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景区管理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景区管理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景区管理的建议

对景区管理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垃圾回收;绿色;环保;旅游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1.013

1西南地区景区垃圾回收处理现状

从近几年的社会报道中可知,景区垃圾回收处理的不到位已经是很多景区广泛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不仅与景区管理体制有关,也与景区的商户和游客有很大关系。对此,笔者通过实地走访、网络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主要对西南地区的磁器口等十个景区的垃圾回收处理现状进行了调查。

1.1景区自身管理对垃圾回收处理现状的影响

景区自身管理对垃圾回收处理现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垃圾桶设置上看,部分景区垃圾桶设置的数量和游客人数不相符,存在间距过大或过小等放置不科学问题;垃圾桶的设计未能兼顾观赏性与实用性,且垃圾桶指示标准模糊。二是清扫制度方面,大多数的景区采用的是一人全班制,清扫人员的工作任务重,工资待遇不高,这将降低其工作积极性。三是在宣传、检察力度方面,部分景区在内部有较多的宣传标语,缺少对环境的检查监管。

1.2景区商户对景区垃圾回收处理现状的影响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旅游景点的垃圾更多的来自于景区内的商户而不是游客。尤其是餐饮业和酒店等行业,每天产生的垃圾数量庞大且不主动清理。但相关部门却未对这一社会现状引起重视,导致大多数景区对商户疏于管理。

1.3游客对景区垃圾回收处理现状的影响

一般来说游客在景区旅游留下的垃圾主要是食品包装、餐盒、竹签、水瓶和烟头等。游客的素质影响了他们是否会将垃圾扔进垃圾桶里。从调查的结果可知,大部分的游客会将垃圾扔到垃圾桶中,但是部分中老年人会因生活习惯等原因不能将垃圾合理的放入垃圾回收处。

2优质景区垃圾回收处理的经验

2.1丽江大研古城景区

在黄金周7天时间里,大研古城共产生了近300吨垃圾,平均每天42吨。但城内基本看不到垃圾成堆的现象。大研古城一天安排三批环卫工人轮班倒,这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压力。对于景区内的商户,集中时间倾倒垃圾,并规定了垃圾存放区域。环卫公司每天出动13辆垃圾清运车,分时段清运垃圾。在垃圾桶的设置上,密度大数量多,随处可见爱护景区环境的标语。

2.2阿坝九寨沟景区

九寨沟景区在全国率先采取控制游客数量的措施,拆除了沟内所有经营场所,实现了游客“沟内游、沟外住”。还实现了景区内污染“零排放”,导入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完成了资源调查,建成了生态监测站。游客中心统一设置购物点,集中管理的方式很好的保护了景区环境。

3关于景区垃圾回收处理的建议

3.1科学设置垃圾桶

权衡景区游客数量与产生的垃圾数量,避免垃圾桶设置过密或过疏,在人流量大的路口多设置垃圾桶。在垃圾桶的设计上,以实用为主,尽可能的兼顾垃圾桶的美观性。垃圾桶上的标示应更详尽,以引导游客分类投掷垃圾。景区的垃圾种类相对单一,可针对景区垃圾类型设计新型垃圾桶,便于景区垃圾的回收处理。

3.2合理安排清扫制度

建立合理的清扫制度,科学安排环卫工人的工作,提高其工作热情。可将景区的门票收入中的一部分作为环卫基金,提高环卫工人的福利待遇。建立志愿者组织,募集志愿者在景区清扫压力过大时,缓解环卫工人工作压力。

3.3加强对商户的管理

对景区内的商户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景区商户的数量和经营场所的面积,要求商户对其经营所产生的垃圾实施清洁包干。设置集中的商业区,便于对景区商户的集中管理。建立商户评估机制,对于不能执行景区要求的商户进行处罚。在环境维护上,发动商户主动参与到景区环境维护工作中来,对于在环境维护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商户给予一定的奖励。

3.4建立奖惩机制

建立相应的奖励和处罚机制,对于能很好地维护景区环境,将垃圾自觉扔至指定位置的和能主动捡拾乱扔的垃圾的游客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奖励纪念品或直接进行现金奖励等;对于破坏景区环境的游客进行一定的处罚,如义务捡拾垃圾等。

3.5提高游客环保素质

要想实现旅游垃圾最终处置量最小的目标,就必须从游客这个源头,减少旅游垃圾的产量,这是提高解决景区垃圾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应在景区内多设置关于爱护景区环境的标语,并通过景区门票、户外广告、播放环保视频等方式加强宣传,引起游客的重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素质是最有实施性的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对景区管理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智慧景区”、梅里雪山国家公园;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研究背景: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信息化已成为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快旅游信息化、智慧化进程对于一个城市或地区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智慧景区”对于推进智慧旅游整体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旅游业的融合,加快旅游业管理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对于实现整个旅游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智慧景区”发展历程及概念界定

旅游信息化经历了从旅游数字化到旅游智能化再到旅游智慧化的发展,三者一脉相承。第一阶段是信息化,以1996年国家旅游局成立信息中心为标志;第二阶段从2000年开始,以国家旅游局“金旅工程”启动为标志;第三阶段从2006年开始,以科技部启动“数字旅游”为标志;第四阶段从2011年开始,以国家旅游局提出“智慧旅游未来十年目标”为标志。自2009年9月14日,IBM总裁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后,我国学者在对“智慧”的理解上,提出了“智慧城市”、“智慧旅游”。从宏观角度来看,智慧旅游的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智慧景区”指景区能够通过智能网络对景区地理事物、自然资源、旅游者行为、景区工作人员行迹、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全面、透彻、及时的感知,对游客、景区工作人员实现可视化管理,优化再造景区业务流程和智能化运营管理,同旅游产业上下游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实现有效保护遗产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对旅游者的服务质量,实现景区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狭义的“智慧景区”是“数字景区”的完善和升级,指能够实现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运营,能对环境、社会、经济三大方面进行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的景区。狭义的“智慧景区”强调技术因素,广义的“智慧景区”不仅强调技术因素,还强调管理因素。广义的“智慧景区”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通过互联网对景区全面、透彻、及时地感知;对景区实现可视化管理;利用科学管理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完善景区的组织机构,优化景区业务流程;发展低碳旅游,实现景区环境、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

2.研究区现状及典型性分析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处于世界闻名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区。“三江并流”地区是中国境内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也是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植物学界称其为“天然高山花园”。梅里雪山以其巍峨壮丽、神秘莫测而闻名于世,早在30年代美国学者就称赞卡瓦格博峰是“世界最美之山”。卡瓦格博峰下,冰斗、冰川连绵,犹如玉龙伸延,冰雪耀眼夺目,是世界稀有的海洋性现代冰川。山下的取登贡寺、衮玛顶寺是藏民朝拜神山的寺宇。每年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的藏民都要前来朝拜,有浓郁的藏族习俗,是人们登临探险的旅游圣地。

为适应“智慧城市”和“智慧旅游”的建设和发展要求,云南省 “智慧景区”的建设和发展,必须要结合云南省自身的情况,合理选择发展模式与方法,确确实实将云南省的“智慧景区”建设起来、发展起来,实现云南省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因此,以云南省最独特的被称为世界自然遗地的三江并流地区中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为例,探讨智慧景区的建设研究,其能对云南省其他景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3.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智慧景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管理者面对的问题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景区主要包括了:飞来寺、雨崩村、b永村、金沙江大湾、雾浓顶等景点。由于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景区内部各个景点之间的距离较远,并且被一条国道214贯穿其中。飞来寺的“日照金山”作为景区中主要的吸引景点之一,游客直接可以再国道上看到此奇景,并不需要买票进入到景区飞来寺,因此影响到景区的门票收益,同样受到影响的还有金沙江大湾景点。由于景区本身存在这一的特殊情况,景点门票收入并不能满足景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建设资金的来源成为了景区管理者的一个重要问题。景区管理者在面对景区发展时所需要的资金来源、内部各方利益的协调、景区发展与企业效益平衡这三个问题上能以科学发展的角度去解决这三个问题。

3.2 游客面对的问题

2014年6月19日至6月25日,在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内对游客满意度进行实践调查,发放问卷85份,回收问卷80份。经问卷的分析整理发现,游客对于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景区道路、基础设施和解说系统的不满意度较高。对景区医疗设施设置不满意度达到75%,对景区交通道路不满意度达到55%,对于景区的游览设施、解说系统不满意度到达35%。造成原因主要还是由于传统的门票收入不能满足景区的基础设施建的需要,从而造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特别由于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是高原山岳型景区,自身的建设难度大,景区内部的游步道由于山路坡度较大,地形复杂,机械无法到达,只能由人工铺设道路,建设比较困难,很多上山的徒步路段还是土路。b永村和雨崩村的徒步道路,马道和徒步道是一条道路,道路上马的粪便也会对游客产生影响,特别是在转弯地段,由于道路狭窄险要,游客需要让着马走,也影响到徒步游客的体验。

景区内部解说系统不完善,游客除了在游览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时候也希望能了解当地的文化和习俗。国家公园本身也应该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而解说系统正能体现其教育意义。景区中标示系统、休息座椅、公共厕所等基础的服务设施缺乏,医疗设施的缺乏,也引起了部分游客的不满。

3.3社区面对的问题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景区内社区由于经济发展和现代社会文化的影响,社区内传统的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社区居民生活和生产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社区内养马牵马、商店和酒店等形式的旅游服务的出现,使得居民传统只依靠农耕的生活方式多样起来,而且景区服务的经济收入已经成为其收入的主要部分,景区内大部分社区居民都积极投入到旅游业服务中。景区社区的发展使得社区的环境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社区范围不断扩大,新建的旅店不断出现,而游客所期望看到的是社区传统的环境和景观。社区的发展需要一定程度上的指导和规划,社区内利益矛盾和利益分配也需要相应的调节。

4.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智慧景区”建设思路

“智慧景区”规划和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国家旅游局对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为指导,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结合景区的具体情况,建立以智慧管理中心为核心的管理服务、营销、生态保护三大体系,初步建立景区资源管理系统、景区电子自助导览系统、景区监控管理系统、门禁与安防系统、电子巡更系统五大系统;将景区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为智慧化的管理模式,变分散管理为协同、变多级管理为扁平化管理、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实现“资源保护智慧化、经营管理智能化、产业整合网络化”,实现管理和营销新的突破,树立先进的管理和科技旅游品牌。

具体的思路是:第一,以建设部、国家信息产业部、国家旅游局、国土资源部等关于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为指导,听取建设部相关专家对智慧景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将这些规定、意见和建议融合到“智慧景区”的总体规划中。第二,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为依托。“智慧景区”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所采用的技术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管理和服务理念上。在深入了解景区管理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形成“智慧景区”总体规划。第三,以景区的具体实际为基础。“智慧景区”最终是景区经营管理服务的。总体规划必须从景区的具体实际出发,对管理服务、生态保护、数字营销等方面的智慧化需求进行细致深入的调研,反复讨论,总体规划方案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第四,以国内相关景区的智慧化建设经验为参考。“智慧景区”的总体规划需要消化吸收国内外相关景区已有的智慧建设管理经验,取其精华,结合景区的实际,为己所用。[2]第五,以运营智能化为核心,建设自然资源保护智慧化、产业整合网络化为目标,建立符合自身管理的“智慧景区”。

5.建议及措施

根据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实际情况与“智慧景区”的建设思路相结合,提出以下建议及措施:一、打造网站平台,建立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官方网站,可以与其他旅游网站平台合作的形式推出,提供限时抢票、限时打折等优惠活动;形象提升:宣传片和形象片的制作3D影片的展示,借此让海内外更多的游客了解梅里,并增加吸引力;提供网络服务:如网络解答、网络评价反馈网络订票、售票网络游线设计等;提供解说系统:智能解说系统、智能感应系统,提供重点景点提供无线wifi的覆盖、安全定位服务。二、建设现代化的游客服务中心,售票、取票、退票、一卡通充值、购物、咨询、宣传等等功能与一体的综合场所。为增加游客舒适度和满意度,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三、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商业与公益服务并重、注重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在重要景点提供如自动售货机、投币式咖啡机等商品贩售机,并且配套24小时自助银行提供中、藏、英、法、德日等多语言的自动解说系统的租售服务;科学合理的确定休息座椅、公共厕所等设施的分布。四、建设景区内外形美观、统一的国际化标识系统、宣传设施的配套与完善提升景区的吸引力,在经济条件达到的情况下建设文化馆或者博物馆,依托对当地宗教的宣传加大对当地藏族文化的感染力影响。五、环境保护及教育:通过网络网站与解说系统介绍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景区内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当前环境保护情况,让旅客在旅行的过程中对景区能有更层次的了解与体验,从而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6.参考文献

[1].邓贵平. 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地学景观成因与保护研究[D] 成都理工.2011;

[2].崔怡林. 大型博览会信息化建设与服务研究 [D] 西安理工大学.2013;

[3]. 高琳. 旅游景区智能化系统研究 [D]. 华东师范大学. 2010-05-01;

[4]. 徐波林.智慧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趋势――基于现有研究成果的综述《资源开发与市场》 [J]. 2013-07-20; [5]. 邓贤峰.“智慧景区”评价标准体系研究《电子政务》[J]. 2012-09-20 ;[6]. 张丽娜.“智慧旅游”带给游客的全新体验《旅游时代》[J]. 2012-05-15 ;

作者简介:徐之雄 籍贯:武汉 单位:云南大学 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

对景区管理的建议范文3

1.1 旅游景区 对于旅游景区的概念的理解,国内外学者都不能全面的概述。旅游景区的概念在国外理论界无法统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景区规划与开发的与时俱进令旅游景区不能有准确的定义。旅游景区在英语中通常称为visitor attractions,tourist attractions或attractions,就是旅游吸引物,指一些对游客有吸引力,区域和场所。

1.2 旅游景区的分类 有关旅游景区分类划分的方法有很多,综合分析后大体可以归为四种划分角度:一是,按景区资源属性分类,如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主题公园等;二是,按照景区的功能分类,分为观光体验型、度假休闲型和美国的国家公园体系;三是,从旅游需求的角度分类,可将旅游景区分为短时巡视型和长时集聚型;四是,按所有权类型划分,划分为国有景区、民办景区和私营景区。

1.3 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 旅游景区的经营与管理就是指景区管理者通过运用规划、法律法规、经济投入、技术支持、行政、教育等手段,对一切可能对景区旅游资源造成破坏的行为和活动进行管理,协调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景区经营与管理在整个景区运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景区由于在规划初期缺乏对市场的准确定位从而走了弯路,从景区的产品定位到景区容量分析、餐饮销售、集散区等设置都需要管理人员的非常强的专业性,不然很容易就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景区环境的破坏。

1.4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一个由国外引进的词语。目前我国对于生态旅游的定义尚在总结中。自从1988年豪?谢贝洛斯?拉斯科瑞对生态旅游做了进一步的总结后,中外专家和学者纷纷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对生态旅游做出了不同的定义。大致可以总结为:生态旅游是以自然环境为背景,在享受自然风光的目的下,为公众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的旅游。既能获得经济收益又能普及生态知识。

1.5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很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最初用于对可持续发展的最多的定义,后来发展为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但真正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是1987年在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1]

2 旅游景区的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2.1 景区的开发对环境保护有制约作用 景区在开发一定是建立在对自然环境改造的基础上,在改造的过程中会出现过度开采或者是自然植被遭到破坏等现象,如果开采的力度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则会加大水土流失、洪水、山崩等自然灾害的敏感度。

2.2 景区的发展对环境的保护有促进的作用 只有景区得到了发展,才能有经济效益,在良好的经济效益下,景区部门才会有足够的经费对景区的环境进行维护,才能对景区基础设施进行及时的维修更新,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2.3 环境对景区发展的制约 良好的环境是景区得以发展的保障,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如果环境遭到了破坏,对游客的吸引力也会随之下降,这样必然会制约着景区的良性发展。景区在对环境进行休整的阶段,游客数量减少和资金的投入减少了旅游收入。

2.4 环境对旅游景区的促进 自然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会使游客数量增加,带来经济收入,作用了景区的开发和环境保护中。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下,景区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3 旅游景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1 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复杂,管理部门重叠 管理体制的纷繁复杂是制约着旅游景区快速发展的最大障碍,管理体制的问题指的是于经营所属权和景区所有权的问题。我国的景区现在分属12个不同的部门管理,这些旅游风景区本身有自己的管理部门,旅游资源归属于国家林业局、国土局、宗教、环保等不同部分,在一些著名风景名胜区中,一个景点有多个称号,每个称号所属的部门都有权对其进行管理权力分散,而且与多个旅游部门职能交叉,对景区的管理造成重重困难。根据我国现行的行政体制,不但国家对各类风景名胜区有行使管理权,并按照科学、文化、美学价值和地域特征的不同分属省级、县级部门分属管理。这些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法律要求确定开发利用方针,制定和审批发展规划,有代表政府行使管理民政事务的能力。在景区管理过程中由于分属不明确,出现部门之间职责推卸,多方管理等问题,对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2]

3.2 开发理念陈旧,无序开发现象严重 旅游景区在开发理念上只偏重于景点的开发,不注重景区面的发展和规划,致使景区资源开发不充分,甚至造成资源浪费;加之重开发轻保护观念的影响,造成景区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出现景区内的自然资源无法长久保存,在这种理念下无法形成知名度高的景区,客源市场无法得到保障。

有些景区为了迎合大众口味,建造与当地资源不相符的游览设备,对景区乱开发,致使景区产品单一化和雷同产品过多,一是造成资金的浪费,二是对景区的吸引力形成了不利影响,很容易使游客产生审美疲劳。

3.3 景区秩序混乱,环境污染严重 近年来,由于大规模的兴建旅游项目,一些利益相关者为了追逐利益,建造豆腐渣工程,景区安全系数较低,多发生的旅游事故,对游客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经营者的急功近利严重影响了景区的名声。由于受到短期经济效应的影响,一些景区在开发过程中重开发轻保护的理念致使旅游景区质量变差,环境污染严重。旅游旺季时无限制的接待游客,没有考虑到景区的环境容量,忽略了景区的实际接待能力,一方面游客没有达到实际的体验,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景区的环境和质量,加剧了景区的污染,对自然景点造成破坏尤其严重。

4 我国旅游景区的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

4.1 规范景区分类,集中管理职权 对景区进行分区分部门管理,根据一定标准,对景区进行统一分类,将管理的权利集中到一类部门上,集中分散的职权。明确各个部门的管理范围从而有序的行使部门行政职能,建立资源分级管理机制,一环扣一环,有效的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监督管理,规范的管理机制是实现旅游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有力手段。把旅游资源纳入环境保护的范围,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4.2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建立绿色开发体系 开发与保护并重,科学布局,适度开发,开发和环境保护同进行,真正做到开发一处,保护一处,成功一处。做到环境与景区搭配相得益彰,相互促进。景区在开发前应该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针对性的制定景区规划开发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景区开发,进行环境容量评估,忽略眼前利益,谋求长远发展,落实环保基础措施。对游客进行教育,挖掘和发挥森林生态资源,倡导绿色生态旅游。[3]

对景区管理的建议范文4

我局按照省市关于开展“治脏治堵治乱百日攻坚净化序化美化喜迎国庆”相关工作部署,加大整治脏、堵、乱执法为手段,积极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贯彻“治脏治堵治乱百日攻坚 净化序化美化喜迎国庆”活动,严厉打击各种行为,在防治环境污染、改善人居环境、保护景区卫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责任,制定整改工作方案

“治脏治堵治乱百日攻坚净化序化美化喜迎国庆”相关工作部署成立了以 局长为组长统筹负责整治活动整体事务,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各小组,将责任明确到个人,从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安全管理、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着手,集中力量整治景区,营造干净整洁、舒适安全的景区环境。

二、宣传教育力度加大,群众认识提高。

我局行了形式多样的治脏治堵治乱百日攻坚 净化序化美化喜迎国庆”活动宣传教育。各村小组以横幅、板报、宣传单位等宣传媒体对 景区各村小组广大居民进行治脏治堵治乱百日攻坚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宣传。 管理局党委专题召开了会议,对全 景区的治脏治堵治乱百日攻坚 净化序化美化喜迎国庆”活动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开展了专题宣传,向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宣传治脏治堵治乱百日攻坚 净化序化美化喜迎国庆”活动知识和普及提高全社会的整治脏、乱、堵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广大群众环保意识得到增强,给党委、政府开展治脏治堵治乱百日攻坚 净化序化美化喜迎国庆”活动工作提供了不少好的建议,对各种环保违法行为进行积极检举。

三、加强环卫队伍建设

增加环卫设施设备,景区新添置移动垃圾桶130个,固定垃圾桶52个,为环境卫生清洁提供保障;二是实行“三班倒”工作制度,延长保洁时间(06:00至21:00)保障景区日常清洁,每天09:00前完成早上普扫作业,18:00前完成下午的普扫作业,其余时间不间断巡回保洁,潮头垃圾定期巡扫;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管理部门每天巡查环卫工作情况不少于五次,特别加强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的巡回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环卫队立即整改,确卫生干净整洁。

四、绿化、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在景区1.1公里大道中间绿化带种植三角梅等适合景区环境的景观花,美化景区道路,对景区内的树木进行修剪,对景区草坪进行维护,定期修剪,清理杂草,保持安全和美观。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工作。维修景区内的高杆灯、路灯,确保亮化设施设备正常使用;加快推进“EPC”一期工程、旅游公厕建设等基础工程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景区功能。

五、强力规范城乡建设秩序。   

加大规划建设管理的执法力度,及时查处乱搭乱建及乱牵乱挂乱安装物体等影响场容观瞻的行为,保持建筑物、施工现场、公共设施等整洁美观。拆除了违章雨棚161个,拆除各类灯箱广告、横幅招牌49个,拆除违规占道搭建的梯坎、铲除居民私自砌筑影响场镇规划的水泥墩、水泥台、堆料场、废物场等138处,铲除牛皮癣广告57处。及时修复、美化了陈旧破损的临街建筑物。 更换破旧线路5000米。集中力量对辖区河道两边、公路两侧的白色垃圾进行彻底整治,确保清洁保持的长效机制。 施工场地落实文明施工“六化”要求,美化了施工场地临主干道和重要地段的围挡。加强场镇建筑工程施工扬尘、道路扬尘、露天堆场及货物扬尘等治理,有效控制扬尘、烟尘污染。    

六、加强干部教育,落实科学发展。    

我局多次组织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学习活动,深入学习了市委肖书记的重要讲话及相关规章制度,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检验干部工作能力水平的政治任务来抓。

对景区管理的建议范文5

一、两个景区的基本状况

(一)景区情况

景区情况

(二)景区内部管理情况

1、景区管理情况。上山观光车共五个车场:报国寺客运中心-五显岗车场-万年寺车场-零公里车场-车场。报国寺客运中心的绿色环保旅游车队统一售票、滚动发班。每间隔20分钟一班车。游人可在全山五大车场任一时间随意上、下车。夏季凡22座以下的非经营性的自驾车均可上,冬季为了旅客的安全则不能自行上山。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在保护中合理开发”便成了这里永恒的主题。用科学的手段管理名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赞同。目前,已全面聘用“电子导游”,景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将逐渐形成。过去,90%的旅游车辆由个体经营。个体车车型车质差,争拉游客,服务质量差,安全难以保证。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景区将所有旅游车辆全部收购,统一更换、统一实行封闭管理,使景区客运市场从混乱走上了“安全、有序”的轨道。游客进去后都是坐专门的旅游车,车都是统一的外表、而且环保。

2、景区管理情况。1986年景区对外开外后,省政府投资5000万元,修建了一条长25.5公里的景区旅游道路,为世人一览仙山风姿提供了便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旅游业的发展,特区政府于1994年自行投资3000余万元修建了25公里长的景区索道路,两条全长50.5公里的景区旅游道路,日接待游客1.5万余人。旅游高峰期客流量达3万人以上,大小车辆3500余台,与景区旅游业相关连经营企业800余家,从业人数达2万余人。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旅游经济特区的飞跃发展,同时也给景区道路交通形势带来沉重负担和严峻的局面,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危机四伏、安全管理责任重大。

自古风光在险峰,景区旅游道路受地理条件所限,行车环境非常复杂。全长50.5公里的道路,陡坡急弯105处,特别是地方政府于1996年自建的25公里通往索道的道路,由于受特定的地理条件限制,路面不符合国家道路标准,最宽处6米,最窄处只有5.2米,弯道78处,有两处急弯弯度达60度,险路险段有14处,全部处在陡峭悬崖上。如此复杂的道路环境给安全行车造成极大的隐患,外地驾驶员路况不熟,心存恐惧,常常违章占道,多起碰撞事故都是由于以上原因在弯道发生。为消除安全行车隐患,景区管理部门筹措资金13万元,修砌交通安全防护墩1500余个共7255米,防护墙10座900米,修复防护墩82个1300米,喷刷交通标线7900米,进一步规范了旅游道路交通秩序,巩固和完善了旅游道路的硬件防护设施,较好地起到了安全防护作用。

在景区车辆管理中,景区采取了具有特色的封闭管理措施,游客都是同一乘旅游车进山。里面还有一些村民没有迁移出来,但他们可以坐大巴进去,车费也比游客坐的车便宜。这样的封闭管理好处是减少了交通压力,因为旅游景区路都是比较险的,如果不封闭,将造成交通压力大;而只有观光车的话,交通压力就会减小。而且景区还设专门的管理处进行管理,每个景区有接待游客的场所。接待的时候,接待车可以开到景区里面,只要有通行证,就可以进去。但景区封闭的道路还是归公路局所有,平时他们的车要进去,也要凭证。为了营造景区道路安全行车氛围,景区还制作警示标志标牌标语80余块,分别设置于景区内二条道路,提醒驾驶员和乘客,遵章行驶,确保安全第一,同时还大造宣传声势,在特区有线电台打出安全行车警示标语,每日滚动播出,使交通安全深入人心,确保景区道路交通安全。

二、我们景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风景区年游客接待量始终保持在万人次以上,旅游高峰每天驶入景区的游客车辆达车次,景区内社区居民、单位、从业人员的车辆也多达辆。由于景区内道路路面狭窄,旅游旺季车辆堵塞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在节假日,交通堵塞现象更为严重,不但游客长时间滞留,投诉不断,而且景区内社区居民的出行也受到较大影响。同时,由于大多数外地司机对景区路况不熟悉,交通安全隐患比较突出,景区曾多次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另外,由于大多数车辆尾气排放超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比较严重。

三、我们景区实行封闭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是创新管理模式。要坚持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工作方针,坚持《世界遗产公约》“加强保护,适度利用”的宗旨,建立了景区永久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发展构架。我们现行的管理模式,景区从业人员及其亲友出入景区都需严格审查,各种矛盾比较突出,单纯的景区式管理难度很大。同时,由于景区内道路狭窄,景点车位少,放开道路通行限制单纯实行景点式管理也难以实现。因此,可以实行“景区+景点”管理模式的思路。该模式的主要内容是:启用客服中心,开通旅游观光车。主要游览景点实行相对严格的封闭式管理,设立电子门禁和视频监控系统。景点以外区域,对非游览车辆实行相对宽松的管理,允许按规定的线路行驶;游览车辆集中停放在客服中心停车场,游客购票后换乘旅游观光车到各景点游览。

二是加强景区道路管理。为推动我市旅游事业发展,优化我市省道路网布局,消除道路安全隐患,应开辟景区旅游专用路。在此基础上,对道路分段进行管理,在封闭区域内,除允许持景区道路通行证或贵宾卡的车辆、重要公务接待的车辆等特种车辆通行外,其它车辆一律不允许通行。在客服中心可以实现车辆查验、游客停车、旅游观光车换乘、公交车换乘、居民班车换乘、临时通行证办理等功能。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引进了符合欧Ⅲ排放标准的旅游观光车,在客服中心各个区段循环运行。届时,所有游客车辆将在客服中心停车场集中免费停放,购买景区新式门票后,换乘景区旅游观光车到各景点游览。

三是加快开通旅游专用车。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讲,将游客车辆在客服中心停车场集中停放,换乘欧Ⅲ标准的环保旅游观光车进入景区,可以有效减少车辆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净化景区生态环境。从旅游秩序和交通安全角度讲,开通旅游观光车,一方面会大幅减少景区道路上的车辆,有效缓解旅游旺季交通压力,避免道路堵塞,降低事故发生率,确保游客通行安全、顺畅。另一方面,会大幅减少景点内的停车数量,增加游客的游览空间,改善景区旅游秩序,提升景区的对外窗口形象。另外,经常旅游的市民都知道,在国内如黄山、、九寨沟、云台山、张家界等40多个知名景区均建设了游客服务中心,并开通了旅游观光车。景区实行新的管理模式,开通旅游观光车,可以大大提升综合管理服务水平,在建设国内一流风景名胜区,赶超全国先进景区的道路上将迈出重要一步。

四是加快景区数字化进程,尽快设置电子门禁系统。电子门禁系统是“数字化景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条形码门票、指纹闸机、售票系统及中央数据处理服务器构成,具有售票、检票、查询、汇总、统计等功能,通过系统可以实时了解某一时段的售检票情况、日客流量、周客流量、月客流量以及各种数据的对比分析,为景区科学管理、决策提供了依据。与传统人工售检票相比,电子门票具有较强的防伪功能和时效性,能够有效杜绝假票、偷漏票、重复使用票、人情票等管理问题。同时,各项统计数据更加准确、及时,避免财务统计误差。与之相配套,还要建立景区数字化指挥中心,在景区重点区域和危险路段安装监控点,对景区进行全方位监测,在旅游旺季可以根据游客分步情况对车辆进行及时调度,保障游客安全。

对景区管理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 普者黑风景区 景区管理人才 营销

一、普者黑风景区介绍

普者黑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县城以西,距离丘北县城13公里,距离昆明286公里。普者黑(彝语:意为鱼虾多的地方),景区景点面积有165个平方公里,在景区范围内有孤峰312座,大溶洞83个,天然湖泊54个,河流15条,地下暗河总长达120公里,水上风景资源荷花面积近万亩,这是一处理想的喀斯特湖泊群、溶洞群、孤峰群以及民族风情及自然和人文资源健全的风景名胜游览区。2008年晋级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2010年修建完成景观大道,与普炭高速公路接通,景区面积扩张到了300多平方公里。但是,景区在蓬勃发展过程中也渐渐凸显了不少问题,若长久下去,将会影响景区的长远发展。

二、景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旅游产品单一

景区内主要是观光景点,几乎没有其他娱乐项目。与其定位――休闲旅游度假区有一定差距,缺乏统一规划使得在景区休闲度假略显单调。同时,产品开发比较粗糙,缺乏深度开发。景区大部分景观都是在现有自然资源的基础上略加改动而开发出来,部分景点略显生硬。

2、基础设施落后

景区内道路较窄,旅游旺季既影响车人行进。缺少规范的停车场。景区内公厕少且简陋不干净,几乎没有公共电话亭,沿路垃圾桶少且突兀,有的线路甚至没有垃圾桶。总之,景区内公共设施简陋且不足。

3、知名度不高

普者黑景区在文山州享有盛誉,是整个文山州的旅游标志。但是,景区在云南省内知名度还不高,更不用说西南地区了。据云南省旅游局网上“云南省旅游景区了解度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投票的人中只有6.4%的人了解普者黑风景区。

4、景区经营管理滞后,服务质量不高

景区卫生状况较差,常能在服务区看到很多垃圾,草坪或景区沿线也会时常看见垃圾;景区游览路线设计不够科学,大部分设计的路线不能使众多景点联系起来,常常是原路返回在进入新景点;路标指示也不够明确,不少外地游客因为路标不明确或不明显而走了不少回头路;景区内农家乐过多,且无特色。

三、原因分析

1、缺乏统一规划和深度开发

景区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全面的、长远的、发展的眼光统筹安排和全面规划。产品开发粗糙低级无特色,也会影响景区的长远发展。

2、资金不足

资金短缺,投入不足。虽说文山州政府已经给予丘北普者黑景区发展足够的重视,但资金供给始终赶不上景区迅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上档次的乡村休闲旅游渡假区,既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又需对外宣传促销,必须有一定的资金保证。

3、旅游专业人才缺乏

旅游设计、经营管理人才是景区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然而邱北县旅游业尚处于初级开发阶段,人才比较缺乏,不仅缺乏高素质的服务、导游人才,尤其缺乏有一定理论深度、了解当代旅游业状况和发展趋势、思维开阔的旅游产品开发人才和管理人才。

4、景区营销意识薄弱

市场研究不足,宣传促销力度不大,方式单一。普者黑风景区地处较偏远的县城,而且资金不足,专业人才匮乏,致使景区经营者无力从事全面的市场调查研究。因而,目标市场与宣传促销方式也较为单一。

5、景区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政府管理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

景区内农家乐过多且雷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缺乏工商营业许可证。景区旺季,许多景区外的农民批发商品到景区高价出售,且散布在景区各个地方,严重影响景区形象。若政府有关部门严格限制景区工商营业许可,景区经营管理部门事先规划出一片商品销售去,这将大大提高景区服务质量和景区对外形象。

四、解决措施建议

1、科学统一规划景区,注重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开发

规划是旅游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在生产过程问题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与管理、人才开发、市场开发等问题,均需有科学的规划。普者黑景区初期规划已经实施成为定局,所以在二次规划中应该对景区的区位条件、资源特色、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及客源市场等进行认真和翔实的调查与评价,然后,在区域空间上进行统筹安排,全面规划;在时空上对景区开发活动进行有序的周密安排,要特别注重换季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

2、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是景区完善基础设施、深度开发、吸收专业人才、景区营销的重要保障,除了政府增加资金扶持外,还应该拓宽融资渠道,比如引进政府以外的投资、鼓励村民集体筹资合股经营等,这不仅有助于筹集发展资金,还有利于增强村民的责任感,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整个度假区开发经营工作中。

3、加大市场研究与宣传力度,注重景区营销

产品只有适应市场需求才具有生命力,再好的旅游产品必须为市场所接受才能实现其价值。普者黑景区要为市场接受,首先必须研究市场动态,研究旅游者心理特征和消费趋向,再进行精心规划设计。同时,还需主动出击,把景区渗透入市场,充分运用各种促销方式,积极引导和激发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总之,加大普者黑景区宣传力度,提高其旅游产品知名度,是推动普者黑景区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

4、引进与培养旅游管理人才

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区要上规模要升级,关键在于人才,人才是推动景区发展和提高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景区除了引进旅游专业管理人才外,还应根据乡村休闲度假区特点,重点培养当地人才,遵循“培引”结合原则,以培养当地人才为主,引进人才为辅。通过加强经营管理者、从业人员、村民等相关人员的旅游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从而提高服务接待水平。

5、加强政府管理力度,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和景区经营管理体制

政府在整个景区规划、开发、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政府制定景区管理的政策法规、完善经营管理体制是景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政府加大管理力度,不断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景区经营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配以景区其他经营者的实际行动,普者黑景区才能逐步实现科学的经营管理,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政府网站资料

[2]龙茂兴,张河清.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解析[J].旅游学刊,2006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