从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向课内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倾向于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

2.2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建立的趋势。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和任务,建立合理、科学、层次明确的语言教学新体系。

2.3小学语文课程变革的趋势。传统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理论,把知识放在首位,其次是能力,最后是情感、态度。然而,现代课程理论目标认为,目标体系应该是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的循环系统,在这个循环系统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情感与态度环绕在知识与能力之中。

传统语文课程强调内容的思想性、政治倾向性,现代语文课程更强调内容的时代性、广泛性、实用性和生活化,强调课程内容应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生存发展所必需的基础内容。

2.4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方法变革的趋势。倡导个性化教学,摒弃僵化的教学模式,发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特别是要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同时,还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发展新型教学模式。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6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138-01

语文是使小学生可以掌握祖国语言运用的重要科目,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其它学科的重要工具,同时语文的素养的提高,也会带动学生行为举止的提升。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全新标准,要面向学生整体,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但是,受到经济与环境的限制,农村教学质量和城市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当今小学语文教育最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本文结合自身和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对于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展开了如下讨论。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课应该以学生感兴趣的语言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农村小学学生与现代化信息渠道接触较少,知识面窄,要掌握丰富语文知识,没有捷径,只能循序渐进,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慢慢积累,通过量变引起质变,最终完成对小学语文知识的掌握。在这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情况千差万别,在课堂中,对同一个内容,部分学生兴趣盎然,极易调动学习兴趣;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则感到味同嚼蜡,毫无兴趣。感到有兴趣的学生学起来劲头十足,容易接受知识;感觉无味的同学则情绪低落,而一旦在课堂上出现这种现象,学生就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因此,教师必须注意采用适当的方法,根据教学内容,抓住学生的特点,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贯彻课程标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老师还可以通过生动感人的导入语吸引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语文课的问题与兴趣观不同,不是以学生一时一事的个人兴趣为基础的,而是以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作为活动的开始来激发学生兴趣。为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而且使之与系统语文知识的掌握相联系,从而使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变成为稳定的、持久的探索动机。

二、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思想负担

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自主能力较差,所以整堂课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的。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较差,课堂教学内容不能过多,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要一味的给学生灌输知识,教师要科学合理的利用课堂时间,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快速的跟上教师的思路,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的时候,文中提到作者少年时代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远大理想,教师自然的过渡到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明白读书不是为了老师和家长的浅显道理。并为之奋斗终身,要求学生努力学习,发愤图强,为建设一个全新的、更加富强的中国而努力读书,时刻影响学生的思想。教师针对课文的不同内容进行重点能力的培养。例如,在上课前,教师可以风趣幽默的向学生提出问题,问学生你们读书是给谁读呢?读书以后为了什么?给学生回答和思考的时间,然后教师再解读这篇课文。当课文讲解结束以后,学生会恍然大悟,自然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对的还是错的,并且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了人生的大道理。这样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去读书,会很轻松的掌握本课的重点,同时也可以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三、完善课堂结构,巩固教学成果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虽以课堂教学为主,但不能只限于课堂教学。这是由小学语文教学的循序性和综合性决定的。所以,教师在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完善课堂结构,以巩固课堂教学成果。这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又一有力保证。因此,从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出发,教师应当合理安排好课堂时间,把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纳入课堂结构的范围中,不能只注重授课,没有预习、课内练习和课后作业,因为,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能够反馈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中或课后抽出适当的时间,评改作业、练习,这就检验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教与学中的优缺点,优化教法。

四、对学生实施多元化评价,激励学生斗志

要想使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就要对学生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根据学生自身条件与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考察,对学生实施多元化评价有利于学生信心的建立。语文教学,在新课改实施下,不仅仅需要考察学生基础知识,而是同时更注重学生对语文的实际运用。多元化考察形式,对学生各方面都进行了解,针对强弱项采取具体措施,强项发扬光大,弱项进行补充,使学生达到均衡发展。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还可以让学生发现并发挥自己的长处,体验学习中成功的快乐,使之更进一步,勇攀高峰。对于考试形式中学生成绩较低的学习项目,教师给予鼓励,帮助学生学习与改进,促进学生学习,建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