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1

一、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可以使人产生对某一事物的热情。初中语文课本收录了很多优美的诗词、小说、散文等作品,对他们进行讲解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摒弃那种苍白空洞的言语说教,根据教材内容特点进行具体情境或氛围的创设,使所设计的问题具备很强的趣味性、开放性、适应性和探索性特点,帮助学生加强直接感知,深刻体验课文所蕴含的深层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幻灯片、挂图等教具,把跟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画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大胆想象,进入到课文情境中去,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比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使用幻灯片把作者生活的场景展现出来,同时配合播放罗大佑的《童年》这首歌,形象的画面和柔和的音乐,使学生仿佛回到了多姿多彩的童年,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二、精心设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知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句话非常形象的体现了思考与疑问之间的关系,要想激发学生乐于思考的主动性,教师就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提问方式,提高课堂提问效率。首先,提问要有深度,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课堂上的提问,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目的之二是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提问的角度与深度,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启发学生,使学生逐渐掌握对一个问题的不同解答方法,拓展其思维的空间,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例如,段落划分几乎是每篇课文必有的,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找出几种划分方法,并说出划分的依据与标准,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次,提问要灵活变通,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课堂上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把课本上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一方面会扩宽知识的利用价值,另一方面会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例如,在结束了《爱莲说》的课程后,我组织了谈话,让学生思考社会上什么人具有“莲”的品质,我们要不要学习这种品质等等;又如,讲解完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后,我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三、加强师生互动,增进情感交流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2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

学习诗歌,是传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各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每册书都有不少诗歌出现,这充分体现了诗歌教学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新课标》指出,学习诗歌要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欣赏优美的诗句,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多背多感悟。怎样依据教学大纲开展好诗歌教学呢?以下是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点想法。

一、了解背景,填补空白

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了解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而且,由于古今语言表达的差异,历史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感情的距离,都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因此,了解诗人与诗的写作背景,就能缩短学生与诗人间的情感距离,填补诗中由于语言表达形式的限制而形成的许多空白,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如在讲授《春望》时,先介绍诗人杜甫及其背景是有必要的,因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安史之乱开始,他流氓颠沛,竟为叛军所俘,在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思乡情切,不免感慨万端,于是写下这首诗。学生了解完诗人与这些写作背景后,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这为学生理解诗歌就有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解读诗题,理解内容

诗题往往点出了诗的主要内容、写作对象和情境。解读诗题往往要前后延伸和拓展,从多个角度了解诗歌。如:在讲授《春望》一诗时,向学生抛出问题“诗人杜甫在什么季节眺望哪里?那里的景色是繁华还是荒芜?为什么?”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得出“诗人在春天眺望长安城,而当时长安城被安史之乱的叛军占领,一片荒芜景象,这就是战乱中的唐朝都城”的结论。

三、抓住“诗眼”,理解诗情

“诗眼”,也就是诗歌当中集中流露和具w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是理解诗歌的关键所在。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诗的“诗眼”就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抓住这句诗作具体分析、理解,深入体会,就不难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了;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全诗从多个角度铺写战地气氛和战争场面,但只要抓住“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两句,就不难理解诗人赞颂戍边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了。

四、欣赏诗句,引思

初中所选的诗歌都是一些名篇佳作,语言凝炼,音韵优美,含义深刻。理解这些名句或是富有表现力的妙句,能引发读者情思,余味无穷,在全篇中又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如:

1.杜甫的《春望》,其千古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伤国家时局,热泪飞溅花瓣,悲恨亲人离散,鸟啼令人心乱。这是诗人望后所思,用“花”“鸟”反衬诗人沉痛的心情,更显得“感”之深,“恨”之切。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其名句“海日升残夜,江春入旧年”,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不仅写景逼真,而且还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五、联想再现,想象意境

运用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诗情画意,体会诗歌的意境,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开拓学生想象,培养和发展创造意识,提高欣赏能力训练的一种延伸。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是由众多意象组合起来的画,引导学生步入诗境,使他们如见其景,如见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达到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

例如在教授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时,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把握诗人的形象,融入自我的情感,勾勒一幅凄凉的秋景图:天色黄昏,夕阳下的枯藤附在老树上,树上站立着几只无精打采的乌鸦,作者独在荒凉古道中,顶着西风,骑着瘦马前进,太阳下山了,伤心的人,正在天涯漂泊,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长的夜晚,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这些联想与想象,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诗歌苍凉的意境。

六、反复吟诵,体味提高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吟咏是鉴赏诗歌美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诗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对一个人的文化功底可以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在吟诵中可以深情的体味,积累大量的字词佳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而诗歌篇幅相对较小,又蕴涵着丰富的人文价值,最适宜于学生背诵。因此,在教学诗歌时,我也一直强调学生背诵。对于初中生来说,背诵一定要建立在准确地、有感情地熟读的基础之上。这样可以加深对诗歌的体验和理解。背诵时还要注意,读到稍微熟悉时,就着手背诵,这样可适当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正所谓“教学有法,又教无定法”,诗歌教学亦是如此。可供我们选择的教学方法有很多,而且这些方法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因材施教、因人而宜,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挖掘诗歌内涵。而一切方法的选定,都要根据作品的特点、学生的基础与教师的情况来进行。选取一个有利于开展的教学方式,让我们更好地融入作品里面,更好地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更有效的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我们就可以真正达到叶圣陶老前辈倡导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本文中对诗歌教学策略的探析只是一个方面,诗歌的教学策略还应有广阔的天地,有待于我们继续深入下去,使诗歌教学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郝朝良.培养初中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2]黄星.初中生记叙文写作中的叙事问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3

一、目的激趣

要使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从学习目的上进行启发,这是最基本的。教师的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奏效,而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渗透中达到;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进行社会理想教育的同时,还要进行职业理想教育,更要强调知识(特别是语文知识)在人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特别强调知识在精神生活中的作用:“知识确是学生将来从事工作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又是学生现在和将来精神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要启发学生懂得:人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我们的精神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否则将会空虚和枯燥无味!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就能主动、自觉地学习。

二、悬念激趣

在古典章回小说里,往往在情节向前推进时,中途打一个结,让它暂时挂起,给读者产生一个期待的心境。用“且听不回分解”悬念来吸引读者往下看,这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如《背影》一课中,作者朱自清在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见四年有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讲到此处,教师适时启发:为什么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呢?这就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跟着提问:一般作品描绘人物部位最多的是什么?学生讨论明确:人最富于表情部位应该是面部,应着力于面部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这是文学作品惯有的手法;而《背影》这课书,为什么抓住人物的“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呢?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逐步领悟这里描写的“背影”是进入老境“颓唐”父亲的背影,它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一个印记。父亲在家境惨淡,奔走谋职之时,还不辞劳苦,不怕麻烦送儿子上北京,还艰难地爬过铁路为儿子买桔子。这“背影”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背影”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给儿子烙下的一个深刻、不可磨灭的印象。如果还是囿于描绘人物的精神、音容笑貌,就不能像描写“背影”那样更想往下看,品味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情感,学生的求知欲在悬念中被激发出来了。

三、情感激趣

情感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作者缘情而发,把自己强烈的情感演变为文字。因此,激感必须披文人情,才能深切感受作者传递出来的感情。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须是作者有趣的最贴合的符号”。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字的意义的情味,那么就是只看见徒有迹象而死板的符号,怎能接授近作者的旨趣呢?教师应养善于调动学生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如《卖炭翁》中的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分析这句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卖炭翁身上穿得很单薄,为什么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些呢?这不矛盾吗?衣单思暖,人之常情呀!为什么呢?因为卖炭老人希望天寒能卖上好价钱,否则,不要说生活无着落,就连买件单薄衣裳的指望也会落空的。这样一启发,学生就能理解老人这种矛盾的心理,蕴含着多么大的痛苦和辛酸啊!这就激发了学生对卖炭老人的深切同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

四、媒体激趣

所谓媒体启发,主要是指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进行启发,如电化教学、是脑、幻灯、录音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复杂为简单,图文并茂,形声结合。试想,在教高尔基散文诗《海燕》时配乐朗诵,比一般范读效果会更佳。又如在教《小石潭记》时,如画一幅“隔篁竹,闻水声,”周围“青树翠蔓”,“中间”全以石为底,“鱼儿在潭中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小石潭的投影片、小石潭的方位、概、情趣就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如果用电视录象或电脑媒体,色、形、声结合,更有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五、对比激趣

教学中运用相互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正反对比和新旧对比,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在比较对比分析中加深理解,又在理解基础上加深记忆。以《故乡》一课为例,课文对闰土形象的描写,可采用对比启发,分析时,教师提问: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红和圆实的手”,说话滔滔不绝,说的都是海边无穷无尽的稀奇事;中年闰土:“灰黄的脸”夹着“皱纹”,“松树皮的手”,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年变成一个“木偶人”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多子、兵荒、苛税等原因造成的。这样一对比启发,学生对课文理解加深了。

六、设疑激趣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4

一、重视积累知识

1.基础知识方面:重视字音、字形、词语含义、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的积累。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一单元中鲁迅的《风筝》一文时,教师不妨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搜集整理资料以便更充分地了解作家以及作品相关内容,对资料进行整合梳理,让学生记录在课堂笔记上,印在脑子里,今后再学习有关鲁迅的文章时,只要再进行简单的回忆复习浏览就可以了。

2.文体知识方面: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该有最基本的单元意识和整体框架意识。比如,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体裁分别是什么?学习本单元应该重点学习的又是什么内容。如果学习的是说明文单元,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说明文的分类标准,说明对象如何寻找,说明内容具体是什么?该如何准确查找?说明的顺序一般有哪些?常见的说明文的结构具体又有哪些?一般的说明方法包含有哪些?各自又有什么作用?说明文在语言上往往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因此,我的建议是先渗透知识点,再结合文本进行具体清晰地讲解。因为,这些文体方面的知识学生是应该掌握的。

二、加强能力培养

1.诵读古文及现代文能力。古往今来的许许多多的大作家大文学家,无不受益于诵读。但是教师经常把课本规定的要熟读背诵的篇目段落作为课外作业轻描淡写地加以处理。这种做法常常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把诵读不自觉地看成一种负担,不到临考不背书,实际上等于放任自流,疏于管理,养成了惰性。因此,诵读成绩往往很不理想,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诵读能力的养成。语文就是和语言文字打交道,还有什么比在读中思,读中悟更好的方法技巧呢?

2.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现在使用的语文教材一般都是新编的初中语文教材,新教材体现出来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也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想合理利用好新教材,教师必须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万万不可“穿新鞋,走老路”。我认为,学生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初中语文教育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培养学生自学文章能力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并以学生自身发展为目标的学习过程。

语文教师只有培养出学生较强的自学课文能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自学课文能力是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所以,语文教师要在实质上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学生对新内容常常会有一种期待心理,与其让语文教师滔滔不绝地满堂灌,倒不如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获取新知识的学习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学生对新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深厚。

3.思辨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质疑,使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有所收获,才能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将来走上了社会,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也能成为一个有用的栋梁之才。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重点还是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做纵深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自己独立思考并自主创造的一个过程,这正是还学生以“权利”的过程。

4.表达自我能力。在课堂上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提问点名字站起来的学生,他们常常无法用语言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如何说,或者说得让很模糊。结果是教师代替他把意思表达出来。这样的学生又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呢?还有就是,大多数学生一见写作文就头痛,总觉得无话可说,即使勉强完成了,也是干巴巴的,味同嚼蜡,平淡无味。

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当“导演”,为学生铺设舞台,布置各种各样的情境,努力创设出一个让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使他们的思维在其间自由徜徉,纵横千里,尽情发挥想象。这样,学生不但会敢说,而且也会爱说,从而达到想说和会说的最佳效果。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一些辩论赛、故事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来锻炼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如此一来,这样的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不仅能说会道,而且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至于因为不会说话而搞不好人际关系。

5.书写表达能力。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种交际工具的功能可粗略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声的交际功能,如当面的交谈、会议上作报告和打电话等口语交际;二是有形的交际功能,如书信、考试以及著书立说等文字的交际。在现代社会,随着各种各样媒体的增加,口才显得越来越重要,文字书写的功能虽说有所降低,但写作这种能力完全有必要加以强调。在考试以笔试为主的情况下,对学生来说,书写能力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整体得分上的高低、考试的成败,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前途,因此,切不可等闲视之。阅读答题虽没有规矩,但在语言的完整、流畅上很有讲究的。再有就是学生的书写,在书写的过程中往往很随意,写错了来回涂抹弄得卷面很不整洁。语文教师应该从开始就严格要求,让学生形成答题时的书写能力,做到规整、干净整洁,强化印象分。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5

近些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中学的教学问题也逐渐被放大,如果不得到及时解决,就无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新形势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缺陷需要改善。首先就是教学观念陈旧,很多老师都会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考试,为将来迈入重点高中做一个铺垫。这种教学思维也就导致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更注重的是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技能的引导。再者,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当前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应的知识也处于快速的更新迭代中,但是有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变化,老旧的知识,再加上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教学氛围很枯燥,学生无法提起兴趣。最后就是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了主体地位,传统的语文教学无非就是上课,布置大量的作业让学生完成,而学生只是被动的完成任务,这种效率低下的教学模式阻碍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主要策略

(一)革新教学理念

对于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来说,教学理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开展,在不同科目的教育上的理念都应该产生一定的变化。当前对于学生的教育不再仅限于知识的教学,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核心素养,这也是为当前社会不断提供素质人才的重要保障。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摒弃老旧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响应新课标的相关理念。比如在实际学习中,教师在课堂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学生才占据着主体地位,教师不能一味地在讲台上讲课而忽略了这点。此外还需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而不是培养出“满腹经纶”的书呆子。

(二)创设教学情境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教师都是通过说教式的教学来传授学生们语文知识。但是长时间处于枯燥乏味的课堂中,学生们也会丧失一定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考虑丰富教学手段,有效创设教学情境,来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能够将语文知识以视频、图片或者声音的形式为学生呈现出来,学生对于这种环境下的学习会更感兴趣,从而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此外,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辩论、竞赛的模式,或者多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来丰富当前的教学手段,学生在这种学习情境下会更容易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硬件设施”,需要对自身的素质能力予以足够的重视。有的教师教学观念较为落后,认为初中的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读读课文,了解下相关的文言文等就可以了。其实初中语文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以及相应的素质能力,教师要能够在业余时间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比如可以和一些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进行交流,从而获得优秀的教学经验。此外校方也应该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培训,邀请一些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交流,不断拓宽教师的眼界,跟上时展的步伐,从而有效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

(四)树立有效的教学目标

新形势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不能仅仅认为教学任务就是完成书本上的课文教学。因为对于语文这一科目来说,具有很强的扩展性,很多知识都是在课本中无法找到的,但是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又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树立有效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将教学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多为学生补充一点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眼界。还可以多布置一些优秀的书目让学生课外阅读,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初中阶段,不论是性格还是行为上都有着极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针对性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化被动为主动,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除了上述的创设教学情境的教学方法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组织竞赛,或者通过游戏教学等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实践中要能够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接收知识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教??要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6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 方式 素养

语文教学,看似容易其实很难,这就给了我们教师极大的挑战,在传统的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地位,把学生看成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和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从而阻断了学生的发展,唯有教师角色的全方位更新,才能以优异的素质去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蓬蓬勃勃的创新教育,赢得新世纪全球战略竞争的制高点和主动权。

一、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过于落后,在学科定位、教学目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

1、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将自身的思想过多地融入到教学体系当中,认为自己的思路能够代表学生的思想,只要把自己的教学思想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就算是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事实上,当学生的思路与教师的思路不相符合时,就会出现学习上的断点,而教师又总是以自己为教学的中心,使得学生盲目跟从,学习索然无趣,学习效果不理想。

2、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教学的方法过于单一,只是单纯地讲授传播,缺少对教学方法的探索,方式过于简单粗暴,使得学生面对语文的教学内容难以全面理解,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效果。

二、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及其类型

1、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含义。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是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的初中语文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或教学活动方式。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从属于教学设计,确定或选择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任务之一;另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制订以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为依据;第三,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既有观念驱动功能,更有实践操作功能,是将语文教学思想或模式转化为语文教学行为的桥梁。

2、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类型。教学是一个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因而针对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提出的教学策略就有很多种。首先,根据主导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个别化教学;其次,根据构成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某一重要因素,可将教学策略分为方法型策略、内容型策略、方式型策略和任务型策略;再次,根据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学任务指向的不同,可以将教学策略分为管理策略和指导策略。我们依据初中语文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可以把教学策略分为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策略三大类。其中,教学准备策略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钻研教材,组织教法,分析自我和学生,制定教学计划的策略,主要包括确定教学目标的策略、设计教学内容的策略、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体的策略、安排教学环境的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策略,包括先行组织者策略、概念原理教学策略、促进认知情意发展的策略等。教学评价策略是指教师为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对教学全过程实行主动的计划、反馈、控制、评价和调节等采取的策略,主要包括教学监控策略和教学评价策略。

三、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制定的依据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的制定或选择的基本依据主要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师以及在什么教学情境下使用等方面进行考虑。

1、初中语文教学目标是教学策略制定或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教学目标不同,所需采取的教学策略也不同,即使是同一学科的教学也如此。例如,在初一语文教学之初,教学的起始目标是要提高学习者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和信心,然后才是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的具体知识与技能和发展学生智能的目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应采用不同的策略。对于具体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师可选择对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对学习者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等方面都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而达到提高或保持学习者的积极性;对于发展学生智能的目标,教师可以根据知识与技能内在的逻辑联系、知识与技能掌握对学习者认知结构的促进作用、知识与技能迁移的规律、学习者的主观状态等进行综合考虑,然后制订或选择相应有效的教学策略。因此,教学目标的分析是制订或选择有效教学策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