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的局限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欧姆定律的局限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欧姆定律的局限性范文1

一、寓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于学生实验操作之中

欧姆定律是一个实验定律,因此在教学“欧姆定律”一节时,教师必须在学生对“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关系进行猜想假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精心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前指导学生:(1)根据电路图准确连接电路;(2)仔细检查电路及电表、滑动变阻器等连接是否准确;(3)在确认无误时,动手实验,并认真观察、精确记录数据;(4)明确滑动变阻器在两次实验中的作用:使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成整数倍变化和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5)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数据差异原因,重复实验,直至准确。对于在实验中怕麻烦、凑数据的学生及时用科学家尊重事实、刻苦钻研及时教育他们,端正他们态度,帮助他们用实验得出准确结果。通过实验,使学生得到了欧姆定律实验所需要的数据,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实事求是、客观、细致的科学态度,从而激发学生勤奋求真的热情。

二、寓培养学生科学方法于分析实验数据和归纳出实验结论之中

在得出实验数据之后,就着手组织学生分析数据、归纳出结论。在引导时,引导学生回忆“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方法,并要学生用之中方法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两个因素的关系,即(1)固定电阻不变时,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2)固定电压不变时,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最后将两次结论综合起来,应用数学函数知识得出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接着,根据学生实验数据组织讨论,并分析归纳实验结论。(1)分析“研究电流跟电压关系”表格: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增大,且电压增大几倍电流也增大几倍。得出结论1: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2)分析“电流与电阻关系”表格:电流随电阻的增大而减小,且电阻增大几倍,电流就减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得出结论2: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归纳结论1、2,即得欧姆定律。在整个研究、分析、抽象,归纳过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了:(1)研究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2)对实验数据的综合――分析――抽象――归纳的处理方法,从而学到了由特殊、个别推到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学生终生受益的科学研究方法。在得出实验结论――欧姆定律后,教师接着就组织学生用他们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推导欧姆定律的计算公式:(1)把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表达成I∝U;(2)把电流与电阻成反比表达成I∝1/R,把(1)、(2)结合起来得出计算公式:I=U/R;通过公式推导使学生了解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它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可使学生学到物理公式常用的科学的数学方法。

三、寓培养学生科学思想于理解、应用定律之中

对于实验定律――欧姆定律,在理解其内容时,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把定律叙述的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导体两端电阻成反比改叙述成导体两端电压与导体电流成正比、导体电阻与导体电流成反比?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叙述定律时只能按课本那样叙述,否则是错误的。这是因为事物内部矛盾的双方有主有次,这里电压、电阻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事物变化的依据,对事物变化起决定作用的;而电流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它是随电压、电阻变化而变化的,在事物变化中处于服从地位;这样使叙述在讨论中理解了定律,在理解定律过程中获得了一次科学的认识教育。

在讲解定律公式的应用时,如教师通过P111教材例1的讲解,强调了定律的应用是有条件的,即(1)同体性:只能适用于同一段电路中的电流、电压以及电阻之间的关系的运算;(2)同时性;(3)计算时数字代入单位必须是国际单位制中主单位。引导学生认识到真理是有局限性的,是离不开特定条件的。又如教师通过课本例2讲解,强调了定律的应用性,即通过欧姆定律可以求出导体的电阻值,也就是可用伏安法测未知电阻,使学生体会到:理论的实践性以及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此外取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表格可以得到实验结论1等。

四、寓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于介绍科学家的事例之中

结合课本中“信息库”介绍,使学生了解德国的物理学家欧姆发现了电路中遵循的基本“交通规则”,但他幼年家贫,曾中途辍学,后全凭自己努力,完成学业。他为了得到欧姆定律,花费了十年心血。当时的实验条件非常差,他自制了测电流的电流扭秤,花五年时间才找到电压稳定的电源。经过长期细致的研究,终于取得了成果。在教学中把欧姆的对学习勤奋刻苦,对科学知识的执著追求,在科学研究道路上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及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中接受了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接受教育。

教育者在实施科学素养教育时不是生硬的说教,应有机结合教材适时适量地渗透;科学素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实施时教师还应当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同时联系教材中其他素质教育因素如能力、智力、科学美等全方位地开展,并做到主、次得当,这就需要安排好教学过程和节奏,从而使素质教育得到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欧姆定律的局限性范文2

一、电磁学教材的整体结构

电磁运动是物质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电磁学的研究范围是电磁现象的规律及其应用.其具体内容包括静电现象、电流现象、磁现象,电磁辐射和电磁场等.为了便于研究,把电现象和磁现象分开处理,实际上,这两种现象总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的.透彻分析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才能使孤立的、分散的教学变成系统化、结构化的教学.对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真分析教材.

1.电磁学的两种研究方式

整个电磁学的研究可分为以“场”和“路”两个途径进行,这两种方式均在高中教材里体现出来.只有明确它们各自的特征及相互联系,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场的方法是研究电磁学的一般方法.场是物质,是物质的相互作用的特殊方式.中学物理的电磁学部分完全可用场的概念统帅起来,静电尝恒定电尝恒定磁尝静磁尝似稳电磁尝迅变电磁场等,组成一个关于场的系统,该系统包括中学物理电学部分的各章内容.

“路”是“场”的一种特殊情况.中学教材以“路”为线的大骨架可理顺为:静电路、直流电路、磁路、交流电路、振荡电路等.

“场”和“路”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麦克斯韦方程是电磁场的普遍规律,是以“场”为基础的.“场”是电磁运动的实质,因此可以说“场”是实质,“路”是方法.

2.物理知识规律物

理知识的规律体现为一系列物理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的规律,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物理定律是在对物理现象做了反复观察和多次实验,掌握了充分可靠的事实之后,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的关系,并把这些关系用定律的形式表达出来.物理定律的形成,也是在物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物理定律并不是绝对准确的,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物理定律总是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因此其适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二册第一章“电潮重要的物理规律是库仑定律.库仑定律的实验是在空气中做的,其结果跟在真空中相差很小.其适用范围只适用于点电荷,即带电体的几何线度比它们之间的距离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

“恒定电流”一章中重要的物理规律有欧姆定律、电阻定律和焦耳定律.欧姆定律是在金属导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对金属导电、电解液导电适用,但对气体导电是不适用的.欧姆定律的运用有对应关系.电阻是电路的物理性质,适用于温度不变时的金属导体.

“磁场”这一章阐明了磁与电现象的统一性,用研究电场的方法进行类比,可以较好地解决磁场和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电磁感应”这一章,重要的物理规律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在这部分知识中,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将各知识点串起来的主线.本章以电流、磁场为基础,它揭示了电与磁相互联系和转化的重要方面,是进一步研究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电磁感应的重点和核心是感应电动势.运用楞次定律不仅可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能量是守恒的.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一章是在电场和磁场的基础上结合电磁感应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提出电磁振荡形成统一的电磁场,对场的认识又上升了一步.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总结了电磁场的规律,同时也把波动理论从机械波推进到电磁波而对物质的波动性的认识提高了一步.

3.通过电磁场在各方面表现的物质属性,使学生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的观点

电现象和磁现象总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的.大量实验证明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电场,每个带电粒子都被电场包围着.电场的基本特性就是对位于场中的其它电荷有力的作用.运动电荷的周围除了电场外还存在着另一种唱—磁场.磁体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磁场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磁场的基本特性就是对处于其中的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现在,科学实验和广泛的生产实践完全肯定了场的观点,并证明电磁场可以脱离电荷和电流而独立存在,电磁场是物质的一种形态.

运动的电荷(电流)产生磁场,磁场对其它运动的电荷(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所有磁现象都可以归结为运动电荷(电流)之间是通过磁场而发生作用的.麦克斯韦用场的观点分析了电磁现象,得出结论:任何变化的磁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任何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按照这个理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场,这就是电磁场.电磁场由近及远的传播就形成电磁波.

从场的观点来阐述路.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产生电流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电荷;二是存在电场.导体中电流的方向总是沿着电场的方向,从高电势处指向低电势处.导体中的电流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特例,即导体中形成电流时,它的本身要形成电场又要提供自由电荷.当导体中电势差不存在时,电流也随之而终止.

二、以“学科体系的系统性”贯穿始终,使知识学习与智能训练融合于一体

1.场的客观存在及其物质性是电学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第一章“电潮是学好电磁学的基础和关键.电场强度、电势、磁尝磁感应强度是反映电、磁场是物质的实质性概念.电场线,磁感线是形象地描述场分布的一种手段.要进行比较,找出两种力线的共性和区别以加强对场的理解.

2.电磁场的重要特性是对在其中的电荷、运动的电荷、电流有力的作用.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场和受场作用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比如,场不是力,电势不是能等.场中不同位置场的强弱不同,可用受场力者受场力的大小(方向)跟其特征物理量的比值来描述场的强弱程度.在电场中用电场力做功,说明场具有能量.通常说“电荷的电势能”是指电荷与电场共同具有的电势能,离开了电场就谈不上电荷的电势能了.

3.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潮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通过演示实验是非常重要的措施.把各种实验做好,不仅使学生易于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也是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加强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实验观察和现象分析中来发展思维能力.从物理学的特点与对中学物理教学提出的要求来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使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在使学生真正掌握科学知识体系上.

欧姆定律的局限性范文3

一.理想模型法:理想模型不是实际存在的事物,但通过它可以形象直观的描述事物及其特性,理想模型是有条件,有范围,有局限性的抽象,在运用是要注意规律的适用范围和运用条件。中学物理中的理想模型:

1.实体物理模型:质点,系统,理想气体,点电荷等。

2.过程模型:等温.等容.等压过程,匀速直线运动,简谐运动等。

3.结构模型:分子电流,原子核式结构,电场线,磁感线等.

二.等效思想法:中学物理中的等效思想应用很广泛,具体有:

1.作用效果等效:如力的合成和分解,速度.加速度的合成和分解,功和能量的变化关系,电阻.电容的串并联计算.

2.过程等效:将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平均速度等效为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热效应把直流电的值等效为交流电的有效值,抛体运动等效为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等等。

三.比较法:比较法就是辨析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以把握其本质属性的一种方法。如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类似平抛运动,用平抛运动规律解决问题。布郎运动的无规则运动反映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类似小磁针反映磁场的存在等都是辨析物理现象,在异中求同把握规律的。

四.反证法:反证法也叫归谬法,就是先提出和定理中的结论相反的假定,然后从这个假定中推出和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这样就否定了原来的假定而肯定了定理的结论正确。如证明电场线,磁感线在空间不相交就用反证法.

五.图表法:图表法就是将文字的描述转化为图表并体现整个物理环境中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对研究的问题直观展示。如力的图示和示意图,各种图象,运动示意图,实验表格等等。

六.原型启发法:就是通过与假定的事物具有相似的东西(原型),来启发人们解决问题的途经,能够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原型可以来源于生活,生产和实验.如鸟的体形是创造飞机的原型,鱼的体形是创造船体的原型.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

转贴于 1.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予以解释,进而考虑用实践去检验知识的正确。

2.通过课外读物,电视广播,科教电影的观看来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原型的启发。

3.重视实验,用实验去验证和探究规律性的知识,提升原型启发.

七.实验设计验证法:中学物理中有好多的实验,学习中不但要掌握实验干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实验的设计方法,理解实验方法和实验手段更有利与我们的实践。中学物理实验设计的方法主要有:

1.控制变量法:在一些实验中,往往存在多种变化因素,为了研究某些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先控制某些量不变,依此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例如,在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为了验证加速度a与力F及物体质量m三者的关系,可以先保持质量m不变,研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再保持力F不变,研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又如研究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电阻定律等用控制变量法。

2.理想实验推论法:如牛顿第一定律的验证,其实它不能用实验验证,因为不受力的实验只能是理想实验,是无任何误差的思维实验。“不受力”的条件真实实验是不存在的,只能靠思维的逻辑推理去把握。又如利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随能用真实实验验证但要知道它仍然是在不考虑摩擦阻力的情况下成立,也是理想情况下的验证实验。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落下,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实现同时落地。

欧姆定律的局限性范文4

关于物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我是叫物理课的老师,说实话,现在学生学物理的积极性真的是不怎么好。在以前的岁月里,有一句话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是这句话明显的已经过时了,被淘汰掉了。而物理在生活中运用的也不是很多,所以学生的学习物理课的积极性就不是很高了。

不过我既然要教学生物理,那么我就一定要教好。教好物理的基础就是先制定好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按照计划来,那么教课就明显轻松许多,也更有成效。

一、学科、班级情况分析

我所教的年级,有两个教学班,经过上一学期的接触,对他们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两极分化较突出。总的来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主动性都有待加强,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但由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比年级学生还要低一些,所以就必须要求他们

(1)课前认真预习,做好分材导学案的预习部分,把每节课的内容都要仔细地阅读一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

(2)主动高效率的听课,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就非常主动、格外注意听,力求当堂弄懂。同时可以对比老师的讲解以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

(3)及时做作业,作业是学好物理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掌握知识熟练技能的基本方法。

三、教材内容分析

(一)新课程教科书的特点:

1、从学生兴趣、认知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结构;

2、注重探究活动,提倡学习方法多样化;

3、形式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5、注意学科间的综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教材内在结构的意义: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与义务教育大纲中的教学目标相比,不仅有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还有其他领域的目标,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新教材在编写上追寻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有机结构。

(三)新教材知识体系的特点:我们知道,八年级下册的内容包括了电和磁的内容,而传统的力学内容丝毫都没有涉及,它有如下的意图。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实验、图画等形象化、趣味化方式调动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也有利于增加学生对物理的感性认识。

四、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b、认识电学基本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c、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a、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

b、使学生养成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好习惯。

c、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2、帮助学生尽快小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进行分才教学,实施分材教学导学案,对不同学生进行采取不同方法,针对优、中、差生,分层布置作业,个别辅导。在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

①、新课开始前,提前一天发放导学式学习案,让学生利用预习时间认真学习内容,为新课做好准备。

②、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

③、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④、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a、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困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cai课件进行教学。

b、在阅读理解,收集信息,观察记录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部分。

c、尽可能让学生得用身过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让物理贴近生活,让学生用物理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六、实施素质教育计划措施

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多读关于素质教育的书籍,多联系家长,了解学生的心理,以利于提高素质教育。

七、实验电教安排

本学年的试验探究比较多,有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欧姆定律、测量小灯泡电阻、电功率、电与磁现象等实验。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学生的现在就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教好学生我责无旁贷,我一定要继续的努力下去,把学生的物理教好,真的是这样的。虽然现在物理不是很热门,但是物理也是关系到人类发展的大局,我们不能轻易的等闲视之。

将物理课教好,把学生带好,是我毕生工作的最根本。

关于物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一、切实推进物理课程改革

1、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将目标定位在“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要把每一位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的发展,自我教育、规划自身的发展,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初步形成,参与竞争包括国际竞争的意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2、展示优秀课,推广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由二大部分组成,一是科学探究,二是科学内容。而科学探究则包括以下要素: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

6、评估

7、交流与合作。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之一,这在我国科学教育史上是从来也没有过的。显然,原先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物理教学。我们必须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本学期里将在前二年介绍并推出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请在第五届百节好课的评比活动中夺冠的老师开课进行展示,大力推广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争取使每一位物理教师都了解这一模式,都能在教学实践中使用这一模式。

只有这样,新的课程标准才能得以落实。否则,必然是旧瓶装新酒,无法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3、落实物理实践活动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社会实践活动,初中教学大纲规定,每学期必须至少进行一次物理实践活动,高中教学大纲也规定每学期要搞一次课题研究活动,而且,中考、高考的命题也越来越重视实践题。为了检验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也为了展示一下我市前一阶段这方面工作的成绩,本学期将进行初中物理实践活动报告的征集和评比活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高中物理课题研究活动报告的征集和评比,争取掀起一个实践活动的。

二、指导思想

教育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根据党的十六大的要求,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是增强综合国力、应对国际竞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为了认真落实十六大的精神,本学期里,物理学科将围绕课程改革这一中心问题展开工作。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设想:

三、狠抓毕业班教学

教育的地位在新的世纪里不仅得到了巩固,而且还有了更快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所以对毕业班教学的研究不能弱化。**年的高考物理,又将实行间断了二年的单科考试,而且各高校的选科方案也已公布,物理学科成了绝大多数高校绝大多数专业的选考学科。这对物理学科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会。我们必须花大力气研究考试的趋势,并拿出具有针对性的复习措施,把握高考动态,提高复习效率,争取在**年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四、搞好师资培养

优秀、整齐的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本学期里还要配合学校搞好新上岗教师的培训工作。继续在期中分初、高中开展一些集体备课和开课研讨活动,让他们能够尽快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以完成教学任务。在去年百节好课评比的基础上,让好课获得者开课亮相,一方面展示他们的教学风采,另一方面在实践中进一步锻炼和培养青年教师。最后还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要督促并帮助他们总结教学实践,宣传他们的成功的教学经验,扩大他们的影响力。还要千方百计地创造和争取机会,使少数特别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尽快地成为名师。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能上好课,而且还要善于进行教学科研。也就是要努力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为了促进物理学科的教科研工作,本学期将进行论文及教案评比。教学离不开研究,研究更离不开教学,只有把教学与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教研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才能使物理教师上腾飞的翅膀。

五、搞好教研组建设

1.教研组活动是搞好学科教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保证。也是培养师资的一个重要环节。教研组在期初一定要制订一个学期活动的规划。活动要经常化,要保证至少二星期1次,每次2课时以上。

关于物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一、关于教学计划的说明:

本学期继续使用教科版《必修二》,共五章,分别为第一章《抛体运动》、第二章《匀速圆周运动》、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和第五章《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二、教学目标:本学期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以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为例,研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2。方法目标:学会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能量的观点和守恒的观点来处理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抛体运动》可分为两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讲述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三节,讲述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并用这个方法具体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这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

第二章匀速圆周运动可分为两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第二节,讲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基本规律.

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以及离心现象.

第二单元第三节、第四节,讲述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章可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学习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描述的有关知识.

第二单元第二节和第三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

第三单元第四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有关知识.

第四章《机械能》可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和第二节,讲述功和功率。

第二单元第三、四、五节,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

第三单元第六、七节,讲述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第五章《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只有一个单元,即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四、教学进度表:

教学进度周计划安排表

周次日期

12.21—2.27曲线运动及习题课

22.28—3.06运动的合成及分解、平抛运动

33.07—3.13平抛运动及习题课

43.14—3.20第一章测试及讲解

53.21—3.27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63.28—4.03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及习题课

74.04—4.10圆周运动部分练习及单元测试

84.11—4.17天体运动及万有引力定律

94.18—4.24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及习题课期中复习

104.25—5.01期中考试

115.02—5.08功、功率及习题课

125.09—5.15势能、动能、动能定理

135.16—5.22动能定理习题课

145.23—5.29机械能守恒定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155.30—6.05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166.06—6.12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

176.13—6.19电场、电场强度和电场线、电势差及习题课

186.20—6.2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容器和电容

欧姆定律的局限性范文5

【关键词】初中物理;走近物理;学好物理;素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4-0056-01

物理学科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没有吸引力的,不像语文、英语、历史等学科那样感性,学习起来自然没有兴趣,对知识的理解吃力。如何能让学生顺利地走近物理学科,学好物理是我不断思考的问题,在工作过程中,我有过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面对新课改的困惑、担心,这些都是难免的,促使我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感受到自己责任的重大,也坚定了我不断提高自身教育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决心。现将我在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大家做一分享,共同切磋和提高。

一、物理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

多媒体作为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让学生的学习不只是单一的听讲和记笔记,物理学习变得更加丰富,提高了物理学习效果。其优势表现为:①多媒体创设了一种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教学情境,学生的认知更加生动活泼,打破了以往枯燥的接受方式。多媒体将书本的内容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把理论的知识变得感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②多媒体技术能够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利用其动画、字体颜色、闪烁等功能,给予学生重点提示,学生一目了然。并通过详细的知识再现过程,加深了理解,弱化了重点和难点内容。例如:我在讲解机械能的相互转化时,利用Flash课件,使学生能够听到水流声,能够感受到气势磅礴的长江黄河所产生巨大的能量,带动水轮机转动发出电来,使学生认识到水电站的运转过程,让学生形象地理解了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水力发电原理;③多媒体打破了教师单一板书教学的形式,避免了一节课下来,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被板书占用。有了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事先把板书内容制作出来,节省了课堂的时间;④多媒体可以模拟实验操作。物理课程的知识点是抽象的,通过实验分析得到结论,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并应用掌握的知识。在课堂上做实验受到时间、地点、空间及器材的限制,所以效果差强人意,甚至有些实验根本没有办法实现。如果通过多媒体来模拟实验的过程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如老师在做“光的色散”实验时,如果没有光照和地点就很难用三棱镜反映出光的色散效果,如果用多媒体制作的幻灯片就能起到很好的演示效果,整个过程,直观、明了,从而让学生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我们可以发现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的整合可以突破物理实验仪器和时间、地点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对那些复杂、难做的实验利用多媒体模拟出来,让物理教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学生更好地发现规律、掌握知识,提高实验的技能。

二、物理教学中实施德育

学校教育的目标是教书育人,但是很多时候,教师都在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尤其是理科教师,认为德育是文科的事情,让学生在定理、概念、规律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无从谈起。中学教学大纲提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础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由此看出,德育是教学中的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改革中,把德育作为五育之首,提出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初中物理教师要转变自己重智育、轻德育的片面教学观,要把两者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人才的根本是会做人,一个没有良好思想品质的人是不能被别人认可的,也不可能有长远的发展,所以,我们眼光放长远些,不能目光短浅地把学生的教育定位在自己的教学业绩上,只关注学生考了多少分,在全年级排名第几等等。要让学生从学生时代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负责,学生将来无论是在成长道路上,以后走入社会后都会回过头想到教师的教育,从内心感激教师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两手都要抓,不能给自己找借口。要结合物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明确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德育教学目标、方法、手段、内容进行详细计划,保证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有序进行。德育教育不能死板地说教,只有与知识结合在一起才有说服力。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内容是非常广泛的,教师要深入挖掘,找出与德育有关的显性和隐性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学生在无形中被感染和熏陶,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例如,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的物理成就和人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如古代我们的很多物理成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像四大发明等,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军事上都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且对中西方的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是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的骄傲。又如,近代“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他在中国的导弹和航天事业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祖国和人民会永远记住他,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通过这些名人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在讲到欧姆定律时,可以介绍物理学家欧姆发现欧姆定律的过程,他是通过数十年的不断摸索和做实验,而得出这个结论。教导学生做学问应该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三、探究学习活动走向生活实践

欧姆定律的局限性范文6

【关键词】物理学思想 模型 情景 控制变量法 类比法 等效法

一、重视对学生理想化模型意识的培养

理想的物理模型是物理科学体系中光辉的典范,也是解决现实物理问题不可或缺的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课时的内容安排,及时向学生强调基本物理模型建立的过程和条件,并要求学生牢固把握住这些基本的物理模型,在具体应用解决物理问题时,引导学生如何根据题设条件,从物理规律出发,通过分析、综合、类比等,突出对所要研究问题起主要作用的因素,略去非本质的次要因素,使思维从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中抽象、构造出我们熟悉的物理模型如:质点、弹簧振子、单摆、理想气体、点电荷、绝缘体、点光源、薄透镜、狭缝、薄膜等等,然后应用掌握的相关知识予以解决。当然,对学生这种能力的要求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教师把这种建模意识贯穿在教学的始终。

而在中学物理中应用的理想化模型初步归纳起来有主要以下几种:

1、实体物理模型:质点、系统、理想气体、理想变压器、点电荷、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等

2、过程模型:等温、等容、等压过程;匀速、匀变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简谐振动;稳恒电流等

3、结构模型:分子电流、原子模式结构、磁感线、电场线等

老师在指导学生掌握此研究方法时要特别注意指出理想化模型不是实际存在的事物,是有条件、有范围、有局限性的抽象,所以在运用时就要十分注意其规律的适用范围和运用条件。

二.创设情景,数形结合

物理问题的解决,是与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紧密相连的,讲习题、做练习,若能掌握其所处的物理情景,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应先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每解一道题,不仅要依据题意,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还应画出过程草图,明确物体的运动经历了哪几个过程,各过程中的联系有哪些?以此寻找物理问题所涉及的物理情景,进行有序的分析,充分挖掘隐含条件,找出相应的物理规律.另外,还可以通过实物模拟物理过程,其实即使是学生的学习用品也可以用来模拟物理过程,创设物理情景。如:书、文具盒等可用来模拟物体的运动,分析物体的受力,铅笔、钢笔等可用来模拟通电直导线;笔尖指向表示为电流方向,用于分析磁场及安培力。橡皮擦配以细绳(鞋带)等可用来分析单摆,圆锥摆,及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等等。

另外学习物理还应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因为研究物理问题离不开数学这个工具,数学方法在物理上的应用很多,如:比例,一次、二次函数方程,及正、负号,数学归纳法,求极值等等。

这里还应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函数图像在物理上的应用,用图象描述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在力学中有:S-t图,V-t图,振动图象。热学中有:P-V图,P-T图。电学中有:I-V、p-I等图同时也可以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导出表示物理规律的函数式。

如:一质量为1kg的质点由静止开始,第1s内受到向东方向的恒力F,大小为1N第2s内受到向西方向大小不变的恒力F,第3s内力的方向又向东,如此反复,求质点50s内的位移及51s末的速度。

解析 这道题目乍一看似乎非常简单,但不认真分析往往会认为质点做的是往复运动,若将物理过程以图象的形式展现出来,如图5所示。学生则由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均在时间轴的上方,从而对质点一直向一个方向运动一目了然,而且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始终不变,这样不用计算就能判断出51s末的速度是1m/s,方向向东;50s内的位移是25m,方向向东。

三.如何用好“控制变量法”

在研究物理问题时,常常遇到某一物理量受到几个不同物理量的影响这一情况。为了确定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有意控制某些量固定不变,每次只研究一个因素的变化,看所研究的物理量与该因素(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把一个多因素变化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变化的问题。在研究中,当一个物理量与n个因素有关时,就必需进行n次(组)的比较分析,为此要做n+1个实验(或提供n+1个数据)。

控制变量法在中学物理的学习中大量地应用到,不仅在分析物理问题时,在实验探究中时也经常性地应用到。

如:在研究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时,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先研究物体质量不变时,在大小不同的外力作用下,物体的加速度跟外力的关系;再研究在相同大小的外力作用下,物体的加速度跟质量的关系。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二定律。

四.灵活运用类比法

在物理教学与学习中,为了把要表述的物理问题说得清楚明白,往往需要用具体的、所熟知的事物来说明那些陌生的事物,以形成直接的、具体的认识,这样也便于学习者的认同和理解。因此需要找到类似的现象(事物、规律)进行比较,找出类似的规律。

例:用水流来类比电流;用水压来类比电压;研究做功快慢时与运动快慢进行类比;电容器容纳电荷类比于水桶装水,电容值的大小与其是否容纳电荷和电容器容纳电荷的多少没有关系。

再如:教材第二册第十四章第六节《闭合电电路欧姆定律》在讲解电源内外电阻两端电势关差时就形象类比于滑梯两端的高度差;电源就像升降机,升降机的攀升高度相当于电源的电动势。

五.巧妙利用等效法

等效方法即通过对问题中的某些因素进行变换或直接利用相似性,移用某一规律进行分析而得到相等效果,利用等效法不仅可以使问题变得简单易解,而且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又一重要方法。中学物理教材中体现出的等效思想方法有下面几种:

1、作用效果等效:力的合成与分解,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功与能量变化关系;电阻、电容的串、并联计算。

2、过程等效:将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平均速度等效为匀速直线运动;将变加速直线运动通过平均加速度等效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交流电有效值的定义;抛体运动等效为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等等

3、模型的等效 :把非理想模型变为理想模型,使复杂问题变成简单问题,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应用最多的、最典型的物理模型如碰撞模型、人船模型、子弹射木块模型、卫星模型、弹簧振子模型等等。

例:如图所示,质点的质量为2kg,受到六个大小、方向各不相同的共点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今撤去其中的3N和4N的两个互相垂直的力,求质点的加速度?

解析:本题中各力的方向都没有明确标定,撤去两个力后合力是什么方向一时难于确定。但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其他(7N、6N、2N、6.2N)四个力的合力F甲一定与这两个力(3N、4N)的合力F乙平衡,如图所示,也就是说F甲与其他(7N、6N、2N、6.2N)四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而F乙与这两个力(3N、4N)的作用效果相同。 因此,撤掉3N和4N的两个力,质点受到的合力可以认为只有F乙,故 方向沿3N和4N两个力的对角线的反方向。

物理学是一门很成熟的学科,特别是中学生学习的经典物理学部分。它所阐述的概念和规律是完整、深刻、系统的。充分体现了研究思想和方法的完善与正确。学生在学习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时候,教师要帮助学生将研究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揭示出来,以帮助指导学生掌握这些正确的思考方法。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 2002

[2]《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