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范文1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方法 创新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适合学生的根本方法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根本特点出发,让学生认真的投入到学习中来,是地理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在现阶段,很多初中地理教师都在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地理教学中创新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笔者在本文中对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谈了几点思考和看法。

一、制定良好的评价机制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就必须为学生制定一个良好的评价机制。制定良好的评价机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合理的评价中积极地学习,也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另一方面,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应该采取多样性、多元性、综合性的评价方式,还应该采用互评的评价方式与其他评价方式的有机整合。让学生在这样的评价中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也让教师能够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变化,将学生置放于一个最为有利的评价空间中。例如:教师对于学生的活动操作,可以通过密切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在评价中渗透进创新意识的发掘,看学生有无创造性思维,有无创新能力。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效率是否得到提高,动作的反应是否敏捷等方面的能力,通过观察这些方面的素质,从而判断学生的能力水平。而不是一味的用实践的结果来判断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样的评价中,学生才能健康的发展,学习的能力才能更进一步的提高。

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于学习地理的情感在浓厚的兴趣中有感而发,那么,教学质量的提高就不再是一件难事。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清楚,任何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归根到底都是要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服务。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从这话不难看出,在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能够让学生不再觉得学习地理知识是一种负担,反而觉得是一种享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初中地理教师从学科的根本点出发,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增长文化气息,丰富知识结构,了解各方各地区的风土人情,品位大千世界,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被这门课程所吸引,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去积极地学习地理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对不同的学生要实行个性化的教育,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对他们要实行特殊化的教育方式,对于他们的教育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要充分尊重学生活泼好动的习惯,促进他们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

三、课堂上设置新颖的新课导语

对于初中生而言,做好课堂的巧妙导入可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好的开始时成功的一半,做好了课堂的导入,就可以将教学环境转变为学生容易理解的情境,将知识点变得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驱动下有感而发。此外,在初中地理课堂上设置新颖的新课导语,可以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缓解学习压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当教师在教学“中国---贵州的地势”时,可以先给学生播放“青藏高原”、“贵州恋歌”等歌曲,先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然后告诉同学们;“歌曲中所描绘的都是美丽的大海河山,今天我就带领同学们一起来游览一下美丽而又伟大的文明古国。在游览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国---贵州的地势”。通过这样的课前导入,学生就会被其中的美景所吸引,然后在进入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对于该节课的内容印象更加深刻,教学质量得到更大的提高。

四、创新教学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还要注重创新教学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我们都曾经是学生,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在死板的课堂气氛中,我们都很难投入到学习中去,然而对于宽松的学习氛围,我们都能够认真的学习,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将学习视为一种享受。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必须遵循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影响,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积极引进互动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利用活动提升学习效率、适当的进行分层教学等方法和教学手段,并适时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学生积极与教师沟通和交流知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课程,鼓励学生对于不懂的问题或有质疑的地方进行提出来并组织师生之间的互相的讨论。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定期进行自我反省和分析,并适当地开展自我批评,及时找出自己在教学方法中存在着的问题,尤其是在教师在课堂上尝试了新型的教学方法之后,就应该要在下课之后或者下课之前与学生做好交流,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教师总结出来的问题要自我反省,做好分析,促进教学有效性得到发挥,也让新型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所帮助。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创新教学手段,教师要从制定良好的评价机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课堂上设置新颖的新课导语,创新教学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等方面出发,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梁素琼.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J]. 新课程学习(中). 2011(05).

[2]颜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 2010(08).

[3]蔡玲燕.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中国校外教育. 2010(S2).

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范文2

(秦皇岛市海港区海阳镇中学,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摘 要】某教育家说过:“21世纪将是创新能力教育的春天。”其实,能不能有效地培养地理创新能力才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地理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是提高地理素质教育的灵魂。近几年来,中学地理教育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学校中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师资、课时、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几年上百课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仍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量算实地距、判断方位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某教育家说过:“21世纪将是创新能力教育的春天。”其实,能不能有效地培养地理创新能力才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地理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是提高地理素质教育的灵魂。近几年来,中学地理教育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学校中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师资、课时、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几年上百课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仍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量算实地距、判断方位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本人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初中地理教学的方法。

1 创设新颖情境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1 巧引歌曲

如学习“季风”时,我引入了《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然后我问,歌词中唱到的西北风,东南风,黄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为什么会有这些风?用这样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 巧用古诗文

把古诗中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

1.3 巧插趣味故事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较强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在讲“中东”一节时,讲了有关阿拉伯国家风俗习惯的一些小故事,阿拉伯人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在电视里也可以看到阿拉伯人戴着白色的缠头巾和穿着宽大的白色长袍。讲完后,我问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他们喜爱白色呢?当然,这与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关,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本地气候炎热干燥,白色对强烈阳光有反射作用,这样吸热就少,人们穿着、风俗习惯等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2 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教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会和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又如在学习我国的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学生围绕问题,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上课时,有一位男同学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的“几”字形拉直,从甘肃兰州到河南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一次地理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了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同学提出同样的治理办法。可见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意料,但任课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设想的同时,老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你们是否同意他的意见,为什么?”由此,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

3 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地理课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老师,那么学生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由于年龄的差异导致的“代沟”,有些中老年地理教师容易产生责怪学生不配合、不适应老师的想法。其实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

4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次一级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

5 合理地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要与改革地理学业评价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改革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有的地理教师甚至将学生学好地理的期望放在“考试”上,实践证明这种想法过去、现在、将来都是行不通的。学业评价的评定是:在教师采用百分制批改的基础上,以六十分为界对学生给出及格与不及格两种评定。地理结业评价试题的特点是:框架性,即公民必备的大的地理事实;地图性,即所有的试题都可以通过读图完成;开放性,如暑期去云南旅游的情境题中,有方位、距离、行车速度、气温等的查算等。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拉近师生情感,改变学生怕地理、背地理的心理;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习惯的更新;可以引导师生双方明确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目标,强化了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了,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范文3

关键词:高效教学;初中地理;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195-02

高效教学有着非常深远的历史,即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较为适合学生的教学思路,去创造一个适合学生心理的学习环境。[1]学生们在舒适的学习环境中,逐渐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

一、引入地理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地理是非常有意思的学科,对它感兴趣的同学非常多。而且地理对于一个人的社会阅历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如旅游和勘探都是离不开地理的。地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据调查发现,大多初中学生对学习地理并不感兴趣,由此将引发课堂气氛沉闷和同学厌学地理等问题。其中固然有初中同学地理基础知识的薄弱与学习目标的惘然等原因,同时还有老师教学方法的过时与教学资源匮乏等外在原因,总的来讲是出在教学高效性的问题。地理高效教学不应当简略理解成向学生传授多少课本知识和解决多少课题作业,最主要还应端正学生学习作风并激起学生研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二、塑造地理基本素质

地理虽然在中学阶段不是最重要的学科,但是它也有着自己的很多特点。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如果具有了丰富的地理知识,那么他就可以在人群中凸显出来。很简单的例子,我班有一个同学,其家人都是搞勘探的,所以他平时经常给同学们讲解我国的山川河流,哪里有什么样的好景色,哪里有什么样的矿藏等等。同学们对他都充满了崇拜,而且很多人都成为了他的粉丝。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他在地理方面有着别人没有的优势。他懂的内容都是通过父母讲述的,也未必都是他自己亲临的。但是他懂的内容毕竟是非常丰富的,较之于其他同学,这位同学对地理就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具备了地理的基本素质。

三、延展地理学的科学思维

高效地理课堂是非常有意思的,它可以很好地延展地理的科学思维。例如,我们经常看天气预报,这里面就包含了很多地理知识,所以地理是不抽象的。很多同学对地理之所以感兴趣也是因为它和生活很贴切,而且地理对于一个人的生存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地理虽然不是最重要的科目,但是它对于学习和掌握好其他学科的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生物中讲到达尔文的进化论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是地理知识运用最佳的时刻。不同地区的动植物有着相同的祖先,它们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这主要是地理区域差异造成的。例如,一些地区的鸟有着明显的不同,但是却起源于一个祖先。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它们生活的环境不同,从而适应环境后就会在身体和行为方面发生很多变化。例如,有的地区的麻雀的嘴是非常大和坚硬的,这主要是它们吃硬质的贝壳造成的,它们要生存,就必须得去吃这些硬质的东西,而这些硬质的东西就得靠它们坚硬的嘴巴。所以,嘴巴不坚硬的麻雀就被淘汰了,而嘴巴坚硬的麻雀就生存了下来,很多世纪过去之后,这里的麻雀就完全变了摸样。[3]

四、初中地理高效教学方法

1.引入案例地理教学。案例的引入是最能够引起学生注意的,因为案例是非常有趣的,而且很多都与生活有着很大的关系。学生们之所以对案例感兴趣,主要是他们每天都埋头学习和做作业,而这样的重复工作他们已经厌烦,所以他们都想换一个脑筋去放松一下。地理就给了他们这个机会,他们就会在快乐和期待中度过这一堂课。这样的课堂效果是非常有效的。很明显的例子,一些教龄较长的教师讲课时,学生都喜欢听,因为教师的经验丰富,很多内容通过案例就可以讲清楚,明了而且不抽象。而有些年轻教师,他们在教学任务的压迫下,大都选择上课直接讲内容,而且一成不变的都是课本知识。而他们的实际经验也非常少,所以这就导致了他们的课堂非常乏味,学生们提不起精神来,这就是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案例教学是非常适合地理教学的,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这种教学方式。

2.利用兴趣教学。兴趣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们一起分享快乐,分享地理知识中的快乐。地理知识中有很多是学生们感兴趣的,例如不同地域的景色和特产,而这些都是同学们非常有兴趣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起一些兴趣问题,让同学们参与,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去。一些调查显示,学生们对感兴趣的科目都会有好的成绩,这就是兴趣教学的根源。兴趣教学不仅可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还可以很好地将课本知识融合到教学中去。学生们在快乐中不知不觉掌握了很多地理知识,这样就达到了良好的教学目的。新课标明确要求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地理作为一种社科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地理作为一门社科知识,吸引了很多同学的注意力。但是地理知识的零散性让很多学生无从下手,所以我们应该找到更加合适学生的教学方法,努力为提高学生的成绩和综合实力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叶汝坤.基于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报,2008,(6).

[2]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N].中国教育报,2006,(3).

[3]叶汝坤.论大学生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建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6,(4).

[4]吴茜,伏开典.新概念下地理“活动”内容的处理[J].西安: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10).

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范文4

一、合理的教学反思要看是否关注创新的教学方法

教学系统论认为,现代教学已不再是简单零碎的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帮助其建立学科系统设计观念,使之学会自主学习。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对探究性教学(重展示、重设疑、重建模、重人格魅力)的认识和掌握还有一段距离,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的行为还远未形成。因此,要适应课改要求,教师应在手段多样性、过程自主性、目标发展性、形式新颖性前提下,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以“34个省级行政区”(《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为例,该片段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中的讲述法组织教学则效果不佳。从教学方法创新角度出发,教师尝试以“快乐教学”中的巧用游戏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制成“中国政区拼图”,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化了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死”图变“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游戏中体验了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快乐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创新精神得到了体现、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不难看出,一堂课的质量与教学法创新性呈正相关。

二、合理的教学反思要看能否处理好抓双基教学与引导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必然存在着优化过程。一方面教师应通过精心挑选教育内容,严格设计教学方案,抓好双基教学;另一方面应当明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某项知识技能不是终极目标要求,关键要看他们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能否在不同学科知识相互整合中诱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和创造。教师点拨探究思路后,设计探究方案、制作武夷山市地图、做地图制作资料分析、归纳总结等都让学生自主去尝试。这样一堂课中,由于涉及直观性较强的数学概念加上学生实践的体验,所以研究性学习过程始终情趣盎然。分析表明学生探究结果与预计有偏差,其知识掌握也有疏落,但在这种类似科研的情境中,学生自主探究、发现、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收集、分析和判断,提高了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反思时应当明确,双基考察更要关切研究性学习背景下能力与方法的评价,而非简单追求知识和技能掌握。当然,研究性学习因其侧重于综合实践,所以运用时也当有所选择,一般最值得选择的内容,应当是对地理学科而言,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概念和规律性知识。

三、巧用地理教具,培养学生的灵感思维

灵感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境界,它是指人们对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某个时候突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答案或新方法,它他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独创性等特点。地理教材中,魏格纳通过观察地图,创立了著名的“大陆漂移学说”即属此种类型。在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强化观察、在发现中获得灵感思维的训练方法。例如:四季形成的教学,学生对于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如何形成四季难以理解,仅通过语言很难达到教学目标,教学中运用四季形成模拟演示盘,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师适时的引导,激发学生思维灵感,这一问题则迎刃而解,设计步骤如下:①让学生观察地球轨道平面,了解公转轨道平面的形状。②请一位同学根据地球公转特点,演示地球公转的全过程,其他同学观察并纠错。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的直射点如何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④学生讨论得出由于地球公转,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得到太阳热量不同,从而产生四季的结论。

四、合理的教学反思要关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互关系问题

新课标阐明,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他们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其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最终使学生智力和能力得以形成。在初中阶段,以低起点小坡度激励学生参与多元性课外实践活动,是稳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初中地理教学中,应当使知识技能学习掌握的各环节在功能维度、要求维度、实践维度中找到相应位置。组织“收集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资料”(《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水资源)课外活动时,教师以“水污染危害大”为题,组织学生对家乡水污染危害程度进行考察。教师设计具有深入思考价值的问题,提供了必要背景知识,并建议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活动中教师适时让学生提出自学或联想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性地引导、点拨,让实践活动沿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发展这一链接顺利开展下去。课后分析可以看出,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是相互促进的,成功的课外实践活动能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把生活问题转化成学科问题分析判并得出处理意见的能力,是否把实践能力培养,放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这个大氛围中进行,这是亟待引起的问题。实践表明,与教学相关的活动具备两成涵义:“活”包涵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学习活动的生成性,“动”表现为学生真正的动眼、动口、动脑和动手过程。“活”与“动”被激活与否,是教学反思时应当把握的一个尺度。

五、合理的教学反思源自合理的评价机制

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范文5

    教学系统论认为,现代教学已不再是简单零碎的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帮助其建立学科系统设计观念,使之学会自主学习。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对探究性教学(重展示、重设疑、重建模、重人格魅力)的认识和掌握还有一段距离,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的行为还远未形成。因此,要适应课改要求,教师应在手段多样性、过程自主性、目标发展性、形式新颖性前提下,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以“34个省级行政区”(《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为例,该片段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中的讲述法组织教学则效果不佳。从教学方法创新角度出发,教师尝试以“快乐教学”中的巧用游戏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制成“ 中国政区拼图”,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化了课堂教学。具体操作如下:

    [教师启发]简要地介绍拼图游戏的操作方法及竞赛规则。

    [学生活动] 学生出于好奇,跃跃欲试地进入竞赛活动状态中:

    第一轮:可以看课本(《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页“1.7中国政区图” ),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一、位于东北的3个省;二、位于北部边疆的1个自治区;三、位于黄河中下游的6个省、直辖市;四、位于长江中下游的7个省、直辖市;五、位于南部沿海的7个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六、位于西南的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七、位于西北的5个省、自治区。)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第二轮:不可以看课本(同上),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第三轮:正式开始竞赛,不可以看课本(同上),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教师点评] 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成绩居前六名者,可以获得奖品(注:“中国政区拼图”竞赛游戏,在学生完成拼图时电脑可以自动记时)。

    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死”图变“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游戏中体验了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快乐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创新精神得到了体现、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不难看出,一堂课的质量与教学法创新性呈正相关。

    二、合理的教学反思要看能否处理好抓双基教学与引导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必然存在着优化过程。一方面教师应通过精心挑选教育内容,严格设计教学方案,抓好双基教学;另一方面应当明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某项知识技能不是终极目标要求,关键要看他们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能否在不同学科知识相互整合中诱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和创造。“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地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分析下列变化过程入手展开探究活动:①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就越小,表示的内容也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就越大,表示的内容也越简略。②若需要一张内容详细武夷山市地图,则需要用大比例尺;反之,则需要用小比例尺;③师生共同走出教室,带着皮尺实地测量学校篮球场的长和宽,记录数据后回教室进行交流与讨论,具体过程如下:

    [教师]请大家按1:200、1:100或1:50的比例尺将篮球场画在练习本上(部分学生画在黑板上);

    [学生]学生根据比例尺计算、画地图(教师适时地引导);

    [教师]请大家讨论,同一篮球场为什么有的同学画得比较大,而有的同学却画得比较小呢?从中能否得出一些规律?

    [学生1]比例尺越大,画的图上距离就越长,反之就越短。

    [学生2]我们要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比例尺,从而画出所需要的地图。

    [学生3]……;

    教师点拨探究思路后,设计探究方案、制作武夷山市地图、做地图制作资料分析、归纳总结等都让学生自主去尝试。这样一堂课中,由于涉及直观性较强的数学概念加上学生实践的体验,所以研究性学习过程始终情趣盎然。分析表明学生探究结果与预计有偏差,其知识掌握也有疏落,但在这种类似科研的情境中,学生自主探究、发现、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收集、分析和判断,提高了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反思时应当明确,双基考察更要关切研究性学习背景下能力与方法的评价,而非简单追求知识和技能掌握。当然,研究性学习因其侧重于综合实践,所以运用时也当有所选择,一般最值得选择的内容,应当是对地理学科而言,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概念和规律性知识。

    三、合理的教学反思要关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互关系问题

    新课标阐明,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他们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其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最终使学生智力和能力得以形成。在初中阶段,以低起点小坡度激励学生参与多元性课外实践活动,是稳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初中地理教学中,应当使知识技能学习掌握的各环节在功能维度、要求维度、实践维度中找到相应位置。组织“收集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资料”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水资源)课外活动时,教师以“水污染危害大”为题,组织学生对家乡水污染危害程度进行考察。教师设计具有深入思考价值的问题,提供了必要背景知识,并建议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活动中教师适时让学生提出自学或联想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性地引导、点拨,让实践活动沿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发展这一链接顺利开展下去。课后分析可以看出,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是相互促进的,成功的课外实践活动能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把生活问题转化成学科问题分析判断并得出处理意见的能力,是否把实践能力培养,放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这个大氛围中进行,这是亟待引起的问题。实践表明,与教学相关的活动具备两成涵义: “活”包涵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学习活动的生成性,“动”表现为学生真正的动眼、动口、动脑和动手过程。“活”与“动”被激活与否,是教学反思时应当把握的一个尺度。

    四、合理的教学反思源自合理的评价机制

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范文6

1,加强读图训练,感悟读图基本方法

读图要注意地图的名称,图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线,以此确定图的类型,地域范围等.对地理图像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善于多角度地对图像进行有效分析,对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进行积极的思维,提炼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来龙去脉,达到准确理解图像的内涵,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目的。

例如,讲我国降水分布特征,应以地图为骨架,通过读图-分析-归纳的教学过程,找到答案.首先,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根据教材提出的读图要求,找出1600mm,800mm,400mm,200mm几条等降水量线,用蓝色笔描出后三条等降水量线.仔细观察上述每一条线所在的地理位置,范围大小,对它们的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归纳,从而明确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状况及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养成动手习惯,训练绘图制表技能

绘图制表要求学生能模仿,记忆与想象,做到手,眼,脑并用,这样将有利于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提供学生动手绘画制表的机会,我们一般采取“以图释文”,“以图示理”的策略,通过这样的图文变换训练能加强学生对地图的认识,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地图意识的目的。

以图释文:是将课本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像或图表信息,利用图像的直观性来表述教材中繁难的文字内容,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刻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学生从丰富形象思维能力向多角度的抽象思维能力过渡是大有益处的.例如我们在国家地理"印度"的教学中,采用让学生自学课文,自己绘制国家的轮廓,把这个国家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典型的地理事物,主要城市等在自己的简图上填,绘出来,再通过投影展示结合学生自己的讲解就收到较好的效果。

3.培养用图习惯,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要能很好地从地图中获取,解析,应用地图信息,从而有效地解决地理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大量的地图知识(比例尺,方向,图例及注记),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各种地图技能(等值线判读,绘图)才能完成.通过尝试“一图多用”,“多图并用”方式来展开教学。

如在“长江水能”的教学中,我们先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阅读“长江水系图”和“长江干流剖面图”,然后再要求学生分析并明确长江水力资源丰富的河段,即是落差大的河段,落差大小与长江流进地区地形,地势有密切联系,这就揭示了地形,地势与水力资源的关系.使学生学会“多图并用”,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深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地图意识及思维能力。

4.构建心理地图,提升学习水平

学生在头脑中的心理地图(即在心理上形成地图表象)有各国政区图,地形图,人口分布图,工农业布局图,各类示意图,图表等.学生在身边没有地图,图表时能凭借自己头脑中的心理地图进行思维,去分析和解决各类地理问题,总结并记忆地理规律,预测未来,这是一种重要生存能力,也是新课改重要理念。

在学习“南方地区”时,我先是播放一段“鱼米之乡”的录像,然后,让学生分析南方地区成为“鱼米之乡”的缘故;之后我把话题引入“长江98洪水”,让学生分析南方地区近年来多发洪涝灾害的原因;最后我又指出南方地区湖泊面积减少,深度变浅的现实,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

总之,地理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而读图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训练,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