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专业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林学专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林学专业论文

林学专业论文范文1

学习成绩与就业脱节。毕业生将来就业岗位不一定是相关专业,与学习成绩没有必然联系,因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研究目的和意义

2.1研究目的。探索园林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及模式。

2.2研究意义。培养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意识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将有价值的结论应用于今后的教学,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实现科研、教学、行业三方的有机结合。

3研究内容与目标

3.1研究内容。探索园林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途径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强化师生的实践教学意识,实行任务驱动;通过调整教学时间,增加实训机会;压缩课堂知识,开发技能动手项目;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计算机辅助制图设备和园林植物资源,提高学生的插花、标本、园林图纸等制作能力及园林植物养护管理能力。

3.2研究目标。筛选有效的园林教学方法和措施;调查教学中的现存问题;探索实践教学效果与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4研究思路与方法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改革方式、实行“毕业顶岗实习”制度等,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时间、创建工作室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综合评价教学效果,以此对实践教学改革措施进行探讨。

4.2研究方法

4.2.1普查法。以衡水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在校生为主要调研对象,实施各种实践教学,并调查记录学生学习效果。

4.2.2成绩统计。采集相关学生的期末各科专业课试卷成绩、国家技能鉴定机构鉴定成绩、实训成绩、河北省第一届、第二届大学生插花技能大赛成绩及风景园林设计大赛等成绩,比对各类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4.2.3归纳总结。对试验数据分析整理,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

5讨论

5.1提高园林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是,开拓师生专业视野,增加动手机会。我们的经验是:多看长见识,多练长本事。经过调查,比较理想的实践教学比例应该不低于60%。

5.2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唯一和绝对的。经研究,动手练习结合相应的考核,能够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效的教学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为知识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以常规教学为基础,任何教学效果的取得都是各项措施及各学科潜移默化、相辅相成的结果。协调参观、实训、室内练习、参赛等不同实践形式之间的关系,并将其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参观识别是前提,规划设计、插花制作是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展览是对学习成果的显现形式。参观识别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修养;通过实训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展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5.3良好教学效果的受益者应该是学生群体。园林职业教育的核心是为社会培养高级技能型专业人才。普及园林知识和技能是该专业教师的职责和义务,参赛是一种激励策略,少数人获奖不是教学的终极目的。

6课题研究价值

6.1提升了教师的职业素养。通过对课题的参与,教师收获的不只是显性成果,重要的是理念更新了,思路更加活跃,教学创新意识和参与科研的意识更加强烈。通过研究积累的工作经验,为今后在相关方面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思考、在反思中提升已成为教师研究的轨迹,通过研究,锻炼了教师的毅力、观察力、思考力、组织力、写作力等诸多能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在日渐提高。

6.2提高了教学质量。以该课题研究为契机,促进了实践教学的开展,积累了大量教学植物标本,为园林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从而充实了教学内容。另外,开展一项课题,多门课程受益。课题试验地成为《花卉栽培》、《园林苗圃》、《园林植物保护》等课程的实践教学场所,并为今后相关的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课题组老师结合所授课程,及时更新完善了相关的课件,实现了成果和经验的共享;成立学生兴趣小组和工作室,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建立了新型互动式教学模式,师生共同体验参与,实现了教学相长,共同提高了教学效果。

6.3服务于行业。通过开展此项研究,促进了学校、科研和行业部门的有效交流。

林学专业论文范文2

由于《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内容较多,包括诊断学、治疗学、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内科学常见病、外科常见疾病、妇产科常见病、儿科常见病、老年常见疾病等内容,教师备课需花费大量时间及精力;因此,高职院校应结合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质考试大纲调整教学内容。课堂教学重点应侧重于“诊、内、外、儿、妇”的理论及实训课的教学,部分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涉及内容少或不考的教学内容以专题讲座形式讲授,如循证医学、流行病学等。

2调整教学方法

《临床医学概论》教学以前均以传统的教学方法(LBL)为主,调整后根据不同科目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如内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外科学在“LBL”教学基础上增加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PBL)和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CBS教学法。CBS方法不仅强调理论知识,而且更强调结合临床病例深入地掌握理论知识,使理论联系实际[2]。PBL代替以往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被动听的封闭教学模式,变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发挥出最大潜能[3]。部分涉及执业助理医师资质技能考试、操作性强的内容,如诊断学体格检查部分,应当改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此方法不仅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而且节省了上课学时,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参与性;而对于难度较大的心肺腹部听诊部分内容则直接利用现代化仿真模拟听诊系统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水平。为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临床思维水平,本课程教学应当增加24学时的医院临床实践见习课。

3调整教学资料

本院《临床医学概论》师资队伍由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组成,校内教师以青年教师居多。限于本课程教学的特殊性及师资的差距大,根据调整后的教学大纲,课题组成员进行深入探讨,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案、讲稿、课件、教学重难点,最后形成“六统一”的教学光盘以便资源共享,并在2012高职非临床医学专业班实施教学。教学过程中每周四下午课题研究组进行集体备课交流,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得到快速提高,其对《临床医学概论》教师团队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起到较大促进作用。

4实施效果

我院目前所开设的非临床医学专业有口腔医学、口腔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和康复治疗技术,分别为普通高职和五年制高职两个层次。基于对《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建设的学大纲、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案、统一讲稿、统一课件和学重难点的“六个统一”,缩小了因学生层次不同、专业类别不同而形成的教学效果的差距,有利于顺利开展本门课程的教学督导、同行评价和教学互评三级教学评价。高职院校应围绕“三贴近”教学理念,在本课程建设的“六个统一”的基础上,大力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快速提高教学效能。其有利于本门课程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的沟通与交流,缩小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教学差距;有利于内科学教研室教学团队的建设和《临床医学概论》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总之,高职院校通过对《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建设的探讨,使其更加适应高职非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和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4]。

5结论

林学专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全科理念;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课程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就业主要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3》记载,2012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助理)医师大专学历者占41.0%,乡镇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大专学历者占41.4%,可见专科层次医疗卫生人员是基层卫生机构的主力军。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输送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人才,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于2010年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公共卫生课程也随之进行创新改革,现报告如下。

1改革背景

为顺应人民健康需求增长和深化医药体制改革要求,我国于2009年启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体机构。在该背景下,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的工作任务逐步从过去单一的医疗服务转为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并重,即要求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必须同时具备开展基本疾病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水平低下,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数量、素质、结构均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在许多乡镇卫生院,可胜任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严重缺乏,明显阻碍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何坪[1]等人对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机构进行调研,以评价专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结果表明,重庆市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师数量及能力均处于较低水平,几乎没有专业的全科医师;三年制临床专业毕业生临床基本诊疗能力不强,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不力,缺乏相关理念、知识和技能,难以独立开展和全面承担相关工作,素质普遍偏低,自我职业归宿感也较低。同时,《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2~4]等的相继出台,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专科医学教育应以“3+2”模式着力培养全科医生,即在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工作的三年制医学专科生,毕业后接受两年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技能培训。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重点,强化临床实践技能以及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并将其作为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

2改革措施

根据“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任务,临床医学专科教育应围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六位一体的基本要求,深化三年制临床医学专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强化全科理念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养。为提高临床专业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与水平,应在原有预防医学课程基础上,针对具体工作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必要的建设与改革。在此基础上,我校公共卫生教研室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与内容进行大量调研[5],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6],针对临床类学生编写了《基层预防保健技术》教材。教材共十一章,内容即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性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中医药健康管理、卫生监督协管。在编写过程中,将预防医学、健康保健等基础知识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有机融合,并编写配套的实训教材,使实训内容按章节整合;改革教学方法,探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并聘请基层医疗机构一线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进行教学和实训指导,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同期开发了课程教学网站,包括课程相关资料及课外学习资源链接,学生可在课后进行自主练习及拓展学习;同时,在临床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实习内容[7,8],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本课程教学使专科临床类学生能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意义,掌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与技能,为以后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开展相应工作奠定基础。

3讨论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临床医学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力军,应同时具备开展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在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公共卫生课程较少,仅有预防医学一门课程,与基层实际工作结合不太紧密,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公共卫生能力培养。《基层预防保健技术》即是在全科理念指导下,综合采用调研、查阅文献资料、专家研讨等方法,针对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生开发的基层实用性校本教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其他高职医学院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该教材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和要求进行编写,并配套相应的实训教材和网络资源,针对性地提高临床专业学生基层工作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应注意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强调实训操作。如在讲解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时,让每一名学生自己创建一份健康档案,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同时在临床见习与顶岗实习中增加相应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以培养真正的全科医师。我校基层预防保健技术课程于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国家相应政策规定不断更新,以更贴近实际岗位工作任务。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意识及能力均较以前的学生有所增强,岗位胜任力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我校自主开发的基层预防保健技术课程能有效提高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符合专科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但因为是一门新课程,如何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更贴近实际岗位需求,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 丹 杨柳清 单位: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何坪,邓宇,罗利刚,等.重庆市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全科医学教育研究,2011,14(124):3593-35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2]6号.2012-05-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Z].教高[2012]7号.2012-05-07.

[4]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Z].国发〔2011〕23号.2011-07-07.

[5]谭涛,肖智勇,郝坡,等.以需求为导向整合高职高专类临床医学教学内容的探讨[J].重庆医学,2012,41(36):3905-3906.

[6]秦怀金,陈博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林学专业论文范文4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湖北科技学院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2级150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8人,女82人,平均年龄1.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

2结果与分析

本次对临床医学生专业思想的调查主要内容包括:(1)专业态度(包括志愿、动机、心理适应等);(2)专业认知(包括专业概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关系、就业方向等);(3)专业行为(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成绩情况);(4)专业理想(包括热点关注、专业前景及个人专业生涯规划等情况)。

2.1专业态度

专业态度是从事专业学习的前提条件,良好的专业态度有助于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专业思想的文献计量学研究表明,在有限的专业思想研究中,对体育、护理、中医等专业的研究比较多,而对临床医学的专业思想研究偏少,主要原因是这些专业第一志愿录取比例低,学生显示出明显的不稳定性,调换专业的学生多。湖北科技学院虽为地方性院校,但临床医学专业办学历史长,社会声誉良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有一定优势,历年招生第一志愿录取率高,而且调换专业时,又成为转入的热门专业,两次热门的背后却潜藏着危机。调查结果表明:在入学志愿的选择上,自愿报考只占30.3%,父母要求或其他人员建议填报该专业者占66.9%,没有报考本专业服从调剂者占14.8%,这势必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情况甚至是从业情况;在入学动机选择上,20.4%认为临床医学专业社会意义重大,15.5%认为临床医学专业很有趣,30.3%认为该专业收入不错,19.0%认为家庭拥有便利的就业条件,这种狭隘的专业思想,是从业人员医德医风存在的隐患;学习一年后,对本专业的心理适应程度的选择上,假如学校和家长都允许转专业的话,60.6%很喜欢临床医学专业一定不转出,35.9%能够接受该专业并不打算转出,9.2%不喜欢该专业准备转出。态度决定行为,正因为2012级临床医生的专业态度存在问题,所以学生的专业行为出现部分目标不明确、学习努力程度不够、学习方法缺乏、成绩不合格等问题比较突出。而且文献研究和笔者多年来对临床医学的教学和学生管理经验来看,中途出现的转专业、休学、退学人数为数不少。而当前日益突出的医患纠纷除了与社会、医院等因素有关外,与医生个人的医技医德医风也不无关系。因此,无论是从当前临床医学生的培养来看,还是从未来从业者的综合素质来看,高校管理者和临床医学教学者都要高度重视临床医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

2.2专业认知

专业认知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内涵,某一高校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关系和就业方向等的认识,它是学好某一专业,形成科学稳固的专业思想的基础。高校根据社会经济需求和本校资源环境确定培养人才培养目标,这一目标最终通过课程体系来实现。因此,课程体系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生专业思想的建立巩固。对我校12级临床医学生专业认知的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经过一年的大学学习对本专业概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就业方向都已经很了解,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67.6%、57.0%、72.5%、31.7%;但对课程之间的关系,一门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作用不了解的占62%;就业方向不了解的占38.0%。这说明学生的专业认知是零散的,缺乏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因此,这部分学生在学习医学基础知识的时候会感到很盲目也很茫然,他们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也不知道他们将来能做什么。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我们医学教育模式上的弊端。当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医学教育模式还是先基础后临床,学生用二年半的时间学习公共基础课程(思想政治、英语、计算机、体育等课程)和10多门医学基础课程,医学基础知识的复杂、单调、枯燥使很多同学感到迷茫,甚至厌烦,学习被动。我校也意识到此问题,因此在2010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除保留系统解剖学课程外,把组织胚胎学课程从二学期提前到一学期,在一学期增加了医学基础课程。而国外早就在尝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教学改革,它旨在打破基础与临床的分界和壁垒,将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紧密结合起来,真正边学边用,活学活用。

2.3专业行为

专业行为是学生在校期间对专业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努力程度、学习方法和学业完成情况,它是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将来很好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关键。根据学习目标的明确程度、学习的努力程度、专业课程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及学业的完成情况四个主要方面分别从高到低给予5、4、3、0分,其中平均5分为优秀,4≤X<5为良好,3≤X4为合格,X<3为不合格。对我校2012级临床医学生的专业行为调查,结果显示以上四个方面优秀的分别占19.0%、16.2%、14.8%、17.6%;良好占25.4%、28.2%、22.5%、28.9%;不合格占23.9%、28.9%、32.4%、22.5%。大学生是一个年轻充满激情和梦想的群体。学生的专业行为是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过程的行为反映,是专业目的达成的基础。从形成意义上说,它是由人与专业环境、专业要求的相互关系决定的,学生的专业行为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学习创新能力、努力程度、奉献行为等方面。从目前调查结果可知,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业完成等方面评价为优秀的不足20%,而不合格的却占到30%,可见学生对专业认识不清,目标不明确是禁锢专业思想的首要障碍。

2.4专业理想

专业理想是专业学习者对专业的发展及自身未来专业生涯的愿景,它包括对该专业热点的关注、对专业的发展前景及自身将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从业者,它是专业思想的灵魂。调查结果显示对专业热点非常关注的占48.6%,不关注的占21.1%;对专业热点非常关注的占28.9%,不关注的占30.2%;对专业热点非常关注的占43.7%,不关注的占21.8%。高校教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帮助临床医学生树立崇高的专业理想。如通过重温医学生誓言,增强白衣天使治病救人的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积极锻炼,立志献身临床医疗事业;通过老教授回顾过去艰苦卓绝的创建和发展专业的经历,感召青年学子珍惜美好大学时光,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将追求个人理想和实现社会价值结合起来;通过青年学者的学术讲座,开拓在校临床医学生的眼界,引导他们站在学术前沿思考问题,增强他们学习专业的兴趣;通过成功校友的从业交流,引导在校临床医学生树立榜样,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通过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分享,帮助低年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对医疗社会热点问题的班会讨论,明辨是非,积极应对。

3结论与建议

林学专业论文范文5

园林Photoshop教学虽然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必要的理论知识讲授在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理论知识的讲解主要使用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法,属于传统教学法,至今仍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这个方法的优点在于教师可以利用较短的时间教授大量的知识内容,并且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但在园林Photoshop教学实践中其缺点也较突出,容易导致“灌输式”教学,学生听课时会较快产生疲劳感,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使用讲授法时要适时使用谈话法和讨论法。谈话法是通过师生的交谈传播知识的一种教学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如讲授规则选择工具和套索选择工具时可以使用谈话法,逐步设问,先向学生提问规则工具的特点,再让学生总结两个选择工具的区别,步步为营,事半功倍。讨论法是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组讨论、共同研讨的一种教学法。但使用此方法时教师要特别注意把握好课堂的秩序和节奏,既要有热烈的讨论场面,又要控制好讨论的时间和主题,避免跑题,影响整个课程的教学进度。由于园林Photoshop教学内容较多,课时有限,因此该方法的使用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

二、直观演示法

Photoshop是一款偏重实践操作的功能性软件,以语言为主的教学通常会与直观演示法整合使用在理论教学中,以便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之前清晰地掌握操作方法和技巧,避免学习过程中走弯路。园林Photoshop课程中的演示法是教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将部分理论知识应用于某个园林具体案例,为学生演示如何操作,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法。如讲解Photo-shop软件中路径工具和画笔工具时,以绘制某小区园林总平面分析图为例,逐步演示如何使用钢笔工具、选择工具和画笔工具绘制分析符号,使其直观地获取操作经验,完成后续的图纸绘制。同时,通过这类教法不仅巩固知识而且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和较好的审美标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

课程教学在经历了讲授与演示之后,开始进入第三阶段教学即实训、技能教学,这个阶段主要适用的教学法为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指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的教学活动。园林Photoshop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学习掌握软件的基础知识和各种工具的使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拥有灵活使用Photo-shop知识绘制出既符合要求又具有创意的园林图像的能力。因此在使用任务驱动法时,制定任务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任务的设置应囊括所学章节的知识点,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选区工具和图层工具后可以布置为校园某处设计植物配置效果图的任务,这样既可以检验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又留给学生一定的想象和创造空间,充分利用素材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机制,目的是加强信息反馈,不仅分析和总结学生作品的水平,而且对学生设计思想、制作技巧和存在问题进行反馈,促进他们改正方法,完善自我。其评价形式是多样的,既可以是学生的自我总结,又可以是同学、老师等他评机制,多角度比较、互评,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提高。

四、总结

林学专业论文范文6

撰写毕业论文是对医学生综合素质与科研能力的全面检验,其完成过程是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的过程[1]。因此,笔者想通过该调查了解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对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择2011年9月-2012年4月在4所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实习的本科生52人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在医学院校学习医学知识3年或者4年,最后一年在临床实习中需撰写毕业论文的本科生;(2)被调查时正在从事医学院校临床实习;(3)愿意参与本项调查。其中男2人,女50人;年龄22-25(23.2±0.8)岁。专业:护理专业33人,占63.5%,其他专业19人,占36.5%。实习医院等级:三级医院42人,占80.1%,二级医院10人,占19.2%。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

1.2.1通过参考有关文献及与本科生座谈资料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包括四个部分:①本科生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专业及实习医院。②学生所属院校在毕业论文撰写方面所做工作、实际效果与学生对学校的期盼。③实习医院对毕业生论文撰写的影响以及实习生对医院的期盼。④学生对撰写论文的认识以及实际撰写论文的能力。问题以单项选择题为主,多选题2题,有专门标注。

1.2.2由调查者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并逐条讲解调查内容,让他们在充分理解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填写,填写完毕后调查者逐项检查,确认没有遗漏后回收。共发放调查问卷52份,回收52份,有效问卷52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统计学方法

调查所得资料用Microsoft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描述。

2结果与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得知,影响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因素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2.1学校方面本次调查显示:①82.7%的医学院校虽然开设了论文撰写方面的课程,但有63.5%的学生认为院校开设的此类课程少。②在实用性方面,有65.4%的学生认为这些课程对实际论文撰写的帮助不大,只是知道了论文的撰写格式。③只有7.7%的学生掌握了数据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方面的知识。因此,学生希望学校做如下改进工作:①学校在优化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建议提高教师授课技巧。如在学习统计学课程时,老师应侧重实际应用方面的讲解,教会学生不同的数据资料该用哪种相对应的统计方法?具体意义是什么?②在撰写论文实际需要的能力方面,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论文选题的指导,以纠正在以往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选题过大、查新不准、设计不够科学等问题[2]。③笔者建议学校安排学生参加论文撰写讲座和模拟演练。

2.2实习医院方面

2.2.1指导老师本次调查表2显示:①86.6%认为医院非常有必要为实习生提供论文指导老师。②80.8%表示需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这说明了医院提供论文指导老师对实习生毕业论文撰写的重要性,这与某些文章的见解相一致[3]。

2.2.2实习科室的合理安排调查显示:①73.1%的学生认为进入临床实习初期即要求学生确定论文题目感到迷茫。②82.7%认为医院实习科室的安排对论文定题有影响。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学校纯理论性教育与临床实践有一定的差距所致,实习医院可以在统一安排科室轮转的基础上增加一点学生的自主性。比如在接近论文选题那段时间,通过让实习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科室进行2-4周的专科实习,配合临床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进一步熟悉该专科,了解本专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增加学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兴趣,以明确毕业论文撰写的方向。另外,还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实习医院举办的论文撰写相关讲座、论文汇报会和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会等,甚至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实习医院部分科研工作。

2.3学生个人方面调查显示:①只有26.9%对撰写论文感兴趣。②53.8%觉得撰写论文非常难,30.8%不知道论文的选题,觉得无从下手。③有40.4%的本科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数据资料的收集与统计分析。笔者建议:学生在大学三年级起可以梳理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专科,着重了解和掌握该专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以便为最后一年临床实习毕业论文定题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后,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早期就应勤观察、勤思考,理论联系实际,以便早日选好、选对论文题目;并充分利用实习医院现有的资源,例如临床指导老师、医院的图书馆等,要积极主动与论文指导老师沟通、交流,得到老师的指导,使大家不再感到撰写论文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3小结

通过对52例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影响因素的调查,发现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本科生在毕业论文撰写上,学校、实习医院、学生个人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改进,实习医院、学校应该为临床实习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提供更多的帮助,如实习医院可以允许学生自选专科实习2-4周来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学生个人应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努力提高与撰写论文有关的各种能力,如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等。

参考文献

[1]孙成均,余倩.加强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培养高素质卫生检验人才[J]现代预防医学,2004,31(5):757-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