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范文1

【关键词】地理思维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手段

为了21适应新世纪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课堂是教师实现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1.转变旧的学习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长期以来,受传统和“应试”向的影响,教师心目中的“知识情结”根深蒂固,要真正从“掌握知识”到“促进发展”的观念转变,并非易事。我们的教学古往今来都是对知识负责,而不是对活生生的学生个性发展负责。即使在课堂上,满眼望去,所关注的也都是地理知识。有人要问,“知识”难道不是“能力发展”的基础吗?我想应该有以下两点认识:(一)基础知识是重要的。但基础本身也在变化,基础的结构要完善。在基础的结构性分析上,仅仅简单的强调知识是不够的,特别要考虑地理能力结构的问题;(二)知识是一种基础,也是我们最易想到的基础,但在对待知识基础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看到时代的内涵在发生变化,要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有用的基础知识。

2.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我认为最关键的识备学生、备方法。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教学,我相信各位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不管学生,不备方法,导致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两层皮,教学效果不好。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研究我们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把握学科特点,教给地理思维方法

3.1 综合分析法是最具地理学科特色的思维方法。地理学研究的是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和空间结构,在思考问题时,应当首先理清与这一问题相关的地理要素之间的复杂联系,而后,从综合的目的出发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

3.2 地理比较法有利于学生去独立思考内容繁杂的区域地理知识,区分易混淆的地理概念和原理。

3.2.1 是同类知识的比较,如在学习拉丁美洲暖湿的气候时,可与以前已经学过的西亚和北非干热的气候作比较,同属新知识,比较容易混淆者,也可作相似与相异的比较,如可更新资源与非可更新资源,常规能源与新能源,黑子与耀斑,劳动密集型工业与知识密集型工业的比较,都可消除模糊的认识,提高独立思考的效率。

3.2.2 是引导学生进行区域差异比较,如南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和四季更替的变化差异的比较,就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难点,掌握攻克难点的思维方法。

3.2.3 是地理事物都在无时无刻地发展变化着,使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在空间上又叠加了动态性,让学生通过时间的比较来揭示地理演变规律及其成因也是很有必要的。例如:三次工业技术革命的工业布局的变化趋势极其形成原因的比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及成因的比较等都属此类。

3.3 由于地理同类知识的知识点多,地理教材内容以演绎式体系为主。地理演绎法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教师应重视示范与启发,让学生不断实践,养成演绎的习惯,提高演绎的水平。但在演绎时,首先应当注意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例如:二战以后,世界工业布局的总趋势是由集中走向分散,但就未实现现代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基础工业的布局正在走向集中。其次不要泛化一般规律,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例如:一般在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大渔场,但在秘鲁寒流地带也出现了大渔场,究其原因,渔场形成的实质是有丰富的鱼饵,而不仅仅在于寒暖流的交汇。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以一种冷冰冰的形势和姿态呈现出来的。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物和生动直观的感受构建来的世界。

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的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多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象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他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手多器官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地理课堂多样化

课堂教学不拘于教室,可以让课堂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应用中学习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发展。以往地理课堂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时间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广大地理教师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以改革为动力,在新条件下适应时展要求,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育教学效果,切实以素质教育为教学重心,有力的促进广大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宋叔华。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开放。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

[3] 李井芳。谈多媒体在地理课教学中的应用。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1)。

[4] 虞卫国。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管理。青海教育,2004,(7)。

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范文2

(1)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学生明白地理知识是人类生存和后续学习及发展的基础。

(2)转换教师角色,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地理素材。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索,教师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随时掌握、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尊重、宽容不同的个性差异,促进合作。由管理者转化为启发者,使学生紧紧围绕主要知识点去思考、去发散,有效地把“学”变成“玩”,让学生在“玩”中学。

(3)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内在动力。运用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从各种感官诱发学生兴趣。把键盘和鼠标教给学生,教师完全可以设计好教学任务和目标让他们去做。过去我们教师代替学生的、给学生现成的太多了,学生也太厌烦了。我在教学中就让学生操作,让学生为大家讲读应学的知识及个人体会,积极支持学生的地理新闻会。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

2. 创设情境、设疑激励。“在不同的地点,你有难需要别人帮怎么办?别人有难你要帮,怎么办?”这就需要经纬网。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是科学素质教育的关键。研究表明:大多数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工作者具有共同的心理素质,就是善于批判、质疑、提出问题。学生只有在不断试图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才会有科学的精神和创造的品质。在我们学习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后为学生留下思考题,它的工业又会怎样呢?

提出有效问题,营造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教师要研究学生的需要和爱好、研究社会发展,找准机会提出问题。提问要注意梯度性、针对性、适度性,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引导学生联想:地理事物的自然和人文各种因素在空间上的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引导学生探究出道理来,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展开联想与梦想。教师最重要的作用是唤醒、激励学生,以其点燃学生心灵之火。

3. 利用科学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认为的:“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是教学最高技巧所在”。指导学生读书、理解自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教给学生“一把钥匙”。会研读教材、理顺关系、分清主次分析教材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会分析图像、图文转换,会归纳比较,在体验中学习、学用结合。运用推理找出规律及自然和人为因素引起的差异和变异在全球气温和变化的学习。运用归纳的方法清晰条理化地使学生理解等高线的几个特点,再使学生能演绎学习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引导学生找到和认识并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就发展,否则就受自然的惩罚,世界荒漠的扩大就是教训。引导学生自己由表及里地层层深入,最后他们自己能找到结果和对知识的整合。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而理性的交流和思考是更重要的。日本不好的客观环境被逼出来的主观能动性,美国利用全世界的各种资源和对高新技术的控制而产生的高效率、高收益,都是值得我们反思和交流的。交流是教学的本质。难以理解的中东热点,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文化差异在这个地方交流交融,但交流的不够透彻、不宽容、强制别人接受自己价值观也是巨大冲突的原因之一。而东西方共同的文化恰恰又是大家都得学、都得用的地理知识。

4. 地理课堂“活而不乱”。学生喜欢活泼的老师、活跃的环境,当然他自己也一定要活动。

(1)备教材,孰能生巧。

(2)备学生,知己知彼。从学生实际出发;乱不乱看学生注意力;形散而神不散;做好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3)备自己、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和综合素质。

(4)培养学生自尊、自理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思考、质疑、倾听、合作的好习惯,学会把握主题和时间,学会尊重和包容别人,学会秩序和举手发言等。

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范文3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 有效教学 策略

高中地理课堂教与学的现状令人深思,在新课标背景下,掌握课堂教学策略是提高高中地理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当今地理教育的必然追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创设有效情境――提高有效教学的基础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知识必须由学习者在整个文化情境中通过不断地互动、沟通与协作而实现意义建构。将学生和教师置身于学科文化背景中的教学情境中,透过实际参与其中,去发现、寻找、应用。

高中地理选修教材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认知的需要以及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动机。

情境创设的关键是要提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不拘束于知识内容,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他们学得更透彻。

例如,在学习“全球变暖”,设计了如下教学情境:

1.假设你在马尔代夫度假。写一个明信片回家描述一下这里的问题。

2.在未来40年里,科学家预测海平面会升高多少?

3.全球变暖对马尔代夫人会带来什么影响?

通过恰当的情境创设,以“情”为中介,创设仿真的“境”,巧妙地把认知与情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教和学等诸因素加以整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情境,将知识点蕴含其中,学生融入情境之中,能营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恰当提升案例――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高中地理选修教材中有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具有相关的背景资料,而且具有直观、形象、典型等特点,利于学生感知认识的深化,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加深了对抽象地理知识和原理的理解。

选修课的内容是必修内容的深化、拓展和提高。例如:关于城市化,现行人教版必修教材论述的内容有: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第三节城市化、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选修教材(人教版)论述的内容有: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二章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三章城乡规划、第四章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显然,同是“城市化”的问题,必修和选修教材都涉及了,必修教材中提到的都是关于“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过程的特点,城市化过程带来的问题”。而选修教材则注重于“城市的规划问题”。 从教学内容而言,选修课程要相对于必修课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可见,选修课程应以教学案例为重心,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三、重视研究性学习――赋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突出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充满体验性。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学习不仅限于认知领域,而且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学习过程也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还是适应生命体验性特征、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锋面”时,提出下列问题,增强体验性。

1.新年你准备去度假,天气预报是东北风。描述你会带什么衣服,解释为什么?

2.现在是夏天,你最希望在英国是受什么气团影响,如果你是:

A.一个园艺师

B.一个假期策划者

体验性不仅强调学生的身体性参与,而且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用脑子去思考,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嘴巴去诉说,用心灵去感悟。通过体验,才能入“脑”、入“心”,达到浸染生命、撼动心灵的有效课堂教学效果。

高中地理课程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之一“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所学课程不再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每位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和解读,甚至可以对给定的内容进行变革与创新。

四、抓住知识衔接点――促进地理思维的有效飞跃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理论认为,学生是否能获得新知识取决于学生在认知结构中是否建立起了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因此,可以通过衔接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有机整合,实现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的跨越式发展。

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范文4

【关键词】构建;有效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我们所倡导的“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有效教学既关注教学的基础性,更要注意教学的发展性,即是否能灵活运用、选择和编制教学计划;是否运用启发式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互动和开发的要求,老师能否尊重学生,唤起学生的自律意识,能否容许学生个体专长的课外开放;是否具有科学思维和创造性等。

在学生对地理学科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特色,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1.新课伊始,要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开端往往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开题能使学生稳定情绪,集中注意力并对将要发生的事情发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的优势,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可以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自然现象;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在生活中能解决问题,解释困惑,这就是兴趣和动力的源泉。也可以发挥文理综合优势,引入历史典故、传说、名人轶事、时事政治、数理知识等;发挥图文结合优势,展示地形图、政区图、绘制各种示意图、趣味读图等;发挥学用结合优势,制作地球仪、日晷、作等高线地势形图、观察天气现象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进行中,要注意维持学习兴趣和因材施教

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定位老师和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精心设计问题,积极开展分组活动,给学生足够的思考讨论和发表见解的空间让学生能够获得体验的机会,生成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节,案例沙漠中的奇迹---以色列,可以让学生分小组上网解决以下问题:①以色列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农业吗?②以色列是如何使水由少变多的?③我国北方发展农业可以从以色列的事迹中获得哪些启示?分小组完成后,课上讨论交流,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发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及表达能力都得以锻炼和提高。

3.课堂终结,要发展学习兴趣

一节课即将结束时,应让学生回味无穷,感觉到地理知识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学以致用。因此应注意联系生活,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陶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好基础。如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会,说说苏州市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例如学完地球运动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制定一次实验来测量苏州的经纬度,要求学生自己思考,并写出实验的步骤以及所用的工具,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追求科学真理的动力。

二、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改进教学效果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积极探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学中,除了有效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

美国一位教育家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了诸如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一系列教学方法,将以上方法落实到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追求其有效性。这要求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启动思维,为学生的有效探究铺路,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探究活动是由问题开始的,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环节组成。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学生是探究的主体。问题情境设计是否新颖、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符合学生好奇、好强的心理,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的进行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考虑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出的问题要注意难易适中;对于难度大的问题,设计上要呈现梯度,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解决问题,使其感受探究中增长知识的喜悦。

三、增进师生情感交流,创设良好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会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态度。创设融洽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可以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创设有利条件。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于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因此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在各个环节激励学生,使他们产生内部驱动力。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给予期待或鼓励,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另外,开放性的答案能使学生人人都觉得“我能行”“我愿意尝试”,使学生感到教师对其信任与尊重,从而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给出的各种结论教师都应给予客观积极的评价,从而使学生受到鼓舞,得到肯定,士气提高,进而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范文5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展开教材知识讲授的主要阵地,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效率(即在课堂学习中学习到的知识内容、学习方法以及收获感想等)。初中地理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习成为爱好,使地理成为学生最喜爱的科目,学生才能学好地理,学会地理。

一、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分析

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逐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阶段蔓延发展,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记忆能力较之以往也显著提高,从这一方面来看,这些心理特征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抽象记忆,教师应该紧紧把握住学生思维活跃、积极爱表现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运用合作学习、参与学习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和整体素质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心理除了这些有益于学习的方面还有一些不好的难以控制的方面,例如,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不集中、课堂碎碎念、学生水平不均衡、课堂秩序杂乱,还有青春期叛逆心理等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使得初中地理教学具有难度,这就要求广大初中地理教师要有耐心、恒心、爱心,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做到不偏心、不烦心。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1.合理利用教具教学,展现教学直观性

直观性原则是教育原则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利用教学用具,不仅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原则,而且还给地理教学中抽象的知识点提供了形象合理展示的平台。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具不仅可以将五湖四海以及祖国的旖旎风光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程之前就对地理学科充满好奇,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在学习过程中将各种地形地貌罗列整齐,使课本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学习效率显著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新课程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地形和河流》时,多媒体教具在教学过程中占有中流砥柱的地位,新课伊始,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样也适用于这一学期从一个大洲的角度来分析研究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状况,通过展示东、西两个半球七大洲、四大洋的图片使学生说出名称和地理位置,做到对上学期学习内容的简单回顾。之后再点数一个洲――亚洲的范围图,由大及小,由远及近,循序渐进,使学生一步步被带入地理新课程的学习之中,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2.引入生活案例,展现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性

初中地理既介绍祖国的美好江山,地球的丰富物产,又在展现地球现状的同时发现目前存在的严重问题,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联系学生平时所看、所听、所思,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认识自己所居住环境的同时做到懂得爱护环境、知道保护我们共同家园的重大责任和使命。

在讲授《水资源》这一节内容时,通过给学生展示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图,介绍我国的水资源储备量,以及淡水可用资源人均占有量和在全世界的排名等数据,引发学生对珍惜水资源,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的讨论,使学生了解到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的地理现状,使学生认识到南水北调的意义,激起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注。这些生活性较强的案例体现在初中地理课本上本不足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但是只要教师重视,再通过课堂形式加以讲解引导,相信学生定能在生活点滴小事中体会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只有带着解决实际问题的心去学习才是活的学习,学习掌握的才是活的知识。

初中地理作为初中课程教学的基础学科,在初中基础学科教学中处于十分弱势的地位,主要原因除了教师不够重视,将其作为小科目对待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初中地理教师找不到合理有效的途径来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技术研究课题下的初中地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广大地理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出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范文6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然要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出台对教育改革有着重要影响,那么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如何在新课标下实施高中地理教学策略呢?这是本文将主要探讨的问题。

一、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实施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转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授课理念,充分认识到高中地理课堂应该形成以学生为主,教师起主要引导作用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的高中地理教学,可以使得学生充分与教师互动,转变教师只是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去挖掘和探索课本知识以及课外知识。素质教育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改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死读书现象。学生可以有充分的自由支配自身学习的时间,在课堂中要注意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因此在新课标下,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对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

二、教师科学备课,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

教师备课不仅是简单地对地理课本教学的规划,而是要更多地在学生以及教学方法中进行科学备课。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对地理知识肯定是充分了解以及掌握的,这样就容易导致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只注重教学内容是否系统和全面,更多地关注教学过程而不是学生以及教学方法,使得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不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对于知识学习以及掌握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教师必须充分理解学生,无论是从心理还是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爱好上,都要因材施教,不断探究适合学生进步的学习方法,在新课标下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充分了解学生

教师是最容易知道学生心中所想以及心中所盼的,高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都在与教师和同学打交道,高中地理教师务必根据学生现有的生活环境、心理状态以及接触到的地理知识备课,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了解程度备课,才能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

2.课堂教学方法的深入探究

兴趣是学生学习课程的最大动因,但是中学阶段学生对于地理课认识还处在应试教育考试能过就行的阶段,形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觉得课本中的地理知识不够有深度,学生通过课外学习就能知道,课堂教学没有吸引力;另一方面是因为高中地理知识大部分的内容比较抽象、空洞,使得学生不容易理解。两方面的原因都使学生对地理课堂兴趣寡然。中学生有着极强的逆反心理和挑战欲,教师务必抓住学生这样的性格特征,将其融入地理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眼球,激发他们的挑战欲,不断挑战教师提出的各类疑难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教学效果明显。

3.结合现代科技教学,使课堂知识融入学生生活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如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枯燥的课本知识图文并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记忆,还能使课堂氛围更加生动活泼。此外,将计算机运用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也是新课标下地理教学的主要需求,通过计算机可以将地理知识的本质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地壳的运动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提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

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是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主要目的。问题是培养思维的源泉,设置问题的教学策略可以从背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设置问题教学方式,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力,使得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并且能切身体验到地理知识带来的学习乐趣。例如,在学气运动的相关知识时,学生总是不能得心应手,教师讲解得很明白,但是课后便全然不知课本所云,此时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法,通过问题设置的方法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掌握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结合简单的教学实验提问:为什么在水即将要沸腾但还未沸腾的时候将火关掉,水仍然可以沸腾?给学生时间进行思考,最后通过引导的方式告知学生原因。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但是现代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知识培养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育需要创新,教师同样需要,教师必须不断追随改革步伐,在储备自身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在思想、观念上有所转变,积极学习新鲜知识,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