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1

一、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

从几位特邀专家评委老师给四位优秀教师的评课中,我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那就是:

1、看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是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并且是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要体现年段教学目标。

2、看教学内容。是不是仅仅把课文当成了教学内容,要凭借课文这个例子找好三个点来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

3、看教与学的过程。看学生课堂上是否生动活泼的学,包括恰当有效的合作学习;老师的作用就是导学,看指导是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上。

4、看教学效率。是否做到省时高效。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就具备了一堂好课的条件。

二、指明了阅读教学的方向

1、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出现偏向人文性的倾向。

2)教学目标阶段性不明,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严重。存在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高年级向初中靠的现象,部分教师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赏析课。对教学内容进行繁琐分析,没有深刻把握年段目标。

3)字词教学普遍有所忽视,应做到该识的识、该写的写、该积累的积累、该解释的解释。

4)阅读教学找不准起点,抓不住重点,浪费在过于细抠深挖课文内容上,往往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

5)口号提的太多。小学语文要主要把握语言文字的教学,提倡百花齐放。

6)儿童阅读还没提到日程上来。

结合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我发现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于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中,应真正的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思考。

2、阅读教学该怎样进行

1)继续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总的概括为低年级学段目标是:字识得巩固、写得端正;能正确朗读;在背诵中积累词句;敢于说、乐于写。中年级学段目标是:有初步识字能力、把字写好;加强朗读学习;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加强段的训练,向篇过渡;多读书、重积累;自由表达、有内容、有真情;在口语交际中要听得懂、说得通。高年级学段目标是有较强识字学词能力,吧字写美观;会朗读、默读、略读、浏览;在词句段练习基础上加强篇的训练;会写记事作文、想象作文、应用文;在讨论中有较强的表达和应对能力。

2)把握好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小学课本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学生阅读数量要增加,且要经典;借助课文这个例子进行语文训练。要从课文提供的语文材料出发找准三个点。既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

3)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

4)小学语文目标要明确恰当。

5)牢记语文学习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过分地依赖课内阅读,把培养阅读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分析课本阅读上,由于量小,则不能产生质变,即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重要地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知识,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2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 困惑 对策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

习作,习作,顾名思义,就是练习写作。小学生写作文,就是用笔说自己想说的话,本不应是件难事。可直面现实,教育家于北辰老先生的这段话:“小学语文教师竭尽所能传授字、词、句,(段、篇),小学生勤奋学习字、词、句,(段、篇),家长们点灯熬油辅导字、词、句,(段、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不但没有使小学生顺利通过‘作文关’而且把对作文的恐惧和无奈交给了中学,继而又转交给了大学……”并非危言耸听!这是为什么?笔者以为,小学作文教学最根本的症结在于:

1.未闻习作,先畏习作。

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阶段,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不强,所以各科教学都采用活泼灵活,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进行。可是一进入二三年级,开始作文了,教师家长便开始自觉不自觉的对学生进行心里暗示:“要开始写作文了,作文很重要,写不好语文成绩就上不去,甚至会下降……”孩子在没有接触作文前就产生了畏难心理,语文基础好的孩子瞻前顾后,不敢轻易动笔,基础差一些的孩子更是不敢动笔,可想而知,学生带着这样一种恐惧心理,怎么能敞开心扉,在作文中表达思想,释放自我。

2.对“生活习作”作文的概念认识模糊,导致作文教学方向不明。

“生活习作”不是参赛或投稿的“作品”,只是一项练习用笔把话写明白的作业。但它又是一项特殊的语文作业。因为唯有这份作业,如同儿童心灵的一扇窗口,能让人窥视其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爱好、情感,能反映其语文学习的应用能力、智力发展与人文素养的状况。

小学生从二年级开始练习看图写话,三年级开始作文,到小学毕业,作文要求一般为400字左右,可是在这几年中能够真正学会作文,顺利作文的学生并不多。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家长看重每一次习作训练,总结了许多应试题目,翻来覆去的让学生作文,不是《难忘的一件事》就是《难忘的一个人》,学生从开始写作文就写这些,每学期要写好几次,教师讲评也就是那几篇范文,学生倦了,厌了,失去兴趣了。孩子们丧失了留意生活,随手作文的习惯,小小的头脑里只有应试作文。

3. 读写结合落不到实处,小学生有话说不清,难以体验到成功。

众所周知,读书是吸收,写作是输出。读写结合是学习写作的必由之路。当前的阅读教学,若从公开课上看,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听各级公开的阅读课,师生交流自如,时时擦出思想的火花,确实让人感到是一种享受。可翻一翻学生的作文本,看一看习作内容:错别字虽不连篇,但篇篇不少;文不通句不顺,表述不清的思想内容,篇篇都有;标点符号的使用和书写更是不敢细看;至于内容的真实程度,有多少真情实感更不得而知。所以大多教师对批改作文视为负担而少有愉悦之感,皆期盼着能早日走出这尴尬的困境。

目前,小学中高年级的识字教学、词语教学均放手让学生在预习中自己去学的做法,有其培养自学能力的积极作用。但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忽视对字词的语感教学,尤其是对字词的品评和感悟指导,长此下去,学生得不到咬文嚼字地训练,得不到文字美的熏陶,在习作中运用恰当的字词来表达自己感受的意识就会淡薄,正确写字,准确选词就会感到困难。

二、小学作文教学的对策

在面对困惑的同时,教师们也一直在积极的总结解决困难的对策,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三年左右,我对此有以下几点粗浅的心得。

1.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培养主体意识。

心理学认为,要使儿童学得好,关键在于要使儿童自己愿意学,乐意学,使他们感到成功,进步和发展的快乐,使儿童从学习的内部获得学习的推动力。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写作启蒙阶段,应该特别注意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应当从低年级开始,使小学生知道,写作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特别想说的话写下来。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写作的潜力和创造能力。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欲望和写作的兴趣,鼓励他们写作,爱护他们想说和想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对于他们的微小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和夸讲,是他们不断增强自信,这样学生就会乐意去写,对写作充满兴趣与自信。这也是教师写作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2.结合生活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命题。

命题就是确定题目,命题作文即按确定的题目作文。它是作文训练中经常运用的重要形式。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能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兴趣的作用。反之如果题目不当,脱离实际或者公式化,学生作文就会感到无米下锅。为此,作文命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命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使每次作文在学生布局谋篇时,突破一个难点,突出一个重点。因此,教师必须思想端正、目的明确,在教学前要想出好题,从有利于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有利于学生自由选择材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与想象力为出发点。第二,命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在班级里,学生有家庭状况的差异,如有的随父母坐过飞机,看过大海,登过高山,有的则从没出过远门,若教师让学生写大海、高山之类的文章,一些学生就无法可写。为此,我们可能出半命题作文,如《我第一次……》或《我爱……》,让学生去补充完整后再去写。此外,教师在作文命题时还必须注意要有趣味性、启发性和及时性。

三、结论

在小学语文教学这个广阔的天地中,作文教学如同一块尚未完全开发的处女地,有许多内在的各种联系等待我们去认识,有许多未知的奥秘、疑惑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破解!每一位语文教师,尤其是年轻的语文教师,都应在这个急需开发的处女地上一展身手,释放才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为彻底摆脱作文难、作文差的阴影,探索出一条高效、低耗的教学新思路,新途径,让小学生作文这朵“心灵之花”,在我们小学生的笔下也能散发醉人的清香……

参考文献

[1]刘永康,《写作的本质》,语文教育学P150~152

[2]刘永康,《写作的基本规律》,语文教育学P152~154

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3

一、读语感

“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小语教师的共识。但是怎么训练?怎么让学生有感知,有感悟?怎么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出语感,受到文字熏陶?怎么才算读到了位?我们往往存在很多困惑,从而使语文综合能力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我们说想象是写作的翅膀。同样的想象也是读书的翅膀。所以,在此过程中,我们要适当训练学生在读书环节里,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走下去,进而揣摩作者想象过程,并能最终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这一方面的训练,只有多读,量上去了,学生的想象力才可能更丰富,思维能力才能迅速提高。从这方面讲,小学阶段就更应该多积累,毕竟这一阶段是学生记忆的黄金时代,让他们多读熟记一些佳词妙句,精美的诗文,自然就能更深入地体悟遣词用语之妙,从而学习谋篇布局的方法。而学生从读书所领悟的写作技法,是教师在作文课上很难指导出来的。

二、读作者

现在有种新的教学理念认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对话,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我认为这句话很有道理,它不仅指出了认知活动的重要,还突出了读者、作者思想动态的体悟。其实阅读本来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而学生,则是富有巨大认识潜力和主观能动性的。

当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但是教师的指导只是让学生养成语文素养外因。“让学生站在课中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内因。而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阅读教学,有效的、随时的洞察学生内因的动态变化,并创造条件使学生主动向提高语文素养的方向转化。这一过程里面,要切实落实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怎样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理解写作背景,揣摩作者所想,沟通两者之间的对话。

三、读感情

读书要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其中用心最为重要。这句话既点出了读文学作品的关键方法:用心思考、用心体会;又从诵读中体悟的遣词造句和思想感情的融会贯通方面做出了强调。

不可否认,高年级阅读的重要的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情是贯穿在文本讲授体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语文阅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个学生都是单独的个体,有着独立的思维方式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合理高效的运用各种方法,引导用真情对课文进行理解、感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作者及文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从而引发两者间的共鸣。

四、读质疑

学生在阅读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疑问,而这个质疑的过程就是对文本深入阅读的体现。学生在阅读情境中,有时会出现连续的质疑,但因为小学阶段年龄不大,阅读经验的不足,社会实践经验的不足,导致在阅读中没有办法梳理问题,致使一些问题瞬间在脑海中闪过,而无法完整把握,最终导致出现“疑而不悟”的现象。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把握阅读内容,深刻分析学生心理,精心设计问题,真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当然,学生在阅读中能提出问题,本身就说明了他们学会了读书思考。这是值得肯定的。思考与读书的并行,才是将“死”的读物上的内容具化成“活”的书面语言、生活语言、个体语言的过程,这就需要学生学会“读中思,思中悟”,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真正的将读书思考化为生活中的习惯。从而学会思考了,学会质疑。

而作为教师,我们对于学生的质疑,要视情况采取具体方法灵活处理。学生能够自行解决的,放手让学生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层次比较深的问题、重难点的问题,我们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甚至我们也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放手让学生课后探索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4

为此,他们向五年级的老师们请教,没想到五年级的老师们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于是,两个教研组产生了共同研究中、高年段习作中对于“写具体”这一要求的异同点,进而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的想法。

近几年,我校实施的“行为更进”式校本研修策略陆续应用的“多人同课更进”形式、“一人同课更进”形式、同年级“多人多课更进”等形式已经较为成熟,但都是在一个学科教研组内进行的课例研究过程,即同一组内的每一位成员在同组教师实践的基础上,吸纳同伴经验,再经过个人独立备课、教学实践、组内研讨,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的实践活动。针对四、五年级老师共同关注、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采用“不同年级多人多课更进”形式,可以更好地发挥两个教研组的合力,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同时也探索了“行为更进”式校本研修策略的新形式。我向两个组的老师们提议,围绕“如何把握四、五年级对‘写具体’这一要求的不同标准”这一主题,开展“不同年级多人多课更进”活动,最后以联合教研开放的形式向全体语文老师进行现场汇报和展示。对于我的提议,老师们欣然接受,并且很快开始制定研究计划。

我们按照制定的研究计划开始进行更进教研。从共同研讨、确定目标,到几次集体备课、联合更进,再到请专家指导,不断改进教案,直到最后的现场展示,这次联合更进教研历时一个多月,取得了扎实的效果。

首先,帮助老师们解决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更加明晰、准确地把握了四、五年级叙事类习作在“把内容写具体”方面的不同要求,同时,也优化了课上一些具体环节的操作。

其次,拓宽了老师们的教研思路,使大家切实感受到,除了阅读教学之外,语文教学中的习作、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等也是值得研究的。

第三,首次尝试了“不同年级多人多课更进”形式,使老师们今后在开展教研活动时,又多了一种可供选择的形式。较之以往各教研组的“单兵作战”,这种研究形式明显加强了不同教研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适合研究不同教研组共同关注、存在的问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组际合力。不同的教研组在研究过程中既各自独立又成为一个研究共同体,从研究的结果看,也更富有实效性,实现了教研效益的最大化。

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5

一、课前预习的习惯

1.课内预习与课外预习结合。对于相对浅显易懂、脉络清楚的文章,或整班学生已经掌握了预习方法的情况下,我们安排课外独立预习。对于难度较大的课文,或教师需要予以预习方法指导时,就安排在课内预习,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预习时间。

2.明确预习要求。一般新课的预习可提出如下要求:(1)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新词,辨析形近字、音近字。(2)大声朗读课文,读通顺,读流畅,练说文章大意。(3)记录自己在阅读时产生的疑惑且自己又无法寻找到答案的问题。(4)查找资料。对于文中的主要人物、作者、具体事件、故事背景等都可以去查阅一些资料。根据要求完成预习作业后,学生对文章的脉络结构、主要内容、文章主旨就会心中有数。

3.预习方法指导。预习工作有效地开展且形成一种习惯,还依赖于教师对预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在平时的课内预习时就教会学生常用的预习方法一“三问”即问自己、问别人、问工具书;“五到”即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

4.及时检查反馈。预习习惯的养成不仅依赖于具体方法、细化要求、详细步骤,更依赖于教师的检查反馈。通过检查,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预习状况,知晓他们的所知和困惑,针对共性问题,教师课堂反馈,对于个性问题,教师与学生个别交流,在学生预习本中或当面回答。

二、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我在高年段语文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这些习惯:(1)仔细倾听,随时笔记。(2)大胆质疑,阐述观点。(3)深入思考,练写批注。(4)理清思路,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做到这四个疗面,将听、说、读、写、思几方面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训练,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课堂的实效性有了―定的提高。

三、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

要学好语文,光靠课内的工夫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在高年段语文教学中我继续重视对阅读课外书籍习惯的培养。

1.结合课文篇目,渗透课外阅读。每学期开学前,我总爱翻阅教科书,编制阅读篇目,推荐与课文配套的优秀作品给学生。教师在两周内利用综合实践课程开展班级新书推荐会,根据学生投票确定一学期选读书目。接着,学生制订好阅读计划,依照计划阅读、摘抄、剪贴,写批注,写随感。这样课内阅读成为课外阅读的核心和范例,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拓展和补充,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成为有机整体。

2.美文欣赏,畅谈感受。作为语文教师,我经常带领学生“读美文,谈感受”。在长期的坚持中,学生凭借着兴趣和对语言文字的钟爱,不断打破“教师供文、教师阅读、教师畅谈”的格局,逐步确立了“学生选文、学生领读、师生漫谈、学生随感”的课外阅读模式。这种模式深入人心,大家心中萌生出“一日不读书便不快”的情愫。

3.定期去校内外图书馆阅览。

四、复习的习惯

“温故而知新”,只有在温习、复习过程中,学习者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才可以有更多知识的摄取,引发自己更深层次的思考,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1.遵循及时原则。学文结束,教师引导学生将本课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一一梳理,学生可根据提示确定自己的薄弱点,再进行知识精加工。

2.编写复习提纲。一个单元学习完毕,教师先带领学生或放手让学生根据单元主题,分字、词、句、段、篇编制复习提纲,将知识点串联成知识链。然后师生、生生互动,删繁就简,合理调整,完善复习提纲。一纲在手,有纲可依,有纲可循,学生复习的目的性、实效性更加彰显。

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6

2020年  上学期

一、指导思想:

全面、切实贯彻宁乡市教育局及白马桥街道、学校新学期工作思路和教学教研的工作计划安排,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网络技术”为平台和助力,以“减负高质”为基本原则,切实加强日常语文学科教学管理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辅导。力促全体语文教师语文综合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整体稳步上升;力促学校语文教学的有效达成。全面实施语文学科素质教育,加大力度继续努力营造特色书香校园、做大做强阅读特色工作、引领学生沐浴书香,快乐主动学习、健康茁壮成长。 

二、工作目标:

1、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地开展有效的、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精心组织好每一次教研课堂的听、评、反思活动。切实重视新教材理念下学生语用能力的引导、训练、提升效果,有效训练学生的语文读写、领悟、表达基本功,努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石。

2、认真、细致进行每月的常规工作检查、督促,力促全体语文老师常规工作的落实与有效。

3、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务实开展好“师徒结对、老带新”互帮互助活动,积极为青年语文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期末对“师徒结对”开展效果良好的老师进行评优奖励。

4、继续坚持开展学校教研课题——亲子共读的深入探究研讨活动,切实为我校学生与家长的阅读开展做出实质性引领,力求成功揭题。

5、以“阅读梦飞翔”工作为依托,致力于开展有效、有趣的阅读教学工作。

6、落实集体备课,凝聚年级语文组的教学经验与智慧,力促每次集体备课有所感、有所获。

三、措施方法:

(一)、加强语文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管理督促、引领、指导。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与辅导、学业检测与评价的规范要求,正确研读并落实新教材设计意图,确保教学目标达成。

2、督促教师重视并落实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工作,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重点要抓好学生的听课习惯和自主预习、学习习惯。

3、强调教师课堂上,用好教材,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达成“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4、强调语文作业布置要突出层次性,落实培优补差工作,切实重视班级学生整体语文能力的提升。

5、利用每月的常规检查,细致阅览、评价、敦促语文教师高质量的完成语文教学常规工作,确保语文教学的落实有效进行。

6、实施推门听课制度,听课同时检查组员教师的备课情况,学生习惯、作业情况等。做到检查、督促随时随地进行。

7、做大做强阅读工作,做实做细集体备课。

(二)、拓宽教师专业培养的渠道,打造水平不断提升的、相对过硬的师资队伍

1、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我校教务开展的各种校本培训活动,和市级、各级教学教研培训活动、观摩活动。通过学习,不断提升教师教学理念、业务水平。

2、继续开展师徒结对工作。要求教师主动听课学习、主动交流经验,分析教学过程的成败,并及时做好资料的整理和反思;虚心向师傅学习,与师傅经常交流教学中的困惑和心得;善于吸收同行优秀的经验,充分珍惜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努力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3、认真组织教研组示范课和展示研讨课堂的听、评活动。互相听课、交流经验,相互启发、开拓思路。不断提升组内全体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科学利用活动与平台引领提升

1、组织老师指导学生积极开展阅读系列活动、习作、征文系列活动等语文相关特色活动,引领学生在活动开展中锻炼、进步、提升。

2、督促教师充分利用:贝壳网、人人通等官方教学网络平台资源,服务于语文教学的改进、提升,力做与时代同行的发展性型教师。

3、利用教师信息技术发展测评活动,继续切实提升组内语文教师的网络教学技巧,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4、组织、引领老师积极参与各类各级学习取经活动,开放学习途径,不断提升专业教学素质水平。

5、积极开展教师读书征文宣传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读书心得与经验文章,鼓励教师做阅读的先行者、实践者、引领者。

四、具体安排:附表

时 间

内  容  安  排

四、五月份

1、制定语文组学期计划,制定个人教学计划,读书征文撰写、上交参评。

2、开学语文网课学习测评摸底分析。

3、推门听课、随堂听课启动。

4、教研组开始开展教研活动、示范课听评活动。

5、贝壳网等教师教学资源下载使用。

6、中高年级“全民来阅读、书香促同创”优秀作品交市参评。

六月份

   1、“阅读.梦飞翔”交流学习活动开展。

2、爱党征文、作品创作。

3、教研课听评活动。

4、开展集体备课。

5、教师素养大赛观摩学习活动。

6、教师读书征文作品创作上交。

7、书香校园验收。

七月份

1、学校研究课题——亲子共读活动的学期总结。

2、教研组集体备课总结。

3、梦飞翔阅读活动总结:书香班级、书香家庭、阅读之星评选活动。

4、教研组活动总结、评比,学期常规评优。

5、学校“师徒结对”工作总结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