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笔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地理课堂笔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地理课堂笔记

初中地理课堂笔记范文1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现状;对策措施

一、我校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现状

1.课堂教学“模式化”

经过多年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而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模式就是“公式化”,即“我说你听,我写你抄”。虽然教师的讲课有条理性、连贯性,但是却缺少老师与学生的互动,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没有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

地理课堂上,教师未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参与到教学当中,而是一个人唱独角戏。教师“唱”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有些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只知道机械地记笔记。然而一些地理知识不是靠机械记忆就能掌握的,需要学生去理解,需要教师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3.“死记硬背”的方式依然在用

因为面对考试的压力,所以大多数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也被老师默认了,这种方法只注重学生记住知识的效果,没有考虑学生有没有真正地理解知识,这就导致了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

4.只注重理论,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

地理教学中,教师一般仅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很少让学生参与实践,而实践的本真就是探索知识的过程,它的重要性不容我们忽视。

5.学生的态度极不端正

因为地理这门课程不属于中考科目,所以学生对地理这门课程重视不够。他们对地理的态度总结为以下几点:(1)对地理课不感兴趣、不重视;(2)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3)上课前从不会预习;(4)在地理课上不能够主动回答问题、积极参与问题讨论;(5)不会在课后及时整理地理课的笔记;(6)不喜欢教师的授课方式,因此不爱学地理;(7)小学没接触过,没有学习的基础。

以上诸多因素给初中地理教学和成绩的提高带来了很多困难,但是我们应该积极应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改变现状。

二、改善我校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的方法

1.改变备课的方式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要想教会学生,教师必须先了解学生,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需要教师改变备课的方式,做好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和研读新课标的工作,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照顾大多数的原则,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同时考虑相应的教学措施,使课堂保持活而不乱。

2.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目前的地理教学中,笔者改变了以往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尝试“自学辅导法”。这种模式将大部分课堂时间交给了学生,我先让学生用大概20分钟的时间自学完成本节课的基本内容,之后我再用8分钟左右的时间检查学习结果,最后再用5分钟时间解答学生的知识难点,5分钟时间选做一些课后题,2分钟让班干部检查作业情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教学当中。久而久之,学生就掌握了自学的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

3.改变学生的“听课”方式

以前的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忙、学生闲,而现在一节课始终有学生参与。包括简单内容的自学、探究问题的谈论、同桌之间的讨论、小组之间的讨论。可以说一节课就没有学生闲的时间,课堂纪律也比以前好多了。

4.改变提问的方式

以往的教师提问学生的方式很单一,只是让学生起来直接回答,这种方式弊端很多。现今,大多数教师都改变了提问方式,如让学生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讲某节课学过的内容、在黑板上写出重要知识点、全班听写等。经过一年的尝试,学生较以往有了很大变化,学习自觉性有了一定的提高。

5.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地理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当学生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可以使自己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时,他们就会自愿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校学生大部分养成教育差,好习惯谈不上,坏习惯倒是不少,着实让我头疼了一番,也花了不少精力,但是经过耐心的、反复的强调,大多数学生已经养成了好的习惯。

6.改变作业的收批方式

原来教师布置的作业一般都是让学生课后做,结果不言而喻。第一次几乎每班六十几人都交,第二次少几个,第三次……最后交的只有十几个人,学生天天为作业而发愁。如今,教师改变了作业的收批方式,作业就在课堂上做(就是自学导学案),课堂上讲,同学之间互批,课代表、班长检查作业情况。虽然有时时间有点紧张,只要安排紧凑,效果还是不错的。

以上仅是笔者在地理教学中的探索,好多方面还不成熟,需进一步摸索和尝试。我们教师要积极努力地寻找新的教学突破口,努力钻研,充分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课堂笔记范文2

【关键词】初中地理;亲和力;求知欲;效率;方法

从教20多年,一直在初中一线从事地理教学工作,我深知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为了使地理课堂教学具有鲜明的地理学科特色,保证地理课堂教学高效,应尽快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促进地理课堂教学高效,这里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摒弃高高在上思想,使教学具有亲和力

如何具有亲和力,就是在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情感的投入,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的需求,由此带来教师教学工作的精神动力,更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摒弃自己高高在上的思想,以丰满的情感营造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会因亲其师,信其道,产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得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地理学科有的内容比较枯燥,抽象,教师更要增加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将缺乏情感因素的教学内容赋予充沛的情感色彩,从而达到知识与情感融合。在教学中我发现,凡是经常得到老师关心和信任的学生,上课时都具有充沛的精力,良好的心境,从而很容易达到教师所预期的学习效果。反之,如果师生情感淡泊,冷漠,关系紧张,甚至“火药味”极浓,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说不定课堂上会随时爆发“战争”,这样的课堂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怎能实现?

二、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初中地理一直是学生眼中的小科,看似可有可无,所以学生不重视,自然投入地理的学习精力就少得可怜。可地理对于高中文科生来说就非常重要了,为了学生的长远打算,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常以学生感兴趣和关注问题为切入口,将地理学知识巧妙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新知情境中,以此激发他们的探求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比如航空航天,南极探险,中东战乱等与地理有关,而某一地方的气候,地形,风土人情等也是热衷旅游人士应该了解的常识,当搜集这些资料的过程中,也渐渐了解了相关的地理知识,由此让学生清楚学好地理就是给自己增加一项生活技能,当需要时会体会到受益匪浅,而决非中考那5分可比。还比如讲到《气候的形成和分布》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忆家乡山地的南北山坡上,哪一边的植物比较茂盛?(南坡)什么原因?(南坡向阳,日照充足。)马尾松是长在南坡多一些,还是长在北坡多一些呢?(马尾松是喜阳植物,南坡日照充足,所以南坡多。)这些问题学生都会兴趣盎然地去讨论,他们会觉得原来生活中到处是地理,这会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得到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也得到了提高。所以,地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生活无处不地理。

三、重视45分钟的课堂效率

地理既然是一门应试科目,那课堂教学中就不能单纯的理论讲解,一定要循序渐进渗透一些解题的技巧和方法。所以我经常提醒学生上课要集中精力,并紧紧跟上老师的思路,而且听课要听老师叙述问题的逻辑性,理解问题是怎样提出的?又是怎样分析和解决的?我边讲解边用目光巡视,观察学生的反应,提醒他们如果遇到某个问题或某个环节没有听懂,别着急,别钻“牛角尖”,而应先记下来,接着往下听,待到课后再去钻研或向同学,老师请教。另外我还要求学生记笔记,我也尽量条理清晰地将知识点整理在黑板上,同时鼓励他们把自己认为有用的内容速记在笔记上,课后再根据回忆将空缺补充完整,不懂的地方再问老师同学。这样既是复习巩固也是检测自己究竟掌握了多少知识。

四、训练学生将地图烂熟于胸

初中地理课堂笔记范文3

1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地理课堂

笔者通过近几年对学困生的跟踪调查发现,学困生课堂教学参与少、课堂气氛沉闷,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开小差,不能紧跟教师的讲课节奏,课堂效率低下,这是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地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地理问题可以说是纷繁复杂的。对于这些纷繁复杂的地理问题,学生不可能对问题本身及其背景都有一个较为清晰、全面的认识。对此,要让学生能正常地进行问题探究,教师需要创设好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活地理课堂,并且可以吸引学困生参与教学过程,积极主动的探究是转化学困生的主要途径。

2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

由于连续的学业失败及外界的负面评价,大多数学困生都存在自卑的心理,缺乏自信心。自信心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必须学生必须把激发地理学困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2.1教师要主动接触学困生,多关心、多过问、多给予他们温暖,用教师的真情感化他们,点燃他们心中上进的火焰。在学习上悉心指导,不厌其烦,同时发动优秀生主动跟学困生接对子,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让学困生感到我不是被老师遗忘的角落。

2.2多给学习困难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每个人都有展示自我的愿望,以期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学困生也不例外。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困生,多让学困生有机会表现自己,并获得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如在课堂设问方面要有层次化,对一些基础的问题多叫学困生来回答,学困生答对了给予表扬,答错了,教师耐心引导,多给与予提示或帮助促使其思考后答出,使其从中获取成功的喜悦,达到激发听课兴趣,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目的。

2.3对学困生实行鼓励性评价。对学困生实行鼓励性评价是转变学困生心理障碍的突破口。无庸讳言,学困生身上往往是缺点毛病较多,但学困生之所以自卑是因为人们过多地将评价集中在了他们的缺点和不足上,致使他们对自己丧失自信小。多采用鼓励性评价,就是尽量多地去发现学困生的优点并加以鼓励,同时对学困生的缺点采取适当淡化和宽容。

3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视“教知识”而轻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使学困生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地理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3.1指导学困生掌握高中地理学习的侧重点。 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确定对策和服务方式。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种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筹划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

3.2加强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预习。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预先掌握学习的重点难点。很多学困生的初中地理基础薄弱,通过预习可以降低学习高中知识的门槛。例如,初中的地球与地图、地形、气候、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知识的预习将会增强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学习效果。

让学生学会上课。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很多学困生上课时只是听听,很少主动参与课堂发言、讨论,时常要教师提问才回答问题,有时记笔记忘了听讲,听讲时又忘记记笔记,各种感官不能并用,学习很被动。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更无法在学困生中有效开展。因此,课堂上应该明确教学要求,即让学困生明确是要看书,或是思考具体问题,还是记笔记等等,并且要做好监督让学困生跟上课堂节奏,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地理课堂笔记范文4

1.调查研究,分析学情

学情分析是教与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教与学内容的分析依据,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高一新生可能来自不同初中,个体差异明显,而多数高一地理教师从高三循环下来,面对的新生与三年前接触的情况应该不同,因此教师不可仅凭自身经验去推测学情,而需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可利用军训、入学教育及第一节地理课进行问卷调查、新生座谈会、课堂提问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地理的认识与态度、初中地理学习内容和掌握程度,寻找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好收看部分学生用过的初中地理课本,通过其笔记、学习痕迹了解初中教学状况,及时将所掌握情况综合分析,将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整理归纳。基于一般初中地理学科的“副科”地位,高一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地理学科地位的再认识,进而端正学习地理的态度,这是高初中地理学习有效衔接的前提。其次,地理课程是培养学生形成整体观念和空间观念的重要学科课程之一,但初中专业地理教师较少,农村学校甚至没有,上课时不少教师让学生在课本上画一画,在考前突击背一背,应付考试,所以学习方法的改进是高初中地理有效衔接的必要途径。再次,初中地理基础不牢固,基本概念不清,地理素养不高,时隔一年后地理知识弱化甚至荒漠化,薄弱基础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信心,因此,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树立学习地理信心是高初中地理有效衔接的基本保障。

2.激发兴趣,优化学法

兴趣是学习最重要的直接动力和源泉,是发展智力的活跃因素,学生一旦对所学地理内容产生兴趣,则会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地理课就成功了一半。但初中地理识记内容较多,地理专业教师较少,以致学生在初中学习地理时大多机械记忆,部分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不佳。因此,在高一地理课开始阶段,能否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激发起浓厚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对地理课甚至整个高中学习的成败与否至关重要。尤其要上好高中地理第一节课,笔者高中第一节地理课(见《地理教学》2012年15期P27),从学习地理的意义、新课标下地理学科的范围、学习地理的方法和要求等三方面展开,向学生说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不仅是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需要,也是文科生高考的需要,更是自身生活和终身发展的需要。第一课要着重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它们是新课程理念和地理课程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让学生初步明白现在的地理课程从纯粹的“科学世界”走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借学生熟悉的实例启发其用地理眼光看待生活,生活就会增添一抹色彩,用地理的思维联系实际学习地理,地理就会显得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则一定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

3.循序渐进,融合内容

循序渐进的教学,是一种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一定思维能力。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不仅仅是教学层面上知识的增补问题,更要考虑如何深入传统教育理论中合理的内核与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建构理论在高中教学上的实践问题。任何学是从未知到已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甚多的渐进过程,因此,地理教学中应学习新课程理念,遵循认知规律,适应地理学科特点,不仅要研究初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特征,还要考虑高一地理课和分科后高二、高三地理课的不同要求,“低起点,小步子”,使学生实现思维的“平稳过渡”,减缓坡度,这样学生就不致于产生“断层”感。高中地理知识是初中地理知识的延伸和提高,但不是简单重复,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并不等于简单复习初中知识,也不是将初中知识生硬地穿插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而应该根据学情、课标和教材内容要求,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学过,哪些知识虽学过但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分析学生学习该内容时所具备的与之相联系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以确定新课的起点,做好承上启下、新旧知识有机衔接和融合。

初中地理课堂笔记范文5

一 、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行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们要改变过去备课时把思考的重点放在如何把知识点讲清、讲透、讲生动,让学生听明白、能理解;课堂上教师占用大量的时间讲教材,详细地讲解、分析,忽视了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能力的人,让学生被动、压抑地学习的现象。我们要明确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交给学生科学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启迪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掌握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途径就是让学生自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主体,要发挥主体的积极能动性。教师要确实地相信每个学生,放心让他们自己学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二、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力量。我们初中地理教师要尽量使课堂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新鲜轻松,使学生喜欢学地理。在地理课堂中我们可以引入竞争体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思维水平,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把全班分成4个组,每一组给他们一个名字,每节课的练习、复习等环节都穿插一些竞赛。由整个小组或派个别学生参加,先回答出教师的问题者取胜,并得到一个笑脸。竞争的开展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优秀学生创造了表现的机会,给学困生铺垫了台阶,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再次,利用游戏,歌曲等手段调整、稳定、保持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可以教地理歌曲,融音乐教学与地理教学为一体。通过适时地唱唱玩玩,创造生动的课堂气氛,创设有声语言环境,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巩固所学知识。如有些名称又长又难读,学生却能利用唱歌轻松掌握。

三、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法

无数的初中地理教学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每节初中地理课的内容都是在前面基础上合乎逻辑地递进,学生应该对新的内容大部分可以接受,而有不懂的地方那是应该的 ,学生通过预习明白自己已经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老师上课是也明白自己要讲什么,哪些内容可以少讲不讲,哪些内容不能不讲必须多讲。由于初中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自学能力有限,要想让学生的课前预习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课堂提问、课堂小测验、课前随机抽同学做题目等方法。为促进学生自觉主动而有效地完成自学任务,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从确立学生学习动机着眼,提出具体明确的自学要求,如具体的看书范围、思考内容或实验内容,要用多少时间,要达到什么目标,自学后教师如何检测等等。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怎么看书,怎样练习,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项,思考必须是独立进行等等,并根据具体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先行尝试,宜动口则动口,宜动手则动手。我们要加强自学方法指导向学生说明自学的目标 重难点,自学的内容从哪些角度去分析 思考书本知识会以哪些形式或题型去考学生等方面,让学生边自习边把书中重点知识划出来将其整合、提炼成问题用简练的语言记在自己的课堂笔记上,以便在同学教育和教师教育时解决,生成更有价值的东西。

四、严格教学常规,提升教学效果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想师生完美地完成教学目标。对教师的学科素养,教育素养和对学生的水平掌握的要求更高,教师在备课要比以前的普通课堂教学准备更充分。教师备课时要做到六备,一要备起点。所谓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起点要合适,才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学生才能学,才肯学。起点过低,学生没兴趣,不愿学;起点过高,学生又听不懂,不能学。二要备重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讲出重点,才能使整堂课有灵魂。三要备难点。所谓难点,即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四要备交点。即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数学知识本身系统性很强,章节、例题、习题中都有密切的联系,要真正搞懂新旧知识的交点,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教师通过例题的变式讲解,使学生在做题时也能做到举一反三,从而更有利于灵活地运用知识。五要备疑点。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及实际能力找准疑点,充分准备。六要备学情。以学定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根据

初中地理课堂笔记范文6

一、教师方面的问题

1.从上课走进教室到下课走出教室,整堂课教师都在滔滔不绝地讲,既做导演又做演员。学生只是听众、观众,从黑板到笔记本,记的昏昏欲睡。教育模式陈旧、呆板。教学过程只有一个单向的机械的教,而没有令人愉悦的主动的学。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益低下。

2.教师讲解针对性不强。从课本到课本,从概念到概念,完全按照教材内容,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感受,脱离生活世界和学生丰富的内心情感。教学手段落后、贫乏,使整个课堂成为一潭死水。学生的主体作用无处发挥,能力无处培养。

3.教师的思想观念还与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由于受传统教学和学校对教师评价制度的影响,很多的教师并没有把新“课标”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放在主要的工作精力上来。关心的也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注意到对自己的新教学要求和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二、学生方面的问题

1.知识底子薄

由于学生在小学时有好多的课程没有开足开够,很多应该知道的东西也从未接触过,有关地理方面的知识几乎一片空白,就一些基本常识都不知道。地图、地球仪知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更是知之甚少。

2.时间投入少

由于初中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好多的地理学习任务也只能尽量在课堂上完成。但有些学生没完成的课后也不去完成。结果造成课内不学课外更不去学。同时学生做的练习太少,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更不愿动手动脑。

3.学习无方法

相当部分学生存在学习方法不当,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比如好多学生没有记笔记的习惯,知识不能形成系统体系,不能抓住主线和关键词,知识很零碎。一些学生在课堂里会做白日梦,提问时站起来还不知道老师在问什么,学生的思维没有跟随老师的思路。

三、教育观念的问题

在初中教学阶段,普遍存在着轻视地理学科的现象,另外,地理教学中还存在着重文轻图、重课本轻社会、重理论轻实践等现象,从而使地理学科的教与学和现实生活中的做与用严重脱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试验修订版)中指出:“学习地理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整个世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地理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把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主要目标,没有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针对以上说的不同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认为首先应该从教学方法上加以改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应是既包括一个相对固定,兼顾教、学的模式,又能够容纳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地发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课前要做好预习

预习就是预先学习,具体而言,是指学生在上课前自学有关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也就是在老师讲课前,自己先独立地学习新课内容,使自己对新课有初步理解和掌握的过程。它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一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学习效果影响很大。预习抓得扎实,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能力。如果学生能有准备,有安排的进行预习,就能变被动的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通过预习,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也是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机制的重要环节。

2.课堂中做好讨论

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发现的问题。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教师提问学生,也可以学生问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一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及时进行诱导、点拨、归纳。教师在讨论中提出的点拨、诱导性问题,要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设疑要科学、严密、有趣,要结合学生地理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的实际,经过努力可以得到解决,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当然,作为新授课,无论教师对教材内容怎样挖掘,最终都应回到课本这一层面,所谓深入而浅出。

3.课堂上独立完成作业

课堂练习题应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并获得一种劳动后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同时,练习中少数较难题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

4.课后做好巩固

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对学习内容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对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以收到实效。

同时通过多种交流渠道,有效地沟通了师生情感,加深了师生情谊。提高了教学质量,较好地落实了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2]《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曹日昌.

[3]《改变价值取向促进教改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

[4]北师大新世纪版初中《地理》.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