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专业就业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汽车专业就业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汽车专业就业方向

汽车专业就业方向范文1

【关键词】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改革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车辆工程本科专业以建设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为目标,结合本校的师资、设备、背景和对如何培养适应汽车行业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索,在专业建设思想和培养目标调整、课程体系改革、专业方向课程授 课方式、理论与实践教学、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一、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改革

(1)培养目标调整。为满足市场需求,我校车辆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也作出相应调整,结合我校车辆工程专业拥有本科培养层次的现状,培养目标改变为、以培养应用型本科毕业生为主要目标 满足学生直接就业到汽车厂、销售和维修服务机构做质检、工艺、技术服务和销售售后服务工作的需求,以满足部分学生继续研究生阶段学习。(2)课程体系的改革。一是建立涵盖机、电、液控制的专业基础课平台,为扩大学生就业面,建立了与工程机械专业相同的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基础课平台包含车辆工程专业所需的各方向基础理论课程,通过学习,学生可获得系统的基础知识,同时满足汽车行业就业和深造需求。 根据就业方向不同,各类课程学生可选多学时、少学时两种模式,满足了扩大基础面的要求,兼顾了学生学习的深度要求。二是扩大专业任选课范围,减少各门课程学时数。建立系统广泛的专业选修课体系。专业选修课包括汽车电子技术、汽车先进技术、汽车运行材料、市场营销、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专业英语、企业管理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各种类型就业岗位的专业课要求。三是加大核心理论课的学时数。考虑部分学生继续攻读研究生的需要,增加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发动机原理等主干专业课学时数,使学生牢固掌握专业核心理论,为进一 步深造和以后从事汽车方向基础理论研究或产品应用研发奠定坚实基础。四是增加实践环节内容。主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都设置有相应的实践环节,形成理论与实践并行的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架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开设力学实验;机械原理,开设、变速、机构、创新实验;机械设计,开设对应课程设计;汽车构造课,开设构造实习环节;汽车设计开设对应课程设计环节。通过理论学习并应用于实践。

二、专业课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

(1)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有很多固有优点,可以减少教师书写授课内容的时间,方便演示各种插图,可以制作动画显示汽车构造的装配过程,可以显示动力学分析的过程和结论,非常适合少学时多内容的课堂讲解。但多媒体也有不足之处,多媒体的放映速度较快,容易弱化重点内容的讲解。在车辆工程三大主干专业课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中 汽车构造主要讲述构造原理,课程的大部分内容都是讲授组成部分的构造。车辆工程专业方向教学人员编制了基于三维设计软件CATIA的汽车总体构造模型,并录制了装配过程,通过多媒体放映装配过程和装配图分析车辆的结构原理,授课效果理想。汽车理论是一门讲述汽车基础理论的课程,讲述了汽车的6类评价指标,各章内容按照指标提出模型分析公式推导和结论与指标体系的对比的逻辑过程讲解,其中的公式推导和结论部分用多媒体讲解容易造成学生理解不深入,宜采用板书讲解。其他部分包括指标提出、模型分析、指标体系,因内容多而碎,数据和图表也较多,适合采用多媒体讲授。汽车设计课程主要讲述汽车各部件的选型依据、优缺点对比、主要设计参数确定、工艺特征等内容。一般在主要参数确定阶段需要理论分析和计算,形成一定体系,适合板书讲授,其他部分内容多而杂,适合多媒体讲解。(2)注重先进设计方法和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随着汽车行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主流厂商的研发、设计、实验手段和工具都和国外厂商接轨,表现为以CATIA、PRO/E等三维设计软件进行产品设计,以ADAMS、ANSYS进行性能分析指导设计。在汽车设计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要求使用CATIA、ADAMS、ANSYS实现设计要求,使学生掌握先进方法,满足就业要求。

通过近年来改革和实践,基本实现了毕业生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广,核心专业理论掌握充分,具有实践能力,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0%以上。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提高学生的考研深造比重,将是下一步改革的重要内容。

参 考 文 献

汽车专业就业方向范文2

关键词:汽车服务工程;课程体系;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9-0211-02

为适应汽车工业和汽车服务行业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增设汽车服务工程为普通高校本科专业,专业代码080208。通过十年的发展,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已小有收获,为该专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笔者结合所在学校的基本情况提出一些专业建设构想,仅供探讨。

1 专业建设的意义

据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对部分一、二类维修企业抽样调查,一线技术人员中,有38.5%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接受过正规技术培训的仅为11.7%。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知识匮乏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汽车维修领域如此,在汽车销售、配件营销、市场预测、车辆损伤评定以及车辆保险与理赔等领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甚至更为严重。

为缓解汽车服务行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需求压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根据汽车后市场的实际情况与学科发展需要,设置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并依据市场完善该专业的建设就成为必需。

2 新专业建设的方案与设想

2.1 确定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向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培养具有扎实的汽车产品及技术基础,必要的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知识,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知识,具备“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的能力素质,能够适应汽车产品设计服务、汽车生产服务、汽车销售服务、汽车技术服务、汽车运输服务、车辆评估及保险理赔等领域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加之对我国汽车后市场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及需求方向的考量,设置汽车运用工程、汽车与配件营销、汽车评估与保险等三个专业发展方向是比较合理的。

2.2 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

考虑到综合素质的培养,将人才培养方案分为基础课与专业课两部分。基础课为公共课程,为专业课程的展开及继续深造夯实基础;专业课则有针对性地分方向单独授课,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做好铺垫。同时,为加宽学生的就业面,利用选修课程交叉补充,以实现毕业生既是多面手又是业务尖子。

汽车运用工程是我国设置较早的一个本科专业,因学科划分问题,1998年教育部公布的专业目录中将其并人交通运输专业。但考虑到汽车后市场的需求及专业建设的完整性,将汽车运用工程做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还是可行的。该方向的毕业生将主要从事汽车维修、检测、运输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以及汽车类企业的规划、设计、经营等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及进口车辆的不断增加,汽车整车及配件营销人才严重匮乏,现阶段的从业人员部分来自汽车类专业,部分来自贸易或营销类专业,其余则为转专业人员,即懂汽车专业知识又善于经营、策划的从业者甚少。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应设立汽车与配件营销方向,主要培养从事整车营销、汽车配件营销、销售市场预测及市场信息反馈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随着保险业的发展,汽车保险已成为各大保险公司的主要经营业务。由于汽车保险业起步较晚,汽车保险类专业人才的稀缺可想而知。同时,二手车市场的发展对车辆评估、损伤鉴定以及车辆质量与事故纠纷处理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也急速增加。为缓解这一领域人才需求的压力,应设置汽车评估与保险方向,培养从事车辆评估、车辆定损、汽车保险与理陪、车辆质量与事故纠纷处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三个专业方向均是根据汽车后市场的发展需要而设置的,专业方向不同学习重点和主攻方向自然不同,考虑到人才素质的综合培养以及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需要,学生在完成各自专业方向的必修专业课程后,根据自己的意愿有选择地完成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可跨专业方向选修,也可跨年级选修。这样就使学生完成本专业方向学习并兼顾其他专业方向成为可能,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上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竞争性。

2.3 建立完善的实验实训基地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只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必须有大量的实践做基础,才能成为汽车后市场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在专业建设中必须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

2.3.1 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

设置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院校多为曾设置汽车类专业的院校,其汽车类专业实验室基本形成规模和体系,完成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基本的实验、实训教学不成问题。但积累多重在汽车制造及汽车运用方面,汽车与配件营销、汽车评估与保险方面的实验、实训条件则略显不足。组建单独的汽车服务类实验室,以增强汽车营销及汽车评估与保险方向的实验、实训能力是当务之急,应重点入力度,以完善校内的实验、实训环节。

2.3.2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多数汽车类院校与大中型汽车制造企业、汽车维修企业、汽车4S店以及保险公司等都有着良好的合作。力争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学生分散到相应的单位实习,让各单位借此机会观察和挑选合适的学生毕业后到自己单位服务。若建立这一关系,就可以解决几方面的问题:首先,校外实习基地得以建立,实现多样化和多元化实习环境;其次,学生熟悉实际工作岗位,有利于毕业后直接上岗工作;再次,学生与企业面对面,既完成了实习又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2.4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专业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的源动力是教师,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培养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工程实践经验或具备工程师、技师、评估师等其他系列职称或职业资格,同时获得教学系列职称的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对于应用型专业而言,“双师型”教师是师资队伍的核心。

对于专业教师力量薄弱的问题,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对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攻读学位、进修、开展科研活动等使专业教师逐步提高学术水平;通过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以帮助青年教师逐步提高教学水平;选派精干教师赴相关高校、相关企业及技术培训单位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及实践技能培训。在立足内部培养、挖潜的同时,还要考虑引进学术造诣深、理论基础雄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逐步形成教学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群体,从而带动整个师资队伍的建设。

另外,兼职教师队伍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应聘请科研院所、企业的技术人员做学生实训的指导教师,让他们参与重要教学文件的制定,对专业建设和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将新技术和信息带进学校,使所培养的学生更贴近社会,更适应社会。

2.5 引导学生完成专业学习

专业发展建设的实施对象是学生,再完善的方案,没有学生的参与也是空架子。如何引导学生按照培养方案完成学业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是专业发展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

2.5.1 配备专业导师

专业导师负责在业余时间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和技术培训的指导。虽然加大了专业教师的工作难度,但学生的学习及技术需求可在第一时间得到满足,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心,抑制学生的学习惰性,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便于因材施教。

2.5.2 组建学生科技小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容易形成小的群体,利用这一趋势,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组建不同类型及方向的科技小组,由专业教师负责指导。科技小组可以进行学习心得及技术交流,开展小的发明创造及与专业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活动。不同小组之间合作与竞争并存,有利于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可贵,增强责任感和抵抗竞争压力的能力。

2.5.3 倡导自修,提高综合素质

中国有句俗语“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的教授及指导只能是以点带面,不可能面面俱到,最终的学习效果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自修能力。因此,应着力增强学生的自修能力,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不断积累理论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成为汽车后市场所需的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3 结束语

因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属于新建专业,如何进行专业建设,培养出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还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完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必将成为特色鲜明的专业,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输送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樊晶明,等,汽车专业发展方向和课程设置初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4,(6):123-125

汽车专业就业方向范文3

根据教育部网站统计,截止2013年12月,全国开设交通工程专业的院校有115所,其中江苏省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共计13所,四川省4所。该专业全国累计毕业人数达7000人。从性别比例统计上看,男生占80%,女生占20%。近3年全国就业率区间分别为2011年90%-95%,2012年85%-90%,2013年85%-90%。

上述统计结果表明,目前开设交通工程专业的院校不是很多,属于相对偏冷门的专业,招生和毕业人数也不多,但是总体就业率基本保持在85%以上,高于全国71%的平均就业率。

一、开设交通工程专业院校分类

由于各高校的学科背景及交通工程专业所划分在的院系不同,所以交通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课程体系设置及学生就业也不尽相同。依照开设院校的特点,本文将开设交通工程专业的院校分为以下六类。

全国综合性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

传统公路交通类院校:长安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山东交通学院。

传统铁路类院校: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兰州交通大学。

汽车运输类院校:武汉理工大学,西华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淮阴工学院。

土木类院校: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河南城建学院,长春建筑学院。

民航类院校: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南昌航空大学。

上述六类院校中只列举了部分代表性的学校,并未对所有开设学校进行分类。

二、各类院校培养特点分析

由于交通工程专业在上述各个高校所处的院校及学校特点的不一样,每个学校开设的课程也不尽相同,但同类高校之间还是具有共性的,下面分类分析。

(一)全国综合性大学

此类院校以同济大学和东南大学为代表,这两所学校既是最早开设全国交通工程专业的学校,也是该专业的标杆学校。

同济大学的交通工程专业开设于交通学院下,由于该院校知名度高,学生在交通行业口碑较好,学生就业较好。主干课程包括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工程地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工程项目管理、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客运交通系统、运输经济学等。根据课程设置可以看出该类型交通工程主要设置轨道交通工程、道路工程设计与交通设计规划三大方向。

(二)传统公路交通类院校

此类院校基本归属于原交通部,交通专业背景性强,学生毕业后也基本是在原交通部的下属交通单位工作,例如中交公路局等。课程设置包括城市规划原理、测量学、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勘测设计、交通规划、运输经济学、交通设施管理与控制、交通安全、公交运营、交通枢纽设计。

(三)传统铁路类院校

此类院校的交通工程专业主要是在交通运输(原铁道运输)专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专业背景性不强。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该校交通工程专业按交通工程和城市公共交通两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交通规划、运输布局、高速公路管理与控制、交通运输智能技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目前公交公司对本科类人才的需求主要还是集中在车辆工程方面,对运输管理等重视程度还不够,因此该类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够强。

(四)汽车运输类院校

此类院校的交通工程专业建设基本依靠汽车工程,交通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基本属于汽车运输工程方向,学生毕业后多数从事汽车运输调度工作。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运输场站设计、交通调查与分析等。由于目前国内汽车运输业发展缓慢,所以学生就业率普遍不高。

(五)土木类院校

此类院校的交通工程专业基本归属于土木工程系,专业方向为道路工程方向,建设基本依靠土木工程,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道路工程设计、施工等工作。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结构力学、土力学、地质工程、结构设计等。由于目前国内公路与铁路建设发展蓬勃,所以学生就业率较高。

(六)民航类院校

此类院校的交通工程专业基本归属于民航系,专业方向为机场工程方向,建设基本依靠土木工程,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机场工程设计、施工等工作。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结构力学、土力学、地质工程、结构设计等。目前国内机场建设发展蓬勃,而且该行业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因此学生就业率也较高。

三、西华交通工程专业

西华大学交通工程专业于1999年申报,2000年招收第一批本科生,截止2014年10月,共计招收14届学生,累计培养500余名学生。

西华交通工程专业设于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由上述汽车运输类专业转变而来,专业方向目前包括道路工程和交通规划与设计两个,但是根据学生就业市场需求,只开设了道路工程方向的教学班。

对比上述各类院校的交通工程专业开设课程特点,建议西华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开设道路施工和轨道施工两个教学方向。

(一)道路施工方向

四川地处于西部欠发达地区,道路基础设施条件较差,道路建设需求在未来还是很大,道路施工方向的交通工程专业在未来的需求量将很大。开设课程建议参考南京工业大学的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主要专业课程如下:结构力学、土质土力学、道路工程制图、道路建筑材料、道路施工、路基路面工程。

(二)轨道施工方向

目前全国地铁与高铁建设方兴未艾,对轨道工程方向需求量巨大,但是在本科专业目录里没有轨道工程专业名称。根据上述分析,我校交通工程专业可以开设轨道交通工程方向。开设课程建议参考同济大学的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主要专业课程如下: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工程地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工程项目管理、轨道工程、桥梁隧道工程。

四、总结

西华大学作为地方性高校,专业建设应该贴合地方,专业学科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建议西华交通工程专业按道路工程与轨道工程两个方向进行人才培养。交通工程作为一个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在重视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对实践类知识的教授。因此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强、能吃 苦等特点。

只有做到以上几点,西华交通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才能在就业中避开与重点高校和其他高校的竞争,做到特色办专业,特色树品牌。

[ 参 考 文 献 ]

汽车专业就业方向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课程重构;汽车整车性能与检测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037-02

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只有不断地研究和改革课程,才能愈来愈接近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中探索、实施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传统理念中的理论、实验、实训课程内容均采用项目式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对纯理论、实验、实训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深入分析了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汽车整车性能与检测》专业课程为基础,将其重构成包括理论模块、实验模块、技能训练项目等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差异的若干个课程单元,以期形成有特色的专业课程。

湖南省汽车行业人才需求调研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核心是教学活动服务于生产过程。要以企业生产劳动需求为基础,构建汽车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因此,在重构汽车专业某一门课程之前,必须对湖南省汽车行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以确定课程定位。

湖南省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促使湖南汽车维修企业快速发展。目前,湖南省有一类汽车维修企业500余家、二类汽车维修企业2600多家。仅长沙地区就有1300多家汽修企业,其中有684家一类、二类汽修企业(含100多家4S店)。市区共有一类汽车维修企业219家,二类机动车维修企业183家,汽车后市场从业人员达40万人;有各类机动车检测站137家,从业人员约3000人。未来三年,湖南省汽车后市场对汽车服务技术人才的需求增量在4~5万人之间。

目前,湖南省有15所高职院校开办了汽车运用技术类专业,年招生3000人左右,无法满足本省汽车后市场对汽车服务技术人才的需求。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汽车维修行业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将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企业高管普遍反映最缺的是能诊断、会服务、善管理的高层次汽车服务技术人才。汽车相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正从技术熟练的劳动型向知识技术的智力型转变。

下面以高职学生到湖南永通旗下16家汽车4S店就业的情况为样本,分析人才成长路径。

汽车类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售后、车间维修和配件三个方向,学生可从中选择一个方向就业。从学生顶岗实习算起,学生在企业成长的路线如图1所示。这三个方向的岗位都需要汽车维护、汽车维修、汽车检测、汽车诊断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车间就业方向是主干方向,在这个方向工作一段时间后可转入其他两个就业方向,而在售后和配件两个方向工作后却不能转回车间方向。逐岗渐进提升除了需要专业能力外,还需要如沟通、协调、管理、策划等方面的职业素质。随着岗位的逐级上升,对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也逐级提高,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也是不同的。

在我院现行的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中,《汽车整车性能与检测》课程的定位是汽车运用专业能力拓展课程,如图2所示,是为未来可能发展成为金字塔顶尖的技师或者高级技师服务的。

专业课程类型化重构

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看,无论教学模式是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还是“校内基地工厂化、校外基地学校化”,其中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于如何处理好教学中理论、实验、技能训练的关系,做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从而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要适当调整教学安排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要,真正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共赢,实施课程开发是有效途径之一。

类型化重构研究是指根据高职汽车类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组合成具体的课程单元。这些课程单元可以是理论知识模块、实验模块、技能训练项目等。这些课程单元可以根据汽车类各专业的需要进行组合并实施教学与考核,以使培养专业人才能力的目标得以实现。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探究课程改革,转变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学习变革,最终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我国引用的国外职教课程模式主要有世界劳工组织的MES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加拿大CBE模式。“双元制”以职业实践活动为核心组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教学;MES通过将技能分解为框架构建模块及模块组合;CBE以能力分析为依据组建模块,其本质在于教学内容的取舍决定于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这三种课程模式统称为“能力本位模式”,特点各异、各有所长。

国内当前比较流行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模式的研究侧重于整个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方向、方式和方法,未涉及具体课程的改革内容,我们则着重研究了汽车类专业《汽车整车性能与检测》课程的模块化、项目化重构。

《汽车整车性能与检测》课程重构研究

课程开设的现状 《汽车整车性能与检测》课程定位是汽车运用专业能力拓展课程。目前,该课程的教材和课堂教学是依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设计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变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型课程模式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新型课程模式,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同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进行。

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近三年运用工作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发现该教学模式具有可以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领悟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效果。但是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1)该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要求学生专业基础比较扎实,而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与之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理论知识以教师讲授为主,难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也无法开拓学生思维,提高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2)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该课程现行教材每章都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构建理论知识,设置检测任务,这样往往导致理论知识教学不够深入透彻,工作任务过于简单,缺乏综合检测项目。

课程重构的探索 (1)我院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专业教学内容许可和职业需求的范围内自我选择。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的通用部分构筑职业核心能力和通用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式课程构筑职业岗位能力(小专门化)平台,《汽车整车性能与检测》课程属于能力拓展课程,应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进行选择,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又能提高人才培养的柔性,可实现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差别化,提高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的适应性。(2)重构《汽车整车性能与检测》课程的理论模块、实验模块、技能训练项目,相应地可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该课程的理论模块部分,一些复杂的力学模型和数学公式推导很难与汽车实际结构和工作原理相联系。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实际案例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对实例中的理论知识进行探讨,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学习主体,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操纵稳定性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汽车高速甩尾或者侧翻事故的视频,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事故原因分析,进一步通过数学公式推导掌握汽车甩尾或侧翻的发生条件。实验模块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多检测项目无法开设,比如汽车侧滑制动检测,有条件的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大型汽车检测站进行参观,或者利用网络资源下载汽车检测线的视频,加深学生对检测任务的理解。如在汽车平顺性的学习中,可以加入体验式的工作任务,布置学生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在不同的路段体验车身的振动,并联系课程的理论知识对自己的亲身感受加以解释。技能训练项目应设置一些综合知识的工作任务,重点在考评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分析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汽车整车性能和检测》课程的理论、实验、实训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修正,取得初步成果后,为专业其他课程提供参照标准;进一步探究汽车专业课程模块化、项目化重构的方式方法,将其重构成包括理论模块、实验模块、技能训练等项目,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差异的若干个课程单元,形成有特色的课程,探索一种重构专业课程体系的新思路,构建有特色的汽车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沈玉顺.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刘太刚.高等职业教育探索、创新、实践[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胡恩明,郭文莉,周健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鲍洁.新世纪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张志刚,等.《汽车理论Ⅱ》课程的理论联系实际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2(5).

汽车专业就业方向范文5

关键词:深度融合;地方经济;车辆工程;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F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6-0168-02

通过大量调研,构建与安徽省汽车工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专业特色,深化教学改革,增加我校培养的汽车专业学生与地方汽车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融合度,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本专业的就业率和个人职业发展的满意率,实现新办专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目标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一、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定位

目前,安徽汽车工业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拥有奇瑞、江淮、华菱、合力、扬子、飞彩、合肥昌河等一批国家定点汽车生产企业,具备生产轿车、重型车、轻型车、微型车、客车、专用车、改装车等多个品种汽车的能力;同时,也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和有较强竞争力、能参与国际国内分工的零部件制造群体[1~2]。安徽省、市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为我校“车辆工程”这个新办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大舞台,作为一所地方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也理应为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但如何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更好地适应地方汽车工业的发展要求,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也是我们专业定位的依据。

对我校而言,车辆工程新专业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只有办出专业的特色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3~4]。据此,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应该适应当前我省汽车工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大胆创新,与地方汽车工业充分融合发展,积极面向汽车制造业和销售服务业,立足安徽,辐射“长三角”,面向全国;拓宽专业面,改变专业培养的方式,培养宽口径的应用型车辆工程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从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来看,我们的定位是准确地、可行的。

二、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发展目标和步骤

1.发展目标。我校建立的车辆工程专业的前身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个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安徽省省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示范专业,其在机械制造、机械设计和机械自动化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基础和优势。因此,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目标确定为:以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平台,逐步体现车辆工程专业特色,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方向,以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为育才理念,注重与新技术和交叉学科的融合。争取在“十二五”末,形成一套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一支梯队合理、综合实力较强的学术梯队;建立起完整的车辆工程实验室;在四个研究方向(汽车造型与车身设计、汽车CAD/CAE工程、车辆系统动力学及现代设计制造技术和汽车电子与故障诊断技术)上力争取得一些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逐步快速地将车辆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品牌专业。

2.发展步骤。着眼于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立足于安徽汽车产业的人才需求,以应用型车辆工程为专业发展方向,培养宽口径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中心。用“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来实现车辆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总体目标:第一步,在实现硕士点突破的基础上,集中力量,以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国家级教改示范专业为依托,充分、高效地利用本学院现有各种教学资源,如技术基础课中有多门省级和校级精品课、实训工厂、省级和校级重点实验室等等,加速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方面建设。第二步,争取达到重点建设专业的验收标准后,在不断提高学科建设质量和提高办学质量的同时,实现本专业二级学科博士点的突破。

三、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建设经验

为达到专业建设与发展目标,根据“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要求,全面进行教学支持系统建设,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条件建设等。

1.教学观念转变。高等院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后,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更加理智,主要表现在对学科和专业的选择、所学专业对今后就业的直接作用或帮助、就业岗位变化后的适应能力等等。这就使得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车辆工程专业知识的培养时,按“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和高素质”的原则进行教学,努力为学生服务。

汽车专业就业方向范文6

专业群建设是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资源整合活动。将技术领域相近、专业基础相近,就业岗位相近专业的各项资源整合,有助于专业群在建设过程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建设团队、丰富实训教学资源、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等优势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

专业群;资源整合;优势作用

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群是指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将多个技术领域相近、专业基础相近,面向的职业岗位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专业集合。专业群建设有利于形成高职院校专业的集群优势,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全方位人才服务。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实行“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1+1+1”培养模式,即:一年的专业群平台课程的基础培养;一年的专业方向与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相结合的专业培养;一年的企业顶岗实习的职业培养。

(一)第一阶段。即学生在校的第一学年,通过平台课程的通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使学生具备专业基础能力。通过认识实习、专业讲座、毕业生交流、企业参观、大型专业赛事志愿者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从多个视角了解专业群覆盖的各专业特点与行业发展,为第二年选择职业方向做好准备。

(二)第二阶段。即学生在校的第二学年,依托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组建专业方向明确的校企联合培养项目。通过第一学年对专业的接触,学生已经能够确定自己未来的从业方向。因此在第二阶段,一部分对本专业逐渐产生兴趣的同学会选择在原专业继续学习,另一部分同学则可以借助专业群内跨专业的校企联合培养项目,选择喜爱的专业。此阶段的校企联合培养项目,采用工学结合、工读交替的形式,按照企业“定制的”培养方案对学生进行培养。

(三)第三阶段。即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阶段,企业与学校、企业与学生、学校与学生之间签订协议,按照协议要求,企业安排学生在与专业相关的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并进行必要的岗位轮换。顶岗实习期间,由于有了大二期间工学交替学习的经历,上手快,实习效果好,学生参与工作实践,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快速实现角色转变。

二、优化课程建设团队

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群建设的重中之重,汽车服务与贸易专业群覆盖的四个专业,在汽车文化、客户关系管理、职业素养以及对汽车结构性能的掌握等方面,教学要求相近,因此搭建了专业群“平台”课程。在平台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打破原有以专业划分的课程建设团队,以满足服务专业群人才培养要求为根本,在专业群内跨专业组建矩阵式结构的课程建设团队,专业教师同时也是课程团队的成员。矩阵式结构的课程建设团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课程建设团队的组建更加灵活,以课程建设为目标,随着课程体系改革和优化,课程团队也可以随之调整;二是课程建设团队的工作目的明确,任务清楚,将在专业、技术、人文等各方面由专长的教师结合起来,将每名教师的业务优势与课程建设目标融合在一起,共同开发、建设、完善课程;三是课程建设团队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工作部门,彼此间的信息传递和配合不断增强,有助于经验的交流与推广。

三、丰富实训教学资源

实训基地是学校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汽车服务与贸易专业群以各专业的核心技能训练为基础,对原有实训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与分配,组建了13个专项技能实训基地和4个综合性实训基地。为提高实训基地使用效率和共用程度,实训基地均由教师兼职管理。每学期初制定详细的实训室使用计划,倡导师生全员参与实训室5S管理,实现每节实训课程结束后设施设备定置归位,并通过《实训室安全管理制度》、《实训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实训着装管理规定》、《实训室5S管理点检表》等一系列制度和规范化要求,提升了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水平。实训资源与实训基地的重构过程中,既要重视共享实训项目的资源合理利用,又要注重发挥核心实训项目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将核心实训项目的开发流程、标准和过程管理中好的做法,推广到其他实训项目的开发与建设中,这将有利于专业群在未来建设过程中朝着高端技术水平发展。

四、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

专业群建设的师资团队,需要由专业群带头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师资资源的整合,有助于组建一支以专业群发展和课程建设需要为出发点,结构合理、专兼职相结合、与专业群发展相适应的教师团队,为专业群高质量建设提供保障。

(一)发挥平台优势,促进教师交流与进步。专业群的建设,有助于教师借助共享的课程平台、实训平台和服务项目平台,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先进技术、学生素质教育等方面交流经验、总结不足,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攻克难关。在建设过程中,提升教师的知识与业务水平。

(二)开展服务与培训,提高团队教科研能力水平。教科研水平是团队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也是教学人员能力提升的一项重要内容。专业群带头人和企业带头人在开展教科研和社会与产业发展服务的过程中,带领团队成员投入项目的研究和实施过程,使教师加深专业与产业的对接,知识与技术的融合,改革与创新的深入。

(三)促进“双师型”教师和“长白山技能名师”的培养与作用的发挥。“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的骨干力量,“长白山技能名师”是在专业技术上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顶尖人才。通过专业群的校企合作平台,既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参与企业顶岗实践、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的机会,也能够让教师紧跟前沿,不断更新领先理念,提高先进技术。五、提升学生就业质量专业群的建设,是以龙头专业为引领,带动群内所有专业的建设,在学生培养过程中,“1+1+1”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和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通过专业群内各专业搭建的校企合作培养项目,将校企联合培养的人才育成资源共享,每个项目的人才选拔均面向专业群内的所有学生。学生在选择学习方向时,可以与就业方向结合起来,从以往单一就业方向转变为专业群内多方向选择就业,不仅提高学生在未来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确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树立职业目标,提升了学生就业质量,更为企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职业人才。

汽车服务与贸易专业群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平台的搭建,梳理了专业资源的同时,对各项资源重组,在人才培养创新、课程团队优化、实训资源共享、师资水平提高、就业质量提升方面形成合力,优势互补,为汽车后服务市场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成金秀.企业学院及其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