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影行业市场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影行业市场分析范文1
【关键词】中职电子;线性运放;三步分析法
集成运算放大器是一种具有高开环放大倍数并带有深度负反馈的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自20世纪60年代初第一个集成运算放大器问世以来,该电路广泛应用于信号运算、信号处理、信号测量等方面。在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电子电工类专业规划教材《电子线路》中,对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特性与数学方面的应用作了阐述。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知识时,能简洁、明了地掌握线性运放的特性与应用,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对一般线性运放电路的分析方法作了一点总结,归纳出分析计算一般线性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分析计算的“三步分析法”, 为学生在分析线性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保证。
一、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理论基础
1.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概述: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电路常分为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和偏置电路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它具有开环放大位数高、输入电阻高(约几百千欧)、输出电路低(约几百工欧)、漂移小、体积小、可靠性高等特点,现已成为一种通用器件,广泛运用于各个技术领域。
2.集成运算放大器理想特性:在分析集成运算放大器时一般将放大器看成理想运算放大器,理想特性为(开环电压放大位数Auo=∞;差模输入电阻Ri=∞;开环输出电阻RO=∞;Vi=0 时VO=0;频带宽度BW从0到∞)。
3.集成运算放大器在线性应用时的两个推论:①虚断,由运算放大器差模输入电阻Ri=∞,推导出两个输入端的输入电流为i+-i-=0;②虚短,由于运算放大器开环电压放大位数Auo=∞,而输出电压为一个有限值,故Auo==∞,u+-u-=0,则u+=u-。
二、集成运放线性应用“三步分析法”
根据集成运算放大器在线性使用时的重要特性,对集成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分析进行归纳总结,通过一定的例题分析总结出“三步分析法”,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确定集成运算放大器反相输入端电位(本步骤主要利用两个重要推论中的“虚断”概念);
第二步:确定集成运算放大器同相输入端电位(本步骤主要利用两个重要推论中的“虚短”概念);
第三步:列写出同相输入端相关电流方程,进一步求解未知量。
三、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三步分析法”应用举例
例一:电路如(图一)所示,求出电路的输出电压uO。
解:根据题意,从电路图上可知运算放大器的偏置参数,按照“三步分析法”来解题。第一步:根据“虚断”概念可知i+-i-=0,u+=uO;第二步:根据“虚短”概念可知u+=u-,故u-=uO;第三步:列写出同相输入端电流方程,i1=i2,=,uO=7.5V,问题解决。
例二:已知(图二)所示的电路,求该运算放大电路的的电压放大倍数Auf。
解:根据题意,从电路图上可知运算放大器的偏置参数,按照“三步分析法”来解题。第一步:根据“虚断”概念可知i+-i-=0,u+=0;第二步:根据“虚短”概念可知u+=u-,故u-=0,在计算时可以将电路中间的两个1KΩ电阻看作是并联的。则得到
;第三步:列写出同相输入端电流方程 ,
问题解决。
例三:已知(图三)所示的电路,ui=5V,求输出电压uO 。
解:根据题意,从电路图上可知运算放大器的偏置参数,按照“三步分析法”来解题。第一步:根据“虚断”概念可知i+-i-=0, ;第二步:根据“虚短”概念可知u+=u-,故u-=ui,则得到 ,
;第三步:列写出同相输入端电流方程 ,ui=5V,则uO=10V,问题解决。
四、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三步分析法”应用小结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三步分析法”实质就是以利用线性运算放大电路的理想特性以及两个重要推论为依据,将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计算、输出电压的计算、偏置参数的线性计算归纳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的电流关系上来,利用方程式求解未知量。
授予学生一个简洁、适用的分析方法,犹如给了学生一把披荆斩棘的利剑,为学生的学习扫平障碍,全面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秦曾煌.电工学下册电子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电影行业市场分析范文2
5月17日,陈凯歌新作《搜索》了首款预告片。114秒的预告片,有着强烈的纪实色彩,剧情和情感纠葛迷雾重重,结尾鼠标指针的“穿越墨镜”再次让墨镜成为搜索的焦点,而高圆圆赵又廷姚晨三人在戏里的“真假恋情”,更让《搜索》的预告片显得悬念重重。
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搜索》由新丽传媒、21世纪盛凯影业出品,陈凯歌导演,高圆圆、姚晨、赵又廷、陈红、王学圻、王珞丹、陈燃、张译主演。据悉,《搜索》的预告片由刚刚获得美国金预告片奖提名的制作人魏楠操刀。电影《搜索》将于7月6日暑期档公映。
《2012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
中国电影票房在全球电影市场中所占份额依然很小
5月16日,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编撰的《2012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在京正式。
该报告的编撰者之一刘嘉指出,虽然中国的票房成绩增长很快,且已排名第三,但在全球电影市场中所占份额依然很小。2011年中国市场的现状是大片弱,小片强;增速快,基础差;潜力大,但对外影响小。这需要业届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该报告首次大幅调整了内容组织格局,打破了单纯的产业链环节的线性描述,将研究整体划分为“产业”和“市场”两大板块。“产业”板块针对行业运作,向战略研究转型;“市场”板块则突出受众效果反馈,以数据和分析说话。报告在最后还附加了“2011年电影映前广告市场分析”,并在字数上进行了大幅精简。(李璇)
“青年电影美术人论坛“在京举办
5月18日,以“电影造型的美学追求”为主题的第六届青年论坛之“青年电影美术人论坛“在中国电影博物馆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电影博物馆和北京电影学院举办,中国电影美术学会协办,由主题论坛、电影大讲堂、电影美术获奖影片主题影展和电影美术设计师捐赠物品展四部分组成。
奚仲文、霍廷霄、曹久平等中国电影业界资深美术设计师代表们从电影美术创作中微观的色彩、虚空创造、真实感追求,谈到宏观的电影造型的传承创新,再到美术系教育教学发展现状。下午的对话环节,来自电影产业各个领域的从业者,围绕“数字时代的电影美术”“电影中的空间艺术”和“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三个议题,展开对话。(贺筱筠)
《狂奔蚂蚁》5月25日上映
由上海七贤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福建恒业电影发行有限公司、上海凯羿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发行,青年导演潘昊、葛文喆执导的电影《狂奔蚂蚁》5月17日在成龙耀莱国际影城举行看片会,导演潘昊携主演黄晋琨出席活动为影片造势。首映礼现场,片方宣布,影片将于5月25日 “艰难爬上大银幕”。(贺筱筠)
《龙门飞甲》9月登陆北美市场
日前,IMAX公司宣布由博纳影业出品、IMAX公司进行IMAX转制的《龙门飞甲》将于今年9月登陆北美市场,且将全部采用IMAX 3D版本放映。
《龙门飞甲》自2011年12月上映以来,累计票房约8650万美元。其中,中国内地61张IMAX银幕所获收益约1060万美元,成为继《阿凡达》《变形金刚3》和3D版《泰坦尼克号》后,国内票房排名第四的IMAX版本影片。IMAX电影娱乐部主席兼总裁理查德·葛尔方透露,截至目前,中国已拥有68块IMAX银幕,年底有望突破100块。IMAX公司也在加强与中国电影的合作,未来每年将制作3-5部IMAX版本国产影片。目前传奇东方公司已经拟定与IMAX公司合作拍摄纪录片《长城》。(李璇)
微电影《变身母女》
10日全网上线
5月10日,由灵思传媒、移动MM、酷6网联合制作的公益微电影《变身母女》作为给“母亲节”的献礼在各大网站正式上线。
该片由青年导演向灼执导。影片以“灵魂互换”的概念作为故事的节点,以超现实的手法表现母女亲情与代际沟通。“由于周期短,微电影在创作上没有回旋的余地,NO TAKE TWO。但时效性强,可以迅速捕捉反映社会热点。”向灼表示。该片在运作模式上也颇具新意。临近母亲节,中国移动MM提出在母亲节期间启动公益项目的意向,灵思传媒作为创意核心,直接介入到剧本创作、影片拍摄、宣传推广等环节。据悉,5月底,灵思传媒还将集中推出《微博有鬼》第二季在内的40多部微电影作品。(张莉)
“喜欢你没道理
校园影像季”北京开幕
5月17日晚,由伊利巧乐兹和爱奇艺共同主办的“喜欢你没道理校园影像季”活动于京开幕,罗志祥、刘心、许飞到场助阵。
“喜欢你没道理校园影像季”是针对大学生的微电影演员评选活动,首站广州已圆满落幕。此次北京站活动,通过线上网络海选,线下校园评选,马瀚与王杰曦等六位选手脱颖而出,获得了参演爱奇艺出品的微电影的机会,其中三号范亚鑫和四号刘年则由于出色表现加冕北京站“男女人气王”。(李璇)
电影行业市场分析范文3
一、检讨与愿景
20xx年公司成立市场部,它是公司探索新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但在经过一年之后,市场部成为鸡肋,嚼之无味,弃之可惜;市场部除了做了很多看起来似是而非的市场活动,隔靴搔痒的市场推广,就是增加了很多直接或间接的费用,而看起来对市场没什么帮助。
但在公司领导高层的支持和我们不断地学习中,在后几个月的工作中也探索我们的生存和发展之路,在与各分公司的市场活动,公司资源整合过程中,不断进步。
二、工作思路
1、明确工作内容
首先就必须让市场部从围绕销售部转、担当销售内勤的角色中快速转变过来,从事务型的办公室职能里解脱出来,真正赋予市场部战略规划、策略制定、市场调研、产品开发等基本的岗位职能,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对市场运作进行策划及指导。
2、驻点营销
驻点市场的推行既锻炼、提升市场部人员自身,又贴身服务了一线业务人员,市场部只有提供了这种贴身、顾问、教练式的全程跟踪服务,市场部才能彻底改变一线人员对其的片面看法。
市场部驻点必须完成六方面的工作:
a、通过全面的调研,发现市场机会点,并针对性地拿出市场提升方案;
b、搜集竞争品牌产品和活动信息,捕获市场消费需求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提出新产品的开发思路;
c、指导市场做好终端标准化建设,推动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d、针对性地制定并组织实施促销活动方案,对市场促销、费用及政策使用情况进行核查与落实,发现情况及时予以上报处理。
e、及时全面宣贯公司政策,提升一线人员的战斗力;
f、在市场实践中搜集整理亮点案例,重点总结出方法和经验,及时推荐给市场复制;
3、与销售部强强联合,成立品牌小组
市场部要在市场一线真正发挥作用,除了调整市场部定位及提升市场部自身服务水平外,还离不开销售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如果得不到市场一线的认可和有效执行,即使再好的方案,最终也只能是一纸空文。由市场部和销售部两部门的主管和骨干组成品牌小组,由市场部确定活动企划方案,再由品牌小组成员发表意见,主要对方案提出看法和改进建议,对于需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方案,由市场部负责调整;对于会议讨论通过的方案,交销售部执行,由品牌小组负责跟踪执行进度和效果。而公司的态度和做法,决定了市场部能否与销售部实现共融和共荣。
三、管理团队
1、合理配置人员:
a市场信息管理员一名负责市场调查、信息统计、市场分析工作。
b策划人员一名负责新产品推广策划、促销策划、广告语提炼和资料汇编。
c宣传管理员一名负责宣传方案制定、广告宣传活动现场执行。
2、充分发挥人员潜力,强调其工作中的过程控制和最终效果。
3、严格按照公司和营销部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开展本部门的工作,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使市场部逐步成为执行型的团队。
4、协调部门职能,主动为各分公司做好服务工作。
四、市场分析
1、竞争激烈
几年来,公司同仁辛勤而有效的市场运作,取得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为公司进一步开拓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同行业某些同类产品的成功的市场开发,使威科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变的前进艰难。
2、整合资源
我公司依托山西省农科院的专家优势和山西农大的合作保障了我们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是一般小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公司也有较强的人才优势,在科研开发、销售公关、企业管理、财务及法律方面,集中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公司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拓提供了保证。
五、品牌推广
公司产品经过多年的市场运作,已具备了一定市场竞争优势,为了能够讯速有效的扩大我们产品的市场份额,并获得长久的发展,我们将以公司的发展战略为核心,从产品的品牌形象、产品定位、市场网络建设、市场推广等四个方面系统规划品牌推广策略。
1、品牌形象
为了打造“新威科”的品牌形象,建议我们公司的所有系列产品统一使用该品牌。不同类型的系列产品采用不同的包装策略。(特殊市场除外)
2、产品定位
根据目前市场现状,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新系列产品的推出和销售区域的情况变化,为提高与同类产品的竞争优势,扩大市场份额,在保证利润的同时,建议逐步调整产品价格,采用中、低价格策略,增加产品竞争力
3、网络建设
销售渠道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多年的市场运作、网络的初步形成,网络建设仍将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重点工作,努力加强乡镇网络的建设,积极发展新的经销商,使销售网络更趋稳定。进一步开发重点养殖区的经销商和大型养殖户,扩大市场范围。
4、市场推广
a.积极利用公司各种有价值的资料,如“新威科技讯”“山西饲料”企业网站等宣传企业。
b.在全国性的专业报刊、杂志或电视媒体上刊登广告和文章,扩大产品知名度。
c.积极参加全国性大型行业会议及与各地经销商联合举办多种形式的技术讲座、用户座谈、产品推广等会议,宣传展示公司与产品。
d.利用多种形式与经销商开展促销活动,促进产品销量。
e.在一些养殖重点地区配合经销商做一些墙体广告。
f.定期举办不同程度的有奖销售活动,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形式可多种多样。
g.制作广告衫和pOp张贴广告广泛张贴宣传公司的产品,扩大品牌影响。
h.夏季在养殖小区进行电影循环播放,宣传公司文化。
六、工作进度
第一季度:
1、确定本年度的广告宣传策略。
2、结合市场情况制定出活动计划。
3、抓好市场信息和客户档案建设。
4、策划好经销商年会。
5、完成墙体广告的设计计划。
6、策划推出春节有奖销售活动。
第二季度:
1、策划推出二季度促销活动。
2、配合分公司推出市场活动。
3、参加全国性的行业展会一次。
4、配合各分公司做好驻点营销工作。
5、利用“新威科技讯”和“山西饲料”媒体宣传夏季深入养殖小区放电影的事件。
6、夏季文化衫的设计制作。
第三季度:
1、夏季电影宣传工作计划安排落实。
2、文化衫的发放。
3、制作pOp张贴广告广泛宣传配合电影放映。
4、策划开展旺季上量产品的促销推广。
第四季度:
1、两节促销的落实开展。
2、挂历、年历的制作与发放。
3、跟踪各分公司和经销商年度目标的完成情况。
4、完成目标市场墙体广告的100%投放。
5、做好全年工作的总结。
七、资源配置
1、配备车辆一部,音响、话筒、功放一套、数码相机一台。
电影行业市场分析范文4
回顾一下影片《孔子》本次的营销战略,高调的传播形式和魄力极其类似于我们所熟悉的“好莱坞模式”。首先是前期宣传中对《阿凡达》下的战书,颇有《圣经》中男孩大卫挑战巨人歌利亚的意思,拔高了自身等级的同时,也吊足了观众胃口。其次,从强大阵容的记者会到一票难求的首映现场,线上线下的传播,可以说是手段多样,费尽心机。紧接着是上映前后的正面报道铺天盖地,环环相扣,甚至现在翻看报纸都能看到不少“正面的深度报道”。中影旗下的营销精英们用尽了浑身解数,在平面、网络、电视上做足了文章,七种武器七十二般变化,手段之多样,技巧之复杂,传播量之巨大,的确为近年罕见。
然而,笔者做一回“事后诸葛亮”,由结果来倒推,《孔子》的滑铁卢,或许正是缘起于它的“高调传播”。在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宗就认为,洋人之所以强于中国,是因为有快船与火器。所以,只要中国拥有了坚船利炮,就能实现国家富强。《孔子》也是一样,传播精英们深谙好莱坞大片的营销模式,认为只要和他们一样大传播大战略,就能成为不折不扣的大片。尽管百年一挥间,但在我们看来,如此雷同的两种方法存在着如此雷同的幼稚。就同期的《阿凡达》而言,之所以可以肆无忌惮地实施它的传播战略,是因为影片所描述的是“一群虚拟人物在一个虚拟星球上发生的一些简单而又虚拟的故事”,它所推广的是一种文化,是植入了美国罗斯福、摩尔根、基督教等等“灵魂”调制出来的一杯“鸡尾酒”。诚然,电影《孔子》也是在宣扬中华民族的灵魂,但他所寄托的实体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所以说,《孔子》和传统的好莱坞大片从本质上就是“跑偏”了,因为对于“灵魂”而言,只要能被大众所接受,它就是对的,就是可以被用来大肆宣扬的。
而实体却不同,一旦忽略了灵魂的传达,那就必然无法与观众形成共鸣。所以说,《孔子》在营销伊始,就犯了品牌定位的错误,而其后的一系列表演只不过是在偏离的轨道上独自手舞足蹈而已。现在的电影市场,早已从孤芳自赏的“卖方市场”进入到“营销市场”,从张艺谋近乎走火入魔的表现来看,现在的导演都已经改变了闭门造车的传统形象,营销方式也逐渐开始迎合80乃至90后的大众口味。其实,《孔子》上映前的当务之急,应该是了解市场,了解主流电影消费群体对于孔子的认知,而不是一味地在媒体上狂轰乱炸。在影片发行前,如果《孔子》的营销组进行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分析,那得出的传播策略一定是不同的。影片并没有错,可惜的是前期的宣传太过于“高调”,或者说距离观众内心所描绘的那个“孔子”距离太远,随之而来的“被欺骗感”导致了影片口碑的全盘崩溃。
从《孔子》的溃败,谈到公关行业。与二十年前行业懵懂起步的时候相比,现在的传播技术可谓一日千里。从线上到线下,从平面到网络,从广告到富媒体,任何公关公司都能拿出一两套成熟的全传播模式,甚至“蛮横”地套用在客户身上。可惜这样的“套用”往往会以失败告终,因为错误的出发点会使品牌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们看重传播技巧却忽略了市场分析,在期待品牌付出的前提下却忽略了消费者的反馈,造成本身诉求与社会舆论的脱节。
电影行业市场分析范文5
2002年这个千年难遇的好年头,对于香港电影来说,却是一个厄运年,本土票房收入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冰点。贺岁片被《魔戒首部曲》拔得头筹,暑期档被《蜘蛛侠》《未来报告》《黑衣人2》等好莱坞影片抢占花魁。无论黄金档期还是淡期,港片都破纪录地被外国影片全线压制。截止到2002年8月20日,香港本地电影上映不足40部,暑期票房总收入只有7500多万港币,相比2001年同期17000多万港币的票房下跌了56%。票房前10名中,港片只占4个,不仅比例是近年来最少的一次,而且没有一部进入前三名,绝大部分港产片都只是昙花一现。香港电影本土市场已经如履薄冰,到了关系生存的严峻时刻。
《我左眼见到鬼》(银河映像)520001
虽然同样的暑期档(7月1日—9月1日),两个年度进入每周十大卖座排行榜内的港片数量基本一致,但票房成绩却相差很远。如此大幅度的票房滑落是史无前例的。2002年之前,好莱坞电影在许多国家囊括了50%到90%比例不等的市场份额,但独独在香港颇受冷遇,票房占有率不及香港本土电影的1/3。据统计,1970年至2001年31年间的香港电影市场,好莱坞电影的平均票房收入从未压倒过港片,占有量少于总票房的三成。在每一年的票房“十大”或“二十大”影片中,港产片也都是占尽优势。1981年斯皮尔伯格的《夺宝奇兵》(RaidersoftheLostArk)打不过香港影片《人吓人》、《投奔怒海》,票房排名第16位;1989年真人与动画结合的美国影片《谁陷害了兔子罗杰》(WhoFramedRogerRabbit?),香港票房不及王晶《赌神》的1/3。即使在1993年以后政治因素一定程度影响香港电影产量的情况下,虽然好莱坞在港境遇略有改善,但票房占有率也绝对达不到50%。
为什么2002年暑期会走到有史以来的最低谷呢?或许2001年暑期市场的火爆,是因为没有相应的外国劲敌所致?为廓清这层疑义,我们可以考量以下数据:
两个年度登香港暑期市场的好莱坞电影,基本水准、国际声誉、市场竞争力都旗鼓相当,这从大都在3000万港币内上下浮动的票房数据中可清晰得到印证。但为何本土市场会落得如此迥然不同的境遇呢?
二、香港电影产业:多重危机
这种滑坡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下半期。港片一直以应接不暇的姿态展现于东南亚、韩日及欧美市场,不仅票房一路飙升,而且还成功构建出全球华语电影的市场网络。但高速增长的票房背后,却根基不稳。从1993年以来,香港电影市场开始出现较大跌幅,
直至1999年。其间不仅每年跌幅依次为7.58%、15.06%、19.34%、12.65%、21.4%、22.34%、22.34%,[1](P8)而且1999年票房与1992年相比跌了近一半。其后以《少林足球》为代表略有回升,但2002年却又跌到最冰点。这种连续多年跌落又瞬间回光返照的市场状况,隐藏着莫大的危机:
(1)资本危机金融风暴以后,东南亚电影市场严重萎缩,以往源源不断流入香港影坛的台湾、马来西亚等资金锐减八成。以往平均每部港片制作费有1500万港币,年产200部,所需资金为30亿港币,而现在年产120部资金总共才8亿港币,平均每部暴跌至700万。制片人只能采取大幅度降低成本、粗制滥造的生产方式,继而又带来恶性循环。
(2)行业危机观众的欣赏口味不断现代化,喜剧片、动作片等类型已受一定程度的唾弃。大规模工厂流水线式粗制滥造的劣质影片也趟浑了整个香港电影产业,港片在不知不觉中被打入水准低下、市场萎缩、观众不买账,进而无法再生产的恶性圈套中。从业人员从高峰期的五万多人锐减到2002年的数千人。另外,全行业没有一套完整的会计制度控制电影成本,庞大超支为正常现象,一旦市场出现滑落,便很难适应。整个电影行业呈现出严峻的生存危机。
(3)卖埠危机没有完整的卖埠市场网络,这是香港电影的致命弱点。除了像嘉禾集团这样规模巨大、又不断有电影发行、并有足够资源发掘外埠市场的少数大公司之外,绝大多数香港电影投资者都局限于东南亚市场。当这些市场萎缩,多数小公司开拍新片就没有可能,即使能开拍,也只能以低成本制作的方式,降低质量。同时港产电影越是不景气,人才越是外流,台前幕后的优秀人才纷纷到海外,再回来帮助外国电影分占港片市场,令本土电影卖埠市场雪上加霜。
危机的产生,源于最本质的香港电影产业制度。
具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大公司主宰的垂直统合模式
电影生产投资大、赚钱快。但单部电影公映寿命较短,不仅赚的是小钱,而且还有发行放映部门的利益分成。所以为保证票房收益,必须选择合适的档期在多条院线同时上映,这就需要建立电影流通的畅销渠道。目前香港电影产业已形成由大公司垂直统合的运作模式,也即:从制作、发行到放映,甚至后期电影产品的开发等所有环节,均由大公司一手包办。大公司以实力投资拍摄,丰富创作;自行建立影院,掌握发行;并且收购一系列影院形成强大的独立院线系统,保证影片畅销无阻。
这种大公司主宰的产业经营模式,不是现代市场体制自觉选择的结果,但的确具有一定的稳固性。最典型的就是“邵氏”公司,从20世纪50年代与“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两雄对峙,发展为60年代国语片主导力量,再到70年代开创国、粤语电影并行的集团式局面,一直鹤立鸡群;直到“嘉禾电影公司”成立并启用李小龙和许冠文主演一系列的真功夫片和市民喜剧片,才遇到相应的对手。80年代,以高卖座纪录起步的“新艺城电影公司”,和接手邵氏电影院线的“德宝电影公司”,与以《杀手壕》《炮弹飞车》等影片推向国际国内发展的嘉禾公司并列成为香港制片界鼎足三势力。90年代,向华强兄弟“永盛电影公司”因《赌神》《逃学威龙》《鹿鼎记》等高票房电影而最具影响力。另有在港经营“东方院线”、在台经营“国片院线”的“东方电影公司”,以及原有“长城”“凤凰”“新联”和新成立的“中原影业公司”合并成的中资机构“银都机构有限公司”。香港电影史上诸如李小龙《精武门》、成龙《警察故事》等绝大多数有较高艺术水准和独特创意构思的大制作,开创时代潮流的影片和导演,基本都出自大公司,它们的成就基本上显现了香港电影的成就。
这种垂直统合的产业经营模式,决定了香港电影采用院线制排片,不可避免垄断的出现。首先,院线制能最大程度地保证票房。全港拥有三条以上的电影院线,每条院线基本上都超过20家影院,并渗透到每一个有黄金卖点的商业角落。这样在推向市场时,就能形成排山倒海的集团式效应,最大程度地保证观影人次和商业票房。其次,院线制排片有优先权。拥有院线所有权的大公司电影可获得优先排映权,并一般占据着整年的黄金档期,剩下的淡期才会让给被认为能赚钱的独立制片公司的影片。再次,院线制排片有严格的档期观念。一般农历新年、圣诞、暑期等黄金档都会让给成龙、周星驰等巨星作品或者老少皆宜的合家欢喜剧片,其他稍微不重要的档期也都排映明星主打的动作、喜剧、枪战等类型片,最差档期安排的也必须是有一定票房号召力、至少保证回收成本的影片。
院线制也决定了严格的票房机制。上世纪60年代,香港西片院线商就开始建立行内互通票房机制,每天以手写或英文打字印刷成单张,供各戏院、行家参考。70年代初,《娱乐影讯》的出现,使得电影票房开始有了完整的数据纪录,兼有外语片、港产片数字,稍后又出现十大票房排行,比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同类数据更为完整,为香港电影建立了良好的票房制度。90年代初,香港电影开始以电脑联网系统售票和出版票房,走向了精确化。每条院线都有极强的自觉性,不会产生诸如国内影院偷漏瞒报票房的事情,因为发行公司有一整套严格的查核程序,而且多条院线竞争也很激烈。
(二)海外市场的强烈依存性
香港被誉为“东方好莱坞”,从1923年黎民伟制作第一部香港本土的剧情长片《胭脂》开始就已经确立了海外市场为本位的观念。只有依赖海外电影市场才能保有生存空间,是香港电影独一无二的产业特征。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香港电影虽然制作技术和质量都比不过当时华语电影中心上海,但凭借粤语方言的优势在南洋大受欢迎。此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一直是香港电影的生存命脉。五六十年代,邵氏和电懋两家公司在东南亚有完善的发行网和院线,令香港达到全盛,年产300多部。当时流行的“卖片花”制度,即预先出售电影制成后的版权或上映权以筹集资金拍戏,也极大地推动香港电影以工厂流水线方式粗劣生产。70年代,李小龙真功夫电影带动了欧洲、美洲及非洲等市场,海外市场由原先的20多个国家迅即增长到80多个国家。同时海外市场的消费刺激也促使嘉禾公司采取重质不重量的制片策略,又资助独立公司拍片来满足不同院线需求,这种做法直接推动了独立制片人制度的兴起,更成为日后香港电影生产的主要模式。80年代中期以后,香港电影生存依赖的主要还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亚洲市场,并所占出口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台湾市场几乎与本地市场占有同等地位,因为台湾政府出于政治考虑一律给予港片国产片待遇。海外市场的红火也带动了本地市场,港产片在本地收入不断超越外国影片。90年代,金融危机等众多因素导致东南亚、韩日等市场的萎缩,着实给香港电影带来了危机。于是电影生产更多地受制于海外市场,特别是台湾市场,因为台湾卖埠足以支撑港产片创作。
从有完整票房纪录的1971年开始至今,外埠市场都占港产片总收入的2/3以上,外埠市场决定了香港电影的走向和起跌。海外市场的依存性太强,直接导致了香港电影明星制的建立、题材类型的创作等特点,以及港产影片海外销售的“华人网络”,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直接形成了不重视剧作、只重数量不重质量这两个致命的产业经营弱点。
(三)随意性较强的导演中心制生产模式
海外市场需求的庞大和口味的杂陈,促使香港电影产业很大程度上沦落为商业利益驱动下的一条影像机械工业流水线,很大程度决定了香港电影生产的随意性,也决定了香港电影不科学不规范的产业化轨迹。它不可能像好莱坞电影那样采取严格的“制片人中心”制度,由既懂电影又懂市场的制片人依据扎实的剧本来选择合适的创作班子,而是采用了随意性较强的导演中心制生产模式。
在香港电影的整个创作过程非常简单随意,导演成为创作的核心元素。一个拍片计划通常始于导演的一个意念,几个人随意一聊剧本就差不多了,然后再由专业编剧形成完整的文学剧本。甚至在还没有成型剧本的情况下,导演就开始寻找投资,一般稍有名气的导演只要有创意、故事、明星,很多时候当天就可以拍板确切的资金投入。再遇上徐克、王晶、成龙、洪金宝这样有票房影响力的导演或监制,资金就更不成问题。接下来就可以开始拍摄,剧本是否完整严谨已经不重要了,导演可以随意地操刀,反正只要拍出来,海外卖埠就万事大吉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短平快的生产节奏中,许多知名导演难免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因此这种随意性较强的导演中心制生产模式很多情况下也粗制滥造出低劣影片,最后积少成多地形成港产电影创作的恶性循环。
应该说,在产业化轨道上,导演中心制生产模式是畸形产物。香港电影需要有既懂市场,又能判断剧本好坏、导演能力、市场路线和投资额度的优秀制片人。著名导演吴思远说,导演中心制下的电影业成功是偶然的,而制片人中心制下的电影业成功才是必然的。
三、香港电影产业:发展策略
产业制度先天存在的种种劣势,早就彰显出香港电影产业亟待拯救的必然趋势。但发展策略究竟如何定位?我们不妨考察以下三部影片的运作实况。
2000年李安执导的影片《卧虎藏龙》,尝试集合了来自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北京华亿亚联影视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和英国联华影视公司等国内外巨额资金,“国际资金联盟”的投资方式使它顺利进入多个国家的主流商业电影发行渠道,而奥斯卡则进一步为其国际市场的畅通无阻提供了催化剂。
2002年暑期,杨紫琼、鲍德熹主创的《天脉传奇》继续国际融资道路,高达2000万美元的巨额投资得到应有的回报。上映四星期,香港票房攀升至1100万港币,新加坡、马来西亚也有千万元票房进账,特别在国内形势大好,公映首场票房超过30万,五天票房达1000万,超过前三地票房的总和,之后接着一路飙升,9月初逼近2500万。
还有近期公映的创亚洲电影先河的大制作、高水准三段式鬼片《三更》,集结了香港才气导演陈可辛、以《茅趸王》成名的韩国精英导演金如云(KimJee-Woon)和以《鬼妻》、《晚娘》等影片闻名全球的泰国王牌导演朗斯尼美毕达(NonzeeNimibutr),不仅以高票房成功攻克三地本土市场,而且还以“亚洲集团式”的态势胜利进军西方主流商业电影渠道。
如此显著骄人的成绩,着实可以为目前的香港电影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一)以争取国际融资和发展“多国资金联盟”作为产业调整的首要发展策略
目前香港电影业一蹶不振,主要是缺乏投资者。诚如著名导演陈可辛倡议的那样,香港可以联合多个国家共同制作影片,大家共组摄制队伍,分摊制作费用,独享本地发行的收益。这种方式既将单个公司投资电影的风险降低,而且充足的制作经费也能保证作品的质量,这样在票房方面就不会像以往那样风险太大。同时摄制组的“多国部队化”,也能更加促进各国电影业的交流,提高电影制作水平,甚至能发现更多更新的产业商机。另外,国际融资和“多国资金联盟”的运作模式,往往能保证影片的大投入和大制作,进而保证影片艺术质量的大幅度提升,同时大制作占市场比例高,往往可以左右市场,这对于香港电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据记载,在整个香港电影发展史的各阶段,每每有大制作出现,大制作多,往往就代表兴盛期。从1970年至今的近30部最卖座电影的票房收入,大制作的影片数超过50%。而近几年来,投资超千万的香港电影轻易不敢开拍,也印证着香港电影市场的萎缩。因此争取国际合作的大制作影片,可以说是解决资本危机的最上上之选。
香港影业协会已计划将“香港电影融资论坛”建成永久组织,定期邀请全球近20个国家的电影公司和投资电影的基金公司的专业人士参加,希望协助香港电影界了解融资渠道和寻求国际资金。
(二)注重影片质量,从本质上解决行业危机
在最辉煌的20世纪80年代,亚洲各国尤其是东南亚都争相购买港产片,用港产片来作为支撑本国票房收入的主要支柱;但如今,港产片已经变成了“票房毒药”。两者间天壤之别的变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港产片整体粗制滥造和质量低劣,这种大批量生产的“七日鲜”、“十日鲜”媚俗影片,在争取海外市场的同时也在不自觉地受到市场的排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积累成海外市场化整为零、港片无人光顾的恶性现象。
为从根本上解决香港电影行业危机,香港电影产业发展必须做到两点,即:坚决反对和屏弃粗制滥造、重量不重质的生产状况,首先从剧作开始注重、并大幅度地提高影片质量,要培养优秀制片人中心制度,以多部优质影片的个案信誉为契机来慢慢夺回港产片原有的海外市场。同时也要加强行业自身本土性文化观念和民族化身份认同意识,各大集团公司要自觉地规划产业化进程,积极整合有效的国际化运行策略,促使整体行业素质上升。
(三)建立起现代完整的、产业规划下的海内外市场买埠网络
市场是电影产业的生命。不像美国、印度、日本等世界主要电影制作中心都有很庞大的本土市场作为后盾,香港先天不足,人口不过日本的1/20,本土市场固然重要,但单靠本土市场实在是不足以支撑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
因此香港电影产业必须改变没有完整市场网络的致命劣势,在影片质量普遍提高的前提下,积极发展银幕营销、电视营销、家庭影院、网络营销和相关商品开发等“五位一体”的科学营销构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现代完整的、产业规划下的海内外市场买埠网络,保证本港电影的畅销无阻,从而更好地推动香港电影产业向正规化、市场化、全球化发展。
(四)法律法规、电影政策的进一步扶持
近年来港产片市场急剧萎缩,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盗版的猖獗。这点尚需要政府部门的进一步扶持,既要大力加快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的完善步骤和执法力度,进一步促进管理体制的明晰化、合理化和有效化,还要在具体政策上向电影产业进一步倾斜,给予资金或其他相关方面的支持。
以上香港电影2002年暑期票房价值的大幅度滑坡的教训及其走出困境的应因对策,对大陆电影不无借鉴。
电影行业市场分析范文6
近几年,高等院校的动漫教育的理论教学开始与市场动漫人才的需求产生矛盾,应用型人才慢慢成为了市场最急需的人才。较高水平的培养目标与较低水平的就业状况产生矛盾,没能建立起一个策划与营销人才的培养关系。有的院校内教师的水平并没有预想的高,学校的教育硬件设施有限,不能够较好的满足动漫市场发展的需求。大学动漫的教育应该重视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育。要想使得大学动漫的教育符合动漫市场的人才需求,就要在校内教育时注重学生的动漫创新,将亲身实践作为培养的主要方式,建立校企间的合作与教育的培训平台。本文从大学的应用型动漫教育入手,分析目前大学动漫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即大学动漫教育发展的前景,进而对我国动漫市场人才的需求做出相应的市场分析,推动高校动漫教育能平稳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
应用型教育大学;动漫教育;人才需求;市场分析
引言
我国动漫专业正式纳入到教育的行列是在20世纪中期,苏州的一个学校创办了第一个动画班,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状况复杂,动漫的教育并没能够有一个高速的发展。直到二十世纪末期,动漫教育才开始慢慢的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动漫教育开始兴起。我国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就将大学动漫教育出现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开设动漫类专业的院校开始慢慢的增多,2006年开设动漫专业的高校已经达到四百多所。但是大学动漫教育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虽然大学动漫教育发展迅速,但是对于动漫教育的研究还比较单一,很多新兴的领域还没有涉及到,最明显的是我国现在还没有针对大学动漫教育的著作发行。
一、大学动漫教育的现状
从二十世纪中期大学动漫教育起步开始,到末期时全国也只有北京电影学院开设动漫的专业,并且学生少,发展不顺畅。在二十一世纪初,许多国家的动漫产业发展迅速,美国、日本、韩国动漫的快速发展都对中国动漫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刺激的作用。这种跨越式的发展,从积极的方面看,改善了我国动画行业落后的面貌。但从消极的方面看,动画行业兴起了发展的热潮,但是高校的动漫教育水平却并没有提高,并不具备大规模办学的条件,但许多的院校没能理智的看到这一点,而是毫无计划可言,大规模的扩展动漫专业课程的开设,盲目的大批量招生,这就给动漫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阻碍。
二、大学动漫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问题。根据调查的统计,我国已经有四百多所大学开设了动漫专业,一千多所大学设立与动漫有关的院系,因此,我国现有的动漫人才还是有一定能力的。但是,动漫人才应该是全方位发展的人才,不仅仅要涉及动漫的制作,还要包括美术、音乐、灯光、音响、摄影、文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二)质量问题。高校动漫的教育课程没有针对性,内容比较繁杂,这就使得高校动漫教育的人才质量良莠不齐,针对性不明确。这种情况会使得学生毕业后不知道自己的就业方向。
(三)资源浪费。我国许多的专职院校的动画教师多是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工作经验不丰富,对动漫的制作、营销等了解不全面,教学的重点不突出。在高校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传授对于动漫软件的使用方法,这就使得学生毕业后不能马上参加工作,还需要用人单位的再次培训。这就相当于是教育资源的浪费。
(四)硬件设施有限。许多的高校开设动漫专业的时间并不长,这就使得学院的教学设备还不完善,硬件设施不够全面。市场上的中文动漫教材不多,动漫著作的出版存在着跟风的现象,这样的教材不能够满足大学教育的要求。
(五)脱离市场。目前,很多高校的动漫教育都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理论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三、发展大学动漫教育的方法
(一)借鉴国外的优秀的教育模式。世界动漫业发展较为先进的国家都有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不仅设立动漫专业,还会开设动漫的学院,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我们应外派高校动画教师去国外的优秀的大学或者机构中学习,促进我国动漫的发展。
(二)针对性的大学动漫教育。要在高校动漫课程的设置上费心思,制定培养的目标。教师要不断的积累教学的经验,根据经验来编写适合我国动漫教育的大学动漫教材。
(三)建立适合我国动漫发展的教育模式。高校的动漫教育,要以市场的需求为基准,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在加强动漫理论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创作能力,缩小动漫人才培养和行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这是我国动漫教育的当务之急。
四、动漫市场人才需求分析
(一)动漫市场人才需求的现状。如今,动漫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态。全国影视动漫人才的需求量达到了十五万人,游戏动漫人才的需求量达到了大约十万人,但实际参与就业的人才只有一万多人。中央美院等院校的动漫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达100%。为此,我们应了解我国动漫发展的状况,高校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懂设计、具文化内涵、会经营动漫并且了解业内知识的人才。
(二)动漫市场发展机遇分析。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市场逐渐扩张,这使我国发展动漫产业有一个良好的背景,有较大的市场作为发展的支撑。我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作支撑,再加上国家的支持,一定会引发一个动漫学习和就业的热潮,这位发展动漫的原创,以及提高我国动漫的知名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已经成为了动漫产业发展的支撑,全球动漫市场总量约为六千多亿美元,我国动漫产业仅为一百多亿元,而就目前消费情况推算,我国动漫市场可达到一千亿元。我国人口多,动漫的受众群大多是青少年,我国的青少年数量已经达到了将近四亿。很多年轻人也对动漫有着兴趣,而且喜欢动漫的受众群也在不断的扩大,这就表明仅仅在国内我国的动漫就有较大的发展市场,再外加国外的市场,我国的动漫产业一定会迎来空前的发展状况。
参考文献:
[1]徐朝,崔炳烁石.论大学动漫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3:179.
[2]秦洁.教学应用型大学的动漫教育发展模式探索[J].电影文学,2010,16: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