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健康教育评价指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健康教育评价指标范文1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改进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与方式。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理论思辨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评价应遵守的相关原则,初步建构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评价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指标
随着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已成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新兴教育实践活动,如何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如何评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效果的评价标准,探讨评价方法,对于指导我国当前中小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制定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一堂课的高效与低效,往往需要通过一些可以观察的外显指标来进行。但是这些指标的确定需要依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而定。心理健康教育课因其关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育和心理适应指导而具有独特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更关注课堂的训练活动和学生的情感体验、反思内化等,因此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评价指标需要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一)目标指向心理品质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积极心理学思潮,改变了心理学对消极心理因素关注的局面,转而关注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使得心理健康教育从诊断、治疗转向发展和预防。积极心理学认为培养人的善端和积极品质比查漏补缺式的心理咨询更能有效预防心理困扰,倡导关注个体的积极情绪和情感(主观幸福感、快乐、爱)、积极的人格特质(乐观、开朗、积极向上)以及创造力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将当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定位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转变消极心理学主导的局面,转而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目标指向培养和塑造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让学生更快乐地学习和生活,提高其主观幸福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特质。
(二)内容着眼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课程评价指标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必须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学生的发展任务为切入点,关注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按照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观点,个体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一定的发展任务和要求,完成发展任务则能顺利过渡到下一个阶段,否则就会影响个体的发展。由于每一阶段的发展都存在着两面性——积极和消极,那么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就必然存在困惑,倘若走向消极一面过多则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必须着眼于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困惑和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引导上。
(三)过程关注心理交流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育心”的过程,要使个体的心灵得到教化就必须敞开心扉,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一个心理交流的平台,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分享自我的兴趣和动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心理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自我的反省,反思自我是否存在心理困惑和问题,是否缺失某种积极心理品质;引导学生进行与同伴的交流,探讨处理心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与教师分享自我的成长困惑和疑问,分享、传递心理健康维护的相关技巧,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行引导。
(四)小结强调体验内化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的实际效果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和感悟的程度。任何“说教者”“灌输者”仅仅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而不顾学生的自我体验,都将导致事倍功半。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最终要靠学生的体验内化,课堂中的训练教育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学生自我反思,将所有外在于自我的心理技能、知识内化吸收,并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及内涵
(一)构建的指标体系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评价的客观依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需要一个具体、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心理健康课程和其他学科课程一样存在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个元素,不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内容不是知识而是策略和方法,并且主要是通过活动来体现。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评价须从教师、教学、学生三个核心元素着手。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见下表。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解读
1.对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可以从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心理教育能力两个方面来考察。心理教师的基本素质评价着重考察教姿教态、教学理念,心理教育能力从增进咨询效果的两个必要因素——共情体验和积极关注的能力两个方面考察。
(1)教姿教态。教姿教态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对自己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的管理和利用。教师展现的态度,是比教学方法更重要、更能影响教育效果的因素。课堂教学评价需要关注教师语言是否真正做到了亲切、自然、大方,肢体动作是否恰当。其观测指标包括:言语的自然大方,平易近人,透露关怀而不显威严;表情自然、亲切,不生硬;肢体动作自然大方,能恰到好处地对学生的反应进行反馈。
(2)教学理念。不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导致中小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两大任务在于对心理问题的疏导和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及潜能的开发。所以对教师的教学理念的考察应着重于教师是否将心理困惑的消解与心理品质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活动性决定了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旨在为学生提供心理资源,营造气氛,让学生自主决定其心理的发展。对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评价需考察教师是否抛弃了传统的权威角色,及在课堂中主导、支配课程的时间和程度。其观测指标包括:是否对学生的积极和消极行为同等关注,而不偏向一种行为;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各自支配时间的比例;教师是否发挥了“助推器”的作用,是否对学生的发展给予了无私的帮助,是否鼓励学生积极纠正问题、发展品质等。
(3)共情体验。共情是指教师暂时放弃自己成熟的理性,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体验学生的感受,理解学生的世界,分享学生的喜怒哀乐。对教师共情体验能力的考察要看教师是否能尽快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否体验到学生的情感,是否成为了一个“知心教师”。其观测指标包括:耐心倾听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站在学生的立场,感受学生的内心,与学生同喜同乐融为一体,同时不失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做好一个解释者,能与学生交换和交流意见;能进行适当的自我暴露,促进学生的发展等。
(4)积极关注。积极关注是指教师无条件地接纳学生作为一个主体所拥有的情感、行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应避免出现两类偏差:其一是关注个别化倾向,只关注少数甚至个别学生。其二是关注点的偏差——只关注学生的不良行为。对于学生群体,教师应关注课堂中每一位学生的反应,对每一位学生的活动进行积极的反馈;对于学生个体,教师在关注学生不良的行为、情感时也要关注他们积极的情绪、行为及品质。关注层面也有深浅,教师的关注不应该局限于表面,需要深入学生内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及感受并给予积极的肯定支持和帮助,无时不刻不体现着无条件的温情,体现着对学生的尊重与关心。其观测指标包括:关注的广度,关注了班级上所有的学生而不是只针对个别学生;关注学生的积极和消极行为而不存在偏颇;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不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无建设性的消极批评。关注的深度,深入学生的内心,向学生传达出无私的温情,处处体现着关爱,而不是流于表面的敷衍塞责。
2.对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教学过程评价
(1)教学目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主要目标分为两个:积极适应与主动发展。从较高层面来说,需要考察教师是否以适应和发展为主要目标,是否按照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心理需要制定活动目标;从较低层面来说,考察教师是否能够准确、清晰地理解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没有偏离出适应或者发展的目的。其观测指标包括:教师是否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制定课堂适应性和发展性教学目标;实际教学是否以促进学生适应生活、学习、生理变化、人际交往,发展智能、个性、社会性、创造性等为目标;教学目标是否细化、具体且有操作性;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以既定的教学目标为主,严格执行教学目标的同时关注生成性目标;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等。
(2)教学材料。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学材料必须适应教学目标,两者不出现冲突或脱节。建构主义课程观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活动内容必须“回归生活世界”,这就要求教学材料要来自生活,活动内容必须新颖、有趣,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参与度。其观测指标包括: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适应情况;教学内容、材料是否具有科学性且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内容是否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是否新颖、有趣,具有吸引力;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符合,是否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内容的组织是否具有条理性,层次分明,层层深入。
(3)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流畅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程内容、目标、教学方法的切合度,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良好体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过渡顺畅、自然,水到渠成,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教学过程的逻辑性体现出一个教师对课堂内容理解的程度,缺少逻辑性的课堂显得杂乱无章,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也从侧面反映出教学准备时间不够。对于活动过程的考察可以从活动的衔接是否环环相扣、逻辑是否严密、是否做到了层层递进入手。其观测指标包括: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层层深入;教学过程是否存在过度牵强、生硬的问题;教学过程是否具有逻辑性,条理清晰。
(4)教学形式。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应注意活动形式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教学原则等相适应,尤其要控制讲授法在课堂中所占的比例。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载体,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心理剧、角色扮演、心理游戏、行为训练等。在选择具体活动形式时必须注意方式方法的适切性。其观测指标包括:活动时间与理论讲授时间所占的比例,是否促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学方法、手段的多样性,是否能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且与教学内容做到了最好的适应。
(5)课堂氛围。学生在自由、民主、有安全感的课堂气氛中更容易表现真实自我。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自由、民主的气氛。学生能在民主的课堂里自由自在地探索,任何正确适当的学习行为都不会受到批评,课堂是安全、相对无拘束的,学生拥有发言权和一定的决定权。良好课堂气氛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的参与体验。课堂氛围的观测指标包括:教师是否融入到学生群体之中;课堂是否是安全、民主、自由的;学生能否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学生是否足够信任教师等。
3.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学生表现的评价
受到建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一味强调认知目标达成的观念逐渐转变成关注认知、情感等多方面的目标,关注终极认知目标的同时也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同样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参与度。
(1)行为参与。学生的行为参与是对教师教学的直接评价。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充分发挥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和想象力,主动支配和调节自己的活动,只有达到这种状态,教师的预设目标才有可能实现。从学生的行为参与评价教学,就必须考察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参与面、参与程度等。其观测指标包括:参与面,有多少学生积极参与了课堂教学活动,表现出多大的兴趣;参与度,学生多大程度上积极投入到班级活动中,是否能够完全跟着教师的教学过程步步深入。
(2)情感体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心理体验”,在活动中产生心灵的触动或震撼,使学生的学习超越认知,深入情感。学生体验的充分性、丰富性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在课堂中学生能否感受到心灵的碰撞,能否产生情感的震撼;能否有所想有所感有所思;能否对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有深刻而丰富的体验等,都是教学评价需要考察的。其观测指标包括:学生是否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教师所创设的心理环境;是否有强烈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否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观念和行为。
(3)认知改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评价须关注通过教学或通过活动学生在认知层面的发展和改变。即教师在结束课程后,学生在认知上是否能去除自己的非理性想法,进而接受理性的观念。其观测指标包括: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是否深入思考;是否在课堂中反思过自我的不良认知;是否去除了与课堂主题相关的不合理信念;掌握了多少发展积极品质的技巧等。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的注意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需经历信息的搜集、整理、处理、价值判断四个过程,期间要避免出现目标偏差和结果偏差,力求做到评价结果的准确、客观。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以改善学生心理状况和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为目标
尽管课堂评价的直接目的在于对教师的教学有效性、胜任力等方面的评估,但评价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改进教学最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在实际的评价中要注意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发展,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需要围绕此目标展开。
(二)评价方式方法、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客观性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要尽可能避免主观偏差。任何评价工具和方法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任何评价主体都具有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主观能动性,单一方法和单一主体往往易导致评价的片面性。因此在课堂评价中需要结合多种评价方法由多个评价主体参与,如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教师同行、教师本人都应该是评价的主体,此外还应注意多个评价主体之间的合作评价。
(三)评价信息内容收集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按照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课堂中的表现进行收集需要体现操作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为收集信息提供了方向和指标,信息的收集须严格按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而不得随意改变。然而评价指标体系不可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灵活性和变通。
(四)将评价的甄别、监督与指导、激励功能相结合
过于注重量化评价将使整个评价过程缺少指导、激励、人文关怀;过于注重质性评价将弱化评价的甄别、监督功能。因此,评价要结合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不能有所偏向,充分发挥评价的甄别、监督、指导和激励功能。
注:本研究系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级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调查》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
健康教育评价指标范文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人们越来越感到原有的教学评价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教育教学,需要寻找新的、更加科学的与之相适应教学评价体系。所以,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教学改革特点的学科教学评价体系,既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落实新课标的需要。
一、充分认识学科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作用
教学评价是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的有效手段,其评价指标和方法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起着导向、激励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在任何年代、任何教育模式下,学校教学活动的所有参与者,都会为得到好的教学评价而努力调整其思维方式和教学活动来适应教学评价指标和方法。因此,教学评价在实践中对教学活动具有指挥导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学校的办学方向。随着素质教育思想在学校教学中的贯彻落实和新课程的实施,课堂教学的目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等都有了较大的改变,急需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促进教育功能从注重鉴定和选拔向注重导向、激励和调控发展。
二、构建学科教学评价体系的主要策略
1.学科教学评价指标要符合新课标的思想并与素质教育目标相一致。新课标的思想与素质教育目标,简单地说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体落实到教学中就是:第一,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负责;第二,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通过组织、指导教学,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不仅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而且要获得学习方法,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也要得到发展。
2.学科教学评价指标要能够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与调控作用。教学评价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学评价指标的制定一定要面向教学活动的所有参与者。其一,有利于学校领导实施评价的管理功能,把握教学方向;其二,有利于教师发挥潜能,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其三,有利于教师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为教师自我完善、发展和改进教学提供方向;其四,有利于从学生实际出发,促使学生独立学习、实践探索、相互交流,获得成功的愉悦感受;其五,有利于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主题思想的贯彻。
3.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评价内容综合化。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只不过每个人的角色不同,所担任的工作任务不同。反思我们多年的教育实践,教学方法注入式、教学内容满堂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个性得不到发展等问题,原因很多,但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和手段单调,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改变过去只有领导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的单向评价原则,建立一个科学的、公平的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使学校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个人,既是评价者,也是被评价者;使每一个人在评价过程中都得到自我约束、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如:在评价主体上,学校领导可以根据学生学科成绩对该科任教师作出评价;教师一方面根据成绩对学生作出评价,另一方面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诊断和反思,进而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同时还可以以此对学校领导在制定教学计划、开展教研活动等方面作出评价和建议;在评价方式上,学生可以采取自评、互评或教师评的方式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和结果进行评价,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或提出建议。在评价手段上,要采取多种形式,要加强课堂教学评价,注重全程教育评价,在评价内容上要全面,要从思想品德行为、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兴趣特长、身心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要把各种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纵观当前中小学学科教学评价的改革方向,教学评价功能正在由注重管理转向管理功能与教育功能并重;教学评价主体正在由“单一”转向“多元”;评价形式正在由“单一模式”转向“多样化评估”;评价内容正在由“知识与技能”转向“综合素质”。(稿件编号:090724004)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评价指标范文3
为促进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掌握学校健康教育活动的进程;调整和确定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不断改进和完善学校健康教育;逐步使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本着科学、全面、可比、可行性原则,制定本评价方案。
一、评价对象
学校健康教育评价对象分为学校和教育行政两个层次。
1、学校: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普通中小学校。其中农村中心小学以下学校及其它各类学校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2、教育行政:指县级以上(含县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二、评价方法
以学校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自评为主,学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之间互评及上级部门抽评为辅。
各地间互评或上级抽评时,采用推荐和随机抽样各半的方法,被评学校分值指数≥0.5为通过,否则以互、抽评的得分和等级评定代替自评结果存档(分值指数=互、抽评分值提高数/自评分值提高数)。所评地区有一半以上的学校未获通过,则该地区教育行政部门自评结果按减10分处理。
三、评价时间
各地中小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各地实际确定评价时间。每学年至少自评一次。原则上每学年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一次互评或抽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十月底以前将上一学年度的自评结果(表4)报国家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每年底前国家教委通报各地健康教育评价结果。
四、奖励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奖励办法对学校健康教育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必要的奖励。
国家教委将在适当的时候对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附: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的实施细则
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的实施细则
一、指标体系
学校健康教育评价分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两个层次,指标体系的建立则以学校为主,对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不设具体评价指标。学校的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级。
Ⅰ级指标
Ⅱ级指标
Ⅲ级指标
1、课时
教学条件
2、教材与教具
①教学基础
(0.10)
3、采光照明与黑板
(0.30)
教学卫生
4、课桌椅
(0.20 )
5、饮水与洗漱设备
6、厕所设备
7、教学计划
教学管理
8、教案
(0.15)
9、师资培训
②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0、授课质量
(0.30)
(0.10)
11、传播活动
开课情况
12、开课率
(0.05)
13、书面考核
知识掌握
14、实际操作
(0.10)
15、头发与指甲
习惯培养
16、面部与衣着
③教育效果
(0.15)
17、体育锻炼
(0.40)
公共卫生
18、教学用房与宿舍
(0.10)
19、校园与厕所
缺课情况
20、缺课率
(0.05)
二、Ⅲ级指标评价标准的说明
(1)、课时:根据教基[1994]14号文件要求,各中小学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每周要在活动类课程“科技文体活动中”安排0.5课时开健康教育课(以列入正式课程表为准)。未列入课表的其它时间和其它形式进行健康教育不作为此项指标的评价内容。
(2)、教材与教具:教材必须做到①体现“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的八项内容,②教育内容(文字、插图)无概念错误,③课文深度和文字量符合教学规律。(三项);教具包括挂图、模型、幻灯片及其它类型的健康教育用具。内容相同类型不同的教具只按一种计算。允许自制教具,但自制的教具必须科学、准确。本指标对教具的评价只要求内容,不要求类型,以“必备教具配备率”为评价指标。必备教具目录见附录1。
必备教具目录 = ×100%
(3)、采光照明与黑板:采光照明的测量方法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内照明测量方法(GB5700-85)》,所查各教室平均照度的总平均值为本指标的评价值,总平均照度应不低于150LX;黑板应无裂缝、无反光、无眩光(3项完全达到为合格),以受检“黑板合格率”为指标。
(4)、课桌椅:评价标准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课桌椅卫生标准(GB7792-87)》,课桌、椅号(或高度)均与就坐学生身高相符合时才计入符合人数。以受检“课桌椅符合率” 为指标。
(5)、饮水与洗漱设施:①学校应为学生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②应提供相同于教学班数的完好的水龙头,对无自来水的农村学校酌情评价。
(6)、厕所设施:学校修建的厕所,其学生数与蹲位比应达到:男生40:1,女生20-25:1,男厕所小便池要相应配套。
(7)、教学计划:应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做到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与计划一致(确定执行情况时可参考教案)。
(8)、教案:教案应包括课时、课题、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学小结等8项主要内容;教案书写应做到无概念错误、整洁、简练等3项主要内容。共11项内容。
(9)、师资培训:授课教师平均每人每学年应接受120小时以上的培训。培训形式为:培训班、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教学交流、观摩课等。
(10)、授课质量:教师授课应做到概念清楚、启发式教学、语言生动、理论联系实际、板书公整等五项主要内容。
(11)、传播活动:学校每学年应利用宣传栏、家长会、班队会、广播、卫生小报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或家长宣传不同形式的卫生保健知识达20次。
(12)、开课率;开设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班数占应开设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班总数的百分比。
(13)、书面考核:核实个人成绩和总平均成绩。以全部学生总平均成绩为指标。
(14)、实际操作:从附录2中按各年级教学要求随即抽3项,受检学生做到3项完全符合标准为合格。评价时对受检学生采用逐项淘汰的办法(每查完1项,将不符合标准的学生淘汰)。以受检学生“合格率”为指标。
(15)、头发与指甲:学生应做到头发整洁(勤洗头、无异味、无头虱),指甲整洁(勤剪指甲、保持干净),2项均做到为合格。以受检学生“合格率”为指标。
(16)、面部与衣着学生应做到面、耳、颈干净,衣服、鞋帽整洁、无异味,2项均做到为合格。以受检学生“合格率”为指标。
(17)、体育锻炼:学生应做到坚持做好课间操(态度认真、动作准确为合格);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以做操合格“百分率”或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百分率”为指标。
(18)教学用房与宿舍(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宿舍):应做到地面和墙壁无烟头、无污迹、无纸屑、窗明、桌椅净、物品摆放整齐。6条均做到为合格。有学生宿舍的学校,受检宿舍数不应少于受检教学用房与宿舍总数的三分之一。以受检教学用房与宿舍“合格率”为指标。
(19)、校园与厕所:校园应做到无杂草、无乱丢废弃物、无痰迹、无污水洼(池)、无乱写乱画(5条);厕所应做到无臭、无蚊蝇蛆滋生、无乱拉乱尿、粪池加盖(5条)。公10条
(20)、缺课率:指除事假以外的各种原因造成的缺课。
缺课率(‰)= ×1000‰
学年课时总数=每周平均课时数×全学年教学周数
全校学生数=(学年初学生数+学年末学生数)÷2
注:对有关指标进行评价时,可检查全部对象,或随机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评价。
三、评价表
表1:学校健康教育评价选项表
表2:学校健康教育评价记录表
表3:学校健康教育评价表
表4:教育行政部门健康教育评价表
四、统计与等级评定
1、统计
学校:总得分=∑各Ⅲ级指标得分
行政:总得分=(得优学校数×1.0+得良学校数×0.8+得中学校数×0.6得差学校数×0.4)÷学校总数×100
2、等级评定
学校健康教育评价等级评定表
本次
等
评价
级
提高
优
良中差
20-32
33-43
44-54
55-64
65-72
73-79
80-85
86-90
91-94
95-97
98-99
100≥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1
≥019~15
17~14
15~12
13~11
11~9
9~8
7~6
5~4
3~2
1
-114~10
13~9
11~8
10~7
8~6
7~5
5~4
3~2
1
-1
-2~-3<10
<9
<8
<7
<6
<5
<4
<2
<1
<0
<-1
<-3
注:对教育行政部门不设等级评定。
附录:1、健康教育必备目录
2、健康行为实际操作项目
附录1
健康教育必备教具目录
为使健康教育教学正常进行,根据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各地中小学校应配备包括以下内容的健康教育教具。
小学:(42项内容)
人体外部形态;人体内部主要器官;眼、耳、口、鼻的结构;皮肤结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身高、体重、体温的测量器具;良好的个人卫生、饮食卫生、公共卫生习惯;眼保健操和用眼卫生;对数视力表;正确的读、写姿势;正确的坐、立、行、睡姿势;牙刷和牙齿(模型);七大营养素及其来源;玩耍和体育锻炼安全;健康三要素和环境污染;美化环境;蚊、蝇、蟑螂、臭虫、老鼠形态;蛔虫、蛲虫、钩虫、鞭虫的形态;碘缺乏病;交通标志;计划免疫;女性内生殖系统;儿童期、青春期女学生形态的变化;男性内生殖系统;儿童期、青春期男学生形态的变化;伤口擦洗、包扎方法及用具。
中学:(19项内容)
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眼、耳、口、鼻的结构;对数视力表;七大营养素及其来源;青春期男、女生形态的变化;性病(淋病、梅毒、尖锐湿疣、艾滋病);血压计;肺活量计。
附录2:
健康行为实际操作项目
小 学:
中 学:
1、身高的测量
1、脉搏的测量
2、体重的测量
2、血压的测量
3、脉搏的测量
3、肺活量的测量
4、体温的测量
4、运动外伤或小外伤的处理
5、刷牙的正确方法
5、计算月经周期
6、做眼保健操的正确姿势 6、拒绝吸烟、饮酒的方法
7、正确的读、写、坐姿
7、设计食谱
8、剪指甲
8、检查视力方法
9、止血、包扎的正确方法
9、与异性同学交谈
10计算月经周期
11、拒绝吸烟的方法
12、设计食谱
注:以当地使用教材为判断正误的标准
表1:
学 校 健 康 教 育 评 价 选 项 表
指标评 价 选 项指标评价选项
1.
课
时
A.0.5课时/周 D。0.2课时/周
B.0.3课时/周 E。少于0.2课时/周
C.0.25课时/周 11.
传播活动做到细则要求:
A.≥20次 D.≥8次
B.≥16次 E.<8次
C.≥12次
2.
教材
与
教具教材与教具配备率分别满足:
A.3项,100% D.2项,≥70%
B.3项,≥90% E.1项,<70%
C.2项,≥80%12.
开课率A.100% D.≥30%
B.≥80% E.<30%
C.≥60%
3.采光照明与黑板总平均照度与黑板合格率分别满足:
A.≥150LX,100% D.≥80LX,≥70%
B.≥140LX,≥90% E.<80LX,<70%
C.≥120LX,≥80%13.
书面考核总平均分:
A.≥90 D.≥60
B.≥80 E.<60
C.≥70
4.
课
桌
椅课桌椅符合率:
A.100%
D.≥70%
B.≥90%
E.<70%
C.≥80%14.
实际操作合格率:
A.≥90% D.≥60%
B.≥80% E.<60%
C.≥70%
5.饮水与洗漱设施① 饮水,②教学班数:水龙头数
A.①达标②1:1 D.①要求自带水②3:1
B.①达标②2:1 E.低于以上标准
C.①要求自带水②2:115.
头发与
指甲合格率:
A.≥90% D.≥60%
B.≥80% E.<60%
C.≥70%
6.
厕所设施男女学生蹲位比:
A.40:1,20-25:1
D.51-55:1,31-33:1
B.41-45:1,26-28:1 E.<55:1,<33:1
C.46-50:116.
面部与
衣着合格率:
A.≥90% D.≥60%
B.≥80% E.<60%
C.≥70%
7.
教学
计划
A.有计划,进度、内容与之一致
B.有计划,进度、内容有调整
C.有计划,1/3未完成
D.有计划,1/2未完成
E.无计划
17.
体育
锻炼
合格率:
A.≥95% D.≥65%
B.≥85% E.<65%
C.≥75%
8.
教
案
做到细则要求:
A.11项内容
D.7项内容
B.10项内容
E.少于7项内容
C. 8项内容18.教
学用
房与
宿舍合格率:
A.100% D.≥70%
B.≥90% E.760%
C.≥80%
9.
师资
培训平均每人每学年受训:
A.≥120小时
D.≥48小时
B. ≥96小时
E.<48小时
C. ≥72小时19.
校园与
厕所做到细则要求:
A.10条 D.4条
B.8条 E.2条
C.5条
10.
授课质量做到细则要求:
A.5项内容
D.2项内容
B.4项内容
E.1项内容
C.3项内容20.
缺课率A.≤5‰ D.≤15‰
B.≤7‰ E.>15‰
C.≤10‰
注:对介于评价选项之间的情况,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对多因素的评价选项,以最差因素为准确定选项。
表2:
健 康 教 育 评 价 记 录 表
1、课时:
课时/周
2、教材与教具:教材符合 项要求,教具配备率为 %
3、照明与黑板:
教 室123456789101112总计
平均照度(LX)
黑板合格率
4、课桌椅:
教学班12345678910111213合计
受检人数
符合人数
5、饮水与洗漱设施:饮水
;水龙头:
个
6、厕所设施:蹲位 男
个; 女
个
7、教学计划: 有 无 ; 执行情况如何:
8、教案:内容做到
项;书写质量做到
项
9、师资培训:授课教师 人 ;本学年授课教师累计共接受培训
小时
10、授课质量:做到 项
11、传播活动:本学年达
次
12、开课率:实开课教学班数
个;应开课教学班数
个
13、书面考核:平均成绩约为
分
14、实际操作 15、头发与指甲
16、面部与衣着
合计
受检人数
14、合格人数
15合格人数
16合格人数
17、体育锻炼:做操合格百分率约为
%,或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百分率约为
%
18、教学用房与宿舍:(只填“合格”或“否”)
合格率
%
19、校园与厕所:校园做到
条;厕所做到
条
20、缺课率:本学年全校学生累计共缺课
课时
表3:
学 校 健 康 教 育 评 价 表
校名:邮政编码:
教学班数:学生数:男生: 人女生: 人前次评价得分:
评价结果指标12345678910本次评价得分:
选项 评价等级:优良中差
指标11121314151617181920签字
盖章
年 月 日
选项
注:选项A、B、C、D、E的分值分别为5、4、3、2、1分。
教育行政部门健康教育评价表
单位名称:
邮政编码:
评价统计
指标各选项学校数指标各选项学校数指标各选项学校数
ABCDEABCDEABCDE
1 8 15
2 9 16
3 10 17
4 11 18
5 12 19
6 13 20
7 14
优良中差合计
小学(所)
中学(所)
合计
评价结果:
分负责人签字:
公章
年
健康教育评价指标范文4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即是使教育对象知识、观念、行为改变的统一。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
目的:
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手段:
语言教育方法:口头交谈;健康咨询;专题讲座;小组座谈。
文字教育方法:卫生标语;卫生传单;卫生小册子;折页;卫生报刊;卫生墙报;卫生专栏;卫生宣传画。
形象化教育方法:图片、照片、标本、模型、示范、演示等。
电化教育方法:广播、投影、录像带、VCD等。
效果评价:
近期效果评价:主要是对知识、信念态度的变化进行评估。主要指标有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知识合格率、卫生知识平均分数、健康信念形成率等。
中期效果评价:主要是指目标人群的行为改变,评价的指标为:健康行为形成率、行为改变率等。
远期效果评价:是对健康教育项目计划实施后产生的远期效应进行评价。包括目标人群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的变化。主要评价指标有:生理指标、心理指标(人格测量指标、智力测验指标、症状自评量表)、疾病与死亡指标(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等)、生活质量指数(生活质量指数、ASHA指数、功能状态量、生活质量量表等)。
健康传播技巧:
人际传播:是指人与人之间一种直接的信息沟通的交流活动。这可以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也可以是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
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标语、板报、宣传单张、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向社会人群传播信息的过程。
组织传播:是指通过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有组织有领导而进行的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传播。
自我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界信息后,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这是人类进行一切信息交流的必要的生物学基础。
健康教育计划范文:为贯彻落实全县健康教育工作精神,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群众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全面提高居民的生活和环境质量,推进社会健康发展,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定如下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进一步指导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以达到营造健康的环境,培育健康的理念,优化健康的设施、完善健康的服务,拥有健康的人群的目的。使辖区居民群众掌握有关的健康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增强创建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形成一定的健康行为规范,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工作重点
1、健全机构,强化职能
充实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织机构,进一步发挥以社区领导干部、居民小组长为主体的健康教育网络的作用。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
2、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办好健康教育居民学校,以社区健康教育为主,组织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健康教育学习培训、座谈,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健康教育学习培训每年不少于两场,做到授课有计划安排、有记录,开课率达100%。
3、广泛宣传,增强意识
广泛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普及健康教育知识、增强群众健康意识。利用宣传栏等阵地向居民宣传健康保健、卫生科普知识,每季度更换一期宣传内容,引导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人人讲卫生的好风尚。
4、创新方式,丰富载体
探索创新健康教育活动方式,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开展上街入户宣传并发放健康知识材料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抗病能力,同时举办健康讲座,以中老年人、妇女为重点的常见病、多发病保健咨询,开展健康保健培训。
5、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今年重点做好流行病的防治、宣传工作,宣传怎样防治的基本知识。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消灭四害孳生地栖息场所,降低蚊虫密度。
6、开展控烟教育,构建和谐社区
积极开展倡导不吸烟、不敬烟、主动戒烟宣传以及吸烟危害健康等宣传活动。加强对公共场所、单位的控烟宣传,并设立禁烟标志与制度,让无烟场所真正走进社区居民的生活。
7、加强重点人群教育,推进人口素质全面提升
健康教育评价指标范文5
关键词:健康教育;精神分裂症;治疗依从性;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28-01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慢性迁延性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治愈率低等特点。据统计,有50%以上的患者会因病情复发而再次住院。由于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的特殊性,患者大多意识模糊、缺乏自制力,加之病情反复发作,导致住院时间长、治疗依从性差。治疗依从性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本文选取80例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来我院诊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调查并记录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依从性评价指标,旨在探讨健康教育对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来我院诊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在19岁到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7±3.8)岁。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2]第三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该80例患者的精神症状已经得到基本控制并转为二级护理。
1.2评价标准
参照患者的患病史和医患的交流结果,制定以下4个方面的评价标准来判断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一、精神科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二、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三、住院情绪是否稳定;四、是否能接受服药等治疗措施。调查并记录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依从性评价指标。
1.3健康教育
一、针对每位患者的临床症状,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案。例如,患者存在住院恐惧心理、自卑、对生活失去兴趣、心情抑郁等,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稳定患者情绪;二、给患者普及精神科保健知识,让患者全面地了解自身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减少甚至消除患者的幻觉、妄想症等,逐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三、将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对患者加强服药意义教育,使其了解病情好转与服药之间的联系,进而认同药物的治疗效果,提高服药的依从性;四、在患者的康复期,要对其进行回归社会指导和基本生活能力训练;五、要注重对患者家属的教育,使家属了解相关的注意事项,做好患者出院后的陪护工作,并分发相应的健康教育资料。
健康教育工作分配到每名护士,实行一对一的护理,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χ2检验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3]。
2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该80例患者精神科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由原来的10%上升到93.75%,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由原来的7.5%上升到87.5%,住院情绪稳定的患者由原来的23.75%上升到81.25%,能接受服药等治疗措施的患者由原来的18.75%上升到95%。上述指标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健康教育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变得越来越重要。主要是指向患者普及相关的疾病知识和护理常识,提高临床治疗的效率。精神分裂症尚不能治愈,只能通过药物控制和情绪引导控制病情。但是,由于精神分裂症疾病本身的特殊性,导致患者情绪不稳,治疗的依从性较差,甚至发生精神衰退。由此可见,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控制患者病情十分关键。健康教育可以引导患者建立积极的人生信念,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显著提高治疗依从性,因此,应该高度重视对精神分类症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转为二级护理后,要及时对其开展健康教育计划,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性。健康教育的方式要灵活多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例如针对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医护工作人员要做到细心加耐心。医护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做到理解、尊重每一位患者。只有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互相信任,健康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应该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希煜.精神科健康教育对住院精神分裂患者依从性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4(17):204-217
健康教育评价指标范文6
【摘要】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改善和提高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使患者掌握自我保健知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对在我院血液透析室86例血透患进行健康教育,对病人进行心理、饮食、用药指导、动静脉内瘘保护等教育。结论:进行健康教育的病人结自身疾病知识增加,治疗依从性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改善,护士自身的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血液透析 生存质量
维持性血液透析(haemodialysis,HD)是目前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手段,血透患者又是一个特殊体,他们在精神和经济上承受着具大压力。长期的透析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改变,从而影响着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为了更好地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针对透析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使其提高生活质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科共收治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6例,男5例,女30例;年龄23岁~90岁;文化程度:≥高中15例,≤初中71例;原发病:慢性肾不球肾炎63例,高血压肾病9例,糖尿病肾病10例,红斑狼疮肾3例,多囊肾1例。病程6个月~10年,HD时间4个月~8年。患者无沟通障碍,无精神病史;患者知情同意。
1.1 健康教育
1.1.1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职业、性格、接收知识程度选择最佳健康教育方式。
1.1.2 口头宣教适用于每个患者,穿插于整个护理活动,随时随地进行。通过患者及其家属的交谈,了解患者生活、饮食、睡眠等情况,内瘘保护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用药情况,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
1.1.3 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每月开黑板报,每月进行一次工休座谈会。
1.1.4 向患者演示技术性操作,如听血管杂音,触摸震颤,内瘘压迫止血等。
1.1.5 由医生和护士进行专科知识讲座,邀请透析时间长,自我控制能力强,具有一定疾病知识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互相交流。
1.2 健康教育内容
1.2.1 血透患者的心理障碍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免疫应激能力、营养状况及生存质量,严重者会拒绝治疗,甚至出现自杀行为。因此,必须对患者进行有目的,针对性的指导。(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针对不同心理问题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以焦虑、恐惧心理为主者,应予以委婉的语气,耐心地给予安慰,深入浅出的向其解释说理,帮助克服恐惧心理;以悲观、绝望心理为主者,要耐心疏导,帮其正视现实,树立正面的人生观、世界观,激发其对生命的留恋;以孤独、抑郁心理为主者,应热情关怀,主动与其交谈。坚定其配合治疗信心[1]。
1.2.2 加强患者的饮食指导和管理。根据患者全身营养状况,确定个体化膳食营养标准。原则上透析患者应高热量,优质蛋白,低钾低磷低脂的饮食。
1.2.3 端正患者服药的意识,坚持正规服药。详细告诉病人及家属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作用、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强调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
1.2.4 动静脉内瘘自护的指导 HD是慢性肾衰竭主要治疗方法。动静脉内瘘是病人的“第二生命线”,是病人HD的基本保证。因此指导病人自我保护也非常重要。平时要保持内瘘侧肢体皮肤清洁和完整,防止感染。提醒病人经常自查内瘘是否通畅,用手触摸内瘘是否有颤音,否则要尽快和医生联系,以免错过最佳时期。告诉病人动静内瘘侧禁止测量血压、抽血、注射药物,穿宽松衣服,不戴手表。
1.2.5 鼓励病人适当运动,只要病情允许,争取回归社会,回归到工作岗位。
1.3 评价指标及方法
1.3.1 评价指标
1.3.1.1 治疗依从性 通过评估,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擅自改动透析方案,指标已达透析充分而临床仍出现恶心及呕吐等尿毒症症状和血中肌酐水平较正常参考值10%,存在上述情况≥2项为治疗依从性差,未存在或﹤2项为依从性好。
1.3.1.2 劳动能力评估[2]Ⅰ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Ⅱ级:生活基本自理;Ⅲ级:生活自理;Ⅳ级:可正常参加工作。
1.4 评价方法 透析前、开始透析、透析后6月及12月由护士向患者发放问卷,发放问卷86份,回收86份,有效回收率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秩和检验(K-W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