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风格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风格论文范文1
关键字:建筑特点建筑形式建筑风格文化
前言
使用和造景,观赏和被观赏的双重性,园林建筑既要满足各种园林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又是园林景物之一;既是物质产品,也是艺术作品。但园林建筑给人精神上的感受更多。因此,艺术性要求更高,除要求具有观赏价值外,还要求富有诗情画意。
园林建筑是与园林环境及自然景致充分结合的建筑,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及环境的有利条件。任何建筑设计时都应考虑环境,而园林建筑更甚,建筑在环境中的比重及分量应按环境构图要求权衡确定,环境是建筑创作的出发点。
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与自然因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统一起来,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增添情趣,增添生活气息。园林建筑只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责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环境的美。这种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的境界。
东西方园林之中,建筑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他是满足人们生活享受和观赏风景所必须的。西方园林中,如法国的古典主意园林,意大利的庄园、府邸和宫殿往往集中式布置,层数一般两到三层,可以居高临下俯瞰全国景色。在中国园林中为满足可行、可观、可居、可游的要求,需配置相应的廊、亭、堂、榭、阁等建筑。从我国发展史来看,园林中建筑密度越来越高,生活居住气息越来越浓。当然建筑也不纯粹作为居游的生活需要来设置,它本身也是供人欣赏的景物之组成部分,融合在园林的自然景色中。自然景色若有人工建筑做适当的点缀,可现出神采而富有魅力,为景观添色。
一、古典园林建筑的特点
建筑与环境的结合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力求与基址的地形、地势、地貌结合,作到总体布局上依形就势,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其次是建筑体体量是宁小勿大。因为自然山水中,山水为主,建筑是从。与大自然相比,建筑物的相对体量和绝对尺度以及景物构成上所占的比重都是很小的。
另一要求是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力求活泼,富于变化。设计中推敲园林建筑的空间序列和组织好观景路线格外突出。建筑的内外空间交汇地带,常常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也常是人感情转移的地方。虚与实、明与暗、人工与自然的相互转移都常在这个部位展开。依次过度空间就显得非常重要。中国园林建筑常用落地长窗、空廊、敞轩的形式作为这种交融的纽带。这种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过渡都是渐变的,是自然和谐的变化,是柔和的、交融的。
为解决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问题,中国园林建筑还应考虑自然气候、季节的因素。因此中国南北园林各有特点。比如江南园林中有一种鸳鸯厅是结合自然气候、季节最好的离子,其建筑一分为二,一面向北,一面向南,分别适应冬夏两季活动。
总之,园林建筑设计要把建筑作为一种风景要素来考虑,使之和周围的山水、岩石、树木等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优美景色。而且风景是主体,建筑是其中一部分。
二、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形式
廊有覆盖的通道称廊。廊的特点狭长而通畅,弯曲而空透,用来连结景区和景点,它是一种既“引”且“观”的建筑。狭长而通畅能促人生发某种期待与寻求的情绪,可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弯曲而空透可观赏到千变万化的景色,因为由可以步移景异。此外,廊柱还具有框景的作用。
亭子是园林中最常见的建筑物。主要供人休息观景,兼做景点。无论山岭际,路边桥头都可建亭。亭子的形式千变万化,若按平面的形状分,常见的有三角亭、方亭、圆亭、矩形亭和八角亭;按屋顶的形式有掂尖亭、歇山亭;按所处位置有桥亭、路亭、井亭、廊亭。总之它可以任凭造园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丰富它的造型,同时为园林增添美景。
堂往往成封闭院落布局,只是正面开设门窗,它是园主人起居之所。一般来说,不同的堂具有不同的功能,有用作会客之用,有用作宴请、观戏之用,有的则是书房。因此各堂的功能按具体情况而定,相互间不尽相同。
厅堂是私家园林中最主要的建筑物。常为全园的布局中心,是全园精华之地,众景汇聚之所。厅堂依惯例总是坐南朝北。从堂向北望,是全山最主要的景观面,通常是水池和池北叠山所组成的山水景观。观赏面朝南,使主景处在阳光之下,光影多变,景色明朗。厅堂与叠山分居水池之南北,摇摇相对,一边人工,一边天然,既是绝妙的对比。厅的功能多作聚会、宴请、赏景之用,其多种功能集于一体。因此厅的特点:造型高大、空间宽敞、装修精美、陈设富丽,一般前后或四周都开设门窗,可以在厅中静观园外美景。厅又有四面厅、鸳鸯厅之分,主要厅堂多采用四面厅,为了便于观景,四周往往不作封闭的墙体,而设大面积隔扇、落地长窗,并四周绕以回廊。鸳鸯厅是用屏风或罩将内部一分为二,分成前后两部分,前后的装修、陈设也各具特色。鸳鸯厅的优点是一厅同时可作两用,如前作庆典后作待客之用,或随季节变化,选择恰当位置待客、起坐。另外,赏荷的花厅和观鱼的厅堂多临水而建,一般前有平台,供观赏者在平台上自由选择目标,尽情游赏。
榭常在水面和花畔建造,藉以成景。榭都是小巧玲珑、精致开敞的建筑,室内装饰简洁雅致,近可观鱼或品评花木,远可极目眺望,是游览线中最佳的景点,也是构成景点最动人的建筑形式之一。
阁是私家园林中最高的建筑物,供游人休息品茗,登高观景。阁一般有两层以上的屋顶,形体比楼更空透,可以四面观景。
舫为水边或水中的船形建筑,前后分作三段,前舱较高,中舱略低,后舱建二层楼房,供登高远眺。前端有平?与岸相连,模仿登船之跳板。由于防不能动又称不系舟。防在水中,使人更接近于水,身临其中,使人有荡漾于水中之感,是园林中供人休息、游赏、饮宴的场所。但是舫这种建筑,在中国园林艺术的意境创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知道,船是古代江南的主要交通工具,但自庄子说了“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着不系之舟”之后,舫就成了古代文人隐逸江湖的象征,表示园主隐逸江湖,再不问政治。所以它常是园主人寄托情思的建筑,合适世隐居之意。因为古代有相当部分的士人仕途失意,对现实生活不满,常想遁世隐逸,耽乐于山水之间,而他们的逍遥伏游,多半是买舟而往,一日千里,泛舟山水之间,岂不乐哉。所以防在园林中往往含有隐居之意,但是舫在不同场合也有不同的含意,如苏州狮子林,本是佛寺的后花园,所以其中之舫含有普度众生之意。而颐和园之石舫,按唐魏征之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由于石舫永覆不了,所以含有江山永固之意。
三、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风格
1、表现含蓄
含蓄效果就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追求含蓄乃与我国诗画艺术追求含蓄有关,在绘画中强调“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在园林中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这种含蓄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从园林布局来讲,中国园林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含蓄莫测。往往巧妙地通过风景形象的虚实、藏露、曲直的对比来取得含蓄的效果。如首先在门外以美丽的荷花池、桥等景物把游人的心紧紧吸引住,但是围墙高筑,仅露出园内一些屋顶、树木和圆内较高的建筑,看不到里面全景,这就会使人引起暇想,并引起了解园林景色的兴趣。北京颐和园既是如此,颐和园入口处利用大殿,起掩园主景(万寿山、昆明湖)之作用,通过大殿,才豁然开朗,见到万寿山和昆明湖,那山光水色倍觉美不胜收。江南园林中,漏窗往往成为含蓄的手段,窗外景观通过漏窗,隐隐约约,这就比一览无余地看有生趣得多。如苏州留园东区以建筑庭园为主,其东南角环以走廊,临池面置有各种式样的漏窗、敞窗,使园景隐露于窗洞中,当游人在此游览时,使人左右逢源,目不暇接,妙趣横生。而今天有许多好心肠的人,唯恐游者不了解,水池中装了人工大鱼,熊猫馆前站着泥塑熊猫,如做着大广告,与含蓄两字背道而驰,失去了中国园林的精神所在,真太煞风景。鱼要隐现方妙,熊猫馆以竹林引胜,渐入佳境,游者反多增趣味。
2、强调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意境“二字,多以自然山水式园林为主一般来说,园中应以自然山水为主体,这些自然山水虽是人作,但是要有自然天成之美,有自然天成之理,有自然天成之趣。在园林中,即使有密集的建筑,也必须要有自然的趣味。为了使园林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园林中必须建筑各种相应的建筑,但是园林中的建筑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而应突出山水这个主体,与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有机的融合,并升华成一件艺术作品。这中间建筑对意境的表现手法如: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乃仿浙江嘉兴烟雨楼之意境而筑,这座古朴秀雅的高楼,每当风雨来临时,即可形成一幅淡雅素净的“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情画意图,见之令人身心陶醉。
园林意境的创作方法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和深远的文化根源。融情入境的创作方法,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体物”的过程。即园林意境创作必须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对特定环境与景物所适宜表达的情意作详细的体察。事物形象各自具有表达个性与情意的特点,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如人们常以柳丝比女性、比柔情;以花朵比儿童或美人;以古柏比将军、比坚贞。比、兴不当,就不能表达事物寄情的特点。不仅如比,还要体察入微,善于发现。如以石块象征坚定性格,则卵石、花石不如黄石、盘石,因其不仅在质,亦且在形。在这样的体察过程中,心有所得,才开始立意设计。
“意匠经营”的过程。在体物的基础上立意,意境才有表达的可能。然后根据立意来规划布局,剪裁景物。园林意境的丰富,必须根据条件进行“因借”。计成《园冶》中的“借景”一章所说“取景在借”,讲的不只是构图上的借景,而且是为了丰富意境的“因借”。凡是晚钟、晓月、樵唱、渔歌等无不可借,计成认为“触情俱是”。
“比”与“兴”。是中国先秦时代审美意识的表现手段。《文心雕龙》对比、兴的释义是:“比者附也;兴者起也。”“比是借他物比此物”,如“兰生幽谷,不为无人而不芳”是一个自然现象,可以比喻人的高尚品德。“兴”是借助景物以直抒情意,如“野塘春水浸,花坞夕阳迟”景中怡悦之情,油然而生。“比”与“兴”有时很难绝然划分,经常连用,都是通过外物与景象来抒发、寄托、表现、传达情意的方法。
3、突出宗教迷信和封建礼教
中国古典建筑与神仙崇拜和封建礼教有密切关系,在园林建筑上也多有体现。汉代是园林中多有“楼观”,就是因为当时人们都认为神仙喜爱住在高处。另外还有一种重要的体现,皇家建筑的雕塑装饰物上才能看到的吻兽。吻兽既是人们对龙的崇拜,创造的多种神兽的总称。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炎黄子孙崇拜的图腾;龙所具有的那种威武奋发、勇往直前和所向披靡、无所畏惧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理想的象征和化身。龙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人们仍可见到“龙文化”在新建的仿古建筑上展示,如今的龙文化(装饰)不仅仅是为了“避邪”;而且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海内外,凡饰有“龙避邪”的,一定是华人宅府),凝聚了民族的魂之所在。吻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在其它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个走兽。这里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只有金銮宝殿(太和殿)才能十样齐全。中和殿、保和殿都是九个。其它殿上的小兽按级递减。天安门上也是九个小兽。北京故宫的金銮宝殿“太和殿”,是封建帝王的朝廷,故小兽最多。金銮殿是“庑殿”式建筑,有1条正脊,8条垂脊,4条围脊,总共有13条殿脊。吻兽坐落在殿脊之上,在正脊两端有正吻2只,因它口衔正脊,又俗称吞脊兽。在大殿的每条垂脊上,各施垂兽1只,8条脊就有8只。在垂兽前面是1行跑兽,从前到后,最前面的领队是一个骑风仙人,然后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共计10只。8条垂脊就有80只。此外,在每条围脊的两端还各有合角吻兽2只,4条围脊共8只。这样加起来,就有大小吻兽106只了。如果再把每个殿角角梁上面的套兽算进去,那就共有114只吻兽了。而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乾清宫,地位仅次于太和殿,檐角的小兽为9个。坤宁宫原是皇后的寝宫,小兽为7个。妃嫔居住的东西六宫,小兽又减为5个。有些配殿,仅有1个。古代的宫殿多为木质结构,易燃。传说这些小兽能避火。由于神化动物的装饰,使帝王的宫殿成为一座仙阁神宫。
因此吻兽是中国古典建筑中一种特有的雕塑装饰物。因为吻兽是皇家特有的,所以也是一种区分私家和皇家园林及建筑的一种方法。
4、平面布局简明有规律
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这是封建礼教在园林建筑布局上的体现。超级秘书网
5、地域文化不同园林建筑风格有异
洛阳自古以牡丹闻名,园林中多种植花卉竹木,尤以牡丹、芍药为盛,对比之下,亭台楼阁等建筑的设计疏散。甚至有些园林只在花期是搭建临时的建筑,称“幕屋”、“市肆”。花期一过,幕屋、市肆皆被拆除,基本上没有固定的建筑。
而扬州园林,建筑装饰精美,表现细腻。这是因为,扬州园林的建造时期多以清朝乾隆年间为主,建造者许多都是当时巨商和当地官员所建。目的是炫耀自己的财富、粉饰太平,因此带有鲜明的功利性。扬州园林在审美情趣上,更重视形式美的表现。这也与一般的江南私家园林风格不同,江南园林自唐宋以来追求的都是淡泊、深邃含蓄的造圆风格。
四.结论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表现在古典园林中的这种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观,绝不仅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即通过园林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的调节,来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特征和意义。
建筑风格论文范文2
简约主义一词最初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又称为“极少主义”“极简主义”,是一种现代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追求。其在绘画、设计、雕塑、影视、文学等多个艺术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平面设计中的简约主义来说,设计不再完全是设计者的主观表现,而是为了更加明确地传达出设计信息,因此要在设计要素上做各种简化,使设计的主旨更加鲜明。同时,简约并不意味着简单,形式上的简约,并没有让主题的表达受到影响,反而还起到了一种突出的效果和以少胜多的功效。就其特征而言,可以归纳为形式简单和主题明朗。首先形式简单,是指平面设计各要素的简洁和简化,那些复杂的图形和缤纷的色彩是与简约主义平面设计无缘的,简约主义平面设计更多使用的是简单的图形、单一的色彩等,寥寥几笔,两三颜色,就构成了作品的全部。其次是主题明朗,之所以简化要素,就是为了突出主题,防止因为设计要素的纷杂,使欣赏者的注意力受到影响。所以简约主义的平面设计,就是开门见山地表现主题,以满足视觉图像时代下人们的欣赏和审美习惯。所以说,平面设计中的简约主义,是和时代、社会、文化、生活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当前其受欢迎程度来看,简约主义将会是平面设计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二、简约主义风格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和体现分析
1.简约的图形
图形是平面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其在平面设计中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复杂——简单的过程。一开始的平面设计,受制于艺术设计发展水平,其图形往往都是简单直观的,能够表现出其基本的含义即可。而伴随着设计水平的进步和平面设计表达的需要,很多新的图形创作手法,如电脑制图、立体图形等也广泛出现在了平面设计中,这在使平面设计得到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人们视觉审美上的疲劳。在这种情况下,简约风格的图形便应运而生,其在简单直观的同时,还有着独特的深意,满足了人们对图形外观和内涵的审美需要。如标志设计。标志设计是对图形元素要求最高的平面设计门类,其既要简单明了,又要能体现出标志的内涵。中国某航空公司的标志设计,就选用了一只振翅欲飞的凤凰。凤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祥物,有着平安、幸福的寓意。一方面,作为航空公司来说,选择“百鸟之王”的凤凰,与公司的性质相吻合,也体现出了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雄心和壮志;另一方面,凤凰本身所具有的平安、幸福的寓意,对机飞行来说,也是再合适不过的。设计者用极为简练的线条,勾勒出了凤凰昂首飞翔的姿态,可谓是言简意赅,富含深意。山西某白酒的标志设计,是一幅简化的中国山水画,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手指着远方,这样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大诗人杜甫的那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而在今天的标志设计中,设计师用图形的形式对这一典故进行了有机的运用,在表明了该酒身份的同时,也体现出了该品牌的历史、文化和质量。又如招贴设计。招贴设计是放置在公共场所的广告,利用文字、色彩和图形将信息迅速、准确地传达出来。在视觉图像泛滥的今天,唯有简约的图形,才能引起人们对招贴的关注。如2012年大学生招贴设计展获奖作品《“空洞”的人生》,就是对简约图形的完美运用。整个作品中没有使用文字和色彩,只有一支竹笛,这支竹笛是竖着面向观众的,若干个黑色的音孔一字排开,就是作品名字中的“空洞”;但是这里的“空洞”是加引号的,意在表明,人生就像是竹笛,摆在面前的是一个个黑洞,但是如果我们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那么我们的生活则将不再空洞,而是响起了宛转悠扬的旋律。这幅作品仅仅用一个图形,就表明了“生活”这个深刻的主题。所以说,当下的平面设计中,那种繁琐的图形已经不再多见,多是这种外观上简单明了,却又饱含深意的简约图形,这在充分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的同时,也带给了人们以深刻的思考。
2.简约的色彩
色彩是平面设计中最直观的要素,虽然其本身只是一个自然现象,但是每一种色彩都有一种心理暗示,从而能给人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因此色彩成为了作品中带给人们感受的第一要素。平面设计中的简约色彩,或者是用单一、直观的色彩直接展现作品,或者是遵照色彩规律,用简单的色彩对比来阐明主题,从而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达到以一当十、简洁高雅的艺术效果。如标志设计。中国联通的标志是一个大红色的中国结。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着喜庆和吉祥,而红色的中国结更是圆满和热情的象征,其采用了直观色彩展示的方式,将企业文化的内涵充分地表达了出来。又如一家国际著名的快递公司,在公司标志和包装设计中,就曾经做过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快递行业普遍喜欢用大红色和绿色,但是这家快递却使用了紫色和橙色的搭配,这是一种少见的色彩组合,能给人一种陌生的感觉,一方面,企业想要在众多快递行业中脱颖而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人们收到快递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新鲜和陌生的感觉,这与紫色和橙色组合带给人们的心理反应是一致的。确立了色彩组合之后,小到一个包装袋、大到运输的飞机,随处都可见这个醒目的标志。这个科学的色彩设计为企业的成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按照色彩规律,让不同色彩之间发生对比关系,达到了最初的设计目的。又如海报设计。香港著名设计大师靳埭强近年来十分喜欢运用中国的水墨元素进行海报设计。水墨元素,意味着往往只有黑白两种颜色,但正是这两种常见的颜色,却在靳埭强的笔下散发出了无穷的魅力。他为2008年奥运会设计的举重海报中,整个作品只有黑白两个颜色——白色的底子和黑色的图案、文字。白色给人以纯洁之感,也暗示了本届奥运会的公平和公正;而黑色则是一种力量的凝聚,给人以厚重的感觉,两者互为对比又互为依托,体现出了简洁、清晰的设计效果。他为宁波服装节设计宣传海报时,依然只用黑白二色,画面中有一只黑色的竹尺,以表现出服装的主题,同时又在竹尺上方勾勒出了一道弧线,两者组成为了一个衣撑,从而进一步表明了主题。黑白的固有属性和心理属性,在他的手笔下产生了精妙绝伦的简约设计,给观者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3.简约的文字
文字最初是以图画形式存在的,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简化为了现在的面貌。作为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其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视觉形象语言,并随之产生了很多自身之外的意义。为了获得简约的设计效果,很多设计者都在文字上大做文章,利用夸张、变形等手法,从文字的结构、大小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设计,体现出了一种言简意赅又形象生动的效果。如标志设计。2005年,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北京奥组委了奥运会运动图标。整套图标包含了本届奥运会的全部35个竞赛项目,其设计理念来源于中国的篆体字。篆体作为中国古代十分流传的字体,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象形性,几笔几画,就能勾划出每一个运动项目最典型的运动姿态,体现出了优雅的运动美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真正实现了“形”和“意”的和谐统一。而且因为其所有的简洁性,即便是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的人都可以将其画出来,获得很好的传播效果。中国美术学院简称“国美”,其标志设计就是以“国”字为基础的,虽然去掉了左右的两竖,但是一眼望去,仍然能够认出这是一个“国”字。同时,去掉左右两竖线的国字,又和美字十分类似,既像“国”,又像“美”,表现出了“国美”的简称,同时也传递出了美是没有国界的寓意。又如招贴设计。在一则倡导朝鲜和韩国统一的招贴中,面对这样深刻的主题,作者仅用一个文字就表达出了主旨。作品中,作者用草书的形式书写了一个“潮”字,并对三点水这个偏旁进行了处理,在其中加入了一道竖线,这样一来,从正面看是一个“朝”字,将其颠倒来看,则又是一个“朝”字,仅用一个汉字就阐明了深刻的主旨。再如广告设计。以国外的一则杀虫剂广告为例,整个画面只有一只虫子,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只虫子的躯干部分是由一个个字母组成的,其所组成的单词,正是这个杀虫剂的品牌名字,从而将广告的主题直观地表达了出来。所以说,在简约风格的平面设计中,文字所起到的作用,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在创作者利用结构、重置等手法对文字进行了全新设计后,其视觉效果更为强烈了,含义更加丰富了,从而获得了全新的传播效果。
建筑风格论文范文3
摘要古希腊的柱式建筑向来是建筑史上的丰碑,尤其是当前“欧式”建筑风靡国内外的时代,更是以其宏伟典雅的风格引起人们的格外关注。本文将探讨古希腊柱式建筑的美学风格以及相应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柱式风格古希腊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J519文献标识码:A
古希腊,是享誉世界的闻名古国。建筑,是镶嵌在古希腊灿烂文明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早在2500多年以前,古希腊建筑就以规模宏大、雕刻精致、造型优美而举世闻名。重建于公元前五世纪的雅典卫城,体现了那一时期最辉煌的艺术成就。
雅典卫城建造在一座石灰岩的小山上,四面都是绝壁,设计者巧妙地利用小山的地形,以及小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进行建筑布局,整个卫城由卫城山门、胜利神庙、帕提农神庙等组成。当时艺术也因此而得到全面发展。建筑、雕塑和绘画等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被人们誉为古典美的楷模。这个时期的建筑洋溢着端庄、典雅、和谐、理性的美感,对后世的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希腊的神话和传说中,还流传着关于亚洲西部泰坦众神、东方巨灵和巨人的各种说法。阿卡亚人被后来的多利亚人征服后,迈锡尼文明便随之衰落和灭亡,但爱琴海地区和希腊半岛,仍然遗存了许多米诺斯文化和迈锡尼文化的城堡、狮子门、圆顶墓等宏伟建筑。在随之而来的大征服的时代,由于战乱不断和文明的毁灭,随着时间的消逝,一波续一波的后来民族完全不知道这些巨石建筑的来由。
古希腊文化和艺术单纯特性中,蕴含着崇高和伟大的美学品格与艺术精神。生活的单纯和艺术生产的非自觉性,成就了古希腊文化艺术的单纯的品格。战争带来对健美身体的崇尚,神人合一的宗教观念给单纯自然的天性创造出自由发展的天地,达观的生死观念尚未浸染复杂的功利性。可以看到这些方面都对古希腊的建筑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人以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打败了波斯的侵略者。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促使希腊建筑结出了最完美的成果。恩格斯曾赞美:“希腊的建筑如灿烂的阳光照耀着白昼。”帕提农神庙是雅典卫城最著名的建筑,它代表了古希腊的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因此又有“神庙中的神庙”之称。帕提农神庙建于古希腊经济繁荣、文化昌明的鼎盛时期――公元前447―438年,是古希腊人为纪念在希波战争中所取得的伟大胜利,而献给雅典城邦的保护神――帕拉斯雅典娜的,愿意为“处女宫”。
帕拉斯雅典娜,希腊语为“刚强的雅典女子”。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雅典娜是众神之王宙斯、智慧女神墨提斯的女儿。因此,雅典娜集力量与智慧于一身,凶猛无比,睿智超群,是战神、智慧神、冶炼神、手工艺神,是奥林匹斯圣山最著名的12个神祗之一。
帕提农是一个长方形的庙宇,形体单纯。中央由墙垣围成的核心分隔成东西两部分,东部比较深,是圣堂,西部比较浅。在这个核心的四周有一圈围廊。根据希腊本土的传统,帕提农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多立克柱式刚健雄壮而高贵,比例和各部分的处理最为成熟和完美。
希腊是采用石结构很早的文明古国之一,这些建筑中既有壮硕端重的多立克柱式,也有优美典雅的爱奥尼柱式和精美华丽的科林斯柱式。古希腊建筑的主要特征是和谐、完美、崇高。建筑本身也体现了设计师所考虑到的功能的划分,具备了祭祀、储存等功能。并且也体现了建筑的艺术性融入了雕塑、壁画等艺术元素,体现了作为欧洲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该有的风貌,并对欧洲建筑风格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它的设计风格、美学风格、装饰风格和布局风格都与古希腊人所处的人文地理环境和宗教文化息息相关。希腊的建筑经历了“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四个阶段。通过这四个时期,希腊的建筑艺术日趋成熟。古罗马的建筑就大量地学习希腊的形式,从平面到立面,从山花到柱式,处处可以看出希腊建筑的影子。
比如古罗马柱则是用石头说话的世界艺术珍品,并将古希腊柱式发展5种:陶立克、爱奥尼、科林斯、组合式及塔司干式。从结构上看,这些柱子的长细比均控制在10以下,中国柱式的收分是从柱的2 /3开始,而西方柱式一般是从1 /3开始。总之,柱式的艺术造型与结构技术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这其实是整个罗马(文化)向希腊学习的一种“建筑表述”。
建筑起源于人类劳动实践中生活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人类在建筑艺术中表现了复杂多样的美学思想,并要求以空间组合、比例、尺度、色彩、质感、体型等建筑艺术语言,统一多变,主次分明,有和谐韵律的结构布局,表现多种不同的意境和风格。从古典柱式的造型与构造入手,了解柱式的美学特征和形态规则,就其形式与结构要求、材料性能、工艺条件等方面予以思考,就可能全面的了解其具体的结构。
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中,西方古典建筑曾作为世界建筑的主流,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西方建筑艺术发展的一种传承,古希腊建筑中的3种柱式构成了希腊建筑的精髓,并将其造型艺术拟人化。柱式艺术是西方古典建筑美学中极有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世界的感性显现。建筑及其空间作为一种艺术对象,其深层语义也就是人的理念的表述,这也是建筑文化的实质。我们在这里着重说的是西方古代建筑及其空间的文化性语义。西方传统文化的建筑表述,也许,古希腊文化称得上是西方传统文化的“祖师”了。
如果结合哲学意义和建筑美学理论来讨论建筑学的文化价值的话,比如建筑美学理论及作用、形式与建筑功能、形式与象征性、公共性与“个人意志”、文化与传统等方面做出理解,笔者以为:一座典雅、高贵和气派的建筑,应像晨钟暮鼓那样,它日日夜夜、月月年年在提醒该城市的广大居民,教他们明白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价值,这才是建筑的精神功能,而建筑的复杂性也就表现在这里。
因此,运用复杂性科学和复杂适应性系统的核心思想,以学科交叉的观点、整体性的观点和适应性的观点才能真正达到对传统建筑的继承与发展。复杂性科学和复杂适应性系统的各种特性和相关理论,以及复杂性科学对实践的各种意义和启示,进而指出建筑学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属于复杂性科学研究的范畴,因而必须抛开就建筑论建筑的简单化方法,转变思维范式,运用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方法看待建筑中的复杂问题。
而古典建筑的美学风格以及现代运用就被提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强调建筑美学的重要性,运用满意原则,关注使用者的参与,并创造性地将整体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相结合,以综合平衡的原则使建筑能够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古希腊的建筑风格里,我们可以看到古希腊文化中人文主义的光辉。至少在自由人中间,希腊文化的精神是以人为本,尊重人,赞美人,发挥人的体能和智能。
“人是第一重要的,其它一切都是劳动的果实。”柱式在人文主义文化影响下发展和定型,它渗透着尊重人、赞美人的古典精神。主持雅典卫城建设的大雕刻家费地说:“再没有比人体更完美的东西了,因此我们把人的形体赋予我们的神灵。”希腊人同时把人的形体赋予了柱式的柱子。正是这样的人形赋予,柱式才具有了永恒的魅力。
对西方古典建筑中柱式艺术装饰的形式,也展示了不同时期柱式的审美情趣和其所蕴涵的历史、文化积淀。希腊诸神中许多神祗与东方文化有着复杂的关系,最为有名的莫过于阿耳忒弥斯和阿芙罗狄忒,希腊人为这两位东方女神建造了壮丽的神庙,其中以弗所的阿耳忒弥斯女神神殿跻身于古代七大奇迹。
阿耳忒弥斯女神在中文《圣经》版本里被译成“亚底米”,在古代罗马人们叫她狄安娜。作为丰收和繁殖女神。关于她身上的果实状物体,有种种说法,人们猜测它们是石榴、乳房、枣子、鸡蛋等,也有人把它与公牛崇拜联系起来。但不论是什么,它们无疑都象征着乳汁、多子和旺盛的生殖力。她的别名之一叫做俄耳提亚,意为“挺立”,与树的形状有关,意味着植物的属性,她的神像主要是笔直挺立的姿态。
从审美的角度,对建筑美创作的评价机制的性质、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探讨,认为建筑创作是特殊的商品生产,建筑美创作的评价是一个审美过程,结合审美主体提出了“审美域”,把建筑美的创作评价看作一个动态系统,结合创作主体提出了“评价域”,最终结合建筑方案的评选,提出了建筑美创作的评价曲线,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决策作用。建筑美既要具有美的一般属性,又要有建筑自身的特点。
建筑的美是丰富的,它给审美者带来的美感是非常特殊的。中西方传统建筑是世界上两个主要的建筑体系,在世界建筑史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纵观中西方传统建筑发展的历史,建筑与装饰都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建筑艺术是建筑文化的体现,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全球一体化的信息交流,文化交流正在加速。随之而来,在建筑设计领域也掀起了欧陆风,西方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在我国的建筑领域也盛行起来,西方传统建筑装饰上的柱式、山花、涡卷、铁花栏杆、花坛、线脚等等随处可见。
另外,从公共空间的视角,对古希腊的神庙、剧场、运动场等公共建筑及其空间进行历史的解读,可以看到它们所传载的公共活动――无论是宗教崇拜活动还是社会与文化活动――都是城邦政治活动的一部分,因而体现出城邦政治的开放性与民主性。而且,公共空间的主导性与私人空间的次要性,也体现了城邦政治中民主高于自由这一不同于现代西方自由民主制的重要特征。
一般意义上,透视构图存在于任何成功的建筑群体中。但中国古代建筑的透视构图却远远超出这种或较简单的、或随机的透视构图,它是一种自觉追求的、系统复杂而十分成熟的群体透视构图体系。所以,很有必要进行挖掘、研究,并加以继承和发扬。
建筑是实用的对象,也是艺术对象,与人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建筑的本质是空间创造,建筑设计是空间设计及其表现。建筑空间以有造成无,所用在于有之无。建筑的单体存在纳入建筑群,即产生了形象组群问题,其恰切性在于构成群体的适宜性。单体空间和群体空间对人造成的自由存在条件,即是建筑美的实现。这有待于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功能与审美的统一。概括地讲西方美学史上对建筑美的认识主要表现在强调建筑的审美价值在于它所表现的伦理价值。
欧洲古典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形式风格,是人类灿烂文明的象征。随着历史的进程,古典建筑演变出各种各样的建筑形态,深入研究它们的形态特征、变化规律和构成法则将有助于我们深刻了解历史,清醒认识当今错综复杂的建筑局面,为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建筑美感的获得就来自于被主体感性接受,主体的功利诉求以功能感性化和直觉化为形式,功利心理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建筑审美的结论。对美学中形式与意义关系的探索,并对建筑意义的思考,并对“建筑意义的来源”、“建筑意义的表达”等方面做了阐述,从而希望树立一种重视意义表达和深度追求的建筑观。而且刚柔性是建筑内部空间和装饰作用于视觉而产生的心理感受,希腊罗马神庙内部空间和装饰中的刚柔性,我们都可以有意识地利用,通过空间和装饰或强化或改变建筑内部的刚柔性,使之更好地满足人的各方面的需求。
单从建筑学角度讲,希腊神庙建筑也许没有埃及、罗马和西方中世纪的同类结构成熟,但是,通过希腊人的酒神信仰,透过现象获得理解希腊建筑文化的内涵。政治家狄・斯帝尼说:“雅典仍然有永恒的财富,一方面是对开拓伟业的纪念,另一方面是往日那些美丽的建筑物,山门、帕提农、柱廊和船坞。”古希腊留给世界的最具体而最直接的建筑遗产,无疑是具有永恒生命的柱式风格,它是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李浩然:《论古希腊柱式风格的结构性组成》,《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2] 高飞宇:《古希腊建筑特色略谈》,《湖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作者简介:
陈志坚,男,1986―,浙江嘉兴人,浙江万里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建筑风格论文范文4
论文关键词:建筑理论 动态过程 建筑文化 建筑风格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回顾建筑发展史,建筑理论在社会文化艺术发展中,往往显示出滞后性,是其他哲学艺术文化等杂交”的产物。这可能是由于建筑要综合解决功能技术艺术环境以及社会问题等,因而建筑理论必然充满着矛盾,I’II~D复杂性。从历史中,我们不难体会到每个时期作品风格,如何反映当时人们的观念例如,文艺复兴时期.先后有阿尔伯特
为什么建筑的现代主义形成于19世纪20年代,中心在德国呢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物资匮乏,通货膨胀.房屋紧缺,为大家盖房子是紧迫任务,勒·柯布西耶高呼住宅是居住的机器,建筑现代主义就是带上这具体的时代烙印。他强调实用、经济,希望用新材料、新技术加快建造速度,降低造价。马斯洛提出的人的需求分五个渐进的层次,首先是生理的需求,吃住是第一位的。当然,这里也注重艺术,但艺术必须同实用、经济、新技术统一起来.装饰有罪的说法容易被采纳。理性知识不断积累,人们进而抛弃了所有其他思维方式。这样与工业文明相对应的现代主义应运而生了,正如文艺复兴时期.把古典文艺看得很高,工业社会把现代技术看得很高,引起一些人的崇拜心理。在思想中,一种重要思潮叫做技术主义或者技术至上主义,这样现代主义就成了当时社会的主流。
现代英国著名建筑史学家N·佩夫斯在一本著作的前言中写到建筑并不是材料和功能的产物,而是变革时代的精神的产物。正是这种时代精神渗透了它的社会生活,它的宗教,它的学术和它的艺术之中……现代建筑运动也不是因为钢筋骨架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而发生,它们都产生于一种它所要求的精神“佩夫斯在这段话中割断了建筑与材料及功能的关系不妥.但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渗透于它的社会生活、它的宗教、它的学术和它的艺术中去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为现代主义建筑作了相当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
当人们开始接受理性建筑世界观,深信它将创造更高的生活的标准,为之欢呼雀跃的时候,实际面临的却是一个忧心忡忡的社会,一个不知去向的社会拥挤不堪的城市和进一步扩大的贫富差异,使人们开始反思理性主义正如马斯洛原理提出人在满足基本生理安全要求之后,有更高的精神要求,建筑远非仅仅为人类提供庇护,更重要的是表达人类社会和精神境界。换句话说,理性思维已经束缚了我们很久,我们应该探索更多的途径去理解人类的存在。理性主义过分强调理性市场经济资本变成惟一的普遍标准社会价值被忽视,或仅仅被视为增加市场资本价值的手段。 回顾历史,战后时期存在主义在世界许多地区广为流传,它对此后西方文学艺术的影响十分深远。从世界是荒谬的这基本观点出发,存在主义的文艺作品着重表现荒诞混乱、不连贯性,无意义性、虚无、中突无序等,这些也是存在主义文学艺术作品的表现方法和存在主义美学的特征。这些思想或多或少地冲击着建筑理论。1966年文丘里发表了
建筑风格论文范文5
【关键词】 若斯坎;文艺复兴;意大利建筑;比较艺术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复苏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14世纪的意大利呈现出了经济繁荣的态势,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对现世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神权下的禁欲主义的厌恶使得一些思想先进的市民和诗人们率先开始对基督文化进行反抗。他们主张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通过这些文化来彰显他们追求人文主义的精神思想。于是,一场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形式,实则是鼓吹资产阶级新文化的“文艺复兴”运动就轰轰烈烈地开始了。[1]33-37
由于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思想的复兴,因此在艺术创作方面,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艺术风格的影子。其中建筑尤为明显,艺术家从尚存的古典建筑中去寻求灵感,借此来探寻其中蕴含的人文主义思想。可以说,意大利建筑成为了这一时期建筑创作的完美范例。文艺复兴初期,以伯鲁乃列斯基为代表的建筑师们几乎是在套用古罗马时期的建筑风格,只是在其基础上稍作调整。这样一种建筑风格直接与中世纪近百年来采用的哥特式风格形成了强烈对比。如果说带着一个个尖顶、直指苍穹、充满神秘与崇高感的哥特式建筑象征着宗教的崇高地位与神权至上的思想;那么与之相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则多采用穹顶,散发出一种和谐典雅的气氛,使人觉得它们更加容易亲近。而进入文艺复兴中后期,随着人文主义思想进一步的复兴,建筑风格开始更加自由,在晚期甚至形成了以米开朗琪罗为代表的“手法主义”――追求新颖独特,以自由甚至不合逻辑的结构秩序来增加建筑的体积感和动态感。
作为视觉艺术的建筑直观地反映着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思想变化;而作为听觉艺术的音乐,虽然不如建筑艺术那样直观,但也同样可以反映时代精神。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创作摆脱了中世纪的某些束缚,诸如节奏模式、等节奏、定旋律原则及毕达哥拉斯律制等,并使用了伪音,扩大了乐音的范围,提高了音乐的表现力, 同时强调了词曲结合的意义等。[2]106-107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音乐流派,本文将重点介绍文艺复兴早期的一个重要乐派佛兰德乐派及其代表人物若斯坎。若斯坎的音乐创作形式自由多样,表达的感情十分丰富,其在这一点上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探究若斯坎的音乐创作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在形式与精神上的异同,有助于探索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
一、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标志着人性的解放,标志着人对现世生活的追求与热爱,这一点在中世纪的各类艺术中均有体现。在音乐领域中,艺术家们放弃了中世纪神秘主义的观念,使音乐“具有着清晰、简朴和真诚的美的感染力”;在创作技法上,手法更加丰富,逐渐脱离传统的教会音乐创作的一些规范,并形成了一些新的创作理念和技法, 使音乐艺术进入到一个空前发展的黄金时期。[3]203-204作为这一时期佛兰德乐派的代表人物,若斯坎表现得尤为突出。他强调模仿对位技术, 同时充实和声音响, 作品具有很强的情感表现力。[2]106-107
若斯坎音乐中的情感充斥着人性中的喜怒哀乐,充斥着对现世生活的思考与热爱。因此,他的音乐往往能够通过质朴的旋律使人产生共鸣。以他的作品《耶和华作王》为例,整个曲子没有采用复杂错综的节奏,曲调低沉平缓,每个音节的节拍较长,空白休止较多。因此,很容易就渲染出了一种寂静悲伤的氛围。但同时也不乏情绪波动之处,在歌词“主啊,大水扬起,大水发声”一段,旋律从一个向上跳进八度的主题开始,其他声部犹如波浪式地相隔半小节依次模仿,接下来又是同样呈现波涛汹涌的感觉。[4]35-38总体来说,若斯坎没有采用固定严格的音乐技巧和方式,而是使自己的旋律配合歌词与自己想传递的情绪进行变化,将音乐不仅仅作为一种为了追求崇高神秘思想的形式艺术,而是将其看作一种情绪的表达与宣泄。音乐的旋律旨在传达人的感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艺术已经开始偏向于“情绪说”,这也标志着人性的主导和人文主义思想的觉醒。
同一时期的建筑大师们开始关注古典建筑风格,他们在意大利修建了一大批古罗马风格的建筑。他们希望借此来打破之前哥特式建筑注重雄伟、宏大、严格遵循某种形式、为神权服务的建筑特点,并希望以更加简单和纯粹的古典建筑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美学的理解。其中早期的建筑大师伯鲁乃列斯基为整个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奠定了重要基础。伯鲁乃列斯基出生于佛罗伦萨的富裕家庭,因此他有机会从小就接触古典文化,并在之后去罗马考察了大量的古罗马建筑遗迹。由于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以及罗马之行一段丰富的考察经历,他坚定了复兴罗马建筑的决心。哥特式建筑采用的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的建筑形式,突出一种神权至上和庄严宏伟感。而伯鲁乃列斯基则决定采用圆形穹顶,使得建筑表现得更加具有亲切和安宁感。然而如何将穹顶建造出来,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在修建佛罗伦萨大教堂时,由于主教堂内的八边形空间,其跨度已扩大到138英尺6英寸,一般的方法显然无法建出穹顶。伯鲁乃列斯基从万神庙中汲取灵感,万神庙的大穹顶让他意识到建立一个没有中心支撑结构的大穹顶是可行的。与此同时他想到了将侧推力分解在庞大的墙体之中。正是这一点,使得他不必再建造鼓座。他在已有的八边形的每一个角上建造一个主肋,再在主肋之间设置一对较小的肋。这样,就有了24根肋,以一种自我支撑的方式建造起了尖拱状的穹顶。这一穹顶的建成,标志着伯鲁乃列斯基对古典建筑形式的成功复兴,以致于他在今后的柱式设计中亦希望将这一简单纯粹的建筑形式发扬光大。建筑师在此后又重新发现了古代的比例与权衡,并将之应用于圆形的柱子、扁平的壁柱及简单而粗拙的伸出物上;然后,又细心地区分了各种柱式,并对它们之间的各种不同了如指掌(瓦萨里)。与若斯坎试图打破以往的音乐规范一样,伯鲁乃列斯基在柱式上的选择与排列亦是对严格固有排列定式的挑战。如洗礼堂与圣米尼阿托教堂,每边长十个布拉齐亚的立体空间是凉廊的基本单元,并将这一单元重复了9次。每个立体空间单元上均有灰色石块制成的穹顶,它们与周围的白墙形成反差,看上去十分随意的蚀刻线脚和这种没有华丽形式与装饰的柱式排列方式反而让人感到轻松欢快,容易由空间读出建筑师想表达的情绪。就这一点来看,其与若斯坎所想推崇的音乐“情绪说”不谋而合。比较二者不难看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伯鲁乃列斯基与若斯坎,都希望摈弃掉以往严格的艺术范式与秩序,通过探寻最能表达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简单形式,来抒发一种人文主义关怀。
二、自由主义
与人文主义相呼应的另一种时代精神正是自由主义精神。在音乐艺术与建筑艺术方面,自由不仅仅表现为艺术家们创作时的精神与思想的改变,同时也表现为他们在自己作品中大胆的形式创新。若斯坎将世俗音乐曲调也作为他音乐创作的核心主题,他的《Missa”L’homme arme”super voces musicales》就是此类型弥撒曲的代表作。[3]203-204这首作品中,在卡农形式中,女高音声部是作为相对独立的主要声部出现的,其他的声部起到了对位和衬托的作用。这种形式打破了流传已久的比较死板的音乐形式,从而使得复调音乐冲破了一些束缚,更加专注于音乐进行的流畅和可听性。[5]95-98
而在建筑艺术方面,进入文艺复兴后期,也开始出现了以米开朗琪罗作品为代表的“手法主义”建筑。最能体现其自由建筑风格的作品就是劳伦齐阿纳图书馆中连接阅览室和门厅的一个大楼梯。米开朗琪罗一方面继承着伯鲁乃列斯基的老圣器收藏室的风格,同时又希望通过装饰赋予它更加自由的形式。于是他用了一种组合柱式的手法进行装饰,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那些优雅漂亮的檐口、柱头、基座、门、壁龛、陵床等,在这些细部的处理上,他极大地偏离了以往建筑师们按照比例、柱式、法则所制定出的循规蹈矩的建筑美学形式。并且在这座楼梯的设计上,在踏步的处理中,他采用新奇的休息平台的设计。在平台中的很多细节处理上,他也是按照自己的设计意图,创造出了许多新颖的、独特的建筑语汇和手法。米开朗琪罗在那个时代开启了一套既相似于古罗马建筑风格、又富有“自由”思想的创作手法,以致于在后来有更多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循着他的步伐进行更加大胆的创作。瓦萨里曾指出:“米开朗琪罗与那种由比例、柱式和法则所规范的建筑学已经相去甚远。”他的大胆创新,是开始尝试将建筑艺术当成一门真正的创作艺术。虽然很多是有悖常理的尝试与创新,但于整个建筑发展史来讲,确有极高的价值。除了他的单体建筑很值得玩味以外,他参与设计的大型市政工程卡比多广场也折射出了“自由的思想”。而整个工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他使用的巨柱,这些巨柱贯穿了两层楼高,它们结合成一个整体,柱子间形成的空间与前面提到的伯鲁乃列斯基的凉廊的基本空间单元形成了鲜明对比。米开朗琪罗的空间更加通透宏大,更加开放自由;而伯鲁乃列斯基的质朴简洁,带着极为强烈的安宁感与关怀感。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早期的艺术家们和晚期的艺术家们虽然均致力于对哥特式建筑的变革和对古罗马风格建筑的复兴,但是他们自身的风格与思想也在不断演变,演变的进程就如同若斯坎笔下的音乐一样,充满着情绪和曲调的变换。所以不得不说,文艺复兴时期自由主义是可以与人文主义比肩的时代思想。
三、同一时期的东方世界
在文艺复兴同一时期的中国,则经历了元明清的朝代更替。与西方思想趋于人性、趋于自由不同,这一时期的中国反而走向越发封闭的状态。这一点在城市建设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元代最具典型性的城市建设就是元大都,大都城的形制为三套方城,分宫城、皇城、大城三部分。其中,宫城和皇城是其主体部分。元大都在建设时首次先测量出了全城的几何中心,并在几何中心上修建了能代表“礼制至上”的钟楼和鼓楼;而在街道划分方面使用的是十分规整的棋盘状,将居住区分为50个坊,各坊以街道为界限。总的来讲,元大都采用的依然是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手法,意在凸显皇权。同时它也很明显地向封建儒家礼制观念和风格进行复归,如“国中九经九纬”“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等《周礼・考工记》的思想在元大都中均有体现。同时它的城市建设还信奉了道家风水学说,比如北边只开两门,避免破龙脉正脊之气。元大都的建设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的思想依然是十分封闭的,对礼制和皇权极度崇拜,而很少从人的实际需求出发,所以反映在建筑与城市规划上才会出现这种带着强烈政治意义色彩的建筑或城市形态。明清紫禁城的建设几乎是对元大都的延续,只是城市布局重点更加突出,主次更加分明,造型更加华丽,然而封建礼制思想却没有发生改变。相比于建筑的封闭,同一时期的音乐艺术更加开放自由。在元代,出现了《青楼集》这样的以记录青楼音乐为主的音乐集。《青楼集》所描述的元代青楼音乐,可以说囊括了各类音乐表演形式。但无论是戏曲,还是说唱,亦或是其他种类的音乐艺术,所用的音乐,大多来自于民间,是流行于城市市民阶层、社会影响深广的民间俗曲。[6]25-28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音乐艺术相比建筑艺术更加自由,更能反映人性,是雅俗共赏的音乐。虽然其在形式上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若斯坎等人创作的音乐形式有很大差别,但它们在内容上有相通之处,即将重点放在了通过音乐来表达人的情绪与思想。
四、小结
无论是意大利建筑师们创作建筑艺术,还是若斯坎创作美妙的音乐,他们都将人文与自由的精神折射到了自己的作品中去。他们开始尝试在作品中打破以往固有的套路和美学形式认知,表达自己真正的情绪和思想。从这一点来讲,文艺复兴时期时的艺术家们正是那个时代的变革先锋,他们以其作品引导了整个时代思想的大变革。
在整个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自身的创作手法和创作理念也在不断变化。早期的伯鲁乃列斯基严格遵循着古罗马的建筑手法,而晚期的米开朗琪罗的建筑风格则更加自由和大胆。早期的若斯坎作品中仍然有对形式的追求,而后来的他则采用最简单的形式来表达“情绪”。由此可见,整个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自身也在不断发生着变革,也正是这样的变革才推动着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虽然同一时期的东方思想较西方来说更加封闭,但是仍然能看到雅俗共赏、真情外露的音乐艺术形式。所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艺术作品在这一时期都标着人性的觉醒和思想的解放。这是社会、经济、文化发达到一定程度的标志,同时也是艺术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参考文献:
[1]周巩固.基督教与经院哲学[J].历史教学问题,2009(5).
[2]宋润婕.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流派[J].社科纵横,2006(12).
[3]葛姝亚.若斯坎音乐创作精神内涵的文化分析[J].作家,2011(18).
[4]范茏.若斯坎德普雷的音乐绘词法初探[J].肇庆学院学报,2014(01).
建筑风格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城市视觉形象是城市的外在表现,城市视觉形象的形成往往以城市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城市的理念识别为指导,以城市的行为知识向公众直接、迅速地传达城市视觉形象特征。
1. 城市造型视觉形象
1.1 结构。多维结构与组合形态、平面与曲面、转折与平滑、起伏与平坦,满足于平视、侧视、俯瞰检测的要求。
1.2 空间。由构成城市硬件的城市建筑和城市设施,以及构成城市软件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组成的具有艺术美学价值的人居环境被称为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渗入城市科学、生态科学、生命科学等各个领域,是人类面对生存环境的挑战所选择一种积极对策。
⑴ 空间景观的系统结构研究
a. 点、线、面的多层次研究。"点"是景观节点,包括主要标志性建筑、城市广场、城市重要窗口以及自然景点、制高点等。"线"是景观视线,包括重要商业街、步行街、滨水路、交通干道等组成的城市街景和景观走廊。"面"是景观区片,包括旧城区或者租界区、历史文物保持区、商业中心区、园林景区等。
b. 一维、二维、三维的多方位研究。"一维"是以平面方式研究空间景观的平面构图和结构关系。"二维"是关于城市立面形式与剖面结构的研究,反映了街景特色、建筑风格和高度的关系。"三维"是城市空中景观的模拟研究。
c. 城市景观框架的总体性研究。根据景观需要制定城市开发控制标准、建筑风格引导准则、景观视觉走廊保护范围等。城市空间艺术与建筑艺术等级外观、宗教时期城市与建筑、工业化与现代建筑、"包豪斯"建筑理论、城市与建筑的功能性等等对当前中国的现代城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⑵ 立面的研究
高开敞的界面围合方式,在将外部环境引入室内的同时,室内空间也与外界共享。城市立面与夜景照明也从建筑单体立面设计向城市立面设计的层次转变。
2. 城市色彩视觉形象
所谓城市色彩,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的色彩视觉总体表现。城市色彩作为城市面貌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反映着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承载着历史、文化、美学信息,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色彩总体规划是确定城市色彩总谱系统以及确定不同特色景观区域的色彩特色定位。
2.1 城市色彩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城市的色彩永远不能与大自然争美。这是使城市色彩和谐的捷径。在城市新区中,如果又没有特定传统色彩,其城市主色调应偏中性,而绝不能标新立异。
2.2 城市色彩应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城市色彩一旦由历史积淀形成,便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不同的国家和城市,因民族信仰、历史、风土人情的不同而对颜色有不同的偏爱。
2.3 城市色彩应与城市自身功能定位相符。有些色彩是城市政治或经济文化的反映,现代城市形象应用设计中应考虑城市符号视觉形象、城市标志识别系统、城市规则视觉形象、交通规则视觉表现、政府工作规则视觉表现、城市功能划分视觉表现等相互协调。
3. 城市人文视觉形象
包括有市民形象、文化形象、政府形象等。城市形象是通过市民形象集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城市形象以市民的综合素质、精神状态龙新能力为核心,通过市民的各种参与凸现出来。
4. 城市视觉形象设计趋势
4.1 城市形象识别设计 转贴于
按照城市理念、城市行为、城市视觉三个子系统的基本思维来理解和识别城市形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⑴ 城市理念。指城市独特的价值观、发展目标、城市规划、文化内涵等为城市形象的核心。城市理念融合文化形象、城市定位、社会经济发展等内容,沟通、凝聚城市居民的思想认识。
⑵ 城市行为。在城市理念识别基础上的行为表现和重要特征,主要表现为城市内部的组织管理及活动。如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政府政策、文化宣传、体育健身、环境保护等进行的活动。
⑶ 城市视觉。城市视觉识别的形成往往以城市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城市的理念识别为基础,以城市的行为识别为依托。城市建筑是经济社会活动的结晶,是影响城市视觉识别的最基本要素。
4.2 城市视觉形象设计重点
⑴ 自然形象。不同的城市自然禀赋会有很大的差异。充分发掘与众不同的形象,促进旅游、娱乐、餐饮业务等行业率先发展,发挥出形象效应。
⑵ 文化形象。城市文化既独立存在,又与其他因素高度融合。如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哈尔滨冰雕节、潍坊风筝节、孔子文化节等,展示了城市文化风格,有效地增强了城市形象的影响和辐射作用。
⑶ 视别形象。城市的道路、广场、水景、雕塑、路灯、栏杆、壁画、标志、路牌、门牌、公共汽车站牌、各类户外广告等等都应系统地进行规划、设计。
⑷ 政府形象。政府形象建立在政府管理、政策实施、办事效率、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由公务员日常业务工作所体现。改进政府行为重点是提高服务的能力和效果。
⑸ 历史形象。文物古迹是历史形象的直接反映。一般分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风貌区、文物古迹三个层次。文物古迹和历史风貌区保护通常可划定保护禁区、严格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三个层次的保护范围。
⑹ 视线走廊。景观视线走廊由景观轴线、视觉控制点、重要景点、视觉交织及转帐等组成,依赖于统一的规划布局。对景观视线走廊的保护性控制,对城市相关地区的发展须设定一些限制性规则。
⑺ 高压走廊。按照专业规范,架空高压线路必须与民居、建筑物、构筑物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进入市区的架空高压线路必须严格按规章建设,留出规定的高压走廊地带,控制两侧建筑高度有使用性质,保护好高压走廊地带。
⑻ 地下通道。地下人行通道、地下商业街、地下涵道、洞口等以及地铁线路一般尽量与地面道路相结合。
城市视觉形象,简而言之,是城市(或特定的区域)给人的印象和感受。涵盖建筑物、道路、交通、店面、旅游景点、生活设施等,这些都是构成这种印象和感受的基本要素。城形成城市视觉形象的因素多方交织、组合,形成的。
参考文献
[1] 李广斌, 王勇, 袁中金. 城市特色与城市形象塑造[J]. 城市规划, 2006.
[2] 王鑫. 赖特建筑创作中的节能策略及其设计启示[J]. 新建筑, 2006.
[3] 谢小舜. 匠心独具的美国风--赖特的住宅建筑风格解析[J]. 艺苑, 2006.
[4] 金平. 中国城市规划的弊病[J]. 重庆建筑,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