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戏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戏教案

社戏教案范文1

苏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第二节“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主要包括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以及细胞的衰老、调亡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细胞分化的概念、实质和细胞的全能性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承载着学生认识生物体生命现象以及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等方面的熏任。本节知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有关细胞知识的基础上以及高中阶段学习“细胞的化学组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和本章第一节“细胞增殖”等知识之后,进一步探讨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的相关知识,是对以前学过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又可为学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及遗传和变异知识打下基础。其中细胞全能性的知识又是选修教材中有关克隆技术和胚胎工程内容的理论基础。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说明细胞分化形成各种组织;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描述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过程。

2.2能力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合作交流,培养自学能力、分析理解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并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能力。

2.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增强学生关爱他人、珍爱生命、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

3教学过程

3.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高等动物由一个细胞分裂、分化发育成生物体的过程,然后提出问题:这个新生命发育的起点是什么?一个受精卵是通过怎样的生理变化增加细胞的数目?如果只进行细胞的分裂,能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生物体吗?细胞除了要进行细胞分裂之外,还需要进行怎样的变化呢?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借助师生对话自然进人新课的学习。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导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回忆以前知识的基础上自然进人新课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2问题引导,逐层探究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可将教学内容分为四个版块:

(l)板块一

细胞分化利用多媒体展示教材中骨健干细胞分化示意图,提出问题:骨傲是通过怎样的过程才形成种类不同的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从上述细胞的变化过程中,是否可以总结出细胞分化的概念?先让学生在观察图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细胞分化的理解,进而引出细胞分化的概念。在这一部分还可展示学生在课下搜集的一段某市为白血病患者捐献骨倪的新闻报道,同时向学生展示有关白血病和骨做移植方面的文字资料。培养学生关注人类的健康问题,认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树立内因与外因影响生命活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关于细胞分化的实质。先让学生分组探究教材中的“知识海洋”,完成讨论题:这些形态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的来源相同吗?细胞分化形成这些形态、结构和功能都不相同的细胞群对生物体有什么意义?来自同一个受精卵细胞,每个细胞都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为什么形态、结构和功能会出现差异?先让小组讨论,列出小组观点,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最终根据小组讨论情况,并结合教材内容得出结论: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是不同的。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证据表明,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在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有序的细胞分化能够增加细胞的类型,进而由不同类型的细胞构成生物体的组织和器官,执行不同的功能。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填写表格,比较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在“细胞变化、发生时间和在个体发育中意义”等方面的区别。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2)板块二

细胞的全能性这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难点,为了让整个教学过程自然连贯,通过问题“高度分化的细胞是否还能像早期胚胎细胞那样,在合适的条件下形成一个新个体呢?”自然过渡从而引出细胞的全能性。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积极思维”,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上述实验能证实植物细胞具有生长发育的全能性吗?为什么?根据学生讨论列出讨论的几种情况,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细胞全能性强调的是“潜能”,已分化的细胞都是由受精卵有丝分裂来的,都有一套和受精卵相同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因为经过分化而失去基因;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它就可以经分裂和分化而形成新的生物体。从而得出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关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此部分内容在选修3教材中还要以专题的形式学习,要求简单了解即可。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中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以流程图的形式归纳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问题如下:植物组织培养的关键在哪里?为什么要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有何应用价值?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探究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整个过程中,留给学生思维空间,教师给予恰当的引导,锻炼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板块三

细胞衰老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可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先让学生以学习协作小组为单位展示在课下搜集到的有关细胞衰老的实例,教师对学生的展示情况作简单评价,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细胞衰老的特点。在这一部分要重点强调细胞的衰老贯穿于生命的始终,但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并不等于个体的衰老。对于细胞衰老的原因,可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知识海洋”,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通过这两项实验能不能说明细胞的增殖能力是无限的呢?上述两项实验能够说明细胞衰老的原因和调控细胞衰老的物质在哪里吗?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做适时引导,最终可得出结论:细胞的增殖能力是有限的,体细胞的衰老是由细胞自身的因素决定的。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人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通过对人衰老的讨论,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4)板块四

细胞凋亡学生对此部分内容在以前没有接触过,属于全新的知识。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人胚胎发育历程中胎儿手和尾发育的图片。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内容,并提出问题:什么是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有什么意义?细胞死亡的类型有哪几种?如何区分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通过观察、讨论、自学教材等归纳总结出细胞凋亡的概念、意义及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变微观为直观,便于学生理解。通过指导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理解能力。

3.3课堂小结,巩固知识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学生对于本节内容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怎样把这部分知识化为己有呢?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本节所学内容,构建知识体系,并各自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①我认为本节课最重要的知识点有哪些?②我仍然有疑惑的地方是什么?③我最感兴趣、课后希望能继续探究的知识点是什么?设计意图:从教学目标出发,总结本节课学生的体验、收获,培养学生适时对知识进行整理、回顾的学习习惯,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4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以协作小组为单位,在课外利用互联网等媒体搜集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搜集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掌握更多的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等方面的最新资讯。题目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收集,也可以参考教师提供的。例如,①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吗?最新的研究成果有哪些?②你对克隆人的研究有何看法?③你周边人口老龄化严重吗?能不能提出一些有利于老年人生活的建议?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利用多种媒体搜集、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的能力。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的意识。

社戏教案范文2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一、设计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学生在教学中探索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达到探究性学习的最大成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讨论、答疑、实践等手段,始终贯穿探究性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辅相成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与知识、技能。

理论依据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教师启发式学习和探究性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思想,教师作为主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有所启迪,并协助学生顺利开展探究性协作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现问题,体现探究性协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以及在实践中获得真实情感体验的优势。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语文课程既要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情感体验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在鼓励学生探究性协作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收获一定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自学与合作学习并重,根据教授教学内容及学生特征分析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

依据新课标以及培养信息化新型人才的要求,我们将根据以下四个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带着现代思辨的观念审读作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增加学生的文言积累,提高学生阅读和赏析文言文的能力

1、熟悉掌握字词句,归纳。

(1)通假字属、凭

(2)一词多义:固、适、逝、苛、虽;

(3)词类适用:东、西、侣、友、舞、泣;

(4)特殊句式: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2、学会理清文章的思路,扣住每段的写景主体或叙事、议论内容来归纳整合,写出每一段段落大意。

过程与方法

1、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小组团队合作探究,培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过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情感体验,提高理性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体验作者情感;

2、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通过课堂协作、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从而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处世观。

信息素养

通过利用互联网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识别和运用的能力。

三、利用教学环境与资源分析

四、设计师生活动,确定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

五、教学设计过程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怎么写

一、 学科领域

本教学设计方案所适用的学科领域是:语文、自然、地理、思想品德、美术、音乐,突出主要学科语文。

二、 学习目标任务

1、 情感目标

(1)、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认知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 了解五彩池神奇、美丽的特点。

(3) 了解五彩池神奇的原因,培养唯物主义精神。

2、 技能目标

(1) 培养学生分析、感悟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2) 熟悉电脑网络操作,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团结协作、自我表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

(4)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三、 教学难点分析

1、 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2、 理解最后一自然段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 设计思想: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个别化教学,让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兴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等。

五、 设计思路:

1. 情景揭题,资料收集。(激发学习兴趣)

2、讨论交流,质疑问难.(培养质疑能力)

3、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培养阅读分析、语言积累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交流评价,获得真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5、拓展学习,升华感情。(培养高级思维能力、知识积累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6、练习巩固,大胆创新。(培养自我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7、作品展示,体会成功。(培养赏析、评价能力)

8、总结评价,谈谈感受。(培养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能力)

六、课件设计思路

1、学习区

(1)、知识窗(有丰富的图片、文字、视频、动画、录音等与课文相吻合的静动态资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A、:五彩池的音像画面。B、媒体显示:大大小小的水池及文字C、。媒体显示视频宝石般的水池及文字 :五彩池的各种形状,近景、远景、全景、特写。D、媒体显示:各种形状的水池。E、媒体显示:视频五彩池,徜徉在这神奇的大自然中,聆听着美妙的音乐让我们美美地读好课文,再来一起欣赏美丽的画卷。F、媒体显示:流动的水池: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G、媒体显示:高低不平的石笋、细腻透明的石粉再加上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的景象。H、视频三棱镜演示光的色散及文字讲述光的折射原理。I、中国地图,九寨黄龙的地理、环境背景材料、在世界上的历史地位和景区介绍以及

风土人情、民间传说;五彩池的景区介绍以及在旅游方面的地位。J、

(2)、小字典(有生字的读音、书写笔顺、部首、近反义词、同音词、组词,以及相关成语等资料。学生在自学生字时,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信息,进行自学。)资料来源于第七册教参书及《字词句段篇》

(3)、小导师(对课文的重点段句进行导学。,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3、 展示区(网上学生作品)

4、 赏析区A、写景美文集锦B、有关九寨黄龙的美术、摄影、音乐作品。C、九寨、黄龙、五彩池的图文介绍。D、九寨、黄龙的导游图。

5、网上探索区(给学生提供相关网站)

七、学习过程

(一)、 情景揭题,资料收集

1、在悠扬的乐曲声中,课件播放五彩池 风光,师指引学生细看池水的斑斓色彩和水池奇特的形状,揭示课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地方?它为什么这样美丽,这样神奇? (课件:五彩池的音像画面。)

2、那就让我们通过生活,通过网络走进五彩池,去收集有关五彩池的资料吧。 分析:自学能力是独立学习的能力,是观察、理解、综合概括等多方面能力的统一表现。学生在预习、自学中确定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养成良好自学习惯,而学校开发的网络平台为他们进行课前预习质疑提供了极大方便。预习的目的是了解学习内容。但切实达到先学再教则应首先解决学生预习中的困难和盲目性。教师精心设计自学提纲,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学。这样为理解领悟课文较深刻的内容奠定了基矗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先学后教的模式在网络环境中充分得到体现。网络平台已成为课上、课下学生学习的伙伴。

(二)、讨论交流,质疑问难

分析:在学生收集到充分的资料以后,我们看到了他们内心的激动与自信,于是我们组织他们进行交流讨论。只见他们就像一个个小专家,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自己的成果,提出自己的疑惑。他们或侃侃而谈,或争得面红耳赤,或洗耳恭听,或静静欣赏。我们惊叹于他们的博学,同时也惊叹于现代信息技术对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大功能。

(三)、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集体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可网上交流、小组协作等方式。)

1、课文围绕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板书:数量、形状、颜色、成因)

2、检查交流预习情况。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找出容易出错的字,查阅小字典,帮助记忆。

社戏教案范文3

关键词:高速公路 安全设施 设置 交通安全

中图分类号:U4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b)-0251-01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一般来说包括安全护栏及防撞缓冲设施,有关交通标志、标线,隔离封闭设施,视线诱导设施及防眩设施等。交通安全设施能够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减轻事故严重程度;因此,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一直比较重视安全设施的设置。

1 波形安全护栏设置

安全护栏,从物理学来说是一种典型的吸能结构,多设计成波形,它通过变形来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引导车辆改变方向,有效防止高速行驶的车辆失控越出路外,最大限度减少乘员及车辆损伤。

1.1 波形梁护栏设置原则

(1)对于高度大于3米的填土路段,可以在路侧设置普通型波形梁护栏;如果路段填土高度大于8米,则需要设置加强型波形梁护栏。

(2)如果是桥梁、通道,那么在其两侧距离桥头8米范围内需要设置加强型路侧波形梁护栏,以及加强型中央分隔带波形梁护栏。

(3)如果是在有跨线桥及分离式立体交叉的地方,需要在桥墩及两侧8米范围内设置加强型护栏,旨在防止失控车辆冲击桥墩。

(4)如果是互通立交,那么在立交整个范围内都要设置加强型波形梁护栏。

(5)关于路侧护栏的长度最短为70米,如果是两段路侧护栏,在其间距离不到100米时,需要将两路段进行连续设置。

1.2 波形梁护栏结构形式

波形梁护栏结构,主要有与托架连接和与六角形防阻块连接两种形式。受力性能角度来分析,能够更好的吸收碰撞时产生能量的结构形式为与六角形防阻块连接形式,碰撞发生时会增加参与变形护栏的跨数,并且护栏的变形曲线较为光滑更有利于车辆导向,有效减少阻拌现象发生;所以,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更多采用的形式是波形梁护栏与六角形防阻块连接。

2 交通标志设置

2.1 交通标志设置原则

交通标志的科学设置在于以下几点:第一,能够为道路使用者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第二,满足夜间行车所需的视觉效果。在设置交通标准时,一定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所设的标志必须保证在驾驶者告诉行车的条件下,能够准确、及时、完整地捕获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强化标志的车辆引导作用,合理引导车流;此外,全线标志的设置应该均衡,标志结构形式设计要与道路线形、周围环境协调一致,最大限度的提高标志视认性。

2.2 标志结构形式选择

关于交通标志的结构形式,可以分为单柱式、双柱式、悬臂式、门架以及悬挂式。其中门架式的视认性最好,但造价也最高;悬臂式次之,双柱式、单柱式再次之,造价也随之降低。对于高速公路交通标志结构的选择,应该以要满足视认性要求为标准,可以多种形式结合使用。如,有路侧照明电杆,可以采用悬臂式;有路侧边沟,可以采用悬臂式等。

3 交通标线及路钮设置

3.1 交通标线设置

为满足高速夜间行车视觉效果要求,提高行车安全性,高速公路大都采用热熔型反光标线,厚度一般为1.5到2.0毫米。

(1)主线上为四条车道边缘线,二条车道分界线,保证车道边缘线宽为20厘米实线,车道分界线宽为15厘米的虚线;(2)互通立交出入口、收费站头前要划斑马线和路面导向箭头,收费站广场处则需要划减速斑马线;(3)对于加减速、辅助车道、匝道硬路肩渐变段车道的边缘线需要依据现场情况顺势过渡,不能出现硬急弯;并在适当位置要划车道标记线。

3.2 交通路钮设置

路钮是一种粘贴或者锚固在路面上,旨在警告、诱导、告知司机道路轮廓、道路前进方向等的特殊装置,一般配合路面油漆、热塑标线使用;可以在不良气候条件下保证司机对路况的视认性。交通路钮有两大缺点,一是是其突出特点,会对车辆构成潜在危险,可以通过降低路钮高度降低其危险性;二是路钮一旦与路面锚固不牢脱落会高速行驶车辆形成安全威胁,唯一解决方法就是提高路钮与路面的粘结强度。交通路钮广泛用于冬季不积雪路面,被证明是一种能有效提高道路安全能力的交通安全设施。

4 隔离栅设置

设置隔离栅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人因主观或者客观因素随意进入、避免横穿公路现象的发生、禁止随意占用公路的情况出现。隔离栅作为一种隔离措施,能够有效排除道路干扰情况。隔离封闭设施包括以下设备:(1)公路两侧用地界线边缘的隔离栅;(2)立交桥、人行天桥两侧的防护网。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建设隔离栅的时候,遇到通道或者桥梁,应该在朝桥头锥坡方向围死;如果在修筑时与涵洞相交,需要分析沟渠情况,如果沟渠较窄,可以直接跨过,如果沟渠较宽,则采用遇到通道或者桥梁一样的方法,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路段是分离立交,需要在桥梁两侧设置桥梁防护网,网高至少距离地面2米,这是因为在施工时,会造成一些物体脱落,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物体对主线行车的干扰。

5 轮廊标设置

轮廊标的作用在于指示道路方向、明确车行道边界,对夜间行车起到诱导作用。特别是在夜间雨天、大雾、路面积雪等不良气候条件下,由于遮盖导致路面标线不清楚,此时司机更需要视线诱导设施。设置原则有,第一全线连续设置轮廊标,公路前进方向左、右两侧对称设置,左侧为黄色,右侧为白色;第二,直线段及半径200米以上路段,保证轮廊标的间隔为48米;第三,护栏设置路段,要使用附着式轮廊标,没有护栏设置路段,需使用柱式轮廊标。

6 防眩板设置

高速公路夜间行车,前照灯强光很容易引起驾驶员眩目,使驾驶员产生紧张、疲劳感,容易诱发交通事故。防眩设施则是防止夜间行车驾驶员眩目的有效人工构造物;有板条式防眩板、扇面状防眩大板、防眩网和防眩棚等形式;同时植树除了有美化路容功能外,也能起到防眩作用,故植树也可作为防眩设施的一种。一般情况下,在无法绿化路段的中央分隔带上需要设置防眩板,间距为50到100厘米,倾角80度,可以连接在中央带护栏上,也可以单独结构安装;为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多设计为绿色。

科学设置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可以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及事故严重度,最大限度保障人车安全,是一项造福于人类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穆海峰.高等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探讨[J].交通标准化,2013(10).

社戏教案范文4

关键词:高速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安全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交通建设中有关交通设施主要分为三类:安全、服务以及管理。这是组成公路设施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公路可以发挥其本身具有的效益的基础保证,是公路可以进行行车并安全行车的重要保障,这是现代化以及智能化的公路建设的基础标志之一。公路交通的基本安全设施包括了高速公路的护栏、道路标志、标线以及隔离和视线诱导设施,这些设施的施工质量将会对交通安全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不仅仅是现代交通运输的基础保证,同时也影响着道路美学。公路在投入运营之后的安全、舒适以及高速高效都是建立在这些设施的基础之上才能发挥功能的。

交通安全标志设置是交通系统中区域视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令司机在进行行驶过程中可以对路况以及方向进行正确判断的基础,不但可以有效的提高行驶的舒适度,同时在规范交通以及减少事故发生上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直接从根本上减少了由于事故而出现的损失。因此对于交通安全的设施建设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其顺利施工以及保质保量的投入使用并发挥作用是需要高技术高水平以及丰富经验的工程师进行施工设计的,这样才能真正将效益和速度、质量和数量进行有机结合。除此之外在客观条件上还需要严格的制度进行规范化的约束管理,根据实际工程的特点,对工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细致的职责划分,以此对工程的质量以及进度进行规范化的保证。

1 管理控制手段

1.1 控制原料质量

原料的重要性在施工质量的保障上是基础,原料的合格检测需要在施工前就进行,这也是公路建设区别于其他施工的地方,也是对质量进行管理保障的最重要的环节。所以入场的材料以及施工产品都要在设计以及技术规范上进行严格的把握,禁止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交通安全的设置质量就是建立在优质材料的基础上的,因为像是标志牌以及隔离栅和护栏在使用中出现的隐患大多不是因为其安装造成,而是由于其本身存在有质量缺陷,安装问题在检验中较为容易发现,控制工作较为便捷,若是出现缺陷也容易纠正以及发现。但是若是材料本身的质量缺陷,则是不容易发现,只有在后期的使用中出现了问题才会显现出来,所以,材料以及基础构建在进场时的检验对于质量的保证而言十分重要。

对于供货厂家,检验人员需要对其生产能力以及设备、工艺畸形不定期的确认检查,从根本上对供货渠道进行保证,这是最有效的方式,并且供货的过程巡查需要不定期进行,这样才能对厂商提供的产品的合格性检测的真实可靠性予以保证。并且在产品出厂并进场后,技术检查人员还必须对产品进行试验以及检测,这项工作需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在确认无误后才能投入施工,若是在检测中发现了问题,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项目检测。

1.2 加强控制工序流程

将质量关把好,对工程当中的一些不合格的供需以及隐患最大程度的隔绝发生,隔离栅和防抛网在施工的工序上主要分为以下步骤,首先要进行放样其次进行挖坑,然后进行基础的浇筑以及安装立柱,最后则是挂网。标志在施工上的步骤主要有,首先定位基础,其次是放样,然后挖基坑,紧接着浇筑基础,然后安装立柱最后则是对标志板进行安装。路面的表现的施工步骤为,首先放样,其次,对路面进行清扫,最后进行底漆的喷画和标线的喷画。

1.3 对专业人员的控制

专业人员是运用广泛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加强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在高速公路蓬勃发展的今天,从事交通工程的专业人员十分紧张,必须认真审核进场专业人员的资质和能力,必要时可以抽调相关人员进行短期培训,不合格者不得上岗。教育项目部的工程技术人员,使他们认识到创精品工程最重要的是先从达到合同要求的质量目标做起,认真自觉地履行监理程序,从最基本的施工要素做起,严把质量关。

1.4 建立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

施工队立即进行整改,直到达到规范要求,才能进入下一道程序的施工,项目专业技术人员或专业工程师在现场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监督,及时解决现场出现的问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横向从自建到各专业的管理体系,使工程质量得到好的保证。

2 交通安全设施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2.1 防撞护栏

国内高速公路广泛采用的是波形梁护栏,是利用土基、立柱、横梁的变形来吸收能量,并迫使失控车辆改变方向,恢复到正常的行驶,防止车辆冲出路面或穿越中央分隔带,以保护车辆和乘客,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2.2 防撞护栏

在高等级公路上,为了防止与公路无关的人和动物进入,保证车辆高速行驶的安全,防止非法占用土地等,而设置禁入隔离栅,隔离栅最常见的问题是由于隔离栅强度较差而时有被盗,不仅给管理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给安全行车带来不利影响,必须加强现场的安装质量。

2.3 标志及标线

交通标志在整个交通安全设施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就像一座无声的广播电台,24h为道路使用者提供明确、及时和足够的信息,引导和组织交通流,交通标志直接关系到交通运行状况和道路使用者对道路的认识与理解。

3 结论及展望

交通标线是交通安全设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交通安全设施与服务设施、管理设施、土建工程是一个综合的有机系统,必须通盘考虑,同步设计,一方面可避免相互干扰与矛盾,另一方面各个专业可以在总体设计指导下开展设计工作。

在交通安全设施的成功工作中,一条公路的交通安全设施工程不得由一家施工单位来承建,而是全过程引入竞争机制.另外,完善而合理的交通安全设施能够美化环境、协调景观、活跃视觉,为司乘人员提供舒适、安全、快捷的服务,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大力加强对环境安全的宣传和控制,防止对已完路面的污染和损坏,对施工废弃物严禁乱丢乱弃,否则就会造成交通安全设施工程的遗憾,成为美中不足。

总之,交通安全设施在国内的发展尚不成熟,需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相互借鉴各自好的技术措施和经验。

参考文献

社戏教案范文5

1.1我们生活在社会关系中

1.2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为什么社会关系对我们如此重要

2、能力目标:了解影响人际关系的几种主要因素

3、素质目标:学会初步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

社会关系的定义、类型及影响人际关系的五种因素

教学难点

学会理解并区分认知因素中的五种心理效应

教学方法

超星学习通、案例分析、课堂问答、作业与讨论

教学过程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设计意图、具体方法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5分钟)

介绍本课程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整体介绍本课程的三个模块及各模块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新课讲解(35分钟)

*图片故事导入:天堂与地狱的区别

一、什么是社会关系

给出定义:社会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和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课堂训练:(连线题)根据列举的关系找出其对应的社会关系类别

二、为什么社会关系对我们如此重要

案例:《乌克兰“狗孩”马拉亚》

由案例得出:人区别于动物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人的劳动实践,那些兽孩脱离了人类社会,仅仅是生物人,不能成为社会人,他们只有进入到人群中,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就是说人的社会化必须也只能在人群中完成,在社会中完成。由此推出第一个观点:

1、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需要

是人存在和发展的方式,也是人生存和发展的条件。离开了人际交往,人就失去了社会性;离开了社会关系,人就失去了从事各种活动的条件,也就无法生存和发展。

2、建立社会关系是人归属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求层级理论

(学校、邻里、社区、单位和其他环境)归属感

3、良好的社会关系是人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

“交往剥夺”的心理学实验

案例分析:小李的经历

总结(5分钟)

第二课时

新课讲解(30分钟)

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一、认知因素

人际交往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认知的过程

对自己的认知

对他人的认知

对交往本身的认知

1. 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注意开始接触到的细节,如对方的表情、身材、容貌等,而对后来接触到的细节不太注意。这种由先前的信息而形成的最初的印象及其对后来信息的影响,就是首因效应。

2.近因效应:最近的信息对人的认识具有强烈的影响,最后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

3.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指在人际交往时,人们仅仅根据某个人一种或者几种特征来概括他在其他方面一些未被了解的人格特征,从局部信息形成完整印象的心理倾向。

4.刻板印象:在人际交往时,人们往往习惯于机械地将交往对象归于某一类群体中,对于某个人或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是定势效应的典型表现。

5.投射效应:在认知和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现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即推己及人的认知障碍。

二、情绪因素

三、相似因素

四、互补性因素

五、人格因素

总结(5分钟)

让学生对本课程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故事导入,让同学们意识到我们不是独立于世的,而是身处在社会关系中

4种划分方法,释义举例讲解法

即时训练巩固学生的理解记忆

由狗孩的案例推出: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需要

让同学们领悟:不管你愿不愿意,社会关系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它对每个人来说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它让每个人在其中成长,在其中成功。

案例分析引发思考

案例:找工作

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通过测试《你曾经被自己的思维套路过吗?》帮助理解刻板印象

注意了解投射效应的两种类型

《人际关系与沟通》P14

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回答。

社戏教案范文6

关键词:社交网络;信息生命周期;个人信息;信息安全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发展以及智能终端、数字城市等信息体的普及,全球数据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我们已经迈进了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在大数据的推动下,孕育出新的发展商机和新的发展模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6月,网民中即时通讯用户规模达6.06亿,较去年底增长了1850万人,占网民总体的90.8%;微博客用户规模为2.04亿,占网民总体的30.6%,社交网络已成为大数据解决和应用的引领者。同时,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也成为大数据时代商家博弈的焦点。在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安全事件频发,社交网络个人信息安全已成为我们亟待关注与解决的问题。

一、基本概念界定

(一)社交网络。社交网络即社交网络服务(Social Net

working Service,SNS),是以一定社会关系或共同兴趣为纽带,通过各种形式,为在线聚合用户提供沟通、交互服务的互联网应用,这些互联网应用包括狭义的社交网站(如Facebook、QQ空间、人人网、豆瓣网)、微博、博客、即时通讯工具(如微信、易信、QQ)、论坛等。

(二)个人信息。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在其生产、生活过程中会产生各种信息,其中关于其自身的记录就是个人信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曾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每个个体都与其他个体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因此,作为反映个体情况的个人信息不仅包括可以识别特定个体的基本信息,也包括个人与其他事物相联系的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家庭的等方面的信息。齐爱民在《拯救信息社会中的人格:个人信息保护法总论》中将个人信息定义为:“与个人有关的,可以直接或间接识别本人的信息”。个人的姓名、性别、出身日期、身份证号、手机号、指纹、特征、婚姻、家庭、教育、职业、爱好、健康、病历、财务情况、社会活动等都属于个人信息。

社交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即反映在互联网上的上述所有信息。此外,还包括个人的电子邮件地址、账号及其对应密码、IP地址、域名、统一资源定位器、cookies等互联网特有信息。因此,社交网络中个人注册信息、个人分享信息、人际关系信息1、数据挖掘信息2都属于个人信息范畴。

(三)社交网络个人信息安全。社交网络个人信息安全,即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的认证性(或可靠性)、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认证性(Authenticity),是指用户的个人信息是真实可靠的,信息是由可确认的主体的。认证性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保障其他信息主体的权益,防止恶意用户盗取、假冒他人名义进行欺诈等;保密性(Confidentiality),即确保特定个人信息只能被特定的授权者看到或使用,未经本人同意,不得随意公开或泄露他人信息;完整性(Integrity),即保证个人信息及其处理方法的正确性和一致性,保护用户个人信息不被非法删除、修改、伪造等;可用性(Availability),即用户本人及授权者可以按需获取、使用特定个人信息;可控性(Controllability),是指用户个人信息处于安全监控状态,未经用户本人同意不得随意使用其个人信息。

二、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安全性分析

(一)信息产生阶段。个人信息的产生是一个持续、长久的过程,伴随用户网络行为的始终。信息产生阶段的安全性主要是指信息的认证性和保密性。

(1)认证性分析。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的认证性,是指要保证个人信息内容的真实可靠和信息主体的可认证、可信任。内容的真实可靠和主体的可认证、可信任是防止网络假冒、网络欺骗的第一步。主体认证是保证个人信息真实性的关键,是社交网络环境下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首要环节。目前,国内大多数社交网络注册时都要求实名认证,即用户要提交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信息才能完成注册。但是,用户出于隐私安全的考虑,会伪造自己的注册信息,网站对此并不能进行真实准确性的认证。据美国《消费者报告》调查显示,1/4的

Facebook用户在注册时会说谎,包括填写不真实个人资料,如伪造生日、所在地、身份等。2011年11月,新浪也被爆出“认证信息造假门事件”,相关人士称新浪微博“有漏洞”,只要有名片、邮件,就可以托熟人认证(微博加V)。这些都说明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的安全认证仍存在问题,并亟待解决。

(2) 保密性分析。保密性即个人信息的私密、非公开性。信息产生阶段,个人信息的保密性主要受用户个人和社交网络的功能影响,用户在注册、信息时产生的信息种类越多、开放性越高,其信息保密性就相对越小。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6月,网民中即时通讯用户规模达6.06亿,较去年底增长了1850万人,占网民总体的90.8%;微博客用户规模为2.04亿,占网民总体的30.6%,论坛/BBS用户规模达1.2万人,占网民总体的18%。总之,社交网络用户已成为网络的主要用户。社交网络中用户不仅会填写姓名、性别、年龄、所在地、学校、工作、联系方式、生日等信息,还会上传头像、照片、视频,生成状态、位置、标签等信息。社交网络中用户生成的信息不仅数量巨大而且种类繁多,是大数据时代重要的数据财富。根据2015年7月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包括网民的姓名、学历、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工作单位等;63.4%的网民个人网上活动被泄露,包括通话记录、软件使用痕迹、地理位置等。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的保密性问题依然是信息安全的短板。

(二)信息收集阶段。信息收集主要针对非信息生产者的第三方个体或组织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搜索、收集行为。信息收集阶段的安全性主要是指信息的可控性,其安全性威胁主要是第三方在用户不知情的状况下过度收集其个人信息。

随着移动网络、云计算、云服务等的产生与发展,用户个人信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服务商、第三方团体在利益的驱动下,随意搜集用户个人信息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事情。以微博、大众点评为代表的移动社交应用开始借助GPS定位技术广泛收集用户的实时位置信息,以米聊、微信、陌陌等为代表的即时通讯软件随时可能将用户的手机通讯录、邮件地址等存入云端,用户完全无法掌控自己信息的去向及使用范围。2012年3月,美国Facebook、Twitter、Yelp、苹果等十三家社交媒体被相继告上法庭,方指控这些公司侵犯了用户隐私。2013年6月,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披露的美国“棱镜门事件”――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和联邦调查局(FBI)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雅虎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等秘密资料。这些事件都暴露了社交网络用户个人信息被随意收集和过度使用的问题,但是我国依然没有相应的法律及行业规范来制约网络服务商或其他组织的不道德行为。

(三)信息组织阶段。社交网络个人信息组织就是将个人零散的、片段式的信息以某种特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实现分类序化管理的过程。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的有序呈现就是信息组织的结果,主要包括用户主页信息的分类呈现和好友分类管理。社交网络中大部分的好友信息是公开的。信息组织阶段,个人信息安全性主要是指好友列表和关注/粉丝列表对用户人际关系信息的泄露,以及由此导致的数据挖掘、网络欺骗等行为。

社会化推荐系统、好友推荐算法库、好友亲密度模型、好友智能分组算法等都是基于用户生成的信息和好友关系信息产生的。大量研究已经证明利用用户好友关系以及群关系不仅可以推测出用户的其他基本信息还可以推测用户的隐私信息。因此,信息组织阶段增加对好友列表、关注/粉丝列表等用户关系信息的隐私保护及隐私设置是十分必要的事情。

(四)信息利用阶段。社交网络个人信息利用是指用户信息被他人查看、获取并使用的过程,信息利用包含信息获取、信息提供、信息二次开发和交易等。利用阶段,个人信息安全主要是指个人信息的泄露与滥用问题,涉及个人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信息利用阶段,影响个人信息安全的因素主要有:网站的隐私功能,用户隐私保护意识,个人信息的可检索性。

(1)网站隐私功能。社交网络的隐私设置是控制用户信息传播范围、保证个人隐私的重要手段。网站有无隐私设置、隐私设置完备与否,都是判断社交网络个人信息安全性的重要指标。笔者通过对国内社交网络的调查统计,发现大部分社交网络都设有访问限制、信息可见度设置等功能,但有些社交网络依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如新浪微博没有主页访问权限设置;微博的@功能、关注/粉丝列表公开对所有人可见;微信默认可以让陌生人查看用户的十张照片等等。这些隐私功能的缺陷一定程度上都是导致个人信息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

(2 )用户隐私保护意识。用户个人的隐私保护意识和隐私保护行为是影响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另一重要因素。根据《洛杉矶时报》刊登的一份调查显示,超52%的人承认自己从未在下载软件之前读过隐私政策,35%的人则会从不受信任的来源下载软件。国外对Facebook的相关调查显示,大约有1300万用户表示从不设置、或者根本就不知道Facebook有隐私工具。用户对社交网络应用隐私设置的漠视是导致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原因。

(3)个人信息可检索性。目前,国外的OneRiot、Google、

Collecta和Scoopler等搜索引擎可以实现对Twitter、Facebook、

Digg等社交网络的实时检索,国内的有道可以实现对网易微博和新浪微博的实时搜索。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的融合,允许搜索引擎对社交网络信息的检索,实际上是将用户的个人信息推向了公共领域,一定程度上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保密性、可控性产生了威胁。

(五)信息清理阶段。个人信息清理就是暂时或者永久地移除社交网络中保存的个人信息。有时用户并不希望网站保存他们的特定数据,希望退出登录后,网站将这部分数据删除(部分删除);或者是用户不想再继续使用网站,想删除所有数据(账户删除)。个人信息清理或销毁是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内在要求,是社交网络应该提供的功能。

笔者通过对国内几家社交网络的调查,发现社交网络基本上都提供了如“停用账号”、“账号锁定”、“关闭微信”等功能。如人人网的“账号停用”,停用期间用户的个人信息不会被删除,账号激活后其信息依然显示在主页上,但是人人网并没有明确用户个人信息的永久删除问题。新浪微博的“账号锁定”功能可以防止账号被盗后的恶意登录和恶意操作等,锁定期限为15天,到期自动解锁,但是新浪微博没有提供任何账号注销功能,也没有明确个人信息的删除问题。因此,个人信息的清理依然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对个人信息安全性会产生一定威胁。

三、结论

通过对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安全性分析,可以看出,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主要有:①信息产生阶段,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信息认证和信息保密问题,影响个人信息安全的因素主要是网站的信息认证能力和认证水平以及网络用户个人的信息纰漏状况;②信息收集阶段,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主要是网络服务商及第三方组织对个人信息的过度、不合理收集问题,影响个人信息安全的因素主要是相关法律政策及行业规范的缺失;③信息组织阶段,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主要是恶意用户对好友信息的恶意挖掘行为,影响个人信息安全的因素主要是网络服务商的隐私设置及相关法律规范的缺失;④信息利用阶段,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主要是信息泄露与信息滥用问题,影响个人信息安全的因素包括网站隐私设置、用户隐私保护意识以及个人信息的可检索性等;⑤信息清理阶段,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个人信息永久删除问题,影响其个人信息安全的因素主要是社交网络的功能设置。通过对上述各阶段信息安全问题的剖析,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期针对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艳欣,康旭冉.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J].兰台世界,2014(5):24-25.

[2] 孙毅,郎庆斌,杨莉.个人信息安全[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3] 罗力.社交网络中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14):38-40.

上一篇掌声教案

下一篇采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