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能化物流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能化物流管理范文1
1 引 言
钢铁企业物流是指在钢铁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从向企业供应原、燃料以及辅料,进行钢铁生产与加工直到最后将钢材产品销售给消费企业的整个过程,同时包括对在钢铁生产过程中所产生出来各种的固、液废弃物的回收和重复利用。从物理区域上划分,钢铁企业物流主要包括厂外物流和厂内物流,厂外物流包括厂外原材料的采购运入以及钢铁产成品的运出销售(即入厂物流和出厂物流);厂内物流则包括全部生产物流(即从投入铁矿石、煤炭、废钢等原材料采购入库开始,经卸车、储存、冶炼、轧制及特殊处理等环节,直到形成各种钢材产品销售出厂为止的全过程)和废弃物回收利用物流。根据运输方式的不同,厂内物流又可分为生产制造物流(辊道、天车、台车等运输以及部分铁水火车运输)和厂内运输物流(汽车、火车、轮船等运输)。
2 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现状与问题
2.1 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现状
大型钢铁企业从采购环节的铁矿石、焦炭、废钢,生产环节的烧结矿、生铁、钢坯,到销售环节的钢材以及循环利用物资和废弃物的处理,如此庞大而复杂的物流过程使钢铁企业不得不拿出相当一部分人力物力来处理这些事务。当前,大多数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都有独立的物流部门,而这些职能性质相近的物流部门由于物流管理的相对独立,从而造成企业内部物流不顺畅和效率低下。
长期以来,钢铁企业经营者更加注重工艺装备的改进和产品质量的提升,而忽视厂内运输物流系统及其管理优化,导致厂内运输物流总体发展水平较低,虽然部分先进的钢铁企业物流运输已开始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跟踪定位和管理,但大多数钢铁企业仍处于电话联系、手工操作、人工装卸较低层次的运作阶段。绝大数钢铁企业是靠纸为媒介来传递信息,还未能实施数字化的物流管理,先进的电子数据交换、自动识别和条码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更无从谈起。
近年来,大型钢铁企业管理和经营者越来越关注于大型钢铁企业的厂内运输物流运输的管理和发展,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型钢铁企业随着发展,其规模不断扩大,厂内运输物流系统若不随着改进,与企业的发展规模明显不适应,从而对企业发展产生制约;另一方面,在当前原材料价格高涨、而产品竞争又异常激烈、企业利润走向微薄的新常态下,通过对厂内运输物流系统优化,可进一步降本增效,提高企业竞争力。
2.2 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流管理专业化水平低、物资运输效率不高
目前,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参与单位众多,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资源不能共享,弊端较多。因参与单位多,导致整个物流应有的衔接、协调机能割裂,从而造成物流无效作业环节的增加,物流速度降低而成本提高,严重影响了物流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同时,物流系统多环节的活力不足,体制、机制不够灵活,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运作能力差。尽管很多企业开发应用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但由于内部物流管理结构存在问题,业务流程不够优化,物流效益难以得到体现,项目很难发挥其效力[1-2]。
2.信息系统智能化程度低、物流调度协同性差
近年来,虽然部分先进企业物流管理已开始采用RFID、条码、GIS、GPS等技术,并建立和使用物流管理系统、库区管理系统、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ERP购销管理系统以及远程计量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但往往企业所建立的各个信息系统之间信息传递不畅通,信息孤岛现象较为明显;同时各企业所建立的各信息系统智能化程度不高,物流调度缺乏协同优化能力,致使物流运输不能科学合理的进行运输配载,车辆空驶率高,运输效率低。
3 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系统将快速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企业通过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可实现对物流的全面感知、可靠传输,通过建立智能化物流管理系统,与企业其他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无缝对接,实现整个厂内运输物流信息和数据及时、透明的传递和交换,并实现厂内运输物流的集中管控、智能处理,使企业进一步降低物资库存、优化运输路线、减少内部倒运、降低经营成本。
3.1 数字化物流实时跟踪与在线监控
物流实时跟踪与在线监控是物流调度和管理优化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利用RFID、条码、视频、红外感应器、激光定位、GPS/北斗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对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进行全方位实时跟踪和在线监控,实现物流数字化是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之一[3-5]。
3.2 网络化物流信息传输与动态调度
物流信息的可靠实时传输是物流调度和管理优化的关键。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如WSN无线传感网络、Zigbee、GPRS/3G/4G等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在钢铁企业高温、高振动、强屏蔽等恶劣环境下,实现企业厂内产品库区作业和运输物流跟踪信息与调度指令的实时传输,可对厂内运输物流运输实现动态调度和优化管理,科学合理的进行运输配载,减少车辆空驶率,提高物流运输效率[6]。
3.3 智能化物流协同优化与决策支持
物流运输计划与作业的智能化是物流调度和管理优化的重点。利用物流协同优化与决策支持关键技术,如物流调度计划智能决策模型,实现厂内不同车间、不同运输物资和不同运载工具协调优化调度的同时,与其他信息系统无缝衔接,协同MES、ERP、远程计量系统等其他管理系统作业,从而实现物流的智能化、一体化管控。
4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系统
4.1 系统架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系统从“泛在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三个角度对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进行一体化全方位监控和优化管控。其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
1.感知层
感知层负责信息采集,车载终端、船舶终端、手持终端、门禁系统、计量系统以及ERP、MES等系统中获取信息,而计量、门禁系统则分别基于RFID、GPS/北斗导航、红外感应器和视频等物联网技术感知信息;
2.网络层
网络层为信息传输层,主要采用包括WSN无线传感网络、3G/4G移动互联网、企业专用网络等网络技术实现监控信息、定位信息、调度信息等监控管理过程中关键信息的传送;
3.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为厂内物流管理应用,包括两个子层:应用支撑子层和厂内物流运输应用子层,其中应用支撑子层包括GIS平台、数据集成平台等,厂内物流运输应用子层包括系统管理、运输需求、运输计划、运输调度、运输实绩、仓库管理、作业监控、物流跟踪等。
4.2 系统功能
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系统主要围绕物资运输需求、运输计划、运输调度以及物流跟踪和仓储管理等环节,通过促进物流一体化管控、多平台协同化运行和运输智能化管理,实现物流系统高效率、低成本运行。下图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系统功能框架。
在运输物流管理过程中,系统首先根据ERP的采购和销售订单信息,同时结合MES和各车间提出的厂内物资运输要求形成相应的物流运输需求。经过汇总处理形成运输计划。根据运输计划,以物流成本最小化为目标,进行仓储管理和汽车、船舶的运输调度,形成最优调度计划。物流运输过程中,实时监控物流作业并进行物流跟踪,运输完成后形成运输实绩。
以厂内翻运为例,相关车间工作人员在物流运输管理系统上创建企业内物流运输需求,指定运输方式、起点、终点、有效期、车型、计划用量等信息。物流管控平台运输计划模块综合所有运输需求信息及物资库存信息经汇总优化后形成运输计划,下发给相关运输管理子系统(如智能汽车运输管理子系统等)和仓库作业管理子系统。车辆调度人员根据运输计划进行车辆调度确定具体车辆及司机、运输路线、运输时间、物流成本等;同时将运输调度计划发送至相关智能车载终端、仓库作业管理子系统、计量系统、门禁系统,仓库作业管理子系统则将运输调度计划下发给相关仓库管理人员手持终端。相关车辆及司机根据接收到的运输调度计划任务进行运输作业,同时相关仓库管理人员则根据运输调度计划安排相应物资的出入库计划。运输作业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通过车载终端、手持终端及时将作业信息反馈回系统,同时通过GPS和GIS在线跟踪作业车辆。当车辆通过门禁或地磅时,门禁系统根据车辆调度计划放行,并将关键信息反馈回物流运输管理系统;计量系统则称重后将重量信息加入到车辆调度计划信息中,同时将完整信息反馈回物流运输管理系统。最终通过综合作业监控、物流跟踪以及计量和门禁等关键信息形成车辆运输实绩存档。
4.3 相关子系统
1.智能仓库作业管理子系统
智能仓库作业管理子系统由管理系统仓库管理模块和仓库智能手持终端组成。仓库管理模块功能主要包括入库管理、出库管理、盘库管理和移库管理等;仓库智能手持终端功能包括作业任务接收,入库作业、出库作业、盘库作业和系统管理等。管理系统仓库管理模块针对作业计划下发指令任务到相应仓库手持终端,指导工作人员进行入库、出库等作业,作业完成后手持终端将作业完成情况及关键信息反馈回管理系统。
2.智能车辆运输管理子系统
智能车辆运输管理子系统由管理系统车辆管理模块和智能车载终端组成。车辆管理模块主要包括车辆调度、车辆跟踪、作业监控和运输实绩等;智能车载终端功能包括运输任务接收、GPS定位、作业实绩和系统管理等。管理系统车辆管理模块针对运输计划下发运输指令任务到相应车辆车载终端,指导司机进行物资运输和计量等作业,作业完成后车载终端将运输作业实绩信息反馈回管理系统,同时运输过程中车载终端将GPS位置信息及时反馈回管理系统,以便管理系统对车辆进行动态跟踪和调度。
3.智能船舶运输管理子系统
智能船舶运输管理子系统由管理系统船舶管理模块和智能船舶终端组成。船舶管理模块主要包括船舶调度、船舶跟踪、作业监控和运输实绩等;智能船舶终端功能包括运输任务接收、GPS定位、作业实绩和系统管理等。管理系统船舶管理模块针对运输计划下发运输指令任务到相应船舶终端,指导船舶进行物资运输和装卸船等作业,作业完成后船舶终端将运输和装卸作业实绩信息反馈回管理系统,同时运输过程中船舶终端将GPS位置信息及时反馈回管理系统,以便管理系统对船舶进行动态跟踪和调度。
5 结 论
1.随着钢铁行业两化深度融合,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管理系统将快速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数字化物流实时跟踪与在线监控、网络化物流信息传输与动态调度、智能化物流协同优化与决策支持将成为钢铁企业厂内运输物流的主要发展趋势。
智能化物流管理范文2
自动识别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技术、GIS技术是目前应用于工业园区智能物流管理中的主要技术。从实践应用效果看,这四种物流管理技术有着各自的特点及优势:自动识别技术:该种技术兴起于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其核心技术理念为高度自动化的数据采集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的运作需要一定识别装置的支持。常见的自动识别技术包括条码扫描识别、智能卡识别、光字符号识别、射频识别以及生物识别等。其中,条码扫描识别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频率较高,而生物识别技术凭借其识别元素的唯一性保障了物流管理的准确性与独立性。目前,相关技术研发人员已经将眼光集中于自动识别技术的集成应用升级上。自动识别技术的运作流程包括识别装置对待识别物体相关信息进行自动获取-识别装置将所获信息提供给后台处理系统——后台处理系统借助前期程序对所获信息进行后续处理。从应用优势方面看,自动识别技术在准确性以及结构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着眼于工业园区物流体系中各类型、大规模数量的物流信息的有机整合与统计。自动识别技术自诞生以来,逐渐应用于工业园区物流管理体系中的运输、仓储、配送等方面。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是近年来基于大数据环境而兴起的高端技术,其凭借有效的挖掘理念以及挖掘技术将零散的、无规律的、大量的相关信息进行结构化处理,加工、整合后的数据可供数据应用需求者使用。
在工业园区智能物流管理领域,数据挖掘技术的主要应用对象为数据仓库,从模糊随机的大数量级的应用数据中获得隐藏的、未知的、有潜在应用价值的信息资料。常用于工业园区智能物流管理系统的数据挖掘技术,包括描述型和预测型两种。数据挖掘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科学的统计、分析、聚类、综合、归纳和推理,探究工业园区智能物流管理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进行合理推测。数据挖掘技术提供的有效信息可以为企业管理者的发展决策提供辅助支持作用。人工智能技术:此种技术区别于前两种智能物流管理手段的主要特色在于其核心为人类智能模拟。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将人类智能的物化过程。人工智能技术如今已经发展成为高校教学课程之一,其以仿生学思想为理论基础,结合数学语言的描述结果,采用生物体系模仿机制,完成人类智能的机器模拟过程。GIS技术: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升级,在工业园区智能物流管理系统中,GIS技术逐渐成为关键技术。该技术可以将企业产品流通过程中的订单信息、运输网店信息、产品送货信息、车辆使用信息以及产品购买使用用户信息等企业相关数据信息借助一张图来进行描述、管理。GIS技术凭借其构建的物流图示,可以实现对订单的快速智能整理、对企业网点布局的合理规划、对产品运送路线的合理分配以及对产品包装的监控与管理。GIS技术中的典型优势项目便是地图服务。该服务由网点标注、片区划分、快速分单、车辆监控管理系统、物流配送路线规划、数据统计与服务留个主要模块构成。可见,GIS技术的运用包含了企业产品销售、流通的完整环节。
二、未来工业园区智能物流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
基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工业园区的智能物流管理系统的理解可以分别从物流和从智能两个层面予以解析。用融合的眼光看待物流与智能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便可以对工业园区未来的智能物流建设有所认识。基于实践分析,笔者认为今后工业园区智能物流系统的发展离不开智能化、一体化、层次化、社会化四个主流方向。从体系构成角度看,智能化、一体化、层次化以及社会化是未来工业园区智能物流管理系统发展的四个机理,代表着此领域未来发展中的核心模块,即智能获取信息技术、智能传递技术、智能处理技术和智能运用技术。智能化指的是进一步引进现代化网络高端科技技术,凭借计算机操作流程的精确性、便捷性等先天特征降低工业园区物流管理体系中的人力、精力。工业园区物流体系的智能化不仅可以帮助园区企业以及管理者降低人力消耗成本,更能从技术层面保障工业园区物流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与此同时,不断深化的智能化物流管理理念会大大提升工业园区物流管理的效率。一体化指的是将工业园区物流体系中的货物运输、产品存储、产品包装以及货物装卸等一条流水线上的不同工序予以有机联合,基于物流管理的核心力量知识以及国内外智能物流管理的成功经验,实现上述各个环节的一体化。需要注意的是,各个环节的联系需要保持每个环节各自的特征,即实现一体化的同时不丢弃各环节之间的层次化。也就是说,未来工业园区智能物流管理需要兼顾物流体系步骤之间的有机协调。社会化主要描述工业园区智能物流管理体系的执行原则——以人为本、以顾客为中心。企业物流管理根本的目标在于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因此,无论未来工业园区智能物流管理体系的发展如何多元化,都需要紧密贴合这一核心理念,这也是工业园区智能物流体系社会化发展的有效体现。此外,社会化还表现于智能物流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资源优化配置之间的互利互惠关系上。在企业发展与所具备物流管理能力越来越密不可分的市场环境中,智能物流管理理念的革新、手段的升级势必会对企业所处市场环境的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良性促进作用。
三、工业园区智能物流管理系统革新的具体对策
首先,工业园区智能物流体系管理者需要强化物流管理参与者的现代物流经营理念。企业的物流管理理念需要紧跟市场环境发展、变化的趋势,这就要求相关企业的物流管理者摒弃传统落后、效率不高的物流管理风格。现代化的工业园区智能物流管理思想应强化对用户需求的考虑权重、进一步准确定位企业自身在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中的市场为之,结合企业自身的基础状况在企业资产、企业人员、企业业务方面进行合理、科学重组。不难发现,现代化智能物流的主要原则在于创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服务系统。与此同时,企业内部需要增强现代物流行业的开放意识。从国内智能物流行业的发展情况看,我国与国外的物流管理水平之间的差距较大,工业园区作为集合各类型企业资源的聚集区域,其对于物流管理理念的提升工作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相关企业需要时刻关注国际上成功、科学、合理的智能物流管理方法,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以适当增强企业自身与国际物流的合作,对别国在智能物流管理体系研究中的资金、技术以及经验予以合理引进。
其次,智能物流管理理念的智能化需要可持续的科技手段予以支撑。工业园区智能物流管理系统中物联网的构建需要相应科学技术手段的研发。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经营状况以及市场状况对企业物流管理的物联网方案进行设计与调整,尽可能在合规的情况下降低企业物流管理运营成本、提升物流管理效率。工业园区企业可以通过信息沟通、信息管理、信息集约等方式实现智能物流功能。作为工业园区企业智能物流管理系统的支持平台,物联网需要兼顾市场营销信息提供、企业项目管理功能支持、客户服务于支持等企业经营环节。总之,对企业智能物流管理技术平台的革新,需要以尽可能缩小与国际水平之间的差距为追求目标。再次,从人才储备角度,目前物流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因此,工业园区智能物流管理者需要及时引进综合型专业人才,以提升企业自身物流管理能力。综合型物流管理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充足的现代智能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及丰富的物流管理实践经验,还需要迎合时展要求,具备相应的创新思想。其中,基础理论知识宝库对工业园区智能物流管理流程中各个环节都有清晰、足够的了解,对货物运输、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原料采购等专业知识有充分认识,对企业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具备丰富经验。
四、结语
智能化物流管理范文3
关键词:物流服务与管理 课程体系 综合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172-02
中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指中等职校学生适应社会不同需要而具备的一种综合适应能力,具体可包括:公共通用能力、个性特色能力、专业岗位群能力、自学转岗能力等。职校的毕业生将直接进入生产一线,对他们来说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中的首要任务。而课程体系建设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 目前物流课程体系构建的现状
我国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起步都较晚,课程体系的改革进程缓慢,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课程体系单纯围绕专业设计,重视专业理论的教育,忽视人文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致使学生知识面窄,适应性差;二是课程设计生硬,教学内容与企业物流管理的实践脱节,传统的课程体系生硬地将实际相互关联的整体内容人为地分割切块,造成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零碎散乱,这样直接导致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欠缺,远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物流管理的实践;三是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专业理论课的开设越来越多,而传授应用性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实践环节受到轻视和排挤。有些课程设置了实践环节,也仅仅流于形式。其结果是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越来越差,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弱。
2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分析
现代物流系统中的从业人员既要承担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等具体的物流活动,又要对系统中的人、财、物、设备、方法和信息等六大要素进行管理,并履行物流计划、质量控制、技术支持和经济管理等职能。因此,具备一定的技能对于从事物流工作的人员来说至关重要。这些基本技能如下所述。
2.1 公共通用能力
公共通用能力可概括为计算机技能、英语、法律等基本知识的运用与操作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据测算,现代物流主管使用计算机的时间占其办公总时间的30%左右。即便普通的物流管理或操作人员,各种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网络通讯软件和数据库软件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日常工具。
(2)文字表达能力。掌握一门外语,掌握日常物流业务中涉及的单证及物流文书的写作。完整精确地记录信息;将合适的语言、风格、组织和形式运用于物流企业文化等能力。
(3)交际能力。所谓交际能力是指从业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参与谈话的能力,即在参与讨论或小组陈述的过程中,能够用合适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对方有效的信息。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并能够礼貌、友好的与他人相处;对他人所说的和所做的保持兴趣。
(4)数学应用能力。对于物流从业人员来说,数学应用能力是指在工作中完成基本计算的能力。使用最基本的数字概念,比如在物流规划、物流设计和物流成本管理中的整体数字和比例;从许多数学方法中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事情的几率,并对事情作出预测等能力。
2.2 专业岗位群能力
(1)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这是指物流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自己已有知识和能力创造性的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决策能力。评价和选择最好的选项的能力。
(3)学习能力。对于物流专业而言,需要物流从业人员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立足于本专业生存、发展。
(4)相互协调能力。应对环境的复杂性、不可预测性以及严酷的竞争,如物流作业的多样化,要求选择灵活的方法(应变能力和管理能力)满足员工、客户和其他重要利益相关者的各种各样的需要。要学会与其他人员配合与协调的技能,比如学会与其他部门、同部门人员配合的技能。企业内部上下左右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及公关能力。
2.3 个性特色能力
个人品质主要表现在责任心、自我管理能力和正直与诚实方面。
(1)责任心。通过努力工作,设立标准,注意细节,出色地完成任务。在处理和完成任务时表现出高标准的参与度,做到准时、热情、充满活力和乐观进取。
(2)自我管理。根据组织目标设立个人目标;通过目标实现来激励自己;展示自我控制能力,作出非情感的和非防御性的反馈;要求自己严格、自律性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遇事冷静沉着。
(3)努力工作,积极奉献。立足岗位,恪尽职守;不怕苦,不怕累;不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积极为企业谋利益作贡献。
3 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针对目前课程体系构建的现状,结合学生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笔者认为,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优化原有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优化后的课程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增强、人格品质的塑造、学生个性的发展、实践能力的提高等。具体如以下几点。
3.1 按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设置课程群
建立由基础课程(语言、自然科学与数学基础、社会科学基础、工具类基础等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统计学、会计学、电子商务实务、现代物流基础、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专业课程(物流单证、配送实务、仓储实务、运输实务、电子商务物流等专业课程)及选修课程(系统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相互的交叉学科等)组成的综合网络体系。
3.1.1 公共通用能力课程群的设置
公共能力课程群的设置应传授工具性知识和基础知识,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具性技能和基础技能,在分拆、组合必修课(又称为通史课)的基础上,优化必修课,设置为价值能力课程群、信息处理能力课程群和交流沟通能力课程群。
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增加到基础课程设置上。但需要说明的是,增加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添加基础学科。传统教学中,职业教育由开设一年的语文、数学、英语这样的基础科学开始,这种课程设置显然已经不适合时展的要求,因此被一些职业院校所淘汰。为此,很多职业学校在学生一入学就确定了其职业方向,取消了很多基础学科,开设了专业课程,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将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在这样的前提下,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添加的课程单元就需要做出调整,一方面,要满足培养学生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为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开设的课程,要分析所培养能力的特点,目的要明确,开课的内容要进行适当调整。例如,我校就把传统的《语文》改为《办公公文写作》,把《英语》调整为《英语口语》,同时开设了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等课程,这样的调整既保持了部分课程的本质,又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此外,开课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选修课的方式解决部分专业培养问题。比如,设置《商务礼仪》等选修课。通过这样的课程单元设置,可以“硬性”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1.2 专业岗位群能力课程群的设置
专业基础能力是实践能力、综合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管理能力和基本素质,包括:逻辑分析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和融投资能力,在此基础上,应优化专业必修课和平台课,将专业必修课和平台课优化为逻辑分析能力课程群、管理能力课程群、经营能力课程群和融投资能力课程群。
3.1.3 自学转岗能力课程群和个性特色能力课程群的设置
自学转岗能力是在专业基础能力优化和提高的基础上形成的有利于提高物流管理效率的能力,在课程优化时,要充分体现物流中心商贸流通加工及物流配送工程地方性、物流节点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将专业限选课程和任选课优化设置为企业内容物流管理课程群、第三方物流管理课程群。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在专业方向课方面自主选择,自由发展,以提高学习的适应性和未来择业的竞争性。
3.2 增加实践性课程
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对相关课程应安排较为充足的实践、实习学时,可以采用社会调查、听报告、参观、课程论文、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促使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着重提高其综合素质。大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如仓储管理实训(包括:系统信息、入库作业、出库作业、储位管理、盘点作业、不良品管理、库存管理等训练内容)、物流信息系统实训(包括:物流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输出等处理过程的训练)、社会调查实训。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试验设备完成教学计划内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必要时,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物流企业参观学习。借助校企合作和多种教育资源和环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增加实践性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传递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如增设“物资编码与识别技术、商品养护技术、包装技术”等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在一般性讲述的基础上还需在校内实习基地、模拟实验室,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性实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3 增加新兴交叉课程
现代物流是传统运输、仓储、包装等行业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经过整合、再造、重组而形成的创新产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可增加许多新兴交叉课程。如开设“物流经济地理与信息技术、现代生产物流与仿真”等现代信息技术课程,以及“国际物流报关实务、进出口业务与国际结算”等针对物流国际化趋势的课程,努力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符合经济发展现代化与国际化的要求。
3.4 减少统一要求,增加个性发展
积极进行学分制改革,减少统一要求,让学生自选课程、自选学习进度。其中专业选修课程提供了一些专业发展和专业参考方面的实用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毕业后多渠道择业提供方便。课程可按模块化进行组合,如国际物流方向、企业物流方向、第三方物流方向、物流信息技术方向等,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此外,还应开设公共选修课程,提供人文社科方面的实用课程,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4 结语
总之,对学生进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自控、学会审美,学会发展。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欧阳文霞.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初探[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6).
智能化物流管理范文4
关键词:物流管理;云计算;常见问题;强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一、物流管理中云计算的应用价值
云计算是信息技术发展衍生的一种技术服务,其通过利用服务资源,给物流行业在管理设备、运输方法、信息安全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使物流产业的服务可以具有价廉、高效、方便等优势。
在云计算的辅助下,物流行业可以不断完善自身的物流信息系统,提高服务的质量。同时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更新,物流管理电子信息系统逐渐从传统的运行模式当中脱离,慢慢往专业化、智能化的管理形式转变。
二、物流管理中云计算的融合特点
1.服务模式互通化
通过利用云计算,物流业务可以打破部门、地域的局限,加强彼此的联系和合作。同时由于业务流通模式的不断发展,可以有效促进企业内部系统的完善。即通过和云计算中的云数据分布、信息存储技术进行联系,可以实现服务的互通,提高物流管理的力度。
2.计算体制科学化
物流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物流管理方法通常是利用成本计算,准确分析物流产业的内外价值,从而了解物流企业的经营能力,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通过使用云计算,物流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完成评估管理的任务,把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进行结合,使企业的物流管理更加完善。
3.网络资源多样化
计算机网络和物流流通渠道的发展方向一样,都在逐渐往更广的范围扩散。随着销售渠道和网络流通渠道的增多,物流管理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更加快速,可有效增加物流企业的优势,获得更多经济利益。
三、提升物流管理中云计算的发展应用方法
1.建设绿色的物流信息平台
在云计算与物流管理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对有关的数据分析发现,云计算的加入可以有效维护物流结构的完整,实现发展的目标。首先,需要拓宽云计算在物流管理当中的应用范围。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存储技术,对大量的物流信息进行管理,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其次,需要通过网络服务的帮助,改革目前的企业经营模式,合理利用物流产业资源,提高企业的效益。最后,需要使云计算成为绿色物流信息平台的主要支持力量,建设物流云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的共享,降低企业的成本,促进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
2.提供智能化的网络物流服务
在网络的支持下,云计算可以使物流管理逐渐转换成新的计算机模式,可以打破传统发展模式的限制,完成计算机资源的智能化和人性化。通过这种方式,物流运输人员可以更快获取信息,并且进行合理使用,使得物流配送人员和客户可以全程跟踪物品的运输情况,可以有效降低物品丢失的概率,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
3.促进现代化物流产业的调控
在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过程中,云计算和信息的发展保持一致,可形成具有特色的商业物流活动,合理控制企业的发展趋势。首先,通过云计算和物流管理结合,能帮助企业选择正确的物流发展方向,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获得更好的发展。其次,企业需要利用云计算技术,使企业物流信息实现网络全球化管理和调控,使物流信息可以即时掌握,提高信息化的覆盖面积。最后,云计算和物理管理的融合,能从不同层次上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
在物流管理当中,将云计算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进行融合,可以正确定位销售区域。随着云计算的不断深入,企业以及客户在获取网络物流服务时可以简化操作步骤,提高获得物流信息的便利性。在实际工作中,将云计算和物流企业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建设完善的物流绩效评估体系,不仅可以为物流管理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正确的定位,也可以有效促进云计算存储数据、信息采集的融合,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参考文I:
智能化物流管理范文5
“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宣告了传统经济模式的终结。在电子商务环境的构建中,物流管理的作用能够促进经济产品的繁荣。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互联网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由此衍生出的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也在进行不断的发展。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网购”这种消费形式并不陌生。根据相关部门作出的统计说明,“淘宝网”、“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多种网络商务平台的销售额逐年上升。这种足不出户就能够实现贸易洽谈的经营模式在几年时间内就成就了销售模式的传奇。其中,物流配送系统的完善、畅通、高效能够解决电子商务运输、产品流通、售后服务等各项问题。同时,借助于这种形式,物流管理覆盖的服务内容、技术含量也在拓展。当前形势下,电子商务中的物流管理是基于计算机软件形成的。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在产品的销售上和传统的物流模式有所区别。通过产品电子虚拟订单,物流企业需要在配送计划、信息追踪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安全运输,在保持产品交通运输质量的同时,缩短运输的成本,达到企业物流模式运转的最佳成效。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呈现出的主要问题
在电子商务的发展基础上,物流管理要想征得客户的信任,就需要根据产品信息保持良好的库存预测、订货计划和配送模式。但是,受经济下行压力和市场机制的影响,当前物流管理呈现出几项常见的问题:
物流企业模式相对分散。在电子商务火热的时代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开辟了自己的物流公司、运输渠道。物流企业公司的数量逐渐增加。但是,这些物流企业相对分散,缺乏现代化物流公司的运营规范。导致一些物流管理单位在物流业务的运行中,出现了发展弊端。例如,物流行业的各项信息不能保持透明,服务质量较为底下、业务形式十分单一、管理技术趋于传统等等。这些问题集中在一起,使物流企业的模式十分分散,势必会给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带来阻碍。
忽视现代化物流理念。对于物流公司来说,传统经营理念尽管已经不适合当前的社会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传统的而发展弊端。例如,企业物流管理者对电子商务模式的业务衔接不够重视。对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中涵盖的责任制度不够明确。这些传统的发展理念导致物流配送的效率较低,在现代化物流管理模式上出现了滞后性。再加上一些小型物流公司“家族化”经营理念发展十分保守,不能够根据时代来调整,导致物流企业中的硬件、软件建设都止步不前。
缺乏专业的科学队伍。物流配送效率的低下除了是企业的发展方向不对,还包括内部物流管理专业队伍的建设不足。从整体上说,物流专业人员索要具备的素质十分全面。他们除了要具备专业的物流知识技能,还要熟练的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并且需要满足物流公司的各项需求。由于我国现代化物流管理起步较晚,因此导致员工的服务意识不够,物流企业的改革发展遭遇瓶颈。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要在行业的发展中融合电子商务理论、物流理论、计算机应用和市场营销等多项技术。
如何增进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健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制度。首先,企业物流管理者要从根本上扭转传统物流存在的发展弊端,建立一个全新的物流管理系统。在物流管理的网络结构上进行全面的完善,进一步提升物流行业的现代化发展水平。在具体的业务管理上,要依靠当前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需求。将整个物流配送依照《包装废弃物处理法》等管理制度,建立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制度,结合我国的实际需求,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物流管理经验,探究企业内部所具有的各项制度,进一步促进社会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科学化的企业物流运作系统。在物流产业的发展中,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舒畅的管理制度。因此,物流企业需要在物流活动产生中,给买卖双方带来正面的影响。在物流业务的发展初期,完善企业网络信息服务质量,尽可能的减少退货、破损等物流问题的产生。减少给消费者、买卖双方带来的负面影响。确定相关交货、存储、退货政策的合理性,尽可能方便客户在挑选商品的过程中了解商品特性,提供“一条龙”式订单服务,避免商品增加不必要的流通成本。在各项技术设备上,要尝试进入新的物流理念和设备,让企业的服务更加智能化。在硬件设施上,加大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空间,为我国科学化企业物流的运行模式提供帮扶。
组建一支创新性物流管理队伍。在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中,一支创新型物流管理队伍的发展起到核心作用。如今,网络化是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货运的最大区别。为此,精湛的计算机应用、操作技术是实施物流管理的重要基础。更好的融合电子商务技术,企业要在人才的选择上,解决创新人才不足的问题。除了要对企业物流员工进行定时定期的考核,还要根据物流、计算机、数据技术等多项技术,开展企业内部研发小组。促使企业职工能够树立掌握条形码、自动仓储、电子订货等物流信息技术,最终使现代技术人员形成完善的供应链条,贯彻在网络化物流企业的发展始终。使现代物流在创新人才的推动下更加融合,加速现代化物流管理的集中化和科学化。
综上所述,在电子商务环境的影响下,物流管理实现了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以虚拟商务信息为沟通、以标准化服务为平台的发展目标。它对企业的生产链条、销售链条、优化链条产生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广大物流管理者要进一步增进电子商务的配送服务。正确定位配送路线、拓宽第三方物流销售规模,实现企业物流运行管理模式的最大化。
(作者单位: 鄂州职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郑书渊.浅析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机械管理开发,2010(03).
智能化物流管理范文6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物流;问题分析
引言
自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物流发展迅速,并逐渐成熟,传统的物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此外,国内物流公司之间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企业对物流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要求不管提高,因此必须加强物流管理的提升,确保我国物流行业的稳固发展。
一、物联网与智能物流
(一)物联网
物联网的概念在1999年由KevinAsh-ton教授提出,在技术的不断发展中,物联网的概念不断成熟[2]。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我国物联网校企联盟对物联网的定义,当下几乎所有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环境以及状态信息实时的共享以及智能化的收集、传递、处理、执行。广义上说,当下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都可以纳入物联网的范畴。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当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物联网技术日渐成熟,现如今物联网已经可以大规模的应用到企业的日常运作中,完成企业日常工作和运维。
(二)智能物流
智能物流的出现是为了响应客户需求,当代人们消费需求在互联网背景下不断转型升级,传统的物流模式不能够迎合市场需求,智能物流就是在这种情境下升级而来。当下对智能物流的定义主要是指在物流行业发展中,涉及到商品以及相关信息技术,运作方式是利用现代电子商务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1]。智能物流主要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生产商,销售商和用户之间的信息整合处理,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信息和数据的支撑。
(三)智能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智能物流的发展,作为服务行业的一个重要的代表,智能物流的实际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在我国,智能物流的发展速度虽然十分迅速,但是仍然存有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
1.目前我国智能物流的发展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无法充分利用现有的大量社会资源,并且现有资源也没有很好的与物流核心要素融合,其次,国家的运输资源整合效率低下,相较其他国家,我国的海运占比低下,智能物流中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2.统一的企业标准和社会标准是一个行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智能物流来说,也是如此,只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才能促进物流的行业各个节点的工作顺利推进。目前,我国物流相关的各项程序相对还不够完善,导致智能物流在某些环节的运作中发生的意外状况不能及时的解决,降低整体智能物流的运作效率,如运输车辆的空载问题,物品包装的标准化和散包现象的问题等,诸如这些问题拖慢了智能物流的发展进程。
3.缺乏智能化的整体投入,资金的投入是引进高端设备的重要基础[3]。想要全面推进智能物流行业的发展,就需要学习先进的物流技术,购入现代化物流设备,引进物流人才。但是大多数的企业资金和融资能力有限,所以设备强化方面无法实现全部智能化,技术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以及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推进也存在困难。
4.智能物流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物流人才的支撑,专业的物流人才作为物流市场的竞争主力,在智能物流的崛起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促进智能物流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支撑。但是就智能物流目前的发展来看,当下的处于物流行业的人对于先进的物流设备操作专业程度不高,对新的物流技术接受程度也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在某种程度无法达到智能物流信息化的标准。
二、物联网对智能物流发展的影响
物联网是利用广泛存在的互联网技术建立起来的,其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电子标签技术[4].通过这项物联网技术可以将所有处于物流环节的物品与网络连接起来,方便对物品的全程监督和管理。物联网在物流行业的应用总体来说还是十分广泛的,因此物联网对智能物流的行业的影响也比较全面的。
智能物流存在基础和前提是物联网[5],智能物流利用物联网技术将与物流相关的信息集中起来,采用物联网信息处理中心处理数据,并选择出最优的方案优化物流的运作。通过借助物联网技术,能够提升智能物流运营的效率和灵活性,满足顾客需求响应,能够以最快的反应速度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撑下,使智能物流的运作更为快捷,实时监控物流运作全过程,建立相关的物流平台,实现信息的健康交互。
物联网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在智能物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物联网的发展也离不开智能物流行业的支撑,物流行业是物联网相关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物联网连接智能物流的各个环节,掌握货品的实时动态,并依据动态做出相应的调整。物流在物联网的环境下能够促进物流资源的整合和物流功能的整合,提升物理行业的智能化和专业化,提高整体智能物流的服务水平。
三、结语
為了促进物联网背景下智能物流的发展,对当下智能物流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行业运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整合物流资源,提升利润空间,将利润转化为技术、设备和人才,进而实现智能物流的全智能化。
(二)国家出台政策,合理管控智能物流的发展,我国的智能物流的发展需要一套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统一的行业标准,制定合理的行业的标准,探索智能物流发展的新方向,利用政策优势,优化市场审批流程,提高运维效率。
(三)实现物联网和智能物流的深度融合,构建先进的信息处理平台,建设大型公共物流、物联网信息服务平台,积极响应顾客的需求,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同时收集大量的信息包括竞争对手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恶性竞争。
物联网全面提升了智能物流的发展,想要真正的建设好智能物流还要从标准体系、人才建设、信息技术等方面全面的分析与研究,以便做出合理的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蒋海兵.智能物流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0(14):156-157.
[2]刘兴,陈龙,邓宇.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物流大数据平台研究[J].时代金融,2020(20):164-165.
[3]李林.智慧物流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农家参谋,2019(17):154.
[4]胡震.物联网背景下现代物流发展现状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0(09):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