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范文1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美欧日对中国产品需求大幅下降

美、欧、日市场占我国出口份额的60%以上。但由于美、欧、日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滑坡。必然导致需求的减少。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国民财富大幅缩水,信用规模急剧收缩,使得美国居民消费支出减少。金融危机还影响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期,从而减少当前消费。美国消费支出占到GDP的70%以上,2007年美国国内消费规模约10万亿美元,而同期中国消费者支出约为l万亿美元。短期内,中国国内需求的增加无法弥补美国经济对华进口需求的减少。因此。美国与世界经济增长的前景及消费者信心是影响我国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降1%,中国对美出口就会降5%-6%。这是美国经济对中国出口的直接影响,如果考虑到美国对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中国的出口会进一步下降。当前中国的前三大贸易伙伴分别是欧盟、美国和日本。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向三个市场的出口明显回落。在我国主要贸易伙伴中。欧盟继续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8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为4255.8亿美元,增长19.5%,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9个和6.5个百分点。同期,美国继续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3337.4亿美元,增长10.5%。日本仍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08年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2667.8亿美元,增长13%。

(二)美元贬值导致人民币升值出口减少

与东南亚和拉美金融危机不同,此次危机并没有导致美元暴跌,但却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弱势地位,并加速了美元的贬值速度。为应对金融危机,美国联邦储备局不断降低利率,为银行注入流动性资金。但这与中国国内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形成了矛盾,即美元利率不断降低,人民币利率不断提高,使得人民币利率大大高于美元利率,导致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加速了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从而使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优势进一步降低。对美出口形成挑战。对目前的产业和贸易结构而言,价格优势仍然是形成中国出口企业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的侵蚀始终是一大威胁。

(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加剧

贸易摩擦与全球或一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有很大关系,当经将发展良好时,贸易摩擦会减少;当经济发展减弱时。贸易摩擦将加剧。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遭遇了大量贸易壁垒。贸易摩擦加剧。以贸易救济调查为例,2008年,美国对中国的不锈钢压力管、管线管、柠檬酸、后拖式草地维护设备、厨房器具置物架和挂物架等产品发起5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涉案金额5.1亿美元。同时,美国对中国的床用内置弹簧组等产品发起5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2.8亿美元。

(四)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产品成本上升

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产品出口的外部影响加大。鉴于美元的国际地位,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多以美元定价,美元的贬值使得国际能源和资源价格上涨加速,这又进一步增加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中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输入型通膨使得2007年中国CPI指数上涨达4.8%。是1997年以来中国物价上涨最高的一年。2008年前6个月CPI上涨均在7%左右。食品和住房价格上涨会进一步蔓延到其他制造业领域,如家电、纺织服装等行业。而这些行业与出口高度关联。因此,原材料价格上涨引起的出口制造业价格的上涨。使得我国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上涨。从而进一步削弱出口产业的竞争力。除此之外。对企业的外部影响还包括出口企业融资困难与融资成本上升、出口政策调整不确定性、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影响等。除外部影响之外,出口企业遭遇的困境也与企业或行业自身的问题有关,如缺乏行业自律,企业间恶性竞争:缺少研发、技术、设备的投入,大部分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缺乏诚信、不注重企业自身的形象。这些因素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企业产品出口。

(五)出口信用风险增大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金融危机使得中国出口风险特别是对美国出口的风险增加。2008年1~4月,美国买家出险案件132宗,较2007年同期增长10.9%;报损金额9301.76万美元,较2007年同期增长260%;美国买家案件赔款金额689.72万美元,较2007年同期增长144%。但是,目前中国出口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与保险意识还比较滞后,通过保险转嫁信用风险的企业还比较少。截至2007年底,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实现承保金额仅为396亿美元,出口信用保险占出口总额仅3%。因此。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的信用风险值得进一步关注。信用风险进一步向欧盟等发达国家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蔓延,将严重影响我国出口企业收汇安全。

二、中国出口贸易的应对策略建议

(一)调整政策,推动出口增长

自2008年12月1日起,我国进一步提高3770项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约占全部出口产品的27.9%,并调整了部分钢材、粮食、化肥等产品的出口关税。其中仅纺织产品出口退税率累计从11%上调到15%,有将近160多种商品达到了17%的“触底线”,相当于零税率出口。

针对日益严峻的形势,应该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尽可能做到足额退税。进一步推动银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降低出口收汇风险。稳定人民币有效汇率。改善加工贸易政策环境。鼓励地方政府出台诸如出口企业的融资担保基金、减免收费、贷款贴息等应对措施,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增强外贸企业信心。缓解企业经营困难,促进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

(二)优化出口市场结构,积极开拓多元化的海外市场

我国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美国等贸易大国,一旦这些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我国的出口都会受到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调整出口市场,尽快优化出口市场结构,积极开拓多元化的海外市场。放眼全球,近年来,拉丁美洲、南亚、南非、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这些市场拥有巨大商机,进口需求也越来越大,值得我国外贸出口企业更加关注,

把这些市场作为自己较好的出口市场加以考虑,适时调整自己的出口市场。因此,要缓解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造成的压力,就应该摆脱单一的贸易依赖。考虑更加广阔的出口渠道。只有通过优化出口市场结构、积极开拓多元化的出口市场来拓宽产品的国际市场空间,增加贸易渠道,才能分散我国出口过度集中少数发达国家的风险。

(三)降低出口产品的成本,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的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美国需求萎缩等因素共同作用的背景下。外贸出口企业可以把低附加值的订单进行跨地区转移,从沿海发达地区转移到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区。以进一步降低成本;还可以把订单向一些关税政策优惠的国家转移,享受与所在国企业同等市场待遇,以获得资源、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四)主动出击,开展跨国收购

这是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美国金融市场流动性紧张,部分企业陷入了暂时的困境,增强了原股东出售的意愿。降低了美国企业的估值,更削弱了美国国民和政府对外资并购可能存在的排斥心态,从而降低了收购的政治性风险,一些欧洲企业也存在相似的情况。这给我国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并购机会,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也为我国企业海外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一些国外知名企业拥有知名品牌和成熟强大的国际营销网络。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而这恰恰是中国企业所缺乏的,如果我国出口企业能够选择美国欧洲同行成功地并购,整合优质资源为我们所用。会极大地促进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目前,国内已有成功的收购案例,值得出口企业借鉴。

(五)出口转内销

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范文2

关键词:金融危机;医药产业;发展契机;产业集聚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4-0201-02

一、金融危机对吉林省医药产业的影响

1.要素成本价格持续高位。要素成本上涨是医药行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受金融危机、雪灾、地震以及国际油价大幅攀升的影响,中国煤电油运、农产品、化工原料等基本生产要素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明显上涨,加大了制药企业的生产成本。在吉林省重点调查的9户医药企业中,有11种原材料平均涨幅为30%~50%,有的超过70%以上。如化学原料醋酐涨1 352.34元/吨,硫酸二甲酯1 536.13/吨。甲胺1 202.25/吨。同时,《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制药企业的环保成本大幅提高,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的背景,制药企业的运营面临巨大成本压力。从中药企业看,中药材柴每公斤比去年同期涨52%,白术每公斤比去年同期涨70%以上,马钱子、川乌、草乌分别涨幅为24.25%、29.98%、21.76%。

2.两项资金占用率在拉大。2008年1―12月份,吉林省医药行业两项资金占用合计74.7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98亿元,增长17.22%。其中,应收账款净额52.8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33亿元,增长21.44%;产成品资金占用21.9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5亿元,增长8.15%。在重点调查的9户企业中,有5户企业应收账款在明显增加,产成品库存在减少,资金占用率在不断加大,资金流在不断减少,企业再生产受到一定影响。

3.医药产值环比下降。2008年下半年以来,医药行业发展速度逐渐回落。2008年全省医药行业产值环比下降0.14个百分点、8月份产值环比下降3.74个百分点、12月份产值环比下降4.18个百分点。在重点调度的54户医药停产半停产企业中,停产检修的44户,占81.5%;订单减少的5户,占9.2%;受奥运禁运影响的5户,占9.2%。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医药企业全年发展速度。

二、金融危机后吉林省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1.逆境中实现快速增长。2008年,吉林省医药产业在克服各种困难中实现增长。据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厅医药石化处分析,2008年上半年,吉林医药产业因上游要素成本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加大了医药企业的生产成本。在吉林重点调查的9家医药企业中,有11种原材料平均涨幅为30%~50%,有的超过70%以上。而在去年下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企业开工不足,原料市场需求减少,导致部分医药产品出厂价格下行,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但是,由于医药产品具有较强的刚性需求和抗跌性,医药业已成为目前金融危机中受到影响较为有限的行业。从多数药企的统计报表来看,吉林医药企业的业绩目前并未因金融危机而受到明显影响。相关统计数据现实,2008年,吉林医药产业实现快速增长,累计实现产值400.79亿元,同比增长24%;完成工业增加值196.39亿元,同比增长23.36%;完成新产品产值41.36亿元,同比增长18.13%。其多项经济发展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度发展计划。

2.重点区域医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吉林省长春市和通化市分别于2006年12月、2007年被商务部、科技部授予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是吉林省医药产品出口重点地区,2008年,两个重点地区医药产品出口实现大幅增长。其中,长春地区医药产品出口实现8 770万美元,同比增长113.7%;通化地区医药产品出口实现1 932万美元,同比增长31.7%;其他地区除白山地区医药产品出口负增长外,均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辽源、松原、四平、延边、白城、吉林等地区医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70.3%、83.2%、27.5%、38.5%、528.9%、0.3%。

3.骨干品种出口增幅较大。2008年,吉林省医药产品出口骨干品种实现较大幅度增长。生物制药及医疗器械是我省医药产品出口骨干品种,实现出口额14 224万美元,同比增长88.2%,占全省医药产品出口额的比重为84%。其中,制成的饲料添加剂出口实现7 044万美元,占全省医药产品出口额的比重为41%。同时,中药材、医药品出口低位徘徊,分别增长3.35%、-18.53%。

4.新型医药出口企业异军突起。长春大合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长春宝成生化发展有限公司、白山创萌参业有限公司、通化乐陶陶人参特产有限公司、吉林新亚强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吉林省宏久生物科技公司等新兴医药出口企业出口快速增长,占据全省医药产品出口市场较大份额,2008年,上述企业实现出口额6 390万美元,占全省医药产品出口比重为38%,同比增长127%,成为推动吉林省医药产品出口的主力军。

5.大部分地区医药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08年1―12月份,吉林省医药工业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61%。通化、长春、白山、四平、白城、松原分别为26.47%、25.61%、57.51%、33.86%、34.63%、122.46%,高于全省医药经济发展速度平均水平。延边16.18%,低于全省医药经济发展速度平均水平。吉林、辽源分别同比下降了6.33%和3.60%。

6.重点调度企业和重点调度品种生产好于去年。2008年,重点调度的23户企业产值平均增幅为22.20%,多数企业都比上年有所提高。其中,产值增长的企业有18户:天风制药同比增长62.25%、长春祈建生物增长46.89%、通化万通增长44.11%、通化东宝增长40.78%、吉林金宝增长33.37%、诺氏制药增长33.21%、博大制药增长32.72%、延吉喜来建医疗器械增长29.01%、通化振国增长27.43%、吉林修正增长26.85%、敦化华康增长24.27%、辉南长龙增长20.92%、通化茂祥增长16.35%、长春迪瑞增长7.49%、吴太感康增长6.85%、吉林敖东药业增长4.86%、长春金赛增长2.39%、生物制品增长0.51%。产值下降的企业有5户:舒兰合成同比下降17.31%、紫鑫药业下降11.69%、长春长生科技下降9.78%、吉林制药下降5.42%,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降0.55%。

2008年,重点调度的23个品种中,已有15个品种产值超过亿元:修正药业斯达舒19.25亿元、万通药业万通筋骨片7.1亿元、天风药业施慧达6.6亿元、吴太感康5.9亿元、修正消糜栓4.9亿元、修正药业益气养血4亿元、吉林市长白山制药康艾注射液3.7亿元、金宝药业止痛化症胶囊3.6亿元、吉林敖东安神补脑液3.4亿元、通化东宝人胰岛素冻干粉3.2亿元、集安益盛生脉注射液2.7亿元、长春祈建生物冻干水痘疫苗2.5亿元、一正药业一正痛消贴膏1.2亿元、辽源百康扑热息痛1.1亿元、集安益盛振源胶囊1亿元。在没有被列入重点调度的品种中,还有10多个品种达到亿元以上。

7.吉林省医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排位次序稳定。2008年吉林省医药工业主要综合经济指标在全国的排序是:工业总产值第十位、主营业务收入第十五位、利润第十二位、利税第十三位。其中:中成药排序是: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均列全国第一名。

三、今后吉林省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

1.充分抓住新医改给医药市场带来的发展契机。随着全局性医疗体制改革逐步推开,新医改的实施,特别是国家加大对城市社区卫生体系建设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场的投入力度,将使医药市场需求存在扩容空间。抓住这次发展契机谋求吉林省医药产业得到一次跨越式发展。

2.加大对医药产业支持力度。吉林省为支持医药行业加大保增长的力度,在全省的医药生产企业、商业企业和较大医院开展产、供、销对接活动,对增长高、销售省内医药产品力度大的生产、销售企业和医院给予相关的扶持政策,确保和拉动吉林省医药经济快速增长。

3.政府搭建多元化服务平台,为医药企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政府应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医药企业提供各种基础平台。如搭建机构支撑平台,成立相应的行业协会或服务中心,发挥产业规划和服务指导作用。如搭建信息服务平台以及政策支撑平台,设立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医药重大研究开发与产业化优势项目、企业重点技术改造升级等。

4.强化医药产业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整合利用、深度开发吉林省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在原有企业技术中心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集中突破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中成药生产技术等关键技术以及生物制药创新产品,推进医药产业尤其是中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

5.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破解药企融资难题。强化政府对医药产业的引导性投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加快医药企业上市融资。紫鑫药业就是通过上市融资实现快速发展的。吉林省目前已有13家上市医药企业,但这一规模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应进一步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政策支持,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积极上市融资。

6.加快医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医药产业集聚。为应对金融危机以及将来的发展,吉林医药产业应变分散式发展为集群式发展。加强产业链条分工协作,加快发展医药产业集群。鼓励企业向上下游延伸,加强与区内外企业的协作配套。大力推进医药企业之间的联合、重组、兼并,鼓励打破地区、部门和所有制界限,整合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扩大生产规模,增强企业发展能力。培育若干个产业特色突出、专业分工合理、协作配套完善、创新能力较强的现代化医药产业集群。目前,吉林省已经在通化市初步形成了医药产业集群的雏形,可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壮大,形成分工更紧密、覆盖范围更广的大型医药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1]2007年、2008年、2009年吉林省统计年鉴[K].

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范文3

关键词:金融危机;消费型增值税;影响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5-0095-03

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其不仅撼动华尔街金融体系,重挫全球金融市场,更导致金融业流动性急剧紧缩,商品流通市场严重受创,我国的经济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伴随中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政策调整,我国已率先扭转困局,经济持续回暖。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显示,2009年前三个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 057亿元,同比增长33.4%,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6.4个百分点。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为7.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33 177亿元,增长33.3%,加快5.7个百分点。分季度看,第一季度,全社会固定投资同比增长28.8%,第二季度增长35.7%,第三季度增长33.2%,连续两个季度保持在30%以上的增速。除公共投资表现强劲外,近期民间投资已开始好转。增值税转型改革,允许企业抵扣其购进设备所含的增值税,这既是一项重大的减税政策,也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国家财政部的前三季度税收增长结构性分析显示,前三季度,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45 057.56亿元,同比增长2.2%,同比增收964.44亿元,第三季度末累计收入首次实现正增长。

一、消费型增值税的含义

对货物和劳务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前提下,根据对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金扣除方式的不同,增值税分为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三种类型。我国增值税对销售、进口货物以及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征收,覆盖了货物的生产、批发和零售各环节,涉及众多行业。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生产型增值税。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 即从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

消费型增值税是指允许纳税人在计算增值税额时,从商品和劳务销售额中扣除当期外购物质资料价值以及购进的固定资产价值中所含税款的一种增值税。也就是说,厂商的资本投入品不计入产品增加值,这样,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增值税相当于只对消费品征税,其税基总值与全部消费品总值一致。

我国消费型增值税的主要内容有:自2009年1月1日起,全国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可以计算抵扣;购进的应征消费税的小汽车、 摩托车和游艇不得抵扣进项税;取消进口设备增值税免税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降低为3%;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从13%恢复到17%。

二、消费型增值税对我国经济宏观方面的影响

增值税的转型会影响到国家的两项税收变动,一是使增值税收入减少, 二是使企业所得税收入增加。

(一)财政收入相对减少,刺激固定资产投资

实行消费型增值税虽然在短期内将导致税基的减少,对财政收入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看,由于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将刺激投资,企业收入增长后,其他税种的税收会迅速提升,对经济的增长将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财政收入总量也会随之逐渐增长。

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由于我国采用了消费型增值税,减少的税收将直接成为企业的盈利部分。 据国家税务总局最新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生固定资产进项税额870亿元,剔除东北、中部地区2008年结转到今年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129亿元,今年上半年新增固定资产进项税额741亿元,平均每个月发生固定资产进项税额123.5亿元。消费型增值税全面实行,对促进经济平稳回升有一定作用。

(二)深化税制改革,完善税收体系

消费型增值税制度是促进企业投资、造福于民的制度,有利于消除重复征税,公平内外资企业和国内外产品的税收负担,有利于完善税收体系。

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后,为规范税制,进口设备免税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政策停止执行。但由于外资研发中心大多属于营业税纳税人,进口时承担的增值税无法抵扣,造成税负增加。同时,设备集中采购时增值税进项税规模较大而造成资金占用,资金成本相应增加。考虑到外资研发中心是我国吸引外资,利用国外先进技术的一个重要平台,有利于完善我国东部沿海省市的产业结构和外资结构,同时,能够为国内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金融危机背景下就业的难题,财政部、国家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出《关于研发机构采购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明确自2009年7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对外资研发中心进口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税收,对内外资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全额退还增值税。但同时还应注意到,目前我国采用的仍是一种不完全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度,部分行业还保留营业税形式,重复计征问题仍然存在。因此,税制改革也还需进一步完善。

(三)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消费型增值税在促进投资总量增加的同时,还起到鼓励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有利于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在生产型增值税模式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基础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重复征税程度要高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既有失税收公平原则,又加重了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瓶颈效应”,其结果将影响产业结构调整。消费型增值税有利于调动企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的积极性,有利于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对于相对不利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推行消费型增值税将对我国的资金需求和劳动就业造成压力,就依赖于企业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营管理水平来解决。

三、消费型增值税对企业的影响

为了较为直观地说明消费型增值税对企业的影响, 现设例予以说明:假设企业投资3 510万元,其中,进项税额510万元,购入设备价款3 000万元。设备的使用年限是10年。每年营运成本2 500万元,营运收入4 00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25%,资金成本率10%,不再考虑其他比较无关的支出和收入,有关的比较如下表。

通过上例可以直观地看到,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会产生如下影响:

1.税负降低,企业盈利水平提高

由于投资额支付的增值税允许抵扣,直接减少了企业的税负。如上例购进设备3 510万元中,其中的510万元列入进项税额,可在本月的销项税额中进行抵扣。

增值税转型作为强大的政策推动力,能够直接减少企业的增值税支出,也减少交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直接增加盈利水平。同时,由于增值税转型会降低新增固定资产每期提取的折旧额以及企业管理费用,尽管造成了企业所得税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但企业净收益和税后收益率明显提高。增值税转型不仅直接减轻了企业的增值税负担,而且对企业经营收益也有重大、直接和有效的影响。因此,增值税转型不仅有利于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还能够帮助企业保持一种稳健的财务结构。

2.投资净现值增加,企业相对利润增加

由于投资额支付的增值税允许抵扣,直接减少了投资额的现值,提高了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如上例,可在投资项目期内提高投资净现值510万元,提高投资内含报酬率7.57个百分点,提升比例达18.17%;提高年平均投资报酬率5.45个百分点,提升比例达22.2 %。这大大降低了投资项目可行性的标准,1 7 %的投资抵扣额对于促进企业的投资行为是非常直接的。

由于转型后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减少,使企业的相对利润增加。如上例,1年内该项投资每年减少折旧额51万元,10年共减少折旧费用510万元,增加税前利润510万元,增加税后利润382.5万元,企业经济利益得到显著提升。

3.促进企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由于企业的资本投资获得抵税,一次企业资本的有机构成越高,可获得的好处便越多。在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前,假设企业机器设备的折旧成本351万元,在全部成本1 170万元中所占的比例达到30%。按17%的增值税率获得抵扣后,折旧成本下降到300万元,成本下降4.36%( 即51÷1170=4.36%)。假定机器设备的折旧成本占全部成本中的50%,则其全部成本下降7.26%。因此,消费型增值税更有利于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企业,也更有利于企业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

4.降低产品价格,提升产品竞争力

增值税作为价外税,是商品价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增值税税负下降直接降低商品价格。一般情况下,价格下降是提高商品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2008年以后用于保护国内市场的关税、进口环节的增值税等措施将不能有效使用,国外优质商品将与我国企业商品直接竞争。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后,给产品的降价提供了空间,企业面对激烈的贸易挑战会进一步降低商品价格,增强商品的竞争能力。

四、消费型增值税背景下企业应注意的问题

(一)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

消费型增值税的实行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集中于会计政策的变化上,主要包括机器设备的计量方法、增值税缴纳方法与折旧政策。但增值税转型对会计核算的影响远不止此,如转型后由于增值税与所得税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由于将增值税额纳入抵扣范围,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也因此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该资产日后的折旧额,进而影响到各期的成本、经营成果以及所得税的核算与数额缴纳,而且增值税抵扣额的变化还会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量、财务状况以及资金的时间价值等。

(二)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应注意的问题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社会总投资不足。消费型增值税是使企业扩大投资和设备投资的政策激励,会影响企业收益,但需要注意,对除房屋、建筑物、土地等不动产以外的购进固定资产(包括接受捐赠和实物投资) 、用于自制固定资产(含改扩建、安装)的购进货物或增值税应税劳务,应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这样才能享受增值税进项税抵扣的政策。如果购进时不能分清固定资产用途的,也要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待明确购进固定资产的用途后,再最终决定是否能够进行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

在实行了消费型增值税后,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减轻了企业的税负、增加了现金流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机遇,进行合理的固定资产投资,或者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增加企业的利润。但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合理的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切忌盲目购进固定资产,造成固定资产利用率降低,影响企业利润 。

(三)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应注意的问题

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后,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统一降为3%,一般纳税人仍为17%。小规模纳税人按照收入的多少纳税,一般纳税人按进项和销项税额相抵后的增值额纳税,如果为新设企业,销项税额远大于进项税额,则应选择成为小规模纳税人,一个企业分成多个分支机构经营。如果增值额不大,则应选择一般纳税人。当然,这是仅就增值税而言的,纳税人身份的可选择性,不是所有纳税人可以自由选择作为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而且一般纳税人转变为小规模纳税人后就不能再次恢复一般纳税人身份。这些都应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予以考虑,以使企业税后净利润最大化。

当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时,必须考虑固定资产的购进时机。当企业在出现大量增值税销项税额时期购入固定资产,就可实现进项税额的全额抵扣。否则,若在一定时期,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大于该时期的销项税额,就会出现一部分进项税额不能实现抵扣的现象,从而降低固定资产抵扣的幅度。因此,企业必须对固定资产投资作出财务预算,合理规划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分期分批进行固定资产更新,以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与企业财税目标的相互配合。

参考文献:

[1] 谭祖明.对我国增值税转型的几点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08,(12).

[2] 屈巍.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影响[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8).

[3] 王红云.增值税暂行条例解读及会计处理[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列.国务院令(2008)第538号,2008-11-10.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sumption-based value-added tax on China economy in financial crisis

ZHANG Xin

(Economy and management school,Panzhihua college,Panzhihua 617000,China)

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范文4

关键词:金融;金融危机;资本主义

引言: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全面升级,演变为金融危机,其影响迅速波及全球,造成巨大冲击,让全球经济陷入了阴霾两年之久。此次金融危机引起了政府、组织、学者和广大民众的密切关注,大家都在透视危机爆发的原因,寻求自我解赎的途径。因此我将从西方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的分析,探讨我国应对西方金融危机的措施。

1.西方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西方金融危机的爆发表面上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产生,但是其内在深层次的根源却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长期积弊,以及近几十年来西方新自由主义政策和资本主义各种矛盾诱发的产物。

1.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西方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性原因。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必然会滋生各种社会矛盾,使得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正常运行所需要的一系列连续性、并存性和均衡性关系难以得到满足,从而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推进,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球范围不断扩展并日趋激化。①

1.2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是西方金融危机爆发的政策性原因。1979年撒切尔夫人在英国上台,1980年里根在美国上台后,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开始在英美推行,并随后在全世界蔓延。他们极力主张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坚决否定公有制、社会主义和国家干预。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可能要给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画上一个句号,成为其失败的标志。英国《金融时报》说:“自由化时代也是金融危机格外频发的时代……所有这一切都蕴含着最终导致自由化时代灭亡的种子②”。

2.西方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西方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全球经济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此,我就主要分析西方金融危机对我国带来的不利影响。

2.1冲击我国金融业。首先,持有美国投资银行股份或债券的金融机构,受金融危机影响,股票债券大幅缩水。其次,金融危机导致中国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放缓。主要是由于国外各商业银行缩紧银根所导致。再次,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中国股市的一蹶不振,几乎套牢了所有的股民,投资者信心受损,影响了整个金融业的经营环境③。

2.2减少中国出口贸易,就业压力突增。西方爆发金融危机后,其“消费过剩”矛头凸显。短期内出现大幅度的减少生产,解雇工人,减少对供应商的原料采购,随着危机的蔓延,其他国家采取类似的措施,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多年贸易顺差的的出口国而言,必然面临着“生产过剩”的困境。生产商担心存货过多,就会缩减生产,反过来又进一步缩减消费需求④。生产的缩减又必将会对劳动力需求降低,从而使国内的就业压力突增。

2.3影响投资热情与投资能力。从国内投资来看,金融危机一是会导致投资者投资热情下降,信心不足。二是会利用外资的能力减弱。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演进,国外金融机构和企业纷纷甩卖海外资产,回笼资金,以套现应对危机。三是预期投资成本的上升,随着各国的救市措施的实行和危机的缓解必然导致资源和初级产品价格的迅速反弹,使得投资成本上升。

3.西方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在国际政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中国没有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受金融危机很大的影响,但其影响和威胁仍然弥漫在中国的周围。因此,中国应从这场金融风暴中吸收经验教训,积极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3.1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中国市场经济的特色就是政府对经济主体和活动具有的强大的监督管理作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能够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集中力量办大事。历史证明这种模式是卓有成效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调节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必须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的作用。通过增加投资需求以及由此带动的固定资本的有序更新和对国民经济的技术结构及其比例关系的调整,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⑤。

3.2加强防范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危险,注重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西方金融危机的爆发警示我们,在中国金融业积极稳妥地推进对外开放的同时,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风险不容忽视。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深化改革,改进风险管理能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在过渡期间,需要借鉴国外信用风险管理技术,选择最适当的信用风险识别理论模型并将其与中国信用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构建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识别模型⑥。

3.3有效调整外汇储备结构。我国对美国经常项目保持多年的贸易顺差,积累了大量美元资产,其中有上万亿美元债券。因而,美国国内经济对我国经济财富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在搞活多边贸易的基础上,逐步调整外汇储备的资本结构,减少美元比重,丰富币种。我国应当增加外汇储备中黄金的份额,达到保值的目的,适当增持黄金,降低美元贬值给我国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2]张燕生等.次贷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宏观经济研究.2008.3

[3]周慧兰、曹理达:美国金融危机:根源与教训[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9-20.

[4]郭田勇.《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和对策》《党政干部学刊》.2008第12期

[5]《列宁全集》,第54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6]卫兴华:《国际金融危机与我国经济发展》,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第1期

注解:

①《研究》2010年第7期,西方国家金融和经济危机与中国对策研究(上)。

②英国《金融时报》,2008年8月15日。

③《现代经济》2008年第7卷第10期(总第98期),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④《现代经济》2008年第7卷第10期(总第98期),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范文5

关键词:金融危机 发展策略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3―0―01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传导,使得世界各国也因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经济衰退。各国政府虽然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并出台巨额救助方案,但是短期内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经济下滑趋势,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经济带来很大影响。

一、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1.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冲击是外贸出口减少。出口下降,将一些出口企业倒闭,失业增加,人们收入下降,经济增长放缓。而中国是严重依赖外需的国家,对我国商品出口产生了较大影响。全球性金融危机将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猖獗,贸易摩擦将加剧,这将会导致我国商品出口严重受挫。

2.对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低迷不振,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形势受到一定冲击。股市和债券市场融资困难,我国计划到境外上市融资的企业将会因此受到不利影响。金融危机不仅严重影响了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前景,也改变了其全球格局,流入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中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在全球流量中的占比将上升,流入引发金融危机的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额将大幅度下降。

3.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危机初期,得益于中国金融体系相对保守,没有大量持有美国的金融资产,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投资回报率高,由此导致热钱加速流入,并进一步推高了我国股市和房市价格,造成资产泡沫化和通货膨胀趋势更加严重。欧美等国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投机性资金将重估在我国的投资风险,将资金撤回国内,以缓解流动性和融资危机,这必将对我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造成负面影响。

4.对我国外汇储备影响

为应对金融危机,美国采取放松银根的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这些政策在刺激美国经济的同时也使我国面临巨大的汇率风险。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所占的比例较大,每当美元贬值或美国国内出现通货膨胀时,我国外汇储备都会随之贬值,从而造成外汇储备的损失。

二、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正面影响

1.加快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升级

金融危机爆发后,使中国意识到,我国必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及转型,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而不能仅仅出口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同时需要扩大内需,摆脱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状况。为此,很多出口企业已经开始改变经营思路,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改善产品结构,打造自己的技术和品牌引进高技术进行规模生产,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夺取更多的市场定价主导权。

2.促使我国政府、银行和企业更加注意风险管理。

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促使我国政府、银行和企业更加注意风险管理,未雨绸缪地采取各种措施来化解已经存在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制度防范新的风险产生。这从长期来看,对我国政府和企业是有益的。因此,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以从金融危机中得到启示,对衍生金融工具及早进行规范和监管。这些都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有利于提高了我国的国际经济地位

金融危机使很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受到严重冲击,市场低迷,而我国没有完全开放金融市场,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有限,并且有庞大的国内市场作为支撑。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这导致我国在国际上经济地位相对提高,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

三、我国的防范策略及应对措施

1. 制定后危机时代的新贸易战略。

金融危机后,我国外贸发展的重点要从追求出口增长速度和规模转变到追求外贸增长效益和质量上来。要有效利用危机压力倒逼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2.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

加强风险管理,对金融创新进行重新审视,把金融创新的风险置于可控范围内;积极稳妥推进海外扩张,通过资产在各地区的配置实现风险的配置,有效降低总体风险;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风险评级和风险预警机制;要加强对金融活动的日常监管和调控,及时发现金融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扭转金融市场的无序状态。

3.改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提升竞争力。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外市场需求萎缩,竞争加剧,迫使我国企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走集约发展和提高科技含量的道路。我们应该抓住时机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注重依靠设计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逐步降低加工贸易和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竞争力。

4. 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应采取更积极的发展策略。

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力量的对比,我国受危机冲击有限,经济实力相对上升,应提高全球化水平。同时,政府应在政策层面和操作层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为企业跨国并购和向外发展提供相应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马宇,火颖.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2009(2)

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范文6

[关键词]次级贷款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 风险防范

一、引言

1997年7月,东南亚金融危机在泰国爆发,并逐步扩大到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和韩国、日本。亚洲金融危机给人们带来的阴影尚未散去,在10年之后的美国爆发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百年不遇的次级贷款危机,美国经济严重衰退,并且华尔街风暴最终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冲击,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证券市场也经历了从2007年10月的6124点跌至2008年10月的1665点的最大涨跌幅,众多投资者遭受严重打击。国际金融危机带来如此巨大的危害,我们应该认清其本质,找出其根源,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

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它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我们又应如何应对?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张亦舂(1998)基于内因和外因两个角度分析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形成,并对亚洲模式进行反思。谢桂兰(2010)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三大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单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夏斌(2009)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观点。余永定(2000)认为要防范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中国必须健全和完善金融体系,保持汇率稳定性和灵活性,加速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调整。邹瑶琪(2009)和刘晓南(2009)针对如何防范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学者们对国际金融危机产生原因、对世界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做了细致的研究,本文结合已有研究文献,首先分析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然后分析它给全世界、尤其是中国所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我国应如何防范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原因分析

本文以2007年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为例对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原因进行分析。为刺激经济复苏,进入新世纪以后,美国金融机构对信用比较低的人提供了大量住房贷款,这类贷款一般称为次级贷款。金融机构用次级贷款作抵押发行大量债券,从而形成风险巨大的房地产和金融泡沫。2004年下半年以后,美国提高利率,导致大量贷款过期,贷款人纷纷售房还贷,引起房价大跌,造成一系列金融机构发生支付危机直到宣布破产,进而导致实体经济严重衰退。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积极采取救助措施,对金融稳定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针对美国金融危机产生原因,可以从以下四个视角来分析:

1、金融监管缺失

美国历来主张市场经济,主张少监管,甚至不监管。这次美国金融监管的缺失,主要表现为对金融常新产品管理过松,尤其是次级贷款;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杠杆率过高,对场外交易的信用违约掉期等衍生产品,既无机构监管,也无标准约束,最终为危机爆发埋下隐患。

2、宏观经济政策不当

2001年到2004年期间为刺激经济复苏,美联储不断降低利率,导致利率过低,形成房地产泡沫。泡沫膨胀到一定程度必然会破灭。2004年6月起,美联储开始转变低利率政策,到2005年6月,经过连续13次利率调高后,联邦基准利率从1%提高到4.25%。到2006年8月,联邦基准利率上升到5.25%,标志着扩张性政策的完全逆转,这提高了购买房屋的借贷成本,因而产生了抑制房产需求和降温房产市场的作用,促发了房价的下跌,以及按揭贷款违约风险的大量增加。

3、低储蓄、高消费的经济体制

美国全国储蓄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9%左右下降到近几年接近为零。美联储报告表明2008年底美国家庭房屋抵押贷款和信用卡贷款债务合计为13万亿美元,相当于税后收入的123%。2008年美国财政赤字近5000亿美元,债务总额10万亿美元,人均负债3万美元。贸易赤字连续3年超过7000亿美元。由此我们可以认为,金融危机产生原因部分来自美国通过输出美元来透支消费的经济发展体制。

4、国际货币体系不合理

国际货币体系不合理是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最重要根源。2008年全球经济总量为62万亿美元,美国占23%,并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用美元作结算货币的贸易额却占全球贸易总额的80%,各国外汇储备的60%以上是美元。美元既是美国的本币,又是国际货币;美联储是美国的中央银行,向全世界输出美元,实质上成了全世界的中央银行。美国发生大量财政赤字、贸易赤字,发放大量美元,却不受世界监督。美国之所以能够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放松乃至放弃金融监管,实行低储蓄、高消费的经济发展方式,归根到底是因为美国和美元垄断了国际货币体系。

也有学者指出,美国金融危机不仅是技术与管理层面的问题,而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表现。金融危机与技术管理层面的问题有关系,但技术层面的因素只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导火索。这次危机的直接原因在于新自由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而其深层次原因还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

三、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

从金融方面来看,我国的金融机构虽然受到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但由于我国的金融体制、银行制度经过改革,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质量比过去大大提高,加之我国政府对金融活动较为严格的控制和较为有效的管理。因此,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系统的破坏还不是非常严重,我国的金融系统运行良好。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我国加入WTO后已经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经济发展的外贸依存度远高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而美国则是我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美国的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导致财富缩水,居民消费减少,企业投资下降,导致进口减少,进而对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制造业出口产生重大影响,而出口下降又导致整个制造业生产的萎缩。在我国传统的外向型经济地区,特别是广东和浙江等地,由于外需的萎缩,很多企业的经营已十分困难,不少企业已经倒闭或面临倒闭。作为制造业大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不仅是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更为严重的是导致劳动岗位大幅度减少,失业率上升,就业困难。

四、国际金融危机的防范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外汇储备已超过2万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比例超过三分之二,与全球经济联系紧密。因此,在防范国际金融危机时,要树立世界眼光,从国情出发,在综合分析、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可采取以下措施。

1、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近几年全球经济一直处于低速增

长的状态,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压力。但与此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是扩大内需,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是外汇储备充足,全球物价较低,有利于更好地运用国外战略资源;三是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改革。

2、改善社会资金结构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应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今后的金融体制改革,除了推进金融企业综合经营外,最重要的是扩大直接融资,改善社会资金结构。具体措施有:规范股票市场发展,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和基金市场。

3、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国际收支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对外经济活动而产生的国际货币的收支,为支付进口贸易、偿还外债本息、防范投机性攻击、稳定外汇市场,一个国家必须有一定的外汇储备。我国外汇储备较多,有利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但适当压缩外汇储备并合理使用,既可提高我国资金使用效益,又可防止人民币升值。因此,外汇管理应从“宽进严出”改为“宽严适度”,争取实行贸易项目下意愿结汇,推进国际资本有序、双向、有效流动,使外汇储备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

4、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推进人民币可兑换,进而使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世界关注的问题。实现人民币可兑换要分四步走:第一步是经常项目可兑换;第二步是资本项目可兑换,这需要我们放宽对境外企业在中国直接投资的限制,逐步开放金融业;第三步是解除外汇管制,实行人民币可兑换,这还需要解决许多管理技术方面的问题;第四步是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要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就要使人民币要在全球的贸易计价结算中、在全世界外汇储备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5、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经济、金融越来越开放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加强与发达国家合作,防范国际金融危机于未然。

五、结论

本文以2007年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为例,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形成原因,对我国经济、金融所带来的影响,并结合当前经济形势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防范措施。由于全球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本文所做分析及结论只是针对当前经济形势,若全球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则国际金融危机及其防范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亦春.如何正确认识亚洲金融危机[J].金融科学―中国金融学院学报,1998(4).

[2]谢桂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产生三大原因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0(5).

[3]夏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J].党建研究,2009(1).

[4]余永定.中国应从亚洲金融危机中汲取的教训[J].金融研究,2000(12).

[5]邹瑶琪.论国际金融危机及防范[J].商业文化,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