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农业发展;产业结构;生产力;人口素质

引言:

南阳是河南省主要农业产区之一,盛产小麦、棉花、烟叶、油料、豆类等农作物,山区林果、药材和土特产品达500多种。当前,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农业产业结构有了很大调整,农业商品基地不断发展,农业支柱产业生产基地达到130多个,已初步走上产业化发展轨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商品粮、棉、果、畜、菜等农副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必然要求农业进一步向多熟、高产、优质、集约化方向发展,而南阳市农村农业还面临着农业产业机构调整缓慢、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村劳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环境与人口矛盾突出等瓶颈问题制约着农业经济的有效发展,为此,着眼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广先进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有效控制农村人口增长,对于实现农村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近10年来,在南阳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部门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南阳农业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时期,农业多次克服了严重自然灾害影响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02年的182.7亿元增至2011年的415.9亿元,年增长约5.9%,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南阳逐渐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

(1)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农产品有效供给连年增加。随着南阳市粮食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2011年全年实现了粮食总产量118.7亿元;油料总产量连年增产,2011年全年实现总产量114.7万吨;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蔬菜总产量972.4万吨,单位亩产2583.9公斤。

(2)以龙头项目为依托,现代化进程加快。以现代农业为方向,以优质粮食、棉花和油料等十大农产品和121个龙头企业为依托,组织实施了一大批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升级项目。2011年全市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23.5亿元。

(3)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一产经济总量稳步增长。10年以来,南阳农业、林业、渔业都呈现增长趋势,第一产业增加值总量稳居河南省第一位,第一产业增加值从2002年的182.7亿元增至2011年的415.9亿元,其中农业以年均5.4%的速度增长。

(4)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小康建设步伐持续加快。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飞跃式的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生活水平显著改善,2011年南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776元,较2002年(2020元)增长近3.4倍;与此同时,农民生活消费水平稳步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整体生活消费水平已达到小康水平。

二、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南阳市农业经济发展有了很大变化,但仍面临着一些严重问题影响其持续发展,除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外,农业机构单一,乡镇企业落后,农业投入能力低,农业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低、科技人才匮乏等均不同程度的制约农业经济的发展。

1.农业产业机构调整缓慢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且具有传统产业结构惯性思维,使得现阶段农村产业结构仍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占据比例较小,而第一产业又以农业种植为主,其他产业涉及较小,种植业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远大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这种农村经济结构严重影响着农业产业化发展。

2.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受劳动者自身素质、山区地形、科技投入等多方面影响,南阳市一些农村农业生产方式还相对较为落后,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率低,农业机械、水利灌溉普及程度低,山区农村耕种还依靠着人畜耕作。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致使当地多为分散式小农耕种方式,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推广困难,农业经济效益低。

3.农村劳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

一方面,“打工族”的迅猛发展造成具有初、高中文化和有一技之长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出现劳动力“空心化”局面,留守的老人、妇女身体素质和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落后,科学文化知识欠缺,劳动技能低下,很难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机械化普及率低,懂技术及管理的现代农民人数偏少,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面临劳动力结构短缺困境,直接影响着农业科技的广泛推广应用。

4.环境与人口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影响,南阳市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干旱、洪涝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化肥农药大量使用等对农村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剧。农村还存在着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传宗接代观念深重,还有不少农民为生育男孩不惜违反计划生育政策,造成农村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多,人口老龄化加重,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不健全,导致老年抚养比抬高,抚养能力下降,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三、提高人口素质,加快农业经济发展

1.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要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素质是关键,首先要搞好农村基础教育,以改善办学教学条件、落实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政策为前提,切实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其次加强农村劳力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知识和劳动技能;还要加强农民民主法制和计划生育教育,定期对农民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争取培养出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有文化、有思想、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2.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升第一产业,发展第二、三产业,使第二、三产业在农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增加。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林则林,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全市农、林、牧、渔业全面协调发展。由以往发展农产品产量为主,转化为适应市场需求,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为主,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同时还可突出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土特产,逐步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营化模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3.推广先进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水平高低是决定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一是要大力推广先进、成熟、实用的农业技术,采用试验、示范、培训、推广方式,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村或示范户等,推广先进科技到农村;二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劳作,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和劳作时间,提高农业生产率,形成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并可发展第二、三产业。

4.有效控制农村人口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

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认真控制人口增长,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采取有效生态保护措施,搞好水土保持治理,实施天然林及植被保护工程,缓解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保护人类赖于生存的环境不被破坏。

参考文献:

[1]张立.南阳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1).

[2]张鸿韬.浅析农业经济发展趋势对农村人口素质的要求[J].中国经贸导刊,2010(11).

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循环农业经济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367-01

1、循环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循环农业经济发展与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及时的进行改进。第一,思想认识不足,持续发展理念认识不深刻。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想转变农业生产的模式,就必须从思想认识层面上先进行改革。由于思想认识的不足,产业优化无法得到实现,农业发展得到制约,并且循环经济的原则没有充分的得到利用,农业生产行为与制度相互脱节。与此同时,农业经济循环发展的意识不足,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依然追求经济效益,没有真正认识到经济发展的规律。传统农业生产中,农业生产手段的落后,不利于达到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基层生产中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力度不足,难以达到先打好农业建设的要求。第二,农业生产技术的落后,使得很多循环经济的理念难以得到实现,不利于新时期循环农业经济的应用。农业发展需要依托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且结合先进科学技术,对于农业生产中的污染进行治理,并且达到资源再利用的目的,技术是循环农业经济发展与应用的重要限制条件。第三,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相关的制度与政策难以真正的满足农民的自身需求,相关政策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

2、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对策

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相对较为长期的过程,要想真正的实现循环农业经济,就必须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相关措施的规范性。针对循环农业的发展,需要以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为基础,并且通过建立良好的农业科技保障体系,对于农业技术进行改革。在推广循环农业发展的同时,要对于农业生产者进行培训,提高农民对于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认识。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惠民政策,为农业生产建立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首先,相关部门要加快关于循环农业发展的立法速度,出台相关的惠民政策与补偿法规。政府与企业要肩负起对农业经济建设的引导责任,对于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并且构建良好的农业经济体系。在对于农村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上,要注重对发展机制长久性的制定,实现对农业资源利用水平,提高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效果,真正的建设循环农业与生态农业。其次,加强对农业建设人才的培养。现阶段,我国农业建设人才相对缺乏,一线生产的农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足,阻碍了我国农业科技研发的脚步,不利于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围绕废弃资源的利用、净化技术、农田养护等科学技术,从而有效的实现农业发展。与此同时,高新技术的应用对于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例如新材料技术、生物能源技术等等。只有建立一个具有高度技术水平的研究队伍,才能达到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需求。加强对循环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力争在短期内满足农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最后,加强投资力度,完善投资管理体系,为建设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基础。循环农业的经济效益的实现,需要有足够的前期资金投入作为基础。相关部门需要对农业发展的投资进行合理的预算,并且适当的进行倾斜,成立循环农业经济投资的专管部门,对于投资的使用进行监督与管理。与此同时,对于农民的贷款上,要进行合理的补助,通过合理的经济条件,对于农民自主研究进行引导。各地区的有关部门要通过合理的政策推行,引导外来资金的投入,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进行结合,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经济体系,积极的对农业发展的新模式进行探索。循环农业经济体系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参与,从而使得循环农业经济得到真正的推广与应用。

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3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却很少,只有2200立方米,就世界平均来看,接近四分之一左右,再过十五年,也就是2030年,人均水资源量还会下降,预计到1760立方米,也就接近了国际公认的17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警戒线。我国用水大户是农业,用水量为总量的70%,目前我国每年灌溉用水量大约为3900多亿立方米。在全国每年缺水量达400亿立方米左右,其中农业缺水大约300亿立方米。旱灾已经成为我国覆盖最广、成灾损失量最大的灾宵,近化來,我国每年受旱灾面积在2000万-2700万平方公顷,农业缺水致使粮食每年减产700-800亿公斤,而且受灾面积逐年增加。由于我国对农业水资源管理不善,现代农业节水技术没能大面积的应用和推广,很多灌溉用水损失严重了,水资源的浪费非常普遍。由于多年来我国农业采取传统的灌溉方式,所以用水量更大。其实浇地让庄稼根部获得必需的水量就可以了,其余地方完全没有必要,浇很深的水更是巨大的浪费。由于这种大水漫灌方式每次的灌水量过大,总的灌概足额也偏大,北灌区的灌溉定额高出作物实际需要的数倍,浪费是惊人的,每年农业浪费的水约达1000亿立方米。农村很多地方的老引水渠都被泥沙游满遭到毁坏,没有水渠,农民不得不通过机井灌溉,即使用机电设备从水井中提水灌溉植物,这既浪费了大量的电力、柴油、汽油,不仅造成水资源与能源浪费,还导致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

二、耕地数量少且固碳能力降低

虽然我国提出了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但未来耕地面积减少将是———种不可避免的长期趋势,这种趋势只能减缓而不能遏制,18亿m耕地红线面临最为严峻的考验。目前我国人口耕地不到0.1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不到发达国家的1/4,只有美国的1/6。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农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消解城乡生活、生产废弃物、维持碳氮硫憐等物质循环最重要的基础。中国耕地占国土面枳的14%,后备耕地资源不足。而农业化学物质的不合理使用,也导致中国的耕地而临面积减少、质量降低的严峻形式。土壤碳库主要储存有机碳,它们来自动植物、微生物残体、排泄物、分泌物等,上述成分分解后以土壤腐殖质形式存在,相对稳定。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耕地肥力出现了明显下降,全国土壤有机质平均不到1%。而我国化肥用量及其增长速度也令人吃惊。2011年我国农用化肥平均施用量达到每公顷434.3千克,已远远超过了国际上单位面积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的1.93倍一每公顷225千克,中国农科院土肥所的调查也显示,全国有17个省化肥平均施用量超过国际公认的上限水平。而建国初期,我国每公顷土地的化肥用量仅为8斤多,现在却增加了一百多倍。化肥施用的数量增多并不与其利用效率成正比,我国所施用的化肥中只有不到一半能真正发挥作用。长期高强度的施肥方式导致土壤质量严重下降,而土壤质量的下降会导致其原来固定的碳不断排放到周围的生态环境中。我国黑土地总面积3523万公顷,分布在黑龙江、古林、辽宁省和境内。黑土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然而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三、化学农业致使温室气体大量排放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温室气体排放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刚是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而农业生产则是温室气体的第二人排放源。从1990年开始,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极速变革,农业生产中更广泛的依赖化学物质的投入,逐渐转变成了化学农业,这是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重要原因。

四、国家高额补贴致化肥施用急剧膨账

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4

 

目前农村所处的教育环境的信息化将要成为必然趋势,面对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覆盖化面积逐渐扩大,既给农村教师带来的发展,也是极大地挑战。[1]

 

一、农村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目前最欠缺的已经不是没有网络教学环境,不是没有优质教学资源,而是缺乏熟悉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资源的教师”。

 

1.数学教师个人存在的问题

 

(1)网络研修平台形式化

 

如果网络研修平台能被重视并且很好的利用,会减少地域差别给教师带来的不便。但是农村教师没有充分使用这个平台,把它当做任务,把自己单独化,使得研修平台形式化。网络平台上,有很多专家、数学名家的视频,数学教师没有认真的看与交流,错过可以直接与专家“零距离”接触的机会。[2]

 

(2)教师缺乏计算机应用知识及其实践

 

数学教师没有把数学知识与网络衔接起来,尤其是复杂难懂的几何版块,农村的年轻教师较少,中年及以上年龄比列占得较多。他们大多缺乏计算机相关知识,实践较少,忽略了图文声茂,没有把数学的抽象知识应用到计算机网络上。很多农村教师不熟悉计算机使用软件,尤其是数学老师,电脑制作几何图形难度较大。

 

(3)教学资源忽视信息化来源

 

数学信息的搜集,大多来自教案或者课本配套书籍。在农村,不如在城市,网络资源,信息交流网络,交流信息都差很多。教师很少亲自动手去网上查找资料,只是凭借经验解决问题或者请教老教师。[3]

 

2.学校未构建信息化环境

 

(1)没有及时组建数学网络学习共同体

 

农村的学校一般是建立了简单的数学研究小组,特点是范围小,成本小,传播知识渠道狭窄,教师之间的交流范围有限,无法进行更好的交流。只限于学校内的同级部或者学校内同学科的交流,讨论学习的时间、地点都受到限制。学校没有为教师建立一个学习共同体,实行真正的知识“走出去,融进来”,数学教师无法尽快的从外界获取关于数学知识的更新,只能“啃老本”,知识交流更新缓慢。

 

(2)信息化教学资源不充足

 

他们仅靠学校为其开放的图书馆,查找的资源有限,甚至有些书本早已更换掉。对于站在讲台上的教师不方便,不能尽快查找自己所需的内容。学校忽视了网络信息的更新速度,忽视这一渠道来源,错过了最新的知识更新。学校没有通过网络与其他学校联合,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其教师提供有效的知识信息。

 

二、促进农村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促进教师专业化,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的发展。关注学生,了解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计算机知识,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子的理念。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为其构建全方位的教师学习环境。

 

1.数学教师加强自身的发展

 

(1)重视网络研修平台,多交流、多反思

 

多听一下数学相关专家、名家的视频,和语录,模仿他们的授课方法,慢慢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授课方式,与其他教师多交流,总结经验,不断地反思自己,改进自己的方法,听取他人的意见,以及认真分析来自学生的不同反馈。充分利用数学教师博客群,积极地参与其交流,汲取新的知识,头脑中搭建逻辑框架。

 

(2)加强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实践

 

作为数学教师,更加熟练掌握基本的office操作软件,熟练地运用,多接触网络学习平台。通过网络向自己的学生展示出图文声茂的知识。教师不应该把计算机的学习当做是负担,老师们应该积极报名进修计算机课程,不应该害怕又要完成一些以前从没有接触过的教育指标。

 

(3)多渠道搜寻数学资源

 

网络博客,网络图书馆,各大论文库,研修平台,现存图书馆等资源渠道,教师应该多渠道搜寻,避免单一渠道搜索,多资源整合,整理出自己所需的知识。人们能根据不同的外部教育环境,不断地、自主有效地选取相应的学习资源,为教育社会化、终身化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学校构建信息化的教师学习环境

 

(1)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

 

学校为其教师在网络上搭建一个学习共同体,例如数学教师博客群,微信群,公众号,有利于教师可以把自己的知识、经验、想法,与其他教师交流。在信息交流的基础上,数学教师之间无形中会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相互帮助和相互合作的关系,最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达到有意义学习的目的。

 

(2)拓宽信息化教学资源渠道

 

学校多提供一些数学教师可以学习的网络,可以免费下载相关的数学知识。学校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保障网络运行更加畅通、稳定和安全。加大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力度,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海量存储及共建共享,为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技术服务促进教师个体发展。

 

三、总结

 

通过该论文分析了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环境下,农村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从教师个人和学校两方面进行阐述,针对目前农村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提出的策略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不断地提升教师个体各方面的素质,使其从成熟型教师转化为专家型教师或者研究型教师。

 

作者简介:

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5

一、宏观角度下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含量低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生产力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农业经济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我国,科研项目大多都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我国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有限,文化水平相对来讲偏低,科研技术水平的提高受到限制,同时,农村劳动力有向城镇转移的迹象,劳动力数量逐渐减少,这一系列的因素从根本上讲都是源于技术水平的低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能够真正发展起来的龙头企业较少、规模较小,不能成为带动其他企业发展的榜样,农业技术人才匮乏,不能满足我国农业生产的需求,这些都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经济过度发展引起生态不平衡

众所周知,中国作为人口大国,虽然地广物博,自然资源丰富,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同时,有些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用一些没一些,而现如今的情况就是农业经济的过度发展,土地的大面积开垦,导致生态平衡出现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不适当发展,农民只注重农作物的生产,土地使用重复率过高,土壤肥力下降,同时,化肥的使用也引起一系列的土壤问题,重金属含量过高,土地硬化等。耕地资源的流失以及水资源的浪费,这些能源的透支都会导致农作物的生产率逐渐降低,进而影响了中国农产品出口率,形成恶性循环,抑制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农业经济影响生态平衡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三)农业经济制度不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推进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现今已经从多个方面改进了农业经济的相关制度,加大农业经济创新,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农业经济体制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农业经济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国还存在大量偏远地区,除现代化工业水平,教育水平落后外,这些地区的农业经济水平也相当落后,政府对农业建设的资金投入在不断增加,但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还不够重视,农业经济制度还有待完善。

二、针对现有的农业经济问题的解决建议

(一)引进优秀农业经济技术型人才与先进硬件设施

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开设农村技术相对应科技教育课程,引进优秀农村经济技术性人才与硬件设施,鼓励优秀大学生回乡发展,以科学为基础,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从而带动农村经济向现代化发展,是改善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对年轻大学生毕业回乡进行适当补贴,并且安排后续工作方向。逐步满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科学性要求,大力推进农业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大力发展生产力外,还要注重将科学技术作为必要前提。优秀的技术型人才与先进硬件设备是科技性的保证,有了科技性的保证才能有效实现农业经济稳定发展。

(二)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我国在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不可否认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水土的流失,重金属化,土地肥力减弱等,都反映了现代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问题的解决势在必行。除了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外,还应该大力发展先进生物科技,在小型机械上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继续加大力度鼓励农民开展家庭经营式的精耕细作,走一条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应然的选择且唯一的选择是利用中国自身的特点、利用自身的后发优势,走一条生态化农业的发展道路,现代农业经济生态文明发展。

(三)加大农业经济宏观调控

因为我国农村经济正处在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以及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而市场经济是一种社会化经济,其经济运动过程中的各个组织,部门,甚至各个企业,分工协作的密切化,联结成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目标、多功能的整体,所以,我国农村经济的宏观调控具有一定必要性。由于整个农业经济运动充满着不平衡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政府从宏观方面加以调控,以保证其稳定而协调地又好又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宏观调控目标,说到底是政府对农业经济的一系列活动进行有效地调节、引导和控制从而要达到的基本目的,它为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设定了一个准确的基本方向,这个基本方向同时又是政府选择和配置调控手段、制定和实施调控政策、认定和评价调控效果、调整和优化调控过程、检验和提高调控质量的重要基本依据。从农业发展的自身规律和农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内在联系等一般意义上讲,对农业进行宏观调控存在着共同的基本目标。而加大农业宏观调控,实现基本目标,有利于改善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沿海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形势;问题

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乡镇农业经济也获得了迅速发展。在我国,农业作为第一生产力,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与人均生活所需的重要基础。而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乡镇农业经济又起到重要的主导作用。因此,要想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必须重视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沿海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形势

第一,环境的改善。首先,从硬件方面来看,农业水利设施不断完善,使农业生产的抗旱、抗汛能力明显提升,同时也使农民的用水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其次,从软件方面来看,近几年,农业的生产技术不断改进,新技术与新设备逐渐在农业生产中获得广泛推广与应用,且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专业技能也得到了提升。第二,经济结构的调整。首先,乡镇农业经济结构逐渐向着科学化方向调整,以往传统的农业经济结构也逐渐转变为非农产业,农业经济核心因素也逐渐向非农产业靠拢。其次,农民的收入结构得到完善,农民收入不仅只是停留在农业生产层面,乡镇企业、运输、服务及餐饮等行业均成为农民的增收来源。最后,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逐渐进入小城镇或乡镇企业从事工作,使劳动力结构得以调整与优化。

二、沿海乡镇农业经济发展问题

(一)思想观念陈旧

近年来,我国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迅速,但在部分落后乡镇,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许多农加大加强民思想观念陈旧,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差,转型意识弱,农业生产与经营模式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在资金投入与项目开发方面仍然依赖于政府资助。另外,许多落后乡镇在人口与土地方面存在着诸多矛盾,资源利用率不高,个别干部仅仅将工作重点放在养殖业、捕捞业、种植业的发展上,而忽略对山林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国家延长休渔期鼓励部分捕捞业尽快转型的形势下,导致沿海乡镇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二)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在沿海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农业生产人员对经济发展水平产生着直接的影响。近年来,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大多数年轻人不再从事农业生产,而选择外出务工。在当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工作人员中,中年人群占据了大部分比例,他们文化水平不高,文盲与小学文凭的居多。在农业生产中,主要依靠长期的生产经验,并未掌握专业的生产技能,导致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对农业生产中的新技术了解不深,使得乡镇农业经济发展逐渐落后。

三、沿海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一)转变农业发展理念

作为沿海乡镇农业生产经营者,必须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转变发展理念,勇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大胆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引进外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沿海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作为沿海乡镇农业经济干部,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农业经济,在关注养殖业、捕捞业、种植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开发本地特色资源,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山林资源,提升本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二)提升人员综合素质

农业生产人员的素质对沿海乡镇农业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人员素质建设,实施扫盲行动,提升农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在广大农业生产人员中,挑选出文化素质高、文化基础好的农民对广大农民和待转型渔民实施文化教育。同时,对接受力强的年轻人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将其作为农业技术的带头者,将自己所掌握的专业技术讲授给其他农民,以此提升农业生产总水平,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乡镇农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对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形势与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沿海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沿海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贡献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促进沿海乡镇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姚科.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形势与发展问题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3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