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发展农村经济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范文1
将发展壮大村经济作为任期目标。新农村建设的首要内容是生产发展,村委会应当在任期内注重发展经济。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是发展种植业还是发展养殖业,是种植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村委会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并将发展壮大农村经济作为任期目标,切实行动,取得全体成员的认可和全体村民的支持。即使是在短时间内不能见效,也要为农村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既有人的因素也有物的因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一个地方,假如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跟上,道路不通、信息不灵、用水困难、用电无保障,经济发展自然会受到影响。因此,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十分重要。我曾在几个乡镇任过职,都是在最边远、最困难的村驻村蹲点,每到一处听得最多的就是村民要求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呼声。每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就和村两委一班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争取项目,带领村民新修、维修公路,建设水库,拉通电话等,村民对此十分拥护。有个村的公路竣工时,村民自发地敲锣打鼓庆祝。公路修通后,收购商能够进来收购农产品,减少了村民的运输成本,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
盘活闲置资源,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村委会要充分利用村内闲置资产和资源发展经济,尚未利用的山场、水面、林地、草地、滩涂、土地等,都可以作为利用的资源。村委会既可以以入股的形式参与,也可以发挥集体优势,组织村民共同参与,还可以以租赁的形式对外招租,促进经济发展。某村新一届村委会班子上任后,积极利用本地石材资源,引进外商开发,村集体收入逐年翻番,一举甩掉“空壳村”的帽子。但是要注意一点,千万不可为了发展经济而“病急乱投医”,对那些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的行业要拒之门外。有个村看见邻村集体经济发展得红红火火,非常着急,恰好此时有人想来该村搞冶炼业,结果由于污染严重,村民意见很大,后来在地方政府的干预下关闭了。
因地制宜,积极扶持地方优势产业。村委会要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应当发展地方优势产业。地方优势产业的产品,在质量或产量上占有优势,在市场上能够畅销。当然,有的地方优势产业明显,有的不明显。如何引导产业发展呢?一是发展适销对路的传统产业,因为传统产业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能够延续下来自然有其自身的优势;二是借鉴自然和基础条件类似的地方的经验,发展同样的产业,使之规模发展;三是聘请技术专家深入实地,根据本地土壤、光照、温差、气候等环境特征,结合市场因素,现场分析指导。
村委会可以通过宣传发动、能人带动、奖励促动等多种形式,积极扶持具有地方优势、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的项目。笔者曾经蹲点的一个村村民收入十分有限,看到邻村村民种植高山蔬菜效益可观,笔者就鼓励当地村民种植高山绿色蔬菜,从而形成了一定规模,在周边地区有了影响力,那几年每天都有几辆外地大卡车进村收购高山蔬菜,村民直接受益。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范文2
一、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化大农业是高度产业化的社会化生产,农业企业化的经营对资本的需求量大,融资形式多样化,新的农业技术研制和推广也要借助金融的力量。同时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季节性、周期性闲置资金,农村社会的各种游资也需要金融机构吸纳形成资本,推动农业经济不断成长和农村经济增长。金融介入农业及农村经济不仅起到融通资金的媒介作用,还发挥了经济调节的职能。
二、黑龙江省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村信贷资金质量低下与支农资金需求面扩大的矛盾
农村金融组织高比重产生不良贷款严重地制约着支农资金量的扩大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速度。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实体的发展壮大,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呈增加的趋势。目前,我市扩大了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推广优质畜产品和特种养殖,确立和规划了主导产业,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同时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提出了增加技术含量、扩大经营规模的目标,这一切,都需要农村金融组织注入大量的资金。但由于信贷资金质量低,使农村金融机构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制约着农村金融组织支农信贷投入的加入。
2、支持农业产业化与寻求安全信贷的矛盾
农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从过去农产品短缺年代的单纯追求数量,转移到调整和优化结构以提高产品的质量上来,把农产品变为最终商品推向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要达到的最终目标。而黑龙江省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在某些方面还比较薄弱,产业化条件还不够充分,结构调整需要巨大的资金、技术、管理和信息投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有相当多的农民仍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不知该种什么和养什么,在这种情况下盲目上马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有可能导致效益不佳,资金风险大。
3、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金融服务滞后的矛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农民的经济效益观念逐步增强,对金融服务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客观上也产生了对农村信用社服务全方位的需求。如“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方式拓宽了龙头企业的业务领域,其对结算、票据贴现、资金融通、金融中介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只要求农村信用社对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再生产环节提供全过程信贷、结算等服务,甚至还对农村信贷人员政策、法律咨询、市场经济信息、实用农业科技指导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三、促进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信用社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基层央行要加大窗口指导力度,疏通货币政策传播渠道,引导信用社不断调整信贷结构,优化信贷存量和结构。在保证信贷资产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扩大和增强基层信用社信贷支持力度,加大信贷营销力度,实现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在坚持信贷原则前提下,不惜贷、不惧贷,主动增加有效信贷投入,增强信用社风险防范意识,努力盘活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资产比例。
2、优化金融服务,提高服务水平。要发挥点多面广、信息灵通的优势,在结算、汇兑及财务管理、咨询评估、理财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高效率的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搞好市场分析,了解金融政策,提高经营决策水平。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涉外业务,减轻企业负担。要积极推进城市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制定政策措施,支持地方信用社扩大规模,增强资金实力。要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吸引民间资金;要加快风险投资体系建设,鼓励和培育优秀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
3、优化信贷管理制度,健全贷款营销激励与约束机制。信用社要制定科学的、切合实际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客观评定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合理确定中小企业的授信额度。要逐步建立和推广贷款办理时限制度,简化审批程序,提高信贷审批效率。信用社在完善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制度的同时,要建立信贷营销激励机制。要科学合理地制定信贷人员发放、回收贷款的综合考核办法,客观公正地评价信贷人员的工作业绩。对积极开拓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且成效显著的信贷人员,要给予与之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充分调动和保护信贷人员主动拓展信贷业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以服务中小企业发展为动力,创新信货支持手段。要根据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积极开发“量身定做”的新的贷款品种。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还贷有保障的优质中小企业允许办理“借新还旧”。积极探索采用企业股权、出口退税税单、应收账款等多种抵押方式,解决中小企业抵押资产不足的问题,以适应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数量少、次数多的特点。允许中小企业比较活跃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在满足农户小额农贷需求的前提下,适当集中资金,积极扶持县域中小企业的发展。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范文3
关键词 农村 精准扶贫 经济发展 职能
当今,我国的精准扶贫是为了抵消经济减贫效应下降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可以说,它将成为农村经济扶贫的主要方式之一。精准扶贫的实施困难主要体现在精准识别、精准扶持和精准考核三个方面。因此,为了解决精准扶贫中的经济发展难题,需要探索和建立贫困用户的受益机制,改革扶贫标准的制定方式,创新工作机制,确保精准扶贫在工作中确有成效。
一、精准扶贫的概述、开展的背景和意义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指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口的贫困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简单而言,精准扶贫就是瞄准每一个贫困人口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扶贫,即谁贫困就扶持淮,谁的贫困程度深对谁的扶持多。精准扶贫机制主要包括将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它是精准扶贫的前提,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识别标准,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和贫困村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实行精准帮扶。精准管理是对扶贫对象以及扶贫绩效的精管理。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大致经历了体制扶贫、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扶贫攻坚、扶贫新开发以及扶贫成效巩固五个阶段。伴随着“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顺利实施,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不断下降,贫困发生率逐年降低,农村贫困人口收入水平稳步提升,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的问题基本解决。现如今的新背景下,开展精准扶贫政策对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
二、农村实行精准扶贫的难点
(1)扶贫难点。精准扶贫对未来农村减贫意义重大。当今,农村精准扶贫最主要的体现在精准识别、精准扶持、精准考核三个方面。在精准识别方面,国家规定,年收入低于2736元的为贫困家庭和人口。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共有8249万人年收入低于2736元,这些对象便是今后精准扶贫项目中的主要对象。精准识别所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精准地统计农户的收入。通常而言,精准识别一般由专业机构进行认定,但是对于基层政府而言,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统计。在没有对家庭收入的准确识别下,基层政府对贫困家庭、人口识别、建档立卡的工作通常只是在一定名额的控制下,依照基层民主的评议方式进行评议。这些名额依照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允许一定的上下幅度,这一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导致识别出现偏差。在精准扶持方面,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是,传统的扶贫项目没有精确地瞄准贫困人口,贫困人口不能够有效地在扶贫中受益。当今扶贫开发的重点是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改善更能为富裕农户带来较多的利益。其次,一部分到户项目因贫困户不能够负担起配套资金的平等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超出贫困户的相应负债能力而告失败。此外,产业扶持政策在观念、技术、能力等一定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因而难以覆盖到贫困户。另外,在金融扶贫项目中,扶贫基金大多和一些扶贫项目捆绑,缺乏相应的灵活性,大部分的扶贫项目在某些规定上存在一定合理性,但因贫困户在教育、营养、住房及基础设施上的某些需求上的差别,而存在多方面的实施瓶颈。在精准考核方面,因精准识别这一基础出现问题,精准考核也会相应地出现问题。由于贫困户的考察不到位,实际效果不突出,以收入标准进行精准考核势必会出现低估精准贫困的效果问题,该问题的存在是当今精准考核中面临的最主要困境。
(2)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1)基础设施薄弱。贫困农村的公路没有完成硬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并且全村没有专业的垃圾收集站和垃圾焚化炉,造成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农村小学设施及师资力量不完善,对学生的教育造成较大的影响。受到场地的限制,农村体育文化健身设施覆盖面积仍然不广,难以开展群众性的活动。此外,农村在网络通信、供热、燃气等基础设施方面仍很薄弱。2)产业无特色,没有形成规模。农村中缺乏带动经济发展的产业,村民的居住一般较为分散,并没有形成一般性的商业网点。农村的生产多数仅限制于传统的一般状态。部分农田荒芜,经济作物的重视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3)农村缺乏经济来源,经济收入低。贫困农村的集体收入多是来自于上级的补助,村民们的收入多是依靠外来务工、农作物和养殖,可以说这一经济情况的来源比较单一,增收相当困难。
三、怎样做好农村的精准扶贫
(1)领导应当加强重视和支持。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领导的重视和推动起到关键性作用,尤其在相关部门的联系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全县扶贫资金较为有限的情况下,争取扶贫项目资金能够有效地解决扶贫工作中的阻力和难题,因而这需要领导发挥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2)建立瞄准机制,精准扶贫对象。只有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的确定,才能够有效地帮助真正的贫困用户。精准扶贫对象并不是说说就完事,而是需要进行实地考察,如果考察对象不足,就不容易将扶贫落实到实处。因而,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建立相应的瞄准机制,精准扶贫对象,确保扶贫到人、到户。此外,应全面准确把握扶贫对象,建立档案,做到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另外,依据动态管理原则,应当根据扶贫对象、扶贫工作重点展开实际调查,对扶贫人员有进有出,真实可靠地应对扶贫信息,将扶贫工作的重点应用到资金上,积极做到应扶尽其所需,每一分钱落到实处。
(3)推进精准扶贫机制的创新。经济新常态下,市场关系更加广泛和规范,它在市场经济资源的配置中起到重要性作用。这一作用能够在客观上有效地促进扶贫与竞争,成为当今的一种事实性要求。精准扶贫能解决当前的经济发展问题,促进贫困人员自我发展的能力和经济条件,因而扶贫对象需要积极适应改革性的扶贫及市场化的发展现状。通常而言,贫困地区的市场程度弱,较为困难,难以实现扶贫主体,因此要重视对外部市场进行引入,积极促进扶贫对象及市场化的外部联系,最终创造相应的市场化的平台。另外,扶贫对象的发展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发展机制,提高可持续经济发展能力,在市场的条件下进行自主开发,增强内生能力,有效、有针对性、可持续地进行创新发展。
(作者单位为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
[作者简介:郭小妹(1985―),女,湖南长沙人,本科,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农村企业与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扶贫办规划财务司,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易地扶贫搬迁需求与政策措施研究报告[R]. 2014.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范文4
[关键词]能源资源;发展;农村经济;合理利用
[中图分类号]F3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141-02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时强调指出,要建设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用这一科学论断来分析与认识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一重大问题,可以建立以下认识:
一、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可利用资源能源储量相协调
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同样,必然是我国发展农村经济物质基础和保障。要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有各种资源来支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央明确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物藏丰富的国家,不仅有茂密的山林、无垠的草原,还有富饶的平原、奔腾的江河,以及种类繁多、数量较大的地下矿物质、可开发能源,等等,总体上完全称得上是地大物博、资源富饶。然而,我国又是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无论哪种能源、资源,用13亿人口一除,得到的人均拥有量就非常低。比如,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耕地、草原、淡水、森林等资源数量都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拥有量却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1/3、1/4、1/8。又比如,我国许多矿物质和可开发能源的总量名列世界前茅,有些甚至世界第一,但人均占有量同样非常低,相当多的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比如,目前我国人均石油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0左右。随着全球性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人类经过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开始探索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发展农村经济现有的可利用能源资源无疑包含在国家现有的能源资源的储备之中,国家能源资源的储备与开发程度与农村经济发展可利用能源资源呈正相关。那么,在我国能源资源总体上人均占有量处于低于世界水平的状况下,发展农村经济就不能以浪费、无计划、竭泽而渔地利用能源资源的做法去获取。因此,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战略决策的提出与实施,符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资源能源储备的实际状况,是在实事求是思想指导下的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可利用资源能源储量客观情况相吻合、相协调的抉择。
二、合理利用能源资源,必须在贯彻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确立适宜的实施路径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在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的伟大实践中,合理利用农村能源资源,必须在贯彻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确立适宜的实施路径。
(一)坚持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发展农村经济中的能源资源利用问题
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很多情况下是以政府行政手段实现资源的开采和利用的,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实现的,而由此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也是很大的。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使我国的自然资源环境急剧恶化。这种做法虽然得到了暂时的发展,但这种发展是短时的、断续的,即只是在眼前利益的实现上处于发展状态,但用长远的、永续的发展观点来看待这种发展,其本质是踏步的和倒退的。因为发展中利用的资源呈超前用、过度用、浪费用、消耗用状态,这样利用能源资源的结果是失掉了发展的后劲。
再从资源的再生性、可转化利用、开发利用的性质上看。我国农村经济增长中的节能潜力还很大。要特别注重突破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瓶颈,开发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针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的综合整治技术。在资源充分利用方面,我国也有很好的例子,但总的来说,我国目前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对教育和科研的大量投入还没能很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企业作为经济活动和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在研发与利用节约资源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需要进一步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国家来讲,必须加强基础学科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必须加强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自主开发和创新,推进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研究;培养一批技术推广机构,给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援助。
(二)坚持用以人为本的观点来对待发展农村经济中的能源资源利用问题
以人为本全面地回答了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即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等发展的基本问题。首先,在为谁发展上,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决策和工作的标准。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其次,在靠谁发展上,强调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再次,强调发展成果共享,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以人为本地来对待发展农村经济中的能源资源利用问题,就是必须先解决人的主观认识问题,解决为广大农民的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负责的问题,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成果由全体农民、乃至全国人民共享的问题,最终能够让国家的全体人民共享农村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不仅要使农村经济发展的成果让现代的国人共享,还要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都能够共享负责。
(三)坚持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发展农村经济中的能源资源利用问题
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即又好又快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坚持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发展农村经济中的能源资源利用问题,前提是要认清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的目标,即实现农业现代化总的思路和措施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生产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现代商业;快速经济发展;农业;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
一、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也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在企业、学校和其它组织中,信息技术体系结构是一个为达成战略目标而采用和发展信息技术的综合结构。它包括管理和技术的成分。其管理成分包括使命、职能与信息需求、系统配置和信息流程;技术成分包括用于实现管理体系结构的信息技术标准、规则等。
信息技术具有技术的一般特征――技术性。具体表现为:方法的科学性,工具设备的先进性,技能的熟练性,经验的丰富性,作用过程的快捷性,功能的高效性等。
信息技术具有区别于其它技术的特征――信息性。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的服务主体是信息,核心功能是提高信息处理与利用的效率、效益。由信息的秉性决定信息技术还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相对性、动态性、共享性、可变换性等特性。
二、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影响
1、信息技术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处于根本的农村经济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平稳有效地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目前,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对农村经济发展与现代技术的关系关注不够,信息技术应用效率较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农村经济是当前学界发展农村经济关注的重要课题。
对农村而言,农业信息化从经济调节角度来看,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农村经济,有利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通过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育,可以为广大农村地区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农村的医疗体系建设,通过互联网建立疾病防控信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是农村充分利用科技信息和准确的市场信息,发挥社会资源优势,促进农民收入。
在我国内需方面,传统的农村商品销售方式和规模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农村经济,能使农产品的销售达到利益最大化,通过网络等手段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通道和规模。实践证明,为贫穷落后的农村地区提供信息保障,能明显带动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是农民获取收益。
因此,研究信息技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信息技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有力保障、是拉动我国内需的重要手段和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
2、信息技术对工商业发展的影响
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网络发展时代。一些新型技术的推广,如电子商务,网络银行等已经成为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巨头。
电子商务是一种依托信息技术的典型的商务活动运行模式。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有关商品和服务的各种信息。消费者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方便快捷地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电子商务使流通业通过新技术的改造和应用,逐渐成为提升附加值、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行业。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季度,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2.4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5%。可见,电子商务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
网上银行的广泛使用也是信息技术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体现。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达,银行业借助互联网,开设网上银行,采用网络信息化金融经营策略,是银行业借力信息技术不断适应时展要求的结果。网络信息技术在当下信息社会对银行经济活动的作用是我们提高银行管理与效率的重要手段,只要这样,才能保证各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和谐稳定发展。
信息技术代表着当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的重要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的作用得以发挥,使人们能更高效地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推动传统产业不断升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运行效率。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突飞猛进,正对全球经济、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信息技术是现在商业经济发展的动力,是成为提高竞争力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对经济运作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三、在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完善,在信息技术发展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产业规模小,带动作用有限;产业研发能力不强,竞争优势不明显;人才结构不够优化等。
在农村等一些经济水平较低的地方,信息基础设施没有达到理想指标,信息化建设缓慢,人群对计算机等技术的掌握接受能力不能与发展程度相适应,使得群众不能够有效的处理网络信息资源。随着网络技术的推广发展,相信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得到解决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网络的发达,也造就了一些新的高科技违法犯罪。比如黑客通过网络病毒方式盗取别人虚拟财产、一些人通过网上交友方式取得被盗者信任后骗取财物、现在常见的一些电信诈骗。他们利用信息的传递流通,欺骗群众。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警惕性,合理利用信息资源,客观的认识信息技术。
四、结论
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不仅带动了自身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随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人们的就业结构正从农业人口为主、工业人口为主向从事信息相关工作为主转变。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已经并将持续改变人们的经济生活方式,影响现代经济发展模式。信息技术在全球的广泛使用,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结构与经济效率,而且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对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一种新的适应网络时代和信息经济的发展将逐渐形成。
参考文献:
[1]李小卯.信息技术经济研究现状与展望[J].经济论坛,2000.6
[2]李.电子商务对现代城市发展的影响[J].城市发展研究,2002.6
[3]陈胜军.“商业银行信息化新趋势”,《金融电子化》,2000.4
[4]《经济问题》2003年第4期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范文6
关键词:农村金融;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F830.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1018201
1 农村金融对新农村经济建设的作用
1.1 农村金融促进乡镇和私营企业的发展
通过农村金融信贷的支持,中小型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利用获取到的资金发展起了自己的业务。随着规模和业务扩大,以及为了满足适应市场化和国家化的需要,都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小城镇建设,从而带动了企业产业的发展,这些都归功于农村金融的支持。
1.2 农村金融带动了农村信息化和产业化的发展
在“三农”的开展过程中, 引进农业所需要技术、购置优良品种和进行农用设施的改造以及聘用技术人员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随着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进一步完善,将给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农村经济产业化的步伐。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农民需要农村金融来服务于自己的生活和生产
农民发展农业、养殖业以及扩大生产都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资金的来源就依靠农村金融来解决。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对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在仅仅满足于以往的贷款和还款业务,更加倾向于更丰富和方便的服务,比如:结算业务,投资业务等等。农民的生产生活、收入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都与农村金融有直接的关系。
2 农村金融发展和改革的建议
2.1 大力发展新农村经济,实现农村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的均衡发展
金融和经济发展是离不开,是一个整体,经济决定金融,没有一个个的经济体,金融就很难发挥其作用,因此,农村金融服务滞后的现象,只有不断地通过在供给中创造出更多的需求、在需求中提供更多的供给,才能真正的解决这一问题。
2.2 建立和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根据农户和企业发展多层次性和多样化的要求,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竞争性的多层次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允许农发行逐步开展信贷以外的咨询、项目融资、企业并购等金融业务,以增强其盈利水平,催进其可持续发展;开发适合新农村建设所需金融品种和服务,使农村金融资源总量平衡;建立和完善贷款的风险管控机制,遵循信贷资产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通过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农村金融机构协同运作,能够有效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2.3 优化农村金融信用环境,为农村金融健康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农村金融环境建设,切实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强化农村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为农村信贷风险控制提供依据,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建立更加灵活的担保机制,为贷款发展农村经济扫除障碍。
2.4 引导和规范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金融不能很好的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民间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以在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化、竞争性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其作用,同时要重视民间金融的规范和引导,加强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放宽市场准入提交,杜绝非法操作,使其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3 结语
总之,只有不断的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和发展适合新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才能更好的为新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务,满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魏雅丽. 中国农村金融成长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