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学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一地理教学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一地理教学方法

高一地理教学方法范文1

【关键词】信息时代;高中;地理;以图导学

一、鼓励学生查找图像,以各种图像导入学习

基于现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学生可以通过很多渠道找到信息,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个特点,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利用信息渠道,获取将要讲解的地理图像。然后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在自主预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读懂这些图像,利用这些图像预习将要讲的地理知识。比如,在讲解“地球上的水”中,就可以直接看地球上的水的分布图中的图例,其中什么颜色代表水,让学生通过图像直观地了解到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并且从符号可以看出对于水的类型主要是什么。如地球上的海水主要分布在四大洋中,然而淡水主要是在一些国家中的一些河流、湖水中。除了分布图之外,教师在安排学生自主预习的时候,还可以合理地利用曲线图,在高中地理中有很多的地方用到了曲线图,因为曲线图对于地理现象的表达十分直观,并且对于不同地区的同种地利因素的变化趋势,反映得十分清晰,所以曲线图在地理学习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观察一些地区降雨量变化趋势的时候,就可以将大量的数据画出曲线图,可以直接看出在不同地方的降雨量的最大值,最小值。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自主预习过程中,利用网络搜索当地的景观图,景观图表示是各种人文、经济、自然景物的图像。景观图通常可以将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容易接触到的地理景观具体、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可以让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地理环境在现实生活中是比较复杂的,并且如果要学习一个地方的地理知识,通常到当地直接去考察是不现实的。所以在预习中合理地运用网络寻找景观图,就可以大致地了解一个地方的人文,经济和自然景观。

二、充分利用微课中的图像功能,以图导入教学

除了鼓励学生在预习中有效地利用图像帮助学习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引用微课,由于现在的信息科技越来越发达,微课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形式,有形式多样、可运用电子技术、可灵活学习的特点,教师可以抓住微课的这些特点,可以有效地制作一些授课时可以用的微课教案,有效地利用现在强大的电脑技术,教师可以适当地在课堂上,引入微课堂,在上课前,运用画图软件,可以直接将很多的三维图像画出来,画出一些上课要用的曲线图、折线图、柱形图,如果教师自己画图比较困难,还可以利用信息时代的特点。在网络上找到一些上课可以用到的图片,在讲解之前教师就可以把这些图像导入到自己的ppt中,接着在每一页ppt播放的时候,就问几个问题,如果教师在讲授南方的降雨的时候,就可以问,大家看看在这幅曲线图中有哪些时间段的降雨量比较多?哪些时间段的降雨量较少?在这幅图中大家可以看到最大值在哪里?这说明南方的降雨有什么特点呐?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看微课的时候自己看着图片思考,这就把本来空洞的课堂变得更加的生动和形象了,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比较容易,在思考完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就可以自然地引入所要讲解的内容,这样的以图导入的教学方式就可以将现在强大的信息时代和地理教学联系在一起。

三、利用现达的信息,在课堂上引入地方的图片

高一地理教学方法范文2

【关键词】初中地理 地理素养 生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109-02

学习初中地理能够让学生了解并熟知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等知识,对其今后发展有很大好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注重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与记忆,在获得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一、图文结合,深入浅出

直观形象的图片资料与表格能够使地理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因教材知识抽象而感到乏味,影响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利用图片与表格来辅助教学,通过图文结合,深入浅出地让学生理解知识重点。

比如,笔者在对《海洋与陆地》这一章节的知识进行教学时,在备课时从网上搜集了大量的地图、图片、视频资料,以加深学生对教材文字的认识与理解。在课上,学生通过地图认识了七大洲及其位置、分界线,认识了四大洋并了解了其面积的大小;通过网上丰富的图片资料认识了高原、平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笔者还向学生展示了著名的珠穆朗玛峰、安第斯山脉、亚马逊平原、巴西高原、刚果盆地等地形地貌的图片,让学生领略了壮观奇特的地貌,并要求学生记住其地理位置。而通过视频展示,学生清晰地了解了板块运动的过程,产生了深刻的记忆。待这一章节的知识讲完后,笔者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随堂检测:在幻灯片上展示一张完整的地图,在地图旁边标注若干选项,选项内容主要有七大洲、四大洋和珠穆朗玛峰等,要求学生将选项中的地理位置准确地在地图上标注出来。通过这种方式,既让学生自我检测自己所掌握知识的水平,又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做出针对性的解答与辅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上述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优化了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加深对新事物的印象,增强了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感受力,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动手操作,体验过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强调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途径,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体验过程,从而习得地理知识,加强实践能力。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这部分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掌握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分布与国家等相关知识,笔者给学生布置了动手实践的任务:让学生准备剪刀、纸、水彩笔等用具,根据教材内容自制亚洲的拼图。学生在自制拼图的过程中,联系实际地图发,将亚洲48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面积、分界线等知识一一在拼图上划分与标注出来。此外,学生还需要将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分界线用彩笔描绘出来,毗邻的海洋也要标注出来。例如,亚洲西南与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洲隔海相望,西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为界。对于这些山脉、河流等分界线,学生要严格按照山脉、河流的表示方法用彩笔在拼图上画出来。在学生制作拼图的过程中,笔者对作图不规范的学生加以指导,如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中山脉、河流较多,有些学生作图时没有画全,笔者要求学生嗜返丶亲侵抻肱分薜姆纸纾并多加背诵。在上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动手制作亚洲的拼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他们自主地去学习教材中的内容,使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从而产生深刻的记忆。

三、多元互动,深度探究

在课堂上采用多元的互动或竞赛机制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学习自己没有掌握到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

比如在《各具特色的地区》这一单元教学结束后,学生学习了关于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西部、拉丁美洲、南极、北极等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特点、当地特色等知识。由于这些知识点很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笔者组织学生举办了知识竞答比赛,以激励学生在课后加强复习与记忆。竞赛前提前宣布竞赛规则:竞赛中,老师会对这一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提问,谁知道答案即可起立竞答,每答对一道题便可加1分,竞赛结束后对每个学生所得分数进行汇总,得分最高的前三名会得到精美文具大礼包的奖励。在竞赛过程中,笔者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提问。开始的问题是比较简单的基础性问题,例如,“黑种人的故乡”指的是哪一地区?欧洲西部北邻哪个大洋?最后会提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例如,中东为什么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这些问题较难记忆,当学生回答得较好时,笔者给予他们极大的表扬与鼓励,以此树立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与热情。在竞赛过程中,笔者发现无论是简单的问题还是较难的问题学生都争相竞答,说明在竞赛之前他们花了很多时间来复习与记忆,达到了笔者所期望的效果。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提问竞答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探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记忆所学的知识,增加地理知识储备,高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四、融入生活,学以致用

带学生走出课堂、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学习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当适时地将地理知识融入生活,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比如,在讲《天气与气候》这一单元的内容时,笔者将教材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讲到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时,笔者问学生:“我们每天的不同时刻气温是一样的吗?一年四季中每一天的气温是不变的吗?”学生都迅速回答“不是”,从而引出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这两个概念及相关知识,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就能更加深刻地知道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以及一年中的气温变化规律。在关于气候的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了解了各个气候类型的特点,然后思考自己所在或是所熟悉的中国某一城市的气候类型是什么,学生都一一进行了解答,例如,北京、天津、辽宁、沈阳等淮河以北的华北、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甘肃、陕西、青海等西北地区冬寒夏热,干旱少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上海、厦门等淮河以南的城市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而云南、广东、海南省靠近赤道,全年高温,雨季集中在夏季,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在这个通过思考然后得出答案的过程中,学生成功地运用了所学的地理知识,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高一地理教学方法范文3

关键词:高中地理;困难;原因;对策

高中时期的学生面临即将高考的压力,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许多学生都反映学习起来有困难,本文就对地理教学中学习困难的原因和策略进行一些探索。

一、高一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

1.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不够

新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原有知识基础之上的,学生对知识的准备程度和水平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也就说学生初中地理需要掌握的知识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必要条件,但是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一地理学习中往往与初中地理知识相脱节。这也与初中地理教学有着很大的影响,初中地理不参与中考,加上初三的时候又不学习,以至于到了高一的时候,由于时间间隔太久,许多学生对地理的基本知识都无法熟记,而且一进入高中学习也随之紧张起来,地理的课时相对较少,但课程内容较多,教师虽然在教学中对初中知识进行了一些回顾,但仍不能使学生有效地链接原有的知识,导致学生在高一地理学习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这也十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缺乏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不断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高一地理学习中学生感觉学习地理困难,成绩也得不到明显的提高,长久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逐渐降低,无法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循环往复下去,不但成绩会逐渐降低,甚至更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自

信心。

3.学习不得法,地位思维较低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可见性,而且又是一个文理知识相交融的学科,学生要想提高地理学习质量,就必须加强记忆,提高理解能力。学生必须对知识有深入的理解,这样才能真正地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但是很多学生把地理学科归为文科,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往往依赖于机械的记忆,忽略对地理原理的理解、

分析和探究;在课堂中也只是听,不去主动地去思考,无法对原有的知识进行链接,也就更谈不上对知识链的构建;习题中也只是对简单的模仿或记忆型的题进行解读,遇到相对灵活的题的时候无法进行知识迁移。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无法具有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地理学习,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4.教师的教育理念存在偏差

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是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改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倡导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有很多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堂课下来很少看到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况。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少了探究这一过程往往会使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情绪受到压抑,十分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解决高一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困难的策略

1.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地理教学中不难发现有很多学生说不知道为什么要学地理,学了地理有什么用等等。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不到学习地理的好处,这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机。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地理的好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体做法:借助生活经验,让学生能够在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认识地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时事热点,补充地理教学,如学习地震灾害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去搜集有关的地震资料,让学生自主分析,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的意识。

2.精心设计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只有学生主动地去构建知识才能真正地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如在课前给学生列出学习的目标、重难点,并回忆与本课有关的知识,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的链接;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内化知识,并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等;在课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及时查漏补缺,并设置课后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3.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学习方法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借助图示进行记忆、对相关知识链进行记忆、网格记忆等等);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教给学生对比分析的方法;教给学生对知识归纳整理的方法。通过方法的传授,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当学生看到成绩后必然会激发学习的热情。

总之,在高一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学习困难这一教学现象,必须加以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乐于参与到地理学习中。

参考文献:

[1]刘丽,杨颖.学习困难生研究述评[J].德育心理,2008(1).

[2]李刚,查良松.高中地理入门教学困难原因探析[J].内江科技,2007(1).

高一地理教学方法范文4

【关键词】新课改 地理教学 课程资源 优化整合

经过一轮高一地理新教材的教学,我发现新教材变了很多,不光是教材的知识点章节的编排顺序变了,更重要的一点是新教材知识点少了,案例多了,直接对知识进行陈述的篇幅简略了,对案例分析的过程详细了。学生已不能像以往那样把教材作为预习、学习的主要依靠。如何充分利用好教材,让学生喜欢新教材,适应新教材,使地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积极开发与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整合有效的课程资源,这将是目前丰富地理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对课程资源优化整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的目的。

所谓地理课程资源的整合,即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围绕某一教学目标,选取自然、社会、生活中各方面有价值的教学资源,通过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将其与课本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有效地融合到地理教学过程中,从而营造一种理想的教学情境,以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的教学思想和模式。在新一轮高一地理教学中,我从以下三点切入进行了尝试:

1.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努力挖掘新教材的优势资源

新教材包含多种学科文化、人文素养等丰富的教育资源,其中的信息,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均可视作塑造学生、使之得到能动发展的很好的资源。因此,教师要主动有意识的挖掘教材中的素材,善于“发现”并且利用,比如,高一地理中“交通布局对聚落的影响”一节,教材的案例选择的是株洲和武汉两个城市聚落,在学生了解了教材内容以后,为了更加充分的理解交通布局变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我提出了“呼图壁县紧邻的国道是哪一条?目前这条国道上过往的汽车多吗?为什么?如果新的312国道从县城边上穿过,对我们县城的发展会怎么样呢?”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讨论、争辩,迅速达成了共识。

教师本身也是教学资源。过去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新课改理念下要求教师不光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增加自身专业知识的储备,同时做到关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充分借助报纸、广播、图书、音像资料,加之迅速普及的网络资源与文化,将其巧妙地引入地理课堂教学,用这些资源打开学生的视野。这样,可以使地理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对地理学科地域性和综合性的认识。

2.抓住地理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有效的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

从当前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利于创造学生主动、和谐发展的教学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地理教学的内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高度概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说明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地理,地理教学也不应脱离生活。从早晨起床铃声报时开始,到旁晚睡觉,仔细分析,每一件事都是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不同地区的衣、食、住、行的风土民情,也是地理环境的反映。将地理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生活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教材为导火索进行碰撞、生成,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地理知识的意义与价值,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3.疏通地理教学与其他各学科的联系,使各科课程资源为地理课堂教学服务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一个地理事实(现象)或地理事件的存在、发生,不仅会涉及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往往还与当地的政治、历史、经济甚至军事因素有关。比如,在案例“南昆铁路建设”讨论中,我就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南昆线在建设中遇到的难路虎是什么?学生说云贵高原,我又引导,”这个高原上有一种什么特殊的地貌?有哪些特征?这种变化哪一学科可以联系起来?学生说化学,我又问,那么你可以写出这种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吗?这样一步步的引导让学生去思考,得出学科间的联系。知道学地理不仅仅是地理,而要用综合的角度来分析、看待地理事象,疏通地理教学与其他各学科的联系,充分调动各科课程资源,为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服务。这也是地理学科综合特性的最好体现。

4.用好网络资源,释疑解惑

高一地理教学方法范文5

关键词:地理;教学衔接;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19-01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更高一级的学习阶段。不论是教学内容的深难度,还是教学方式;不论是学习能力的目标要求,还是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初中到高中都存在很大的跨度。随着教学的深入,初高中的教学衔接不上的现象逐渐暴露出来,严重影响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非常重要。

下面,结合地理新课程实验,就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过程中,高中教学亟待关注的几个关键环节,就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1.充分认识初高中地理教学上存在的主要衔接问题

1.1教学内容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初中地理教材整体框架是按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顺序构建的基本知识。多年来,初中地理教材在内容上作过多次调整,内容不断减少,难度不断降低,呈"浅、少、易"的特点。新课标下的教材直观性强,可读性和趣味性高,师生双边活动机会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中地理则分为三大块: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基础知识,以人地间的关系为主线,介绍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基本规律,人地和谐地可持续发展。与初中地理相比较,高中地理教材对理论的应用大大加强了,既有定性研究,也有定量计算,体现了"深、多、难"的特征。这正是高中学生难以适应的重要原因。

初中教学只在初一和初二安排课程,由于会考安排在初二完成,初三一年都未接触地理学科,接受高中教学时,知识遗忘程度非常严重。地理基础知识非常薄弱,学生学习基础的参差不齐,给高中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1.2教与学方法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初中地理教学活动通常以具体的地理事实及相关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传授基本的地理知识和训练基本的地理技能为主要目的,每课时内容相对少,相当一部分内容放在了活动课之中,教学进度可适当放慢,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用较多时间针对每个知识点的不同要求逐个突破,对基本技能和能力进行反复训练培养。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差,不善于独立学习和思考,且年龄小、好动、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与能力。而高中地理教学要求高,每课时内容多而杂,教学偏重于理论、原理和规律的阐释,注重学生自我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更高层次思维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同时要使学生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需要学生靠自己的头脑去自主思考解决以前没有遇到的很多问题。

高一学生在一开始学习地理时,还没有从初中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中转变过来,不能很快的融入到高中地理学习中去。再加上高一地理(必修一)本身比较抽象、难懂,就使得高中地理教学在进行初高中内容衔接上出现了很大的困难。按现行的教育模式,绝大部分高中教师没有教过初中,甚至没有或很少参加初中的备课、听课、评课,对初中教学知之甚少,这使一部分学生在高中教学较大知识容量和能力要求的压力下,加上对教师的教法不适应,从而在高中起始形成了部分学生的掉队和分化现象。

2.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

2.1通览教材、课标,抚平台阶。高一地理教师不单要了解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同时也要了解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前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在初中哪些知识已经讲过,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需在高中进一步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了然于胸。一些完中的老师完全可以利用所在学校这样的有利条件,把初、高中教材都熟悉并可以直接参与教学,做到"知己知彼"后,并结合高中教材的教学内容,确立带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起点和重点。

2.2研究教法,培养能力。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中,知识的衔接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对学生地理思维方法、学习习惯和地理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衔接教学中应注意: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根据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倡导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创设问题情景,揭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等等。而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或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等往往能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

2.3注重学法引导,减轻学习负担。初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学习知识喜欢死记硬背,不注重分析、理解和归纳。进入高中后,教材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在知识的传授和问题的设计上与初中都有很大的区别,而刚进入高中不久的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如果此时教师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引导,会明显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能使他们很快的适应高中的学习,并受益终生。另外,教师还应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4加强地图教学,培养读图能力。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教材和地理高考必不可少的部分,掌握读图、析图、用图的技能是学好地理的有效途径。初中阶段只要求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等",而高中阶段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要求学生掌握"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有关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在历年高考当中,地图也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承载了非常丰富的信息量。因此,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在高中教学中就要始终贯彻地图的重要性,把地图作为重要的教学工具使用,尽可能的把所讲的内容与地图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地图的重视程度,有度、有序的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同时要改变学生的用图习惯,培养学生分析和应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5合理恰当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化初中已有知识。做好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衔接,需要占用高中的教学时间,如果在教学中能使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适当增加教学的容量,提高进行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的效率。同时,地理学科因其本身具有时间跨度大,空间范围广,地理事件原理抽象等特点,在教学中有一些复杂的、抽象的问题和现象,如果教师单纯采用语言描述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如果恰当地采用多媒体进行模拟演示,这样可以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想象力,突破难点,还可以增加教学的容量,进而补偿进行初高中知识衔接时需要占用的教学时间。

高一地理教学方法范文6

关键词: 初中地理 问题 解决对策

长期以来,初中地理成绩一般不纳入升学考试成绩中,在应试思维的主导下地理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地理教学逐渐边缘化,部分学校教师和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也越来越低下。虽然有一部分教师对地理教学还持有一定热情,但由于教学方式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率、效果低下。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是值得教育者深思的课题。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对地理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基础教育对大多数学校和教师和学生来说,用所学科目是否列入中考,是否值得下工夫分配教学和学习时间。地理并非升学考试科目,与语数英相比地位显然不能同日而语。对刚刚走入初中校门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刚刚接触地理学科的时候还表现出浓厚兴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积极性会越来越低。

2.专业教师缺乏。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校缺乏有地理方面丰富知识和教学经验的专业人才,这种情况下,要想提高提高教学质量是不现实的。由于地理教学经验缺乏,许多教师课堂上基本上是照本宣科,学生无法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有效学习。地理对初中生来说是一门全新课程,大多数教师在任务的设置难度上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导致学生从心理上远离课堂,对学习地理感觉索然无趣。

3.管理不善,教学时效性不高。

很多初中学校对地理课程不太重视,相关仪器设备配备少,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辅助的地理教学设备。有的学校即使有配备,老师也不知道如何将相关教学资源合理地融入课堂讲解。同时,教学方法落后,手段单一,导致课堂教学失去了时效性。

二、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1.提高认识。

首先是转变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主导者,学生只是在台下被动地听。如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会降低学生听课、记忆的效率,极大地束缚学生的发散思维。当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和环境观。其次是更新教学理念。地理人才的培养是从初中开始的,初中生学习地理状况光靠广大地理教师的努力显然是不够的,更多的学校应该把对地理知识的认识提高一个新的水平。再次是加快教师教学意识的强化、教学观念的更新及教学技能的改进,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努力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2.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缺少专业人才的初中地理教师是无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改变教师的教学只停留在机械的记忆水平上这种状况,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忆、想象、比较、判断等方面的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创造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初中地理教师队伍,有效避免任课教师选择的随意性。

3.强化地理教学管理,注重教学的时效性。

(1)注重学法指导。地理学科显著特征是插图多且配有地图册。每讲到某一地理事物都要时时提醒学生,学习地理时必须图文并读,如:教学“黄土高原”时,可以引导学生看“黄土高原素描图”,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严谨性与逻辑性。对地理课程教学特点加以利用地理学科理论性方面知识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关键。对于这方面知识,必须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如“地图和地球”这一章不但要精讲细讲,还要经常反复讲,指导学生理解并牢记。对于区域分异、人文现象的叙述性知识多讲则无味,教师只需列出提纲使他们综合比较就可以了。还要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组织开展课外不但增长了他们的实际知识,而且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把书本知识变为实际知识,强化了地理思维能力。

(2)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一是营造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随着地理知识传播渠道的逐渐扩大,地理课需要改变过去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形成以学生活动为主、评价在后的教学思想。可以利用课内时间创设特定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参与地理新闻活动和地理新闻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二是以图辅教,在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中,需要发挥教学的直观、生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如今知识的更新非常快,学生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学习。特别是电子地图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能够使学生掌握地理课程中的空间分布规律,促使学生足够细致地发掘教材,并主动参与到地理教学活动中。三是实现地理教学的生活化,生活化就是挖掘生活中的地理资源,让地理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3)完善教学设备。学校管理者要配备一些基本教具,如:地球仪、挂图、地形模型等。教具的直观性避免了课堂上干巴巴地讲解的现象,用地图或模型演示不但使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利用多媒体时应注意多媒体教学与常规教学的关系,但是避免过度形式化,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地理课堂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要构建多元化的地理课堂,不断推进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宋效民.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6).

[2]袁佳敏.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1).

[3]贾玉静.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