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园林景观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园林景观论文范文1
1.1生态性原则植物具有遮阳、降噪、滞尘杀菌、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维持碳氧平衡等多种环境功能。在当今以生态为首要目标的居住区植物配置中,要充分发挥植物的这一生态功能。科学地选择和合理地应用植物材料,对提高居住区绿化水平、改善景观条件、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居住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2景观艺术性原则植物配置不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也不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在植物配置中,应遵循统一、调和、均衡、韵律等基本美学原则,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对植物配置效果整体把握,根据美学原则和人们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丰富群落美感,提高观赏价值,渲染空间气氛。
1.3适应性原则要使植物能正常生长,一方面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让植物的生态习性与居住区的环境相符合。另一方面要为植物的生长创造合适的环境,使空气、温度、水分等因素满足植物的生长要求,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这就是遵循适应性原则。根据绿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或者通过引种驯化或改变绿地生长条件,使植物成活和正常生长。比如在我国北方,降雨量比较少,选择植物时应该首先考虑植物的抗旱性和耐寒性。
1.4植物多样性原则如果植物种群单一,在生态上是贫乏的,在景观上也是单调的,园林植物配置时要注意乔、灌、草结合,增加植物群落稳定性。植物配置时为了避免颜色单一,在植物搭配时可以着重突出植物的季相性,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效果,使丰富的植物色彩随着季节的变化交替出现,让居民四季有景可赏,感受大自然的生气及其变化。
1.5协调性原则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应从总体着眼,考虑植物之间、植物与建筑之间的协调性。植物与植物在平面上要注意种植的疏密,在竖向上要注意林冠线,在树木片区要注意开辟透景线,同时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及远近观赏效果。而植物与建筑之间,要利用建筑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植物以及其他搭配要素,使整个景观不论是在色彩还是在布局上消除突兀感,创造真正的美,将人居与生态融合在一起。
2园林植物的选择
居住区绿地因其与居民近距离常接触,因此在植物选择上应本着无刺、无毒、无臭味、不飞絮、抗性强、病虫害少等原则。除一些常规的乔灌木、草花、草坪等园林绿化常用品种外,还可适当增加一些果树、藤本植物等特色品种。
2.1绿化果树的应用在居住区环境中引入桃、李、桔子、杨梅、石榴等果树,不仅增加植物品种的多样性,还为居住区的生活环境增加一定的生活气息,更好地体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2.2藤本植物的应用爬山虎、常春藤、扶芳藤、蛇葡萄等藤本植物应用在居住区建筑物周围,不仅起到美化建筑,形成立体绿化的效果,还能减少夏季日光对建筑物的照射,提高环境舒适度;紫藤、凌霄、蔷薇、葡萄等应用在小区的花架、廊架、荫棚上,可为居民提供一个很好的夏季荫凉空间,同时也增加了居住区绿化景观的效果。
3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3.1空间层次性居住区除了中心绿地外,其他大部分都分布在住宅前后,其布局大都以行列式为主,形成平行、大小相近的绿地,狭长空间的感觉非常强烈,因此,可以充分利用乔木、灌木、草本等不同组合的立体式植物空间营造,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间,形成活泼、和谐的空间,增强人的视觉及空间体验。在设计宅旁绿地植物景观时,应配合住宅的类型和层数、间距等来确定植物的配置,贴合整体上的风格。考虑到房屋居住的舒适性,在靠近房屋的区域一般不会种植较大的乔木,而在住宅西向的一面则会栽植高大落叶乔木,遮挡夏季日晒。
3.2林缘线和林冠线的营造由于居住区绿地内平行的直线条较多,如道路、围墙、居住建筑等,因此,植物配置时可以利用植物林缘线的曲折变化,林冠线的起伏变化等手法,使平行的直线条融进曲线。比如:在绿地中按照一定形状密植杜鹃、红叶石楠、红花檵木、迎春、棣棠等矮小花灌木,使之形成一条曲折变化的优美曲线;在绿地边缘孤植几个球,增加边缘线的曲折变化;利用地形高差变化及不同的植物,形成林冠线的起伏变化。
园林景观论文范文2
竹林在园林景观中起着文化烘托、绿化美化、供材及旅游休闲载体等功能。
1.1园林造园中运用竹文化竹林中的竹子因虚心有节、坚韧常青,竹子、竹林历来为文人雅士所酷爱、推崇,在我国形成了独特的竹文化。竹子象征挺拔高洁、耿直超凡、不畏逆境、坚韧不屈等文人气质与精神,竹子与松、梅并誉为“岁寒三友”、与梅、兰、菊并誉为“四君子”。竹子因形神兼具,在儒家文化中被赋予人格化,代表着谦虚、仁爱、坦荡、无畏、高洁、耿直等。爱竹古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为宋•苏轼及清.郑板桥。宋•苏轼《於潜僧绿筠轩》中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清.郑板桥在其诗画中多以竹为创作主题。因竹文化历史悠久,所以在我国园林造园中竹子及其竹文化得到广泛运用,如上海的豫园、苏州沧浪亭、怡园等都有竹子及竹文化印迹。
1.2可做园林造景地被竹子是一种生命力比较强的植物,其主干、叶形、竹叶颜色和形态都有明显特点,相对其他高大乔木而言更显挺拔、秀美、颀长。在较小的竹林中可营造竹径通幽、庭园深深的休闲环境;在园林中水体被喻为园林景观的“眼睛”,因此在园林绿地的水边栽植竹子,秀美颀长的竹子恰如景中的“眉”,可营造“眉清目秀”的景观,微风吹来,竹子及其倒影摇曳如拂动香袖,水与竹恰是“眉目传情”,美不胜收;竹石成景也是传承了古人常用的造园手法之一,竹子的柔美可以缓解、柔化景石的生硬感、笨重感,景石如骨架、竹子如衣裳,相互依偎、衬托,增加景观层次感、美感。
1.3可做园林景观造景材料竹子有着较好的物理学性质,可在许多园林环境用来创造、制造出协调环境的园林景观单体或构件。如竹子在园林造景中可广泛用于建造园林亭、台、楼、阁、桥等竹建筑,还可制作竹制园林小品、竹篱笆、竹工艺品、竹外壳果皮箱、竹地板等。
1.4可做园林生态旅游的载体竹子在适宜的地理环境可作园林造景的植物,竹林在园林景观还作为休闲生态旅游的载体。竹林四季常青、颜色翠绿、幽深宁静、林间所含负氧离子丰富,可开发成为良好的园林旅游资源。我国发展大面积竹林为生态旅游的景区主要分布在浙江、四川、湖南、重庆、广东,如浙江的安吉竹博园、四川蜀南竹海、湖南桃花江竹海等;规模小的竹林在许多旅游景点也比较常见,小规模竹子在优良品种的选择上灵活性、优越性更高。
2竹林林下园林植物的选择
当园林景观中以相对较小面积的竹林作为游览对象、游览环境时,通常在竹林下筑以小径通行,而竹林的郁闭度一般均很高,因此其林下野生地被不仅品种少、数量也很少。要让竹林林下道路愈发显得清幽整洁、两边无泥土及无腐烂竹叶堆叠,更大满足园林游览观感的需要时,在竹林道路两边进行绿化是一种可行的方式,进行竹林下绿化可丰富林间植物空间层次,达到良好的竹林林下园林景观效果。
2.1竹林林下园林绿化发展概况因竹林本身消耗土壤肥力大,须根多如牛毛,须根连接起来犹如立体的无数重叠的空间大网,因此竹林易造成立地环境的土壤肥力不足、水分不足,土壤须根性“板结”,加上竹林郁闭度高等原因,竹林林下园林绿化发展比较滞后,所以有“竹林下种什么植物都不活的”的说法。
2.2竹林林下植物的调查情况通过现场踏勘柳州各景区的竹林林下地被情况,一般常见的野生品种有茶条木、假鹰爪、朱砂根、多花黄精、络石、松叶蕨、淡竹叶、扇叶铁线蕨,华南毛蕨、皱叶狗尾巴草。总体情况为品种比较少、生长状态大都不佳,其中假鹰爪、朱砂根、多花黄精能开花结果,茶条木和淡竹叶生长比较健壮,其他的品种的长势都比较弱。柳州市作为国家级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园林部门对园林绿化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在环境、条件允许的绿化地避免黄土露天现象。
2.3竹林林下园林植物的选择与试验笔者历经5年时间,通过选择耐郁闭度高、耐阴的植物进行竹林林下绿化试验,林下郁闭度在0.8~1之间,全天晴天且有日照时接收到的光照时间小于2h,试验结果如下表:结果表明:在竹林下试验种植的植物中长势优良的几乎没有;长势相对良好的植物有幌伞枫、罗汉松、蒲葵、龟背竹、金粟兰、花叶冷水花、肾蕨;长势中等的植物有亚洲文殊兰、水鬼蕉、华南毛蕨、八角金盘、花叶鹅掌藤、板蓝、马克肖竹芋、海芋、翠云草、虎尾兰、巴西鸢尾;长势弱的植物有蜘蛛抱蛋、朱砂根、灰莉、络石、吊兰、赪桐、沿阶草。
3竹林下园林植物的选择及应用探讨
3.1选择耐阴植物选择耐阴的、有持续生长量、植株表现出茂盛迹象的植物,比如幌伞枫、蒲葵、花叶冷水花等,有生长量才能让人感觉到植物的生命力、才会达到比较好的园林效果。
3.2给植物补充阳光、补充水肥通过适当修剪过密的竹丛,增加阳光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竹林下种植园林植物的实验表明,耐阴植物长期得不到足够的阳光照射后,一般会呈现出饥饿、瘦弱的营养不良现象,一般只能通过间伐过密的竹子,让光照透下来照射到植物,同时加强水肥管理,才能让植物逐渐恢复生机。
3.3加大种植“密度”对于生长量小、但能保持原来种植时植物体量的植物,需打破常规的种植密度种植,按照“满铺”种植,即选择种植的植物在种植时已达到最佳园林效果的数量、体量。
3.4补充叶面肥对竹林下园林植物影响最大的必然是竹子,竹林郁闭度大,竹子须根发达、无孔不入,所有土壤都充满了竹子须根。这样竹林下的绿地不但贫瘠、干涸、而且须根形成土壤“网状板结”,人工追加到绿地的水肥很容易被竹子抢“吃”,必要时需要针对性的对种植的林下植物加餐—补充叶面肥,保证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3.5病虫害防治郁闭的竹林容易滋生蚜虫、竹大象虫、竹织野螟,蚜虫的粪便又滋生煤烟病,在早春3时是可用色板诱杀蚜虫,用频振式黑光灯诱杀竹大象虫、竹织野螟,以免殃及竹林下植物;阴蔽的竹林下还容易爆发红蜘蛛,如海芋的叶子芽头常被红蜘蛛吸食,可喷洒阿维菌素灭杀。
园林景观论文范文3
1.1界定景观轴线
园林景观跟其他类别的景观不同,园林景观注重的是意境的创建,为此轴线的方式没有确切的规定。但是,界定轴线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空间组织的逻辑次序,以便于满足景观的性能需求,创造出该场合应该拥有的环境氛围。
1.2梳理空间内涵
梳理空间的内涵是整理景观所承载内容的设计准则。唯有清晰的景观涵盖内容,空间组织才能够很好的发挥出来。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景观所涵盖的内容梳理清楚,然后依据相关方面的内容为其设定最佳状态下的空间形式。对存在互相交错或者能够相统一的空间进行编排整理,可以形成较为清晰的空间形式。
1.3区分空间等级
梳理空间内涵后会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景观列表,如果想要在特定场地内部同时包含很多的内容是与现实状况不相符的。为此,一定要明确景观空间的级别。这一原则的目的是能够有效处理园林景观创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确认空间等级的逻辑联系,以此才能够清晰地运用场地,科学地开展空间的组织,在必要的时候以牺牲某一方面的准求,确保总体景观体系的逻辑关系。
2尺度适宜性
2.1减少人为压力
在现实的工作中,人们对园林景观的回应是弱化和避让。这种形式是对现有的自然环境和发展秩序的一种尊重。就大尺度的压力,我们运用谦虚谨慎的态度弱化景观的创造方式。科学地协调关系,以谦虚的心态、修正的尺度弱化园林景观的压力。
2.2遵从场地功能
一定数量的尺度纬度和空间感知经验是园林景观空间中必不可少的。考虑到空间和尺度之间的关系,在此便引出了景观的协调度和恒定尺度。景观中的恒定尺度指的是在遵从硬性公用景观的准求而出现的特定尺度,协调性的尺度能够发挥调和和过度的作用,遵从景观的性能是针对协调性尺度和恒定尺度相互间的联系提出的,协调性尺度的景观是恒定尺度景观之间的连接媒介。唯有处理好协调性尺度景观,才能够使得景观的整体性得到展现,满足于景观延伸的准求。
3视觉艺术性
3.1引用自然之美
引用自然之美存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借助自然山水之美;二是借用自然本质之美。借助自然山水是源于景观层次的改造目的,把秀美的山水当做景观层次引入到里面,给人以视觉感的空间延伸。引用自然之美,是重视美的涵义,其实更在意的是接近大自然的美学。引用自然之美是在挖掘自然景观资源,可以以一种美感赋予景观更大的胸怀,凭借这种方式把大地理尺度的自然景观与人为创作的景观连接起来。
3.2创造界面之美
视觉形式美的中心是界面之美。景观中的竖向界面通常直接决定了景观空间的格局特点,通常顶界面是完全开放的。底界面的形式美对景观空间整体美感有着直接的影响,小面积底界面通常会对受用者直接的视觉感受,而竖向界面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对视觉美感的认知,这主要是由于对于那些比较单一的底界面与开放的顶界面,侧界面则更为丰富的表达形态的不断变化和情感。
4环境生态性
4.1尊重生态价值
环境生态型准则中重点是生态价值观的确立。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价值观是自始至终都要遵从的理念,生态价值观念跟人的社会准求、艺术和美学美丽同样重要。从方案的构想到具体细节的展现,都与生态价值紧紧相连。尊重生态价值是观念的一种展现方式,但是并不能够单凭借观念去处理景观当中的现实矛盾,生态价值是一种支配性的准则,让人们无时无刻都保持一种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尊重。
4.2接纳生态基质
我们特别愿意去接纳一些完美的园林生态基质,同时变成我们景观设计的重要性线索。在当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有很多有关大地理尺度景观的生态基质、蓝带、灰带等景观理念,这些景观诠释着景观设计大环境概念的完美无瑕。
5结束语
园林景观论文范文4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的功能是成于乐而游于艺,儒家的成德思想理念不仅在审美和实践中得到应用,更严重影响了现在园林审美功能的设计方向。园林真正的乐趣不仅仅局限于精神,而最终应该展现在园林功能上,从感性角度出发,用4个字概括则为:兴、观、群、怨。其中兴代表的是人们内心的感触,群是表达人亲切的感情,与怨截然相反,在现代园林设计中更强调景观与人情感的连接,展现的是一种情感共鸣,更符合人们的审美观点和生活情趣,从而对人们的社会行为活动产生影响,彰显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实际应用。而游于艺更多代表的是人们内心与礼乐的交流,通过园林的艺术特点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将人们在单纯意义上的种花种草行为,通过其实用价值,在精神文化的渲染下,体会儒家教育的内涵,帮助人们形成一种积极的处世观念和思维模式,成于乐是让人忘记了客观存在的时间。将人的物理概念抽象化,将有限的先天条件无限扩大,从这种视野角度出发,摒弃消极的处世观念,追求人生的新高度,这种是真正儒家精神的存在价值。
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的形态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审美形态可以概括为:乐而不,哀而不伤。儒家文化审美思想的渗透帮助现代园林景观形成自身独特的设计特点,将孔子的中心思想进行概括,主要可以分为2大内容:其中一种是人和,更多强调的是自然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种审美不仅局限于表面的字面内容,而是根据这种内容决定了现代运作方式,这种最终状态即为中和;另外一种为乐和,乐和主要指的是审美艺术的优雅大方,柔和婉转。将人和和乐和进行内容总结即为中和,中和是儒家思想中人们为人处世的准则,即为中庸之道。现代园林的景观设计在感情的表达上更加含蓄婉转,逐渐完善了现代园林景观的审美形态,促进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前进步伐和艺术发展空间,提高了园林建设的审美价值。
3总结
园林景观论文范文5
1.突显地方本土特征
因当地地理条件、温度气候的不同,其生态系统各不相同。例如,对于植物而言,在北方地区,松柏较为常见,这是因为北方地区气温较低,应选择具有一定抵御风寒和抗旱性的植物,而在南方地区,热带植物较为常见。各个地区的园林均具有独特个性。但部分开发商为吸引眼球,不遵循植物的正常生长规律,追求异域风情,否定地方文化。作为一名出色的园林景观设计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尊重地方文化,并注重挖掘,明确人们的精神需求,凭借创新理念,构建突显本土文化的城市小区[2]。
2.紧密结合现实情况
大部分城市小区的设计图纸均堪称完美,然而却缺少对现实情况的体会和感受。在炎炎的夏日下,因太阳火辣,人们匆匆地穿梭在广场中,根本没有心情欣赏精心设计和修整的花草树木。跨越度较大的平面布置,拉大了景观设计和人们之间的距离,它们真真正正变成了一种装饰品。因此,景观设计师应深入到景观现场中,并全面掌握现实情况,在设计景观图纸的过程中,应紧密现实情况,以空间角度为切入点,同时,还能从观光者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作品,不断改进,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3.设计与施工应保持一致
只有设计与施工的紧密配合,才能向人们呈现完美的景观作品[3]。例如,配置树种时,为获取理想的效果,设计师应亲身参与到选苗、施工等环节,并严格指导。在自然山水放样以及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设计师的严格把关也是至关重要的,否则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特别是在地形复杂区域的施工过程中,时常出现一些质量问题。设计师若能走入施工现场,则更能准确把握小区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出色的景观设计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城市小区园林景观植物配置
(一)园林景观设计类型
1.衬托型园林景观
在紧密分布的高楼之间,在墙角位置或者小区主要出口处设置植物。2.观赏型园林景观此类景观具有较为明显的缺陷,便是景观绿地均采用封闭模式,给人以距离感,让人无法靠近。3.绿化型园林景观绿地草坪在整个园林景观中占据着较大的面积,假山、花坛等景观较少,此种景观设计简单、普通,缺少新颖和亮点,单纯保证了绿化率[4]。
(二)植物配置原则
1.坚持适地适植物的原则
全面掌握地形条件、植物生长习性、土壤特性、光照轻度、湿度情况、植物开花期等,坚持适地适植物的原则;2.坚持高度搭配合理的原则位于上层的乔木、灌木植物类型较少且分桂点较高时,可选择高度相对较高的地被植物充当下层。若绿化种植面积较小,应选择高度较低的植物,并在花坛周边种植高度更低一截的蔓生植物,以此来映射花朵的秀丽。另外,应保持色彩搭配的协调性。在具体的搭配过程中,应注意各个色彩之间的协调性和对比。在植物配置时,应全面考虑光、影、四季变化等因素。光与影的利用,可以赋予园林植物鲜明的层次和深度,植物如若和光与面搭配,将会形成不可言喻的唯美画面。同时,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合理运用色彩,这是美化园林植物景观和提升景观艺术气息的有效策略[5]。色彩能够使人产生一系列的联想,借助绚丽的色彩还能烘托空间氛围,营造一种温馨、安静、和谐或者壮观、亮丽的感觉,这有效丰富了意境空间。在植物的正常生长过程中,花朵、果实和叶子随着时间地推移会出现不同的变化。花朵绽放、果实熟稔以及叶子变色时,此时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因此,季节是展现园林景观的关键性因素,在植物配置环节,应合理利用植物季相特征。春景可搭配迎春、牡丹等;夏景可搭配荷花;秋景可搭配枫树、银杏;冬景可搭配梅花和松树。3.坚持充分利用资源的原则对于配备水景的小区,应借助水岸线的自然轮廓,利用自然山石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对于位于山体上方的建筑物,可借助曲折的小路、蜿蜒的山坡等与植物合理搭配,保证建筑物与园林景观的协调、一致。一方面应合理搭配各种植物,全面考虑植物种类、光、色、影和季相等因素,另一方面,在景观设计过程中,不应借助珍贵树木抢占风头,而应关注园林内部植物、山水、小路和建筑物等的协调、一致,实现景观的观赏性、实用性。
三、结语
园林景观论文范文6
木质材料是一种天然的建筑素材,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园林景观建筑中采用木结构最大的特点在于自然气息的引进,能够带给游人一种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感受。当前在园林景观的建设中,木结构具有其他建筑结构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对传统木质结构合理的设计加工,能够形成很多具有特色的景观建筑,这是木结构建筑的很大优点,如亭、廊、榭、枋、花架等,这些木结构建筑及小品的使用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受,很好地烘托园林的主题。传统的木结构及小品虽然美观,与周边环境也很协调,但由于受木材材质先天缺陷的限制,如材质本身的选择,防腐、防蚁、防火处理的是否到位,木材含水率等方面的影响,使得木结构建筑的使用年限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很大。另外,在设计、施工过程中,由于木柱与基础是通过钢板连接,抗弯性较差,在出现意想不到的恶劣天气情况下容易受到破坏,即使采用如“三防”等措施,但经过日常的风吹、日晒、雨淋,木材还是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腐烂和开裂,由于木材材质的不同,出现问题的时间则有先后,而一旦木结构开始损坏,如不马上采取措施,木结构的损坏速度是以几何倍数的速度蔓延。因此,木结构建筑使用过程中出现损坏的概率也比较大,维护成本及频率就会很高。
2园林景观建筑中的木材料选择
长期以来,园林设计人员在园林景观建筑设计中主要设计传统木结构建筑及小品如亭、廊、榭、枋、花架等,现阶段使用木材材质则基本为巴帝木、菠萝格、柳桉、杉木、芬兰木等结构牢固相对较好的品种(主要为进口木材),由于相对较好的木材品种制作的木结构建筑及小品能够与整体环境很好地相融合,对提升整体环境效果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而得到了普通的认可。在园林景观建筑中,需要考虑木结构建筑的承重问题,选择的材料将会直接影响木结构的使用寿命,要求木质不仅坚硬,需要具有耐腐朽性,木纹要求顺直,一般多数考虑使用的木材是巴帝木、菠萝格、柳桉,也可以考虑采用杉木。在选择木椽条和木檩条时需要明白,这两种材料均是作为屋面的受弯构件,共同承担屋面的荷载,因此在强度和耐腐朽性的基础上,要求材料不易开裂,木纹顺直,抗弯度高,这种木质有多种选择,一般可以选择松木、杉木等。在选择龙骨以及和隔栅的使用中,主要起到承受建筑装修工程的受力,这类木质要求自身密度小,不易变形,还要求便于加工,一般选择杉木。在木门以及木窗等木构件中,经常会受到风吹和雨淋,因此木材会容易出现开裂、变形等情况,这些部位的选择要求木质变形程度小,而且方便加工,如杉木,若是对于这些部位的木纹等要求很高,可以选用水曲柳。在木地板的选择中,要求木质耐磨性高,木纹美观大方,还要求具有一定的强度,一般选择水曲柳等。在木栈道、木平台、木桥等园林小品使用中,由于直接安装在室外,潮气、腐烂、日晒、雨淋等综合问题,考虑使用年限较长的结构牢固木质材料,可以选择芬兰木、三防处理的菠萝格、非洲蚁木等。
3园林景观建筑木构件的施工处理
木结构的园林景观建筑虽然美观,但在设计、施工、制作、安装过程中有很高的要求,在园林建筑中需要在满足结构要求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处理手法建造最具有耐腐朽、耐虫害、耐火烧的园林建筑物。在木结构的防腐处理中,保证木材处于通风干燥条件下,并采取化学防腐措施。当前市场中延长木结构的使用寿命的方法主要包括干燥蒸馏、风干,可以在木材添加防腐剂来进行防腐处理,也能在真空负压中添加防腐剂,但木构件防腐处理的效果不能满足室外木构件50年使用年限的要求,而且木构件防腐处理效果无可靠检测手段。在木结构的防虫处理中,常见的虫害包括白蚁、木蜂等。一般防腐木是经过毒药处理的,因此本身具有一定的防虫功能,但是为了保险起见,还需要在木构件上喷洒一些高浓度的防蚁杀虫剂,在安装过程中在基础与木构件连接处土壤中喷洒防蚁杀虫剂做一定的防蚁处理措施,并与地基夯实,阻止白蚁等虫害。在木结构的防火中,在设计中要求木结构不能与高温材料相接触,管线接触木构件必须安装耐燃管穿管,木构件必需采用防火药剂满涂将木材料变为难燃体。在木结构的防开裂的处理中,木材料的开裂与木材的含水率相关,木材的含水率对于木结构的使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木材料的连接、安装中建议采用热镀锌和不锈钢钉子等,在连接前为减少开裂建立预先钻孔。
4园林景观建筑木构件日常维护
考虑到木构件三防处理效果无可靠检测手段,在园林木结构建筑日常使用中,应加强维护保养并及时替换部分损坏木构件,特别对于没有严格防腐处理的室外木构件应予重点关注,加强木构件连接节点的维护,特别针对木柱根部连接节点的维护,可有效提高木构件的耐久性。园林木结构建筑使用、管理单位应定期对已建木结构建筑及小品进行细致排查,如发现柱、梁、檩条等承重部件出现较深的裂缝,必须加铁箍予以加固;发现木构件榫接处有出现松动的迹象,要求立即在梁架之间用铁件加固。在独立设置的亭廊等景观小品,由于受木柱与基础连接的局限,其正面抗风能力相对较弱,建议在日常维护中增加景墙或者结构节点连接件来加强整体的稳定性,对高度较大的柱子且使用年限较长的,有条件的进行偏移测定,及时发现问题。由于木材材质的特性,对日晒、雨淋、或者人为损坏的,耐受力没有其他建筑材料长久,决定了其使用年限也比其他材料时间短。这样一来,就使得木结构建筑的日常维护显得非常重要。使用、管理单位应该安排专门人员时常进行维护、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留隐患。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