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导入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理教学导入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理教学导入法

地理教学导入法范文1

一、问题导入

在新课的开端,提出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新颖奇异的问题,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根据新课的重点、难点,设计若干有趣的问题作为引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如讲授“中国的疆域”时说:为什么同样是在冬季,北国的哈尔滨的人们冒着 -28℃的严寒,观赏“冰灯游园会”,而在南国广州正举办“迎春花展”。又为什么在夏季的时候我国东部美丽的乌苏里江上到处洒满晨辉、渔歌阵阵、波光闪闪,人们己开始一天的劳作;而远在西部的帕米尔高原上却是星斗满天、明月高悬,人们还在沉睡之中。悬念一出学生交头结耳寻求答案,学生的注意集中到教师的提问上,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在讲日界线的作用时,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位小朋友在一年中他能过两次生日吗?如果能,该小朋友应在何处?这样使学生觉得好奇,并迫切希望知道小朋友应在何处,接着讲述日界线的作用和意义时,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时事导入

国际和国内的新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用新闻导入新课能密切联系形势,不仅对学习新的地理知识有利,而且可以自然地进行思想教育。在讲天气和气候时,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引入学习。在讲中国人口时,用2000年11月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各项资料引入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同时,也能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三、趣味导入

运用图像投影趣引入新课,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励学习动机。在“地形的变化”一节中,运用投影展示“喜马拉雅山及其海生生物化石”示意图,提问学生:你了解这座山脉吗 ?学生纷纷回答:这是世界上最高的喜马拉雅山山脉。接着教师提出:海洋生物化石出现在该山的地层中,可能吗?为什么?这样促使学生产生认知矛盾冲突,从而激发通过学习新知识,解决认知矛盾的动机。利用投影图片,使学生产生疑问,进而激发探求的欲望。

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来达到尖锐的讽刺效果。在地理课本中也有一些漫画,这些漫画可以作为导入新课的很好素材。讲世界的人口问题时,可展示“苦难的母亲”这幅漫画,讲含义,引出世界的人口问题。讲森林资源时,以漫画“大难临头”和“小鸟的悲哀”来导入。用漫画导入,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维学习,使课堂要表达的问题更加深刻。

根据新课的内容,转述一些简短的生活中活泼的小故事,然后及时引入新课。如在“世界陆地和海洋”一课的引言,用哥伦布环球航行发现美洲大陆的故事,并启示学生,哥仑布能完成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地理大发现,除了他具有坚定意志和熟练的航海技术外,他还拥有渊博的地理知识,正是这些欧洲、非洲和大西洋沿岸的风向、海流等自然地理知识,帮助他们驾驶帆船,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发现并命名了当时人们并不知道的这块陆地。这样引入,使学生明白本节知识的重要性,充分唤起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谚语是短小精悍而富有哲理和科学性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人民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的经验、知识的总结。谚语中有许多涉及到中学地理教学方面的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引入西北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学习。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谚语来引入高山气候的学习。这些谚语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启迪其思维。

四、情境导入

地理教学导入法范文2

【关键词】思维导图;地理教学

很多高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会发现,学生在学习地理时会遇到以下一些问题:①教材看得懂,但题目不会做;②课堂上听懂了,但课后记不住或记的模糊不清;③练习上题目听得懂但单独做又不会做;④对熟悉的问题能解决,面对新的问题却无从下手。这些问题反映了地理知识的两个特点:一是地理知识比较零散,学生不会建立知识体系;二是地理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思维能力较差,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

高中地理教学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一是地理课时较少,内容较多,尤其是必修一;二是学生基础较差,很多学生在跨进高中大门前连最基本的经纬线都不知道;三是很多学生本身不重视,抱着学着玩的态度,导致课堂效率较低。那么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如何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思维方法和能力?如何将以知识为中心的地理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地理教学?在一步步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帮助学生建立新授、复习、解题的思维导图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学习方法研究专家东尼·博赞所创造的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它运营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知识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图表现出来,使用线条、图形、颜色、词汇、符号等元素,遵循一套简单的、基本的、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容易被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画,能够增强使用者的记忆能力、立体思维能力和总体规划能力。在这个研究基础之上,结合地理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在新授课和复习课中让学生建立一个知识层次体系图;在习题演练中,帮助学生建立解题的思维导图。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一、思维导图在地理新授课中的运用

高一的教学安排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同时要学习9门功课,地理通常是学生最不重视的一门,花费的精力和时间是最少的,加上地理知识比较琐碎,因此最后考试的结果都比较差。针对这样的现象,我认为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思维导图是很必要的。例如,讲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时,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聚落形态是不一样的,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的话,就会增加学生负担,且效果也不佳。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把琐碎的知识点连起来,形成下面的一幅知识思维导图。

在学生时间紧张的状况下,如图这样把琐碎的知识点用这样的思维导图整理出来既节省了时间又加强了学生的记忆。学生不用再死记硬背知识点,而是理解记忆,学习的效果会更甚于以前。

二、思维导图在地理复习课中的运用

在地理复习课上,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学生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都还游刃有余,但在第二轮的提高过程中,却败下阵来。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我们通常教学大都是采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停地通过大量习题来演练学生,把学生当成了“学习的武器”。 结果是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大多数是未经思维加工而被迫机械记忆的零散的、 单一的概念知识,学生所获得的能力是新学、回忆和再忆。在知识应用时不能建构相关知识的思维导图,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新情境中去解决新问题。加上复习都是以往所学过的知识,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会不耐烦,自认为是学过的知识本身就会有所松懈。因此,在高考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时,用思维导图呈现每一章节的知识网络图是非常又必要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及教师自身的需要及时进行一些超链接典型例题,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记忆。如图。

上图是农业复习整理课中的知识网络图, 用思维导图软件图中的每一个分枝可以很方便的展开与收拢,既有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有利于学生对琐碎知识点的理解。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不需要阅读教材上长篇的文字说明,可以边听边对照思维导图进行思考。教师也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浏览整节或整章的知识,并依照自己的理解画出思维导图,再根据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概括要点,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课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三、思维导图在习题中的运用

根据江苏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地理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也就是考生对所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几年高考明显出现一个趋势,就是依图、依题意回答问题,无论选择题或综合题,都对学生的读图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很差,急待提高。所以平时的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帮助学生通过图或题意建立解题的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答题方法。

【典例1】(2011·江苏地理卷,11~12)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图1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2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

这两个问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读图能力。面对这类问题,运用思维导图来组织作答,会起到很好的解题效果。老师不用急于给出答案并进行评讲,可以让学生边审题边绘思维导图。下图根据题意和图建立的思维导图。从思维导图中我们可以理清解题的思路,通过观察图来确定地质构造、判断地形类型;通过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来判断上下坡。可见,借助思维导图解答问题可以让思路更清晰,答案更清晰、全面。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引入地理教学中,对地理教学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也有其缺陷性,如学生如果自己绘思维导图就必须先理清知识脉络,否则思维导图就建不起来。如果每一学科都这样,这无形中给本已学习非常紧张的学生制造了一个难题。《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 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思维导图让学生在面对零散、琐碎的地理知识时能把握主干知识点,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思维导图还能够极大的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凸现新课程理念。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思维导图将在我们的地理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地理教学导入法范文3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教学;创新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058-01

初中地理课程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初中地理教学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并且在生活中运用各种地理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注重理论教育,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积极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总之,造成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常处于被动的角色,影响初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1、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使得学生的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够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涉及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很多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由于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逻辑思维能力不够,因此在遇到一些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解决,加上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积极性的激发不够,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只是按照教师的讲解进行学习,没有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

2、课外实践教育不足

课外实践教育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不断拓展,在教育过程中加强课外实践教育的拓展,是很多学校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传统的理念中对地理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当前很多初中院校在地理教育过程中,对课外活动的拓展比较少,往往注重一些理论课程的教育,缺乏一些生动形象的课外实践活动,最终导致学生对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兴趣不高。

二、初中地理教学创新策略探讨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提高积极主动的能力成为当前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在地理教学改革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对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视和重新认识

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理念比较陈旧,而且有的学校对地理教学的重视不够,应试教育使得学生也更多的注重语数外的学习,对地理学习的认识程度也不够高,因此导致很多学生认为初中地理学习成为学生的负担。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一般是经过教师的讲解来完成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应该要加强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将提高学生的初中地理实践能力作为初中地理教学的发力点和落脚点,以学生的利益和发展为根本,对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理念和模式进行改进。要加强对素质教育理念的应用,并且对地理教学目标进行重新设计,使得地理教学工作可以有序推进,从而不断提高地理教学水平。比如传统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初中地理课程的教材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学生对教学资源的选择面十分狭窄。对此,应该要对教学素材进行丰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素材。

2、在课堂上加强教学情境的设置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地理学科中的很多理论知识其实有较高的兴趣度,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很多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了厌恶情绪,对此,可以尝试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比如加强教学情境的设置。地理教师想要导入一个初中地理课堂情景时,前期的准备必不可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导入有多种方式,比如事例导如、问题导入等,地理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创造多样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形式,让学生根据地理教师设置的各种情境,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融合到课堂上,从而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比如在课堂上利用图片创设丰富的画面情境。具体形象的画面构建,是初中地理课堂情景设置的重要方面,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各种初中地理知识的理解,就必须要借助多媒体,加强对图片、视频文件的播放,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从动态的图画中了解到更多关于初中地理学科的知识。比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借助一些各国的名族特色异国风情的一些特质进行教学的引入,比如在课堂开始之前首先给学生放一些其他国家的气候、风景、人文等方面的图片,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对初中地理课程更感兴趣,地理教师也能从这些内容中找到全新的教学切入点,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的基础上再进行各种知识的深入讲解,有助于学生对各种知识的理解。

3、加强加强课外活动教学的力度

地理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比如每天的天气情况、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等,这些都是地理课程中可以讲到的知识点。单纯地依靠课堂教学的有限的时间对初中生进行地理教育,很难提高初中生的地理能力,当前很多初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开始注重加强第二课堂的建设,不仅要在课堂上加强对初中生的正确引导,还应该要在课外引导初中生进行自主练习。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初中生的实践教育,加强课外活动教学,让初中生在课后可以进行全面的练习。比如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各种植物的观察,在讲解植物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带着自己从自然中挖掘的植物来到课堂上,分析在不同的气候、不同的时期,这些植物会有什么变化。或者可以通过教师的组织,让学生到大自然中了解植物的类别,了解地形条件等,从而能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刻的认知,在学生的脑海中也能留下印记,能够帮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提高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解决,加强对课外教学的重视,以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严青峰.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初探[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7(07)

地理教学导入法范文4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效率;方法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高中地理知识表面看起来枯燥无味,但事实上却充满无限乐趣。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培养全面创新型人才成为现阶段我国各个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如今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研究者,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与能力。本文以鲁教版高中地理为例,主要对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方法作了相关总结。

一、引用精彩的导入方法,吸引学生注意

俗语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与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导入如同歌曲的前奏,一段精彩出奇的课堂导入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将学生转化为学习的主体,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一段平淡乏味的课堂导入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从而无形中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和教学热情,致使教学质量低。因此,教师应该善于结合日常生活及新课程教育理念,综合运用多种课堂导入方式进行教学。

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利用时事新闻、生活现象、著名诗句等引入知识点,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良好方法。例如;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用“凤凰台风”对我国的影响进行天气系统知识的讲授;引用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让学生们根据诗句含义来分析垂直地带性变化规律;结合吉林石化厂爆炸事件进行水污染知识的讲授;在讲授水循环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思考李白著名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是否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让学生在生活事件中感受地理这门学科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在高中教学工作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师要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直接内部动力,是构成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其中,高中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地理教学情境,可以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利于让学生尽快地进入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情境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例如:提出具有启发性的地理问题,运用学生熟悉的地理现象,利用多媒体放映相关的地理动画或视频。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结合其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例如我在教授“锋面系统”这一课题时,在课堂教学结束前给学生布置了小组研究探讨作业:沙尘暴是不是只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没有积极影响?如果有积极影响,请同学举例说明。又如:在讲授“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这一课题时,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分析问题:同纬度的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获得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有很大差异,哪个地方的太阳辐射量最多?哪个地方的太阳辐射量最少?并说出其原因。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教育学生从多个方面认识事物,理解事物,学习知识。

三、巧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合理运用资源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早已不再适合当今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地理这门学科表面看起来枯燥乏味,但事实上趣味横生。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需要讲授的地理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有助于使课堂教学充满乐趣,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将地理知识直观化、简易化、形象化、趣味化,更加符合当代高中生的认识规律,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使本来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趣味盎然,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地理知识涵盖面广,很多理论性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甚至对地理这门学科产生厌烦情绪。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地理教学,合理运用教学资源,是讲授的理论知识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再配上音乐,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高一第一节地理课上,我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奥妙的宇宙”的相关视频,学生通过视频走入了奥妙的银河系,感受神秘的宇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如:我在讲授“火山”相关知识 的时候,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惊心动魄的火山喷发视频,创设精彩的教学情境,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有利于补充和扩充知识点,有利于优化教材的知识结构。

地理作为一门自然知识与人文知识相结合、涉及范围非常广的学科,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这一问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思考,根据具体问题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引用精彩的导入方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巧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运用教学资源等都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探索教学规律,勤于更新教学观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有利于营造一种班级人人爱学习地理的良好氛围,有利于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孙艳辉.浅析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27期

[2]王晶.研析新课改下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实践与研究[J].文教资料2014年07期

[3]齐建锋.浅谈高中地理创新教学[J].学周刊2014年11期

[4]孙淑琴.试析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语言幽默[J].现代妇女(下旬)2014年03期

地理教学导入法范文5

关键词:小组学习法;高中地理;评价

小组学习法是新课改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也是凸显学生课堂主体性的有效方法之一。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作为地理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认真学习小组学习法的核心理念,要有效地将小组学习法与高中地理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课堂活动中获得良好的发展,进而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究如何有效地将小组学习法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之中,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地理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小组学习法在地理导入环节中的应用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对高效地理课堂的顺利实现也起着决定作用。但是,在以往的导入环节,我们一直采取的是“开门见山”和“以旧代新”的单一方式,导致导入环节的效率一直得不到提高。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导入环节存在的重要性,要有效地将小组学习法应用到导入环节,以为高质量地理课堂的顺利实现打下基础。

例如,在教学“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欲望,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在网络上搜集一些东北地区的图片,比如:小兴安岭、长白山、大兴安岭、东北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等地区的图片,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直观的图片展示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能让学生对东北地区的面貌有一个整体上的了解,进而确保学生在直观的导入中对本节课的知识有所了解,以为高质量地理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二、小组学习法在地理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教学环节是决定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环节,也是展现课程魅力的重要部分。所以,在课程改革下,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改变“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将小组学习法应用到地理教学环节中,以确保学生在生生交流、互相合作中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时,为了有效地将小组学习模式应用到地理教学活动中,也为了确保高质量的地理课堂顺利实现,在本节课授课时,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问题情境如下:(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2)思考:“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哪方面?(3)思考:同一自然带内不存在差异性?(4)地理环境存在的差异性有规律可循吗?……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以确保学生在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中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进而确保学生在生生交流、小组学习中轻松地获得学习地理的乐趣。又如,在教学生“认识地图”的相关知识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地图”进行自主认识,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相关的地图,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小组学习法在地理练习环节中的应用

地理练习环节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质量的有效方面,也是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但是,在以往的地理习题练习中,我们一直采取的是“一讲到底”的模式,致使学生一直都是通过“题海战术”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导致学生的课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愈来愈差,严重不利于高效地理课堂的顺利实现。所以,在习题练习和讲解环节,我们可以有效地将小组学习模式应用其中,以确保学生在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中更好地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

例如: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

A.惟一有水的行星 B.九大行星中质量最小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适于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这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在教学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该题进行分析,比如:对本题的考查点、分析过程、选项分析等方面都进行思考,这样不仅能够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同时,学生也能在小组互相交流中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进而确保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锻炼解题能力,以为学生更好地面对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小组学习法在地理评价环节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新课改基本理念指出:“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也就是说,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评价环节的重要性,要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在自主评价、互相评价中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进而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还以教学“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为例,我组织学生对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等方面给予评价,以帮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因此,在地理教学的评价环节,我们要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评价,为高质量课堂的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总之,在课程改革下,我们要认真学习小组学习法的核心思想,要有效地将小组合作学习法应用到地理教学的各个方面,以确保高质量的地理课堂顺利实现,同时,也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做出相应的贡献。

地理教学导入法范文6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已经摆脱了传统的教学设计理念,受教学论、学习论、系统科学、传播学的启发,地理教学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不断出现,现代教学设计的研究已经成为广大地理教师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一、精心设计教学目标、突出准确性和可测性。

教学目标设计是地理教学设计的原点,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的预期行为结果,因此有四大基本特征:首先是指向性,即规定教学活动的运动方向;其次是选择性,即教学活动中的方式方法、媒体手段的选择必须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再次是整合性,即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个要素所发挥的作用和功能都服务和服从于教学目标;最后是可测性,即课后对学生的行为结果能进行测量,并对本堂课的目标实现度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由此可见,地理教师首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目标,突出准确性和可测性。教学目标设计的准确性必须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通过准确解读课程标准把握教学要求,并围绕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

二、科学设计教学方法和策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巧妙创设导入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新课导入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每节课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关系到该节课的教学效果。一个创设巧妙的情境导入可以唤起学生的强烈求知欲,使学习变为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知。德国一位学者曾做过一个形象恰当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都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将很容易地在享用佳肴的同时将其吞下。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融入情境之中,方可显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情境的价值体现在“情”与“境”两个方面,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这是情境中“情”的作用。另一个是“境”,就是用一种直观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现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形象地说,“境”就是一座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就容易实现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识与熟知的沟通和转化,从而使学习的理解变得容易和有趣。

(二)科学构建地理课堂教学信息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根据传播学的理论,传播不仅与信息的意义相关,而且与信息的形式和结构有密切的关系。信息的合理结构是有效传播的必要条件,而无序的信息由于缺乏结构易被遗忘。而大多数教学信息只需改变原有信息的呈现形式,例如可以把文字信息转变为语言信息和图像信息的结合,即转变为视听信息。这看似只是一种形式的转变,但其信息结构更完善,课堂教学效果更显著。

(三)精心设计学生合作探究环节,构建以生为本的有效课堂。

多项教育研究表明,只有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才能真正开展有效教学。

怎样才能设计出一系列科学的学生合作探究环节呢?为此我以“探究曲线”为理论指导,力争用设计的合作探究把学生引入琢磨状态。

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发现了问题之后才会产生真正的探究动机,在学生提出假设之前,学生的思维和行为都处于发散状态,一旦提出假设,学生的心理指向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在验证假设时,学生的心理指向是直线指向目标的,总是希望越快越好,但实际上,真正的探究行为却是曲折的,是正反馈(+)和负反馈(-)不断交错出现的。

如何利用好这一规律把学生的迫不及待之情很自然地引到合作探究中呢?我认为“问题”是学生进入琢磨状态,开展合作探究的导火索和发动机。学生的探究过程是“发现问题—尝试错误—体验成功—趋近目标”的过程,我们在问题的合作探究中可以设计小步子问题,层层深入递进,引导学生探究质疑。这种探究设计避免了一种困境:一下子将一个大而无边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无所适从。同时分层次小步子问题更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发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三、合理设计重难点的突破,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通俗化。

高中地理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都属于高度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的大量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涉及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论,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特征。因为让学生掌握地理科学的问题需要自然科学的大量知识和技能及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论实现,所以高中地理教学往往一开始就让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高难度的体验,对地理学科产生畏惧感,也让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泯灭在学科难度的体验中。

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设计中就应该体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原则,这是完成教学任务、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我们在地理教学设计的时候,针对众多难点的课时体系,一方面可以提炼核心问题、分层次小步子层层剖析,另一方面可以运用“几何地图”教学法突破难点。

随着地理教学改革的深入,进一步开展地理教学设计研究,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转换为教学实践,避免地理教学活动的盲目、随意,增强地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具有重要意义。探究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是提高地理教学设计质量、增强地理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

参考文献:

[1]陈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家清.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04(1).

[3]王向东,袁孝亭.对地理教学设计的认识与思考[J].地理教学,2002(10).

[4]王民.地理新课程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