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发展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园林发展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园林发展论文

园林发展论文范文1

植被病虫害的防治还应拥有足够的预见性,一般而言,根据不同的天气状况及变化等,可以有效预见哪些病虫害会发生,这样便可以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预防,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保障了城市园林管理水平的不断创新发展。对于园林管理中的植被病虫害防治而言,一旦发生了重大病虫害或者预防失效,也不能惊慌失措,应着重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加大治理的力度。在我国一些地区,某些科研工作者甚至提出了“给树打吊瓶”的预防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种措施简单易行,能有有效防治病虫害,对于整个城市美化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城市园林管理稳步发展,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且已有相关的规律可循。我国这些年在城市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带动了很多领域的发展,使得我国城市的景象更加繁荣,这也为我国城镇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潜力。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园林绿化建设,这是城市气息的标志,也是城市元素多元化的一种必要手段。我国城市绿化建设已经增加了不少新的元素,使得园林的发展逐渐迅猛,从而形成了中国式的城市园林景观。城市园林作为人为景观,更能体现出城市的象征性,而其发展也能为更多怀念大自然的人群提供梦想。

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园林管理水平有限,加之人们对其要求更高,园林管理必须做出更多的发展创新,才能实现更大的跨越,以此满足人们的需求,也为城市化建设提供更大的保障。为了搞好现代化园林管理,就需要将传统的陈旧观念摒弃,不断探寻新的管理元素与理念,尤其应吸取世界先进城市园林管理的技术与模式,扬长避短,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先进元素在我国城市园林管理中的作用。城市应定位为一个代表与体现历史、文化、荣誉等的标志,而园林建设又是城市的一大标志,必须对园林管理有准确的定位,通过对其井井有条的布置与设计,再给予合理科学的管理,从而充分体现园林的作用。

园林发展论文范文2

建设园林城市要求整个城市都园林化——建设城市大园林,这是城市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要求。城市功能从最初的只用于交换和防御,发展到越来越多地注重文化的要求,人们希望不只是居者有其屋,而且还希望其生活、工作的环境在心理和生理上的舒适程度达到最优化,城市设计由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建设园林城市应该说是城市设计追求的根本目标;而园林城市的建设也必须通过加强城市设计来实现,二者一个是目标,另一个是手段。

园林城市和城市设计目前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十九世纪英国的霍华德曾经提出过田园城市的理论,应该说这个理论是城市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而这个理论中的最基本的要素则是以园林绿化为有机联系的城市构造原则。这个理论对以后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理论和实务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其精神实质表现的是一种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园林城市的概念说到底是一种城市形态标准,这种形态应该说反映了城市文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园林城市作为一种城市形态,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其概念:园林城市就是以一定量的绿化作为基本的有机纽带,艺术化地组织和构造城市空间的各个基本要素,使城市形体环境有最佳的美学和生态学效果。

城市设计理论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创立的。当城市规划学从空间地域规划发展到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综合性规划学科后,就出现了一方面建筑作力于微观自我表现,另一方面城市规划忙于跨学科宏观扩展的局面。两极化的倾向忽视了人的情感,割裂丁建筑与建筑的关系,冷淡了城市视觉环境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设计理论应运而生,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盲区——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建立了非常重要的学科。城市设计作为新兴的边缘学科,与其他边缘学科一样,其概念有多种解释,但比较常见的说法是:城市设计就是以城市建筑外部公共空间环境为对象,以人为主体,以整体效应为原则,以建立城市良好视觉效果和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为目的,融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中的中观设计。城市规划出于理性,城市设计则侧重于感性;建筑设计是对个体的操作,城市设计是对群体的组织。

由此看出,园林城市与城市设计都是针对城市形态进行的描述和操作,二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

二、构造园林城市是城市设计应该追求的根本目标

园林城市之所以是城市设计的根本目标,就在于园林城市这个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城市文明发展的最高级形态。之所以这样理解,主要有三条理由:

第一,从城市发展的趋势看,城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分工的结果,是人类努力摆脱自然完全束缚的结果。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开始"了在自己制造的人工环境中去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和返璞归真的历程。自然因素很多,但是根本的可以营造的因素主要是园林绿化,并以此来艺术化地构造城市空间的各个基本要素,所以园林城市是人们的理想目标。城市设计就是力图使城市这个人工环境更多地引入人们对自然的追求,从而“建立良好的视觉效果和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

第二,从园林城市的含义看,园林城市的“园林”绝不仅是指城市的园林绿化部分,同时也应该包括城市环境空间构成的各个基本要素。这里的园林应该是一个大概念,就像造园时运用亭、台、楼;阁、径、石、池、溪构景那样,把每一个建筑、每一条道路等各种环境因素都进行艺术化的组织。比如借景、框景等手段,从古典园林中走上街头,运用于整个城市,则扩大了园林的外延,这不能不说是城市设计的根本目的。

第三,从城市设计的规律看,它所追求的情景交融原则、景观集合原则、空间序列原则、环境气氛原则、品味最优原则等都是园林城市所体现的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反映了包含在视觉艺术之中的空间艺术的创作规律,而空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工艺品、雕塑、建筑和园林等。园林又把建筑、雕塑和工艺品等因素囊括其中,形成了综合性的空间艺术。城市设计实质上是把构造园林的这些规律拓展到整个城市,它运用各种空间环境因素、设计符号语言来表达一种文化蕴意和价值取向,表达一个城市的“神韵”,都是在把城市从一般性的功能体和人类聚集体的物质为主的形态,升华到更多地体现人类精神文化的高级形态。这些物质形态一般的综合地、艺术化地运用,是经过人类文明升华了的自然,也就是说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改善环境。就像营造园林那样,城市设计所追求的,无疑是园林城市所具有的根本属性。由此可以看出园林城市对于城市设计的根本意义。

三、城市设计要以绿化为纽带组织环境空间的基本要素

视觉环境的优化是城市设计的首要任务。应该说,视觉环境对于人类所产生的心理的影响与环境污染对于人类生理的影响同样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事实说明,城市的视觉环境越来越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研究表明,人们长期生活在城市的“水泥森林”、“钢铁积木”等环境中,极易产生压抑、忧郁、恐慌、不安等心理疾患,这些问题只靠消除污染问题是解决不了的。而园林绿化的生命系统特性在改善现代城市景观环境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作用。绿色应该是现代城市的基调,是现代“城市画卷”上的主色调,也必然应该是城市设计运用的主要手段。而且园林绿化的材料的“软”性与生命性,恰恰可以抵消建筑的“硬”质与无生命性给人们造成的心理不适,或者说可以形成一种对比,将这种对比进行艺术化的结构,就能形成优美的视觉旋律。所以也可以说园林绿化是城市有机体中的重要的“生命场”,发挥着整体环境协调作用,是用具有生命的色彩材料在“城市画卷”上来描绘最美好的景观,理所当然的是“城市画卷”上的“主色调”。绘画是平面造型艺术,实际上城市设计也是一种造型艺术,是城市这个大空间的造型艺术,而造型艺术最重要的是要有神韵。中国画论对于传神多有论述,西方绘画也讲究“肌理”、“调子”。面造型艺术,实际上城市设计也是一种造型艺术,是城市这个大空间的造型艺术,而造型艺术最重要的是要有神韵。中国画论对于传神多有论述,西方绘画也讲究“肌理”、“调子”。如果说中国画构图“六法”中的“气韵生动”是平面艺术构图的重要原则,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园林绿化则是城市立体画卷的生动“气韵”,那么以此为纽带组织城市环境空间则必然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原则。

园林发展论文范文3

林业产业的发展是以林业资源的数量为前提的。自1949年以来,我国先后共进行了全国规模的森林资源清查五次。其中第五次全国森林清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森林总面积约24亿亩,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并且林业资源可用地接近40亿亩,活立木蓄积量为125亿立方米左右,森林覆盖率比我国成立初期增加近8个百分点达到16.55%。世界各国平均森林覆盖率为29.6%,而我国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6%,并且我国人均占有蓄积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也只有世界水平的20%。总体上讲,森林资源总量不足一直是限制我国林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森林资源质量不高、分布不均也给林业发展造成困难。《森林法》规定我国林种大体分为五类: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其中用材林(含竹林)约占我国森林总面积的66%。我国是多人工林的国家,亩均蓄积量为2立方米/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8%,有相当一部分郁闭度低于0.4,导致人工林的生态服务功能不高。我国森林分布其它区域少,东北、西南多。其中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区的森林覆盖率达不到5%,尤其青海省森林覆盖率只有0.4%。尽快恢复森林资源是我国新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前提。现阶段,我国列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自然保护区有22处,其中有3处为世界自然遗产地,21处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我国林业系统长久以来建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地区。

2我国林业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旱涝灾害等问题严重

我国沙化土地占国土总面积的18%,沙化土地面积达174.3平方公里,除大型沙漠和沙地外,各沿河、沿海也分布着数量较多的零星沙地。我国每年有不到5亿人的生产生活受到沙化土地的影响,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亿元。从数字上不难看出,在世界范围内我国是受土地沙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总面积接近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尤其我国北部及西部地区的黄土高原,每年约有不到17亿吨泥沙流入黄河,带走土壤中相当大比例的土壤养分。洪涝危害严重,近50年来共发生大洪水20余次,洪水成灾面积一亿余亩,粮食损失不计其数。同时,常年无节制的破坏森林湿地,导致土壤蓄水能力低下,对土壤径流和大气气侯调节能力等下降,致使旱情连年不断,洪涝灾害也同时无法得到根本治理。

2.2林业资源的开发缺乏科学的利用和健全的制度保障

林业资源在先期的开发过程中没有预先制定好科学的开发方案,在利用过程中粗狂、随意,由于国情的限制,大部分企业或个人还无法在林业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系统的管理模式,仅从自身需要出发,开发利用的同时,也浪费着宝贵的林业资源。我国是传统的木制品消费国,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人们对木材及木制品的需求量都非常巨大,这些都需要大量林业资源的支撑,木材作为最初的原材料生长周期较长,回收利用率低,这些均导致了林业资源供需市场的严重不平衡。我国幅员辽阔,林业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地广人稀、现代化程度不高、交通也不是十分便利,再加上没有健全有效的法律、法规制度作为保障,使我国林业资源数量锐减,更给可持续生态平衡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

2.3林业资源的管理存在缺失,资源利用率低

林业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以粗放经营为主、科学管理为辅,片面注重砍伐工作,不讲求砍伐后后续资源的利用,也不对林业资源进行抚育、管理,这些都阻碍了林业资源多样化的发展,并且造成开发地区产品数量、质量下降,也容易导致开发区域土壤贫瘠、生态环境恶化等严重问题。当前我国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停留在粗放的砍伐经营或初级的简单加工上,没有深层次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林业资源,更提不上林业资源的高效利用,这对我国本就存在的林业资源匮乏雪上加霜。

3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优化资源结构,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林业资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优化调整林业资源经济结构以及推进林业资源产业的持续发展作为物质保证。增强新科技、新方法的研究力度,由低层次的原料粗加工向高层次的原料产品深加工转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支持速生丰产林、竹林及新型经济林的开发研究,促进短周期原料林的发展。深化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科学改造落后林业经济方式,培育和推动新兴林业经济结构的发展,在根本上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发展地区优势林木资源,拓展林木产品新用途,增加林业产品附加值。

3.2坚决遏制毁林占林行为,紧抓退耕还林工作

国务院及地方政府严正强调保护森林资源遏制毁林开垦、乱占林地行为。“封山育树,退耕还林”也是我国林业资源保护的重要方针政策。一些地方法律不严、治理不善,毁林开垦、乱占林地的行为屡禁不止。这需要各地政府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林木资源保护的关系,杜绝以牺牲林木资源及生态环境安全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做好退耕还林工作的同时也要认识到退耕还林工作对我国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3.3全面调整林业资源发展方向,建立健全林业开发体制机制

园林发展论文范文4

1.1林业资源利用的现状

国内林业能源产权主体在很长时间内都不清楚,这和经济制度改变以及经济构成的多样化进度紧密相连。在以往的计划经济制度下,林业能源的产权是公有的,传统时期的产权构造以及经济构造较简易,不过在那种制度下,对林业能源运用的产权以及利益的拥有留存着争论,特别是对单位以及个体来讲并非非常分明。从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产生的程序,林业经济构造以及产权构造呈现多样化现象,对资产全以及经济行为中的收益配置已十分明确,产生在国家、公有、单位以及个体间不一样的比例。因为在利润的激励以及市场制度的影响,产权不太清楚的林业能源就沦为各类利润主体相互抢夺的目标。现在各个区域存在随便处理林业能源产权、行政权代替产权的状况,这种状况是林业能源在林业发展中不足的详细表现。所以,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没有明确的产权,市场制度就不会对林业能源起到主动的影响。每一个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都将产权管辖当做政府的关键性能,国内林业也要符合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一样要增强对产权的管理。

1.2林业资源合理利用

增强林业发展强度是对林业能源运用不仅有现实以及历史的含义,其关键是从林业能源产权性能上体现出来的,林业能源产权的性能关键体现在对产权主体的鼓励、限制以及对林业能源分配改善部分。因为林业能源产权联系本质上就是利益之间的联系,在物质益处的带领下,林业能源产权的拥有者肯定要受到林业能源产权的影响,争取在完成林业能源产权主体物质收益时,能够尽可能少的消耗林业能源。尽管产权未必会使产权主体最优地利用林业资源,但是产权可以激励主体利用林业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有利于林业资源得到高效、合理利用。同时,林业资源产权关系易演变成责任关系,即约束产权主体对自己林业资源产权的保护。一旦界定了林业资源产权,就有了林业资源产权的法律保护,林业资源产权就会主动保护林业资源产权不受破坏,从而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物质利益的驱动还会促进林业资源产权的流动,林业资源通过市场配置,可以转换到最善于利用林业资源的人手里。由此可见,无论从发挥保护和利用林业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上,还是从促进林、世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利用率上,加强林业发展一定会对林业资源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2市场经济发展与林业资源的开发

2.1市场经济发展与林业资源关系

市场经济发展与林业资源的利用不仅是传统的林木种植业,还包含经济林的培育业、花卉培育业等新型产业,发达国家的林业产业体系要达到:森林资源总量丰富,人均森林面积、人均蓄积量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林地单传面积产出率高。采用集约经营方式扩大森林资源培育规模,满足国内的工业原料需求;充分利用森林资源种植野生植物、养殖野生动物,提高林地的利用率:鼓励任何形式的投资者建设特色的经济林基地、竹林基地、花卉基地等。森林资源培育要为林业产业提供原材料保障,也要为生态建设提供资源基础,在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加大造林力度,保障生态公益林的采伐与更新配套,促进林地利用率显著提高。在保证森林资源数量的同时,要实现质量最优,这对于提高人民对林业资源的需求,保护环境,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都至关重要。

2.2加强进行林业产业结构优化

确保林业产业构造的改善,这是林业产业构造探索的一种最佳状况。在提升林业提升经济利润、提升生态利益以及社会最佳收益的宗旨下,符合林业各个行业的和睦发展态势。林业行业构造改善不光包含以往影响下的产业构造科学化以及商业化两部分。林业能源的稀少性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树木材料的刚性需要的冲突越来越尖锐,在这种状态下,林业行业要争取和生态环境均衡,这需要林业机构在运用能源时,要呵护好人类生活以及发展所需要的能源根本,慎重留意经济行为带来的不良的生态以及环境的结果。林业产业构造改善还包括林业产业构造的生态性,因此建筑的发达的林业行业系统,不仅要确保林业行业融合,发展速率相等,国内现在的林业行业中广泛使用高新措施,加强林产品的制造深度以及附属价值,并且不能轻视开展低能源、高生产率、低废物排出的林业第二行业,使用林业中空闲的能源,多层次建造运用林业能源。

2.3林业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

国内的林业行业是创建在林业能源根本上,林业行业范畴的扩张和林业能源是紧密相连的,不过林业行业范畴扩张不会无尽扩张,也不会停止,要坚持一定的强度,要和林业能源的量相当,必须在不损坏、适量耗用林业能源的根本上,开展林业行业。要把能源耗用量管制在能源承受能力范畴内,确保林业能源的自身改革、自身复原。

3结束语

园林发展论文范文5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现代景观设计;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189-01

一、研究方法

系统查阅了2000年――2010年11年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的有关中国古典园林的科研论文,共14433篇,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研究的文章共59篇。本文通过这些文章进行比较、分析、总结。试图将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系统化。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

2000――2010年11年间,收录在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的有关中国古典园林的科研论文,共14433篇,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研究的文章共59篇,占总数的0.4%。

(二)科研成果分布情况

1、现代景观设计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创新的研究

收集资料发现2000年―2010年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关于现代景观设计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创新的论文共25篇,占42.4%,在邸海彦,赵一寒的《现代景观设计对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创新》中:主要以陶然亭为例重点分析了现代景观设计对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思想与设计手法两方面的传承关系。王雷,王建国的《浅析现代景观设计中对古典园林的继承和发展》中:作者讨论现代景观设计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继承。宋珊,邹志荣的《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继承与发展》中:从探讨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布局形式、造园手法、意境表达、理论和手法入手,比较两者在现代设计实践中的利弊。

2、中国古典造园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收集资料发现2000年―2010年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关于中国古典造园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的论文共19篇,占32.2%。在曹建富的《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中:作者从中国古典园林思想观、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思维方式以及设计理念来研究了园林设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各地文化特色,和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在肖毅的《试论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中:通过对江南园林自然式布局和造园方法的分析,对古典园林手法的充分利用和剖析,对江南园林有一定的探究的前提下,对现代园林以及景观设计有一个指导性的方向。

3、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的比较

收集资料发现2000年―2010年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关于中国古典造园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的论文共15篇,占25.4%。在汪亮的《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与现代景观设计的比较研究》中:对传统封闭式园林艺术与开放式现代景观设计载体、生态观、美学进行比较研究。在卢思的《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之差异与联系》中:论文首先诠释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含义,继而探讨了两者间本质的差异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三、结论与建议

从我国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的研究总体情况来看,在近11年中,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中国古典园林理论的基础上对现代景观设计有了自己的理论创新。从研究水平来看。不仅关注理论而且关注调研实践,并开始建立系统的理论体系来分析和评价。

但同时,我国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的研究也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基本规律和特点的研究不足。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园林有不同的内容和试用范围。调研发现,在探讨现代景观设计的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吸收和借鉴的深度还不够,只停留在在理论的基本思想和吸收层面,而没有深入研究这些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最新研究进展。

其二,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的比对和继承的研究有待深入。当前我国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事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对现代景观设计如何才能吸取中国古典园林的优点?中国古典园林是否还可以再现代景观设计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立足于本土创新是否是唯一值得信赖的途径?都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答。

其三、对中国古典园林给现代景观设计带来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较少。传统文化是一个包含过去、现在和未来整个时间维度上的开放系统。我们要深入研究对古典园林的理解和创造力;在批判中吸收和借鉴,创造出既能体现社会民族发展的文脉,又符合现代功能审美要求的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新园林。

参考文献:

[1]曹林娣.中国园林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园林发展论文范文6

一、结构科学,内容丰富且客观

该书围绕风景园林发展历程、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风景园林工程技术等内容展开阐述,理论框架清晰,对读者阅读具有较强的引导性。全书共由七个部分组成,其中第一部分“风景园林概述”借鉴《风景园林导论》和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描述了风景园林的定义;第二部分“园林史论”通过西方园林史的一些论著回顾了世界风景园林发展的历程;第三部分“近现代风景园林发展”运用近现代风景园林教育家、理论家的一些论述展现了风景规划、公园、庭院在近现代取得的发展;第四部分“近现代风景园林任务、思潮及作品”介绍了玛萨舒瓦茨等人对风景园林发展的影响;第五部分“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主要阐释了场地、景观、生态等多个方面的规划设计;第六部分“工程与技术”从技术层面和施工层面指出了风景园林设计及建造时容易出现的问题;第七部分“研究与动态”展现了当前风景园林的设计思潮及发展方向。从中不难看出该书内容丰富,不仅追溯古今讲解了风景园林的前期发展与现在发展趋向,还详细具体地讲述风景园林涉及的多个方面知识,如设计、影响人物、建造技术。此外,该书内容具有一定客观性,从微观方面来讲,该书所用的词汇、语句都有根有据,且运用准确;从宏观层面来讲,该书所用的文章基本原理出自西方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材、专业团体文献、核心期刊论文以及著名设计师著述,相比其他更具权威性与客观性。

二、目的明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