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范文1

关键词:世界经济;发展失衡;问题探讨;对策研究

一、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问题表现

1.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

当前,造成世界发展不平衡的主要问题之一,便是发达国际发展的不均衡。其由于本身的政治体系一经济体系的差异,以及科学发展的技术不同,市场需求不同及人口地域不同等,造成了国家本身发展有别于其他国家。研究世界近代史可以发展,自冷战结束之后,经济稳步发展并在全球起领导地位的美国,其发展实力一直稳居世界首位。然而,仔细研究历史可以发展,二战后的日本与西欧国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其经济发展水平已经逐渐赶超美欧等过。这正是由于其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需求的增加、以及人们受教程度的稳步提升带来的有益结果。由此可见,虽然同处发达国家行列,然而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的经济模式与政治体系,所构架的不同社会体系,对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造成了发达国家内部与整体发展间存在的失衡现象。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

当然,比起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是致使世界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更主要原因。众所周知,发达国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创建起众多的“垄断性”行业和科技,这些行业和科技在一定程度上大大促进了其国家经济的收益情况。相对的,由于技术发展不完善、经济体系仍在建设与摸索过程中,虽然就中体而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当前的发达国家,然而其人口压力同样重于发达国家,造成人均增长受到限制,并直接影响了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收入情况。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程相较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因此其社会经济形态转型尚不完全,这导致了其产业发展中的科技渗透水平较低、发展效率较慢、发展收益受阻等众多现象产生,没有良好的经验指引,造成了其经济发展频走弯路,从而导致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失衡现象产生。

3.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

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共同作用于世界经济发展,导致世界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另一重要问题为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归功到底也是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模式,市场本身的供需能力,自然资源的蕴含情况、地质地域差异,以及社会群体受教育程度造成的。自二战结束之后,发展中国家开始了稳步的发展与建设,而其在建设国家与民族经济的过程中,国家本身蕴含资源及地质地域环境造成了发展条件的天差地别。另外,本国内的市场需求,国际间的市场需求关系,同样造成了其经济发展的迥异,也是造成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当然,受教育程度注定了其科学技术的掌握与应用,在社会资源运用与开发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确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决定了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均衡对策

1.发达国家修正负债依赖型经济增长模式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经济地位在全球中逐渐凸显而出,一度使美元成为全球货币衡量单位,并促使美国账户常年处于赤字状态,美国经济为确保其内部平衡,向外借债成了其发展经济的必然手段。随着债务的不断增加,美国的经济地位也逐渐有所下滑。身处于世界发达国家经济领导地位的美国如不更加自身经济增长模式,将很有可能造成全球性的经济动荡,同时促成世界经济进一步失衡。因此,美国等发达国家应应对当前负债依赖心理,转变内部经营模式,确保自身经济发展,以现代化经济管理理念更加趋于科学性和实践性、人性化,更加尊重人的发展与个性,管理更加的民主化、和谐,在这样的管理体制观念,有助于形成巨大的凝聚力,促进经济发展的转化升级。

2.发展中国家完善内需经济增长模式

内需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经济影响作用,需要通过对国内产业布局以及经济资源配置力度的加强改变现有的阻碍内需经济增长的问题。对国家金融业的风险以及相关企业投资风险进行多重考虑,通过调整适当的对应政策,改变政策上对内需经济增长出现的壁垒,从而让发展中国家的内需经济获得提升。

3.采用产业集群的协同管理,促进经济主体间的协作

当前,现代化经济管理在管理理念上有所改变,但是在实效上并没有达到质的飞跃,因此,现代化经济管理在日后的发展中,仍面临着重大的转变。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元化思潮的冲击现代化经济管理面临着重大的观念转变。产业集群主要优势表现为产业链各环节衔接有序、互利互惠、运作顺畅、价值共享。增强技术柔性,利用产业集群协同管理来强化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技术环节梳理。其实现途径是针对技术薄弱环节应强化其在技术引入、技术创新及与技术相关的土地、劳务、水电、人力等配套资源投入力度,根据产业集群产业链各环节自然价值分布状态调整资源分布,避免发生单一环节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

参考文献:

[1]邹伟伟.中美经贸关系的历史发展与政策博弈[D].西南财经大学,2010.

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范文2

关键词:农民负担;农村经济;不利影响一、前言

农民负担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如何解决农民负担问题,降低农民负担,成为了多年来各级政府的主要工作内容。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来看,农民负担问题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根本解决。为此,我们不但要明确农民负担的现实特点,还要认识到农民负担对农村经济的不利影响,并从农民负担的定义出发,认真研究农民负担的成因,重点分析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正确认识农民负担对农村经济的不利影响,为解决农民负担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二、农民负担的含义和界定

从目前农民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来看,对于农民负担的理解,主要应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农民负担的狭义与广义

狭义的农民负担是指农民在物质方面的负担,这是主要的农民负担,指农民在生产经营活动和收益分配过程中,所承担的向国家、集体及社会有关部门缴纳税费、财物、提供劳务的总称。

广义的农民负担还包括精神层面的的负担。然而一般农民精神层面的负担通常都是因为物质方面负担过重而引起的,所以解决农民物质层面的负担尤为重。

2、农民负担的界定

广义的农民负担标准也隐含着三重含义: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农民的心理承受能力,农民所必须承受的法定负担限额。若超过了农民的心理承受能力,即使在其经济承受能力之内,也会影响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若超过了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就直接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如果法定的农民负担限额接近或超过了农民的承受能力,则合法负担也会成为不合理的过重负担。所以,农民分担过重的界定不能只单纯的看某一方面,而是应当结合两方面综合考虑。

为此,我们应对农民负担的定义和界定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并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做好农民负担的研究。

三、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

从目前农民负担的形成来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来看,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从根本上造成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

目前农村经济相对于城市经济发展而言,整体发展速度缓慢,农民从农业中获得的直接收入增长液相对较慢,而农业生产生活支出又在不断加大,由此造成的农民负担过重问题,一时难以得到消除。所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是导致农民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

2、现行体制不完善,加重了农民负担

在当前农业经济政策中,对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负担的规定较少,政策和体制不完善是导致农民负担加重的主要原因。所以,对于农民负担而言,现行体制不完善是导致农民负担存在的主要原因。为此,我们应将体制原因作为农民负担的主要原因,只有对体制进行不断完善,才能有效减轻农民负担。

3、随着社会的发展,带来农民负担的新问题

农业税的取消,对减轻农民负担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物价的上涨,农民种地成本随之增加,农民负担的新问题也随之出现。所以,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形势,给农民负担带来了新的问题。为此,我们应对农民负担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结合社会形势发展,做好农民负担的分析工作。

四、农民负担过重对农村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分析

目前来看,农民负担过重对农村经济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结合当前农民实际存在的负担,农民负担过重对农村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负担过重,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农民的负担过重,会使农民用于生活的资金越来越少,农民的生活质量将会受到较大影响。从农村生活来看,农民负担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农民的生活质量就会下降一个百分点。所以,农民负担与农民的生活质量有着紧密联系,农民负担越重,农民的生活质量越低。

2、农民负担过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推动力,农民负担过重,将会导致农民对农业生产投入不足,影响农业产量和产值,进而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农民负担过重,将会危害农村经济,使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受到较大影响。为此,我们应正确理解农民负担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3、农民负担过重,影响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农民负担过重,会导致一部分农民对农业生产缺少积极性,进而转向进城打工而丢弃农田。所以,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将会对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有较大的影响,不但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还会危害农村再生产的开展。为此,我们应认识到农民负担过重,对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积极性的影响。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农业生产中,农民负担问题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只有认识农民负担问题对农业经济的危害,重点解决农民负担问题,才能保证农业经济有强有力的支持,进而保证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质量。

参考文献:

[1]蒋荣,代礼忠;评价中国农民负担的指标体系及运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徐增阳,杨翠萍;深化税费改革需要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J];调研世界;2004年06期

[3]李春根;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民增收研究综述[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雷晓康,贾明德;有效解决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的对策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范文3

摘 要: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正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两大严峻的问题,如何改变其旧有模式实现顺利转型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除了政府政策调控外,应该通过市场的手段规范资源型城市发展方式。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易手段,“碳金融”已经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开展试点。以此为经验,碳交易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引入国内各大资源型城市。本文以国家级能源基地榆林为例,为企业和地方政府实现科学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低碳;碳金融;资源型城市

1. 引言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阶段,其中凭借优厚的资源优势,一批资源型城市迅速发展,为国家提供了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能源动力。然而,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破坏之间的矛盾在资源型城市集中呈现,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并且,这些城市的工业部门能耗水平非常高,加上工业生产技术水平总体较为落后,资源型城市经济的高碳特征尤为凸显。

本文提出,当前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协调。调整产业结构急需融资,碳金融的发展正好迎合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能够发挥 “碳货币”职能,通过碳金融服务将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汇聚于低碳经济领域,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第10期.

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范文4

【关键词】经济增长 环境成本 社会健康成本

一、研究背景

环境是人类得以生存和不断发展的基础,并满足了人类的基本物质需求,为人类的社会经济生活提供必要的空间和资源。我国经济在近30年始终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但是却始终采用投入、耗能、排放均较高的原始经济发展方式,造成了我国的资源枯竭、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增加。近几年在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联合的关于国家环境分析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的污染城市占全世界的总污染城市的较大比重,拥有500个大型城市的中国仅有不到5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可以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我国要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就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面对我国当前存在的经济、环境问题,我国政府和各界人士纷纷呼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我国的经济发展转变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新型发展方式。学术界的相关人士也根据当前的经济发展和环境、社会人口健康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实现顺利转型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二、经济增长与环境、社会健康的关系

(一)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

经济增长与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说是人类该怎样和自然实现和谐相处。解决当前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经济增长与环境这两对矛盾。保护环境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二者应同时进行,不能只顾一头。想要实现环境的保护,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发展来支持,因为环保是一项长期且耗费较大的工作。随着近些年的发展,绿色、环保和可持续的经济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为了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局势,我国必须不断调整经济发展结构,保护我们的环境,实现全面发展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经济增长与社会健康的关系

只有当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后,才会唤起人们对健康的企盼。经济发展的最初目的应该是保障人们的生存和健康,但是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却导致了环境的污染,影响了社会的生存健康。所以,我们应不断改革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发展。

三、分析经济增长的环境、社会健康成本之间的关系

环境成本就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了环境的破坏,进而使人们整体的生活质量下降,人类为此付出的代价而产生的成本。环境退化成本和保护环境支出是环境成本的两个组成部分。保护环境支出就是为了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而产生的成本;环境退化成本则是因为环境的破坏导致的损失和进行一些保护行动产生的花费。

社会健康又被定义为社会适应性,即为人们对自身生存发展环境的适应,也就是人们对外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性。

(一)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分析

资源的消耗(水资源和气候资源)、环境的污染(土地污染和大气污染)、生态的退化(土地荒漠化和自然资源枯竭)为环境成本的三个部分。

环境成本中的资源消耗成本主要是指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和耗损而造成的成本。根据自然资源本身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矿等矿产资源和缺水地区的水资源等为不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为可再生资源。

(二)经济增长的社会健康成本分析

经济的发展对社会健康的影响要进行辨证的分析。有利方面表现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存和居住环境得到不断的改善,也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保障不断完善,解决了我国居民看病难的问题,保证了绝大数人有钱治病,将我国的健康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局面;不利方面为,由于没有处理好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造成环境的不断恶化,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存健康。由于近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直接影响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进而引发各种的消极的影响,使因物质条件提高带来的积极影响消耗殆尽,社会健康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

四、经济增长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的建议

面对当前经济发展与环境、社会的矛盾,我们应该从当前的实际出发为解决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的矛盾提出合理的建议和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在我国的GDP增长中的损失主要为资源的消耗,在我国特别是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主要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为特点的发展方式,以消耗资源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实现经济的全面持续发展。所以,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绿色全面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及时的转变当前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对有严重污染的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并不断促进其改革发展。

(二)对西部进行生态补偿,生态脆弱区实施生态移民

我国的地势整体上为东高西低,我国的大部分的河流均发源于西部地区,此地区的环境变化对河流的中下游有重要的影响。由于西部本身的气候恶劣和生态脆弱,此地区的环境极易受到破坏。为实现地区间的平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问题,政府应重视此问题。如将东部的发展与西部的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东部将因西部的牺牲而获得的经济效益进行估算,将其转换为货币补贴给西部地区,为其经济方式的转变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避免西部地区因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对环境进行的破坏,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实现东西部共同富裕。

五、结束语

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目的就是回报社会、回报人民,但是由于发展方式的落后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健康问题,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来发展经济,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应该立足实际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社会健康的全面发展。

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范文5

【关键词】碳排放;支持体系;低碳经济

一、我国低碳投资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实体制造业经济的主导地位,高碳排放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同时我国的碳排放量越来越引起其他国家的关注,目前我国的碳排放量已经超越美国成为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多的国家,随着气候变暖问题的进一步加剧,我国传统经济发展 “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特点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随着碳排放问题的国际化,在国际上我国也开始面临来自政治经济方面的双重压力,2009年我国政府明确制定的碳减排目标以及哥本哈根会议上的负责任表态表明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初步进展。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传统经济注重发展速度的理念、技术水平,以及相关市场、制度、服务体系不健全的影响,我国目前阶段距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概括的讲,制约我国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变的要素有二。其一是科学技术的因素,人类社会早已进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几乎任何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都得基于一定技术水平,当前我国努力实现低碳经济模式转变,改善我国经济发展结构,提高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保证经济发展的质量必然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撑,我国目前在碳排放的检测、控制技术以及碳排放的交易管理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已经初步实现低碳建设的要求,但要完全克服技术的屏障仍然需要很大的努力这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我们所面的重要问题。其二是相应的制度机制因素,正如出现市场定价不合理导致交易有失公允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企业的成本费用的产品分配机制不合理一样,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转变的如何,制度机制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甚至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国目前阶段的低碳经济转型恰恰缺乏相应的有效制度的支持,因此如何完善适应低碳经济转型的制度因素成为目前阶段低碳经济发展支持体系的最主要内容。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低碳经济所需要支持体系归纳如下。

二、我国低碳经济的支持体系

(一)低碳经济的市场信用保证体系

发展碳交易市场是引导和规范低碳投资、消费,不断改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增长质量改善的前提,当前制约碳交易市场建立和促使其活跃,持续稳定的基础原因是低碳交易的信用体系问题。我们将碳交易市场分为国际市场、国内市场,碳交易市场包括直接的现货交易市场和非现货交易市场。目前国际市场主要是“清洁注册机制(简称CDM)市场”,关于CDM的市场主要交易原理为,该组织机构针对全球自然环境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碳情况下碳排放的承受程度,分期制定一定的碳排放限量或碳减排标准权证来限制成员国碳排放经济主体的碳排放量,碳排放主体到该机构注册,通过无偿分得和购买来获得碳排放权证。作为对全球负责人的大国,中国是CDM的主要的成员国之一。另外,我国的国内环境交易所近几年也开始建立,其市场交易原理和国际市场基本相同,也是通过信用签证来获得相应的碳排放限度,超过的碳排放需要通过有偿交易获得。单从交易所的数量上看,我国碳交易市场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评价市场化进度的重要标准是市场交易的质量即主要是市场效率,而非交易所的数量。而决定市场效率的重要前提是市场的信用程度。

笔者对市场的信用按照交易主体分类认为主要包括如下内容:签证机构的信用和碳排放权证购买者的信用,以及其他参与者的信用,譬如中介机构,任何没有公信度的碳交易机构都会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法律保障,碳排放权证的价格以及效力都不会得到碳排放权证需求者的共同认可,这种状况下不可能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碳市场机制。因此各利益主体的信用必须具有相应的保障机制和制衡机制。我国目前的碳交易信用机制几乎没有建立,大多数地方性的交易所缺乏公信度,其签发的碳排放权证必然缺乏信用保证。另外,碳排放主体以及中介机构的申报、核算的基础材料也同样受到质疑,没有相应的信用保证我国的低碳经济转型无从谈起。

(二)低碳经济的决策评价体系

低碳经济的决策评价体系分为宏观的决策评价体系和微观的决策评价体系。从宏观上讲低碳经济方式的转型是基于我国经济发展不仅要注重经济增长速度还要注重增长质量的考虑,这就要求政府在做经济决策时,必须将低碳作为其基本的决策维度,不能仅仅只考虑GDP等直接的评价维度。相应的政府决策的后续反馈评价是也要将低碳因素作为主要维度因素考虑。发展低碳经济从微观上讲是企业管理层的决策,而管理层的决策必然会受到一定的绩效目标的引导,目标的制定必然是基于相应的决策评价体系的考虑。传统的评价一个企业决策绩效的标准主要是以企业自身为主体,是以企业直接的获利因素为标准,而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必然需要将低碳因素算作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低碳经经济具体的讲就是要引导低碳的投资和低碳消费,支持包含有低碳价值理念的商业模式的完善和发展,支持低碳经济模式的转变就需要有相应的决策评价体系的规范,无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上讲,低碳经济模式的决策机制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低碳因素作为价值主体投资决策,以及反馈评价的主要因素来考虑。

(三)低碳经济的财会、金融服务体系

现代经济发展市场运行规律表明财务和金融体系是经济活动,支持经济发展、管理的最重要服务体系,我国的低碳经济模式转变同样需要财会、金融体系的支持。

低碳会计体系的核算、计量规范的科学合理性将直接影响着低碳经济运行管理的效率和低碳市场的公平。哥本哈根会议后低碳会计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各项研究表明传统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并不能完全保证反映低碳经济商业模式的需求,其表现列举如下,基于低碳经济的管理要求,低碳经济所要求的会计假设可能较传统的会计假设有所变化,举个例子讲如果会计报告严格的基于“会计主体”假设,那么那些独立于企业主体之外的低碳经济价值如何反映就值得探讨,另外与低碳有关的价值通过什么样的会计要素来确认,需要通过什么样的计量属性来反映还未有定论,低碳会计利润是否应作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也值得进一步探讨。目前低碳会计在环境会计的基础上有了一定发展,尤其是美国低碳会计准则的制定使得低碳会计规范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但是基于低碳经济商业模式的不断发展完善,低碳会计也将不断地随之变化,假若低碳会计的发展不能满足低碳经济的步伐,将会制约低碳经济模式的进程。

金融体系已经成为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低碳经济的转变发展自然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持,现在低碳经济行业的发展受到了资金技术的制约,而技术的研发必须有资金保证,因此低碳经济的发展必然需要依靠碳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持。然而,哥本哈根会议并实现实质性的进展,这就未减少世界碳金融服务的风险。我国的碳金融体系已经开始萌芽,据调查我国目前的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在信贷计划管理中都有 “绿色信贷”内容的涉及。国家碳金融支持政策也开始出台,努力支持低碳产业的发展,例如,有些地方为为低碳企业提供信贷担保等。但是,整体上讲由于碳交易信用体系的不健全,碳金融服务的风险很大,碳金融体系并未得到实质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低碳金融的理念并未真正建立,由于缺乏约束和激励机制很多地方都在一味的搞形势,低碳保险低碳基金等金融服务还未开启,碳金融风险很难规避,低碳产业就很难得到金融系统的支持。

(四)低碳经济的财税政策体系与法律保障体系

低碳经济是我国目前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走向,进行的一场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变革的探索,任何大范围的经济变革目标的成功实现,必然离不开国家财税激励政策的支持,目前我国的低碳投资项目风险很大,许多民营企业的低碳项目并没有得到相关财税政策的支持,目前由于无法对低碳项目的确认、以及低碳项目的实施目标和核算计量有个准确的把握因此,财政税务部门很难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低碳支持政策,截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具体的税法条文来规定低碳产业的减免税办法,由于低碳信用建设的不够,以及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标准仍然主要体现在GDP的增长等,低碳投资缺乏相应财政拨款,财政借款以及财政担保的支持。另外我国没有将低碳经济的相关内容用国家法律的强制力来维护实现,因此低碳经济行为的合法性没有相应的保证,主要表现在碳排放交易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没有具体的立法保证;碳会计与金融服务规范没有得到法律的统一规范;相关的制度监督、控制体系没有得到法律依据,因此加强这方面立法、执法建设势在必行。

(五)低碳经济的人才支持体系

上述低碳经济所面临一切技术和制度规范支持体系所面临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需要人来解决,经济社会的各项活动的规范都是以人的行为为依据。未来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效果如何,其决定因素是这方面人才队伍的建设。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具有综合技能的人才支持,而根据目前形势分析,我国目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恰好缺乏这方面的人才支持体系,从碳交易市场,碳会计,碳金融,以及宏观与微观决策评价,财税政策法律等支持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上看迫切的需要相关人力资源的建设。

三、对我国快速稳健的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建议

针对上文关于引导低碳投资,发展低碳经济支出体系的论述,我们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提出如下建议:

(1)基于当前我国碳交易市场信用体系在碳经济模式转变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国内外碳交易风险相对较高,信用度较低。我们应该加强国际的谈判与合作,建立全球性的公信组织机构,在国内控制不规范的环境或者碳汇交易所的数量,建立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相对公平的的公信组织,提高碳交易的规模和质量。

(2)由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机制几乎完全依赖于传统的决策绩效评价考核体系,这也成为制约低碳经济模式的主要问题,因此在进行决策评价,企业绩效,社会责任等考核时要将碳因素作为衡量的一个维度,建立含有碳权重的考核控制体系,而不能单纯的以GDP等宏观指标的增长来判断。

(3)碳会计,碳金融都是碳经济发展的最关键服务体系,由于碳会计的整体框架还受到相应传统价值观念,传统会计假设,会计要素定义,会计报告目标等的制约,导致目前的碳会计体系不仅无法适应碳经济管理的要求,还成为碳经济发展的一种制约,以此就要加快会计制度建设的力度,积极扩大国际交流,借鉴经验加强合作,争取建立一个合理的适应低碳经济模式的会计服务体系,金融服务在低碳经济的政策引导,以及风险防范,基金支持等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应该加强低碳方面的金融创新,支持相关碳银行、碳保险、碳证券、基金业务的发展,同时也需要其他支持体系对金融体系的支持。

(4)针对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低碳产业减免税的税法规定,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相对可靠地计税基础资料,因此就需要加大计税基础的研究,建立科学合理计税依据体系,在此基础上对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减免税务支持,评价地方政府政绩不应该不考虑低碳因素,因此在考核政府财政支出时,将低碳财政资本单独考虑,引导财政对低碳经济的支持。另外无规矩不成体统,经济的变革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框架结构体系的保证,必须有相关的政策监督监控的强制规范。

(5)人才的培养和人力资源的合理应用是低碳经济转型的保证,相关科研院所需要开设低碳经济相关的专业的综合专业,加大这方面高精尖人才队伍的建设。另外,低碳经济的各项支持体系并非孤立的,是相互结合共同起作用的,因此就需要加大低碳经济体系建设的综合性和协调性。

四、结束语

低碳经济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举措,同时发展低碳经济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内容。任何经济政策变革的实现必须需要相应支持体系的支撑,要想加强低碳经济支持体系的建设,必须首先明确其支持体系的整体框架,分析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的目标,寻找完善的途径。本文正是基于该思路论述的,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希望多加指正。

参考文献

[1]周志方,肖序.国际碳会计的最新发展及启示[J].经济与管理,2009(11):91-95.

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范文6

关键词:水土保持;科技发展;水土资源;生态环境

1、引言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得到快速的发展,各种资源的利用不断的增多。在过去由于社会发展中人们对环境认识不够,各种环境问题不断的涌现而出,成为影响和制约当前经济发展的前提。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严重的制约着各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我国的国情影响,使得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不断增多,流失强度日益变高,并且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至于与影响,形成了复杂而又类型多样的危害形式和特点。开展水土保持是保护水土资源、改善民生、维护生态安全的主要方法和有效途径,更是推动人民生活水平良好提高的有力手段。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不断深入和日益广泛,在社会发展中加强水土保持,实现水土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人们关注的重点,更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保障和建立完善的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的主要基础方式和方法。要完成和保证水土流失的控制方式,就必须结合水土保持科技形式综合应用,这在水土保持领域中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科技探索过程和方式。

2、水土保持科技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

2.1 发展现状

通过50余年的水土保持实践,尤其是近年来先后开展的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全国水土流失遥感普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以及一系列针对水土保持领域的“973”、科技支撑、公益性行业专项等重大科研成果,为我国水土保持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主要表现为:

(1)近年来,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逐步形成了一套以科学理论知识为主要依据的水土保持科学技术体系,是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方式和措施,更是水土保持的主要依据,形成了“生态修复”和“流域治理”等能够满足我国社会发展需求的治理策略和方法,更是我国水土流失强度能够合理有效控制的基础方法。

(2)总体搭建起我国水土保持研究与监测的网络体系。是通过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检测中心和河流流域的监测站来保证却确定监测体系的完善,更是保证水土流失控制合理进行的基础方式。通过在水土流失控制中形成一套系统化的防护林模式来确保水土流失的有效控制模式。

2.2主要问题

随着水土保持领域的科技成果不断增加、涉及的领域不断拓宽、发挥的效益不断凸现,有力推动了水土流失防治进程。然而,我国自然条件复杂,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和技术成果推广仍明显滞后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践,致使水土流失防治进程距国家生态建设的总体目标、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与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集中表现为:

(1)与当前水土保持任务相比,水土流失防治速度和规模还需进一步提升。造成土地产出下降、湖泊水库淤积、水质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洪涝灾害加剧等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面对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势必要求水土保持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支撑能力不断增强、辐射范围不断扩大,以便更好地促进水土保持实践、加快我国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2)与当前水土保持实践相比,水土流失防治理论和技术还需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伴随生态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深入,一些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更加突出,一些以前未曾出现的问题应运而生。

3、水土保持科技发展的主要技术需求

3.1 坡改梯关键技术与材料

坡耕地是我国山地丘陵地区的主要生产用地,广泛分布于30个省区。现有的3.6亿亩坡耕地虽只占全国总侵蚀面积的6.7%,但年均侵蚀量却高达14亿t,占全国侵蚀量的28.3%,尤其在坡耕地集中的地区,其水土流失量占全区水土流失总量的70%以上,成为山丘区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

3.2南方崩岗整治技术与开发范式

崩岗是我国东南地区,山坡土地或岩石风化壳在水力和重力作用下分解、崩塌和堆积而形成的特殊侵蚀类型。虽然在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中所占比例不大。但侵蚀量巨大、发育速度很快、破坏性极强,成为南方广大山丘区生态安全、粮食安全、防洪安全和人居安全的主要威胁。

4、水土保持科技发展需求的适用技术成果

通过梳理现有技术成果,分析当前治理需求,以下几方面的技术成果应作为目前推广示范的重点。

4.1 坡耕地综合整治技术

主要技术成果包括:(1)坡耕地梯田改造工程技术;(2)机修梯田快速整治技术;(3)坡耕地径流集蓄与调控技术;(4)坡耕地地埂利用与地力恢复技术;(5)梯壁整治优质材料选择与配置技术。具体实施方案为:(1)通过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技术集成研究和建立不同类型区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技术集成示范区,有效地治理坡耕地的水土流失;(2)利用现代农业机械,合理开展坡耕地机修梯田改造,并配套实施径流调控工程技术、微地形改造措施和小型径流集蓄工程。

4.2南方崩岗整治技术

主要技术成果包括:(1)稳定型崩岗植被对位配置和快速恢复技术;(2)活动型崩岗综合整治工程技术;(3)经济开发型崩岗治理与利用范式。具体实施方案为:运用系统论原理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把沟头集水区、崩塌冲刷区、沟口冲积区有机结合起来,采用“上截、下堵、内外绿化”的综合整治格局,采取“治坡、降坡、稳坡”三位一体的技术措施,坚持植物与工程、治沟与治坡、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崩岗综合治理与开发示范推广,达到转危为安、化害为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