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范文1

    能够反映日、地、月三者关系的自然现象有很多,例如:月相、月食、日食、潮汐等等。教材选了人们最经常见到的月相知识加以介绍。该部分知识的难度不大,便于学生们联系实际理解。由于大纲中没有规定讲述月相的内容,因此教材将本部分内容处理为选学。

    虽然学生们对月亮的圆缺的各种形状司空见惯,但未必能真正掌握其变化规律。如:农历每月某一天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什么时间可见,在天空中的哪个方位,月面(即半圆面)朝哪一个方向?这一系列问题在新教材中几乎没有文字说,只有一幅月相成因示意图。怎么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住月相变化规律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先后想到了三个教学方法:

    第一,图表结合讲解法。鉴于教材中的图像统和文字系统都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运用空间想象的思维方法,通过读图(月相成因图)可使学生们加深对文字系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但是,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们在初中时地理知识比较薄弱,而且空间想象思维特别是女同学的空间想象思维比较差。如果只通过图表结合的方法,凭借学生们的空间想象思维,将其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觉得用这种方法,教学效果不会好。

    第二,利用教学器材来演示月相成因示意图。学校的地理教学器材比较齐全。经过整理,我找到了月球仪,可以很好的演示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和日、地、月三者的关系。但是,在预演时我发现月球仪也有缺陷,就是仪器太小了,而且整个演示过程中只能靠近仪器时才可以看清楚。这样一来,对于课堂教学来讲,坐在后排的学生就无法看见。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和课程进度的要求,不可能让每个学生花几分钟时间近距离观看。所以,我放弃了这种方法。

    第三,我把篮球当月球。经过反复思考,我想到了用一个体积比较大的球体---篮球来代替月球,让学生在课堂上演示月相成因图。

    在上月相课之前,我从隔壁办公室借到了一个充气不足的篮球,并且将篮球的一半用白粉笔涂成白色,代表反射太阳光的一面。

    “咦,老师,你收的谁的篮球啊?”当我带着篮球进教室时,一个学生好奇地问我。我说“不是的,是上课要用的。”于是,学生们就先议论开了,并且猜测篮球是用来当地球仪的。我没有跟他们解释篮球的用途,而是让他们继续好奇下去,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通过前面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个星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稍留意就会发现,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形状是在不断变化的。下面我们就来演示一下一个月中月亮的圆缺情况。”说完这段话后,我拿出了篮球。下面一片哗然,终于知道了篮球的用途。我先设置了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并告诉他们太阳光线从南方照射进来,篮球上涂成白色的一面就代表月球被找亮的部分,要求演示时亮半面要始终朝向南边。当我说我需要两个助手来演示月相成因时,四个班级中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班级活泼的学生比较多,积极要求演示的学生也比较多;有的班级本身比较安静,学生不够积极。但是,最后,我还是在各班选了两名学生来在教室里演示。我先分配好两人的工作,一个人代表站在地球上的观测者,另一个学生“拿着月球”。在我的指挥下,地球上的观测者站在教室的正中央,“月球”在不断的移动。我把整个教室八个方位作为月球移动的位置。首先,我让“月球”站在观测者的右侧,(观测者要随着月球的移动在原地转身,改变观测方向。)让观测者说出他所看到的月亮的形状和月面的朝向。我的工作就是,根据他所说的形状及月面朝向,在黑板上画出图形。我发现,每换一个角度,观测者观察到的月相与教材中的月相成因示意图总是一致的。当这两位同学在演示时,我留意了一下其他同学,发现他们也在很认真地观察。月相这部分的教学效果比较好。

    不过这节课的设计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在“月球”移动的方向上,我不应该告诉学生应该如何移动而应该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完成。这一问题,是我的指导老师给我指出的,并且在后面的两个班时我也及时做了调整。

    这个案例来源于实际,使教材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案例分析的过程,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运用新学的知识来理解月相,使知识变得鲜活、有趣。

    案例分析的过程,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促进思维,开阔视野,是学生得到综合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范文2

关键词:高中;地理;策略

现代世界要求呼吁科学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地认识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其中包括人类和自然资源、人类和环境、人类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协调的发展关系。让人类明白,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科学的发展,给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地理教学案例开发概述

1.1地理教学案例开发的概念。

地理教学案例是指具有特定具体的地理学科内容的教学案例。地理案例就是用于地理知识有关的事例,对地理理论知识进行具体的解释。它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它一般是按照描述式或者叙述式的格式进行介绍。二是在案例中不会出现具体和详细的相关原理的概念,只是在其中隐约地包含着。三是地理学科的教学案例出了具有真实的特点以外,还会引起学生的探究精神,因为案例会引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四是每个案例都是独特的,这样让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案例中学到不同的知识,了解到不同的地理环境。

1.2地理教学案例开发的意义。

案例教学的发展对学生和老师都具有极大的意义。首先,它可以促进学生更加充分的发展。因为案例可以使非常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加容易,深刻的理解知识。案例可以使外部的地理知识变得内在化,这样有利于学生可以终身的利用和学习知识。案例使相似的地理知识形成清晰地知识结构模式化,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式和科学观念。案例可以引出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可以带动老师专业化的发展。老师参与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有利于提高老师专业知识的发展,使老师的地理知识结构更加的完善。简言之,案例教学可以增强教师专业能力。

1.3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开发的现状。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开发的现状存在着令人担忧的现象。首先,案例开发的来源主要来自于教材,教材之外范围涉及很少。这样还是无法带领学生脱离教材的视野。其次,接近教学的案例使学生所认知和熟悉的,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案例开发都是由老师整理的,缺少学生的参与,所以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2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开发的理论依据及其开发原则

2.1理论依据。

首先,因为案例就是为了更好的讲解教材知识,所以还是要根据教材进行教学案例开发,要注意教材知识结构的核心层次特征。这是必要条件。但是也要注意教材只是一个素材,要加入问题的设置,引起学生的兴趣。案例开发的活动也要符合认知规律———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其次,要发挥“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要注意加入学生的参与,这样才会更加的符合学生的学习角度,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后,要注意案例开发的系统化。系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整体性,然后构成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具有相关的联系。教学案例的开发要注意各个组成组分之间的联系,使得各个知识形成系统的框架。

2.2开发原则。

首先,要开发地理教学案例就得具有地理特点,所以要符合地理性原则。其中案例素材要有地理意义上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要能够客观的反应地理规律,反应地理现象和地理样貌之间的关系。其次,要符合参与性原则。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师教学的专业性和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所以对于开发案例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参与,才会达到预想的效果。再次,要符合教学性原则,要注意教学大纲的要求,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开发。开发的案例必须适合学生的学习,更好的完成教学大纲制定的教学目标;符合教材的设计和教学内容,拥有多样性。最后,要符合“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即可行性原则。要注意案例开发的可行性,因为不能浪费学生的时间,但也不能随便找一地方进行简单,粗略的研究,那样得的数据是不准确的。

3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开发策略

3.1了解开发主体是开发的必备起点。

高中生端正的学习态度是参与地理案例开发的前提。在地理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指他对案例教学所持的比较持久的内在反应倾向,它由认知、情感与行为倾向构成。它既是先前地理案例教学的结果,也是后续参与地理教学案例开发的前提。学生扎实的知识基础是有效参与案例开发的保证。学生已有知识必然会影响到新知识的获得,新知识只与原有背景中的某些观念相联系,才能够被保持并加以利用。学生优化的智能结构决定参与的最佳方式。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智能结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案例开发时,要善于利用学生的智能结构,组织相应的活动或设置会发挥其优势。

3.2明确开发目标是开发的必要前提。

首先,案例开发目标的确定要依据学生特点。其次,依据课程标准制定开发目标。最后,依据教学目标制定开发目标。总之,地理教学案例既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也要符合地理知识的逻辑要求,同时还要符合教学规律。

3.3熟悉开发渠道是开发的重要途径。

开发渠道的多样性,有利于增强案例的真实性。渠道包括:地理教材、高中地理教辅资料、乡土地理资源、报刊杂志和网络及其它信息化资源、社会资源。这样可以提高案例的可靠性,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4掌握开发方法是开发的有力支撑。

这种方法的信息是师生从现有的资料中直接搜到的,由于所搜集的信息是现成的,因此成为地理教学案例开发最容易实施的方式。其次,社会调查法。这种方法是指运用社会调查获得地理信息材料,编写教学案例,再用案例分析来进行地理原理学习,一般侧重于社会性和人文地理方面的研究课题。最后,地理实验观测或野外考察法。地理研究离不开科学地观测,所以需要这两种方式进行科学地研究。

4结束语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科学地性质,地理案例开发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育科研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案例开发的行动研究有益于教师专业化,对于促进学生更充分的发展,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有重要作用。所以进行案例开发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规划,争取发挥案例开发最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倩.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范文3

一、教学中注重地理案例的积累

从目前高中地理的教学现状来看,对地理案例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方式获取更多的地理案例。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周边存在的旅游资源等地理资料建立一个教学案例,如此一来既能够满足学生对地理学习的要求,又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地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例如,某教师在进行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这一章节第二节“山岳的形成”的教学时,将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与日本富士山两个案例结合起来,学生既能够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同时又了解了冰山与火山的相关地理知识,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教师在讲“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这个章节时,将第二节与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实现了联合,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将我国的小麦、水稻两种主要农作物进行了特点分析与对比,加深了学生对农业的认识。

二、加强地理案例的精选与优化

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带有明显的目的性。精选出更加符合教学目标与学生认知规律的案例,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教师在进行案例的选择中需要选择具有典型性、全面性、启发性的教学案例,只有这样才能够加强学生的全面理解。

例如,某教师在进行“钱塘江大潮”这个案例的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钱塘江大潮的景观,特意播放了一段视频与图片,在这种刺激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钱塘江之所以如此壮观是因为什么?在什么时候能够最好地观赏到钱塘江大潮?钱塘江大潮的特点是什么?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思考或集体讨论,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与运用以往学到的知识去思考老师的问题,同时在教师的指点下逐渐完成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范文4

近些年来,案例教学的提法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中地理课程和地理教学的研究文章中。在地理教学大纲中规定使用案例教学,可以从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修订本算起。该大纲规定,在高三年级开设地理区域研究的选修课,其中包括“中国国土的整治和开发”的内容。大纲要求结合东北、黄淮海平原、南方红壤丘陵低产区、黄土高原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柴达木盆地、长江三峡、西南地区八个典型地区的具体事例来学习我国的国土整治和开发问题。

当时的大纲和大纲学习指导中都没有出现“案例”的字样,但是《学习指导》中把“采用了原理与事实之间的新的联系方式”作为该大纲的特征之一,而这种“新的联系方式”就是“鼓励采用典型个案或例子说明基本原理”。2001年,教育部对《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进行再一次修订时,正值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始,一些新的教育理念被吸收到修订的大纲中。“中国国土的整治和开发”仍作为选修课,但改为“中国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的案例研究”,这是第一次在教学大纲中使用“案例”一词。该大纲与1996年版大纲的另一个不同,是把案例所在的区域名称从“教学内容要点”中删去,只在“知识要求”中规定了必学的案例,并在该区域名称后面加上了“等”字。

比较两个教学大纲可以看出,后者对教学要求的表述更接近案例教学的本质。首先,教学的主要目标不是定位在对某个具体区域整治和开况的了解,而是定位在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典型问题的了解上;其次,除了“知识要求”中规定的案例外,鼓励教师使用其他案例进行教学,使教学更加开放。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区域发展部分的教学要求中,继续提出案例教学的要求:在“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选择符合“标准”主题的区域,采用案例分析方式编写教科书和开展教学,并规定本部分至少选择3个中国案例,1个外国案例。

课程标准对案例教学的体现与现行教学大纲有两点明显的不同:一是由于区域发展内容的教学由选修变成必修,实际上使案例教学成为高中地理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二是课程标准不再规定必学的区域案例。虽然在大多数实验教材中,很可能仍选择现行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那些案例,但课程标准的开放对促进高中地理课程的进一步开放和适应各地区具体地理情况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更加明确地体现了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学习原理而非仅学习具体区域”的实质。 二、作为学生研究对象的案例

在教学中,案例的使用经常会被泛化,只要是用于教学的实例,如教案、教学体会、教学实录等,都可能被称为“案例”。为了区别教师经常使用的各种例子,本文将“案例”界定为用于学生探索学习用的专门实例,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它具备如下特征:

1.情境化

地理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引用一些鲜活、真实的实例,但这些实例往往不具备情境性,如在讲“人口迁移”问题时,可以使用从我国温州地区到法国巴黎打工居住的人越来越多,在巴黎逐渐形成了一个“温州城”的事例。一般教师会把这个实例作为“举例”讲述给学生,而且不可能讲述得比较详细。如果把“温州城”事例加工成案例,使其成为一个有迁移背景、具体时间、地点及移民生存状况等的描述,就具有了“情境”。情境化是案例的突出特征。

2.典型性和针对性地理案例是根据教学目标整合过的一类教学资源。专门为教学开发的案例都有明确的重点,有清晰的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难以获得充足的教学案例,自己开发教学案例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即使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使用的也大多是一些未经加工的素材,如新闻报道。尽管这些素材也源于现实生活但它并不是专门为地理教学准备的。如果教师使用这些素材作案例,需要在选择时充分考虑素材的典型性和针对性,或者稍做加工,使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可以达到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

3.内容丰富、相对完整地理教学案例从一开始背景的交代到问题情境的描述是相对完整的,有比较丰富的信息使学生对一个点、一个具体区域、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能设身处地地把自己置于案例的特定情境中去思考、去决策。一个出色的案例提供的是一个真实的问题、矛盾和困境,存在着从各个侧面分析解释的可能性,内容的丰富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

4.可读性强优秀的教学案例常能吸引学生阅读。案例的情节、所给的材料和叙述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案例的可读性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前提,既然案例的使用者是学生,如果学生对阅读案例失去兴趣,案例就会失去意义,所以案例应有既能令人愉悦又能增加学生学习经验的价值。 三、案例教学的特征和形式

1.案例教学的特征

案例教学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以案例为媒介,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案例所含地理原理进行提升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的“学”的方式都要发生很大的变化。与其它教学法不同,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所具有的特征有助于学生增加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案例教学的特征如下:

(1)教学过程开放。案例教学的一大特色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2)学生自主学习。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真正被关注的中心,教师的角色就是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参与精神,鼓励学生自主的思考、自主的交流、自主的学习,并进行总结或提炼要点。案例教学中学生在阅读案例内容、寻找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表达自己观点等方面都可以发挥很大的自主性。

(3)探究性。案例教学把教学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探究活动,师生共同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围绕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完成探究内容的确定、解决问题、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过程。整个过程是学生敏锐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学习过程。

(4)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案例教学是使用特定案例学习某种原理或思想的方法。成功的案例教学是把原理的学习与实践的应用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另外,许多尝试案例教学的教师都认为案例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剂良方。真实的案例更能让学生产生与案例角色有情感联系的意识,将自身融人案例情节和角色,这时教师进行思想教育自然是水

到渠成。 2.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两种形式 高中地理教学仍然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做基础,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比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要明显提高。根据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而案例教学是培养高中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决策能力的途径之一。案例的使用有不同方法,这里讨论两种,一种是分析型,一种是决策型。

分析型案例教学的基本环节是:阅读案例一案例分析一内容扩展。下面是环境教育的一个案例(缩略):。

在北京市郊区的杨镇的有一片面积近3000亩的湿地。一家开发商看中该地区,准备在此开发建设“京东大芦荡休闲旅游度假村”。该消息传出后,当地村民十分高兴,并纷纷积极配合开发商的征地工作,并希望将来能到度假村工作。

但是,环保志愿者得知该消息后,却纷纷为这片湿地的命运担忧。当环保志愿者多次赴现场进行考察,四处奔走,先后在多家媒体发表文章,呼吁政府采取行动保护这片湿地。

最终,当地政府对该事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采纳了环保志愿者的建议。

呈现案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一事件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事件中不同的角色所持观点各不相同,所采取的行动亦各不相同。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持那样的观点,采取那样的行动,又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冲突呢?然后安排学生对环境事件中色的身份、行为、观点及行为后果进行行为价值分析,了解人的环境价值取向起着什么作用。最后安排学生分析其他社会现象中人的环境行为及价值观取向。 这段教学的基本结构如下:

内容目标:国民环境行为价值分析

案例:要湿地还是要度假村?

案例使用:分析案例中不同角色的行为反映出的环境价值观

结论:环境价值取向起着决定作用扩展:从环境价值观的角度分析并认识其他社会现象中人的环境行为。

分析型案例教学需要教师从案例中提取引导学生认识地理基本原理的问题,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一步步学习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分析判断方法。

决策型案例一般采用分段式学习方法:案例(部分)呈现一提出问题一学生思考、判断、决策一案例(部分)呈现一检验判断或决策。这种学习的特点是案例本身为学生留下疑问和讨论的空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判断和决策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是曾在教学中使用过的案例(缩略):

包头是最大的工业城市,位于内蒙古中部偏西的后套平原上,北依大青山,南临黄河。市区人口目前已超过100万。包头是“包克图”的转音,意为“有鹿的地方”。1750年仅有600户人家,1938年设市,1957年建设大型钢铁公司后,城市规模得到迅速发展。

20世纪50年代对包头钢铁公司的选址问题进行了综合比较,提出了三个规划方案:

A一包钢在河西,新城在河东,新城近包钢,距旧城14—20公里;

B一包钢建在离旧城不远的台地上,周围发展为新城,远期可与旧城连成一片成为一个整体;

C一工业区、新城、旧城分散布局。

教师根据案例提出问题:根据工业区位原理,比较包钢选址三个方案各自的优势和问题,你认为哪一个方案最好?为什么?当学生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决策后,教师继续呈现案例的结果部分。

1955年,由苏联专家组确定采取A方案,该方案的优点是占用良田较少;新发展的居住区(新城)受工业污染影响较小(以河流为防护带);利于大型钢铁企业发展。受该方案影响,包头市目前城市中存在的问题是新旧城分离,交通联系东西过长,不方便。……

比上述活动更为开放的学习方法是教师只提出问题,不提供备选方案,直接由学生进行决策。支持这个案例教学的地理理论内容,可以安排在案例出现之前,也可以安排在活动之后、结论之前,还可以把原理的学习与活动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判断和决策与实际发生的状况做比较,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自己的研究活动中理解相关的地理原理。 四、案例教学推进地理学习评价方式的改革

新课程标准只提出使用案例学习的要求而不规定具体案例的做法,不仅对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开放性有积极意义,而且为推进高中地理评价方式的改革打开了新的思路。以高中会考为例,现在对高中学生地理学习成就的评测主要以统一的知识内容和材料为主,例如下题:

读上海宝山钢铁工业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影响上海宝山钢铁厂发展的因素是:土地、水源、市场、技术、能源、矿产、劳动力、农业基础、工业基础和交通等,将属于上海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因素填入空格中:——。

2.上海钢铁工业的发展,推动了上海工业地域的形成,增强了上海的经济实力。下列工业部门与钢铁工业在生产上联系密切的是:()

A.造船厂B.面粉厂C.织布厂D.机械厂

案例学习的特点是以理解、掌握、应用地理原理和地理思想为主,案例本身只是学习的工具,而不是要学生背下的内容。课程标准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案例规定的开放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甚至不同学生使用不同的案例学习同一地理原理的现象成为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区域发展学习或其他地理原理学习成就的评价,就可能增加更为开放的方式,例如,采用如下的问题方式:

休闲与旅游:

使用你研究过的例子,解释旅游为一个地区带来的利弊;

国家公园可能遇到来自不同群体不同观点的冲突。举出你研究过的相关例子;

发展中国家开办的旅游有利有弊。使用你研究过的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例子,解释这个论点。

这类题目可以用于使用任何具体案例学习的学生,因为评价的是学生对旅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范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核心素养;高中地理

一、研究背景

地理核心素养,是在地理素养的前提下,找出其中主要的、对今后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地理学科素养。在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转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所以,基于核心素养下,我们做好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工作,加快培养综合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综合能力水平。不过,目前学校教育中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学校为了提升学生考试成绩水平,地理课堂教学中依然以传统教学理念。而在实际教学中,基于地理核心素养下的案例教学发展中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全面做好核心素养下地理课堂的案例教学工作,对于我们做好地理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存在问题

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案例教学开展中,不同教师也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持有积极态度。不过,在实际过程中,推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工作,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案例教学中,地理核心素养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在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认知普遍不足,片面的认为地理学习中仅仅通过死记硬背便能够过关。整体上看,学校管理中,对于地理教育内容及其价值普遍缺乏明确的认知,特别是在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方面,认知程度更是非常有限。所以,从教师层面,由于尚未对地理教育的认知特别是对于地理教育核心素养的认知没有提升到一定的层次。因此,地理课堂案例教学中,教师很容易会忽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

(二)教师案例素材选择渠道单一,尚未形成系统化案例素材库

案例教学中,教师选取的素材来源主要以网络、课本、日常生活等不同方面。不过,在各种各样的素材来源下,如何选择与教材能力要求相符的典型案例,则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去筛选。在案例选择中,部分教师仅仅注重案例的趣味性,而忽略了案例的知识性。因此,案例选择的针对性不强,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地理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并没有建立系统化、专业性的素材库,教师具体应用教学案例时,每次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筛选。

(三)案例教学中没有尊重学生主体意识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地理案例教学中,教师没有发挥主导作用,对于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缺乏一定的引导。相应的,在案例讨论中,教师也缺乏对于学生案例讨论的指导,甚至存在着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相违背的情况。同时,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时,大多以小组讨论并由代表发言汇报方式为主,而在讨论中很容易出现部分学生讨论不积极、不主动的情况,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水平。

三、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提升建议

(一)提升地理核心素养在案例教学中的认知

提升核心素养在案例教学中的认识水平,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掌握相关地理知识,提升合作及互动性水平。同时,教师也应该重点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推动地理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首先,在日常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确定将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应用到地理案例教学中来,在能够明确课堂教学方向的基础上,推动学生更好的提升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不同的地理案例中来找出并分析问题,通过不断探索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来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能力。

(二)确定案例筛选原则,建立案例素材库

案例筛选中,地理教师应该按照典型性、客观性的原则做好案例筛选工作。首先,典型案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案例选择时,教师还应该以客观事实为参考。在案例素材选取中,主要以自然、人文景观为主。只有这样的案例,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学习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水平。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重点做好案例素材库收集整理工作,结合生活实际做好素材更新。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范文6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案例教学法 主要作用 实施方法 注意问题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讨论研究和锻炼的能力。这种方法在国外非常盛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它能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实践情境,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实践证明,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地理案例教学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目前主要见于高中地理新教材,它提供了一定数量的直观形象的典型案例,供师生使用。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加快了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探索和使用。地理案例教学主要有以下作用:第一,便于理解知识。通过地理案例教学,便于学生加深对抽象地理知识及原理的理解。由于地理案例不仅具有相关的背景数据或材料,而且具有直观、形象、典型等特点,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深化,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也有利于将抽象地理知识形象化、地理概念具体化。第二,利于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地理案例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地理案例来源于现实实生活,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及经验去剖析案例,把握案例的关键,也需要对案例进行引申和扩展,创造性地评价案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拟定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第三,有益于能力的培养。通过地理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侧重点在于讨论和交流,清晰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力争说服对方。而且,案例是对现实问题的重现和预演,通过有针对性地分析案例,可以加强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通过地理案例教学,学生经过准备、讨论、归纳等一系列学习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这既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增强他们学习探究的兴趣,有助于他们对所学的地理知识及相关理论的深化和巩固。

二、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法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应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地理案例的选择这是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的前提。案例选择首先要求地理案例具有针对性,案例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定的,能反映地理事项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其次是地理案例的真实性,客观性,案例必须是地理事实,符合客观实际。再次是地理案例的适时性,案例不仅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还要符合当代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最后是地理案例的实用性,案例必须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特别是从家乡地理事项中选取的案例最受学生欢迎或关注。总之,选择地理案例时,既要考虑案例的质量,又要兼顾学生的自身素质,更要切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2.地理案例的运用是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的重要步骤。首先提出地理案例,然后引导、确定研究主题。地理案例的提出方式多种多样,加印发地理文案材料、教师学生描述、多媒体展现、模拟实际情景、现场参观考察等。案例提出的动机有提供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研究或印证知识点,加深理解或引发学生拓展,培养地理创新能力。其次分析讨论地理案例。案例分析,这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案例分析一般有三个步骤:第一,个人分析。要求学生做好个人分析,先认真地阅读一遍案例,了解其意,确定案例中哪些材料较为重要,并在草稿纸上写下关键性内容。让他们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思考。第二,小组讨论。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人数一般以三到五人为宜。其次要求各个同学在个人分析的基础上,向小组成员简介自己所作的分析以及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针对不同的观点及存在的疑难,谈谈自己的见解。注意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规定时间,以提高效率,教师的职责是促使学生在宽松、自主的状态下有序地进行研讨、学习和探索。第三,全班交流。在小组讨论基础上,各组就案例学习情况进行交流。相互启发,相互研讨,这种合作探究使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3.案例的实践总结与评价。通过案例总结与评价,应认识到它的真正作用: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地理课堂中对案例教学评价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肯定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2)不讽刺嘲笑、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观点;(4)注意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分析和认识问题。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会积极质疑,勇于创新,思维才会最大限度地被激活,实践精神得到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以发展。

所以,只有在教师经常性的引导和训练中,学生才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并从多方面去思考、探索某种前所未知前所未有的新的东西,达到创新思维的新颖性和创新性的统一;才能通过有效的发散思维,重新集合信息,整合出最优结论,并从多种联系、多种角度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机结合;才能让案例教学立足于现实,实事求是,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

三、在地理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案例讨论中尽量摒弃主观臆想的成分。教师要掌握会场,引导讨论方向,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不要走过场,摆花架子。案例教学费时较多,因而案例选择首先要精当,开始时组织案例教学要适度,需要师生精心准备,办一次就办好一次。其次学生一般都具有实践经验或强烈的求知欲,不必担心在课堂上讨论不起来,即案例教学一定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才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2.重视双向交流。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听没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的测试时才知道,而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们还要经过缜密的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他们的答案需要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由此可以看出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的结合。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应考虑与其他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传统的讲授法尽管存在很多的不足,但也有其自身的优势,特别是对一些基本概念的掌握,仍是不可缺少的。案例教学法与现场观摩、情景模拟、实验操作、作业练习等方法之间也不是对立的,它们对培养目标的实现各有优势。现场观摩重在学生的直观感知;情景模拟重在学生的实践感知;实验操作、作业练习重在学生的实际技能。在地理教学中,应根据课程的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他们互相结合,取长补短。

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通过给学生创设情境,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它利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并在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这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创新能力,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当然,案例教学的要求较高、难度也较大,教师平时要注意多积累、多搜集,精选教学案例,甚至自己撰写教学案例,真正发挥案例教学的实际效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