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图书管理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图书管理计划

图书管理计划范文1

1 引言

图书馆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场所之一,在人类文明进步、人文素质提高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图书馆集群式管理方式在我国各地开始推行实施,有力的整合了当地的文献信息资源,实现了馆与馆之间资源共享。克拉玛依市作为中国西部的第一大油田城市,通过网络信息科技提升克拉玛依市公共图书馆服务文化软实力,发挥知识宝库作用,对将克拉玛依打造成为“世界石油城”,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同时也是建设高品质城市的重要保障。因此,基于本人在图书馆的工作实际,对克拉玛依市图书馆“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的运用效果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找出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一些优化体系运行的有效措施。

2 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运行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2.1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创建背景

2009年以前,克拉玛依市共有3个区级公共图书馆、87个街道社区图书室[1]、48个中小学校图书阅览室,平均1829人拥有一座图书馆室,而且每个区的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水平相差甚远。2009年,克拉玛依市图书馆在对基层图书馆的调研中发现全市基层图书馆中文献资料种类不丰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比较低,整体管理比较混乱,而且各个地区的图书馆以及书屋发展十分不平衡,图书馆间的协调作业极不和谐,各图书馆分布比较分散等突出问题。针对全市图书馆资源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了更好地整合全市图书馆资源、选择合理的发展路径,有效利用全市图书馆资源,进一步提升全市图书馆事业整体水平,构建图书馆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模式运行体系则显得十分有必要。

2.2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运行成效及管理模式分析

联建共享一体化的全面实施及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文献资源整合和通借通还服务,极大地丰富了全市图书馆(室)的文献资源量,调动了广大市民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热情,读书氛围浓厚。2013年,示范项目作为市政府对市文广局的绩效考核目标,接待借还读者人次22.731万人次,我市常住人口按40万人口计算,人均到馆次数约为0.57人次;全市借还人次较2012年考核目标20万人次增加13%,完成2013年年初制定的增长10%,接待22万人次的考核目标。2013年11月底,全市公共图书馆馆藏增至1883723册(其中市区1415982册,白区75927册,独区391814册)

克拉玛依市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运行的具体情况如下:

2.2.1保证投入:根据我市现有公共图书馆经费划拨情况,同时征求市文广局、各区文体局及各区公共图书馆意见后,确定了各级公共图书馆(室)的管理办法和经费来源。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由所属财政统一拨款,街道、社区图书室建设管理经费列入每年各区的财政预算,保证街道图书室年购书经费达到3万元,社区图书室年购书经费达到1万元。年底订阅报刊费用单列,保证各街道图书室订阅报刊不低于50种,各社区图书室不低于20种。

2.2.2人员保障:在不改变原有行政隶属(人事和财政)关系的情况下,统一管理。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人员按编制执行;各街道、社区图书室管理人员由各区文体局招聘。为保证正常开馆,各街道不得随意抽调各街道、社区图书室管理员。

2.2.3管理机制保障:市图书馆作为联合四区的信息枢纽,负责建立统一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协调自主采购文献资源,合理周转各馆之间的文献资源,同时指导和协调读者服务工作;各区图书馆与市图书馆统一图书管理平台,为“通借通还”提供技术支持,完成市图书馆组织的各项读者活动工作;街道图书室在业务上接受所属地区图书馆管理,负责本区域读者服务工作;社区图书室业务上接受所属街道图书室管理。

2.2.4组织机制保障:联建共享申报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并申报成功,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申报初期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副市长为副组长,各区、各局委办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领导小组,同时确定了专人负责落实此项工作,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第一、完善示范项目制度设计研究方案。根据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标准,制定完善了《构建克拉玛依市图书馆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方案》和《构建克拉玛依市图书馆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项目建设三年规划》。

第二、建立示范项目例会制度。例会制度主要有以下作用:(1)及时传达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决策信息、发展思路和工作部署;(2)听取基层图书馆上月工作汇报及本月工作打算;(3)分析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4)安排部署本月主要工作和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第三、制定信息报送宣传工作制度。一是各基层图书室指定一名人员承担信息报送工作,负责搜集和整理本馆各类信息,经市图书馆工作人员审核汇总后及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二是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收集各基层图书室报送的各类信息,对其进行整理、筛选和审核,将审核后的信息送主管领导审阅,并按领导批示,以简报形式或在媒体报道。如:2012年10月15日,中国文化报以《跨系统整合与全市域共享――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克拉玛依样本》为题,对示范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了整版报道与推广。

3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

3.1图书馆联建共享范围不够全面

目前,全市已经建立了图书馆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网络平台,基本实现了市、区、街道、社区等图书馆以及图书室文献资源的联合编目、资源共享、一证通服务,而且运行效果基本良好。但是,由于部分石油企业、医院以及中小学校等单位的图书馆属于内部图书馆,单位外市民不能进入其图书馆借阅,造成读者能在统一平台上查询到图书信息,但却不能够实现借还。让联建共享的意义没有完全达到。

3.2图书馆员工队伍素质偏低

目前,全市图书馆的许多管理人员职业化程度较低,知识结构不尽合理,高素质以及综合型人才极其缺乏,从而造成不能很快适应全市图书馆实施的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的需求和要求。由于高素质的图书馆员队伍的缺乏,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运行过程中的高技术的手段以及动态性的信息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图书馆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不仅掌握信息技术、网络、数据库、检索系统等应用技术,还必须具备强烈的信息意识、较深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外语水平等能力。因而,员工队伍素质偏低,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全市图书馆之间的协调运转。

3.3图书馆监督考评机制不健全

全市实施图书馆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以后,由于体系较为庞大,点多面广,各自为政,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全市图书馆还没有一套完整的与新体系相适应的新监督考核机制。很多图书馆的监督考核机制不够健全,有的甚至沿用原来的监督考核机制,从而造成许多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竞争力不强、进取心低下的现象。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对调动图书管理员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骑着决定性的作用。

3.4基层图书馆财政投入比例偏少

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克拉玛依市将街道、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与运行经费列入各区的财政预算,并且为了保证街道、社区图书馆达到一定的建设水平,统一对街道、社区图书馆的经费数量作了相关规定。这些措施进一步提高和保证了,全市各级图书馆的财政投入比例,但是与全市经济发展、工业发展以及所有市民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还应该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用于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建设比例,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投入图书馆事业的机制[1]。

3.5图书馆领导管理机制有待加强

全市实施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由于每个图书馆比较分散,而且面向的读者也不尽相同,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管理机制还较为严重,图书馆工作缺乏宏观的规化、管理、指导以及调控能力,从而造成各个图书馆之间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严重阻碍了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知、共享,同时也制约着图书馆的整体网络化建设。

4完善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运行的对策

4.1建立健全领导管理工作机制

全市推广实施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过程中,还应当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管理工作机制。全市可以成立以市、区两级主管领导为组长,各区文体局领导、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市、区公共图书馆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协调小组[2],切实把构建我市公共图书馆联建、共享服务体系纳入克拉玛依市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全市各个图书馆还应落实图书馆馆长负责制,主要负责制订所在图书馆工作实施细则、日常管理以及各图书馆的协调工作,从而督促图书馆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调配合,合理做好公共图书馆联建、共享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4.2加大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市政府应该要求各级政府做好财政预算,增加全市图书馆的财政投入比例,特别是要保障和加大街道、社区以及农家书屋等条件比较简陋和文献资源比较匮乏的图书馆,从而进一步缩小全市图书馆之间的差距。建立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保证各级财政的投入,不断提高公共财政用于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建设比例,从而确保全市公共图书馆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顺利推进。

4.3加强交流学习,提高员工业务素质

为了更好地满足全市图书管理人员一体化服务的业务需要,图书馆要不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以不断提高工作人员队伍素质。市、区两级图书馆应当组织相关图书管理专业人员或者数据库专业人员对所辖街道、社区图书馆以及农家书屋图书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从而不断提高基层图书管理人员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进而增强全市图书馆整体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全市各个图书馆之间还需要经常加强业务交流和合作,促使全市图书管理工作人员队伍素质整体均衡提升[4]。

基层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分配中,需要保证每个街道和社区要分别有专职图书管理员和社区义工相互配合工作,保证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协调,从而提高义工对图书管理工作的业务素质,进而提高图书管理的服务能力。

4.4完善跟踪监督考核机制

监督考核有助于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业务素质,也可以为员工的晋升奠定基础。因此,全市市、区两级图书馆应组织全市各级图书馆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并且定期检查、分析监督考评实施和开展情况。

监督考核内容应根据图书馆内部部门和所负责工作的不同进行制定,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图书馆员工的思想道德、业务水平、工作出勤、工作态度、工作业绩等。对工作人员绩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及时公布考核情况,并严格按照考评结果给予表彰奖励。从而不断调动全市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修养素质,进而促进全市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图书管理计划范文2

[关键词]沈祖荣 图书馆学本土化 实践 贡献

[分类号]G250

中国图书馆学的近代化过程,始终包含着本土化的探索。近代的中国学人和图书馆学家,如梁启超、杜定友、沈祖荣、刘国均等人都注意到了图书馆学的本土化问题,其中,沈祖荣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图书馆学本土化理念,并进行了积极实践。回顾沈祖荣对图书馆学本土化的思考和实践,对当前中国图书馆学本土化的讨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对中国图书馆现状的调查

众所周知,中国图书馆学的本土化,是一相当复杂的过程,它不仅要掌握现代图书馆学的理论和方法,还要对中国图书馆的具体现状有深入了解。沈祖荣的图书馆学本土化探索,正是从调查中国图书馆的实际发展情况开始的。

1918―1933年期间,沈祖荣用调查研究法对我国图书馆现状进行了考察研究,并先后发表了《中国全国图书馆调查表》(1918年)、《民国十年之图书馆》(1923年)、《中国图书馆及图书馆教育调查报告》(1933年)等多份学术调查报告。这些调查报告,详细考察了当时中国图书馆的类型、馆藏、借阅、目录编定、经费以及图书馆管理等实际情况,并作了分析研究,指出中国图书馆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方面:①在图书分类编目方面,各省图书馆或沿用旧的四部分类法(变革者也至多在四部之外,别增目录以补不备),或新旧分类法混用(即中文书籍多用四部分类法,西文书籍多用杜威的十类法),没有统一的分类法统贯中西新旧图书;②在图书收集和选择方面,各省馆内所藏之书,古籍书和大学参考书占了大多数,其“万轴牙签,多非实用之书籍”,而适合一般民众阅读需要及反映现实问题的书籍极少;③在图书装订方面,“中国书壳,纸张绵薄,不耐摩擦;出入频繁,最易破坏。书头虽可注书名卷数,层累堆集,碍难检查……此中书装订所宜改良也”。由于中式装订图书不能立排在书架上,而平放又不便查找和取放,影响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④各地图书馆专业人才缺乏,绝大部分图书馆人员没有接受过图书馆专业的教育和学习,专业知识欠缺,极大地阻碍了图书馆事业的专业化和科学化。

沈祖荣认为,上述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人们置中国图书馆的实际情况于不顾,盲目仿照西方图书馆所造成的。为了解决图书馆的种种弊端,他认为必须要对此进行“改良”,以建立符合中国本土情况的图书馆,为此沈祖荣开始倡导图书馆学的本土化。

2 “图书馆学本土化”的提出和倡导

沈祖荣图书馆学本土化理念的萌芽较早,在他留美期间发表的《中国能够采用美国图书馆制度吗》一文,就表达了他反对盲目照搬美国图书馆制度的思想,可以说,这是沈祖荣图书馆学本土化理念的滥觞。这一理念的明确提出,见于《我国图书馆事业之改进》(1933年)一文。他在文中谈到,中国新式图书馆学术事业,虽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国外引进和试办阶段,但却是一个无计划的阶段,其成效不敢过多期许;今后,要进入有计划的发展阶段。该阶段的计划之一,就是要办成“中国式的图书馆”,而“中国式的图书馆,应有纯粹的中国色彩,合乎中国人情,合乎中国书刊出版物的字形与装帧式样。我们虽然取用了人家的科学管理方法,但应在具体工作上变为中国化的图书馆。如分类、编目、存储和使用设备等,都以代表中国文化的姿态,从图书馆里体现出来”。这里所谓“中国式的图书馆”,就是要把西方的图书馆学理论和中国图书馆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

沈祖荣认为,图书馆学的本土化,必须继承中国古代藏书事业的优秀遗产。他说:“我国现代图书馆,是接受固有图书馆遗留产业的机关。对数千年来的文献的收藏、保护、汇集、处理、传布、应用等一切遗规旧范,都曾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作用,应予以有分析有批判地继承。……这种承先启后的工作,如果专靠新方法,还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新方法只能使其供应便利,对于古书罕本,极难收藏”。即要继承中国古代在书籍的收藏、整理、保护、分类编目等方面的优秀成果和经验,并结合现代图书馆学的管理方法加以改进,才能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图书馆学。为此,沈祖荣在全国各地呼吁、倡议图书馆学本土化,引起了当时有识之士的赞扬和呼应。抗战以后,沈祖荣仍热情不减,继续倡导图书馆学本土化,如他谈到:“抗战以来,图书馆界在技术上有许多地方仍墨守着西洋的旧方法,未能因时制宜,其流弊还不是与守旧的国粹保存派的作法相等吗?”“他认为,”图书馆的规制,当然要采用欧美各国行之有效的措施,但决不可一味盲从,而要事前有慎重的选择和严肃的批判。要顾到我们的习惯和风俗,切合我们实用。”沈祖荣提醒中国图书馆界:“今后办理图书馆要同时注意现代化与中国化”。这里的“中国化”,其实就是“本土化”。他认为中国今后的图书馆建设,要现代化与本土化同时进行,这是非常有见地的观点。

3 本土化的实践

沈祖荣不仅在理念上倡导图书馆学本土化,而且在图书馆实践中积极推动本土化,其图书馆学本土化的实践集中体现在图书分类法、编目、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等方面。

3.1 分类法本土化

在图书分类法的本土化方面,沈祖荣主要是对《杜威十进分类法》(以下简称《杜威法》)进行了改造。正如前面所说,当时中国的图书馆在分类法上面临中西新旧糅杂参差,无一完善目录可供应用的困境,因为传统的四部分类法已不能容纳西书和新书,而《杜威法》又无法容纳中国的旧书和古籍。为统一中西、新旧书籍,沈祖荣与胡庆生合著了《仿杜威书目十类法》(1917年)一书,该书以《杜威法》为参照,吸取了其编制原则和技术方法,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经调整、修改和增设,形成一部新的分类法。

《仿杜威书目十类法》共分000经部及类书、100哲学宗教、200社会学与教育、300政治经济、400医学、500科学、600工艺、700美术、800文学及语言学、900历史等十大类,全表共700多个类目。其创新之处如下:①为了容纳我国古籍,在《杜威法》的“000总类”中并入了四部分类法中的经部和类书,例如010经解,050类书,071抄本、善本;②将《杜威法》中的哲学和宗教合并为一类,并把四部中的子部并入其中;③在《杜威法》的“800文学”中并入四部分类法中的集部,例如830词赋、戏曲,840诏令;④在《杜威法》中的“900历史地理”中并人四部分类法中的史部,例如940年表、年谱、姓氏,970省府县志;⑤把《杜威法》的“300社会科学”中的经济、政治、法律提升为一大类,以增加经济政法类目的容量。《仿杜威书目十类法》只采用了《杜

威法》的十进制原则及数字记号的形式,其类目表的内容与杜威类目表已完全不同。由此可见,沈祖荣并没有照搬西方的《杜威法》,而是结合中国学术发展和古籍分类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构建了中国式的十进分类法。可以说,《仿杜威书目十类法》,就是《杜威法》的本土化。这种分类法,一方面,把中国古籍书纳入现代分类体系中,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旧书籍在书目上无法统一的难题;另一方面,把经济、政治、医学提升为一大类,适应了当时中国急需经济、医学、政法类知识的实际情况。

《仿杜威书目十类法》是为中国书籍编写的一部新图书分类法,虽然其分类表比较简单,有些大类存在轻重失当之嫌,但它继承了四库分类法的合理内容,并将其融合到杜威图书分类体系中。因此,该分类法是图书分类本土化的先声,具有划时代意义,其一经问世便被图书馆界所瞩目,仿效者甚多。之后,杜定友、王云五、刘国均、皮高品等人,都各自发明了以《杜威法》为参照的新型分类法。正如蒋元卿说:“此法既系开山之书,较之近人著作,自为简略,然其所设类名,后之师之者,颇不乏人……此足见其影响于吾国图书分类改进之功,实未可泯也”。沈祖荣的分类法,为后来者开辟了新道路,迈出了中国图书分类法本土化的第一步。

3.2 编目本土化

沈祖荣重视图书编目工作的本土化,从1920年创办文华图书科起,沈祖荣一直主讲图书编目的课程,并编译了《简明图书馆编目法》(1929年)和《标题总录》(1937年)等著作,系统地介绍西方现代编目方法。正是在长期的教学和图书管理实践中,他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编目方法,先后发表了《中国图书馆目录应采书本式抑卡片式》、《图书馆编目之管测》等文章,对中国图书的编目提出了两大原则:①图书编目应以卡片式目录和书本式目录相结合。沈祖荣说,“目录古今异宜,东西异式”,古代中国采用书本式目录,而现代西方采用卡片式目录。随着目录种类和出版物类型的增多,他认为旧的目录方式亟待改进,但不可完全抛弃,因为传统的书本式目录不仅有利于对古籍的整理和检索,而且有利于人们把握图书馆藏书的全貌及有价值的部分。因此,只有吸收卡片式目录和书本式目录两者之长,才能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目录类型。沈祖荣明确主张,“国立省立图书馆,或经济充裕之图书馆,自宜二者兼备,不可偏废”。②不能照搬西方的编目规则。沈祖荣认为,应该采用西方常用的著者目录、书名目录和件名目录(即“主题目录”)的规则,但不能一味的盲目遵守,必须结合我们的经验,找到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编目规则。如在著者目录中,针对中国人名“常有一人数名,如张之洞、张南皮、张香涛之类,编目员若不认定一名为准,势必把一人所著几种书分列多处,其结果必至紊乱。若读者只知著者名,不知其他,就不能供他的需要,那就失了著者目录的功用。……中国古书,有用谥号的,应把爵名同谥号,存记在正名以后”。又如在书名目录方面,针对中国一书多名,如“石头记”、“金玉缘”、“红楼梦”等;而同一书名又有加批、详注、增像、钦定及御纂之别;版本上又有殿版、宋版等不同,凡此种种,要求编目员要酌量增减、加以详细记录或应注明。总之,沈祖荣从中国图书和学术的实际情况出发加以创新,从而解决了中国书籍在编目上的难题,增强了编目技术的可操作性、科学性。

3.3 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本土化

推动图书馆学的专业教育,是图书馆学本土化的关键环节。沈祖荣深知专门人才对发展图书馆事业的重要性,他认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非一蹴所能致,必先培养图书馆管理人才,研究专门学识,庶能办理得法,有条不紊。”而图书馆人才的培养,不能专靠海外留学,因为“海外留学,所费不赀,远涉重洋,谈何容易?纵令虚往实归,而桔枳变异,势所必然;所学各件,在外国虽称合法,在中国不能完全采用。由是言之,欲推广图书馆事业,务须在中国组织建立培养人才之机关,使学生将来学业有成,可以供图书馆之任用”。因此,他极力倡导图书馆专业教育,努力培养图书馆专门人才。1920年,沈祖荣与韦棣华等人一起创办了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1929年文华大学图书科改名为“私立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这是我国最早的图书馆学专科学校,也是我国第一所独立的图书馆学教育机构。自1929年起至以后的20多年里,沈祖荣一直担任该校校长与教授之职,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图书馆学专门人才,因而被誉为“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父”。

在沈祖荣的倡导下,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文华图专”)在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本土化的有效尝试。他说:“图书馆学课程,……如图书馆经营法、图书馆行政,大体说来,中外可说是一例的。但我国图书馆事业,自有其特征。我们国家人民所要求于图书馆的,也有其特征。这样,我们要讲授图书馆的组织、管理、行政、方法等等,自然不得不特为适应这种种需要了。至于目录学、编目法、分类法、参考法、书籍选择、图书馆史等,我们的课程不成问题,自然也要中西兼备的。再如外国语、如德、法、日文等以及经规定一般学校必须设置的几项课程,在外国图书馆学校里是没有的,而我们却应当有。又再如与图书馆相关的课目,如档案管理、序列法、索引法、古器物学等等,和图书馆员亟应补充学习的课目,如图书馆应用簿记会计等等,我们想到也必不可少”。文华图专的课程设置,正是在参照纽约州立图书馆学校课程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了中国图书馆的工作需要,加入了诸如中国目录学、中文参考书举要、中文书籍编目学、中文书籍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史略等课程,同时还补充诸如档案管理、序列法、索引法、古器物学以及图书馆应用簿记会计等课程,做到了中西融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沈祖荣还将西方图书馆的组织、管理、行政、方法等内容,进行某种改造和转化,以适应我国图书馆的具体情况。正是由于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上的本土化改造,文华图专自建校以来,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图书馆高级专门人才,可谓成效显著。

总之,作为图书馆界的先驱,沈祖荣为我国图书馆学的本土化奋斗了一生。他不仅旗帜鲜明地倡导“图书馆学本土化”,而且在图书分类、编目、图书馆专业教育方面进行了切实有效的探索,其贡献是开创性的。

图书管理计划范文3

关键词:图书馆 古籍 数字化管理

古籍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传承,是我国极为宝贵的精神和智力财富。为了更好保护和利用这些财富,很多大型图书馆,都利用了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将古籍中的语言文字及图形转化成能为计算机所识别的数字符号,以此来制成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以及古籍全文数据库,即对古籍进行数字化管理。这也将是今后图书馆古籍管理的一个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古籍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1、古籍数字化管理有利于古籍的保护,解决“藏”与“用”的矛盾

古籍经过几千年的辗转流传至今,往往具有唯一性并且不可再生,因此在保护古籍方面除了提高古籍的保存技术使其免受损坏外,也应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永久的保存。另正是由于古籍的唯一性以及不可再生性,因此它们不仅具有罕见的文化价值,而且还有珍贵的文物价值。因此图书馆为了避免古籍遭受破坏,往往“重藏轻用”,造成“藏”与“用”的矛盾,不利于古籍文化的传播。

2、古籍进行数字化管理,可使古籍中蕴藏的特有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古籍的目录的分类、编排与检索方法与现代的都不同,如果用传统的手工检索方法来检索古籍,不仅速度慢,而且查全、查准率也较低,很可能会花费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来查找一个人或事,或者一段引文。如果引进数字化管理,便可改进古籍的检索方式。从而更有利于对古籍中所蕴藏的特有信息资源进行开发,提高了阅读古籍的广度和深度,使古籍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二、古籍数字化管理方法

1、古籍书目数据化及古籍全文的数据化

(1)古籍书目及古籍全文数据化方法及注意事项

古籍数量大,语言繁琐,而且在分类排架和管理上都不同于一般的图书,检索方法也很复杂,很多古籍犹如“天书”,极大的影响了读者阅读利用古籍文献的积极性。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古籍书目数据库,便简化了古籍书的检索方法,而且新增了许多检索途经让读者对图书馆内古籍藏书一目了然。古籍全文数据库的建立,便可方便读者更简单的阅读古籍资料,并可快速准确全面的找到所需的资料。因此,古籍书目数据化及古籍全文数据化是实现古籍数字化的必要条件。

古籍书目数据化是指以书目内容:书名、责任人、版本、卷数、刻印年代、藏地等为数字化对象,对古籍的存储做源数据描述。古籍全文数据化是指以揭示古籍内容为目的,对古籍全文进行数字化处理,从而方便读者全文阅读、检索或进行智能分析。

古籍全文数字化有三种形式:一是图像版全文数字化即将古籍书页原文扫描成图像后进行存储,为读者提供相关阅读、检索服务;二是文字版数字化即将古籍书页转换成文本文字形式后进行存储,为读者提供相关阅读、检索服务;在文字版数字化中遇到生僻字可通过photoshop 等造字程序进行造字,然后再利用windows系统自身带的输入法编辑器进行生僻字的输入;三是图文版数字化,即图像版和文字版的结合,它是最理想的古籍数字化模式。

古籍数字化后的数据格式繁多,除了常见的xt、doc、html以外,还有pdf、exe、wdl、pdg、ebk、edb等,而这些格式的文件大多要自己单独的阅读器才能阅读,这样极不利用户对古籍的使用,以及古籍数字化后的资源共享,阻碍了古籍数字化的发展,因此图书馆在进行古籍数字化工作时,应建立统一的数据格式,如文本格式可采觅pdf格式,图片格式的资料可采用tiff,jpeg格式,以方便读者使用。

(2)古籍数字化存储相关技术支持

为了保证古籍的“原汁原味”,在对古籍数据化存储时,就要以图片格式进行存储,这些图片又不可进行压缩,从而导致古籍数据库异常庞大,常用的磁盘储存器很难实现。这时可根据图书馆古籍数据库的大小采用机器手光盘库或机器手磁带库这样的第三级存储器,如果第三级存储器也不能满足,便可采用san(存储区域网络)战略。存储区域网络即位于服务器后面的存储网络,它是一个主要负责存储传输的“后端”网络,所有服务器均可通过此网络对存储介质任意读取及写入,并可将多个系统连接到存储设备以及子系统。此方案可采用千兆以太网,其网速与光纤路径技术相当,且价格相对较低,建设周期相对较短。

2、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管理中的分类法

古籍分类法是一种检索语言。任何单一的检索语言只能从某个侧面片面地、近似的反映某一网络体系,只能对多维、复杂、动态发展的人类知识文化进行线性、简化、静态滞后的反映及描述,难免存在缺陷以及不足,其准确性是近似的、相对的。现代计算机技术完全允许多种检索语言并存并且互补,如果各种检索语言自身便具有最低限度的适用性及互补性,就有助于全面揭示古籍文化的精髓,反映人类知识文化的多维体系。因此,要想构建高效灵活的古籍检索系统,就应把握各种检索语言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制约作用,以此为出发点,研发各种不同的检索语言互补互用的最佳方式,为实现最终目标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3、图书馆古籍工作者应加强知识更新,尽快掌握新技术

图书馆古籍进行数字化管理的前提条件就是古籍工作者要更新知识结构,适应数字化的管理需要。其中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是首当其冲的,只有这样才能更主动、更快捷、更有针对性的为读者提供服务,使服务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也能为古籍数字化管理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三、结语

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管理虽然是近几年才提出的,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古籍数字化管理也将逐渐走向成熟,从而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使古籍这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得到更好的保护以及更充分的利用。

参考资料:

图书管理计划范文4

图书馆是一个有机生长体,作为高校重要服务窗口之一,承载着传承人类历史文明的重要责任,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面对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危机。在信息化环境下有效的控制危机,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在“危难”中寻求“生机”,这是图书馆危机管理与危机预警所要讨论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

图书馆危机;危机管理;危机预警

1.引言

图书馆是一个有机生长体,作为开放的信息文化服务机构,始终面临着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飞来横祸等各种风险。典型案例有:“巴金赠书流失事件”、“国图事件”等都说明了从图书馆外在的硬件建设到图书馆内在的管理模式、管理体制、服务理念、组织协作等方面可能出现危机,并有可能发展成对社会具有很大影响的恶性事件。及时有效的化解危机,实行有效的管理,将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对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危机与图书馆危机管理

2.1危机

关于危机的定义学界一直颇具争议,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①《汉语大词典》解释“危机”为:潜伏的祸害或危险[l]。②《辞源》对“危机”的解释是:潜伏的祸端。唐刘禹锡刘梦得文集二题歌欹器图诗:“赢相功成思税驾,晋臣名遂欢危机”[2]。刘兹恒[3]认为所谓危机,就是会造成严重威胁,需要立即反应的高度紧张状态,需要立马处置,以免造成更大的威胁。薛澜等定义危机是指决策者在其核心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威胁或挑战,而有关信息不是太充分,事态的发展高度不确定,需及时采取行动措施,从而扭转不利局面等的汇聚[4]。这里主要是从国家形象、企业品牌战略的角度阐释危机的涵义。罗森塔尔(Rosenthal)等人认为:危机就是对一个社会组织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秩序的打破,并且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周期性等特点,必须要管理层及时作出响应和决策,防止事件的进一步蔓延造成更大的社会影响[5]。该定义得到广大学者的共识。巴顿(Barton)认为:危机是一个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成员、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6]。危机事件影响组织的影响声誉、事业发展,值得管理者的深入思考。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管理者应对突发事件及时响应能力,快速做出决策部署,将危机事件影响做到最低。

2.2图书馆危机管理

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重要的服务窗口部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影响图书馆发展的危机元素。正确把握针对于图书馆这个特定组织的危机管理,意义十分重大。潘梅认为图书馆危机管理是对图书馆运转中出现的危机因子和危机事件从生到死全程全面监控处理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7]。燕辉,魏小盈认为图书馆危机管理是指图书馆对其发展过程中所遭遇到的诸多危机如自然灾害、人为危机、信誉危机、人才危机、资源危机等。图书馆管理者要从危机事件得到启发和经验,制定图书馆危机管理规定,防止危机事件出现给图书馆声誉、形象带来影响,从而促进图书馆良好形象的树立以及图书馆稳定而全面的发展[8]。图书馆危机管理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管理过程监控的动态管理体系。针对在图书馆内外环境可能发生的种种危机进行提前布置、提前预测、动态反馈,为图书馆的危机事件及时化解、消除。图书馆危机管理意识贯穿整个图书馆危机管理之中,为危机事件发生后及时有效化解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3.图书馆危机管理流程图

刘兹恒、潘梅认为图书馆危机管理是对图书馆运行中出现的危机因子和危机事件从发生到消亡全程全面监控处理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该观点指出图书馆危机管理提前在危机事件爆发前、危机事件影响中、危机事件结束后的反馈和经验总结全过程。它包括危机管理的有效组织、制度设计、流程监控、策略制定、计划实施、决策反馈等环节,涉及培养危机管理意识、组建危机管理职能部门、检测并处理危机因子、建立危机预案、处理危机事件、危机名誉恢复、事件舆论、事后总结经验并学习改进等诸多方面[9]。依据危机生命周期理论,危机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危机前期、危机中期、危机后期。因此,图书馆危机流程也应该围绕这三个阶段设计。本文在结合危机管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危机管理流程图。

4.图书馆危机预警体系构建

图书馆危机管理的重点是建立图书馆危机管理预警机制。图书馆危机管理预警是指对图书馆内外环境及工作过程进行监测,根据图书馆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的变化,对图书馆未来的不利事件或风险进行预测和研判。预警机制是指,由能灵敏、准确地提示风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信息的机构、制度、网络、举措等构建的预警系统[10],加强图书馆危机应急管理,建立图书馆危机预警机制,是关系到图书馆财产安全、资源安全、馆员及读者的人生安全的基础,是构建“和谐图书馆”、“读者满意图书馆”的重要保证。

4.1建立图书馆危机预警的意义

所谓危机预警体系就是运用科学技术方法及计算机手段设定危机预警风险点、临界值,通过信息收集及时的挖掘危机风险点,然后通过危机风险识别,提取危机风险信息指标,根据统一判断、甄别建立一套完备的化解消除危机事件的体系。因此,在危机管理过程中,建立一套与图书馆相适应的有效危机预警系统,防患于未然,不仅对于防范危机的发生、防止危机扩散和降低危机损失,确保在各种危机时间面前转危为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2风险预警系统工作原理

徐芳[11]等详细分析了图书馆危机管理预警系统的逻辑流程,同时指出预警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风险分析、风险控制的过程,应用因果分析法、逻辑推导法、倒推过程法,从结果出发寻找产生发生危机的原因,再反推分析危机发生原因。一个完整的风险预警系统应遵循的流程如图2所示。信息收集就是对有关危机风险源和危机征兆等信息进行收集,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收集图书馆外部环境的风险信息、内部的业务活动信息以及用户的反馈信息等所有相关信息,并进行数据库汇总。信息分析与预测则包括信息整理、信息识别和信息转化三个部分。危机预警系统收集到信息之后一般需要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类,这样信息会显得比较清晰和有条理,也就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所收集到的信息。经过信息的整理和分类,并对信息进行识别后,风险预警系统就拥有了一些较为全面、真实、有用的信息,此时系统就可以将这些信息转化为一些简单、直观的信号或指标,为系统进行决策做好准备。信息是指利用各种新闻载体来告之相关部门和组织所面临的危机。比如高校门户网站、图书馆的门户网站、高校校报等和BBS等。风险管理是在信息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与风险等级相适宜的风险管理措施,防止潜在危机的发生。监督和反馈对已采取措施的风险信息,进行跟踪、监控,并将结果作为信息反馈汇总到数据仓库,进行新一轮循环,直至该信息进入相对稳定状态。通过对措施的结果进行双向反馈,以进一步调整有关预防危机的措施。

4.3图书馆危机预警机制构建

图书馆危机预警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是一系列环境和行为的综合体[12]。根据风险预警逻辑流程图,可以明确图书馆危机预警管理系统主要有两大功能: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其中预警分析是前提,预警分析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分析方法,预控对策是在预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预警分析的主要活动包括内部信息、外部信息以及反馈信息的输入,风险信息分析、相关信息整理等内容。具体到管理工作中,对危机的监测实际上就是对各种经营信息进行收集,从中分析危机因素的过程。

5.结语

无数的现实案例告诉我们,只有建立健全的危机预警机制,才能做好危机管理工作,化险为安。图书馆要善于收集来自管理层面、数据管理、读者服务等方面的危机信息,对有可能威胁到图书馆管理的内外因素进行分析、调研,及时研讨制定应对方案。将有可能危机到图书馆的危机遏制在萌芽状态。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给图书馆的管理打一剂“强心针”,一旦危机出现将如坚冰遇到温度迅速化解。

作者:周伟 单位: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罗竹风.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3:15.

[2]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辞源(第一册)[M].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434.

[3]刘兹恒,刘雅琼.国内外图书馆危机管理研究述评[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9):3-9.

[4]薛澜等.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47.

[6]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35

[7]潘梅.图书馆危机管理若干问题探讨[D].北京大学,2007:47.

[8]燕辉,魏小盈,图书馆危机管理基本概念体系探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0):18-22.

[9]刘兹恒,潘梅.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内容[J].图书与情报,2007(2):32-37,41.

[10].图书馆危机预警机制的构建[J].图书与情,2007(2):42-5.

图书管理计划范文5

[论文摘要]通过对当前图书馆实现经济化管理的原因、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指出实现经济化管理的必要性,简略提出如何实现经济化管理。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在寻求经济最大化发展战略,确实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图书馆虽然在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以满足读者需求为主要目标,以“读者第一”为服务宗旨,屹立于服务业当中,当各行各业都向经济化进军的时候,图书馆作为信息的第一集散中心却反应迟钝,似乎在时代的呼声中略显沉默,然而,

图书馆要想在当今社会中继续生存,必须实现经济化管理,与时代接轨。

一、为什么图书馆要实现经济化管理

传统的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是公益性的无偿服务,服务中所含的情报价值被忽视,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观念已经为人们所接受,图书馆也应该在其服务中注入信息价值,由无偿服务向有偿服务转变,信息咨询服务公司早已经不陌生了,它的出现就使得信息具有了商品的特征,图书馆也是信息的提供者,进而向有偿服务转变已经是必然趋势,当前实现经济化管理势在必行。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现代化技术的普及,信息的存储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的提供不再局限于图书馆,网络蕴藏着大量的情报信息,随之而来的是网络图书馆、网络书库的大量涌现,以及实体图书公司的出现,对图书馆的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再加上这些新秀的经营方式灵活,手段多样,拥有了大量的信息用户,使得图书馆用户数量锐减。因此,图书馆只有实行经济化管理,才能扩大其服务规模,健全馆藏,提供全面而和最新的综合信息,才能引进先进技术,才能为图书馆的发展吸收优秀人才,注入新的血液,使图书馆在现代信息竞争中独占鳌头。

二、图书馆经济化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传统思维对图书馆影响颇深,观念转变困难。我国图书馆事业起步晚,发展缓慢,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吃大锅饭”的不良后果,所有的图书馆管理费用均由国家、政府承担,图书馆自身则把注意力集中于社会效益上,几乎没有想到经济效益,忽略了服务价值。在经济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各种经济发展理论、观念、体制层出不穷时,图书馆依旧没有意识到这将是对自己生存的一个威胁,反而置身于经济浪潮之外。久而久之,在广大读者中,甚至连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都将图书馆视为书籍的收藏、借阅中心,仅此而已,就连图书馆高层管理人员都不能彻底逃出传统思维的约束,不能挖掘图书馆在现在经济、信息社会的巨大作用,使经济化管理在图书馆中的实施面临极大的困难与挑战,即使有些馆对经济风浪作出了反应,却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而已。

(二)人力资源的匮乏。我国在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中,一直以来对从业人员的选择没有注意,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图书馆员就是简单体力劳动者的代名词,无非是做一些搬运出书,站在出纳台借收图书的、不需要掌握什么技术、不需要懂得什么知识的人,图书馆工作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做的工作。以往是为了照顾失业者或劳动能力不强、生活有困难的人员,将他们安排在图书馆工作,没有进行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要知道图书馆是一个社会服务机构,担任着现代社会的信息流通任务,而不是一个社会福利机构,它需要的是图书馆专业人才,为此,我们必须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尤其是在高校加大扩招力度,广泛宣传,改变社会对图书馆传统的定位方式,另外要不遗余力的开展在职培训,提高馆员的业务水平,实行经济化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福利待遇,吸收优秀人才到图书馆来,致力于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

三、经济化管理方案

(一)市场营销策略。市场营销的涵义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根据现代市场营销的发展,可以定义为:市场营销是企业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为满足消费者需要和实现企业目标,综合运用各种营销手段,把商品和服务整体的销售给消费者的一系列市场营销活动与过程。但这是从企业的角度为市场营销下的定义,我们可以引用到图书馆的营销定义中来,那么从图书馆的角度来讲,消费者即是广大的信息用户;目标是不断满足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图书馆的商品不由分说是指信息产品。在此给图书馆市场营销下一个定义的话,就是指:图书馆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为实现图书馆的目标,综合运用各种营销手段,把信息产品和服务整体的销售给信息用户的一系列市场经营活动与过程。

图书馆实现经济化管理,第一要做的是扩大本身规模,同时实现多馆合作,集信息产品的生产、加工、出版发行、销售于一体的规模性图书馆和信息服务中心,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供销链,通过合理的营销步骤,包括内外部环境分析、市场方向分析、设计营销方案、有效实施。从根本上改变旧有的观念,接受市场营销观点。

(二)打造名牌图书馆。无论图书馆以后将以何种形式发展,它的本质都是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需求,为用户服务。服务是图书馆存在的前提,是检验图书馆效益的唯一指标。面对资金短缺这一尴尬局面,图书馆必须在保持其服务本质不变的情况下,彻底改变以前的管理模式,实现经济化管理。在经济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品牌竞争是最为激烈的,然而也是最有效的,一旦拥有好的品牌,便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图书馆在当代社会的信息中心地位面临威胁,品牌战略渗透到各行各业,因为强势的品牌能在同行业中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强势的品牌也是诚信的象征,获得较高的忠诚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品牌就是高质量、高信任度、高市场占有率的代名词。质量是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诚信成为社会稀缺资源,而高市场占有率是我们图书馆追求的目标。因此图书馆在质量、诚信、市场占有率方面应着力解决。图书馆质量即体现在其信息服务质量上,要提高服务质量,首先就是挖掘大量优秀图书馆专业人才,人才是第一要素,在图书馆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建筑占5%,信息资料占20%,而图书馆员占75%。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图书馆最缺少的关键人才,我国在这方面面临的情况十分严峻,高素质图书馆员的培养迫在眉睫,尤其是吸收各行各业的复合型人才变得相当重要。另外加大互联网、网络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在网络普及的今天,数字化的信息产品日益增多,而且形式多样,可以这样说,数字图书馆的品牌战略更为重要,甚至可以先全力打造数字图书馆的品牌,进而用数字图书馆的品牌带动传统图书馆的发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传统图书馆不会消失,而且还会扮演重要的角色。

诚信是图书馆发展比不可少的关键因素,任何一个成功的组织都以诚信为本,图书馆应以诚信树品牌,以品牌构造诚信,办用户满意、放心的图书馆,真正的诚信源于人们对这一组织服务的熟悉程度,图书馆应努力发挥自己的各项职能特长,为社会创造财富,坚持不品牌战略,执行品牌计划,履行品牌承诺。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是图书馆实行经济化管理的目标,高市场占有率意味着高利润,这就要求图书馆提高竞争意识,不能安于现状,特别注意市场反应的灵敏度,同时要不断吸收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视本馆的实际需求情况加以运用。

综合全面打造图书馆品牌,使图书馆真正成为社会组织中一个有力的竞争品牌!图书馆的经济化管理将为图书馆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改变图书馆以往旧的面貌!

参考文献:

[1]詹得优.信息咨询理论与方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7.

[2]查先进.信息分析与预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8.

图书管理计划范文6

图书馆档案及文件资料是对图书馆以往工作的一种原始记录,是图书馆历史工作的重要体现,它是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多种文件资料,是对图书馆日常工作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的总结。图书馆档案及文件资料真实地对图书馆开展的各种活动的思路、措施和方法进行了记录,所以说图书馆档案及文件资料是以往图书馆业务进行的历史记录。在图书馆服务的探索工作中,要做好图书馆档案及文件资料的管理工作,对图书馆工作发展整个历程的所有文件资料进行完整和真实地收集、整理和记录。这些文件资料主要包括图书馆历史活动情况、组织活动的过程以及其他一些经验教训等。因而可以说图书馆档案及文件资料的管理工作可以对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进行有效地保证,它不仅可以为今后图书馆稳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能够对图书馆的研究工作提供有效的资料以及可靠的信息,为图书馆的检查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保证图书馆的先进技术管理可以得到有效地深化和改革。

2加强图书馆档案及文件资料管理的措施

2.1加强图书馆档案和文件资料的归档和保管

图书馆档案及文件资料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并且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所以必须严格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其归档以及保管工作,加强相关制度和规范的建设,对图书馆工作中各个阶段积累、形成的资料进行全面的收集。需要建立的制度和规范主要内容应该涉及档案的目录管理以及借阅管理工作。除上述以外,为了保证和维护档案及文件资料的完整性,应该设置专门机构和人员对档案及文件资料进行保管。在对图书馆的档案以及文件资料的管理工作中,除了要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还需要加强对其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好对其的防火以及防潮工作,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防止其在存放和存储的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导致发生损坏,尽可能的提高档案资料存放的时间,为今后的图书馆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提供参考。

2.2做好图书馆档案和文件资料的开发和利用

在对图书馆档案资料进行管理的工作中,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充分发挥其作用,为了充分地对其作用进行发挥,主要采取以下几点有效的措施:①加强图书馆领导的决策工作,并且加强协调和配合。一旦需要对档案资料进行利用,必须保证档案资料提供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保证工作开展能够得到有效的参考和依据,保证图书馆活动的顺利开展。这样不仅可以不断完善以及丰富档案资料的完整性,还能够根据档案资料的需求,保证资源的充分性,以此对图书馆的正常运行工作进行有效的展开,并且对图书馆的日常工作效率进行促进和提高。②对图书馆的各种活动以及任务进行积极地配合,对需要的档案资料进行及时并且积极地提供,保证档案资料检索以及传输工作的快捷,积极有效地推动图书馆正常工作的展开。③保证图书馆档案资料的完整性,能够为图书馆的创优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

2.3图书馆档案及文件资料管理工作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

2.3.1争取领导重视是做好档案及文件资料工作的关键

图书馆领导应该高度重视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加强对档案资料重要性的认识,将图书馆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纳入到每年的工作计划中。并且为了保证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领导部门应该加强设置专门人员以及专门机构,购置专门的资料管理柜以及资料管理盒等相关档案资料存储设施对其进行存储。

2.3.2增强档案及文件资料的管理意识

必须加强管理的意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及时性,对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进一步重视,加强对日常资料的收集、处理和存储工作,保证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正常进行。

2.3.3提高管理水平并发挥档案及文件资料的作用

在管理工作中,必须全面发挥人的作用,利用更新技术手段对档案及文件资料的管理工作进行加强,不断地推动档案及文件资料管理工作逐渐向着高标准、高质量以及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2.4加强图书馆档案及文件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必须强化信息化技术在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中的运用。运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加强图书馆档案及文件资料管理工作的效率,减少其人力以及物力的投入,有效节约了工作时间并且减少了工作量。图书馆档案及文件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了档案及文件资料信息资源的有序整理、档案及文件资料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档案及文件资料信息网络的建设、档案及文件资料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档案及文件资料管理信息化是利用数据库技术,对纸质的档案及文件资料、声像档案及文件资料、实物档案及文件资料进行录入、扫描、数码处理,将馆内各类档案及文件资料数字化,以达到对档案及文件资料信息管理和利用的高效、准确。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