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地理学科活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地理学科活动范文1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高中地理 实践活动 创造性 教学策略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学好地理知识,培养地理学科能力,必须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是指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和创设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可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新型教学形式。
一、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意义
(一)落实新课改确立的新理念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理念,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等,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是落实这些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能更好地推进新课程的改革。
(二)激发地理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学生可以直接、广泛地接触纷繁复杂的地理环境,直接感知地理现象、地理事物。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学习领域,会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比较稳定的地理学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例如,在城市中学进行的“学校附近某街道交叉路通流量的调查”活动,可以使学生对习以为常、天天熟视的交通问题引起注意,在完成实地统计的基础上,进行因果分析,可以让学生切身体验、正确把握影响城市交通的主要因素,在活动中认识地理学习的价值,提升地理学习兴趣,主动学习。
(三)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地理环境,培养学生从关注家乡开始,养成关注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的意识与思维习惯,亲临现场观察、了解地理环境中的地理现象、地理事物及其在人类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直接感受并体验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并不断积累和深化这种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四)诱发地理审美、丰富爱乡爱国情感
家乡是学生最初认识客观世界的场所,是学生学习地理学科、探索自然、了解社会的重要学习资源,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身边的地理环境,进行地理活动教学,能引导学生自觉地、有目的地感受祖国美好河山的壮丽,深切感受和体验家乡的自然山水之美,探索自然奥秘。通过对家乡的人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可以进一步了解家乡的社会进步,形成热爱家乡的积极情感,从而直接认识祖国的社会进步,促进爱国情感的形成。
二、地理活动教学的特点
(一)实践性
与以往教学大纲的要求与认识不同,新课标要求“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其相关要求分别体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及内容标准之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学习地理理论知识,而地理活动教学则需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探究解决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养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思维习惯,体验活动过程带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丰富情感阅历,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二)综合性
地理环境错综复杂,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综合性是地理学的两个显著特点之一。地理实践涉及的范围广、领域多,可以观测、考察、调查的对象很多,每一项地理实践活动对学生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都比较全面,因此,中学地理活动教学也具有比较明显的综合性特征。例如,比较常见的气象观测活动,要求学生通过气象观测实践活动,了解不同气象观测仪器的基本性能、基本结构、使用方法、保养措施,了解气象观测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观测要点、观测时间要求以及一般注意事项和观测数据的记录方法、处理办法,如何进行合理的观测分工等。
(三)自主性
学生可根据教学进度、当地资源条件、学习兴趣等方面选择不同的主题。对于同一主题学习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开展地理观测活动;组织地理拼图、地理猜谜、地图旅行等地理娱乐活动;编辑地理墙报、地理小报、地理漫画等地理科普宣传活动;采集地理标本、调查某地植被土壤、考察某地地质地貌等地理研究活动等,都可由学生根据情况自主选择。学习组织灵活,活动参加人数可多可少,协作分组可以自由组合,活动时间跨度可长可短。
三、高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做好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准备工作
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地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克服对地理实践活动的畏惧心理和神秘感,敢于尝试,不断积累经验和资料,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要在自己教学计划中做好各种实践活动的安排,要对高中课本中的所有地理实践活动做总体规划,另外每学年计划时就有各项实践活动的具体方案,
(二)创新地理实践活动形式
教师要认识到地理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是丰富多样,我们可以实事求是地、创造性地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地理实践活动,按活动范围可分为校内和校外两大类。我们应根据自己学校及所在地区环境条件和可能提供的条件,选择开展适当形式的地理活动,最先以地理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活动,逐步扩大影响范围,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定期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鉴定评奖。
高中地理学科活动范文2
“活动教学”作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手段“应运而生”,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的主力军,对当前的课程改革来说可谓是恰到好处。
地理学科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思维都可以在地理活动中得到验证。有效的地理活动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能够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我们大家进一步的探讨。我认为有效的活动教学策略应从有效的活动内容、有效的活动形式、有效的活动环境和活动者有效的参与四个维度来把握:
一、有效的活动内容
首先,有效地活动内容必须以教学目标为衡量指标。
有效的活动需要具有任务取向和有明确目标导向。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自己就应该对任务的目标、结果以及执行形式等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有必要让学生知道活动的任务是什么,如何开展此项任务,此项任务最终要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如果教师和学生的任务意识模糊,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很有可能使此次活动成为一种为活动而活动无活动品质的低效活动。
其次,有效的活动的内容必须取自学生的生活实际,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这样的活动内容才能够引起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学习到终生受益的、有用的地理。学生通过活动接触到更多的与生活有关的问题,并通过教师和同学的帮助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与高中地理有关的真实问题。因此,活动内容设计应该在于给学生创设真是的情景,使学生自然地进行活动。
第三,有效的活动内容需要具有挑战性、激励性和探究价值。太难的活动,会让学生难以胜任、望而生畏。而太简单的活动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流于形式。只有难度适中的活动才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价值。
二、有效的活动形式
有效的地理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体验,并从中积累经验、巩固知识、提高技能。因此,有效的活动形式应该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从他们的知识结构、学习兴趣出发来进行设计。其形式要具有多样性和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来。
另外,有效的活动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的设计都应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活动的认识逐渐加强,使学生零散的经验得到连接,最后达到能力的提升。
有效的活动形式要实现与活动内容的有机统一,将三维目标落到实处。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提高往往渗透着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同样,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不是“无源之水”,是学生在探求知识和提高能力的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教师要注意活动教学形式的艺术性,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做好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促进学生在教学中真正的将三维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三、有效的活动环境
有效的活动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
(一)“硬环境”。“硬环境”包括教学基础设施(多媒体、板图、教具等),丰富的活动资源(音频、视频、模型、实验器材等),合理的时间安排,适当的探索空间等内容。
为了实现有效的地理活动,教师要科学安排活动教学的时间。活动的主要目的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因此活动不仅能够作为重难点的探究,也可以作为教学情境导入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最好能够把活动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之中,保证活动教学的有效实施和所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地理学科与社会生产、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开展有效的地理活动教学还需要具有足够的教学空间。活动教学的空间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室,更应该走出教室,走向社会。教师要更充分的运用地理教室、地理实验室、与活动内容相关企事业单位等。
丰富的活动资源是有效实施地理活动教学最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活动资源一方面来自于教师本身能够创设的课堂情境,另一方面来自于学校不惜成本费投入,更需要整个社会给师生创造的良好的社会活动资源。只有活动资源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实践性、生动性、形象性,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创造性。
(二)“软环境”。地理活动教学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满足学生终身发展需求,其本身就代表了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在积极的参与课堂中活动,可以使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关系可以给学生以心理的空间和支持。
社会的认可是支持有效地理活动教学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地理学科有很多社会实践活动或者需要深入社会环境收集课堂教学资源,提高活动教学的社会认可度,可能会使得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得以开放给教师和学生,从而保证地理活动教学的有效实施。
四、活动者有效的参与
高中地理学科活动范文3
关键词: 高中地理 学生活动 实施策略 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湘教版教材中有很多的“活动”,这个“活动”是活动教学的核心概念,遍及教学的全过程。它强调的是学生主动的,有思维积极参与的,观念与行动相统一的,体现一定创新精神的,能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的多样的活动。具体来说,活动教学是在真实而有意义的任务驱动下的“做中学”。所以不应将活动教学等同于书本知识学习,也不应将它限定于排除书本知识的直接经验的积累。活动教学应该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一、活动教学的实施策略
1.考虑实际,精心选择“活动”内容。
恰当地选择“活动”内容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教材中设置的“活动”,并不完全适用于所有的学校或学生,所以教师一定要精心选择“活动”内容,当然也可以结合实际,自己设计一些活动的内容。只有活动的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才能保证活动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实际效果。
2.结合教学,适当安排“活动”的时间。
从时间安排来讲,活动教学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课前类、课中类和课后类。
(1)课前类。地理有些“活动”需要学生课下准备、课上交流的,比如在学习天气系统之前先让学生观察记录最近的一次天气变化过程,这类“活动”教师应在课前告诉学生,并明确活动的目的要求。这种做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预习,有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下列举了部分笔者常用的“活动”题:
必修Ⅰ
・地球生命条件探索
・动手演示昼夜更替
・当天气预报员
・实验:如何保持土壤不被冲刷
・辩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必修Ⅱ
・查资料了解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
・家乡的工业区位条件调查
・调查本地4个方位的交通线路和站点的布局,并设计方案
・地球可以养活多少人的不同观点辩论
必修Ⅲ
・比较家乡两地区的差异,并说明优势、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收集南水北调资料,谈谈对“调出区”与“调入区”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2)课中类。有些地理“活动”不需要学生课前准备,只要教师课上发资料(或创设情境),如围绕某一话题,让学生讨论,或让学生活动,或进行法庭辩论,等等。教材中的大部分“活动”都是课中类。(后文会具体介绍)
(3)课后类。实践类的“活动”一般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在课后做较多的工作,所以应该安排在课后进行。当然,受到时间和其他条件的限制,这类活动一般开展得很少,一个学期两三次,所以尤其要注意活动的质量,精心安排、精心组织。比如“调查当地工矿企业‘三废’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调查家乡商业网点和商业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应跟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
二、“活动”内容的教学设计,即学生活动的方式
主要针对“课中类”的活动内容,教师要将活动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把“活动”题作为新课知识的巩固和提高途径之一来处理。
“活动”题中有相当部分的题目,是针对教学内容的巩固和提高而设计的,这些问题的难度不高,学生通过学习是能当场完成的。比如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填空;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冷锋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特征,等等,数量很多,都可以作为课堂练习或课堂提问,安排在适宜的时间,引导学生完成。
2.把“活动”题作为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这其实是新课程所提出来的探究式学习。在运用探究教学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的教学情境;二是选择和确定探究发现的问题(课题)与过程;三是有序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发现活动。以必修Ⅱ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这一内容为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变化表格,先计算城市化水平,再在坐标图上绘制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折线图,最后引出问题情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2)层层设疑,探索问题。根据完成的折线图,教师设置一些小问题层层设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比较两类国家的差异:①城市化水平有什么差异?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间有何不同?②1950年前后,城市化发展速度有什么差异?③试简单分析这些差异出现的原因。④当前发达国家城市化的新趋势探究,提供美国大都市区人口在中心城市和郊区比重的变化表格,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⑤当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内部差异探究。提供巴西、印度等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变化图,思考同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有何差异。
(3)归纳总结,提出新问题。师生共同总结,完成表格――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比较。再提出问题:①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何关系?②试分析“城市化水平越高,经济就越发达,反之就越低”是否正确,为什么?
可见,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实施“活动”内容,其突出的优点在于,首先,它有利于“提高学生智慧的潜力”,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都有益处。其次,它能“使外来动机向内在动机转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它使学生学会发现和探究法,可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精神、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
3.把活动题内容作为素材,培养学生“说理”和“析事”的能力。
教学上把活动中典型的事实材料与教材中案例相结合,相互渗透,相互比较,明确地理事物的特点。比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可以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与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进行有机比较教学,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两者都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有类似的地方,但自然原因有所不同。
4.把“活动”作为一项完整的活动来操作,充分让学生讨论,主动参与,激发创造性思维。
许多教师都上新课、习题课、复习课,但很少上专题活动课,认为那是浪费时间,其实不然,开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课无疑会给地理课堂注入一剂兴奋剂,改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偏见,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当然鉴于课时紧张,一个学期可以安排两三次专题活动课。我曾经上过一次活动课,内容是“全球气候变化”,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导入和情境设计。我事先对好莱坞大片《后天》进行剪辑,播放大概15分钟,这样保证学生既能看懂电影情节,又能感受好莱坞大片的视觉效果,在看的同时可以适当旁白解说电影的背景。看完之后学生非常兴奋,我问他们:“如果同学们刚好是片中的某个人物,遇上片中的世界末日灾难,你会怎么办?”几个活跃的学生马上就接了话:“跑,拼命的跑。”我继续问:“如果你是片中的美国总统,你也撒开腿跑?如果你是片子中男主角,你如何带着你心爱的女孩子躲避灾难?片中的每个人都在逃,活下来的人就真的是跑的快的人么?”学生就议论开了,这时,我就乘势进行分组,分别代表美国总统、男主角和男主角的父亲――气象科学家。
(2)小组讨论和代表发言。发言完了之后,或者是表演完了之后,由各组的代表对几位发言人进行打分,我最后点评,并把分数给表现最好的那位发言人。准备2―3分钟后,由每个小组对其他小组进行自由提问(问题数量是规定好的),如果对方能回答正确则给分,如果对方回答不出来,则要求提问的一方公布答案,如果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加分。至此第二环节结束。
高中地理学科活动范文4
【摘 要】文章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白银市初级中学的教师和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分析、总结了地理课堂学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 学生活动;有效性;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3-006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地理高效课堂学生活动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编号:GS[2014]GHB007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为了更好地了解初中地理高效课堂学生活动的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笔者设计了“初中地理高效课堂学生活动有效性调查问卷(教师卷)”和“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调查问卷(学生卷)”以及“地理教学资源统计表”,对教师和部分学生做了问卷调查,现将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师层面。①教师在地理课堂上采取的学生活动形式主要有讨论、调查、访问、查阅、收集资料、演示。在诸多形式的活动中,被认为最有效的是讨论和演示。②调查显示,教师设计的学生活动大多来自课本和教参设计,目的基本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这过程中,80%的教师会考虑到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③大多数学校的地理课堂一周为两节,只有白银市第十一中学的七年级地理一周为一节,使得地理课堂的容量较大,任务比较繁重。④课堂活动效率不高的原因,有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活动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实施,而影响教师缩减,甚至取消学生活动的原因,98%的教师均认为是升学压力所致。⑤设计的学生活动应该遵循哪些原则?教师普遍认为,首先应有助于知识的掌握,所实施的学生活动应可操作,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才是有效的学生活动。⑥教师的再教育基本流于形式,不仅对教师没有太大帮助,而且近几年的培训以网络培训为主,时间短任务重,反而成了教师的负担。通过调查,教师普遍希望得到实实在在对工作有帮助的学习,如地理制图技术、教学教法等培训。
2.学生层面。①通过调查,有61%的学生在课堂上,老师经常会让他们自己解决一些问题,30%的只是有时候会让他们自己解决一些问题。②80%的学生认为老师设计的学生活动能够吸引他们,17%的学生认为老师设计的学生活动不能够吸引他们。③60%的学生认为地理课上的动手操作活动有必要且比较喜欢,22%的学生认为地理课上的动手操作活动没必要且不喜欢。④75%的学生觉得地理课堂的学生活动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⑤62.07%的学生课堂活动以讨论为主,其次是调查、收集材料,演示,游戏。⑥而在诸多形式的活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讨论,其次是调查访问收集资料,动手制作模型和工具使用频率最低。在诸多形式的活动中,学生最喜欢的是游戏,其次是演示、动手制作模型和工具,最不喜欢的是讨论。学生认为最有效的是讨论,其次为演示。⑦64%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生活动,14%的学生很少参与或偶尔参与。⑧68%的学生觉得活动太难,无法完成,18%的学生认为没意思,13%的学生认为别的同学早就有结果了自己没必要参与。
二、存在的问题
1.学生活动形式单一。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诸多活动中,利用最多的是讨论,它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强、活跃课堂气氛等优点,因而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亲睐。演示、游戏、动手制作模型(或工具)、调查走访、收集资料这些活动形式虽然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并不适合每一个地理问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教师采用的频率不是很高。因此可以发现,地理高效课堂学生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
2.学生活动的实效性不强。无论是现在所倡导的高效课堂还是有效教学,都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性,课堂设计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活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升学压力和课时的限制,原本设计好的学生活动在上课的过程中被压缩甚至于彻底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的满堂灌,很多学生活动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很好地去实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却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由此看来,地理课堂上很多学生活动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都有待探讨。
3.学生活动的目的性不强。有时,教师在设计学生活动时只是发现教学参考资料上有,就原封不动地搬了上来,并没有考虑课堂需不需要,要用这个活动达到什么目的,普遍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学生活动的目的不够明确。由此可见,学生活动不能为活动而活动,学生活动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将知识内化为地理思维,使学生的地理能力有所提升。
三、对策
1.变观念,提升学科地位。长期以来,语数外和物理化学占据着主课的地位,政史地生不被重视。白银市的中考中,地理只考30分,由于所占比值太小,地理科目成了一块 “鸡肋”,学生、学校和教师都不太重视。很多地区初中地理科目并非中考科目,地理课也经常被主课老师所占用,这与学生的全面发展背道而驰。对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们掌握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掌握地理技能。地理科目也应该成为通识科目,而不能仅仅以考试为目的,适当增加地理课节数,提升地理课地位是很有必要的。
2.加强培训,提升课堂效率。正因为地理科目一直不受重视,这也导致地理教师队伍不够专业,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加大培训力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做:
(1)加强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
(2)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应紧扣地理科目,如地理制图技术、制图软件的应用等。
(3)适时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参加地理科目的培训班和教学研讨会,邀请地理科目的优秀教师进行讲座与展示,把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在提升地区地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促进地区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4)充分发挥QQ群、YY等聊天工具的作用,进行地理教学经验的交流和问题的探讨,同时也可资源共享,促进地区教师的共同进步,探讨适合本地区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开发地方性地理教材。
3.增加投入,完善教学资源。由于地理科目的特殊性,在上课过程中必须借助地图、仪器、媒体等辅助教学设备。地理科目长期以来不受重视,加之教育经费有限,地理科目的硬件设施薄弱,仪器设备短缺,教学资源严重不足,使得有些课堂变成了讲堂,教师教学手段单调,一些学生活动自然难以开展,高效课堂的实施也受阻。因此,在提升科目地位的同时,还要加大投入,完善地理教学资源,条件允许的地方可开设地理专用教室,促进学生活动的有效实施。
高中地理学科活动范文5
方法(学会探究方法)、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兴趣(发展探究兴趣)、能力(提高探究能力)、(形成科学的)态度、价值观,这些关键词都足以让我们看到探究活动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和重要性。
但是一节课只有45分钟,各种探究手段如观察、调查、实验、查资料等在课堂教学中又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一对矛盾该如何协调?
借此机会,我想谈几点体会。
一、大胆舍去,拓展课堂的学习空间
探究活动的开展,学生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去体验、去观察、去思考。时间从何而来?只能在课堂上少讲一点,挤出时间。
把课讲清楚、讲明白、讲得让学生听得懂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工作几年后,大部分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而跨越这一层面,就是要弄明白哪些可以不讲、哪些可以少讲、哪些又必须讲。当我们能清楚这一点的时候,课堂的空间一下子就变大了。教师的讲解不是学习习得的唯一途径,也不应该是唯一途径。
二、关注学生,找到探究活动设计的起点
课堂上有了探究活动的时间,又如何设计探究活动呢?作为教师,当我们能够熟练地将教材(学科知识)转化为符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活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就有了较大的提升。
如何转化呢?教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顺序存在很大的差异。教材往往是按知识系统逻辑顺序来编写的,如先讲概念,再具体展开;而学生的认知规律却并不如此,往往是先有感性的认识,再上升为一般规律。因此,教材的逻辑顺序如何转化为学生的认知顺序,就需要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我们必须知道学生对这个内容已经知道了什么、他们对此的认识是从哪里开始的、学生会有哪些困惑、他们最大的困难在哪里,这些也就是探究活动设计的起点。
这些问题想清楚了,我想我们就找到了探究活动设计的起点,因为你是基于学生的角度、教材的角度和自己优势的角度去综合考虑的。我们可以借助一节课或几节课的探究活动,进行解课析理,将活动背后的东西、规律性的东西揭示出来。
三、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找到适合的支架
当我们实施探究活动时,我们常常困惑于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和相关的背景知识,难以进行理性的思考。因此,如何为学生提供探究活动的支架是关键因素。 我有几个做法与大家分享:
1.让范例成为探究活动初期有效的支持。
如《地震》一课,我希望学生能够主动地提出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选择探究的主题。那么学生会提问题吗?会有哪些的问题呢?于是,我试着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以台风为例,我一个接一个竟然一口气提出了20多个问题,吊足了学生的胃口。这个范例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觉得“意犹未尽”,还可补充。显然,这个范例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的初期阶段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教师趁热打铁,提出:“我们就以地震为例,从这一主题出发,提出我们的问题。”由于受到范例的启发,学生的讨论非常活跃。
2.让主题学习网站成为探究活动的有效保障。
如果学生有一些探究活动的基础,《地震》一课也可以这样设计。当学生面对地震时,引导学生从政府官员、地震专家、心理学家、建筑设计师、普通老百姓等不同角度关注他们到底做了些什么、该做些什么,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就会打开。让每一个学习小组选择不同的角色去深入地关注地震,可是这样的活动课堂上能够实施吗?
互联网上有大量的教学资源,以较小的专题形式建立依托校园网的专题学习网站是使用较多的一种形式。教师可以利用专题的学习网站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各组围绕自己的任务进入《地震》专题网站,借助校园网搜集素材。这样既缩小了学生查找资料的范围和难度,又可以和互联网相连展开网上论坛。
3.材料的支持让探究活动成为可能。
专题学习网站虽然是支持探究活动的有效手段,可是需要计算机房的支持及繁重的网站建设和维护工作。有时印发给学生或借助投影提供给学生一些有效的资源是一个常用的方法。
四、让学生拥有参与探究活动的热情
当所有的探究活动按预设一步步完成时,我有时会有一种感觉:学生只是走过探究活动,而并未走进探究活动。很大的原因可能是我们对探究活动浅层次的理解、草率和认识不足。
高中地理学科活动范文6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合作教学
一、合作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基本概念
“合作学习”是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面推广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学科的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强化“合作学习”的教学观念,注重对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地理学科属于文科教学中的老大难学科,被称为“文科中的小理科”。在地理题目的解答过程中,往往要涉及大量的公式计算。在“等高线”“等深线”等相关计算中,必须要采用一定的理性思维。新课程标准形势下的高中地理课教学模式下,开展合作教学模式的教育创新,是对高中地理课堂的一种高效创新。复杂的教学环境对广大的地理学科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高效展开“合作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可行性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在教学设计中预设包容度
在我们国家的新课程标准下,开展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合作教学模式下的教育工作创新,很有必要。老师应该对学生的“自我意识”加以尊重和理解,针对每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布置与之匹配的课后作业,从而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预设更大的包容度。
对于偏科较严重的“理科男”,高中教师可以在课后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困难。在课后针对学习效果较差学生学习方式的进行分析,对症下药,从而在更深层次上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在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差异化教学,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将地理课程中的“地球自转公转”“时区计算”等教学难点开展多媒体教学,将互联网教学方式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中去。
2.立足教学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内容重点设置
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热烈讨论过程中,发生思维的碰撞与智慧的摩擦。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吸收学生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建议,在合作教学的模式下,弄清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最大难点。然后,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重点的具体设置。
3.安排小组和活动,开展“预见性的”地理教学设计活动
对于新形势下的教学环境来说,高中地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开展“预见性的”地理教学设计活动,将地理学科中的教学难点设置成一个课题,有序开展各种各样主题的地理实验。
教师在解答地理难题的时候,还能够把各种抽象的地理现象,转变成具体的物体运动规律,从而使学生学以致用,找到相关地理课题实验性学习的最后答案,实现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最大成功。
当今时代,经济发展迅速,互联网信息技术革命和工业化大生产蓬勃发展。在全日制中学中开展地理学科的课程教学设计工作,重点是对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划分出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合作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应该从最大程度上深入挖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要立足于已知条件,进行定向思考,从而找出解决地理难题的普遍性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全科.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7(04):115―118.
[2]旋晓伟,王 林,王晓青.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01):125―128.
[3]孙丽君,周申立,卢 敏.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2(12):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